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古诗文调研测试试题.doc_第1页
2011高三古诗文调研测试试题.doc_第2页
2011高三古诗文调研测试试题.doc_第3页
2011高三古诗文调研测试试题.doc_第4页
2011高三古诗文调研测试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调研测试”试题2011.9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和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填写好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 2选择题的答案,请务必用2b铅笔将答题卡对应题号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答案不得写在试卷或答题卷上。3非选择题的答案,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的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60分)一、课内积累(8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一日,大母过余曰 责备 归有光项脊轩志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喜爱 贾谊过秦论c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揭发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d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 司马迁鸿门宴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戍卒叫,函谷举 杜牧阿房宫赋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遥游b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 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c 举匏尊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尚书固负若属耶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d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李密陈情表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的一项是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庄子逍遥游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c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贾谊过秦论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杀一老卒,何甲也?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荀子劝学b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贾谊过秦论c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刘向晏子治东阿项伯杀人,臣活之 司马迁鸿门宴d骊山北构而西折 杜牧阿房宫赋日群行丐取于市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仲卿母所遣 孔雀东南飞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 苏洵心术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韩愈师说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c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林觉民与妻书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d相与枕藉乎舟中 苏轼赤壁赋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因恬然,且大乱,若何?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苏轼赤壁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c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逍遥游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韩愈师说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归有光项脊轩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b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贾谊过秦论c龟玉毁于椟中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荀子劝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8下列的句子,与“何以伐为?”的句式结构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奚以知其然也? 庄子逍遥游b姜氏何厌之有? 左传郑伯克段鄢c大王来何操? 司马迁鸿门宴d欲谁归罪?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二、课外阅读(12题,每题3分,共36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举孝廉,州辟河南从事。咸熙初,转相国左长史,时帝以涛乡闾宿望,命太子拜之。帝以齐王司马攸继景帝后,素又重攸,尝问裴秀曰:“大将军开建未遂,吾但承奉后事耳。故立攸,将归功于兄,何如?”秀以为不可,又以问涛。涛对曰:“废长立少,违礼不祥。国之安危,恒必由之。”太子位于是乃定。太子亲拜谢涛。 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 涛中立于朝,晚值后党专权,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帝虽悟而不能改。帝尝讲武于宣武场,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初,涛布衣,家贫,谓妻韩氏曰:“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及居荣贵,贞慎俭约,虽爵同千乘,而无嫔媵,禄赐俸秩,散之亲故。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节选自晋书山涛传,有删改)注景帝:即晋景帝司马师。他是晋文帝司马昭的之兄,在曹魏时期曾任大将军之职。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辟河南从事 征召 b.大将军开建未遂 如愿c.不遗疏远单贱 遗留 d.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 废除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太子位于是乃定 / 一年之后众情乃寝 b.帝以齐王司马攸继景帝 / 以求虚誉c.而涛行之自若 / 贪浊而赂遗公卿d.或谮之于帝 / 涛中立于朝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山涛清正廉洁的一组是 少有器量,介然不群 废长立少,违礼不祥 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 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 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 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涛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却有气量,卓然不群。常常隐藏自己的才能,喜欢与当时的嵇康等名士结交。b.山涛多次担任选拔人才的职位。每有一个职位空缺,他总是先拟定几个人,然后再根据皇帝的用人意向公开启奏。c.从皇帝讲习武事还让山涛跟随以及山涛与卢钦谈论“用兵之本”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山涛是有军事才能的。d.山涛为人正直,后戚专权时期,曾多次委婉地规劝皇帝,皇帝虽心知肚明却并未采取措施改变局面。(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6题。 送秦中诸人引 元好问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 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气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鄠、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从宾客游,伸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前,暑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澹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其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 (选自四部丛刊本遗山先生文集)【注】结夏课:举子在夏日邀集同辈,读书习文,以备秋季应试,称为“结夏课”。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质直而尚义 本质 b侍先人官略阳 伺候c道相合而意相得也 得到 d而造物者亦何靳耶 吝惜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b 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 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然予以家在嵩前 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dc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 澹乎其无味待我于辋川之上矣 盖其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15下列各句,能直接表现作者对秦中胜景的向往之情的一组是 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 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 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 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a b c d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不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古朴、淳厚、豪放,而且山川秀丽,天下无双,因而志在四方的人都乐于在此居住。b作者当年曾因沉迷酒乐和应付科场考试而错过游览秦中名胜的机会,后来与关中人士交往,从中熟悉了那里的风土物情。c作者对秦中向往已久,曾打算约二三志同道合者在那里游览,甚至想象在那里躬耕、精读等,可惜天热路远,未能践行。d.作者在赠序中,通过对秦中风物的赞美及对相聚同游胜地的期待,表达了对追名逐利之风的鄙弃,对淡泊闲适生活的向往。(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720题。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得民必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说。取民之所说而民取矣,民之所说岂众哉?此取民之要也。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枥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传也。 文王处歧事商纣。纣命文王称西伯,赐之千里之地。文王载拜稽首而辞曰:“愿为民请去炮烙之刑。”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以为民请去炮烙之刑,必欲得民心也。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故曰文王智矣。 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渍病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天之衷。令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名姓,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节选自吕氏春秋顺民,有删改)【注】徼天之衷:求上天赐福。徼,通“邀”,求取。偾(fn):僵仆不动。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以一人之不敏 聪慧 b文王载拜稽首而辞曰 推辞c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 舍弃 d孤虽知要领不属 嘱托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b a 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 民之所说岂众哉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 有酒流之江dc 于是翦其发,枥其手 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下养百姓, 以来其心 残吴二年而霸19下面不属于“取民之所说”的一项是a. 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 b. 愿为民请去炮烙之刑c. 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 d. 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顺应民心是建立功名的决定因素,而顺应民心的关键是取悦于民,满足人民所有的需求,做人民所喜欢的事情。b汤在久旱不雨时到桑林祭神求雨,他以身作祭品,为民祈福,终得大雨。此事说明,汤通晓鬼神的变化、人事转移的道理。c作者认为周文王是一个很明智的人,因为文王明白得民心比得土地更重要的道理,拒受封赐的千里之地而为民请求免除酷刑。d越王亲群臣、养百姓,以求得民心,终打败吴国而成就霸业,这证明了“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及“以德得民心”的观点。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40分)三、课内积累与阅读(2题,共18分)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荀子劝学)(2) ,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李商隐锦瑟)(4)嗟乎! ,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22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10分)黄钟人月圆 (元)倪瓒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注倪瓒,宋时定居江南。不乐仕进,元至正初年散资产与亲故,弃家泛舟五湖间。(1)有人评说此曲起句“伤心莫问前朝事”的“莫问”最妙,你是否同意?请作简要说明。(5分)(2)说说这首元曲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分)(3)简要概括本曲的语言特色。(2分)四、课外阅读(4题,共32分。)2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惜 花 韩 偓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1)填空: 全诗围绕“惜”字,四联都分别写了花,从 、 、 一直写到 ,虚实结合,逐层推进,用笔精细入微。(4分) (2)请以首联为例,简析诗歌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惜花之情的。(4分)2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 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