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通风与安全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煤矿通风与安全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煤矿通风与安全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煤矿通风与安全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煤矿通风与安全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 业 论 文姓 名: 层 次:专业班级:通风与安全 设计题目: 矿井通风与安全指导教师: 职称: 2014年11月20日摘 要通风对煤矿的安全设计十分重要。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结合目前安全生产技术,对煤矿进行了通风设计。根据煤矿开拓方式和地质构造,选择了合理的通风系统,对采掘工作面及硐室通风,井下通风设施和构筑物等进行设计,分析了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对水、火、煤尘、瓦斯、顶板等灾害,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设计具体的灾害预防措施及安全保障措施,以达到防止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发生概率,降低事故造成伤害的目的。 关键词:安全通风设计 安全措施目录第1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1井田位置及交通11.2矿井气象及地震情况21.2.1气象情况213 地层与地质构造31.3.1地层31.3.2构造71.4 煤层与煤质91.4.1煤层情况91.4.2煤质情况101.5水文地质条件情况221.6矿井瓦斯、煤尘、煤的自然发火倾向情况23第2章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2521 矿井储量2522 矿井生产能力确定及服务年限26221矿井生产能力26222矿井服务年限计算26第3章 矿井开拓2731 矿井开拓方式273.1.2 采煤方法确定273.2 采煤工艺设计28第4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324.1 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的选择324.2 回采工作面的通风324.3 矿井风量、负压计算334.4通风设备354.4.1 计算矿井通风容易、通风困难时期风量:354.4.2 计算扇风机的风量、风压:354.4.3 选择扇风机、电动机:354.5矿井通风费用计算354.5.1电费:354.5.2 风机设备折旧维修费:354.5.3 通风器材购置费、维护费:364.5.4 通风人员工资:364.7矿井安全364.7.1矿井瓦斯预防措施364.7.2矿井火灾预防措施374.7.3 矿井防治水措施384.7.4 矿井防尘措施384.7.5 预防顶、底板灾害措施384.7.6矿山救护384.7.7矿井地质灾害防治394.7.8安全管理制度394.7.9矿山安全设备装备39结 束 语41致谢词42参考文献43第1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井田位置及交通煤矿煤矿位于市昭阳区15方向,直距约20km。属昭阳区靖安乡管辖,矿权区长约1.24km,平均宽约0.80km,面积0.9950km2,为含煤区一小矿。图1 交通位置示意图59 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0349451035032 北纬:273601273638煤矿有简易公路与213国道相连,距213国道7公里,距市区约44km,距内(内江)昆(昆明)铁路站约47km,交通条件较好,详见交通位置示意图。1.2矿井气象及地震情况1.2.1气象情况区内属高原性气候区,由于高差较大,气候的垂直分带较为明显。河谷地带常年炎热,高海拔地区则常常阴雨绵绵,雾罩期长。据当地气象资料,全年无云晴天较多,年最多日照可达210220天,而11月至次年的5月为旱季,气候干燥,风沙大;雨季集中511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9以上,年平均降雨量为8501000mm。11月至次年3月似为霜期,其余月份多为雨雾蒙蒙天气。历年平均气温11.2,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2;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19.8。极端最高气温35.5,最低气温3.7。刮风时间较多,一般为23级,以西北风为主,东南风次之,其潮湿寒冷气候显示出滇东北高寒山区气候特征。1.2.2 地震地区位于我国地震活动最强的南北向地震带东翼,境内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根据云南省地震局资料,有历史记载以来地区发生过多次地震,其中5.0级地震以上有6次。1844年8月在永善的长坪发生过6.5级强烈地震,1917年7月31日在大关县吉利镇发生过6.5级强烈地震;1974年5月10日地区发生过7.1级强烈地震,云南省永善、大关、盐津、绥江等县和四川省的雷波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地区2003年11月27日曾发生5.1级地震,波及镇雄、威信两县;地区2003年8月10日下午6时26分,在鲁甸县桃源一带发生5.6级强烈地震,全市十一县区均有震感;2004年8月10日,市鲁甸县发生5.6级地震,造成鲁甸、昭阳等地受损;2006年7月22日,市盐津县发生5.1级地震,建筑物损坏较为严重,内昆铁路中断。地震波及市盐津县大部分乡镇和邻近的大关、彝良、永善等县,周围其他县区也有强烈震感。根据云建抗1993第44号,本区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七度,设计地震高峰加速度值为0.15g。13 地层与地质构造1.3.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由新至老有:新生界第四系(q)及古生界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古生界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栖霞组(p1q)、梁山组(p1l);石炭系中统威宁组(c2wn)、石炭系下统摆佐组(c1b)、上司+旧司组(c1sh+js)、万寿山组(c1w)、金子沟组(c1j);泥盆系上统(d3)泥盆系中统曲靖组(d2 q)。(详见表2)。表2 区 域 地 层 表时代地层名称厚度(m)岩 性 简 述q第四系0-30为坡积物、残积物和冲积物。不整合于以下各地层。p2峨眉山玄武岩组18-516以暗绿色杏仁状玄武岩为主,夹凝灰岩薄层。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p1m茅口组112-641为灰、灰白色灰岩夹泥灰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p1q栖霞组76-430为浅灰、灰白色夹白云岩及生物碎屑灰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p1l梁山组2-100为灰黑、黄绿、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线。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c2wn威宁组33-386为灰、灰白色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c1b摆佐组63-182为灰、灰白色灰岩夹白云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c1sh上司组68-129为灰黑、灰色灰岩,含燧石灰岩、泥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c1js旧司组32-94为灰、灰黑色灰岩、燧石灰岩夹泥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c1w万寿山组35-145为灰黑、褐黄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c1j金子沟组41-609为灰白、深灰色灰岩含燧石灰岩及白云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d352-289为灰、深灰色结晶白云岩,灰色灰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d2q曲靖组137-1081为浅灰色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夹紫色细砂岩、泥岩。照片3 煤矿区地层剖面示意图一、第四系(q)主要由坡、残积和冲、洪积物等构成,多分布在坡麓、低洼地、沟谷及河床边滩部位。成份为玄武岩碎石、杂色粘土、亚粘土、砂粒等,一般厚030m,与下伏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二、二叠系(p)一)二叠系下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主要分布在勘探区东部,地形上多形成缓坡地带。火山喷发熔岩,灰绿色、深灰色,风化后呈黄褐黄绿色,致密、坚硬,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局部含孔雀石,偶见细小长石斑晶。其成份主要由基性斜长石和玻璃质组成,次为绿泥石、方解石等,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出露厚度约630m。二)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广泛分布于勘探区中部和东南部,地形上呈带状分布,多形成陡岩。常见溶蚀形成的洼地、漏斗等。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以深灰、灰黑色细晶质厚层状灰岩为主,夹灰白色隐晶中厚层状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局部含较多筵类、珊瑚、腕足类、瓣腮类动物化石:neoschwagerina sp.,verbeekina verbeeki(geinitz),yabeina sp.,v.(armenina) ? sp.,schwagerina sp.,verbeekina sp.,chusenlla ? sp.等。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度242.13371.25 m,平均厚度287.67m。三)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分布于勘探区中部和东南部,地形上呈带状分布,多形成陡岩。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以灰、灰白色隐晶细晶质厚层状灰岩为主,夹生物碎屑灰岩和少量白云岩、钙质白云岩、假鲕状灰岩薄层,显水平层理。局部灰岩具白云岩化,显虎斑状构造,局部含燧石结核;上部含筵类、珊瑚、苔癣等化石。底部夹灰白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含蜓:misellina sp.,nankinella cf.inflata,staffella sp., pisolina sp.;珊瑚:protomichelinia sp.,wentzelella sp.,yatsengia sp.;腕足类:dictyoclostus sp.,linoproductus sp.;瓣鳃类:auiculopecten sp.;苔藓类:pseudobatostomella sp.等化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196.69233.62m,平均厚度209.65m。四)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主要分布于勘探区西部,地形上呈带状分布,由于抗风化能力弱,地表多形成缓平台。为陆相沉积,以浅灰、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下部为紫红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泥岩夹泥质灰岩,粉砂中含少量的钙质结核;上部为浅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泥岩及煤线,并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lepidodendron。勘探区北部局部地段见厚约2m左右的菱铁矿层。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该组地层厚9.4838.53m,平均厚度28.77m。三、石炭系(c)一)石炭系中统威宁组(c2wn)主要分布于勘探区西部,地形上呈带状分布,多形成陡岩。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为灰、灰白色厚层状细晶粗晶质灰岩、白云岩(见图版:照片3-1-5)夹生物碎屑灰岩、块状微粒灰岩薄层,底部含少量燧石团块。含珊瑚lithosthotionanellatingi chi, carinophyllum sp.;蜓staffella sp.,profusulinella rhoboisdes(lee et chen),p.sp化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该组地层厚47.1265.89m,平均厚度59.51m。二)石炭系下统摆佐组(c1b)主要分布于勘探区西部,地形上呈带状分布,多形成陡坎。为海相碳酸盐沉积。下部为灰白色带肉红色厚层状隐晶质块状钙质灰岩夹黄绿色泥岩薄层(见图版:照片3-1-6);中部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及紫红色粗晶钙质白云岩;上部灰白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白云岩。含白色燧石团块,局部见假鲕状构造,含珊瑚:caninia sp., syringopora sp.; 蜓eostaffella sp., millerella sp., 腕足类:linoproduclus sp.化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地层厚77.92165.79m,平均厚度146.80m。三)石炭系下统上司、旧司组(c1sh+js)主要分布于勘探区西部,地形上多形成斜坡地带。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下部为灰黑色中厚层状隐晶质生物碎屑灰岩夹黑色燧石薄层及黄色钙质页岩薄层,中部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灰色泥岩薄层;上部为灰黑色中厚层状粗晶质鲕状灰岩,夹黄色钙质砂岩薄层。含蜓eostaffella sp.,珊瑚: palaeosmilia cf .sororia(reed),syringopora sp.;arachnolasma sp.; millerella sp.,腕足类:pugilis cf. humanesis(ozaki)化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地层厚87.39106.98m,平均厚度92.19m。四)石炭系下统万寿山组(c1w)为勘探区内主要含煤地层,地形上呈带状分布,由于抗风化能力弱,多形成缓平台。主要为灰色、灰黑色、深灰色薄中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钙质粉砂岩、炭质泥岩及煤组成。局部含蜓eostaffella sp.,珊瑚: palaeosmilia cf .sororia(reed),syringopora sp.;arachnolasma sp.; millerella sp,腕足类:pugilis cf. humanesis(ozaki)化石。由南向北地层有变薄现象。含煤38层,其中可采煤层1层,一般厚约2m,可采煤层赋存于下部。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地层厚36.8047.17m,平均厚度42.80m。五)石炭系下统金子沟组(c1j)分布于勘探区西部,下部深灰、灰白色厚层状灰岩及块状含燧石钙质白云岩,含燧石结核;上部灰、灰白色薄层灰岩夹白云岩,产珊瑚:sgringopora cf . gracilis keyserling ;腕足类:camarotoechia cf . xuanchengensis ching等化石。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地层厚22.233.02m,平均厚度27.61m。四、泥盆系(d)泥盆系上统(d3)分布于勘探区西部,出露不全。为浅海、海湾相沉积,下部为黑灰色厚层状粗晶质白云岩、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夹黄色泥岩、灰黑色中粒中厚层状白云岩。中部深灰色厚层白云岩、灰黑色中厚层状粗晶白云岩;上部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夹薄层状灰岩及灰黑色硅质岩。产腕足类: yunnanella sp.,camarotoechia sublivoniforms,productella. sp.,chsikua-ngshanensis var. bifurcata;珊瑚:disphy-llumirr yoh,d.cf.longiseptatum yoh,pexiphyllum;瓣鳃类:posidonia? sp化石。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1.3.2构造本区构造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北段东缘与滇东北北东向构造带的交接部位,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一级)滇东台褶带(二级)滇东北台褶束(三级)。主要构造格架为燕山期运动的产物,以南北向构造、北东向构造最为明显,二者以明显的联合、复合关系交织在一起。构造总体以北东向展布为主,北西南东向展布次之。构造形式主要表现为断裂和褶皱,详见区域构造示意图(图4)。现将与矿区相关的构造简述如下:五寨向斜:自唐家沟起往北东经五寨至老君山北。该向斜两翼出露不对称,南东翼被新寨子断裂所切,北西翼保存完好。地层走向北东,倾角较平缓,为1015,中段变陡,为3550,南西段被上第三系及第四系不整合覆盖。枢扭起伏不大,轴线方向为北东向,为一舒缓开阔的向斜,煤矿位于五寨向斜的北西翼。矿区位于五寨向斜的北西翼,地层走向为北东向,倾向东南(80135),倾角1436之间,一般为25。为一单斜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和倾向有一定起伏变化,形成次级小褶曲。在矿井中未发现大的断层,仅见落差小于10m的正断层1条(见照片8),对煤矿开采影响不大。地表共发现落差15m以上断层3条,详见断层特征一览表(表321)。各断层特征简述如下:表5 煤矿断层特征一览表断层编号断层性质延伸长度(km)产状(度)两盘接触关系(上盘/下盘)对采煤影响程度控制程度倾向()倾角()落差(m)有效控制结论f1正断层2.5030-6070-7550上盘p1m、p2与下盘p1m、p1i+q直接接触对深部煤层开采影响较大地面12个点基本查明f2逆断层0.701806520下盘p1q与上盘c2wn直接接触对深部煤层开采影响不大地面8个点基本查明f3正断层0.452206015上盘c1j与下盘c1w直接接触对浅部部煤层开采有影响地面3个点,井下1个点查明f1正断层0.20957015001327.(6)123015001380(6)125015001397(6)128015001402(6)无烟煤3号浮煤四)有害元素原煤磷(pd)含量为0.0010.007%,平均0.004%,浮煤磷(pd)含量为0.0020.003%,平均0.002%,属特低磷分煤。原煤砷(as.d)含量为03g/g,平均1g/g;浮煤砷(as.d)含量为0g/g1g/g。平均0.25g/g,煤层为一级含砷煤。四、煤的工艺性能 一)发热量(qnet,d)原煤的干燥基恒容低位发热量为28.5631.64mj/kg,平均为30.61mj/kg,浮煤的发热量为31.4832.25mj/kg,平均为32.12mj/kg,属特高热值煤。二)煤灰熔融性各煤层煤灰软化温度范围在12301500,平均1327,(据mt/t853.1-2000标准)属中等软化温度灰;流动温度为12801500,平均1402,(据mt/t853.2-2000标准)属较高流动温度灰。按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据煤的挥发分(vdaf)及氢元素(hdaf)测定结果,挥发分为6.938.99%,平均为7.65%;,浮煤氢元素(hdaf)为3.08%3.54%,平均为3.33%。由此确定矿区煤类为无烟煤三号(wy3)。五、主要煤层煤质指标及煤类本区可采煤层为c4,煤层的煤质工业指标详见表5-2-2。原煤灰分(ad):6.9514.66%,平均10.25%,属低灰煤,浮煤:4.037.19%,平均5.16%。矿区西北部和东南部灰分较高,中间灰分稍低,详见c4煤层灰分等值线图(图5-2-1)。 煤矿c4煤层灰分等值线图 图5-2-1 原煤挥发分(vdaf):7.0910.25%,平均8.79%。浮煤挥发分(vdaf):6.938.99%,平均7.65%,为特低挥发分煤。原煤发热量(qgr,d):30.0832.76mj/kg,平均32.11mj/kg;原煤干燥基低位发热量(qnet,d):28.5631.64mj/kg,平均30.61mj/kg;属特高热值煤。原煤全硫(st,d):2.823.36%,平均2.93%;浮煤:2.112.77%,平均2.33%;属中高硫。从煤矿硫分等值线图平面上看由浅至深全硫含量逐渐变低。详见(图5-2-2) 煤矿c4煤层硫分等值线图 图5-2-2 浮煤氢元素(hdaf):3.08%3.54%,平均为3.33%。由煤质分析指标得出,c4煤层为无烟煤三号(wy3),其数码为03。属低灰、特低挥发分、中高硫、特低磷、特高热值煤。 煤层工业指标综合分析成果表 表5-2-2煤层项目原煤工业分析(%)qnet,d (mj/kg)浮煤工业分析(%)qgr,daf(mj/kg)hdafmadadvdafst,dmadadvdafst,dc4最大值0.9614.6610.253.3631.640.927.198.992.7735.433.54最小值0.206.957.092.8228.560.284.036.932.1134.123.08平均值0.4810.258.792.9330.610.505.167.652.3335.503.33点数99999999986注:表中为煤层样综合统计结果六、煤的风氧化带浅部地表露头地带老窑密布,破坏严重,据调查垂深50m以内为老窑采空区。本次工作未采风氧化带样,根据邻区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提交云南省彝良县小发路煤矿区东部北段详查报告中对煤层系统采风氧化带样化验结果:在垂深3.3m时已过了风化带,垂深7.7m处已过了氧化带,测试水份(mad)仅0.70%,腐植酸含量为0。故本次工作在资源量估算时确定的风氧化带下界与老窑采空区一起圈定,以煤层露头沿煤倾向深部推平距50m为界。七、煤的工业用途该区主要可采煤层有1层为c4煤层,属无烟煤无烟煤三号(wy3),为年轻无烟煤, 属低灰、特低挥发分、中高硫、特低磷、高固定碳、特高热值、优质无烟煤。据此特点分析,该煤层是很好的燃料,可用于造气、制活性炭:是造碳化硅、碳粒砂、碳纤维(火箭和宇航器的结构材料)和单晶等高级碳素材料的原料,也可作为动力用煤(发电等)及民间生活用煤。 第三节 煤的可选性2008年煤矿区勘探工作在煤矿采集了c4煤层简易浮沉试验样1件。采样方法为刻槽采取的样品,作简易浮沉试验。,该煤层简选样实验成果具一定的代表性。c4煤层煤质指标见(表5-3-1)。 煤矿c4煤层煤质指标 表5-3-1化验项目madadvdafqgr,adst,d各种形态硫hdafard煤的分类sp,dss,dso,d类别符号代码mj/kgg/cm3原煤0.3010.058.3431.632.960.690.022.253.481.5无烟煤wy03浮煤0.344.297.7632.092.330.150.002.183.56由表5-3-1,看出原煤的灰分为10.05,按国家灰分分级标准gb/t15224.1 2004(ad)应属低灰煤;全硫含量为2.96,按gb/t15224.1 2004(st,d)硫分分级标准应属中高硫煤。原煤的灰分高于浮煤的灰分较多,说明煤中含有矸石和粘土类矿物。根据gb/t16417-1997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国家标准,对可选性等级做了认定。评定煤粉可选性是用0.1含量法(即曾用作评定粗粒级的标准),0.1含量7%为易选;710%为中等;1015%为稍难选;1520%为难选;2025%为很难选;25%为极难选。理论分析结果及可选性见(表5-3-2) c4煤层自然级130.5mm粒级理论分选结果及可选性 分选密度kg/l精煤产率()灰分ad(%)0.1含量可选性等级1.483.58 3.66 58.5极难选1.592.00 5.08 10.35中等可选1.693.44 5.44 2.53易选1.794.41 5.78 1.15易选1.895.25 6.16 10.5中等可选通过手选去掉13mm以上的矸石和杂物以后,破碎到13mm以下进行筛分得到破碎级筛分试验成果见表(表5-3-3、5-3-4)。c4煤层自然级130mm和大于13mm以上各级破碎到13mm以下筛 分 试 验 成 果 表 粒度级别质量占全样质量特征madadst,dmmkg1365.80032.5840.3612.182.94635.10028.6520.439.892.5530.54.60025.8430.388.282.860.502.30012.9210.4510.192.76合 计17.800100.000.4010.052.77 c4煤层筛分浮沉试验综合报告表 筛 分 浮 沉密度级(kg/l)136mm63mm30.5mm0.50mm产率%灰分,%产率%灰分,%产率%灰分,%产率%灰分,%32.58412.1828.6529.8925.8438.2889.07910.19占本级占全样灰分占本级占全样灰分占本级占全样灰分占本级占全样灰分1.805.33 1.735 87.52 4.88 1.391 85.38 3.86 0.968 90.54 4.75 4.094 87.51 合计100.00 32.530 12.33 100.00 28.497 9.17 100.00 25.090 7.99 100.00 86.117 10.02 煤泥0.17 0.054 14.69 0.54 0.155 12.15 2.91 0.753 10.26 1.10 0.962 10.81 总计100.00 32.584 12.34 100.00 28.652 9.24 100.00 25.843 8.07 100.00 87.079 10.05 由表5-3-4可以看出粗粒级的灰分比细粒级的高,说明矸石比煤硬,本次工作未作泥化试验。煤矿c4煤层自然级130.5mm粒级筛分浮沉试验综合报告见表(5-3-5)。表5-3-5c4煤层130.5mm粒级浮沉试验综合表密度级kg/l产率%d%累 计分选密度0.1浮物%沉物%密度kg/l产率%产率d产率d1.804.7587.51 100.00 10.02 4.75 87.51 合计100.0010.02 煤泥1.1010.81 总计100.0010.05 将130.5mm自然级浮沉试验成果,绘制出可选性曲线图(图5-3-1)。 c4煤层130.5mm粒级可选性曲线图通过对c4煤层样的简选试验,综合煤质资料进行分析,煤的可选性根据1.31.8kg/l的分选密度级试样煤的可选性等级,采用类比法确定煤层的可选性能。130.5mm粒级理论分选结果:1.61.7kg/l的分选密度级,精煤产率为93.4494.41,灰分为5.445.78,0.1含量1.152.53,综合理论可选性曲线图进行分析,煤可选性等级为“易选”。通过洗选,可降低煤的灰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及煤产品的附加值,其经济性和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1.5水文地质条件情况矿区内水系不发育,主要为冲沟,无大的河流,大气降水主要以地面片流形式汇入沟谷排泄,少量沿裂缝或岩层面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1)地表水矿区范围内无水库等集中水体分布,仅有数条季节性山间沟谷溪流,以中部分水岭为界,分水岭以西为百顺小河沟谷水系,由箐沟和干河沟两条沟谷水汇集而成,位于矿区西部外围,分布标高19251700m。流经石炭系下统金子沟组(c1j)及泥盆系上统(d3)。主要靠大气降水和生产矿井矿坑排水补给,2009年5月12日偶测箐沟流量156.22l/s。09年9月5日偶测干河沟流量97.55l/s。受矿坑排水影响,污染较为严重,水质较差,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由于沟水流经煤系下伏地层,且处于矿山首期开采水平以下,对矿坑首采区(标高1900m以上)开采充水无影响,但对矿区内标高19001500m以上煤层开采有影响。(2)地下水矿区位于五寨向斜的西翼,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的补给,由于矿区地形坡度陡,大气降雨后,一部分迅速沿斜坡面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汇入溪沟,一部分则沿风化裂隙、溶蚀裂隙迅速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径流方向总体与地表水一致由南向北径流。矿区碳酸盐岩含水层,根据地面调查岩溶形态结合钻孔简易水文分析,侵蚀基准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