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尽职调查常见问题.docx_第1页
法律尽职调查常见问题.docx_第2页
法律尽职调查常见问题.docx_第3页
法律尽职调查常见问题.docx_第4页
法律尽职调查常见问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尽职调查常见问题目录一、关于公司的设立和存续111.1公司名称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111.2公司名称未经有权机关核准131.3公司名称与驰名商标冲突151.4公司的经营期限短于拟议交易的需求161.5公司的经营期限届满未办理延期登记171.6公司的设立未能取得有权机关的批准171.7公司章程规定与公司法存在冲突191.8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未办理相关登记201.9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资格不符合任职资格211.10公司实际经营的业务与营业执照载明的内容不一致221.11公司营业执照载明的经营范围与拟议交易冲突261.12公司设立程序不规范271.13公司实际使用的经营场所与工商登记不一致281.14公司的法定住所使用住宅用房291.15公司未能通过最近年度的工商年检301.16公司未签发出资证明书311.17公司未设立股东名册321.18对公司的投资超过了母公司章程规定的限额331.19公司的实际经营管理机构与章程规定不一致(a股)351.20公司未能及时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登记手续361.21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未能及时办理财政登记证37二、关于公司的股权转让392.1股东未放弃优先权392.2转股价款未支付402.3转股未履行适当的法律程序412.4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按照审计值作价432.5转股不符合公司章程的限制性规定452.6支付给个人的转股价款溢价部分未予代扣代缴所得税472.7转股未办理工商变更登记492.8转股后各方未适当签署公司章程512.9股东之间的特殊约定对拟议交易存在影响512.10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的转股生效条件未能满足512.11股权转让未签发出资证明书522.12有限责任公司未按照转股结果修改公司章程/股东名册532.13股份公司的记名股票转让未办理股东名册登记手续542.14发起人持有的股份转让不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552.15股东的转股行为不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562.16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股份不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562.17受让方股东的身份对拟议交易造成影响572.18伪造转股文件,股权权属存在纠纷592.19股东发生不合理变更59三、关于公司的出资(含增资、减资)593.1公司的注册资本未能按时缴清593.2非货币出资未能办理过户手续603.3股东以未评估的部分资产出资623.4关于以自身资产评估出资633.5关于股东虚假出资643.6股东抽逃注册资本653.7以实物出资使用假发票663.8以法定公积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后,所存留比例不足673.9非货币资产的出资比例不符合当时有效的法律规定693.10公司的出资形式不符合当时有关法规的规定703.11非货币资产出资未经过评估723.12所出资资产的评估增值过大723.13关于以划拨土地出资733.14非货币资产出资未能完成过户手续733.15国有股东对非国有公司出资未办理国有资产评估确认手续733.16非国有股东对国有公司出资未办理国有资产评估确认手续733.17国有股东多出资返还733.18对公司增资中个人股东的巨额资金来源无法合理合法说明(a股和并购)733.19对公司出资中个人股东的巨额出资来源无法合理合法说明733.20增资中某方股东未放弃对增资的优先认购权753.21股东未获得增资后的出资证明书763.22公司未向增资后的股东出具出资证明书763.23公司未按照增资结果变更股东名册773.24公司注册资本需要提前缴纳783.25公司增资或者减资未取得有权机关的批准793.26公司增资或者减资违反了章程中的限制性规定793.27减资后的公司注册资本低于法定最低限额793.28拟议交易后的公司注册资本低于法定最低限额793.29公司注册资本低于法定最低限额803.30公司未按照法定程序减资823.31外国公司擅自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83四、关于公司的类型变更834.1公司类型变更程序对拟议交易存在影响834.2公司类型变更过程中未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听取职工意见84五、关于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855.1合并、分立、解散不符合法定程序855.2合并、分立、解散对拟议交易存在不利影响875.3公司合并将导致财务负担875.4合并/分立导致或有负债88六、关于股东资格896.1公司的登记股东与实际股东不一致(a股)896.2公司的外方股东资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916.3信托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于拟上市公司926.4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资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936.5拟议交易中股东资格是否满足特殊行业的法律规定936.6股东资格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936.7自然人设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多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936.8股东是否满足公务员法等法规的规定946.9股权质押是否可能造成股东变更966.10股权质押是否合法有效966.11公司的注册资本来源于集资入股966.12是否存在信托持股966.13是否存在代持股东966.14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股东是否为自然人966.15期权是否对拟议交易存在影响966.16实际控制人是否对拟议交易存在影响966.17职工持股会作为公司的股东(a股)966.18工会作为公司的股东(a股)966.19社团法人作为公司的股东(a股)966.20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966.21公司实际控制人存在竞业禁止情形966.22报告期内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97七、关于公司的业务977.1公司取得的经营资质与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不一致,超范围经营977.2公司未取得其经营应当取得的经营资质977.3公司取得的经营资质过期977.4公司取得的经营资质未办理年检977.5公司取得的经营资质未取得有权机关审批(审批层级错误)977.6证载权利人与公司名称不一致977.7公司实际情况不符合应取得经营资质的情况,存在被吊销的风险977.8公司取得的经营资质属于暂定情况,存在被变更或撤销的风险977.9公司在主要业务模式下的客户/供应商高度集中(上市/收购项目)977.10公司的业务合同构成垄断协议977.11公司业务资质存在被吊销的风险977.12公司因无业务存在被吊销营业执照风险977.13公司签订的重大合同存在无法履行的法律风险977.14公司签订的对其业务有重大限制的合同977.15公司的业务重组无法解释其合理性977.16公司的采购、销售等业务系统对股东严重依赖977.17公司签订的用电合同存在无法履行的法律风险977.18公司存在技术依赖情况1007.19公司业务重大变更情况100八、关于公司的分公司和分支机构1008.1经营性的分支机构未取得经营执照1008.2分公司的营业范围超过总公司1008.3分公司的营业执照未及时办理年检办理1008.4分公司未办理税务登记100九、关于公司的对外投资1009.1公司投资于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1009.2公司的对外投资超过公司章程规定的限额100十、关于企业的主要资产10010.1公司使用的土地未签订土地出让合同10010.2公司使用的土地未缴清土地出让金10010.3土地出让合同载明的出让金低于基准地价10010.4公司对土地的使用与土地出让合同的约定不一致10010.5公司使用的土地未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10010.6公司的建设项目存在无法通过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核查的风险(a股)10010.7土地用途与国有土地使用证载明的内容不一致10010.8公司购买划拨土地及其地上房产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10210.9公司使用的土地为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尚未办理出让手续10210.10公司购买破产企业的资产,其中涉及划拨土地10210.11国有企业以划拨土地上的厂房设定抵押10310.12公司取得出让土地的手续不符合有关招拍挂制度(a股)10410.13公司取得的项目用地系分割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10410.14公司使用的为农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10410.15公司使用的房产未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书10410.16公司自建的房产未办理房屋权属登记并领取房屋权属证书10410.17公司的建设项目超容10510.18公司使用的房屋属于违反规划的建筑10710.19公司建设项目超过规划面积10910.20公司使用的房屋未适当办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手续10910.21公司使用的房屋(在建工程)未办理施工许可证11010.22购买的房产未提供原始权属证明11310.23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基准地价11310.24公司用地存在搬迁风险11310.25公司使用的土地使用权未能随地上房屋所有权一并转让11310.26公司土地存在闲置情况11310.27公司在2006年6月1日后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房建设项目违反90/70政策(a股)11610.28公司的采矿权价款尚未缴清11610.29所租赁房产的出租方不具备相关证书11610.30所租赁房屋的出租房未能提供房屋产权证明11610.31租赁房产未办理租赁登记116十一、关于公司的财务和银行借款11611.1公司出具无真实贸易背景的承兑汇票11611.2公司违规使用发票11611.3公司的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存在重大差异11611.4公司的财务指标存在不合理变化11611.5公司存在对外担保风险11611.6公司曾经未按照股权比例分红11611.7关于公司的通知和取得同意义务116十二、关于公司的重大资产交易11612.1公司的重大资产交易未取得适当内部批准11612.2公司的重大资产交易未取得适当内部批准116十三、关于企业的境外资产11613.1境外并购事项尚未履行前期报告程序11713.2公司设立海外机构未取得商务部的批准(2004年后)11813.3设立境外机构的商务部门核准已经过期12013.4间接设立的境外企业尚未办理备案手续12113.5境外竞标/收购项目尚未取得发展改革部门的确认函12313.6境外收购/竞标项目的确认函已经过期12513.7公司的境外投资项目未取得发展改革部门的批准12613.8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文件已经过期12813.9境外投资未办理外汇登记/备案/注销手续12913.10公司的境外投资外汇登记不符合相关规定13213.11公司的境外外汇未按照有关规定汇回国内132十四、关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13214.1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任职资格13214.2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拟上市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企业(a股)13214.3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构成与公司章程不一致13214.4董事人数超过法定人数13214.5外商投资企业未设立监事会13214.6监事会的组成人员中无职工代表13214.7报告期内管理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13214.8报告期内管理层未能履行勤勉尽责义务132十五、公司的融资借贷13215.1贷款用途与实际用途不一致13215.2公司存在企业间借贷13215.3公司存在向不特定对象借款的情况13215.4目标公司拟a股上市,存在为其股东担保的情况13215.5抵押合同尚未办理抵押登记13215.6以汇票、本票等为质押物,有关权利凭证尚未交付质权人13315.7以上市公司的股票出质,尚未在证券登记机构办理质押登记13315.8以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出质,尚未办理质押登记13315.9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出质,尚未办理质押登记13315.10非外商投资企业举借外债未能取得审批13315.11非外商独资企业对外担保未能办理审批登记手续13315.12外商投资企业举借外债尚未办理外债登记13315.13外商独资企业对外担保尚未办理担保登记13315.14对外担保登记存在法律障碍13315.15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出质,尚未办理审批部门的审批或没在登记机关登记13315.16公司的对外担保不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13315.17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出资未到位,但用其股权出质13315.18公司对所租赁房产的承租权可能因在先的抵押而丧失133十六、公司的知识产权13316.1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但未签订商标使用合同13316.2公司使用的商标尚未办理注册手续13316.3公司使用的商标已经申请注册但尚未取得商标注册证13416.4公司受让取得的商标尚未办理转让核准公告手续13616.5公司为受让商标注册专用权签订的合同存在法律瑕疵13816.6公司被许可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尚未办理许可使用备案13916.7注册商标的注册人名义(地址或其他注册事项变更)尚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14116.8公司的商标专用权已经到期,尚未办理续展手续14216.9公司存在商标侵权纠纷14316.10公司使用的专有技术尚未办理专利权申请手续14716.11公司使用的专有技术正在办理专利权申请手续,尚未取得专利权证书14816.12公司受让取得的专利权尚未办理转让公告手续15016.13公司被许可使用他人专利,尚未办理备案手续15116.14订立排他性专利实施许可协议,尚未取得全体共有人同意15316.15专利权人的名称、地址发生变更,尚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15416.16公司未能就享有的专利权按规定缴纳年费15516.17公司使用的技术涉及专利权纠纷15716.18公司持有(实施)的专利保护期即将届满16016.19技术进出口合同尚未办理许可/登记手续16116.20公司与他人存在著作权纠纷16616.21公司存在商业秘密纠纷16916.22公司使用第三方控制的知识产权17416.23使用他人专利,但未签订专利许可使用合同17616.24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签订了合同,但未做备案登记17616.25使用他人专利,签订了合同,但未做备案登记17616.26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尚未签署许可使用合同17616.27公司未获得专利,但产品包装或宣传说产品获得专利17616.28公司持有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到期未续费17716.29公司未能就享有的专利权按规定缴纳年费17716.30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未经核准注册,就在市场销售17716.31受让他人商标尚未签署合同,也尚未办理公告17716.32公司使用的商标正在申办注册专用权17716.33公司的控股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与公司业务存在竞争性的知识产权(a股/收购)17716.34公司持有的专利即将到期177十七、公司的重大投资17717.1建设项目注册资本金不满足法定最低比例要求17717.2建设项目尚未办理投资核准手续17817.3建设项目投资核准手续已经过期18017.4建设项目尚未办理投资备案手续18117.5建设项目投资备案手续已经过期18317.6建设项目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8517.7建设项目尚未取得用地许可证18617.8建设项目尚未取得开工报告批复或办理施工许可证(与99重复)18617.9建设项目尚未办理消防设计/验收审核手续18617.10建设项目尚未办理消防设计/验收备案手续18617.11建设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8617.12建设项目未向固定资产投资主管部门办理投资备案或核准手续18617.13危险化学品、矿山企业的建设项目等未办理安全评估和安全批复手续18617.14危险化学品、矿山企业的建设项目等未办理安全设施竣工验收18617.15建设项目未完成节能评估和批复18617.16建设项目尚未办理水土保持方案18617.17建设项目尚未办理河道管理及防洪评价18617.18建设项目尚未办理地震安全评价186十八、公司的环境保护18718.1公司的建设项目尚未办理环保评价手续18718.2公司的建设项目尚未取得环保批复18818.3公司的建设项目环境状况发生重大变更,未能重新办理环评审批手续18918.4公司的建设项目环评通过后超过五年未施工,后未重新办理环评报批手续19118.5公司的建设项目越级取得环保批复19218.6公司就建设项目配套的环保设施不符合有关规定19418.7公司就建设项目配套的环保设施未投入使用19618.8建设项目试生产未经过环保部门批准19718.9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满三个月尚未办理环保验收手续19818.10租赁物业内建设项目未履行环保手续20018.11公司未领取排污许可证20118.12公司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20218.13公司存在严重污染情况20318.14公司历史上因环保违法遭到处罚205十九、公司的安全生产情况20519.1公司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05二十、公司的保险情况20520.1公司(特别是运输经营企业),尚未对车辆投保车身险、第三者责任险20520.2公司未投保应当投保的保险205二十一、公司的税务20621.1公司未办理税务登记证20621.2公司的经营活动与申报纳税地址不一致20821.3公司的税务优惠待遇可能面临风险20821.4公司的税务优惠待遇尚待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确认20821.5公司因作为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所得税减免优惠待遇可能被追缴20821.6公司因作为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进出口设备减免待遇可能被追缴20821.7地方政府给予的税收优惠缺乏法律依据20821.8公司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个人股股东未缴纳个人所得税20821.9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面临变更20821.10公司以评估增值转增资本,未代扣代缴自然人股东的个人所得税20921.11公司整体变更组织形式时未代扣代缴自然人股东的个人所得税20921.12公司设立时未代扣代缴自然人股东的个人所得税20921.13公司存在欠缴税款的情况20921.14土地增值税计提20921.15公司存在补缴巨额税款的风险20921.16公司存在重大税收依赖的情况209二十二、公司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20922.1公司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存在巨额关联交易20922.2公司存在非公允的关联交易(a股)20922.3股东占用目标公司巨额资金(a股)20922.4公司的员工的社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系由关联方代缴20922.5关联交易程序违规20922.6关联交易行为可能被撤销20922.7目标公司和其股东之间存在同业竞争209二十三、公司的劳动人事20923.1公司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20923.2公司尚未与员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21123.3公司未依法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1223.4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缺乏法定必备条款21423.5公司未将劳动合同交付劳动者本人21523.6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试用期超过法定时限21623.7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文本不符合劳动合同法关于竞业禁止的规定21823.8公司未能为所有员工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21923.9公司缴纳的社保险种少于法定险种22223.10公司未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22323.11公司未能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22423.12公司未及时足额缴存员工住房公积金226二十四、关于公司的诉讼、仲裁和行政处罚22924.1公司涉及诉讼情况22924.2公司涉及的行政处罚情况229二十五、关于集体资产管理22925.1集体企业转让协议未履行内部审批手续229二十六、关于国有资产管理22926.1国有企业收购非国有资产未履行评估手续22926.2国有产权转让未履行相关审批手续22926.3国有产权转让价款定价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2926.4国有企业收购国有股权未履行评估手续23026.5非国有企业收购国有企业未履行评估手续23126.6国有股权转让过程不规范23126.7转股后未办理国有资产等其他变更登记231二十七、关于a股ipo资格23127.1公司接受子公司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作为内资法人股股东未缴纳企业所得税23127.2发行人尚未进行股份制改造23327.3公司的股改的折股方式影响业绩连续计算23327.4公司的注册资本尚未足额缴纳23327.5股东/发起人对公司用作出资的资产转移手续尚未办理完毕23327.6公司的主要资产存在权属纠纷23327.7公司的经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3327.8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发生了重大变化23327.9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发生了变更23327.10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持有的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被质押23327.11公司的股东包括信托公司,信托公司的投资资金来源于第三方23427.12公司的直接/间接股东人数超过200人23427.13公司的独立经营能力性存在瑕疵23427.14公司的资产完整性存在瑕疵23427.15公司的人员独立性存在瑕疵23427.16公司的财务独立性存在瑕疵23427.17公司的机构独立性存在瑕疵23427.18公司的业务独立性存在瑕疵23427.19公司的独立性存在瑕疵23427.20公司的机构尚未规范23427.21公司的董、监、高不具备任职资格23427.22公司的内控制度存在缺陷23427.23公司曾违规发行股份23427.24公司曾存在严重违法状况23427.25公司曾在上市申报过程中造假23427.26公司曾涉嫌犯罪23427.27公司存在违规担保情况23427.28公司存在违规担保情况23427.29公司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大量款项的情形23427.30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23427.31公司的财务状况混乱23427.32公司历史上发生过会计政策变更23427.33公司的关联交易存在重大隐患23527.34公司的利润不符合发行条件23527.35公司的现金流或营业收入不符合发行条件23527.36公司的总股本不符合a股发行条件23527.37公司的无形资产比例不符合a股发行条件23527.38公司最近一期存在未弥补的亏损23527.39公司的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存在严重依赖23527.40公司享受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无合法依据23527.41公司存在补缴巨额税款的风险23527.42公司存在对外担保风险23527.43公司存在巨额诉讼23527.44公司存在短期现金流压力23527.45公司的经营模式发生重大不利变化23527.46公司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23527.47公司的近1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对关联方或者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客户存在重大依赖23527.48公司最近1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23527.49公司的特许经营权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23527.50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存在重大风险23527.51外商投资企业不符合上市条件23527.52公司ipo上市未达到盈利预测235二十八、关于创业板发行资格23528.1公司为非股份公司236二十九、关于募集资金投向23629.1公司拟变更募集资金投向23629.2募集资金投向项目不合理23629.3募投项目未经充分论证23629.4募投项目存在经营风险23629.5募投项目存在财务风险23629.6募集资金必要性不充分236法律尽职调查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希望各位能将自己在项目中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同时将该文档中的相关问题匡正、拓补、完善。一、 关于公司的设立和存续1.1 公司名称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1) 基本事实(以公司名称中不包括行业为例)目标公司的现有名称中不包括行业。年月日,目标公司就现有名称办理了名称预核准,并于年月日以现有名称取得了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根据该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目标公司的经营范围为非分别属于国民经济行业5个以上大类的具体情况,注册资本为。同时目标公司也不属于企业集团的母公司。(2) 相关法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91年7月22日发布,1991年9月1日施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第7号令,下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企业名称应当由以下部分依次组成:字号(或者商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其主管业务,依照国家行业分类标准划分的类别,在企业名称中标明所属行业或者经营特点。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2004年6月14日颁布,2004年7月1日起实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10号令,下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名称中的行业表述应当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性质所属国民经济行业或者企业经营特点的用语。企业名称中行业用语表述的内容应当与企业经营范围一致。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十七条规定:企业经济活动性质分别属于国民经济行业不同大类的,应当选择主要经济活动性质所属国民经济行业类别用语表述企业名称中的行业。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名称中不使用国民经济行业类别用语表述企业所从事行业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企业经济活动性质分别属于国民经济行业5个以上大类;(二)企业注册资本(或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或者是企业集团的母公司;(三)与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或者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中字号不相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上级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下级登记主管机关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对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要求主管机关予以纠正。(3) 面临的风险根据上述法规,目标公司不属于依法可以不使用国民经济行业类别用语表述企业所从事行业的情形。目标公司的现有名称,若被登记主管机关根据上述相关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规定,认定为不适宜的企业名称,则登记主管机关有权依据上述法规的规定,要求目标公司对目前所使用的名称进行纠正。目标公司需为此办理相应的企业名称变更登记手续,并有可能因此支付相应的变更登记费用。此外,与目标公司存在业务或其他联系的关联方,可能会因该项公司名称的变更,与目标公司发生纠纷或争议。(4) 解决方案我们建议:目标公司需就有关名称事宜向其登记主管机关(下称“登记主管机关”)进行咨询,并根据以下情况分别给予解决:如登记主管机关认为无需变更的,目标公司需就其名称的合法性取得登记主管机关的书面确认文件。如登记主管机关认为确有必要变更的,目标公司需办理名称变更登记手续。(5) 相关案例(略)(6) 特别提示除上述情况以外,请特别关注其他名称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有关名称瑕疵,请参考企业名称瑕疵一览表。有关企业名称的法规变化较大,请特别注意需适用当时有效的法规。如现有名称符合现行法规但与当时法规存在冲突的,一般不作为重大问题提出。1.2 公司名称未经有权机关核准(1) 基本事实(以公司名称中不包括行政区划为例)目标公司的现有名称中不包括当地行政区划的名称。年月日,目标公司就现有名称在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名称预核准手续,并于年月日以现有名称取得了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2) 相关法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2004年6月14日颁布,2004年7月1日起实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10号令,下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名称实行分级登记管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管全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工作,并负责核准下列企业名称:(一)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等字样的;(二)在名称中间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等字样的;(三)不含行政区划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核准前款规定以外的下列企业名称:(一)冠以同级行政区划的;(二)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的含有同级行政区划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予外商投资企业核准登记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按本办法核准外商投资企业名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法人,可以使用不含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一)国务院批准的;(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的;(三)注册资本(或注册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的;(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另有规定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上级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下级登记主管机关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对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要求主管机关予以纠正。(3) 面临的风险我们认为:目标公司的现有名称中不包含有行政区划的名称,该公司的核准权应当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行使,而目标公司的现有名称系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的,不符合上述规定的要求。目标公司目前所使用的名称,若被登记主管机关根据上述相关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规定,认定为不适宜的企业名称,则登记主管机关有权依据上述法规的规定,要求目标公司对目前所使用的名称进行纠正。目标公司需为此办理相应的企业名称变更登记手续,并有可能因此支付相应的变更登记费用。此外,与目标公司存在业务或其他联系的关联方,可能会因该项公司名称的变更,与目标公司发生纠纷或争议。(4) 解决方案我们建议:目标公司需就有关名称事宜向其登记主管机关(下称“登记主管机关”)进行咨询,并根据以下情况分别给予解决:如登记主管机关认为无需变更的,目标公司需就其名称的合法性取得登记主管机关的书面确认文件。如登记主管机关认为确有必要变更的,目标公司需办理名称变更登记手续。如登记主管机关认为需报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确认现有名称的,目标公司需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提交确认申请,并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就公司现有名称的合法性出具的书面确认文件。(5) 相关案例(略)(6) 特别提示除上述情况以外,请特别关注其他名称不符合法定核准权限的情况。有关名称核准权限,请参考企业名称审批权限表格。有关企业名称的法规变化较大,请特别注意需适用当时有效的法规。如现有名称符合现行法规但与当时法规存在冲突的,一般不作为重大问题提出。1.3 公司名称与驰名商标冲突(1) 基本事实目标公司的现有名称中包含“字样”。年月日,目标公司就现有名称办理了名称预核准,并于年月日以现有名称取得了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根据依据,年月日“字样”已经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目标公司的名称中包含“字样”,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2) 相关法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2003年4月17日颁布,2003年6月1日施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5号令,下称“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认为他人将其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可能欺骗公众或者对公众造成误解的,可以向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撤销该企业名称登记,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应当依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处理。”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91年7月22日发布,1991年9月1日施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第7号令,下称“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上级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下级登记主管机关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99年4月5日颁布并施行,工商标字1999第81号,下称:“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条规定:商标中的文字和企业名称中的字号相同或者近似,使他人对市场主体及其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包括混淆的可能性,下同),从而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应当依法予以制止。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条规定:前条所指混淆主要包括:(一)将与他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商标,引起相关公众对企业名称所有人与商标注册人的误认或者误解的;(二)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登记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引起相关公众对商标注册人与企业名称所有人的误认或者误解的。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条规定:处理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混淆,应当适用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在先合法权利人利益的原则。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条规定:处理商标与企业名称混淆的案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商标与企业名称产生混淆,损害在先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二)商标已注册和企业名称已登记;(三)自商标注册之日或者企业名称登记之日起五年内提出请求(含已提出请求但尚未处理的),但恶意注册或者登记的不受此限。(3) 面临的风险目标企业的名称与驰名商标存在可能被依法认定为混淆的情况且双方都已经登记,其中在后登记的时间未满五年。因此。如根据上述规定,目标公司目前使用的名称被他人或公司登记主管机关认定为与驰名商标混淆,使他人对市场主体及其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目标公司可能被驰名商标的持有人或其他人提起诉讼或其他行政程序,要求目标公司变更登记名称。(4) 解决方案取得驰名商标持有人的许可或主动变更名称。(5) 相关案例(略)。1.4 公司的经营期限短于拟议交易的需求(1) 基本事实(以租赁合同为例)目标公司目前持有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于年月日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编号)。根据该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目标公司的经营期限为年月日至年月日。年月日,目标公司(作为出租人)拟与承租人名称签订租赁协议,约定将租赁物名称租赁予承租人。租赁期限为年月日至年月日。目标公司的经营期限明显短于租赁协议的履行期限。(2) 相关法规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于1994年6月24日发布,2005年12月18日修订,下称“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公司的登记事项包括:.(八)营业期限;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其中,变更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而未取得批准,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3) 面临的风险如届时目标公司的股东未能及时延长该公司的经营期限,可能导致目标公司无法在超过经营期限的期间内继续拟议交易,给交易双方带来损失。除此以外,目标公司还可能面临被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仍不登记的,目标公司可能被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4) 解决方案目标公司应及时办理延长经营期限的手续,以满足拟议交易的需求。(5) 相关案例(略)。1.5 公司的经营期限届满未办理延期登记1.6 公司的设立未能取得有权机关的批准(1) 基本事实(以外国公司分支机构为例)目标公司作为一家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尚未取得有关外商投资主管部门的设立批准。(2) 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3年12月29日通过,1999年12月25日第一次修正;2004年8月28日第二次修正;2005年10月27日第三次修订,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下称“公司法”)第六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应当在公司登记前依法办理批准手续。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必须向中国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其公司章程、所属国的公司登记证书等有关文件,经批准后,向公司登记机关依法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审批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外国公司违反本法规定,擅自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或者关闭,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3) 面临的风险根据上述法规,若目标公司的被认定为违反公司法规定擅自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的,目标公司可能面临被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或者关闭,同时可能被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的法律风险。(4) 解决方案目标公司应当就目前情况尽快与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沟通,协商确认并实施解决方案。(5) 相关案例(略)。(6) 特别提示除上述情况以外,请特别关注其他设立公司需取得前置审批的情况。有关设立公司的前置审批,请参考设立公司前置审批情况一览表。1.7 公司章程规定与公司法存在冲突(1) 基本事实(以利润分配为例)目标公司的股东于年月日在公司章程或其他协议中约定:目标公司的股东股东名称对目标公司的出资为万元,持有公司的%股权。该等出资按照%的比例享受定额回报,不承担经营风险。(2) 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3年12月29日通过,1999年12月25日第一次修正;2004年8月28日第二次修正;2005年10月27日第三次修订,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下称“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3) 面临的风险目标公司的章程或其他协议文件中的约定与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的上述规定存在一定的矛盾。如目标公司发生亏损未能弥补或者未能足额提取法定公积金的情况,目标公司仍按照其章程或其他协议文件向有关股东支付固定回报的,目标公司的支付行为存在法律瑕疵。(4) 解决方案(略)。(5) 相关案例杭州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a股深市上市公司)1.8 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未办理相关登记(1) 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