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 11059 学 号:0810070169hefei university 毕业论文(设计)bachelor dissertation 论文题目:皖浙两省的经济差距分析及其发展趋势 的分析研究 学位类别: 经济学学士 学科专业: 经济学 作者姓名: 张嘉琳 导师姓名: 杨五兰 完成时间: 2012-4-29 18皖浙两省经济差距分析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中文摘要安徽与浙江是相邻的两个省份,两省之间的经济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的,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模式导致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浙江作为一个东部沿海省份,其经济起步时间和开放水平早于安徽,所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也多于安徽,这客观上做成了两省之间经济水平的差距。然而,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安徽能否抓住“中部崛起”和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逐渐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央政策向中部地区倾斜,中部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这无疑给安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安徽地处中部,连接着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是摆在安徽发展面前的问题,同时也是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步骤。关键词:皖浙;安徽;经济;差距;分析;对策analysis of economic disparitie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between wan&zhe provinceabstractanhui and zhejiang is adjacent to the two provinces, two provincial economic level there is a huge gap, this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china s reform and opening up from the eastern coastal reg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gradual mode leads to the imbala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regions. zhejiang as an eastern coastal provinces, its economy to start time and the level of opening up back in anhui, enjoy the preferential policies are more than anhui, which objectively made two saves the economic level of the gap between. however, before new historical opportunity, anhui whether seize mid rise abruptly and undertake the eastern coastal region of the historic opportunity, achieve economy span type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focus of attention. as the central policy to the central region, central will become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le, this is undoubted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hui is located in mid, connecting the eastern coast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extremely advantageous geographical location, how to seize opportunity, implementation spans type develops, not only is placed in anhui b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 but also promote the national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mportant step.key words: anhui and zhejiang; anhui; economy; gap; analysis; countermeasure一、引言1(一)皖浙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1(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宏观经济的影响1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宏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2二、皖浙两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分析3(一)区域差异31、皖浙区域差异32、区域差异的互补性4(二)经济发展水平41、经济总量差距42、经济增长速度与人均gdp5(三)经济结构51、产业结构构成差距52、所有制结构差异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差距74、经济外向度差异8(四)收入水平91、财政收入差距9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9(五)科技创新水平10三、皖浙两省的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11(一)皖浙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111、制度环境因素112、政策因素113、基础设施因素124、市场意识和思想观念的差别12(二)缩小皖浙经济发展差距的的对策分析131、思想观念方面132、抓住机遇,发展经济133、经济结构方面134、科研方面14(三)安徽与浙江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4结束语17参考文献18皖浙两省经济差距分析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一、引言(一)皖浙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安徽与浙江两省之间的差距更是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组例子,同时两省之间的经济差距也显得尤为突出。在“七五”计划时期,国家计委按照离海岸线的远近和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浙江属于东部,安徽则属于中部,安徽的总体经济水平低于浙江。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皖浙两省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没有得到缓解,且愈加明显。2011年,浙江的gdp为32000亿元,而此时安徽的gdp仅为为15110.3亿元。两省人均gdp差距同样巨大,2011年浙江省人均gdp是58665元,而安徽为25340元。两省经济差距可见一斑。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完全平衡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问题,最终将难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随着中央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各种优惠政策必然会提供给中部地区,这无疑会给中部地区的发展带来强劲动力。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必将给安徽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不仅是安徽重大发展举措,也是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步骤。因此,认识皖浙两省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以及尽快缩小这种经济发展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一种客观实。纵观古今中外的经济发展,无论是世界经济发展,还是某一国的社会经济展,往往都是从某一个或某些具有良好区位的地域首先发展起来的。这是因为资源禀赋所决定的劳动地域分工必然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安徽与浙江之间的经济差距就说明了处一点。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宏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一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主要可以从以下这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如果一国经济没有差距,表现为一种匀质状态,那么在这种经济状态下的人们都可能产生并沉浸在满足情绪中,缺乏创新热情和发展动力。而当一国经济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区域差距时,发展状态较好的地区通过激励机制和传导机制,对发展状态较差地区就必然产生示范效应和传播效应,形成一种互动。 其次区域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没有差距,便无所谓优势,从而也就无所谓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存在区域间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就是基于这一理论基础。如果不存在区域差距,东部的相对充足的资金和中西部的丰富能源,就不能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更不需要建立国内大市场和国内的区域合理分工了。 最后区域差距对于欠发达地区是一种压力。差距的存在迫使欠发达地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积极汲取经济发展状态较好地区的优势和创新,向发达区域看齐,加快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从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存在一定程度的区际差距,有利于形成一种经济势差,经济发达地区自然产生扩散、传播和渗透效应,最终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对一国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具体说来,区域差异将可能对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以下负面影响:首先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一般表现为发达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对材料、能源等需求迅速扩大,而不发达地区缓慢的增长又难以保障原材料和能源等的供给迅速增加,供求矛盾加剧了各地区对原材料、能源等的争夺,也导致本已显得严重短缺的原材料、能源长期在流通领域中倒卖,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其次加剧区域经济矛盾。区域经济矛盾主要表现在对人、财、物的争夺上。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情况下,发达地区往往因为具有资金上的优势,对人才的需求和吸引具有明显优势,对原材料和能源的争夺实力更雄厚,而资源在既定条件下是稀缺的,这就使经济落后地区处于更加不利地位,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不能达到合理化和最优化,从而扩大区域经济矛盾,形成区际直接冲突与间接冲突。 最后助长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原材料的争夺会推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并传递给加工产品。发达地区收入高速增长会导致需求扩大与需求结构变化,从而带动物价水平上升,并通过区际交往对落后地区产生消费示范作用,将通货膨胀传播给落后地区,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现象就会出现,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协调。 从以上正反两个方面分析来看,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因此如何缩小皖浙的经济差距、如何实现安徽的“中部突围”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工作。二、皖浙两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的,因此各项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从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的,显然东部地区是第一收益者和最大的收益者。在渐进试的市场改革中,中、西部地区向东部输出廉价的能源和原材料,而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提供高附加值的制成品,所以渐进试的改革开放模式导致了地区间的不平等交换,客观上造成了安徽与浙江的经济差距。首先,我们应该认识皖浙经济差距的总体特征。(一)区域差异1、皖浙区域差异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是一个内陆省,长江、淮河穿省而过。安徽省全省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矿产资源和物产丰富,常住人口为5968万人。2011年城市化水平为44.8%。全省现有耕地408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66公顷,水面105万公顷。2011年安徽粮食总产量达到3135.5万吨,人均粮食527公斤,自给已经绰绰有余。再看浙江。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矿产资源稀少,无法与安徽相比。浙江陆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201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463万人,比安徽少487万。浙江城市化水平较高,2010年就达到61.6%。全省耕地面积208.17万公顷,人均耕地0.044公顷,是安徽的三之二。2011年粮食总产量为781.6万吨,人均只有143公斤,无法满足本省生产生活需要。然而浙江却是我国典型的沿海省,这是安徽所无法比拟的,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区域差异的互补性 不论地理还是人文方面,安徽与浙江两省之间的区域差异都很明显,然而这种差异却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因为安徽与浙江具有极强的经济互补性。安徽拥有浙江稀缺的资源、燃料和劳动力;而浙江却拥有安徽发展经济所必须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安徽要极力发挥比较优势,取浙江之长补己之短,在与浙江的经济交流中不断学习,汲取经验,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壮大本省的经济实力,缩小皖浙差距,实现安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二)经济发展水平1、经济总量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安徽与浙江的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1978年,安徽与浙江gdp的差距仅为10亿元,1991年之后差距开始慢慢扩大,1991年时,安徽的gdp相当于浙江61.30%,到了2011年,安徽的gdp仅相当于浙江47.22%。表1:皖浙几年的gdp数据对比 单位:亿元资料来源:历年安徽省和浙江省统计年鉴2、经济增长速度与人均gdp从1991年到2011年间,安徽的gdp平均增长率是16.91%,浙江的是18.45%;从1999年到2011年间,安徽的gdp平均增长率是14.72%,浙江是16.05%。由此可见,安徽20年来的总体增速慢于浙江,两省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1978年浙江省人均gdp是1058元,安徽省人均gdp是701元,浙江是安徽的1.51倍;2011年浙江省人均gdp是58665元,安徽省人均gdp是25340元,浙江是安徽的2.32倍,差距依然呈扩大趋势。(三)经济结构1、产业结构构成差距 地区产业结构是指地区内产业的构成和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比例和相互联系。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演变决定着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合理、高效的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大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第一产业的产值在整个社会总产值中的不断下降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不断上升。国际经验表明,如果地区产业结构比较合理,与国内外市场相适应,与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则资源配置就有效,就能保证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反之,即使短期内出现经济高增长,最终还是会因结构制约而不能持续下去。安徽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缓慢,致使安徽在产业发展上处于比较劣势。安徽多年来一直充当着原材料生产基地的角色,产品附加值低。表2:皖浙产业结构的比较资料来源:2011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浙江经过十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得到很大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减少,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第三产业的比重得到巨大提高。非农产业比重是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指标,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尺度。相比之下,安徽gdp中的第一产业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和浙江基本持平;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仍需要大力发展。表3:皖浙2011年三大产业的就业人数及其比重地区总人数(万人)就业人数(万人)比例构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安徽40501583.61010.51449.939.125.135.8浙江3636.02581.871810.361243.791649.7934.21资料来源:2011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表3可以看到,安徽省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过高,这样大量的人口被迫滞留在农村,守进行着低效率的生产和劳作。由于安徽的第二产业相对落后,制造业的不发达使得产品增值能力弱,吸收就业人数非常有限,仅吸收了从业人员总数的25.1%,这和浙江49.79%相比差别很大,而两省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差别倒不大。2、所有制结构差异表4:2010年各企业类型在两省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内环为安徽,外环为浙江)资料来源:2011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和2011年浙江省统计年鉴 从表4可以看出:安徽省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居于主导地位,是工业的支柱。非公经济虽然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低,对安徽经济贡献依然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而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浙江工业的支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对浙江经济贡献已经退到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之后。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差距世界各国的发展史已经证明,投资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经济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投资规模是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徽与浙江的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下面我们来对比下两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011年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12126.3亿元,和10年相比增长27.6%。其中,城镇投资11350.9亿元,增长27.7%;农村投资775.4亿元,增长26.3%。工业及信息化产业技术改造投资2947亿元,增长41.8%。民间投资7937.1亿元,增长31.7%。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0.9%,第二产业增长30.5%,第三产业增长25.7%。从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33%,其中制造业增长36.4%,制造业中的装备制造业增长48.4%。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28.3%。三产中的金融业投资增长1.6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0.4%。2011年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1429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非国有投资9695亿元,增长28.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7.8%,其中,民间投资8563亿元,增长30.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9.9%。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7.0亿元,比上年增长61.3%;第二产业投资5254亿元,增长13.0%,其中,工业投资5212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投资8939亿元,增长32.6%。全年投资项目33309个,比上年增长7.3%,其中,新开工项目17864个,增长8.9%。表5:皖浙2004-2011年全社会固定投资额 单位:亿元地区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安徽1935.32520.963544.675093.686799.959263.1811849.4312126.3浙江6059.786696.257593.668420.43932310742.3212376.0414290 资料来源:根据2004-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从表5可以看出,安徽省全社会固定投资额一直低于浙江,09年以前差距尤为明显,例如,04年浙江是安徽的3.13倍。虽然各个地区的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差距不大,但投资额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安徽经济的发展。4、经济外向度差异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展外向型经济,融入国际市场对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政策因素和思想观念的多重影响,安徽和浙江在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方面的差距比较明显。 表6:皖浙2011年对外经济数据地区进口(亿美元)出口(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个)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新签合同(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亿美元)安徽142.5170.826334.420.15.1浙江93021641691205.830.321.1资料来源:2011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由表6我们发现,安徽的对外开放水平落后浙江太多,在进出口和新批外商投资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安徽成倍数的落后。浙江的经济外向度水平相较安徽有巨大优势,这对于安徽来说既是压力,同时也是启示。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与技术交流合作,对于安徽经济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举措。(四)收入水平1、财政收入差距 浙江的2002年财政收入是安徽的3.37倍;2011年时,浙江的年财政收入是安徽的2.25倍。在2002-2011年这9年间,浙江的财政收入年增长速度是19.79%;而安徽的财政收入年增长速度是25.27%。2011年底,浙江的人均财政收入是10846元,安徽的人均财政收入是4412元,是安徽2.46倍。 表7:皖浙财政收入状况 单位:亿元年份安徽浙江2002346.651166.582003412.291468.892004520.711805.162005656.552115.362006816.512567.6620071034.733239.8920081326.053730.0620091551.264122.0420102063.824895.4120112632.85925 资料来源:根据2004-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8:皖浙2011年城乡收入数据 单位:元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安徽186061318162324957浙江3097120437130719644资料来源:2011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表8可以看到,2011年安徽与浙江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与两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的是,与之前相比,两省居民的收入都有较大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也有了优化升级。2011年,安徽省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5%;浙江省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6%。由此可见,安徽省的居民生活水平低于浙江省的居民生活水平。(五)科技创新水平回顾人类经济的发展历史,科技一直在经济的高速发展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科技创新水平也是造成安徽与浙江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表9:2011年皖浙科技创新数据对比地区专业技术人员(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亿元)科技成果(项)专利申请(件)授权专利(件)技术合同(项)成交金额(亿元)安徽166.62148604855632681579565浙江256.7614.434981771001302001385768.2资料来源:2011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到,安徽与浙江相比,确实存在很大差距。要进一步落实东向发展战略,振兴安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重视科技水平的建设与发展,大力培养创新能力,制定合适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关系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各方各面有所突破。三、皖浙两省的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一)皖浙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1、制度环境因素皖浙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制度环境。相较于浙江,安徽的制度环境并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由于制度环境决定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反映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程度的市场化指数形成差距,其表现为安徽落后于浙江。而且由于浙江由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变迁的程度、水平和规模都远远高于安徽。作为制度变迁的直接结果之一的乡镇企业在东部沿海迅猛崛起并发展壮大,其总量、规模和速度都高于安徽的乡镇企业发展水平,而且也有着远比安徽更高的企业生产率水平,由于相同的乡镇企业,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中其增长效率高低也不同。浙江义乌,这个在以前默默无闻的地方,如今却已是全国甚至世界知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集聚着一大批生产和销售小商品的企业。浙江省内有着义乌、温州、台州等等很多乡镇企业集聚地,而安徽全省却也没有一处类似的乡镇企业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地区。制度环境因素是安徽与浙江所有制结构存在巨大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2、政策因素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央采取了向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不平衡发展政策,给予东部地区增加投资、财政放权、减免税收、设立特区等特殊优惠政策;浙江省也抓住机遇制订了一揽子的经济发展战略,首先实施的就是以非国有部门或计划外部分为重点实施改革并促进它们的发展的“体制外优先”改革战略,这一政策推动了农村改革的实现和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而不仅蓬勃了浙江经济,也使得浙江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效;浙江还制定实施了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政策,积极发展进出口产业,利用国际市场调节资源配置。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得浙江从70年代末开始经济蓬勃发展,迅速从国内经济落后省份跻身成为经济大省;而此时的安徽依然没有放开改革发展的步伐,再加上对于国家政策的后知后觉,所以造成了这个阶段安徽在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上的步履缓慢,由此使得皖浙差距的越拉越大。政策因素是导致皖浙外向度差异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同时也对两省的收入水平产生直接影响。3、基础设施因素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是经济起飞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水平差异导致了地区之间基础设施条件及其辐射条件的差异,同时,这些差异又反过来影响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因而,经济落后地区往往缺乏财政能力改善基础设施及其辐射条件,而后者的落后又制约着经济发展,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反之经济较发达地区则进入良性循环。在交通运输方面,浙江已基本形成以铁路、公路、水路、民用航空组成的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而安徽由于处于内陆地区,除了铁路里程占有优势外,内河航道里程和海运能力明显比浙江低了很多。就拿公路来说,安徽的总公路里程并不少,但多为二级以下及等外路,而浙江公路的质量水平则远高于安徽,这点从两省交界处的国道建设就可以看得出来,318国道是连接皖浙的一条重要公路线,而其安徽段的道路要比浙江段的道路差上很多。其他诸如邮电通讯、能源生产能力、农田水利等等基础设施方面,安徽也都不如浙江。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成为导致安徽落后于浙江的一个重要原因。4、市场意识和思想观念的差别皖浙两省居民的思想观念存在很大差异。安徽位于内陆,与海外直接交流的机会少,加之农业自给自足,矿产资源丰富,因而人们容易产生小农意识,满足现状,稍富即安,思想上突出特点就是求稳。人们的市场观念不强,创业意识也很淡漠,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自主创业,而且大部分人根本就想不到自主创业这条出路。与安徽相比,浙江人思想意识要进步得多。由于资源短缺,人多地少,浙江人危机感很强,善于另劈道路解决生活问题。长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拼搏,逐步培养了他们敏锐的市场信息捕捉意识和顽强的开拓创新精神,一旦发现商机就决不错过,力尽千辛万苦也在所不辞,直到成功。所以,浙江不断涌现出大批大批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而安徽缺少乡镇企业,每年都有大批人口外出务工。这就是不同意识观念所导致的两省之间的具体差别。思想观念上的差别直接影响到了居民的收入,使两省的城乡居民收入产生差距。(二)缩小皖浙经济发展差距的的对策分析安徽在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方面与浙江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不论从整体还是各个经济因素来看,安徽的经济都较浙江落后。针对皖浙两省的发展差距,要想追赶浙江,实现安徽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制定正确的针对性发展战略。1、思想观念方面安徽首先在观念上就要落后浙江,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创新思维,营造出宽松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引导人民逐步消除旧思想观念,以思想的不断解放,促进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同时认真学习浙江的经济发展经验,以浙江的发展来指导安徽的经济建设实践。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努力转变工作思路,增强服务意识,率先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人民,为安徽奋力崛起多做贡献。2、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安徽省要牢牢把握住中部崛起和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努力发展经济,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变农业大省为农业强省;不断壮大工业生产能力;鼓励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挥安徽的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劳动就业人数和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注意培养优势行业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龙头产业、龙头城市。浙江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壮大地区经济实力、提升地区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是正常现象,要让有优势的行业、有优势的城市发展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安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3、经济结构方面首先,安徽的产业结构相对浙江很不合理,工业体系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撑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水平较低等结构性问题已成为制约安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应该着力优化第一产业,减少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解放农业劳动力。实施工业富省,壮大第二产业发展,以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为基础,努力形成多类型产业集群。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增强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其次,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发展非公经济,在信贷、税收、工商管理等方面为非公经济大开绿灯。特别是小城镇、广大农村地区,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非公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鼓励广大有识之士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投资办企业,开发特色产品。最后针对安徽与浙江的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外向经济,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合理利用外面的资金、技术发展安徽经济,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加快安徽经济与国际接轨步伐。在引进外面资金和技术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做好引进后的配套服务工作。同时积极扩大出口,以安徽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增加安徽的外汇收入。4、科研方面针对安徽科技水平低,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我们要重视科学研究,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安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留住人才,加强科技攻关,确保科研项目率先突破,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政府和企业都要积极支持科技攻关,大力提倡和支持高新技术成果在本省孵化,为我所用,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前沿的科技成果指导我省经济建设。(三)安徽与浙江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在谈安徽与浙江的经济发展趋势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两省10年来的经济增长率的对比: 表10:皖浙十年来的经济增长率年份安徽浙江20028.40%12.60%200310.28%14.70%200421.31%14.50%200512.42%12.80%200614.25%13.90%200720.42%14.70%200820.25%10.10%200913.68%8.90%201022.82%11.80%201122.26%15.43% 资料来源:根据2002-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根据表10,安徽从02年到11年,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并有半数年份的增长率超过20%,这说明,安徽省近些年步入了经济发展的高速通道,安徽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浙江省十年来的增速低于安徽,并且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与浙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关。安徽近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同时安徽面临经济发展的难得机遇。首先,中部崛起战略作为国家的一项长期方针政策,安徽地处吴头楚尾,襟江带淮,是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内陆腹地的过渡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跨江淮流域,区域经济特色鲜明,突出沿江城市群,这是安徽经济的特点。近些年国家大力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最近的一次经济危机促使东部沿海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模块化的新型地区对接,作为安徽的发展,这也是中部崛起留给皖地的天时。总之安徽的经济发展起承东部的特点发展中部的优势,对中部崛起起到关键的优化作用。在中部省份,如果说长、株谭,武汉经济圈是最大的一块蛋糕,是秤盘,那么安徽起到中部经济崛起的那个关键秤砣作用。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对于作为中部省份的安徽来说,可以给安徽带来大量的政策和资金的倾斜,这对安徽经济的发展和稳步快速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安徽发展的战略与试点,合芜蚌实验区被国家写入文件,这有利于加强各城市的经济合作、协调安徽省内的经济发展,打造皖江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报设计合同模板
- 家庭雇佣保姆合同样式参考
- 2024独家原创企业绩效合同签定仪式领导讲话稿
- 2024租赁办公室合同范本
- 个人教育助学贷款
- 购房借款协议2024年
- 篮球训练合作协议范本
- 房产代理合同租赁
- 个人消费借款合同范本
- 提升机租赁合同样本格式
-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时间标准
- 事业单位政审表
- (全)顶板后浇带预封闭施工工艺
- GB 19517-2023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年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报告
- 施工现场临时水电消防监理细则
- 山东东营市商业市场调研
- 固体物理章晶体缺陷
- 高中思想政治-高三一轮复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中建光伏项目管理指导手册
- IVUS指导PCI的应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