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临床心理学 伴着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浪潮,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亦不期而至。人们对文化全球化的问题虽然见仁见智,一时还难以达成共识,但强调东西方文化各有普遍性价值,互相取长补短,才能促进文化全球化的健康发展,却以成为东西方有识之士的共同信念。 如何让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普遍价值得以充分彰显,亦积极的态度参与文化全球化,从而成为文化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成为全球化的创造者,这是中华民族需要认真面对的现实课题。 现在我尝试着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方面来论述其与临床心理学的联系。一方面是从中国古代哲学与临床心理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这一方面当中,我力主从易经中派生出的智慧与精髓与大家阐述。第二方面当中我主要从中医的调治身心疾病的理论思想,以及易医中对身心疾病的见解和调治与大家讨论其与临床心理学的联系。现在我将详细的对这两方面进行分论点论证。 一、中国古代哲学与临床心理学的联系 在当今世界的文化潮流当中,作为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自然会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不乏有各种价值连城的著作,但是返本归元,寻根问祖,也还是能够找到几本享有很高的赞誉。一本是被誉为众经之首,有字天书的,成书于周朝的周易;一本是被;孔子誉为“人中之龙”的道家始祖老子的道德经;一本是成书于三皇五帝时期的中医始祖黄帝内经;而另一本就是孙子的孙子兵法,在我看来,周易又是这几本书的思想源头。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论述中国传统哲学与临床心理学的联系,就是在论述东西文化之间的联系,为什么这般说呢?毋庸置疑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东方各国文化的发源地,东方各国的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毫无夸张的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缩影。而现在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冯特于186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而现在临床心理学却在17年后的1896年产生于德国,在次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心理学一直在哲学的范畴之内。心理学的英文“phychology”希腊文是“phyche”意思的本身就是对心理或灵魂的解说。作为实验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临床心理学,其本身的“临床性”“实用性与实践性”是它最大的特点。但从本质而言。虽然临床心理学是经过西方科学私立和哺育的学说,它当中囊括了西方的哲学思想与严谨的科学态度,但是却与东方文化史相通的。因为其本身的发生与发展,一直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与指导。我想也只有站在东方文化与融合的角度去表述这个观点,那么才能更有意义与价值。 中国当代学者曾世仁曾经说过:“中国是受周易的思想统领的民族,我们无时不刻不受它神奇魅力的影响,小至成语,大至风俗文化,都无一例外从中派生而来。中国自古至今一直重要受到儒释道三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其中又属中国本土文化当中的儒道两家影响最为深远。从某种角度而言,老子的道德经是为中上层智慧的人解释周易的思想,因为道德经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知就难道多少读书人。而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为中下层智慧的人解释周易的思想,而儒家的思想就容易被我们所理解所吸收,也较以此为指导思想来指导言行的表达。 儒家崇尚阳的刚健正大,道家重视阴的虚无柔静,这是儒道两家思想的根本差异,不过在儒家的思想中也有谦退阴静的一面,道家思想,在虚无柔静下也包藏着刚强。刚健正大与虚无柔静,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两面,也是影响中国人为人处事,调整心身平衡的文化根源。 周易思想中,一阴一阳,相对相反,但并非对立抗争,而是相互的,互补的。或阳或阴,错综变化不已,于变化中形成发展,在无穷的反复中保持和谐与统一。东方世界观强调世界的统一性,万事万物互相联系,超越个体的独立自我,而融入绝对的存在中。东方世界观没有必要将自然界划分为各个孤立的实体,事物有流动性,并随着时间空间推移不断变化,变化是事物的本质特征。这与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先生的思想不谋而合。荣格一生对东方文化进行深刻而广泛研究,荣格一生所追求的治疗理论的目标之一就是心理学的各种状态,各种症状的对立而统一。即不是想办法生硬死板消除各种心理疾病与心理障碍。在他看来这些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的阴暗力量,虽对人的正常生活,正常的社会交往以及自身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其自身对人的人格发展与成熟有着很大的补充修复作用。他也认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事物,任何力量是纯粹消极的,纯粹阴暗的,他始终相信任何事物、任何力量,都存在着积极的力量、光明的成分。“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产生,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真实面目,而各种心理疾患,各种情结的背后的积极力量,也促使我们自身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完善。”这也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那样“真正的光明,并不是没有黑暗,而是没有被黑暗掩盖罢了;真正的坚强,并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而是没有被卑下的情操压倒罢了” 荣格与人本主义之父马斯洛也一直强调自身的潜能,其实每一个个体,都蕴藏着自我成长的种子,这粒种子不仅需要成长条件,而且还要为他成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和环境,心灵自身就具有强大的修复与整合力量,因而荣格提出“心灵无需外部任何力量,因为真正治好心灵的是心灵自己。自愈力的产生不是依靠外界的能量补偿,而是来自自身系统的能量转换,心理分析是无意识自愈力的唤起,所做的工作是情结能量的转换,心理学工作者不是能量的创造者,而是能量的引导者和激发者。毕业论文网 而从周易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推论出“任何心理疾病的产生于发展,其根源在于阴阳失去应有的平衡,因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维持人们心理活动中阴阳比例也有所不同,用通俗一点的话解释就是:任何心理症状心理障碍的本身对人的心理与心灵的本身并不能造成伤害,能使心灵造成伤害的是症状存在的时间多少,症状分寸没有把握好分寸。例如,内因性情感障碍的抑郁症,虽然其发病的生理学基础到目前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具体的发病机理也不是很清楚,但没有妨碍心理学家对病症的探究与治疗,但从心理学方面来看,抑郁症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分的自我贬低,妄自菲薄、自我价值感缺失,对周边事物抱有“糟糕之极”“过分概括”的思维方式。但如果适当的自我贬低就是谦虚,适当的对周围事物持有一种警惕,怀疑态度,可以让我们避免盲目的自信而造成的伤害,这种警惕我们称之为谨慎。谦虚谨慎这两种品质,有利于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更好的生存,更好的保护自己。例如,当我们在生活中遇见遇见重大的挫折的时候,在适当的场合下,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悲伤与痛苦,在短时间内进行深思,出现孤闭,都有利于内心的整合与心理的平衡。在我们生活中的多个阶段,我们大部分时间正如儒家文化倡导的那样“自强不息、锐利进取、拼搏奋斗”而在某些特殊的时期,更准确的说是生活中少部分时间,我们又需要正如老子道德经中所提倡的那般“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养精蓄锐、蓄势待发、用晦以明”都是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中,为以后更好的发展而努力克守的。 人们想要在各种关系中做到游刃有余,要想在面临各种困难与挫折时,显现出冷静沉着的心态,获得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第一步就是要认清人在自然界中的,在宇宙中的位置,功能与局限,那些是人类能控制的,那些事是人类所不能控制的,那些事很难人为改变的。第二步就是要努力的通过各种渠道,认清各种事物的本质,认清他的含义与外延,认清它的功能与局限,从而认清他们的内在发展规律,只要在此基础上外加内在修养,方能在各种复杂多变的大千事物中,才能够合理的把握好符合当时情景的各种事物所占的分寸,当然想达到这个境界,显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他需要我们自身不断的探索思考,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需要一定的心性修炼,从本质上而言,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求道、学到、悟道”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各种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产生,虽然原因错综复杂,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将其“返本归元”也无非是两股力量在催生着制约着他们的发生与发展。它无疑就是阴阳两股力量,这两股力量包容万千,善与恶、积极与消极、刚强与柔弱、成功与失败、光明与黑暗、兴奋与忧伤等等相对立的状态,都只不过是他的派生物而已,而心理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将这两股力量做到对立而和谐,矛盾而统一。也只要这样此才能根本上治愈心理治病。周易中所蕴含文化中一直提倡那个“变化与流动”正如太极图一样,是不断流动和变化的,也就是说“真正的平衡时动态的”就如自行车一样只要在动态中才能更好的维持平衡。 而在如今在后现在心理治疗方法中,也都或多或小的体验出这一思想,例如nlp“身心语言程序”、九型人格理论体系、叙事疗法、萨提亚的家庭治疗等都体现出这一思想的这一魅力与适用价值,为现在的心理治疗的方向指引了方向,也为心理治疗体系倍感欣慰的。杨德森教授将老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处事原则,“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充分的提炼与吸收,创造了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道家认知疗法,并概括了“利而不害,为而你争”“少思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克刚”“返朴归真,顺其自然”的32字心理保健口诀,对调治中国人心理疾病产生了积极作用。其实心理学的权限只在与适当的时候用光明照亮心灵,去驱赶心中的黑暗,而不是也不能消灭黑暗。 为了适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心理学也只有实现转型的西方现在人文主义心理学进行深入的对话和融合,才能真正的认识带到己文化中蕴含的宝贵资源与其的重要价值,因为中国传统哲学缺乏严谨的操作程序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操作正是中国这一传统哲学,这一古老学术形态的特点或缺陷,故研究和吸收,运用西方治疗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这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弥补中国传统哲学的不足与局限之处,也唯有这样,中国古代哲学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将东方文化的非理性、非逻辑、以直觉为主的文化与西方理性、逻辑科学为主导的文化充分的沟通与融合,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心理学研究建立在自家深厚的文化根基上,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体系,也为世界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论中国传统医学与临床心理学的联系 在我们常人的认识当中似乎感觉在中医学中,没有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专门的研究,也似乎没有特意的去处理人的心理疾病与心理问题。仿佛一个拯救我们身心健康的,我们的祖国传统医学,并没有自身独特的“心理学”体系。其实,我们都错了!在中医的施治理论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心理与生理分别施治的“二分式”思维方式。在它看来生理与心理、躯体与心灵,本就是一个水乳交融的整体,可以彼此影响,彼此转换,彼此制约的。这就如同人与自己的影子一般,如影随形的。更加形象的表达就是如同连体双胞胎一般,不仅外在的皮肤相连,就连内脏也是彼此共享的。两者之间缺一不可谓整体,更不可谓健康。 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是以“辨证施治,同气相求以形补形”为治疗思想的,倡导以“系统的角度,从阴阳两方面的角度,从五行相生相克的角度,从不同时间空间中,施以不同治疗疾病的方法,为指导思想的。中医理论中以为人的身体之所以产生疾病的,其根本原因就是“气血不足,经脉不通”但两者的根源还是“阴阳失去平衡,这里所指的平衡是指人体内部的平衡,人与周围人和物的平衡,以及人与环境的平衡。一旦三者任何一处失去平衡,那么疾病就有可能随之而生,中医理论中强调“天地人”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中医本元黄帝内经中记载“人有五藏(脏),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适度,生乃不用”有说“喜伤心,怒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其大意就是说人有脏、心、脾、肺、肾五脏,五脏之气化生五志,产生喜怒悲忧恐五种情志。喜怒等情志为五脏之气化生,过度则会伤气,寒暑外形中伤,可以损伤形体。所以喜怒不加节制,寒暑不适于调适,生命就不会牢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有人因暴怒伤肝而亡,有人因欢喜过度,引发心脏疾病而亡,有人因恐吓过度伤肾气而亡。而在临床心理学中,当我们面对各种心身疾病,各种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之时,往往会产生一直相对应的躯体症状,有的是显而易见的,而有的却是内显的。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从心理学角度,从精神角度去处理问题,显然有些力不从心的。即使在有所症状上加以西医的药物来辅助医疗,躯体的症状也不是很理想,原因就是没有从根本上从脏气中去去看待问题,忽略每一个人的先天体质,先天的五行配制是不尽相同的,用千篇一律的治疗方法,对待复杂多变的症状,往往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中国传统的医学概念中,世界万物都概括为属性化生而来,这五种物质就是“金、木、水、火、土”世界上任何一种天然物质都具备它们的一种或几种属性。自古以来,“不知易者不可谓大医”,易经与中医是相同的,随之而来的易医中倡导: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以形补形,也就是说将同种属性的物质与事物相叠加或相互补充的时候,许多因与五种属性相同的器脏因血气衰弱而产生的疾病,将随之而去。总而言之,世界万物的发生与发展,都由这五种属性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相互催生而来。 把五脏六腑用这五种属性的物质来描述,其实揭示了它们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 现代量子学证明,从最微观的角度来看,构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和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超小的微小粒子,而我们平常通过呼吸,饮食这些方式从自然界中摄入的那些粒子,在进入人体之后,最终将于人体内部那些具有同样粒子产生密切联系,并对他们进行补充,这就是现代量子力学上著名的“互补理论”,从而也与中医理论中的“归经”的观念不谋而合。 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我们每天所食用的食物,都是属于这五种基本属性所包括的。每种食物都具有自己的功效,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果在正确的时间吃正确的食物,那么最起码我们身体内部会维持一种平衡。 我们大家应该清楚的是,在唯物主义中,不论是躯体疾病的产生还是心理疾病的产生,都应该有一定的相应的物质基础。否则不可能无辜产生,这些相应的物质基础,或者是五脏六腑,或者是大脑,神经,脊椎神经发生病变或失调。有些心理疾病所对应的物质基础是外显的,有的是内在的,但其根本原因是失去了应有的平衡状态。 我的想法就是如果能在治疗各种心理疾病或者心身疾病的时候,能够食用与产生问题相关的食物,也就是相应的食疗,我想就会对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份很大的积极力量,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这也不禁的响应了一句古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 现在为了形象的说明我以上的观点,我就随意举例出一下几个常见的心理问题,来加以说明。首先,我先从“失眠”谈起吧,众所周知,在心理学中认为绝大多数的失眠产生的原因都是情绪化的。古代医学经典难经中说:人之安眠,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意归脾,志归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老失眠,一定是体内的神、魂、魄、意、志没有好的待在相应的五脏里所导致的,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喜事过多,忧事过多,思虑过多,恐惧过多,悲伤过多多可以引起失眠,如果找到失眠产生的物质基础,也就是相应的器官,用食疗也好,药材也好,水疗也好,刺激穴位也罢。配合相应的认知情绪的疏导,我相信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当我们与失眠有关的躯体症状消失之后,心情自然会好。我们往往都有如此的体验,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找不到精神。由一种良性循环代替恶性循环,效果的好坏就可想而知了。 还有一种就是“抑郁症和焦虑症”了虽说是原因不明的内因性情感障碍,但这两种疾病每年都有上升的趋势,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也许是这样的,“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一直向这商业化的变革,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的压力空前加大,自身所处于的境遇,与家人朋友以及自身的期望不间断的发生这冲突,产生各种挫折,致使自身价值观不足,对自己失去信心,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未来失去信心并产生一定的恐惧,从而产生悲观、厌世、易怒、无助、紧张不安。记忆下降,难以入眠。常伴随的躯体症状: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等。我之所以将抑郁症和焦虑症那在一起加以说明,是因为,不少心理学家以为,焦虑与抑郁是一对孪生姐妹,虽然其症状不尽相同,但却有着相同的根源。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科学及神经学教授萨波斯基就指出“抑郁与焦虑彼此相关,只不过一方处于随时警戒,一方处于长期无助的状态”,但他强调,这两种看起来似乎不尽相同的症状皆与生活压力密切相关:压力在焦虑与抑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上是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抑郁症和焦虑症产生的原因,而在中医中我们不难发现,抑郁症一般多发生在春季,其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生,都由一定的原因,“主因助缘”事情都不能无缘无故的产生,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消失,从中医角度上来说,抑郁症之所以多发生在春季,是因为春季主东方,东方应春,而春脏在五行中属木,在五脏属肝,五志中属怒,五气中属腥臊,春天干木容易干燥,人就容易烦闷浮躁,因此很容易气郁。而抑郁症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中医看来就是气郁,因为抑郁症患者本身就是气郁,遇到同样浮躁气郁的春季就容易加重病情。而抑郁症患者如果吃了秋季成熟的水果,如苹果、梨、柑橘等,就容易使病情加重,因为秋季主肺,具有促进人体肺气收敛下降的功效,因此我们由此可以掌握食物属性的性质,对我们健康是多么的重要啊! 其实世界万物,各自都具有其自身的属性、自身的特点、自身的局限、自身的发展规律、自身的用途。在东方的文化中将追寻事物的发展规律“追寻事物的原始状态,探究事物本质的过程”称之为“道”,而在西方世界当中称之为“科学”。如果按照现在科学的定义和外延,那么东方的道,东方阴阳五行都是朴素的唯物主义科学。不管是东方的道,还是西方的科学,最终目的,我想是这样的,“社会发展道近乎和谐的状态,莫过于世间万物,各逐其性、各尽其宜、各当其能,的社会环境。也只有在这种“和而不同、包容万千、求同存异”的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才能维持到一种相对的平衡,也只有这样随之产生的各种疾病与障碍,也就随之消失。我想这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在中国博大精神的文化宝藏中,易医以中医的存在,无疑是最闪亮的一块,因为它几千年来一直拯救着我们的生命,也因为它的存在才使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生存与发展,它那种对世间万物“各逐其性、各尽其能、互为辅持、互为制约,系统全面辨证看待世间的本质思想,对当今临床心理学,甚至是临床医学都具有很强的补充与指导意义。 结语 在当今这个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存在的本身也存在着“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需要的不断更新。有些夕阳产业或夕阳的职业,都相继的转型或淘汰,而相应的朝阳产业也相继产生,它们仿佛都遵循着“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规则。 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职业的划分越来越精细,职责的权限也在不断的缩小,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将其所有的精力与能力集中于一点,从而使各自的工作,更加熟练、更有深度,人们可以创造性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实践证明,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仿佛与我们提倡的将各种文化、职业,融化的思想发生这本质的冲突,其实不然!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的是,虽然职业细分化,劳动力的分工精细化,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加深了我们对事物深度的理解,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图书馆石材装修施工合同
- 美妆专柜促销员招聘合同样本
- 私人岛屿管家聘用协议
- 咨询顾问个人聘用合同样本
- 电动汽车充电桩投标文件范本
- 市政设施改造投标保证
- 矿业风险监控与控制
- 学校防汛管理办法
- 电影制作设备融资租赁合同样本
- 环保工程杂工临时协议
- 2023年-2024年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学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MOOC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福建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5第五讲 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初步形成(秦汉时期)
- 2024年公文写作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1000字(8篇)
- 2024入团考试题库考试100题题库(含答案)
- 保安培训记录内容
- 公务快艇常规安全
-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字音字形成语知识梳理
- 2023电信网和互联网应用程序接口数据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 GB/T 19964-2024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