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历史角度谈中医“扶阳学派”的复兴导读方今显学,除伤寒、温病而外,莫过于扶阳。温病与扶阳,一则偏重寒凉,一则偏重温补。可谓是伤寒之下,一蕙两歧,旁人看来水火不能相容,到底内在因素如何?且看作者如何剖析!在清末同治、光绪年间,以郑钦安为首的“扶阳学派”,俗称“火神派”,曾风靡一时,他们重视阳气,善用附子、干姜起大证、重证,堪称“传统国医中最年轻的一个流派”。近年来,该学派的代表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等书被再版发行,另外一些力倡重阳扶阳的书,如扶阳讲记、扶阳论坛以及姜附桂临床应用、危症重病倚附子等,还有研究火神派的专著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等相继出现,这些书都很畅销,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了两届扶阳论坛,异常火爆,扶阳学派大有复兴的势头。以史为鉴,对其作一分析。一、“纠偏正弊、曲折前进”,是中医历史发展的规律在中医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学派林立,而每一个学派的产生,都离不开时代背景。“各家医派的学术主张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医疗现状以及时弊提出的”,“学术争鸣从来就是催生医学流派的时代因素”。在东汉时期随着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书的而世,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和疾病的辨治方法。“儒之分始于宋,医之分始于金元”,从金元时期中医开始有门派之分。究其原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当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盛行,此书是宋代官方颁发的药剂制作规范,人们“据证捡方,即方用药”,非常方便,深受医家和病家的欢迎。一时间“官府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成俗”。宋代官修局方时弊,医家立论纠偏而盛极一时的局方在当时造成两个时弊,一是局方固然方便,业医者避难就易,相率以为局方之学,对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厌而弃之”,而坠入中工水平者众;另一个原因,就是局方选方多用辛香燥热之剂而失之于偏。在这种背景下,有一些医家立论纠偏:刘河间研究内经中的运气学说和病机19条等医学理论,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说,他从火热立论,治疗力倡寒凉;张从正对于当时人们喜补恶攻,医者投其所好,过用补药的风气深恶痛绝,从邪论病,创汗下叶三法,为治病大法;朱丹溪更是认为局方之学,流于粗浅,四处拜师,学习经典,博采众长,从滋阴立论,以斥温燥。一时间声誉显赫,学者以之为师,治病倚之为法。医家不善前学,明前温补学派、温病学派更替但一些医家不善学刘、朱之学,用药偏于寒凉,伤伐胃气,又造成了新的时弊。这便是温补学学派产生的背景,薛己等人为了纠正时弊,维护阳气,力主温补,重视命门的研究。他们或者先天后天,脾肾兼顾;或者命门水火,阴阳互求。又形成了另一种辨证思路,人之有生,命门为本,千病万病,治在命门。中医正是经过一个个纠偏正弊过程,在曲折中向前发展,产生新说的,火神派的产生的也不例外:清代温病学说逐渐兴起并发展至鼎盛,清史稿载:“大江南北言医者,辄以桂为宗,百余年来,私淑者众。”而叶、薛、吴、王等温病学家,在用药上多喜寒凉轻灵,除治疗温病,在杂病辨治上也有同样的用药规律,这样又形成用药阴柔,处方平稳的新流弊。郑钦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重阳气,反对寒凉,反对平淡,多用姜桂附等温热之药,而且著书立说,医理真传和医法圆通相继问世,力倡其扶阳重阳的学术主张,口的希冀“为医林之一助!”此学派产生,曾兴极一时,其入室弟子卢铸之,于成都开办“养正医馆”,后又设“扶阳讲坛”,远近闻风,所化者众。那么,火神派近年复兴的现实背景中又如何呢?不少中医学者对当今人们体质和疾病的基本态势作了分析: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只是物质上的丰厚,也即阴的一而并不曾亏损,相反,需要去消耗这此物质的能源(“阳”的一而)没有增多,反而在日渐减少中”。同时,日益发展的社会也使人们节奏变快,压力加大,这些致人们阳气“烦劳则张”。还有临床上庸工离开辨证,受西医指标影响,见炎症就清热解毒,见发热就清热凉血,见高血压就凉肝息风,见肿瘤就解毒散结,离开了中医辨证,滥用苦寒,过用抗生素、激素等,这都在攻伐着人们的阳气。张存梯教授将其损伤阳气的原因归纳为9条:1)伤于寒者仍多;2)中医西化的影响;3)受温病影响,滥用苦寒;4)不求经旨,不辨阴阳;5)过度劳倦,烦劳伤阳;6)房劳伤肾;7)睡眠不足导致阳气受损;8)滥用抗生素、激素;9)慢性病多发,阳虚者居多。可见,阴盛阳衰是当今疾病的基本态势,用药苦寒是当今医界时弊,这些激活了扶阳思想,“火神派学术恰恰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二、时代需要,是中医发展的动力纵观历史,中医的每一步发展,新学派新理论的提出,是和当时的时代需要密切相关的,某类疾病的盛行,某些问题的困扰,都对医学提出新的需求,人们关注研究,并提出新的理论。东汉末年,战乱频繁,外感病流行,死者甚众。曹植在说疫气中讲:“家家有僵尸之痛,户户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殖,或覆族而丧。”张仲景家中未能幸免,“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自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稳,其死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应时代需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探究伤寒病的辨治规律,而完成千古巨著伤寒杂病论的。金元补土派宗师李东垣生活在中原战乱时期,人民辗转于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之中,饮食失节、劳役过度以及七情所伤,严重损害脾胃之气,进而损伤元气。他认识到“内伤脾胃”致“百病由生”,因而从脾胃立论,强调补土,并创立了一系列的理脾方剂,以“补土派”石氏立医林。而朱丹溪则生活在太平盛世,人们悠食厚味、放纵情欲的生活习惯,加之局方温燥之剂盛行的医风,还有他处在江南地域湿热相火为病最多的地域,所以从“阳有余,阴不足”立论,警戒世人珍惜人体不可多得的“阴精”。而明清时期,温疫流行,人们沿用伤寒法治温病,指鹿为马,证法失契。历代有人探索治疗,可未能系统完善,医生无章可循,杂合以投,结果“轻者以重,重者以死”,人们陷于迷茫当中。有识之士,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吴又可从杂气立论,叶天士、吴鞠通分别提出新的思路辨证温病,形成温病学说,众医家弃暗投明,“咸知向方”。建国以来,中医步入学院教育时代,通过统编教材学中医,课程设制中西参半,公共课程占用不少精力,五年学习,中医课程的总学时不足两千,仅相当于以前纯中医学习的一年时间。教师中只会上课,不会看病的不在少数,成了“半语教哑巴”的局而。几十年来,培养的人数不少,可中医功底却渐趋薄弱。学历越来越高,可硕士、博士高学历人才,花费大量的精力去从事脱离临床的实验研究等,实验方法日趋先进,临床水平却与其学历极不相称,中医教育呈现“人数多,学历高,功底薄,疗效平淡”的不正常现象。结果造成很多中医“对西医理论及临床疗效顶礼膜拜”,“临床诊病的思维模式”,处理手段完全运用西医理论。处方时为西医的指标所左右,思路单一,疗效平淡。久之,中医只用治一些慢性病或辅助治疗,遇有危重急症则拱手西医。中医出现人才和思路“异化”、“西化”临床阵地“退化”的严峻现象。中医处于历史低谷时期,业外人士声称要“取消中医”,业内人士“思考中医”,意识到中医发展的离宗之虞。国家中医局开始调整政策,加强继承,在全国开展“名师带徒”等工作。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读中医经典,学中医名著”等读书活动,12位名老中医药专家寄语青年中医:“经典是中医的根,历代各家学说是中医的本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线。”裘沛然先生早就讲:“中医现代化,首先要知道几千年来无数的大医和先哲们呕心沥血的成果是什么,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到中医的现代化。”总之,名家共识,中医应回到自身的发展道路上来,用中医自身的思路来分析当今人们体质,辨治当今的疾病,寻找有效的方法。有识之士,力排众弊,从温治本,喜获良效,“温阳思想”应时复兴。可见,当今中医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异化”、“退化”、“西化”,疗效平淡的低谷时期,扶阳思想是中医回归自身发展,以传统理论应对当今疾病、提高疗效的先进思路。三、历代曲折发展中多有矫杆过正之嫌回顾历史可见,历代医家立论立言,多为强调某个方而的重要性,或为纠偏正弊,警戒世人,所以惟恐言之不明,辨之无力,难免有偏激之词。而具体临证,始终还是坚持辨证论治的。并非刘氏一味寒凉,张氏全用攻下,丹溪但事滋阴,郑氏仅明扶阳。刘河间的宣明论方350首左右方剂中属于寒凉者仅39方,属于温热者44方,其余均为寒热并用或药性平和之剂。朱丹溪以滋阴立论,而非拘于滋阴一端,集当时医学之大成者,擅长杂病治疗,后世有“杂病宗丹溪”之说。正如李中梓所说“子和一生岂无补剂成功?立斋一生无攻剂获效?但著书立言则不及之耳。”可不善师之者,未得精髓,貌袭而失。郑钦安虽为火神派鼻祖,却力倡辨证论治这一根本原则,“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总之,用姜附亦必究其虚实,相其阴阳,观其神色,当凉则凉,当热则热,何拘拘以姜附为咎哉。由此可见,郑氏并非放弃辨证,一味扶阳。而且,附子毕竞是助火有毒之品,如挥铁樵所说:“最有用而最难用者为附子”。我们应以史为鉴,莫将历史上矫杆过正的教训重演,形成“以温补疗疾为时尚,以附子用量论英雄”的新时弊,这也严重偏离了扶阳学派思想本意。四、经典是各学派共同的基础历史上各个学派的理论不是自己凭空想出的,上则精研经典,下则效法各家,结合当时社会情况而立论成说的,亦即“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古训”就是经典,“众方”就是各家了,而且多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比如:刘完素就是重视内经理论和对五运六气学说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火热病证详加阐发,创立新说,正是“一生志完素,终至通玄处”。他如张元素、李东垣、朱丹溪、张景岳、叶天士等等,无不如此。火神派也不例外,创始人郑钦安早年师从名儒刘芷塘,“上溯周易与内经,中得伤寒心法,下览历代医家著述而兼采其长,”从而奠定了浓厚的理论功底,结合当时社会现状及自己的临床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的。“总体分析,火神派脱胎于伤寒派,又吸取了温补派的理论精髓,结合自己多年实践,进而发展为独立的学术流派。”既然每一个学派都不是空中楼阁,我们也不要企图寻求捷径,离开经典之源,而径入某一学派之流。学习火神派,如果不求内难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适老化改造合同协议
- 法律合同法理论自测卷
- 律师事务所行政人员聘用合同范本10篇
- 住宅工程瓷砖买卖合同10篇
- 生意周转所需借款合同书10篇
- 借款反担保抵押合同5篇
- 安装简单版的合同范本10篇
- 后勤保障合同范本10篇
- 超市加盟合同协议书下载
- 2024四川省国有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船舶带缆知识学习
- 医院品管圈10大步骤详解课件
- 田野调查方法
- 设备基础预埋施工方案【实用文档】doc
- 高中音乐人音版高一上册目录鼓乐铿锵-锦鸡出山(省一等奖)
- 西南18J202 坡屋面标准图集
- 冶金企业(炼铁厂)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 新结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南昌大学
- 中国船舶工业供应商
- 公文流转单(标准模版)
- 作风建设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