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與文化-三個國家的幼教實況比較研究.ppt_第1页
幼兒教育與文化-三個國家的幼教實況比較研究.ppt_第2页
幼兒教育與文化-三個國家的幼教實況比較研究.ppt_第3页
幼兒教育與文化-三個國家的幼教實況比較研究.ppt_第4页
幼兒教育與文化-三個國家的幼教實況比較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兒教育與文化- 三個國家的幼教實況比較研究 作者:joseph j. jobin,daivid y. h. wu, danah. davidson著 出版社: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份:1996年7月初版 目錄 中文版序言(1) 譯序(5) 原序(9)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小松否谷(komatsudani):一所日本的幼教學校15 第三章 東風(dong-feng):一所中國大陸的幼教學校103 第四章 聖提摩西(st.timothys):一所美國的幼教學校171 第五章 中、日、美三個教育學校之比較251 中文版序言 n本書的研究完成於19841987年間,這本三種 文化中的幼教學校英文版由耶大學出版社於 1989年刊行。一本書若無讀者賦予生命與意義, 那便只是紙上的墨跡罷了。但是解讀與釋義並不 只是個體的行為更是社會與文化的行為。持有 不同文化、觀點及語言的人彼此會以不同的文化 看待事物。研究方法是交互性的(reciprocal)。 比較民俗的方法,有兩種目的:即一方面可以熟 悉國外的事物,另一方面也介紹自已熟悉的事物 到國外。 所謂異國風味,我們指的是陌生非直 覺(coutner-intuitive)及十分獨特的 情況。本書真正的要點說明養育與教 育兒童的方法不只一種。自從三種 文化中的幼教學校第一版問世以來 ,中國在政治與經濟已有所變革,但 仍許多地方並未改變。文化信念是教 師日常活動的基礎。 譯序 (1)實証主義的影響提出頗具科學方法的研究設計,但比 較教育的研究方法上似乎並沒有產生任何的影響。 (2)英國學者蕯德勤(michael sadler, 1861-1943)提出 學校外的事物,比學校內的事情這句名言之後,比較教 育才開始表現出研究方法上的特徵,而進入一個新的研究 時代。 (3)社會科學量化研究的影響,比較教育也跟著走向科學 研究途徑。 (4)質的研究的一種反省,認為以數量統計為基礎的所謂 科學研究並不能了解現象的本質或事實的真象。 (5)本質或事實的直相,必須透過長時間的參與觀察及深 度的訪談。 (6)參與觀察及深度訪談乃成為質的研究方法就是實地考 察。 原序 在第一章裡,敘述了以錄影帶激發多 重聲音的研究方法。 第二、三、四章裡,我們呈現了內部 人與局外人對日本、中國大陸及美國 幼教學校的解釋。 第五章,則是來自此三個國家的人們 ,對於幼教學校目的的概念化方式, 進行比較討論。 緖論 在日本,中國與美國,幼教學校( preschool)已逐漸成為解決嬰兒與進入正 式學校教育之間,如何照顧,社會化與教育 孩子的共同方式。 本書內容在探討不同文化,如日本、中國與 美國的差異下,扶養孩子的方式由家族中心 逐漸轉成制度化的團體照顧,所隱含的意義 為何。 3.研究方法: n多重意義的俗民誌研究法 (multivocal eth-nography) n視覺的俗民誌研究方法(visual ethnography) n局內人解釋(insides explanations) n代表性的問題(the problem of typicality) n局外性的判斷(outsiders judgements) n情境:時間、地點與社會階層 (context: time, place, and social class) n對我們自已及他人的學習(learning about ourselves and others) 小松谷(komatsudani): 一所日本的幼教學校 1、小松谷保育園(komatsudani hoikaen)是一 所容納一百二十位學生的佛教學校 2、解析komatsudani:局內人的觀點 處理一個問題兒童:日本學前教育的教師 們,以及專司學前教育的行政人員大多是 實用主義者,而非只是空談理論的人。因 此,他們的規律和教室管理技巧傾向於較 於彈性的折衷型態。 3、智力與行為:日本人很少將兒童的智力視為與價 值無關的一項可導致好與壞兩種極端結果的特徵 (le vine and white,1986)。日本人傾向於認為智 力與德行二者之間密不可分。 4行為不檢是依賴需求有障礙:日本普遍相信 amae ,亦即依賴,並非與生俱來的,而是必須經過學 習,培養而來的;因此,它是必須被教導的。 5、培養自我控制:komatsudani 的教職員相信促使 改變的動力自然地來自同學之間的互動,而非來 自教師等成人時,孩子們的學習到如何控制他們 自已的行為。 6、純真的孩童:日本老師重視的特徵包括:具同理 心、溫和、社會意識、親切與合作。 7、班級人數與師生比例:三十比一。 8、hoikuen(保育園)和yochien(幼稚園): (1)幼稚園常被翻譯成英文(kindergarten):招收三 到六歲大的孩子。 (2)保育園常被翻譯成英文(nursery):招收六個月 到六歲大的孩子。 9.遊戲與工作:日本是一個非常教育傾向的國家; 日本大眾對各級校中學業壓力所造成損益的情形 ,不僅常常多所批判,而言辭往往相當尖刻。 10.教師與母親之間的接觸:在日本,教師和母親 之間缺乏一些助長情感建立相互認同的因素。 11.支持並協助年輕的母親社會化:日本的幼稚園 ,不僅積極的服務兒童而且還熱心服務他們的母 親,提供了友誼、組織及引導。 12.結論:日本的幼教學校的普遍性及重要性之 所以會提高,不僅是日本人對兒童早期教育日 益關切,也是因戰爭後日本家庭核心化。當代 日本兒童是在家裡學習兩人關係,在學校學習 團體關係。此外,學校的任務是將依賴而自私 的幼兒變成具有團體意識的小孩,好讓他們能 在團體取向學校制度和社會中各盡其責。 東風(dong-feng) 一所中國大陸的幼兒學校 1.1970年代末期,中國大陸開始對外國開放門戶, 北京、廣東、上海的幼教學校變成一般人和學者 偏愛訪問的據點。為了留給外國賓客良好的印象 ,受訪頻率高的中國大都市的幼教學校,花費相 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小朋友的歌舞表演。 2.1975年凱森(kessen)敘述中國醫療是高度分散 和個別的,幼教學校小朋友的健康不再小兒科醫 生的手中,因為醫生不能離開辦公室及醫院,所 以只好由學校、護士、赤腳醫生和其他醫療輔助 人員來處理。 3.1975年凱森(kessen)關注兒童健康,促進當今中國 大陸這方面的成長茁壯。中國大陸極關心健康,可能 與中國大陸一胎化的家庭政策有直接或間接關係。 4.1960年代,人口控制的努力化為言簡意駭的口號晚 、長、少,意思是晚婚、生小孩間隔時間長。孩子 生得少。 5.1985年之前,南京與北京進入幼教學校的學生中,百 分之九十以上是獨生子女(tao and chin,1985)。 6.在中國一胎化政策廣泛被視為極大的成就時,也是必 須付出的代價,此問題也稱為4-2-1症候群:四位 組父母和兩個父母傾注關懷於一個受寵愛的孩子身上 。 7.對中國人來說,溺愛一詞的概念 包括一連串有關的負面行為,溺愛與 養育獨生子女的問題,不僅父母、老 師、一般人,而且是政策領導與精神 病專家與社會科學研究人員關切的事 情。 聖提摩西(st.timothys): 一所美國的幼教學校 1.在四十五分鐘的學習活動裏,學童們可以依其興趣參與各 種活動 2.幼教學校應促進學生對於生命、自由及幸福的追求,及應 教導兒童使用自由表達權力 3.選擇自由、自由遊戲、多元化的學習經驗、 鼓勵創造及個性別及促進兒童自我導向、自動 學習及獨立自主的活動。他們批評日本 komatsudani學校過於團體取向,未提供兒童足夠的 個別注意,而以僵化的、集體主義的、限制的、提供太 少的自由時間及選擇、強調服從、單一的教育方法及使兒 童感到無趣的、單調的、機械化專用語批評中國東風幼兒 園。 4.依靠自己與獨立:多數人的答案是使幼童 更獨立自主。 5.美國人易於認定獨力性是西方社會典型的特 質,而依賴則是亞洲民族的特性。 6.st.timothys的新生手冊中寫著:遊戲是兒 童童年時代最享受和價值的活動之一,兒童 透過遊戲學習,學習四周及有關自己的社會 與物理世界,透過遊戲,他們有機會探索、 解決問題、瞭解自我及社會互動的情形,遊 戲是兒童的權利。 中、日、美三國幼教學校之比較 1.中國、日本和美國一樣,都把幫助兒童發展語言 技能視為幼教學校的核心任務;然而他們對於語 言文字之力量與目的,卻有全然不同的看法。 2.人認為語言文字是提昇兒童個性、自主、問題解 決、友誼及認知發展的關鍵。 3.日本與中國的語言教學一樣,是以鼓勵兒童表達 社會共享的事物為主,美國強調個人及自己的事 物並不一樣。 4.教導的更本是學前的技巧,包括毅力、注意力, 以及遵守團體常規。 5.毅力的學習視為品格發展重要關鍵。 6.新一代的學前教育學生正在學習西方世界 兼顧學業與社會、情緒發展的教續模式。 7.在美國,幼教學生教師可能缺乏經驗、訓 練,或兩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