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简述秦至明清中央官制的变化,秦实行三公九卿制; “汉承秦制”,在中央设立“中朝”掌决策,同时保留三公九卿作为执行机构,频繁地更换、任免和处死丞相; 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以多相分割相权;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选官制度变化的目的,搜罗人才,维护统治,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材料一 为了广泛搜罗、管理人才,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人教版教材,材料二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东汉时民谣,材料三 “察举”制度但是不难想象,各个地方官员的见识眼光大不一样,被推荐者的品位层次也大不一样,如果没有一个起码的标准,一切都会乱套。-余秋雨,察举制下选拔官吏的主要操作者是谁?方式和标准是什么,后来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据此你如何评价察举制?,操作者是各级官吏; 方式: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 标准:孝廉即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德、才)。后来所举非人。 原因:推荐人的主观因素和推荐的标准不一。 评价:察举制虽然在当时看来比较完善,但考选是以官取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具有封闭的特征。,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关于察举制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人教版教材,材料二 这样一来,相对统一的评判者有了,被评判的人也有了层次,无序走向了有序。但是,公正与否完全取决于那些“中正官”。如果他们把出身门第高低作为划分推荐等级的主要标尺,那么这种看似先进的制度也就会成为世袭制度的变种。不幸事实果真如此,重要的官职全部落到了豪门世族手里。-余秋雨,据材料分析,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选官的真正标准是什么?与以往的察举制相比有何改进之处?有什么问题?,门第; 有了评判的标准尺度; 评价: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学;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咏史 晋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借助)旧业, 七叶(七代)珥(插)汉貂(高官)。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古诗欣赏,科举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一些单位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这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人教版教材,结合教材及所给材料分析,科举制是怎样演变发展?选拔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价?,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另一个优点是十分明确地把文化水准看作选择行政官吏的首要条件。客观上拓宽了社会的文明面。-余秋雨,演变: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标准:才能 评价: 它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以严格的考试方式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登科后 孟郊 唐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古诗欣赏,总结:,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孝、廉(才德),依靠门第,不注重才能,科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科举考试,才 能,1.“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 A.军功爵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2.科举制取代察举制 极大冲击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有利于儒学的发扬光大 提高了封建政府的行政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官吏选拔的封闭性和不公平性。A. B. C. D. ,练习:,材料 唐摭言-散序进士: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王志轩被阉割的帝国:隋唐统治者开科取士的后果之一是给了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集团的希望,后果之二是学术的功利化。使知识分子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荣身之路,这一政策与儒家的“学而优则仕”一拍即合。从此国家机器不仅为知识分子指定了学术的范围,更进一步指出了学术的目的: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从材料看,科举制对文化的发展有何有利和不利影响?,有利: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 不利:使读书人埋头功名,不讲求实际有用的学问。,称赞科举制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材料 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学者们在研究中发现,产生于等级森严的君主时代的科举,面向社会,不分贫富贵贱,通过考试择优选才,是一种公平竞争的制度,是人类史上第一个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实行之早、延续之久和影响之大,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科举制堪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盖棺百年涌风烟 在平反中回归理性 材料中对科举制有高度的赞扬。他们赞扬科举制的什么?,明朝的科举制与秦朝的焚书举措同样是为了强化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明朝的科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柔性环形高强纤维索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洗车池加固施工方案范本
- 锦州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与脑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大树移植成活液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新疆地暖施工方案编制
- 《团队成果展示》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车用电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脂肪酸结合蛋白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探讨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
- 增城降水井施工方案审批
-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园艺大棚建设合同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8
- 药用氧化镁项目营销计划书
- 任务1 混合动力汽车转向系统典型构造与检修
- 三维地籍解决方案白皮书
- 住院患者VTE相关评估量表课件
- 高中物理选修二第一章《安培力与洛伦兹力》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专题13 统计与概率-【好题汇编】五年(2020-2024)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