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词鉴赏之三 古典诗词 表达技巧赏析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 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 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题方式: 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2、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 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 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 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05年浙江卷) 此题即间接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答:用了拟人表现手法来刻画形象。前 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 ,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 ,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 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 “愁热”,却又“低面”,呈现娇羞之 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 活泼有趣。 揭示手法 句意 主旨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三) 雨后池上 刘敏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槛。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槛” 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 用“想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 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 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 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 春景图。 文意 表达效果 必要的知识储备: 一、把握常用的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 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写出了(某个意 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某种)思想感情或起到 了(某种)作用; 答题要点: 1、揭示手法; 2、结合诗歌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手法的; 3、表达效果:结合主旨、情感(这种手法起 到了某种作用)。 1、 从抒情角度看: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情 景交融、寓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2、描写的角度: (1)景物描写: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乐哀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远近高低结合 、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2)形象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外貌神 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渲染、侧面 烘托等。 二、熟悉常见的表达方式:叙述、抒情、描 写、议论、说明; 三、牢记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 张、对偶、借代、排比、设问; 四 、理解常说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艺 术手法) 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比、想像、联 想、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卒章显志、动静 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以乐景写哀、白 描与工笔细描(绘形、绘声、绘色)、反客为主 等 等。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拟人、象征: 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 化抽象为形象。 借代: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 生动。 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 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表意 凝炼,抒情酣畅。 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引发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反问:加强语气 正衬与反衬 1、正衬:以悲景衬悲情,更显其悲; 以乐景衬乐情,更显其乐。 2、反衬:以悲景衬乐情,以乐景衬悲情。 3、衬托的作用是为了渲染一种气氛,更好地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 写动与写静(有声写无声) 1、以静衬动,主要表现动。2、以动衬静,主要表现静。 3、动静配合,相映成趣。 三者都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的。 实写与虚写 虚写是为实写服务的。虚实相生可以增加时空的 深度和广度,引发读者的想象,同时使形象鲜明,并 加大作品的容量。 常见抒情方式出题示例: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古讽今 融情入景 托物言志 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及示例: 渲染烘托:渲染、烘托出气氛,表达作者什 么情感。 对比:两相对照,形成鲜明对比,深刻体现作者 的情感态度。 工笔细绘:绘声绘形绘色,高低远近动静(描绘 画面,表现作者情感。) 白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画面或形象,表现 作者情感。 反客为主:从对方的角度去设想,取得“一种闲 愁,两处相思”的艺术效果。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 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 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 黯淡神伤的情绪。 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 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 好时光。 手法 表达效果(文意 +主旨情感) 谒金门 (冯延已)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 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 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 词的上片写女子的寂寞,用了两个动词“引”和“挼 ”;下片写她对远方情人的等待,重在写她的装扮,用 了“碧玉搔头”一句,试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全词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不直接描写人 物的感情,而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表达她百无聊赖, 通过对她的装扮的描写表达她的懒散和心绪不宁,使 得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富有情味,令人产生无限的 遐想。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本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借“饮清露 ”、居高不借秋风声亦自远之蝉,道出了其蕴含 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 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请对此诗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诗歌运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全诗 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 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 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 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 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手法 文意 情 感 情感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中,汉元帝在灞桥 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列一段唱词: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 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 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 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 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 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 思量! 注:寒螀:寒蝉。 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 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对仗:“草已添黄,兔早迎霜”、“返咸阳,过宫 墙”等处,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使得整支曲子 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 顶真:“返咸阳,过宫墙绿纱窗,不思量!” 使得这支曲子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 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文意 表达效果 双调折桂令中秋(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下露冷 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 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夜恹恹 ,不醉如何? 1、“老子”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什么? 2、这首元曲重点写的是中秋夜的月光,请你说出作 者运用的两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拟人化,与嫦娥问答,更为生动、形 象。 2、运用了比喻修辞,以一轮飞镜喻指当 空明月,形象鲜明逼真; 运用了侧面烘托手法,以银汉无波、 桂影婆娑清晰之景侧写月光清朗之态,效 果鲜明。 这首诗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气 势壮阔的景象,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景观 ,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 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这不仅是山河的雄伟,更表现出了诗人君子 坦荡荡的豪迈胸襟。 宿甘露僧舍(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 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人大江来。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 的一点作简要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 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 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 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 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05年北京卷)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 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 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 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 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 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此题答案为C项 这里“清笳乱起”写边关敌情,“铁骑无声”写军 纪之严、阵容之大,二者都是正面描写,看起来有 动有静,但实际上并没有主次关系,故而谈不上“ 以动衬静”,这就是一个明显的陷阱。 采桑子(其一)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 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波涟漪,惊起沙禽 掠岸飞。 (1)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西湖?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2)填空:下阕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 。前三句以_写_,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 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 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 _衬_,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 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上阕中,作者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写西湖,表 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静 动 静 动 分析下面两首诗中以景写情的特点: 谢亭送别 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两首诗均是乐景衬悲情。谢诗“红叶青山”这样亮 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杜诗的前两句勾 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 浓厚。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 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多次派人 拦杀汉使,后被大将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问题:试从某一个角度,赏析本诗表达技巧上的特色。 分析:从全诗内容看,这是一首边塞诗,表现了对亲 人的思念和建立功名的愿望。 颔联用典,也使用反衬手法。“笛中闻折 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 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 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 的情况下,将士们积极应战,英勇杀敌。 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家的忠 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渡湘江(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 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这首诗通篇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这首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今 与昔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以昔日反衬今春,以园游反 衬边愁。“迟日园林”本是充满着诱人的春色,“今春花鸟” 本是红花绿树,鸟鸣山幽,而诗人在流放途中多见到的一 切,都通通失去了光彩。一“悲”一“愁”,点出了其内心极 度的苦闷。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对比,南与北的对比, 以京国逐客来对照边愁。诗人由眼前北流的湘江水想到了 故地京国,想到了自己的被贬南国,更显出了自己的形单 影只。全诗宛如游走于悲喜的边缘,喜景中更衬出悲情。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 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 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联 系写作背景,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 看法。 从衬托角度回答。 这首词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 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的无限 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 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 ,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往昔繁华的眷恋越深, 今日处境越是凄凉。 手法 文意 主旨情感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 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 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联 系写作背景,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 看法。 从虚实相生的角度回答。 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梦中的“春风花月” 是虚,“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华生活 是虚,现实中作者的悲伤之情为实。词人通过繁华生 活的梦境,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国之痛。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问:这首诗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亦可从虚实或衬托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本诗采用了虚实相生(衬托)的手法,一、 二句是实写,用巴山夜雨衬托自己不能回家与 亲人相见的愁情。三、四句是虚写,想象与亲 人相聚时两人共剪窗花、深夜长谈的欢乐场面 ,以想象的乐景反衬现实的悲情。 宿甘露僧舍(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 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人大江来。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 的一点作简要赏析。 本诗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前两句写弥漫山巅 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象千峰在侧;松涛就 在床底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 、万壑都是虚写,都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 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通过如此壮美之景,表 现出了诗人豪迈的胸襟。 田园乐田园乐 王维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问:1、此诗运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写出春天的 田园美景?体现了王维诗怎样的特点? 1、绘形、绘色、绘声的艺术手法;诗中有画。 2、清晨,粉红的落花洒落一地,家童未及清扫,四 周一片静谧,只有树上的黄莺在婉转啼鸣,却并没有惊 扰主人的好梦,营造了一种幽谧恬淡的意境。 2、“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写出 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此诗采用工笔细描的手法,从色彩入笔状物。鹅 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 、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 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 “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 ,画面绚丽,表现了浓浓的童趣和生活气息。 试从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诗歌。 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散曲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染烘托, 通过纯客观的景物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勾 勒出充满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 身影,写出了远在天涯的“断肠人”的无尽思 绪。 试从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被誉“秋思之祖”的佳作。 请从观察角度的变化角度来赏析。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此诗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方式,头两句描绘了秋山 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第二句描写 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 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 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 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表现了诗人登山时的喜悦之情和勇于攀登的精神。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 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 )。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 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 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生物统计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赤峰学院《教育史专题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梧州学院《现代舞创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东北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摄影报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电子测量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工业大学《概率论与数据统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技能综合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指南2023版
- 中国聚乙烯催化剂行业发展状况及需求规模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课件 学习情境4:电的转换
- 车辆实际使用权协议书范文模板
- 新版加油站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 脑出血课件完整版本
- 凉山州小学数学教师业务素质考试试题(真题+训练)
- 长护险定点机构自查报告
- GB/T 6003.2-2024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2部分:金属穿孔板试验筛
- 2025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全册重点知识点复习课件
- 人工智能大模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