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建筑大学毕业论文毕 业 论 文 题 目 对历史建筑保护和乡村景观的思考 学院专业班级建筑与规划学院景观08-1班学 生 姓 名 关舒扬 性别 男 指 导 教 师 焦阳 职称 讲师 对当前西北贫困地区历史建筑保护和乡村景观的思考(以永泰古城为例)摘要: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地区古建筑存量大,保护资金缺乏,环境条件不利。而大部分缺乏保护的古建筑都位于农村,古建筑保护与乡村景观必须结合,与村民活动必须产生互动,并创造良好条件。关键词:古建筑保护,景观设计,农村问题正文:山西,陕西保留古建筑数量大,甘肃,青海虽保留古建筑数量不及前者,但亦有瞿昙寺,广严院等价值高,规模大,年代久的名品。这四个省由于地处偏远,远离商机,因此相对于东南诸省经济条件较差。而同时由于黄土高原的特殊气候,环境,古建筑保护工作自然与东南诸省不完全相同。总体来说,目前这一地区古建筑保护上存在以下问题:一, 古建筑遗存多,保护工作由于资金有限,只能“丢车保帅”,小规模,近年代,低价值的古建筑面临缺乏保护的困局。二, 大量古建筑散落于乡村,长期被占用。三, 古建筑的存在于村民活动形成冲突,部分人从古建筑上偷取建筑材料。西北地区古建筑,总体上有唐至元的高古建筑,明清官式建筑,明清民间晋派或地方官式建筑等多种类型,又可以分为木构与砖石构两大类。其存量多价值高,四唐构,八辽构三分之二位于此区域内。从地域上,可分为留存大量唐,五代,宋初建筑的晋东南,以明清建筑为主的晋西北及关外两大地区。古建筑有规模大,整个建筑群都保存完整,建筑年代风格统一者,如清海瞿昙寺。也有仅存一殿,或几座不同时期建筑同时留存,建筑群格局基本被破坏殆尽者,如五龙庙,玉皇庙。由于历史习惯原因,历史上的大型建筑往往不会留存太长时间,而是在各个朝代修葺乃至重建,这也是国内元及以前建筑往往不能以建筑群留存的原因,正因如此,今我们与晋东南发现的早其木构多为不重要的,规格较低的建筑。如布村玉皇庙,小张碧云寺均为三间歇山,架数分别为四和六,基本上古代较高规格的佛寺,用材基本宫殿建筑中垫底的水平。这一地区的古建筑,呈现总体数量多,越靠近东南越多的特点,同时,又呈现出小范围内“聚居”的特点,即古建筑尤其是高古建筑,大规模的保存较好的遗构,其往往集中于一地之内,如榆次,长治,介休这样的名城。当前的古建筑保护中,也有优先古城,城区,忽视乡村的,优先古建筑聚集区,在政策上盲目的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而对于更广大的,有大量被忽视的小型,明清,残损遗构,则不闻不问的病态。山西,陕西存在大量金,元建筑,这些古建筑与东南沿海存量较大的明清建筑和南方建筑是不同的,金代建筑承袭辽构的外观,因此保留了大量唐风,斗拱多偷心,用材硕大,铺做在立面上高度大,而内部的构架则进行了最大程度的简化。如延庆寺大殿,内柱全减,多施斜拱于抹角梁。在同一时期,南方宋构已经出现密集化铺做和全计心的趋势,而北方金,元构则依旧常见无补间,斗子蜀柱补间(如淳化寺)等存古做法。后随着斜拱兴起,则出现了当心斜拱补间等比较具有特色的形式。不同于同时期日趋程式化的法式建筑,金元建筑几无月梁,绝大多数露明,显得朴实无华。虽然历史上也有大量使用五彩装等华丽彩画的情况,但由于年代久远,彩画多无存,故而今天所见皆为素木外观。又当下审美之趋势,朱白等单色彩画往往成为目前维修这些建筑的主流。这些金,元遗构由于往往采用建筑法,例如元代建筑中常见的立面上五间减二柱移二柱的做法,再加上周围地形衬托,自身卷杀,铺做等古拙,所以往往规模,用材不大,但给人以高大宽敞的错觉,当然仅仅是错觉而已,减柱法,加上重量巨大的硕大铺做,以及往往简洁同时也纤细的金,元屋顶草架,结果是其建筑的结构并不能算得上稳固,使其成为了保护方面的劣势。事实上,在清代就有很多这一时期的古建筑在大修中把本来被减掉的柱子又加了回去。晋东南地区部分唐,五代,金,元建筑,一方面是由于黄土高原特殊的地形地貌,另一方面是由于秦汉时期台榭建筑的遗留影响,因此呈现出“高台建筑”的外观,除崔府君庙这种完全沿用台榭形式的孤例以外,五龙庙,天台庵等也是建于地势明显高于周边的高台上。前不久五龙庙周边景观设计,利用了高台这一个条件。高台既是一个优势,同时也是一个劣势,由于黄土的特殊条件,高台难当雨水冲刷,因而历史建筑下方的自然地形往往已经被侵蚀严重,如图中布村玉皇庙下土台严重侵蚀,已经逼近建筑。现实中,包砖,包石进行护坡往往是常见做法。这也是一直能够一定程度上还原宋,明绘画作品中,常见的毛石护坡(当然,并不是这一地区)外观的做法。但是,土体本身其实是一个近乎于软质的质感,而石头,尤其是板岩面砖等,质感是硬质的,或许可能产生更多的割裂感。(高台上的布村玉皇庙)晋派建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特点之一,就是城隍庙与戏台,不仅仅城隍庙,如稷王庙等一些道教庙宇也有戏台存在。这些戏台不仅仅存在于庙宇之内,更有很多是直接与庙宇外的空间存在互动,如飞云楼后戏台,并不在寺院内,而观众站在院外。故戏台不仅仅是寺院内的一个元素,而往往成为了一个居民活动的中心。在大城市之中的城隍庙,或者乡村中较大的道教宫观,常常采用组合式楼阁做戏台,如介休玄神楼,榆次城隍庙都可以说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虽然村落中也有大型楼阁式戏台存在,然而更多的则是高据夯土高台或自然地形之上的戏台。而更多保存不完整,混杂于现代村落内的古建筑,其庭院,甚至建筑本身都往往被占用,如作为仓库,打谷场之用。目前国内主流的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方式,依旧忽视其作为一个建筑,一个活动场所的作用,而进行忽视实际的功能,实际的使用的标本式保护。结果建筑很尴尬,人也很尴尬。以天台庵,五龙庙为代表的一类,其特点是格局不完整,但周边却少有现代新增建筑影响,其高居自然地形上,与村落有明显的高差。这时,这些建筑前的场地往往得以保留,并被留作打谷场等农业生产必须的场地,兼做社戏,庙会,集市等功用。以东邑龙王庙,淳化寺,布村玉皇庙为代表的第二类,其格局或许尚可追溯,但往往被现代建筑挤占,破坏,但同时也使其更深入当地居民的生活,成为类似公园的居民社交,休憩之场所。以大云院为代表的第三类,距村落不远,格局,建筑完整,独立存在,则更贴近于“景点”而非村落中的活动场所,因而本文不讨论。因此,我认为,在未来的古建筑保护中,应该因地制宜,不仅仅进行单纯保留其完整度,完全忽视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功能性质。一些散落于村落中间,历史上的规模与格局均布存,仅一殿兀立者,现在往往采用“有钱复建,没钱保护”的方式,一部分大建特建假古董,盲目的还原历史上外貌,如近几天正重建的仿隋青龙寺。剩下的则是单独大修,不管周边,把古建筑与村落的基底孤立开来。唐代建筑五龙庙在最近的修缮中,将古建筑的修缮,旅游与农村景观结合,提出了“批判性复盘”的概念。五龙庙即广仁王庙,晚唐道教宫观,与二近代配殿立于自然地形之上,与周围有十米以上的高差,原建筑群格局无存,故拆除配殿,以历史建筑的元素做广场,兼具旅游,展示,集散,活动之用。由于高差存在,自然的分为了上下两层,下层为活动广场,上层则是更重视展示的文化广场。然而五龙庙复建,周边景观设计中,更多的考虑了文化展示,旅游的需求,而相对忽视了村民活动,已经农业生产方面对于场地的切实需求考虑不足。其上层场地由于高差,自然不会作为当地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而明显下层将更受青睐。但下层广场基本与一般城市广场无异,而并不适合农村居民进行打谷,晾晒作物等生产活动。“建筑师王辉第一眼看到的五龙庙,周围环境较为恶劣。这个千余年来一直庇佑龙泉村风调雨顺的精神高地,其原有的“神性”在很多年前就已经黯然消逝,仅余下凋敝的人工躯壳。与中华大地上许许多多曾有“神灵”栖居的传统信仰空间一样,五龙庙的颓败始于现代世界的“祛魅”机井灌溉技术的普及,令祈雨仪式变成不折不扣的迷信,而祈雨功能的丧失,又让这一场所逐渐失去了对乡村日常生活的精神凝聚力。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原本风景如画的五龙泉干涸枯裂,天长日久竟沦为村里的垃圾堆场。从曾经的精神制高点跌落凡尘贱地,五龙庙的遭遇,仿佛古老农耕文明在现代社会衰微命运的缩影。”(五龙庙剖面)虽然建筑师如是说,但五龙庙的复盘依旧不是一个具有“人性”的复盘,古建筑的空间应该是具有“神性的”,亦或是亲人的,这并不是简单的设计问题。五龙庙虽古,却和大多数城隍庙一样有戏台,这样的一个空间本来是当地村民,甚至附近几个村居民在节日举行庙会,进行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它的性格应该是嘈杂的,淳朴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与村落割裂,成为一个精英文化的产品,一个类似于博物馆,展览场地的场所。原有的地形,虽然高差依旧明显,但黄土高坡上绝大多数的台地都并非完全的与外界隔离,实际上是一个类似于山地上常见的错层的结构,这样的台地依旧是村落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分隔开的广场。本人认为,这一类散落于乡村中的,规模较小的单体古建筑,其保护方式应该有一个更好的模式,使得这种保护能够以景观的形式,同时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旅游宣传的需求,以及古建筑保护的需求。不同的古建筑,在这一模式下的保护方式也应该是不同的。古建筑虽规模小,但那是相对于官式建筑而言,在村落中往往是位置重要,如位于中轴线,道路尽端,广场北侧或高地等具备主导地位的位置,同时体量大,高度较高。例如上文提到之五龙庙,又如西浩村文庙,二仙庙均位于村正中,其曾为村委会,因此这样的古建筑往往成为了村落的地标。实际的使用证明,戏台,寺庙等建筑密切的参与村民的活动,就连砖石塔这种看似仅仅具有纪念性的建筑,实际上也往往是居民生活中活动的中心,如绕塔这一带有佛教意义的活动。即使是今天,一些历史上的宗教习俗仍影响着现代的生活,如泽州地区有“二仙”的传说,当地各村都有二仙庙,其中小南村二仙庙为金构,以天宫著称。再如平顺石灰村民谣中,观音洞,大云院等历史建筑均在当地居民心中有重要地位。古建筑的保护,不应该将其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割裂开来,成为纯粹的标本。甘肃白银市景泰县西南二十公里,永泰古城为明代建,其内主要古建筑包括明代城墙,近代城隍庙,永泰小学,古建筑与村落的关系属于其上第一类。地处甘肃,相对前文提到之遗构更往西,不再属于黄土高原地区。其气候条件特点为降水量小,集中于7-9月,风沙大,日照充足。相比之前所谈,其夯土城墙与村落的关系有借鉴意义。秦,晋地区村落常见夯土围墙,相比永泰古城,其墙体薄而不完整,保护难度更大,攀援困难,故往往成为空间的分割,而不能如永泰古城一样有实际功用。永泰小学建于民国,为当时流行的兴亚式外观,为使用传统大屋顶的现代建筑。永泰小学位于村中心广场中央,今已不作为学校使用,其是村民活动的中心。本人在设计中,为解决缺水问题,古城中心广场被作为人造湿地,采用“季节性水面潜流”的模式,使其同时也具备了活动广场的功能。而这一地点恰好与永泰小学产生了互动,又沟通了城隍庙的活动空间,从而在不影响古建筑的同时将村民的活动进行规划和梳理。永泰古城景观设计的思想理念,我认为对于现代的古建筑保护是一个启发。对于规模小,散落于乡村的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式与村落景观结合,切实的考虑当地居民,从事农耕活动的需求,而不是好高骛远的追求精神性或旅游宣传,而忽视当地实际的活动,导致与村落的基底割裂。西北地区的自然基底,是粗犷的黄土高原,在前文提到的五龙庙中,采用了黄色砂岩这样一种质感,看似景观缺乏软质的铺装等进行柔化,实际上,这样一种质感正是最符合当地基底的。西北地区的村落,高大乔木少,花岗岩等食材少,而夯土是绝对的主角,这一地区的景观决不能对东南沿海的模式进行简单套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西北地区的不少村落必然也会加入“美丽乡村”的浪潮之中。在量化的评判标准面前,实际上这些建设往往不会是真正适合的景观,简单的种上行道树并不能让乡村美丽。对于贫困地区而已,经费紧张,古建筑的保护与乡村景观建设结合,通过更加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必然能够节省经费和人力物力,同时也能达到真正让景观“有用”,而不是仅仅作为形式工程的目的。景观本身是娱人的,而中国古建筑本身也是景观中最好的元素,构筑物或者种植,对于已经被破坏的格局重新设计,实际经验证明这并不是在破坏古建筑。恰恰相反,简单的竖壁清野式保护,反而导致文物失窃和古建筑无人问津导致荒废。文物失窃同样是当下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之一,不仅仅是塑像等文物,甚至建筑构件也成为了犯罪分子的目标之一,据不愿透露的消息渠道,一个莲瓣柱础往往能够卖到数千元。前不久,居然连身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程教案上学期
- 玉溪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师范学院《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践训练》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影视鉴赏教育课件
- 块料楼地面施工工艺
- 2024年红外光学测量雷达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3年复配色粉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届贵州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统一联合考试数学试题
- 仓储配送合同流程
- 采购合同资金结算流程
- 2024时事政治考试题库(100题)
- DL∕T 5776-2018 水平定向钻敷设电力管线技术规定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教育新篇章:数字化转型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云南大学
- (高清版)DZT 0432-2023 煤炭与煤层气矿产综合勘查规范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 行为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附件华纺星海家园二期项目情况汇报已开未竣版
- 教育培训叶圣陶《稻草人》内容简介心得体会PPT模板
- 小学生小品剧本3篇 小学生3人小品剧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