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的循环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的表面由外向内包有硬膜、蛛网膜和软膜三层被膜。硬膜由厚而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蛛网膜为紧贴硬膜内面的半透明薄膜,与软膜之间有结缔组织小梁相连,软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脊髓和脑的表面,并深入其沟裂中。它们有保护、支持、营养脑和脊髓的作用。一、脊髓的被膜(一)硬脊膜 硬脊膜spinal dura mater(图) 上端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延续。下端达第2骶椎平面逐渐变细,包裹终丝,末端附于尾骨,全长包绕脊髓和马尾。两侧在椎间孔处与脊神经被膜相连续。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有狭窄腔隙为硬膜外隙epidural space,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有脊神经根通过。硬膜外隙不与颅内相通,此隙上部略呈负压。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即将药物注入此隙,以阻滞脊神经根内的神经传导。(二)脊髓蛛网膜脊髓蛛网膜spinal arachnoid mater紧贴硬脊膜内面,向上与脑蛛网膜相续,向下包绕脊髓和马尾,下端达第2骶椎平面。蛛网膜向内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与软脊膜相连,蛛网膜因此而得名。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有宽阔的蛛网膜下隙subarachnoid space,隙内充满脑脊液。脊髓和马尾周围有脑脊液保护。该隙下部在马尾周围扩大为终池。临床上行腰椎穿刺时,即将针刺入蛛网膜下隙的终池,可避免损伤脊髓。(三)软脊膜软脊膜spinal pia mater紧贴脊髓表面,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之间,软脊膜形成两列齿状韧带,齿尖向外经蛛网膜附于硬脊膜,有固定脊髓的作用。二、 脑 的 被 膜(一)硬脑膜硬脑膜cerebral dura mater(图)由外层的颅骨内膜和内层的硬膜合成。硬脑膜的血管和神经行于两层之间。一般硬脑膜与颅盖骨结合较松,因而颅盖外伤硬脑膜血管破裂时,易在颅骨与硬脑膜间形成硬膜外血肿;而硬脑膜与颅底骨结合紧密,当颅底骨折时,易将硬脑膜和蛛网膜同时撕裂,使脑脊液外漏。硬脑膜内层向内折叠形成几个板状结构,伸入各脑部之间对脑有固定和承托作用。主要有:1大脑镰 cerebral falx呈镰刀状,前附于鸡冠,后连小脑幕,呈矢状垂直插入大脑纵裂内,胼胝体之上。2小脑幕tentorium of cerebellum位于大脑与小脑之间,呈新月形,后缘附于横窦沟,前外侧缘附于颞骨岩部上缘,前缘游离,称小脑幕切迹,切迹前邻中脑。当幕上占位性病变,颅内压增高时,两侧大脑海马旁回和钩可被挤入小脑幕切迹下方,压迫中脑的大脑脚和动眼神经,形成小脑幕切迹疝。硬脑膜窦sinuses of dura mater 为硬脑膜的两层在某些部位分开,内衬内皮细胞,构成特殊的颅内静脉管道,输送颅内静脉血。窦内无瓣膜,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硬脑膜窦损伤,出血较多。主要硬脑膜窦有:1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位于大脑镰上缘,自前向后注入窦汇。2下矢状窦inferior sagittal sinus 位于大脑镰下缘,较小,自前向后汇入直窦。3直窦straight sinus 位于大脑镰和小脑幕结合处,由大脑大静脉和下矢状窦汇合而成,向后在枕内隆凸处与上矢状窦汇合成窦汇。4横窦transverse sinus 和乙状窦sigmoid sinus 横窦左、右各一,起自窦汇,沿横窦沟走行,至颞骨岩部后端转向下续于乙状窦,沿乙状窦沟达颈静脉孔,出孔即移行为颈内静脉。5海绵窦cavernous sinus(图) 位于垂体窝两侧,为硬脑膜两层间不规则腔隙,腔内有许多纤维小梁相互交织,形似海绵状,故名。前有眼静脉汇入,后借岩上窦汇入乙状窦,借岩下窦汇入颈内静脉。窦内侧壁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海绵窦交通广泛,面部感染可波及窦内结构,产生复杂症状。硬脑膜窦血流方向如下:(图)上矢状窦【临床链接】海绵窦综合征 可由海绵窦感染性血栓形成引起。病人出现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第一支和第二支及展神经损伤症状,表现为瞳孔散大、眼球固定、上睑下垂和三叉神经第一支和第二支分布区的感觉障碍。(二)脑蛛网膜脑蛛网膜cerebral arachnoid mater 薄而透明,无血管和神经,包绕整个脑,但不深入脑沟内。该膜与硬脑膜间有潜在的间隙,易分离;与软脑膜之间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相连,其间为蛛网膜下隙,内含脑脊液和较大的血管。该隙通过枕骨大孔处与脊髓蛛网膜下隙相通。此隙在某些部位较宽大称蛛网膜下池。如小脑与延髓间的小脑延髓池。第四脑室的脑脊液流入该池,再流入蛛网膜下隙。临床上可经枕骨大孔进针作小脑延髓池穿刺。在上矢状窦附近蛛网膜呈颗粒状突入窦内,称蛛网膜粒arachnoid granulations,脑脊液通过这些颗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图)。(三)软脑膜软脑膜cerebral pia mater 紧贴脑的表面,随血管伸入脑的实质中,对脑有营养作用。在脑室附近,由软脑膜、毛细血管和室管膜上皮共同突入脑室内构成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第二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图) 是充满脑室和蛛网膜下隙的无色透明液体。成人总量约150ml左右。它处于不断产生、循环和回流的动态平衡状态,其途径是: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入第三脑室;汇同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中脑水管入第四脑室;再汇同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自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不断流入小脑延髓池,自此池流入脊髓和脑的蛛网膜下隙,沿该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归入静脉。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时,可引起脑积水或颅内压增高。脑脊液有运送营养物质、带走代谢产物、缓冲压力、减少振荡和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正常脑脊液有恒定的化学成分和细胞数,脑的某些疾病可引起脑脊液成分的改变,因此临床上检验脑脊液,以协助诊断。第三节 脊髓和脑的血管一、脊髓的血管(一)脊髓的动脉脊髓的动脉有两个来源(图):一是椎动脉发出的脊髓前动脉和脊髓后动脉。脊髓前动脉由起始处的两条合成一条,沿前正中裂下行。左、右脊髓后动脉分别沿后外侧沟下降,直至脊髓末端。二是节段性动脉,为由颈升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发出的脊髓支,伴脊神经进入椎管与脊髓前、后动脉吻合,使脊髓前、后动脉不断得到增补加强而延续到脊髓末端。在脊髓的胸14节、腰1节处,脊髓支较细是两种动脉吻合的过渡带,供血较差。若脊髓供血阻断可发生脊髓的横断性缺血坏死。因而上述节段称“危险区”。(二)脊髓的静脉脊髓的静脉分布大致和动脉相同。回收静脉血注入硬膜外隙的椎内静脉丛,再转注入椎外静脉丛返回心。二、脑 的 血 管脑是体内代谢最旺盛的部位,因而血液供应十分丰富。脑的平均重量仅占体重的2,但脑的血流量占心搏出血流量的1/6,而耗氧量却占全身耗氧量的20。因此脑细胞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脑血流阻断5秒钟即可引起意识丧失,阻断5分钟可导致脑细胞不可逆的损害)。当供应脑的血管发生病变致使脑血流量减少或中断时,可导致脑细胞的缺氧、水肿或坏死。(一)脑的动脉脑的动脉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图)。前者供应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后者供应大脑半球后1/3、间脑后部、小脑和脑干。二者都发出皮质支和中央支。皮质支供应端脑和小脑的皮质及浅层髓质;中央支供应间脑、基底核及内囊等。1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起自颈总动脉,自颈内动脉管入颅后,向前穿过海绵窦,至视交叉外侧,分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分支。(1)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斜经视交叉上方,进入大脑纵裂内,沿胼胝体上方向后行。皮质支分布于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和半球背外侧面上缘部分。左、右大脑前动脉进入大脑纵裂前有横支相连,称前交通动脉。在大脑前动脉起始部发出一些细小的中央支穿入脑实质,供应豆状核、尾状核前部和内囊前肢(图)。(2)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进入大脑外侧沟向后行,沿途发出皮质支翻出外侧沟,布于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大部分(顶枕沟前)和岛叶。其起始处发出一些细小的中央支垂直向上穿入脑实质,分布于内囊膝、后肢、纹状体和背侧丘脑。有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病人,这些动脉容易破裂,可导致严重的脑溢血(中风),因此有“出血动脉“之称。大脑中动脉粗大,占大脑半球血流量的80,其皮质支供应许多重要中枢,如躯体运动、躯体感觉和语言中枢,而中央支又供应内囊等处,一旦栓塞或破裂,都可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3)脉络丛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 artery: 细长,沿视束腹侧向后进入侧脑室下角,参与侧脑室脉络丛的形成,沿途发出分支供应纹状体和内囊,因此动脉细长易发生栓塞。(4)眼动脉:颈内动脉出海绵窦后分出,经视神经管入眶。(5)后交通动脉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自颈内动脉发出,向后与大脑后动脉吻合,将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吻合在一起。2椎动脉 vertebral artery起自锁骨下动脉,向上依次穿过第6至第1颈椎横突孔,向内弯曲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在脑桥基底部下缘左、右椎动脉合成一条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通常将这两段动脉合称椎基底动脉(图)。基底动脉沿脑桥基底沟上行,至脑桥上缘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是基底动脉的终支,该动脉绕大脑脚向后,行向颞叶下面,枕叶内侧面。其皮质支分布于颞叶底面、内侧面及枕叶。视中枢位于此动脉供应范围内。大脑后动脉起始处也发出一组细小的中央支,供应丘脑枕,内、外侧膝状体和下丘脑等处。此外,椎动脉在合成基底动脉前,还先后发出脊髓前、后动脉和小脑下后动脉,分别营养脊髓、小脑下面后部和延髓。基底动脉沿途发出小脑下前动脉、迷路动脉、脑桥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分别营养小脑下面前部、内耳、脑桥和小脑上面等处。3大脑动脉环cerebral arterial circle 又称Willis环(图),由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吻合而成。该环围绕在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周围,将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联在一起,也使左右大脑半球的动脉相联合。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血流减少或被阻断时,通过动脉环调节,血流重新分配,以补偿缺血部分,维持脑的营养和机能活动。据研究,大脑动脉环完全者仅占53.8,变异较多,如后交通动脉左右不对称或一侧缺如,前交通动脉缺如或粗大。在这些情况下若大脑动脉环某一处动脉血流减少或障碍,就会发生严重的脑缺血。(二)脑的静脉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可分浅、深静脉。都注入硬脑膜窦(图)。1浅静脉 管壁无瓣膜和平滑肌,较薄。主要有大脑上静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含连带责任保证人借款合同
- 企业外包服务合同样本
- 糖尿病教学教案
- 辐射台使用过程中突发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 供热公司清运合同样本
- 悬浮式拼装运动地板施工方案
-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介绍
- 中日双语外贸合同样本
- 中山办公家具购销合同标准文本
- 办公室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招聘5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嘉兴市众业供电服务限公司招聘3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课件】第12课+理想与典范-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建筑行业安全隐患举报奖励机制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 Unit10 How to stay safe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五年下册
- 家禽委托屠宰合同协议书
- 小学生诗词大赛练习资料
- 铝板幕墙监理细则
- 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