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总体规划(2011-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人民政府评价单位:海南省环境科技经济有限公司2012.08海口1 总论1.1 项目由来2003年10月,琼山区红旗镇总体规划(20032020)(以下称03版总规)经海口市人民政府审批施行。03版总规批准实施以来,红旗镇和周边地区的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顺利完成,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已发布,与之相衔接的城乡建设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先规划后建设”亦将随之展开。另外,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发布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获国家批复,全省进入了新的规划编制高潮。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总体规划(20032020)虽然对红旗镇的镇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近年来红旗镇镇村建设发展很快,文化广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标准化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的建设,红旗镇镇区面貌已焕然一新。同时,2009年国际旅游岛战略启动和实施带来的新一轮投资和开发热潮,使得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明显不足。为此,琼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对03版总规实施情况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估,评估报告认为03版总规已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城镇建设需要,为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条件,需要尽快进行总体规划修编。2011年,琼山区红旗镇人民政府委托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院对30版总规进行了修编,完成了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总体规划(2011-2030)。为全面了解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总体规划(2011-2030)实施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时有效地识别和减缓不利的环境影响,促进镇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人民政府委托海南环境科技经济发展公司进行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总体规划(2011-2030)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海南环境科技经济发展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成立了课题组,吸收相关规划的资料,并组织了现场踏勘。在此基础上,按照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06109号)的要求,制定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和监测以及资料收集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编制完成了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总体规划(2011-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审稿)。1.2 评价对象与评价目的1.2.1 评价对象本次评价的对象为2011年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人民政府完成的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总体规划(2011-2030)。1.2.2 评价目的(1)基于生态适宜性分析与环境承载力估算结果,充分论证规划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定位的环境合理性;(2)抓住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和生态环境脆弱性,合理确定环境保护目标。(3)科学论证红旗镇域内的开发方向和强度,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4)基于区域及各重点区块的环境容量,确定全区及重点区块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限值;建立本区域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对策。1.3 评价指导思想与评价原则1.3.1 评价指导思想(1)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认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思想,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使区域开发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2)合理布局以环境承载力及生态适宜性分析为基础,充分考虑镇域范围内的自然条件及资源特点,分析各组团建设的合理性以及开发强度的合理性。(3)优化环境通过评价,建立系统的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的对策与方案,实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有效缓解与预防。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污染物总量控制、生态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等的规定和要求,确保区域环境质量达标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着力实施区域环境功能完善与结构优化,以此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4)协调发展通过开展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总体规划(2011-2030)的环境影响评价,协调本规划与各类相关规划之间的一致性,发现并及时缓解镇域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促进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力争与周边地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1.3.2 评价原则(1)层次性原则从区域、区块两个层次开展评价,并从宏观战略、中观管理与微观控制三个层面建立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的框架,以满足未来红旗镇环境管理的要求。(2)整体性原则整体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整体评价,二是对环境要素实施系统分析预测,三是制定全面系统的对策方案。(3)过程导向性原则采用定期会议与不定期交流反馈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广泛的公众参与、实地调查,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起高效、通畅、透明的互动机制,实现规划环评从以往结论式评价向过程型评价的跨越。(4)突出重点原则在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红旗镇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针对重点规划建设的组团,实施重点分析与评价,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改进与减缓措施。1.4 环评依据1.4.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公布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起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第二次修正);(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修正)(1998年4月29日起施行);(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28日起施行);(1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2000年3月20日);(17)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1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1日起施行);(19)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3日);(20)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96号;(2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务院国发200540号,2005年12月2日);(2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2011年3月27日);(23)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2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98)国务院令253号);(25)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2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8月15日修订通过,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27)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问题的若干意见(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88年3月21日);(2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3月18日起施行);(29)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文件,环办2006109号);(30)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498号);(31)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5月16日);(32)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通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4664号);(33)关于水污染防治法中饮用水水源保护有关规定进行法律解释有关意见的复函(环办函2008667号,2008年9月18日);(34)关于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条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函200933号,2009年2月6日);(35)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7年1月10日,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36)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海南省人民政府第125号令,1999年7月20日);(37)海南经济特区水条例(修正案)(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38)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02年9月28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1.4.2技术规范(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2)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2.1-201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2-93);(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6-2008);(1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1.4.3有关规划、区划、文件及资料(1)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改社会20101249号;(2)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5年修编),2005.05.27;(3)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海南省人民政府,2005.6;(4)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海南省人民政府,2004.8;(5)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海南省人民政府,2011年3月;(6)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海南省人民政府,2006年4月12日;(7)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琼府办200662号;(8)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海南省人民政府,2004年11月26日;(9)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20102030年),2010年;(10)海南省生态保持与建设“十一五”规划(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2006.5);(11)海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2006.5);(12)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海南省人民政府;(13)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海口市人民政府,2009年6月);(14)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纲要(15)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总体规划(2011-2030),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人民政府、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院,2011年。(16)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总体规划(2011-2030)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1.5 评价时段与评价范围1.5.1 评价时段根据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总体规划(2011-2030)的规划时段,将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时段分为: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1.5.2 评价范围根据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总体规划(2011-2030)确定的规划范围,本次评价范围分为两部分:镇域规划范围:即红旗镇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全镇1个居委会(土桥居委会)、10个行政村,1个农场,137个自然村,152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112.4平方公里。镇区规划范围:东起白玉村,西至新村、文多村,东西宽约2km;南起美正村,北至红旗水库,南北长约2.5km。总规划面积为5.12平方公里。1.6 主要环境敏感点及其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对规划内容的分析及区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合现场实地踏勘,确定评价区域内的保护对象及环境保护目标(表1.6-1和附图1)。表1.6-1 保护对象及环境保护目标序号环境敏感目标位置功能或性质保护目标1红旗水库规划区内农业用水、景观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2龙蓬水库规划区内农业用水同上3龙坡水库规划区内农业用水同上4岭后水库规划区内农业用水同上5吴仲田水库规划区内农业用水同上6道崇水库规划区内农业用水同上7群壁水库规划区内农业用水同上8咸水水库规划区内农业用水同上9石础水库规划区内农业用水同上10群壁水库规划区内农业用水同上11咸水水库规划区内农业用水同上12石窟(础)水库规划区内农业用水同上13红旗镇区规划区内中心镇居民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中的一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的2类区标准、4a类标准14昌文村规划区内中心村居民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版)中的一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1类区标准15红旗村规划区内中心村居民点同上16大山村规划区内中心村居民点同上17龙榜村规划区内中心村居民点同上18合群村规划区内中心村居民点同上19道崇村规划区内中心村居民点同上20苏寻三村规划区内中心村居民点同上21龙源村规划区内中心村居民点同上22龙发村规划区内中心村居民点同上23墨桥村规划区内中心村居民点同上24古树名木规划区内重点保护植物不被破坏25生态环境规划区内及周围陆地热带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不破坏26规划区内地下水规划区内地下水保护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并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水质要求27基本农田规划区内基本农田不占用28旅游资源规划区内特色资源不被破坏,控制使用量29田园风光规划区内特色自然资源不被破坏1.7 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标准1.7.1 环境功能区划(1)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据海口市环境功能区划,红旗镇镇域范围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类区域。见图。(2)声环境功能区划据海口市环境功能区划,红旗镇镇区和镇域范围为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海榆东线和三江红旗公路两侧为4a类区。见图。(3)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评价区内主要水体未列入海南岛水环境功能区划,据海口市环境功能区划,红旗水库、云龙水库、演丰东河为4类水域,三十六曲溪为3类水域,其余水库未列入,见图。本次评价按3级标准值进行评价。(4)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规划区属于海南岛环岛台地/平原生态区()琼北南渡江中下游热带季雨林生态亚区(-2)和琼东热带季雨林生态亚区(-3);所处生态功能区为:南渡江下游水源保护与蓄洪生态功能区(-2-1)、海口澄迈台地农业发展生态功能区(-2-2)和东部台地经济作物生态功能区(-3-2)(见图1-1)。1.7.2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按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环发201211号)要求,2012年规定日期开始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一级标准,在此之前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版)一级标准(见表1.7-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海口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红旗水库等地表水体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3)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规划区相关水库的主要功能是农田灌溉,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是否满足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可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控制。(5)声环境红旗镇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规划区所在区域主要道路两侧道路红线45m范围(当两侧有建筑物时,该区域是指高大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范围)内执行4a类区标准,规划区其余范围执行1类区标准(见表1.7-5)。表1.7-5 声环境质量标准(摘录)项目环境质量标准其他规划区红旗镇区所在区域主要道路两侧标准来源等效声级db(a)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554560507055(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中的重金属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1.7.3 污染物排放标准(1)污水生活污水经收集深度处理后用于景观、绿地浇灌、道路浇洒用水等,其中污水处理站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水景类标准,各项指标限值见表1.7-7,cod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即50mg/l。(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其中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执行二级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颗粒物浓度为1.0mg/m3。餐饮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小型60%,中型75%,大型85%。(3)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的1类区标准。1.8 评价技术路线评价技术路线见图1-1。图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放弃规划修改规划目标或规划方案采纳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规划分析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评价指标对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针对规划方案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评价结论编写报告书实施监测与跟踪评价公众参与1.9评价重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9.1 评价重点(1)红旗镇总体规划定位、结构、规模与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评价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分析该规划与各类有关政策、规划的相容性,分析规划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根据环境承载力分析结果分析规划区发展规模,评价规划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综合环境现状评价、生态承载力与生态适宜度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与分析等各专题结果,全面地和整体性地论证该规划定位、结构、规模与空间布局的合理性。(2)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适宜性分析从区域资源承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制约规划实施的因素。根据生态敏感性的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3)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运用综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区域宏观与典型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各个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预测、分析与评价规划实施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着重分析规划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规划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和规划实施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趋势与生态承载力的相容性。(4)规划调整建议与减缓措施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环境可行的规划调整建议。对于规划实施可能导致的和(或)现存的环境问题,采取预防与生态建设并重的方针,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的对策和建议。1.9.2 拟解决的问题(1)环境评价重点放在探寻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目的。通过与各类规划的协调性分析,探寻一条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污染控制和区内村庄社会福利增强的最佳途径。(2)布局合理性问题。采用因子综合评价的方法,分析各地块的土地利用适宜性,结合区域环境现状、资源条件,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角度,对总体规划布局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3)规划实施对区域水土资源的影响评价,包括对农田、水资源、环境(地表水、地下水)影响等。规划区开发离不开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将项目的休闲活动与农村发展结合起来,按照公平原则,分析规划实施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4)规划区开发建设应保持区域的自然性、原始性和完整性,所有永久性建筑应控制体量、高度、颜色;其建筑形式、色彩应与周边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致,并对其开发密度和景观保护进行控制。(5)规划区内项目开发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相容性分析。(6)针对规划,提出促进规划区可持续开发的有关水环境保护、植被保护和其他生态系统的维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环保措施,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尤其是污水处理方案分析,分析污水处理的可行性,并在综合分析区域水资源及保护水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提出污水处理深度和综合利用要求。2. 规划概要2.1 规划名称、期限、范围(1)规划名称: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总体规划(2011-2030) (2)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3)规划范围:包括镇域规划范围即红旗镇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全镇1个居委会(土桥居委会)、10个村委会,1个农场,137个自然村,152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112.4km2。镇区规划范围东起白玉村,西至新村、文多村,东西宽约2km;南起美正村,北至红旗水库,南北长约2.5km。总规划面积为5.12平方km2。2.2规划定位红旗镇:规划期末,以花卉资源为依托,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商贸旅游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支柱产业,建设发展成为经济较发达,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一流,风情浓郁的旅游小镇。红旗镇区:红旗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以发展花卉产业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及旅游为主的风情城镇。2.3规划发展目标规划期内城镇化水平、人口、建设用地等主要发展指标见表2.1-1:表2.3-1 红旗镇分期规划发展目标规划时期城镇化水平(%)镇域人口(万人)镇区人口(万人)镇区建设用地规模(hm2)镇区人均建设用地(m2/人)近期(20112015)553.21.8241.55134.19中期(20162020)653.62.3435.48117.69远期(20212030)804.63.72.4 镇域空间结构、村镇体系与产业发展规划2.4.1 镇域空间结构根据镇域城镇空间发展模式,结合发展“小镇大区”理念,确定村镇体系为“一心、两轴、六组团”的空间发展结构。减少镇区中心压力,发展壮大多个中心村。一心:以红旗镇镇区为镇域城乡一体化服务中心。两轴:以纵向海榆东线和横向区级道路为发展主轴。六组团:花卉世界组团、依必朗组团、道崇群壁组团、咸木组团、龙蓬组团、龙发组团。2.4.2 镇域村镇体系依据村镇体系空间结构组织,红旗镇村镇体系等级结构分为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中心镇(1个):即红旗镇区,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镇域城乡一体化服务中心以及商贸旅游中心。中心村(10个):昌文村,红旗村,大山村,龙榜村,合群村,道崇村,苏寻三村,龙源村,龙发村,墨桥村。中心村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设施的农村社区,它介于乡镇与行政村之间,是镇域片区的经济中心,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且有能力为周边村庄提供简单服务的村庄。基层村(137):基层村是是一般行政村,是村委会所在地, 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基地。各行政村居民聚居点,其职能主要为面向各村的农业生产与居住职能。2.4.3 镇域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红旗镇镇域产业发展规划将以花卉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其产业发展目标为:延升花卉产业链,促进海口花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打造海口国际热带花都,实现花卉与旅游的完美结合,成为海南花卉旅游目的地和海口美丽的后花园,成为海南都市现代农业最佳示范区,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以主导产业花卉产业链和旅游产业为前提,依据镇域资源特色分布情况,将镇域划分为六个组团,分别为花卉世界组团、依必朗组团、道崇群壁组团、咸木组团、龙蓬组团、龙发组团。各组团主导产业和规划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指标,中心村镇主导产业现状和总规布局见表2.1-3、表2.1-4。表2.4 各组团主导产业和规划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指标组团名称主要产业规划建设用地(hm2)村庄建设用地(hm2)花卉世界组团花卉种植加工、观光、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水上运动163.2939.26 依必朗组团种、养殖,乡村旅游、高尔夫运动、度假60.0012.15 道崇群壁组团亲水居住、乡村旅游、度假63.506.70咸木组团种养殖、乡村旅游11.88 11.57 龙蓬组团种养殖、度假、休闲运动69.6073.32龙发组团种养殖、乡村旅游、度假10.00 37.31 2.5 镇域旅游规划旅游发展策略发挥区位优势,以“康体疗养休闲度假旅游”为品牌,以海南省内及国内游客为客源市场。结合镇区风情小镇建设和农林产业发展包装观光型、休闲型、深度体验性旅游项目,在海口市域旅游发展框架下通过整体包装的形式,建设康体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总体开发方向以城乡统筹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全方位的绿色生态休闲康体疗养体验为主题,大力发展以乡村高尔夫运动、康疗养生、乡村休闲慢行度假游和热带生态观光农业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打造休闲度假产业集群,建设红旗热带花卉博览园、红旗休闲慢行系统等景区,带动区域休闲经济的发展。旅游景区景点规划根据红旗镇旅游资源特色,结合城镇空间布局和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开发如下旅游景区:表2.5 红旗镇重点开发旅游景区序号重点开发旅游景区景区功能与定位1红旗风情小镇景观风貌区该区具有三大核心功能生态景观、体育运动、度假居住,依托水体景观,主要发展户外休闲体育运动、康疗养生休闲、度假娱乐及相关地产项目。2热带花卉旅游景区建设红旗热带花卉博览园、红旗休闲慢行系统等景区(原未列入)3依必朗高尔夫体育休闲旅游度假区在海口市域旅游框架中,依必朗高尔夫体育休闲度假区是集旅游观光、休闲体育、度假居住为一体的国际一流高端旅游区。4本立村、泮边村特色村庄乡村旅游景点。在海口市域旅游框架中,本立村、泮边村是以红色文化为基调,集观光、乡村美食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2.6 镇区总体布局规划2.6.1用地发展方向城市总体要求:严禁城市、城镇和村庄夹公路发展。避免其沿交通干线盲目蔓延。参照用地适应评价,依据城镇建设现状和发展条件,确定镇区近期向东和向北发展,远期向西和向南发展。2.6.2 规划结构根据以上城镇用地发展方向分析,规划红旗镇区功能结构为一心两轴多组团。一心:即为镇区综合服务中心。中心包含行政服务功能镇政府等;文体教育服务功能中小学、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商业服务功能商业街区、集贸市场等;绿地休闲服务功能结合美波水库、文化公园、广场等设置。两轴:即为纵横两条城镇发展动力轴,分别为红旗大道和道崇路,同时也是镇区对外及内部道路的重要交通轴线。多组团:被多条生态廊道渗透划分的功能组团片区,组团间保留部分农林用地,形成景观生态通廊,并通过景观联系线,形成四个镇区绿心。2.6.3 建设用地规划(1)镇区建设用地规划为了便于规划的分期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根据城镇发展方向,建设项目时序,将镇区建设分三期实施。近期(20112015年):重点海榆东线两侧,红旗水库、美波水库周边的建设用地,镇区规划人口为18000人,总建设用地面积为241.55hm2,人均建设用地为134.19m2/人,见表2.1-7。其中居住用地:改造、提升老城居住建筑,尊重现有的布局特点和建筑风貌特色,不提倡新建建筑,以绿地、开敞空间、市政道路建设为主,疏解老城的人口密度,提高居住环境水平。新区建设以海榆东线为增长轴,向东西两侧发展,形成北部毗邻红旗水库居住组团和南部毗邻美波水库居住组团。公共设施用地:完善老城区的商业配套设施,新建集贸市场。结合水库公园配套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引进华文教育学校,完成居住组团幼小配套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主要为糖厂工业。道路广场用地:改造红旗大道南北两段、道崇路、新城路及现状小街小巷,新建小康路及多条规划道路。绿地:新建文化公园二期,初步形成点线面的绿地景观系统。中远期(20162030年):进一步完善镇区建设,总建设用地面积为435.48hm2,人均建设用地117.69 m2/人。详见表2.1-8。(1)组团建设用地规划红旗镇总规未给出各组团用地平衡情况,本次评价根据总规中的“镇域空间发展规划图”量算得出各组团用地平衡情况如表2.1-9。2.7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2.7.1 镇域公用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从规划拟建的红旗水厂引主管道供水至镇区,以树状网和环状网相结合的管网布置形式,在中心区布置成环状网,在边缘地区则以树状网形式向四周延伸,做到投资省,见效快。供水主环布置在镇区内主干道上,镇区内环管网的进水管段的管径按每个大环总用水量的70%计算选取,主次干管管径为dn100-dn400。2、污水工程规划根据地形条件和道路竖向规划,在道路下新建污水管网分区域收集镇区污废水,最后送至镇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至镇区外西北部的低洼处水塘。镇区东南、西南部分的污水因为地形的原因无法排放至污水处理站,分别排入镇区外氧化塘。生活洗浴废水可以直接排入污水管网;公共厨房含油废水须经过隔油池降解后才能排入镇区污水管网;生活粪便污水须经化粪池初步降解后才能排入镇区污水管网;医院排放带有病毒、细菌的污水必须先经消毒处理才能排入镇区污水管网。为了污水都能靠重力流顺利排放,污水干管坡度走向尽量同道路纵坡一致,污水流向基本上为自东向西。污水管道在道路东、南侧布置;在竖向布置上,污水管位于雨水管之下;污水管覆土深度应尽量控制在1.6m3.0m之间;污水管管径的计算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计算选取,但管径不小于dn300。3、雨水工程规划根据镇区地势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地形,且相对平缓,雨水管道布置采用分区域收集雨水和分散出口的形式,这样雨水能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分散就近排至镇区外东部的低洼处或自然冲沟。没有敷设雨水管网的城市道路必须新敷设雨水管网,为了减少市镇基础投资,原雨污合流的管网保留,用以排除雨水。新敷设的雨水干管坡度走向同道路纵坡一致,雨水流向基本上为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雨水管网在铺设布置时,应充分利用现状市政基础设施,新旧雨水管网须控制好衔接和其他管网综合。新敷设雨水管道沿道路布置,雨水管渠的覆土深度应尽量控制在1.2m-2.5m之间。4、电力工程规划近期区内10kv电力干线可架空敷设。远期电力干线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敷设:中心区繁华道路和景观区域周边道路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单侧布置电缆沟。其余主、次干道10kv线路采用架空方式。10kv分支线路在区内其余道路采用直接埋地、排管埋地或浅槽敷设方式,敷设于人行道或绿化带内。公用配电所设在街道小区以内,其位置和用地由修建性详规或在工程设计阶段确定。较大的工业、商业及部分公建用户自建10kv变电站。路边箱式变电站。路灯电源取自邻近箱变。5、电信工程规划近期仍维持现状邮电营业所位置不变。远期增设邮政、电信营业设施各一处。以满足集镇各类通信用户的多种信息业务需要。远期应根据各类规划建设用地的分布特点重新调整邮电营业设施的布局。邮、电支局建筑面积各150m2。邮、电营业所建筑面积各100m2。均相互毗邻附建于公共建筑以内。规划区通信干线沿海榆东线引自海口市区。主要通信线路采用环状敷设,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接续灵活性。近期区内通信干线架空敷设,远期在繁华区和景观区内应逐渐下地。管道采用塑料管群。通信管孔中应留出防灾应急通信等专用线路位置。同时应预留有线电视信号及宽带网管孔。6、燃气工程规划规划中心镇区和燃气管网附近村庄使用管供燃气,其它村庄鼓励使用瓶装燃气和沼气,限制使用薪柴。2.7.2 镇区市政工程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表2.7 用水量预测序号用地名称面积(hm2)用水定额(m3/hm2d)用水量(m3/d)1居住用地174.91100.00 17491.00 2公共设施用地78.51 70.00 5495.70 3生产设施用地17.91 70.00 1253.70 4仓储用地4.88 70.00 341.60 5对外交通用地1.06 30.00 31.80 6道路广场用地108.80 10.00 1088.00 7工程设施用地5.64 70.00 394.80 8绿地44.77 12.00 537.24 9合计435.48 26633.84 如上,本规划用不同类型土地用水定额和面积预测了规划远期的镇区用水量为26633.84 m3/d。但其用水定额参数选取的依据不够清楚。需要重新论证。水源选择:红旗镇现有集中式大口井3座,生产能力为500 m3/d,现有供水能力远不能满足本镇发展所需的水量。规划提出,云龙水厂已经在规划建设中,建成投产后可作为红旗镇主要生活用水水源。管网布置:给水管网均匀布置于主干道下,为了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安全性,形成环状供水管网系统,规划干管管径为150-400mm,在主干管上每隔120m设一消火栓。为了节约投资,管网水压采用二级泵站加压,对个别高层建筑,当市政管网水压不能满足其压力要求时,单独进行二次加压解决市政管网压力不足问题。2、排水工程规划排水量预测:污水量按总用水量的85%计,则最高日排水量=26633.8485%=39985.75 m3/d。污水系统:红旗镇没有完整的污水排放系统及处理系统,大部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少量自地表自行分解,污水以生活污水为主,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根据城镇规划布局和地形特点,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收集后,接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拟设镇区西部,镇区西北部地势低平,处于次主导风向下方向,厂区周围布置绿化带,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较小,且便于污水排放。污水经处理达国家排放标准后用于灌溉或就近排入水体。污水厂拟采用处理工艺:污水粗格栅集水井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一级生化池二级生化池二沉池出水。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9000 m3/d。因用水量预测不够合理,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也需要重新论证。(4)雨水系统规划红旗镇尚未建成完善的雨水排放系统。雨水的排放原则是根据地形特点就近排入附近水体。3、供电工程规划镇电力系统已和海南省电力网并网,在红旗镇东部北部有红旗110kv变电站。镇区远期规划人口37000人,规划人均用电指标为1500度/人年,全镇区年用电量5550万度,总负荷约为7100kva。在道崇路东侧设置开闭所一座,设置七座箱式变电站,满足市政及小容量用户的用电需求,每个箱式变电站的供电半径为250m-300m。开闭所至各箱式变电站采用架空线路,箱式变电站向用户供电采用低压电缆埋地敷设,埋深0.8m。开闭所电压等级为10kv,站线方式采用多回线式。4、电信工程规划全镇现有固定电话1500门,其中镇区1100门,全镇电话普及率为26%,镇区电话普及率为70%。采用单耗指标法测算电话需求量。住宅电话每户一部,非住宅电话按住宅电话1/3预测,镇区电话需求量为22000门。红旗镇位于大海口范围内,电话变换采用虚拟设备。电话线路采用管块保护埋地敷设,线路沿主要道路、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敷,埋深1m。电话线管块应考虑升级光纤的路由。5、燃气工程规划 预测总用气量为8000m3/d。规划气源由天然气运输车运至门站后由管道供应。规划燃气采用中压b级和低压两级供气系统。燃气管道采用钢管或铸铁管,管网计算按高峰小时用气量计算,主管网敷设以环状为主,局部地区配以支状,沿城镇道路敷设。管道敷设应避开主要交通干线,禁止在建筑物、高压线、电缆沟道、易燃易爆和腐蚀性堆场下敷设。2.8 环境保护规划2.8.1 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环境功能分区(1)水环境功能分区一级保护区红旗水库岸线向外2km山体范围,保护好原有植被和山体,维护水源。二级保护区吴仲田水库、道崇水库、群壁水库、青龙山水库、龙蓬水库、山婆老水库、岭后水库、龙坡水库、龙惠水库、石窟水库、咸木水库、谭兴水库、美波水库。准保护区镇域内其他水域。(与环境功能区划意义不同,规划调整内容)(2)大气环境功能分区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为大气环境质量一类区;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区域为大气环境质量一类区。(3)环境噪声标准分区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区域为类标准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为类标准区;工业区为类标准区;镇区主干道、过境快速道路两侧区域为类标准区。2、生态功能划区(1)生态功能建设区包括工业和城镇建设区、农田整改利用区、水源治理利用区。工业和城镇建设区指现有村庄和城镇。主要包括各村委会所在地、镇区。农田整改利用区是指分布于各村的旱田、低产田、弃荒农田。水域治理利用区是指区内受污染的水体。(2)生态功能恢复区主要指镇内水库水系生态恢复区。(3)生态功能保护区包括应保留的景观、自然生态系统、对区域发展极其重要的资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要基础设施)、生态脆弱带(不同景观缀块间的过渡带)。农业保护区:指现已划定的保护性农业用地。散布于各村,是红旗镇重要的农业资源,在保障居民生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然植被保护区:指红旗水库附近的自然植被区。水土保持区:指坡度20,没有水土流失的坡地。物流、能流通道保护区:包括镇域内的乡级以上公路,输变电站、高压线路等占用地区域。3、环境保护控制要求通过对环境综合整治,保护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生态的良性循环,将红旗建设成为商贸风情小城镇,为居民创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4、环境保护举措(1)水源保护措施建立定期的水质监测机制,严格防止区内水质下降,对二级水源保护区的保护范围进行整治。逐步推行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水体,大力推广使用微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加强对镇域范围内的违章养殖、违章建筑和“三无”人员的清理整治,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垃圾清运,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减轻对地表水的污染。把河道治理和水污染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疏浚、拓宽,清扫淤泥、杂物、杂草,使水流畅通,达到治河治污的目的。(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控制大气污染源:对镇区大气环境有污染的新建项目,选址远离镇区,并使其处于主导风向的下游。严格施工工地的环境管理。对施工工地的临时建筑设施,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货物管理,文明施工现场。大力植树种草,提高绿化面积,增强植被的自然净化和吸附能力。(3)噪声控制措施控制社会生产噪声源,提高居民环境意识。增加绿化面积,对噪声起到衰减作用。(4)固体废弃物控制措施严格垃圾清运管理。对工业初级垃圾采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在提高工艺水平、技术水平过程中增加回收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垃圾量。(5)生态保护措施建立生态保护责任制,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管理。新建项目时要作出环境保护评价及分析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生产性项目要严格实施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2.8.2 镇区环卫工程规划1、环境控制标准根据不同的职能特点,综合考虑空气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及环境噪声标准,红旗镇执行环境标准为空气质量标准为一级,水环境质量标准为二级,环境噪音标准为二级。 2、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生活垃圾由袋装收集逐步发展为袋装分类收集。规划按组团分区设置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经收集后至垃圾转运站,经垃圾转运站转运至垃圾处理站处理。3、垃圾转运站规划至规划期末,预测垃圾产生量为3.7万人1.0kg/人d37t/d(人均每日垃圾产生量取1.0kg/人d)。现有垃圾中转站已不能满足需求,规划另设置垃圾中转站一座,考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选址在规划范围之外的镇区西侧。4、污水处理规划设置一处污水处理厂,一处污水处理泵站。粪便处理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经下水道收集后排至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农村污水拟有计划地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排放)5、公厕规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污泥委托处置合同范例
- 单位物业工程合同范例
- 服装制版师习题
- 2025年聊城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系统
- 售后返租合同范例
- 工程招商合同范例
- 商业演出合同范例
- 本地户外租赁合同范例
- 电控箱加工合同范例
- 2025年七台河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答案
- 关于2023地贫工作计划6篇
- 清扫保洁及垃圾清运承包合同
- PCB焊盘与孔设计规范(new)
- 储存场所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 教师个人履职工作总结一级教师
- 大学英语四六级词汇完整打印版
- 国开电大本科《管理英语3》机考总题库
- 动火作业票(参考)
-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醴陵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高分测试题
- YY/T 0506.7-2014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7部分:洁净度-微生物试验方法
- GB/T 5974.1-2006钢丝绳用普通套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