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形态特征》PPT课件.ppt_第1页
《茶树形态特征》PPT课件.ppt_第2页
《茶树形态特征》PPT课件.ppt_第3页
《茶树形态特征》PPT课件.ppt_第4页
《茶树形态特征》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 地上部分:由茎、芽、叶、花、果实 地下部分:又称根系 连接地上部与地下部的交界处,称为根颈。 第四章 茶树形态特征 4.1 茶树植株 乔木型:植株高 大,有明显主干 灌木型:植物较 矮小,无明显主 干。 树 型 4.1 茶树植株 根据分枝角度不同,将茶树树冠分成三种类型 n直立状: 35 n披张状: 45 n半披张状:35- 45 应用:品种识别;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合理运用修剪技术 树 型 4.2 茶树根系 轴状根系 主根:由胚根发育向下生长 形成的中轴根,有很强的 向地性,向土壤生长可达 1-2米,甚至更深。 侧根:由主根上发生的根。 按螺旋线状排列,呈层状 结构。 吸收根:侧根前端呈乳白色 的根,其表面密生根毛。 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也能吸收少量的CO2, 寿 命短。 根颈:是茶树生理机能比较 活跃、发育阶段较幼的部 位。 根系的组成 吸收根 茶树根系 定根: 主根和侧根上分生的根。 不定根:从茎、叶上产生位置不一定的根。 应用: 由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茶苗所形成 的根,就是不定根,其中往往有二三条发育粗 壮,外表上类似主根,并具有直根系的形态。 因此,在生产中利用这种来自茎或叶产生不定 根的特性进行茶树的无性繁殖。 茶树根系 根系在土壤中的形态与分布,除受土 壤条件复杂多变的影响,还因品种、树龄 而有显著的差异,其变化比地上部更为复 杂。 大叶种茶树主根明显,呈典型的直根 系类型,其分布较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深 广。 茶树根系 1 一年生根 系 2 二年生根 系 3 半年期根 系 4 衰老期根 系 形态:与其它木本植物类似 图 不同生育时期茶树的根系形态 过渡型 分生根系 丛生根系 茶树根系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有明显的层次。 最上层根群着生角度较大,分根性强 ,但因离地面近,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下层根群着生角度较小,分根性弱, 因离地面远,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 根系的生长状态往往和地上部生长相对应, 树冠的某一方位内枝叶量多,其对应部位根系的 分布数量也较密。 茶树根系 分布特性:种子苗根系可向土壤深层1-2米,吸收 根一般在5-45cm处,集中分布在地表下20-30cm 的土层中。 而无性繁殖的茶树,其根系由入土部分基 部具分生能力的细胞分化而成,根群中有23 条根向深处发展,逐渐形成为骨架根,其余多 数根则向水平方向发展。 知识点应用:新建茶园时应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 ;播种前深挖种植沟;合理确定基肥施用位置 。 4.3 茶树的茎 茶树幼茎十分柔软,着生茸毛,表皮呈青 绿色,茎围直径从基部至顶端逐渐变细,随着 新梢伸长,茎围逐渐增粗。新梢成熟时,顶端 出现驻芽,茎组织开始木质化。 表皮色泽: 青绿 黄绿 浅棕 色泽变深,日趋老 化 叶着生的部位称节,两节间的部分称节间,节间长 度,因品种、树龄、栽培管理的不同有很大差别。 在茎的顶端和节上叶腋处都生长有芽,当叶片脱落 后,在节上留有的痕迹称叶痕。 茶树分枝: n单轴分枝:从幼苗开始至34年内,主茎的顶芽活 动始终占优势,形成一个极显著的直立主枝,侧枝不发 达。 n合轴分枝 :从青年期开始,主枝的顶芽生长到一定 高度就停止生长,或生长缓慢,而近顶芽的腋芽即迅速 生长为新枝,代替主茎的优势。这种优势的不断转移, 形成合轴分枝 4.3 茶树的茎 枝条分类 骨干枝:由一、二级 侧枝组成,其粗度 是茶树骨架健壮的 指标。 一级骨干枝 二级骨干枝 主干 生产枝 主干:由胚轴生育 而成,指根颈至第 一枝侧枝的部分 生产枝:枝冠面上生长着营养芽 的枝条,对形成新梢的数量和质 量有明显的影响。 高产优质树型模式 n分枝层次多而清楚,骨干枝粗壮而分布均匀, 生产枝健壮而茂密。 分 枝 结 构 合 理 高质优质型模式 树冠高度适中 为培养高 产优质的树冠和 有利于茶树体内 树液流动的旺盛 度,培养树冠高 度以控制在70- 80cm为好。 高产优质树型模式 树冠广阔,覆盖度大:高幅比达到1:2或1:1.6,树冠间 距20-30cm, 树冠有效覆盖度达到90%的水平 定型修剪 第一次:苗高达到30cm,有1-2个 分枝,茎粗超过0.3cm, 距地12- 15cm 处修剪。 第三次,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0cm 左右,距地35-40cm 处剪。 第二次,树高达40cm,在原来剪口基础上, 提高10-15cm,或者距地25-30cm处修剪。 修剪可以加速主茎的优势转修剪可以加速主茎的优势转 移,以达树冠开展状态。移,以达树冠开展状态。 定义:树冠表层出现的一些结节密聚而细弱的分枝。 形成原因:过度采摘、树势衰老、肥培管理不善等。 鸡 爪 枝 3.4 茶芽 茶芽种类 叶芽:发育为枝条 花芽:发育为花 叶芽分类 按发生位置分:顶芽、腋芽和不定芽 枝梢顶端的顶芽 由腋芽萌发的新梢 不定芽(潜伏芽):茶树茎及根颈处 叶芽分类 按形成季节分: n冬芽:芽较肥壮,秋冬形成,春夏发育。 n夏芽:芽细小,春夏形成,夏秋发育。 按生长状态分: n休眠芽:驻芽和尚未活动的芽。 n休止芽: 指停止生长的芽, 又叫“驻芽” 。 n活动芽:正在膨大或展叶的芽。 茶芽 多数品种的幼嫩芽叶色泽嫩黄,具油光, 满披茸毛,随着叶片老化,色泽由黄转绿,茸 毛脱落。芽叶大小以同类芽叶或混合芽的鲜重 (单芽或百芽重)表示。大叶种 百芽重(g ) 小叶种和中 叶种 百芽重(g) 一芽二叶 30-6015-30 一芽三叶 50-10025-50 3.5 叶 茶树叶属于不完全叶,有叶柄和叶片 ,但没有托叶,在枝条上为单叶互生 ,着生的状态依品种而异,有直立的 、半直立的、水平的、下垂的四种。 在同一枝条上,上部新生叶较直立, 随叶龄增长,自上而下,叶片渐趋平 展。 n 叶柄长0.51厘米,半圆形,近轴面平或具凹槽 。叶柄维管束称为叶迹,其形状因品种而不同 ,有圆形、椭圆形、半球形等。叶柄的长短、 色泽、凹槽和叶迹的形状,都是茶树分类的依 据之一。 n 叶面有革质,具光泽,平滑,也有隆起的。叶 面曲度,有沿主脉向上呈一定角度折叠的,有 平展的,少数品种也有向叶背翻转的。叶背无 革质,较粗糙,有气孔。气孔是茶树体内外气 体交换的通道,大叶种气孔数少而大,小叶种 气孔多而小。 叶 种类 鳞片:无叶柄,质地较硬 ,呈黄绿或棕褐色,表 面有茸毛与蜡质。 鱼叶:形似鱼鳞而得名。 叶柄宽而扁平,叶缘一 般无锯齿,侧脉不明显 。 真叶: 鳞片 鳞片 真叶的基本特点 1 主脉明显,侧脉呈45-80角伸展 至叶缘2/3的部位,向上弯曲与 上方侧脉相连接。 2 叶缘有锯齿,呈鹰嘴状,一般 16-32对,随着叶片老化, 锯齿上腺细胞脱落, 并留有褐色疤痕 。 3 嫩叶背面着生茸毛。 茶树叶片叶脉 茶 树 叶 片 茸 毛 嫩叶片上的茸毛是 茶树叶片形态的又一特 征至于叶片上茸毛的 多少,与茶树品种、生 长季节和生态环境有关 ,但它的着生状态为其 它植物叶片所罕见。 位于主脉处生长的茸毛, 其基部较长,弯曲度小 。 而位于叶脉间生长的茸毛 ,基部较短,弯曲度较 大,多呈45-75度角,也 有呈90度角的。 叶片主脉茸毛生长状态示意图 叶片叶脉间茸毛生长示状态意图 真叶性状描述 叶 尖 形 状 真叶形态的划分标准 叶形指数长/宽 叶片形状叶形指数 圆形2.0 椭圆形2.1-2.5 长椭圆 形2.6-2.9 披针形3.0 各叶片之间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 叶尖 形状 叶色、锯齿深浅、叶缘、叶面隆起性、光泽度 真叶性状描述 形状:圆形、倒卵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披针形 叶尖:急尖、渐尖、钝尖、圆尖 叶面:平滑、隆起、微隆 叶缘:平展、波浪 叶质:厚、薄、柔软、硬脆 叶色:淡绿、绿、浓绿、黄绿、紫绿 光泽:强、弱 为什么要对茶树叶片的性状作如此详细的描述? n茶树种质资源分类、品种选育和识别的依 据之一,如:叶尖是茶树分类的依据之一 。叶面隆起,光泽性强属优良特征。 n判断原料品质高低,如:叶质柔软有利于 茶叶成形。 n有助于判断原料的适制性,如:叶色黄绿 一般多酚含量高,适制红茶;叶色浓绿适 制绿茶。 n叶片质量一般以厚度或比叶重表示,叶片 厚度一般为0.20.5毫米,成熟叶为0.3 0.5毫米,细嫩叶为0.20.3毫米。 n比叶重是指单位面积(平方厘米)上的鲜 叶重(毫克)。 真叶大小 叶面积计算公式: 叶面积(cm2)=叶长*叶宽*0.7(系数)(以 新梢基部以上第2个真叶为测定对象) 根据定型叶的叶面积大小,可将叶片分为: 特大叶50 cm2 大叶:28-50 cm2 中叶:14-28 cm2 小叶14 cm2 根据茶叶面积大小,将茶树品种分为: 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 观察大叶咱和小叶种的叶片解 剖结构,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大叶种:栅栏组 织大多数为1层 ,内含物丰富 小叶种:有2-3层 栅栏组织,排 列紧密,抗寒 性强 大叶种与小叶种叶片解剖结构比较 4.6 花 着生部位:叶腋间 着生数量:1-5个或更多 着生方式: 单生、对生或丛生 图 茶树花序的类型 1单生 2对生 3总状 4丛生 两 性 花 , 异 花 授 粉 n从茶花的纵切面图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4.7 果实与种子 蒴果 形状: 球形 三角形 方形 梅花形 茶果形态 果实与种子 种子的形态: n若为一室1粒的种子,一般呈钝锥形,基部膨大。种子底部有一柄 痕,原是种子着生于中轴上的器官,按其起源,是球柄连接于心皮 内缘的所属部分,有吸收母体营养的功能,故称为种脐。种脐的大 小与色泽,随品种而异,它是鉴定品种的依据之一。与种脐并列的 一侧,有一个小凹点,原是珠孔的痕迹。 n一室2粒的种子,呈半球形,相临的一侧为扁平,种脐位于削壁的 底缘。 n一室34粒的种子,夹在中间的呈压扁状,或呈方形削壁。 因此当用种子特征鉴定品种时,必须以一室1粒的种子为依据。 种子色泽,有黑褐、棕褐、油黑等类型。未成熟或受病虫危害的种子 ,多为黄褐色或带杂斑。 果实与种子 n种子大小相差悬殊,种径大都在1215毫米 ,12毫米以下的种子活力则差。种子的千粒 重,轻的500克左右,重的可达2000克,多数 在1000克左右。正常采收和保管下,种子的 发芽率约为7585%。 直径 mm 粒重g 大粒152 中粒121 小粒100.5 第五章 茶树生物学特性 n5.1 茶树的生育特点 5.1.1茶树的个体生育周期 5.1.2茶树的年生育周期 n5.2 茶树器官的生育特性 n5.3 茶树生育的相关特性 5.1.1茶树的个体周期 茶树一生的生命周期又称为总生育周期,其 个体的发育是在总生育周期之中。 繁殖方式不同,生育周期也不相同 种子 幼苗 幼年 青年 壮年 衰老 死亡 营养体 复壮 n好种出好苗 n茶籽质量好的标准:种壳硬脆,呈棕褐色 ,有光泽,种仁子叶饱满,硬韧、油润、 呈乳白色,种子直径大于12mm。 n适当浅播,保持覆盖物的疏松度有利于种 子发芽与幼苗生长。 n幼苗期: 茶籽萌发,至植株第一次停止生长前为时约4-5个月,这阶段幼苗以垂 直生长为主,主干和主根极少分枝,是茶苗形态建成期。 n幼年期: 茶树地上部第一次生长休止开始,至第一次孕育花果,历时3-4年 ,这阶段是茶树生理机能活跃的时期,根系和地上部迅速扩大,营养生长 旺盛。 n青年期: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进入旺盛期。单轴分枝发展为合轴分枝,地 上部树冠覆盖度增加,树姿开张,地下部根系的深度与幅度超过地上部, 茶树进入定型阶段。 n壮年期: 茶树自定型后第一次出现自然更新为止,为茶树壮年期。这个时期 树冠分枝密集,芽多而密,花果增多,生长发育旺盛。 n衰老期: 随年龄增长,生长势渐趋衰退,树冠面上新梢节间缩短,芽叶变小 ,“对夹叶”出现,鸡爪枝与枯枝不断产生,根系萎缩,落花、落蕾增多, 产量品质明显下降。 茶树进入衰老期,人们利用其树体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经自然或人为更 新,仍可复壮,构成新的树冠。 5.1.2 茶树的年生育周期 n1 茶树年生育周期的顺序性 茶芽开始萌动,芽叶生长逐渐旺盛,而地下根系生长相对减弱。在一年中 ,根系与芽叶有多次交替生长现象。地上部生长从营养生长开始,尔后才 有生殖生长,形成花芽,一边生长新梢,一边开花结实。 n2 茶树体内营养物质运转的方向性 深秋与严冬:叶片的光合产物,向下运输,部分供根系生长,部分贮藏于粗根 和茎干中。 春天: 主要运向腋芽部位,根、茎中的贮藏物也向芽梢运转,供新梢生 长。 花蕾盛发时:既运向芽梢,又运向花蕾,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n3 茶树生长的周期性 昼夜生长周期和季节生长周期 n季节生长周期:主要表现在新梢具有明显 的轮性生长特点和花果、根系生长的季节 性变化。 n茶树在年生育周期中的各种变化,均为体 内物质代谢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些外观 表现,并带有不可逆性。 5.2 茶树器官的生育特性 n5.2.1茶籽萌发 n5.2.2茶树根系生长发育 n5.2.3茶树新梢生长发育 n5.2.4茶树开花结实 5.2.1茶籽的萌发 子叶吸水膨胀 种壳破裂 胚根显露 胚芽显露 幼苗出土 真叶展开 第一次生长休止 环境条件 n水分:土壤含水量:60-70% n茶籽含水量:50-60% n温度:萌动:10左右开始萌动 n最适宜:20-28 n氧气:充足 茶籽萌发 n胚根生长速度每昼夜平均可达5-12mm n约10天左右,主根生长到10-12cm时,开始休止 。 n同时,侧根分化,胚芽生长出土。 n最初展开的是鳞片,10-15天后,鱼叶展开,接 着真叶展开3-5片,顶端出现驻芽,地上部生长 相对停止。 n幼苗第一次生长休止时,地上部高度在10cm左 右,根系平均长度可达10-20cm. n间隔2-3周后,开始第二次生长。 5.2.2茶树根系的发育 n茶树根系的生理作用 n支持和固定作用 n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n贮藏有机物质 n合成某些有机物质:酰胺类(谷氨酰胺、 天门冬酰胺);茶氨酸。 茶树根系生长规律 n茶树各器官不同时期生长量 茶树根系活性 n2-3月第一次活动性高峰期 n4-5月活性低 n6-8月第二次活性高峰期 n9-11月维持中等水平 影响根系活性的因素 内部因素 n根内碳、氮化合物含量 n酶活性高低 外部因素 n供肥水平 n土壤条件 应用:根系活性强时,适宜进行茶园施肥 茶树根系再生能力 n切断后,都有愈合和发根的能力。 n7月份,根系再生能力最强,适宜中耕和 衰老茶树断根促生长。 茶树根系分布规律 根系垂直分布 n主根:可达1-2米,甚至更深 n吸收根:地表下5-45cm, 集中在20-30cm土 层 根系水平分布 n耕作茶园与树冠幅度大致相仿 n免耕或小耕茶园大于树冠幅度 影响茶树根系分布的因素 n树龄 根系分布垂直分布cm水平分布cm 幼年0-300-20 成年20-3020-40 老年10-2010-20 台刈后10-3020-40 注:以上表中所指根系为吸收根 土壤质地对茶树根系的分布的影响 0-20cm 20-40cm 40-60cm 垂直距离 土壤PH值对根系影响 n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上,根系发育不良; n长势弱,甚至幼苗期因根系萎缩死亡 n酸性土壤上根系较发达。 其它因素对根系的影响 n繁殖方式:无性苗水平分布较宽,垂直分 布较浅,有性苗垂直分布较深。 n种植方式:丛距小,条数多,根量减少 肥培管理 施肥 灌溉 5.2.3 茶树新梢生长发育 n 茶树新梢生长过程 萌发期 展叶期 新梢是由营养生长发育而成的,当新梢增粗成熟后即为茶树枝条 。 越冬芽的分化、膨大 鳞片展 鱼叶展 真叶展 形成驻芽 茶树新梢生长过程中叶片开展状态 新梢种类 未成熟新梢 未形成驻芽,正在伸长 和展叶的新梢 成熟新梢 已形成驻芽的新梢 根据新梢展叶多少,分一芽一叶梢、一芽二 叶梢,将其摘下即成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 制茶鲜叶原料。 对夹叶:新梢顶芽成休止状的称驻梢,将其摘下 ,称为“对夹叶”。 在生产上和科学研究上,时常把正常芽叶与 对夹叶的组成比例或其重量,作为判断茶树生长 势强弱和鲜叶原料老嫩的主要依据。 n不正常成熟新梢,也称之为对夹叶 茶树新梢生育的年周期性 越 冬 芽 萌 发 第 一 次 生 长 休 止 第 二 、 三 次 生 长 休 止 第 四 次 生 长 冬 眠 定义:一年中茶树生长、休止交替进行的现象 春梢 夏梢 秋梢 也有生长和休止二次和三次的 春梢和夏梢 之间通常有 鱼叶 鱼叶 1.去年老枝 2.头轮 3.二轮 4.三轮 5.四轮 茶树新梢轮次示意图 n展叶速度 春秋季:5-6天/片叶; 夏季:1-4天/片叶; 腋芽形成新梢时间比顶芽多3-7天 掌握不同季节、温度条件下的展叶速度,有何 作用? 茶树新梢生长速度 影响生长速度的内在因素 品种 芽在枝条上所处的部位 芽的不同决定新梢生长的不同 n有母叶的营养芽:新梢生长粗壮 n光杆芽:新梢生长瘦弱 n带花芽的营养芽:新梢的展叶数和生长量 既少又弱 影响新梢生长速度的环境因素 n温度 n日平均气温10度左右茶芽开始萌发 n14-16时,茶芽开始伸长,叶片展开。 n17-25时,新梢生长旺盛 n超过30时生长受到抑制 n10以下时,新梢生长停止或生长缓慢 n气温降至0 ,芽叶受冻害。 茶树叶片生育 n叶 片 成 熟 度 与 生 理 作 用 累计生长天数 n叶片寿命小于一年:落叶在全年进行,每 个品种都有一个大量落叶期;春梢叶片寿 命比夏、秋梢长1-2个月 高产优质茶树品种的新梢特点 n新梢生育轮次多 n新梢展叶数多 n叶大、长/宽比值大 n叶片向上斜生 n生长迅速 n新梢持嫩性强 5.2.4茶树开花结实n花芽分化 n分化过程 n1萼片形成期 n2花瓣形成期 n3雄蕊形成期 n4雌蕊形成期 由外向内分化 1 2 3 4 花芽分化时期 n6-11月,个别品种到次年春季 n花芽分化迟的,开花结实率低。夏季和初 秋形成的结实率较高 n花芽分化到开花,约需100-110天 茶树开花 开花期 n始花期:9-10月上旬 n盛花期:10月中旬-11月中旬 n终花期:11月下旬-12月 掌握茶花在一天中的开放动态有何 应用价值? n在进行茶树杂交育种时,应在花开放之前 (即前一天的下午或当天上午)进行。 n为提高茶树采种园结实率,放养蜜峰时, 应选择在下午进行。 茶树结实 授粉特性 n两性,自花授粉很少,属异花授粉植 物。 n虫媒花,花粉粒直径达45um,重而大 ,潮湿而微带粘性。 如何提高采种园茶树的授粉率? 茶籽发育过程 判断是否受精的依据 花冠、雄蕊、花基部脱落;柱头、花柱变 棕色,干枯而不脱落;萼片包裹子房。 茶树结实率 n开花数量多,但结实率低,仅占开花量的 2-4% n结实率低的原因 n异花授粉困难 n花粉有缺陷,不正常显赭色或黑色 n外界不良环境条件,阴雨天,气温低 n养分供应不足。 茶籽的成熟 n从花芽形成种子成熟,需要约一年半 的时间。 n6-12月间,两年的花果同时在茶树上发 育生长,这种现象称之为”带子怀胎” , 它是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之一。 抑制茶树的生殖生长是提高茶叶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 茶籽的成熟 n成熟标准: n果皮呈绿褐色或黄色 n种子壳硬脆呈棕褐色,有光泽 n子叶饱满呈乳白色。 采收时间: 霜降 茶籽的特点 n茶籽脂肪物质含量高达30% n茶籽播种深度宜浅 n茶子油可利用,但不能直接食用,需去除 茶皂素。 5.3 茶树生育的相关特性 n5.3.1 茶树树冠与根系生长的相关性 n5.3.2 茶树茎叶与花果生育的关系 n5.3.3 茶树个体与群体的生长关系 5.3.1 茶树树冠与根系生长的相关性 n在外部形态上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根冠比1:1 1:1.5 1:2或1:3) n茶树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在时间上有 交替的关系(当地上部相对静止时,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