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1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2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3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4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3.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题库(三年制高招班)一、选择题1一般来说,新生儿期属于( )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幼儿早期2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 ( )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3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A关键期 B敏感期 C最佳期 D危机期4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于当代儿童,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 )特点。A延续性 B多变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5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A直观 B客观 C主观 D能动6( )与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种属关系。A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B儿童解剖心理学 C广告心理学 D发展心理学7通过分析儿童的手工制作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作品分析法 D测验法8下列叙述中,属于超常儿童特点的是( )A心理年龄小于实际年龄 B智力年龄小于实际年龄C心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 D心理年龄等于实际年龄9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 ( ) 的方法 A特殊 B一般 C最基本 D最灵活10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被称为( )A儿童心理发展的反抗期 B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C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D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11基础动作发展有其规律性,下列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能单脚跳能从矮处迈下双脚跳离地面 B开始真正跑能有效地跑能成熟地跑 C能单脚跳一双脚跳离地面一能从矮处迈下 D能向后退着走能向侧面横着走一独自上楼梯12研究学前儿童的最基本方法是( )法。 A观察 B实验 C测验 D问卷 13儿童心理发生的基础是( )A感觉 B知觉 C本能 D言语14在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感知运动阶段发生在( ) A711岁 B47岁 C24岁 D02岁15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抽象概括性和 ( ) A独立性 B自觉能动性 C间接性 D客观性16. 大班活动课的时间比小班长的多,是因为大班儿童注意的( )A范围大 B稳定性高 C分配能力强 D转移能力强17注意使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这是注意的( )功能。A整合 B维持 C调节 D选择18注意是一种( )A心理过程 B认识风格 C心理状态 D个性特征19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 )A缩小 B扩大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20就儿童注意发生的先后来说,是( )A有意注意在先 B无意注意在先 C两者同时出现 D两者无法比较21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中,正确的是( ) A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 B有意注意占优势 C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D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言语支配22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中,正确的是( ) A无意注意占优势 B有意注意占优势 C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言语支配 D“客体永久性”概念产生23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A. 有意注意B. 无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有意前注意24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 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定向性注意实质上是一种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D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说明选择性注意的发展25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是( )A注意 B动机 C目的 D需要26“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儿童情绪、意志受( )影响。A表象 B记忆 C知觉 D注意27在( D )前儿童主要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 A5岁 B4岁 C3岁 D2岁28孩子一出生就具有( )A知觉 B感觉 C记忆 D想象29. 某幼儿知觉一幅图画,很肯定地说:“这是一座山”。当老师说:“我看到了许多小动物”后,该幼儿立刻说出:“对,我看到了一只老虎。”幼儿知觉的过程体现了知觉的哪个规律(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30当视觉、触觉和( )结合时,幼儿感知几何图形效果较好。A听觉 B动觉 C味觉 D嗅觉31.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 )。A整合B对比C适应D联觉32视觉敏度的发展,首先靠眼的( )的变化来调节。 A晶状体 B视网膜 C视神经 D视觉色素33幼儿的听觉偏好趋向( ) A就人声和物声而言,新生儿趋向物声 B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新生儿趋向陌生人声音 C就声音音调来讲,新生儿趋向低音调 D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34新生儿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 )发生的标志。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注意35. 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 )。A差别感受性B感受性C绝对感受性D感觉阈限36“视觉悬崖装置”是用来测查婴儿的( )。A方位知觉 B味觉 C深度知觉 D大小知觉37. 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 )在起作用。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38儿童对空间概念的掌握中,对( )概念掌握最难。 A左右 B上下 C前后 D中间39. 关于各种记忆出现时间由早到晚依次是( )。 A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词记忆 B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运动记忆语词记忆 C语词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D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40( )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 A感觉 B意志 C行为 D记忆41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A再认 B再现 C保持 D识记42个体经验的积累主要靠( )A记忆 B想象 C保持 D识记43儿童最先出现的记忆属于(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逻辑记忆 D语词记忆44原始的记忆因素指( )A经验 B习惯化 C条件反射 D言语45“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这是( )学说的观点。 A干扰说 B消退说 C压抑说 D定位说46幼儿能够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在( )A12岁 B3-4岁 C12岁以后 D34岁以后47据幼儿活动的( ),可把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A针对性 B目的性 C集中性 D主动性48两个客体不能同时处于同一位置,除非一个藏在另一个里面。婴儿掌握这条规律在( ) A03个月 B58个月 C1013个月 D1518个月49从记忆的提取方式讲,儿童最先出现的记忆是( )性质的记忆。 A感觉 B运动 C再认 D再现50从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看,儿童最晚出现的记忆是( )。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语词记忆 D运动记忆51梦是一种奇怪的心理现象,属于想象的一种,属于 (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有意想象 D无意想象52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个小女孩的想象是 ( ) A经验性想象 B情境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化想象53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这说明()A. 幼儿想象的独特性 B. 幼儿想象的夸张性C. 幼儿想象的情绪性 D. 幼儿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54在学前儿童的想象中,( )占主要地位。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55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的原因是( ) A想象受情绪影响 B想象的内容零散 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D想象具有夸张性56幼儿( )所形成的新形象,不仅可以是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是不可能有的形象。A. 想象 B. 印象 C. 感觉 D. 知觉57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 ),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A. 客观性 B目的性 C概括性 D直观性58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往往雷同,这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 ) A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 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59( )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60在幼儿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 )进行推理和判断。 A游戏逻辑 B生活逻辑 C直观逻辑 D客观逻辑61( )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环节。A理解 B概念 C判断 D推理62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变化规律表现为( ) A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是由小到大 B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是由大到小 C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也是由大到小 D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也是由小到大63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与思维所用工具的变化相联系,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 A感知动作 B表象 C判断 D概念64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观动作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感知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65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 ) A强化 B模仿 C核误 D试误 66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 A思维 B感觉 C记忆 D知觉67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是出现最初的( ) A用语词的概括 B用语词的表达 C直观的概括 D动作的概括68. 幼儿一边摆积木一边自言自语:“摆的是大桥和城堡”,这种思维方式是( ) A发散思维 B动作思维 C逻辑思维 D形象思维69儿童能够理勰和使用较复杂的复合句,本质上是( )的发展表现。A发音器官成熟 B词汇量增加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70在儿童言语的发生阶段,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在( )A0515岁 B115岁C153岁 D235岁71从言语功能上讲,儿童在幼儿园想妈妈时说“我不哭”,这是( )A调节功能 B游戏功能 C交际功能 D问题功能724岁儿童军军在拼图过程中,常会这样自言自语:把这个放到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 这是什么对,就应该把它放在这里军军的这类言语属于( )A游戏言语 B问题言语 C对话言语 D连贯言语73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 ) A培养读写兴趣 B严格要求 C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 D尽可能多识字74儿童学习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 A通过生活实践 B自己总结 C向成人学习 D通过阅读75从词性上说,幼儿对( )掌握最早。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代词76儿童在( )已开始能在动作开始前完全用语言表述行动目标和计划。 A新生期 B幼儿早期 C幼儿中期 D幼儿晚期77幼儿词汇中词频率最高的是( ) A代词 B名词 C动词 D形容词78幼儿语法意识从( )开始明显出现。 A2岁 B3岁 C4岁 D5岁79言语开始出现萌芽最早是在( )以后。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岁80言语的自我调节机制不包括( ) A言语听觉调节 B言语视觉调节 C言语动觉调节 D言语触觉调节81下列各项表述不能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的是( ) 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 B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 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 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82影响儿童正确发音的重要因素是( ) A语言环境 B遗传素质 C语音模仿 D语音强化83( )情绪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人类的高级情感。 A自尊性 B安全性 C社会性 D生理性84“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了”,可以比喻( )帮助孩子控制情绪。A冷却法 B转移法 C消退法 D反思法85关于儿童情绪的产生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婴儿初生情绪已经分化 B婴儿初生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 C2岁后情绪逐渐分化 D5岁左右出现各种基本情绪86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 A生理的需要 B情绪表达性需要 C自我调节性需要 D社会性需要87行为主义者( )通过观察研究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 A冯特 B华生 C柯勒 D马斯洛88由于( )的作用,幼儿虽然知道想象与现实不符,仍迷恋于想象的过程。 A动机 B需要 C情绪 D记忆89情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点具有( ) A系统性 B传递功能 C信号作用 D感染性90关于情绪的分化,( )提出了较完整的理论和02岁儿童情绪分化模式。 A伊扎德 B林传鼎 C布里奇斯 D冯特91美国心理学家( )认为情绪可分化为人类的九种基本情绪。 A伊扎德 B布里奇斯 C桑代克 D杜威92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 ) A12个月 B56个月 C34个月 D78个月93. 有许多孪生兄弟、姐妹,虽然外貌非常相像,但只要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就可以很快看出他们的不同,这反映了个性具有( )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94稳重有余而灵活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符合这一特点的孩子的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95意志总是表现在行动之中,以( )为工具。 A意识 B思维 C语言 D动机96关于意志的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外部障碍即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遇到的外部条件的障碍 B内部障碍指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新的需要动机与原有的需要和动机的矛盾 C外部障碍可能成为内部障碍的原因 D内部障碍不会构成意志过程中的困难97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为( ) A人的需要 B人的理想 C人的动机 D人的气质98( )不同于其他心理过程的最重要特点,是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意识。 A情绪 B感觉 C意志 D气质99. ( )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A情绪 B性格 C意志 D气质100.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个性具有( )A整体 B稳定 C可变 D差异选择题答案:110 AADCD DCCCC 1120 BACDB BBCAB2130 DAADA CDBCB 3140 CADDD CDADD4150 CAABA DBDCC 5160 DACAC ABADD6170 AAADD AABDB 7180 ABACA DACBD8190 BACAB DBCDC 91100 ABACC DACBB二、填空题1. 脑 是心理的物质器官2.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和生理发展、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儿童自身和实践活动。 3.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性倾向、个性心理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4.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个体 从受精卵 开始到 上小学之前 的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5.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学前儿童 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6.心理过程包括 认知 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7.客观现实复杂多样,其中 客观现实 是心理的主要源泉。8.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划分为: 感知运动阶段 、 前运算阶段 、 具体运算阶段 、 形式运算阶段 四个阶段。9.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_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新要求使儿童产生的新需要与儿童自身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10.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 指向性 和 集中性 。11.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分配能力和注意的转移。12.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的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13. 注意时外部表现包括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14. 3-6岁学前儿童注意的特点之一是_无意注意_占优势,_有意注意_逐渐发展。15.个体发展中发生和成熟最早的心理过程是_感知觉_。16. 感觉是人脑对 直接作用 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个别 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整体 属性的反映,可见感知觉关系密切,感觉是知觉的 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17. 感觉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18.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 恒常性 。19. 因为幼儿还不善于以其他客体为中心分“左右”,所以在幼儿园体育、舞蹈教学中必须要进行“ 镜面 ”示范。20. 幼儿最容易掌握的图形是 圆形 。21.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记”到“忆”包括 识记 、 保持 、 回忆三个基本环节。22. 艾宾浩斯绘制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规律是 “ 先快后慢 ”,所以及时 复习 是阻止遗忘的最佳方法。23. 意义识记 是在对识记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24. 根据再现是否有预定目的,“睹物思人”属于 无意 再现。25. 根据记忆的内容,记忆可以分为 形象记忆 、 情绪记忆 、 运动记忆 、 逻辑记忆 。26. 根据再现是否有预定目的,“睹物思人”属于 无意 再现。27. 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想象可以分为 无意想象 和 有意想象 。28. 想象 是一种依靠事物的表象来进行的思维,它正是幼儿期思维发展最主要的特点。29. 表象 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它具有 形象 性和 概括性 性两大特征,是感知觉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30. 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 梦 。31. 幼儿想象脱离现实主要表现在想象具有 夸张性 。32. 整个幼儿时期,幼儿的想象是以 无意想象 为主, 有意想象 开始发展;以 再造想象 为主, 创造想象 开始发展。33. 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叫做 再造想象 ;根据已有形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叫做 创造想象 。34. 思维定式 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35. 思维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间接性 和 概括性 。36.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 概念 。37.学前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是以低层次概念为主,以具体特征为主。38. 幼儿掌握的概念大致上可以分为 实物观念、社会概念、数概念 、抽象概念。39. 幼儿真正掌握数概念包括三层含义,即_理解数的实际意义_ 、_掌握数的顺序_、_能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_。40. 学前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是以低层次概念为主,以具体特征为主。41.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基本上包括准备、_酝酿_、阐明和_证实_四个阶段。4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具有 动作的内隐性 、 具体形象性 、 自我中心性 。43.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表现在语音、词汇、句子、言语表达、内部言语的产生。44. 言语按活动的目的及发声有否,分为 外部 言语和 内部言语,其中 内部 言语是到幼儿期才开始产生。45. 言语是人运用 语言 进行交际的过程,言语有四种形式,即 说 、听 、 读 、 写 。46. 在内部言语产生的过程中,有一种过渡的言语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幼儿的自言自语主要包括两种形式:游戏言语和_问题言语_。47. 婴儿情绪社会化是当前情绪研究的焦点之一,其核心内容包括_社会性微笑_、母婴依恋、_陌生人焦虑_、分离焦虑和情绪的社会性参照。48. 某大班幼儿午餐的时候,不停地与同桌的幼儿说话,老师看到后生气地看了他一眼,该名幼儿看到老师的表情后立即停止了说话,开始吃饭。这体现了情绪的 信号 功能。49. 有些学前儿童在自己的要求不能满足时,大发脾气、跺脚,甚至在地上打滚。家长对孩子的行为采取了忽略的态度,家长处理孩子行为时采用的是 消退 的方法。50. 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称为意志品质,主要包括 独立性 、 坚定性 、 果断性 、 自制力 。51. 分别给两名3岁和6岁幼儿面前放一个糖果,告诉幼儿若在老师离开的时间不吃掉糖果,则会多给10个糖果。教师回来后发现3岁幼儿将糖果吃掉,而6岁幼儿的糖果则是完好的。这体现了学前儿童意志的 自制能力 发展的特点。52. “哨兵站岗”实验中,对37岁幼儿空手保持哨兵持枪站岗姿势的时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幼儿自觉坚持行动的能力逐年增高。这说明学前儿童意志的 坚持性 逐渐发展。53.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根本原因。54. 学前儿童与生活中特定的人会保持强烈的情绪关系,这是学前儿童对他人的 依恋 。55. 幼儿园教育为学前儿童提供了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 同伴 关系的机会。56. 多多说:“我是一个好孩子,我不哭!”,说明了多多的自我评价具有 笼统 性。57. 3岁左右的幼儿会用人称代词“我”来表示自己,用别的词表示其他事物,说明他们开始把自己当作 客体 转化为把自己当作 主体 的人来认识。58. 学前儿童自己认识的发展是由一定趋势的,先认识自己的 身体 ,再认识自己的 行动 ,最后意识自己的 心理活动 。59. 学前儿童有的记忆力较强,能很快记住很长的故事,有的理解能力较好,能很快地理解计算方法,这说明了学前儿童能表现出了 个体差异 。60. 有研究表明, 幼儿期 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61. 幼儿的性格具有 活泼好动 、 喜欢交往 、 好奇好问 、 模仿性 的特点。62. 个体在遭受挫折后会产生各种反应,主要包括攻击性行为、_冷漠_和幻想。63.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了个人的独特特点,其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_性格_等方面。64. 气质是一个人所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类型主要有_多血质、黏液质、_抑郁质_和胆汁质。65.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使得儿童形成不同类型的个性特征,一般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_民主_和放任型三种。66. 性别角色 是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所要求于男女两性的行为模式。三、名词解释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2.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情境下的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方法。3.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4. 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5. 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带有个体倾向性的总的精神面貌。6.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7. 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8. 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9.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10.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11.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12. 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13. 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直接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14. 表象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15.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交割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16. 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17. 有意想象是人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18.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19. 创造想象是根据已有形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20.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21. 直觉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22.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23.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24. 自我中心性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而不太可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25. 言语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26. 情绪是指认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27.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28. 依恋是指个体对生活中特定的人的强烈的情绪关系。29. 个性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30. 自我意识是人堆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31.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32. 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33.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34. 性别角色是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所要求于男女两性的行为模式。四、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学前儿童发展影响的因素(2)学前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具体有哪些方法?答案:1、观察法;2、实验法;3、问卷法;4、测验法。3.简述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趋势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据研究,2岁3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5岁时,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6岁的幼儿虽然能完全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辨别仍然比较困难。4简述幼儿形状知觉的发展特点。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知觉,它依据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活动。(1)婴儿的形状知觉。很小的婴儿就已经能分辨不同的形状。不同年龄的儿童可能有选择与自己水平相适应的刺激,且具有处理这些刺激的能力。(2)幼儿的形状知觉。研究表明,当视觉、触觉、动觉相结合时,幼儿对几何图形感知的效果较好。幼儿形状知觉逐渐和掌握形状的名称结合起来。幼儿在还不能准确称呼图形或物体名称的时候,会在感知图形或物体过程中,自发地用语词来称呼它们。5.简述“视觉悬崖”实验。答:“视觉悬崖”的实验过程:“视觉悬崖”是一种特殊的装置,造成儿童的一种视觉印象:前一侧是浅滩,后一侧是深滩。实验时,母亲轮流在两侧呼唤婴儿,实验记录婴儿的爬向。说明婴儿已有深度知觉。6.影响知觉对象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应如何运用知觉的选择性规律?(论述)答案: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别出来,反之,对象则容易消失在背景之中。根据这个规律,教师的挂图和实验演示,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制作图片时重点对象要画得大一些,鲜艳一些,次要部分画得小一些,颜色淡一些;教学指示棒与直观教具的颜色不要接近等。2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以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听觉上,教师的语言要有起伏,抑扬顿挫,语调富有变化。3.特征明显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新异的、与众不同的刺激物容易被人们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具、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上,要有新意、有特色、勇于创新。主观因素:有没有知觉的目的和任务、已有的知识经验、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情感状态等,都会影响一个人对知觉对象的选择。教师组织幼儿观察时应当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和要求;应提供幼儿熟悉的、感兴趣、易于理解的事物作为其观察对象。7.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对客观现实认识的主动形式。因此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很重要。1.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概括。3.启发幼儿用多种感官方式参与观察。4.教给幼儿有顺序地观察方法。8.幼儿观察发展的表现有哪些?答案:幼儿观察力的发展表现:(1)观察方法的发展幼儿的观察是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有顺序性的观察发展。(2)观察目的性的发展幼儿早期,儿童常常不能自觉地、有目的地去观察不能接受的观察任务;幼儿中晚期能够按照成人规定的观察任务进行观察。(3)观察时长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观察的时长开始提高。(4)观察细致性的发展幼儿初期,观察的细致性不高,只能观察事物的粗略的轮廓,到了中晚期,幼儿逐渐能从事物的一些属性来分辨大小、形状、颜色、数量和空间等关系,并且逐渐学会观察的时候抓住事物的主要部分。(5)观察概括性的发展幼儿初期,儿童观察到的一般是事物零散的特征、孤立的现象,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中期和晚期儿童能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能获得事物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印象,能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9.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参考答案:(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外界环境的影响;(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10.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措施有哪些?答案:(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3)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5)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6)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7)提高教学质量(8)对幼儿进行有意注意的训练11.如何培养学前儿童记忆持久性?答:1 运用直观教具,2 激发兴趣和积极情绪,3 明确识记目的,4 组织有效复习。12.简述幼儿无意想像的特点。(1)想像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在游戏中想像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 (2)想像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像的过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想像的方向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想像的主题容易改变。(3)想像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以想像过程为满足,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 (5)想像受情绪和兴趣影响,幼儿想像不仅容易受外界刺激左右,也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无意想像实际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像的典型形式。13.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具体表现在:(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14.简述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幼儿期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主要有:1.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2.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15.简要说明学前儿童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趋势。(1)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主要特点是: 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 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 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主观上无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 (2)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思维方式,严格说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16.简述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答:(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2)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困难。17.试描述“三座山”试验。答:皮亚杰设计的“三座山试验”是自我中心思维的一个最典型的例证:先请儿童围绕三座山的模型散步,让他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模型,然后请他坐在模型的一边,从许多三座山的照片中选出和自己以及坐在不同位置的娃娃所看到的模型相一致的照片。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幼儿挑出的往往是与自己的角度所见完全相同的照片。18.简述学前儿童言语发生的阶段。答(一)前言语阶段(生后第一年)。这是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包括说出词的准备;包括发出语音和说出最初的词;理解词的准备,包括语音辨别和对词的理解。(二)言语发生阶段(1-3岁)。 言语发生的标志是说出最初的词和掌握其意义。具体标志用最不严格的标准衡量,初步理解词的意义;持续地、自发地使用一些词,且这些词必须是成人语言中的词而非自造的;词带有概括的意义,而不是只代表某一事物;掌握10个词左右。 (三)基本掌握口语阶段(3岁-6/7岁),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迅速发展,为入学后学习语言打下基础。19.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各种情绪体验逐渐丰富和深刻,情感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主要特点为:1.情绪的易冲动;2.情绪的不稳定;3.情绪的外露;4.高级情感的发展。20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参考答案: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创设丰富的生活内容,让孩子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 2.通过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科学的教养态度造就婴幼儿的良好情绪 3.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孩子的高级情感 4.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5.引导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21.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即对其子女的影响。答: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属于高控制情感上偏于接纳的方式,培养的孩子具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自尊感和自信感和自信心强。 专断型的教养方式,属于高控制,情感上偏于拒绝的方式,培养的孩子缺乏主动性,自尊感和自信心较低。 放纵型的教养方式,属于地控制、情感上偏于拒绝的方式,培养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责任感,自信心较低,缺乏恒心毅力忽视型的父母属于地控制、情感上偏于拒绝的教养方式,培养的孩子具有冲动型和攻击性。22.米尔德雷德帕藤认为儿童游戏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参考答案:(1)最初是非社会活动,即一种没有参与者和旁观者的行为以及独自的游戏。(2)儿童行为演变为一种有限的社会参与行为,即平行游戏。(3)最后阶段是包括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这两种真正意义的社会交往行为。23简述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参考答案: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1)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2)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3)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4)意识到身体的内部状态。(5)名字与身体联系。2、 对自己行动的意识。动作的发展是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的意识的前提条件。3、 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比对自己身体和动作的意识更为困难)24.学期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学前儿童能力的初步形成;学前儿童表现出个体差异;学前儿童智力发展迅速。25.简要说明个性的结构特点。答:(1)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主要包括个性的调控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2)个性的调控系统包括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前者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后者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3)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26.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答案: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自我评价常常有主观情绪性。 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A 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致和方向发展B 从按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C 较多只根据某个方面或局部进发进行自我评价,以后逐渐能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五、 论述题1.请结合现实谈谈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参考答案:1.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地接触社会;(2)通过幻灯片、图片及电视、科教电影、文学作品等媒介丰富幼儿的表象2.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3.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