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实施策略.doc_第1页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实施策略.doc_第2页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实施策略.doc_第3页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实施策略.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实施策略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实施策略核心提示:合作学习的特点是将学生编号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对于外语学习来说,合作学习的特点是将学生编号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对于外语学习来说,在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还可以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提高意义协商的可能性,增加可理解输入的量,从而有效地改进学习质量。这些优势能否得到很好的发挥,取决于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治理。因此,本文拟从操作层面上探讨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更好地实施合作学习提供参考。一、分组策略合作学习研究者大都认为,在合作学习实施的初期阶段,教师选择分组是较有效的方式。这是因为教师选择分组,通常是将不同质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可以提高组内学生辅导的可能性,消除异质学生之间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分组过程中,就需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性格特征、勤奋程度等因素。这样的学习小组,一般都是教师在经过事先调查与深思熟虑,并征求学生意见之后确定的。一经确定,便可固定一段时间,然后根据课堂观察及学生反馈适度调整。在实施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可以考虑根据学习任务采取课堂随机分组的方式。随机分组的方式主要有纵排分组、横排分组、数数字分组等。此分组方式的好处是可以提高学生对不同学习伙伴的适应性,从而发展他们的交际能力。待绝大多数学生对合作学习都有一种积极的态度,都能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并从中受益时,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根据爱好自由分组,如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课外完成、课内自由搭配完成任务等。对于小组人数而言,一般来说是组越小,组员发言的机会就越多,完成任务的速度也就越快。同时,较小的学习小组对治理技巧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因而,在实施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每小组一般两或三人即可。随着合作学习实施的深入,任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也随之增加,这时的学习任务除了初期的两人合作、三人探讨外,还增加了开放式讨论、短剧表演、自编表演等需要多人合作才能较好完成的任务,因此,这时学习小组的人数就需依据学习任务来安排。对于完成信息搜集、对话表演等简单任务可以安排两三人左右。但在完成开放式问题讨论、编故事表演等任务,就需安排五人左右。这样的学习小组将不同学习风格、水平、性格特点的学生组合到一起,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大组减少了学习小组的数目,便于监控。总之,分组方式与小组人数的确定要根据学生情况和学习任务来确定,不能循着一个模式一成不变。二、合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合作学习的实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很大发挥。但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差异、对合作学习的适应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下面谈谈实施课堂合作学习时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1.吵声过大。吵声过大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合作学习不适应,或自控能力不强造成的。对此,处理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让学生尽量坐得近些,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谈话的声音,而且可以防止个别学生由于坐得过远而被遗忘。各小组指定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使其有效、安静地进行。教师监控。对于声音过大的小组,教师可以采取发红、黄牌的办法进行调节。如声音大的小组发给黄牌提请注重,声音太大的小组发给红牌,要求小组成员静默几秒钟,然后再开始讲话。2.个别学生参与活动不够积极。这种情况是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碰到的最为头疼的问题。产生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内向或缺乏自信而不愿参与活动。对此情况,教师首先要向他们讲明合作学习的好处及必要性,同时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将他们定为小组负责人或成果汇员,对他们的表现多鼓励、表扬,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此外,将他们单独分组,教师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也有助于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逐渐适应合作学习。再者,安排小组游戏、两人活动、信息交换任务等,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造成学生不愿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原因是任务太难,学生无法很好地完成。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预先预备好的参考资料,如背景知识、涉及的单词或词组,或讨论问题的要点等,以降低任务的难度。3.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不同。对于完成任务较早的小组,通常可采取以下办法:检查他们任务完成的效果;让完成任务较早的几个小组互相对比完成的效果;让他们做作业;把他们分入其他未完成任务的小组,体验完成任务的另一种方式。对于完成任务较晚的小组,可以采取提供帮助、提出时间限制等方式来促使他们及时完成任务。三、任务设计策略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是影响其成败的关键因素。适当的学习任务不仅有助于合作学习顺利实施,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全面发展。而不适宜的任务则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爱好下降,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必须认真分析,仔细考虑,精心设计。一般说来,合作学习的任务在较低的层面上,可以是练习语音的诵读练习,练习单词用法的造句练习,练习句型结构的对话练习,帮助理解课文的讨论或回答问题练习等。例如,在教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本第二册HolmesBeach,FL:LearningPublications,1993.2.GeorgeM.,JacobsandStephenHall,ImplementingCooperativeLearninginJackC.RichardsandWillyA.Renandya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2.3.Liang,X.,Mohan,B.A.,&Early,M.IssuesofCooperativeLearninginESLClasses:ALiteratureReview.TESLCanadaJournal,15,1998.4.Jacob,L.Cooperativelearning:ContextandopportunitiesforacquiringacademicEnglish.JTESOLQuarterly?1996.5.Sharan?S.Cooperativelearninginsmallgroup?Recentmethodsandeffectsonachievement?attitudes?andethnicrelationsJ.ReviewofEducatonalResearch,1980.6.李俏:合作学习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6期。7.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8.庾鲜海、王月会:合作学习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外语教学2003年第5二、理论基础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合作学习策略: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分支,20世纪60年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最早提出此理论。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类的知识不是纯客观的,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中,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把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重新编码,相互作用而实现。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及其评价一、建构主义观点下的课堂教学建构主义理论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正确、丰富和全面。建构主义的这些观念为我们探讨一种好的、值得倡导的课堂教学新理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效果怎样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怎样。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因此,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而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为了让学习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总目标都能由学生自己提出。许多课是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出各种任务、课题,但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确立这次任务或课题中所包含的各个子任务,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来确立子目标,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寻找达到各个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启发和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对初始的目标进行分解或将其转化为其他目标。(2)学习者在做中进行学习目标一旦确立,学习者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也就是说总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让孩子们去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的。教师们应该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性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前面已指出学生主动建构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建构主义反对过于简单化地处理学习内容,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广泛的迁移。同时,建构主义强调在学习中应让学习者试着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他们认为虽然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考的对象不可能达到科学家那样高深,但在学习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却是一样的。因此,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原始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因为在学习者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先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索。根据尝试后的结果,学习者还需准备自己在小组中需要交流的信息,必要时甚至要写出书面的提纲。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一方面学习者需要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解题策略,另一方面还要努力理解他人的解题策略,并不断回顾和反思自己与他人在解题策略上的正确与错误、相同与不同,对正确的需给出证据和阐述理由,对错误的需找出错误的原因,对都正确但方法不同的解题策略,需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特点,优化解题策略等等。这些环节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必要环节,教师必须给予时间上充足的保障,这样学生对知识建构的质量才会提高,反之常常会流于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空间上的便利。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学生座位的安排。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插秧式地编排座位,每个孩子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努力去理解黑板、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和材料,这使得学习常常被视为孤立、个体化、相互存在竞争的活动。如果我们把孩子们编排成一些工作小组,从空间上给予一定的调整,孩子们会十分乐意地进行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以及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形成一个小而精的工作小组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从理论上讲,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是随着小组人数的扩大而减少的。与此同时,整个班级中的小组数也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从这个角度讲,适当减小班级规模是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4、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问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1)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2)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3)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4)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5)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而要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则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只要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过程,可以包括:(1)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一项任务时,教师应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而不是打个勾或表示一下就了事;(2)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3)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选用学习材料;(4)教师应多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这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5)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提出问题和作出解答,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讨论。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学习者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推论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等。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些问题)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有人甚至将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习惯作为一个人是否聪慧的指标。由此可见,在评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对学科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因而这种评价不能简单地形式化为一种肤浅的表扬。笔者曾听过一节小学五年级的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有这两句:回答得真好,回答得不错。这种评价包含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少了,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其他同学也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这样的评价听多了,学生是不能从中获得任何的积极体验的。如果我们教师在评价时善于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