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分公司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doc_第1页
烟叶分公司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doc_第2页
烟叶分公司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doc_第3页
烟叶分公司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doc_第4页
烟叶分公司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烟叶分公司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自年全面启动烟叶标准化生产工作以来,在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州公司相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烟叶分公司坚持“夯实基础,统筹安排,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以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为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烟叶标准化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近几年来,我县烟叶生产以猫山草坝一线5000亩省级烟叶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和水井坳至荆竹二界1000亩州级核心示范区的建设为标杆,在全县100%实施了以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烟叶标准化工作。通过突出“八个强化”、建立“三项机制”,实现了“八个增强”的烟叶标准化生产成效,现将我县标准化建设工作汇报如下:一、标准化示范区基本情况及概况(一)基本情况地处鄂西南边陲,属云贵高原延伸部分,全县国土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总人口34万人,农业人口31万人。公司内设4个科室、2个专业部门、7个烟草站,共有员工201人,其中一线烟叶生产技术人员110人。常年种植面积7万亩左右,烟叶年产量17万担左右。烟叶技术员人均服务指导面积636亩。从2006年起被湖北中烟工业公司列为全省唯一全等级烟叶调拨基地,年成为全国四十个特色烟叶开发生产基地之一,并于同年列为国家局烟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2010年8月,在国家局科教司主持的恩施州“清江源”烟叶品牌鉴定会上,烟叶以浓透清和浓偏中香气类型为主,“甜雅香”风格特色突出,“绿色生态、富硒低害”特征明显,其感官评吸质量名列全州第一。(二)概况有30余年的烤烟种植历史,拥有比较稳定和技能较高的烟农队伍,5249户烟农户中户户都有一个懂技术、能烘烤、精分级的明白人。2007年全县种植烤烟50221亩,分布在全县9个种烟乡镇124个村,6431户,收购烟叶10.5万担,平均亩产112公斤,亩产值1162.03元,均价11.05元/公斤,上中等烟比例89.28%,其中上等烟达到50.69%,实现总产值5835.8万元,为地方财政提供税金1283.88万元;年,种植烤烟7.0119万亩,分布在全县9个种烟乡镇,8个村,7227户。其中万亩以上乡镇2个,2000亩以上乡镇9个,5000亩以上乡镇4个,建成50亩以上连片种植样板示范196块。收购烟叶16.93万担,平均亩产量121公斤,亩产值1675.18元,均价13.88元/公斤,上中等烟叶比例88.19%,其中上等烟比例51.93%,实现总产值1.1746190124亿元,为地方提供财政税收2584万余元,比2007年烟叶亩产值增加513元/亩,增加44.15%;2009年,种植烤烟65587 亩,收购烟叶19.9万担,平均亩产量151.7公斤,亩产值1790.9元,均价14.58元/公斤,实现总产值1.451亿元,为地方提供财政税收近3190余万元,比年烟叶亩产值增加115.72元/亩,增加6.9%;2010年,种植烤烟5.5万亩,收购烟叶16.7万担,实现总产值1.06亿元,平均亩产量152.5公斤,亩产值1944.2元上中等烟比例87.39%,其中上等烟达到46.62%,比2009年烟叶亩产值增加153.3元/亩,增加8.56%,为地方提供财政税收2000万元。2011年,种植烤烟5.4756万亩,约定产量 公斤。-2011年实际烟叶种植面积均与当年烟叶计划面积一致。二、主要工作措施(一)突出八个 “强化”1、强化组织管理,提供标准宣贯保障自实施烟叶标准化生产以来,烟叶分公司通过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为正副组长,烟草专卖局,县农业局、技术监督局、统计局、科技局、气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烟叶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公司相应成立烟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公司经理亲自挂帅出任组长,副经理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下设一个办公室、三个工作小组,即办公室、技术组、物资组和考核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烟叶工作的副职领导和烟草站站长为副组长。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分年度制定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计划任务,按目标任务县、乡、村、户层层分解落实,签订责任书,分工明确实行目标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把示范区项目建设作为衡量所辖烟草站的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其目标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在示范区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级项目领导机构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及时做好协调督促工作,保证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2、强化标准推广体系建设,构筑三级培训宣传平台近年来,烟叶分公司针对烟叶生产总面积大、单块面积小而分散、烟农户数多,烟叶叶种植面积核实、技术落实、标准化管理等工作难度大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了“烟叶分公司公司生产部门、烟草站收购组技术员”的技术推广体系和培训宣传机制,以宣贯“数字烟草”为特征的标准化生产为目的,通过采取“三级联动、四项挂钩、八个突出、四示范”的技术推广和宣贯培训措施,将烟叶生产技术层层传授到烟农,使得烟叶生产技术到位率及烟农种烟效益得到不断提高。一是实行层级管理,明确各级各部门标准宣贯的职责、任务和目标。全县技术推广网络分县、乡(镇)、村三级,其中县公司生产技术服务站负责对上级推广的技术措施进行示范、推广以及检查、指导,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促进技术措施调整;各乡(镇)烟草站生产技术员负责具体落实技术推广和烟农指导;驻村技术员负责入户指导烟农生产,收集反馈存在的问题和烟农满意度。在年以来的烟叶生产中,县分公司成立了烟叶标准化技术推广、培训工作专班,制定了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发放了与烟叶生产各环节相适应应的培训资料,并将这项工作纳入了技术员的考核范畴。据统计,仅2010年,全县9个烟草站共举办技术培训1015场次,发放烟叶种植技术资料34000余份,参训烟农达29000余人次。通过培训,烟农种烟积极性不断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烟农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得到提高。在落实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采取“抓关键带常规”的办法,通过突出狠抓“测土配方施肥”、“漂浮育苗”、“绿肥翻压”、“三先”备栽,“三带一深”移栽,“病虫害防治”“化学抑芽”“三段式烘烤”等影响烟叶质量和特色的烟叶生产关键实用技术,带动相关常规技术落实。近三年来,全县100%实行漂湿育苗,大棚育苗比例达95%以上,商品化育苗比例85%以上,大棚利用率达77%以上,100%推广“三先”和“三带一深”技术,100%推广平衡施肥技术,100%推广化学抑芽和刀削打顶技术,100%实行病虫害的统防统治,严格按照烟叶的成熟度进行采收,实行60%以上的密集化烘烤。(2)实施多层次的标准化宣传措施,建立新型的考核机制。一是加强宣传造势。宣传硬件设施是标准化体系宣传和落实到位的重要手段,县公司非常注重标准化宣传硬件设施的建设,在严格按照标准化烟站设计配齐所需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建成电教厅、烟农学校等。并配备了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宣贯、痕迹信息资料采集整理所需电脑、复(打)印机、照相机、多媒体投影仪、gprs海拔仪等器材设施,利用培训、报刊、墙报、电视讲座、资料光盘等舆论工具加大对标准体系进行宣传和指导,把公司、烟草站、收购组化为三级培训推广网络,通过以“标准化推广站”为中心,以全县308个“烟农学校”为网点,全面对技术人员和烟农进行宣传培训。同时,我县印刷“清江源”烟叶综合标准体系2000册下发到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手中,印刷标准化基础知识宣传单4万余份发放到全县烟农手中。通过一系列宣传造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示范的实施水平,保证了标准的宣贯率和技术到位率。二是建立新型的考核机制。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我县加对标准化建设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工作绩效与烟叶技术员的工资奖金、评选先进等方面挂钩,确保整个烟农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考核的进行。县烤烟标准化示范区领导小组成立了督查组,并制定出督查管理办法,建立起督查组责任追究制度和每月例会制度。领导小组深入烟区一线,全面掌握标准化示范区工作进展情况,及指导标准化的工作开展。同时县局把标准化体系实施落实情况纳入公司相关部门和烟草站年度目标考核之一。三是建立标准化示范工作材料档案。加强标准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标准化办公室专人负责整理各项基础资料。(3)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培训机制。为缓解烟叶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的局面,县烟叶分公司近几年来加大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首先,每年积极争取州公司有计划的从高等院校通过人事代理的方式,引进一批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毕业生,极大的充实了本地烟叶生产和科研人员力量。其次,将现有在岗职工送河南农大、郑州烟草培训中心等单位进行短期或中长期培训,提高了全州烟草技术队伍素质。目前,已与河南农业大学联办了中青年管理干部培训班。再次,鼓励在岗职工通过函授、自修、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切实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烟农的培训工作。每年底或年初邀请技术依托单位和顾问单位的专家,与产区公司一道对系统内烟草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充分利用示范园的示范作用,以烟农学校、现场会和专家会诊的形式开展对烟农的技术培训,累积培训达15万余人次;还分别在年、2010年编制了烟叶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恩施州烤烟标准化生产“清江源富硒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烟农手册”15000余册。通过培训,烟农对烟叶科技的认知能力不断提升,有效促进了烟叶生产技术的推广和落实。年以来,县烟叶分公司7次邀请到省内外烟叶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烟草农业方面的专家对技术员及职业烟农进行在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的培训,再根据自身的实际召开烟农培训,深入各种烟村,利用农闲和晚上的时间为烟农“补课”。使烟农对烟叶生产标准能够学以致用,对每一丘烟田实行精耕细作,进而促进烟叶整体质量的提高。对烟农实行个性化指导、分类管理,烟农缺什么技术就指导传授什么技术,哪个环节技术薄弱就重点帮助哪个环节,使技术指导更具针对性。在技术推广网络方面,烟叶分公司强调层层示范责任制:县公司负责抓好一个支撑现代烟草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村,作为全县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指导示范样板;各烟草站站、组长,技术员都有各自的示范样板,作为全站烟叶技术员的样板示范点和培训基地;每个烟叶技术员都有一块示范田,它是烟叶技术员对所辖村烟农进行集中培训的场地;烟叶技术员除必须办好50亩连片成块样板示范点外,还必须在每个院落和地块的烟农选定一至二垄作为示范垄,示范垄上的烟叶生产全过程由烟叶技术员亲自操作示范,以此来加强对烟农的示范指导,确保烟叶生产技术落实到位。(4)探索标准化技术推广新的组织方式。第一,推行专业化生产模式。通过建立专业化组织,为烟农提供专业化育苗、专业化机耕、专业化烘烤服务。全县共培育烟叶育苗专业户645户,以村、组、自然院落为主体的烟叶集约化育苗达到90%以上,商品化育苗和供苗率达到80,各类农业机械能够满足烟叶标准化生产需要,机械化生产面积达到65%;建密集烤房群的覆盖率70以上%,应用面积达4.8万亩。第二,建立烟叶生产技术研讨会制度。每年烟叶生产开始前,针对上一年度烟叶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成功的经验,县烟叶分公司组织生产质检科长及技术人员撰写论文,通过技术研讨会进行交流。并选择质量较好的论文出版论文集。在研讨会上,对下一年度烟叶生产技术方案进行讨论修改,完善年度烟叶生产技术方案。第三,对烟农实行分类管理。将烟农分为a(五星、四星)、b(三星、二星)、c(一星)、d(无星)四类,针对不同星级的烟农,实施个性化服务,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烟农实行不同的生产投入政策,以促进烟农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此外,认真贯彻落实标准化技术推广配套管理制度。为保证技术推广的顺利实施,县公司认真落实了州公司制订的技术推广配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恩施州烟叶收购管理办法、恩施州烟叶预检实施与管理办法、恩施州烟农分类管理办法、恩施州烟农户籍化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进一步保障了技术推广和服务措施的落实到位。强化标准宣传培训(1)加大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2011年烟叶分公司多次派人参加国家局举办的培训班,年以来累计培训超过30余人/次。分别选派公司经理、站长、副站长以及主要技术骨干参加湖北省局、河南农大和郑州烟草研究院等有关部门组织的烟叶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达35人次以上。同时切实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职业烟农的培训。烟叶分公司每年底和年初邀请技术依托单位和顾问单位的专家,对系统内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重点烟农进行标准化生产和技术培训。年以来,累积培训达7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册,提高了系统内管理和生产人员素质,推动了我县的烟叶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的示范作用,以烟农学校、现场会和专家会诊的形式开展对技术员和烟农的技术培训,年以来累积培训达2.2万人次;年以来共向烟农发放烟叶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恩施州烤烟标准化生产“清江源富硒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烟农手册”几个个烟叶生产环节技术资料35000余册份。年至2010年烟叶分公司三次组织代表队参加恩施州烟草公司举办的烟叶标准化知识竞赛活动,获得了一个第二名,一个第一名的好成绩。技术人员在烟叶生产全过程中对责任区域内的烟农定期进行入户指导,广泛宣传烟叶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理念。保证生产技术的落实到位率,指导和帮助烟农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并负责所辖区域烟农的种植档案建立、动态管理、归档服务等。公司为全州烟叶生产技术人员统一印制了“技术员工作日志”、入户指导记录烟农培训资料袋,要求技术人员对入户指导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记录。烟草站技术人员分环节将烟叶生产的阶段性技术资料及时分发到烟农手中,并进行讲解。通过培训、宣传,技术人员和烟农对烟叶标准化和科技兴烟的认知能力不断提升,有效促进了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落实。烟叶近年来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确保了烟农按照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提高了烟叶标准化技术到位率,种出了符合卷烟工业企业对原料要求优质烤烟。3、4、5、强化考核奖惩兑现年以来,县烟叶分公司不断完善烟叶标准化生产管理目标考核机制,制定了较为科学的考核办法。实行烟叶标准化工作绩效问责制,围绕基础标准化、技术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等,狠抓督促指导和量化考核工作。建立健全“县对站和公司部门、站和公司部门对员工”两级标准化工作监督和考核评价体系,在烟叶生产的育苗、整地、施肥、移栽、田管、采烤、分级扎把以及烟叶收购等关键环节,根据烟叶生产环节工作要求,制定标准化管理阶段性目标考核细则,由县公司生产办、综合办等相关单位人员及各县技术骨干组成烟叶标准化生产考评评比工作组,深入各烟区实地抽样进行考评,对阶段及年度标准化质量管理进行严格、细致、准确、及时地考核监督。并根据标准化管理考核完成绩效情况兑现奖惩。按照各岗位工作责任,对工作质量、烟叶质量管理缺失的岗位及人员实行问责,重点放在对标准化质量管理的落实及落实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上,严格追究工作人员失误失职现象,确保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入户率达到百分之百,促进烟叶标准化生产工作的全面落实,全面提高烟叶标准化水平。将考核综合评价作为绩效工资分配和工作质量问责的主要指标,奖优罚劣。6、强化烟用物资控制烟用物资管理是烟叶生产的重要环节。加强烟用物资的管理监督,确保烟用生产物资的有效供应,对于提高烟叶产量与质量,促进烟叶生产的稳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县烟叶分公司严格执行恩施州烟草公司关于烟用物资出入库财务管理办法(恩州烟财23号)文件要求,围绕“以合同面积和测土配方为物资购进与发放依据,以州县物资仓库调拨为唯一货源,以物资统供率90%、烟种统供率100%、库存率小于3%为控制指标”和“实用实购、实购实发、实发实用、搞好监督”的原则,以提高物资利用率和减少损耗为目标,一是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规定程序办事;二是物资在销售过程中,保管员不能直接收现金,由专员开票收款,保管员凭票发货,有效地杜绝白条抵库现象的发生;三是建立健全物资销售台帐,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保管员按时与开票收款员对帐,结算,按时上报月报表,及时掌握烟用物资的动态;四是加强库存物资的养护,要求物资商品明码、分类堆放,保持库容整洁,降低物资损耗;五是财务、生产部门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采取经常性的检查,对物资仓库进行盘底查库,对物资销售货款及时回笼。通过进行烟用物资控制管理,做到了烟农与收购组、收购组与烟草站、烟草站与县(市)公司、县(市)公司与州公司在物资购进、销售数量上保持一致,物资入库必须手续完备、确保物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物资销售必须对象明确、手续清楚、责任明确,物资库存必须整齐有序、按月核实。同时,烟叶生产部门加强了对烟用物资从购进到发放全过程的监管,各烟草站确定了专人保管物资;财务部门从资金流动上对烟用物资进行监管,做到日清月结、账目相符。各有关部门严肃纪律,规范调拨,确保了烟用物资准确无误地发放到广大烟农手中。7、强化烟叶合同管理年以来,烟叶分公司遵循“严格控制,适度从紧”的烟叶工作方针,围绕“合同制”管理主线,组织开展烟叶生产工作,实现“稳”、“控”目标。在规模“稳”与“ 控”之间,重点是做好“稳定”工作,用好用足国家下达的计划资源,让广大烟农在计划资源内实现增收致富,努力稳定种植规模。在面积落实上,做到不打折扣,不留余地,将计划面积落实到田块和农户,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与烟农的合同签订工作,通过严肃的合同计划管理,在从烟人员中树立了“计划是政令”、“合同即法”的意识,确保了烟叶平稳发展。2011年,烟叶分公司已在全县9个种烟乡镇,122个村,656个村民组与5249户烟农签订合同面积6.5万亩,约定合同产量17万担。8、强化标准化技术到位通过建设和实施标准化体系,全县烟叶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烟叶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了增产提质、节本降耗、特色影显、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实施烟叶标准化生产,基层干部、烟叶技术员和烟农的科技兴烟意识进一步增强,改变过去烟叶生产粗放经营的陋习,一系列规范化种植技术较好的得到落实。优良品种配套种植、土壤改良、深翻预整地、测土配方施肥、集约化漂浮育苗、合理密植、合理排灌、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统防统治、化学抑芽、适时打顶合理留叶、成熟采收、三段式烘烤、烟叶分级等关键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应用,提高了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群体生产水平明显改善,产烟县之间差距显著缩小。整合先进技术,完善技术标准。通过试验示范,项目技术专家组经过严谨的研究、论证,制定了27个企业技术标准指导烟叶生产。对一些技术着重集成、组装和推广,如围绕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烟株营养, 在示范基地全面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及施用火土灰、 减氮增钾增微和种植绿肥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在提高烟叶成熟度和烟叶香气量等方面有明显成效。特别是烟叶集约化育苗、单行栽培、烟田覆盖、化学抑芽、成熟采收、分级扎把等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都已达到100%。同时,一些高科技手段也在我县开始用于烟叶生产,如性诱剂、频振诱蛾灯等害虫诱杀技术。 (二)建立健全“三项机制”协作机制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烟叶标准化示范项目工作联系会议制度,落实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的机制。各相关部门在人力、技术、信息等方面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了全县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和较为完善的烟叶标准化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县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积极配合支持烟叶标准化工作,每年都共同开展了肥料、农药、农膜打假行动,县农业局派员对烟区土壤的取样和送检进行全程指导,协助编制“测土施肥配方”、 烤烟病虫害预报,烟叶技术员在此基础上填制测土配方施肥通知单逐户发给,并将烤烟病虫害预报定期向烟农印发。为烟叶分公司落实测土配方施肥制度提供了技术保障合理论依据;县气象局除常规的天气预报外,对暴雨、大风、下雪、冰雹、倒春寒、五月低温等对烟叶生产不利的灾害性天气,还事先向烟农发出预警信息。县水利局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为烟水配套工程进行测量、设计、施工指导和验收。县国土局按照县人民政府制发的基本烟田保护文件,认真履行保护基本烟田的主力军职责,为所有标准化烟草站建设用地开绿灯。县公、检、法、司等单位为烟叶收购保驾护航,在维护烟叶收购秩序中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2、激励机制。烟叶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我们多次召开经理办公会,听取烟叶标准化生产的工作汇报,研究各站和烟叶标准化办公室提名、推荐的烟叶标准化先进个人。县烟叶分公司从年起,每年以公司的名义在全县烟叶系统评选一次在烟叶标准化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5名先进个人,以此推动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先进单位和个人,力求做到向基层倾斜、向基地倾斜、向项目实施一线倾斜。年以来,全县共评出烟叶标准化先进个人共19人次,而其中有12人次就是来自示范基地。 3、农资和烟叶质量追踪反馈机制烟草作为食品类产品,烟叶质量及其安全性至关重要。为确保烟叶质量安全,在烟用物资供应上,我们对烟用农资实行统一采购、统一测土配方的“套餐配供”制,并会同有关部门定期进行农资质量及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与此同时把检查面延伸到烟农烟田,用烟叶生产收购结果和烟农的满意度来检验烟用农资的质量和使用情况;在烟叶产品质量上,结合约时定点收购,对收购的烟叶在打包成件时将产地等信息记录在质量卡中,实行溯源管理,同时建立产品售后服务和使用情况反馈档案,采取与烟厂驻基地单元技术人员了解、座谈等方法,收集反馈意见。根据客户意见改进生产技术,以达到供应烟叶持续满足工业企业需求,维护品牌信誉,提升品牌价值,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三、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我县烟叶实施标准化生产几年来,烟叶生产、收购过程行为不断规范,烟叶生产总体水平和烟叶质量进一步提高,烟叶生产已走上了标准化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示范种植区域化和规模化程度增强坚持“标准为准绳,科技为先导、质量占市场、品牌求效益”的指导思想,以“向最优产区集中,向种烟能手集中”为目标,逐步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实施标准化生产三年来,我县烟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采取在承办好省级、州级烟叶标准化生产中心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在全县九个乡(镇)同步推进。年合同面积70576亩,示范面积49420亩,占全县合同面积的70.02%; 2009年示范面积52400亩,占全县合同面积71900的70.02%;2010年示范面积51428亩,占全县合同面积55000的93.51 %; 2011年100%的实现烟叶标准化生产,所有烟叶全为示范面积。标准化前后对比,全县种植烤烟村由127个调整为124个,种烟农户由7302户调整为5716户,户均种烟面积由原来的9.67亩/户上升到12.3亩/户。规模化生产程度提高,全县已有种烟15亩/户以上的大户 户,约占种烟总户数 %,其中最多的一户达 亩/户。(二)经济效益和经济地位增强实施标准化生产三年来,烟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实现了烟农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三增”,达到了实施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的预期效果。在县内,烟叶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产业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收入的巨头。烟区农民人均总收入中烟草收入所占比重超过50%,主产区超过60%;烟草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2010年,全县种植烤烟55000,收购烟叶14.3万担,种烟农户6070户,分布在全县9个乡(镇),124个村,682个组,户平9.02亩,亩平单产130.58公斤。实际收购烟叶145206担,完成全年计划目标任务14.3万担的101.53%。上等烟达46.62%,桔黄烟率67.58%,累计均价14.66元/公斤,收购金额1.06亿元,实现烟叶税2342万元,。项目实施三年来,三年(年至2010年)平均烟叶收购均价为13250元/吨,烟叶产值为34905元/公顷,分别比项目实施前三年(2001年至2003年),提高了2150元/吨、7095元/公顷,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9.4%、25.5%。同时,烟叶单产也由2.51吨/公顷提高到2.63吨/公顷,增幅达到4.8%。2004-2006年实现烟税平均为7155万元,比项目实施前三年(2001年至2003年)的3811万元增加了3344万元,增幅达97.8%。2010年,上级公司下达我县指令性计划面积5.5万亩,计划收购任务14.3万担(已抵减2009年超产烟叶2.7万担)。全县共落实合同种植面积54756亩,约定合同产量14.3万担,种烟农户6070户,分布在全县9个乡(镇),124个村,682个组,户平9.02亩,亩平单产130.58公斤。实际收购烟叶145206担,完成全年计划目标任务14.3万担的101.53%。上等烟达46.62%,桔黄烟率67.58%,累计均价14.66元/公斤,收购金额1.06亿元,实现烟叶税2342万元,圆满完成了上级公司下达的计划任务。2009年,上级公司下达我县的烤烟收购计划为16.9万担,通过对计划面积和收购量的层层分解,全县落实移栽面积72680亩。全县种烟乡镇9个,种烟村128个,种烟农户7447户,烟叶合同收购量16.9万担。与年相比,全县种烟面积增加2080亩,种烟村增加1个,种烟农户增加1462009年,全县累计完成烟叶收购21.015895万担,完成计划任务的124.35%,均价13.75元/公斤,收购值 万元。其中16.9万担计划内主要经济指标,上等烟比例36.2%,中等烟比例46.6%,下低等烟比例17.2%,桔黄烟率64.1%,均价13.75元/公斤。年,上级公司下达我县的烤烟收购计划为16.9万担,通过对计划面积和收购量的层层分解,全县合同落实面积70600亩。全县种烟乡镇9个,种烟村127个,种烟农户7302户,烟叶合同收购量16.9万担。全县户平种烟面积9.67亩,其中10亩以上种烟农户3500户,种植面积5万亩,占全县种烟面积的66.5。由于烟叶价区与价格的调整,与2007年相比,全县种烟面积大幅增加,种烟村增加3个,种烟农户增加345户,种烟面积增加17424亩,特别是1020亩烟农户数大幅增加。年,全县完成烟叶收购16.9万担,收购均价13.88元/公斤,累计收购金额11725万元。其中上等烟比例51.86,中等烟比例36.31,下低等烟比例11.83。全面完成今年的烟叶收购任务。2007年全县种植烤烟50221亩,分布在全县9个种烟乡镇124个村,6431户,收购烟叶10.5万担,平均亩产112公斤,亩产值1162.03元,均价11.05元/公斤,上中等烟比例89.28%,其中上等烟达到50.69%,实现总产值5835.8万元,为地方财政提供税金1283.88万元;年,种植烤烟7.0119万亩,分布在全县9个种烟乡镇,8个村,7227户。其中万亩以上乡镇2个,2000亩以上乡镇9个,5000亩以上乡镇4个,建成50亩以上连片种植样板示范196块。收购烟叶16.93万担,平均亩产量121公斤,亩产值1675.18元,均价13.88元/公斤,上中等烟叶比例88.19%,其中上等烟比例51.93%,实现总产值1.1746190124亿元,为地方提供财政税收2584万余元,比2007年烟叶亩产值增加513元/亩,增加44.15%;2009年,种植烤烟65587 亩,收购烟叶19.9万担,平均亩产量151.7公斤,亩产值1790.9元,均价14.58元/公斤,实现总产值1.451亿元,为地方提供财政税收近3190余万元,比年烟叶亩产值增加115.72元/亩,增加6.9%;2010年,种植烤烟5.5万亩,收购烟叶16.7万担,实现总产值1.06亿元,平均亩产量152.5公斤,亩产值1944.2元上中等烟比例87.39%,其中上等烟达到46.62%,比2009年烟叶亩产值增加153.3元/亩,增加8.56%,为地方提供财政税收2000万元。2011年,种植烤烟5.4756万亩,约定产量 公斤。-2011年实际烟叶种植面积均与当年烟叶计划面积一致。(三)烟叶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实施标准化生产以后,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提高,销售市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过去的烟叶烟叶销售是让众多卷烟企业花中选花,往往是几个俏销级别的烟叶被客户预订,一些上部烟和下低等烟无人问津,没遇上一个卷烟企业采购等级烟叶的,最后烟叶分公司不得不绞尽脑汁推销这些直销等及烟叶。实施标准化生产以后,我县晓关乡被湖北中烟确定为基地单元,而且全县的烟叶全等级被接受。(四)烟叶质量和安全性增强实行标准化生产以来,以土壤普查结果为依据,以化肥农药及其他烟用物资套餐配供为手段,全面实施平衡施肥及其它先进栽培技术,严格控制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烟叶质量和安全性明显提高。一是化学成分协调。2010年湖北中烟公司化验结果,烟碱含量较适宜,上部叶烟碱范围3.0-3.3,中部叶烟碱范围2.4土0.4%,下部叶烟碱范围1.5-2%,还原糖、总糖等其它化学指标含量均在需求范围,整体化选成分协调,工业可用性高,烟叶在对口黄鹤楼品牌配方贡献率高。二是安全性高。通过优化栽培技术,强化卫生生产;建立病虫害联防网络,苗床及大田示范区实行统防统治;加大对农药防治的监测,强调农药防治的科学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或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对环境,为生产安全性强、适合烟草工业企业要求的烟叶筑起了一道有效的防火墙。三是评吸质量好。2010年8月9日10日,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司组织有关专家在湖北恩施市主持召开了“清江源”特色优质烟叶品牌论证会会上,烤烟评吸得分获全州第一。三是烟叶等级合格率提高。实行标准化生产后,严格按照(q/eyk j27-烤烟分级扎把技术规程),烟农和收购站的复检人员都严格按标准执行,此后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显著提高,每年都在80%以上。(五)标准化生产的辐射功能增强通过推行烟叶生产标准化,不但使烟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而且对烟农换茬耕地农业生产的辐射功能提高。在烟叶标准化生产中推广的地膜覆盖、托盘育苗技术,现已被烟农应用于烟叶换茬所种的西瓜、蔬菜和粮食生产。烤烟生产中的平衡施肥、科学使用农药、成熟采收等技术,也已广泛应用于其他农业生产领域。烟草部门的烟水配套工程建设,有力地保障了烟区人畜饮水困难,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六)综合科技实力增强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近年来,县公司非常重视烟叶生产管理和技术创新,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目的,以管理、技术创新为亮点,着力营造企业创新氛围,充分发挥了创新对创优的引领、支撑和促进作用,提高了企业生产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制发创新文件、健全创新机制、加强创新领导的基础上,在激发员工创新热情,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对创新工作的检查督办上狠下功夫。2010年,全县烟叶行业共发表专著、论文7篇,公司各部门、各烟草站共成功实施创新项目9个,其中4个创建站完成生产管理创新项目3个,生产技术创新项目5个;县公司参与的受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程度不同的烤烟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种植密度对烤烟不同部位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同化积累的影响两篇论文,分别在中国烟草科学作物学报发表。同时,县公司开展的烤烟揭膜培土后稻草覆盖节水技术、 卧式密集烤房三层改四层技术、高山膜下烟栽培技术、烟区土壤综合治理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我县在利用废弃烟杆实行循环清洁农业上,晓关烟草站采用烟杆回收不用现金购买而用烟杆换烟苗的实物交换形式来置换,即一亩废杆换一亩烟苗,这种方式让烟农更容易接受,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商品化育苗的销售与烟叶面积的落实;在绩效考核管理上,针对工改实际与基层收购组长岗位的贡献,我们将组长的分配系数提高0.1-0.2,有效激发了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在烟农管理上,我们自主开发了烟农综合信息户籍化软件,对烟农实行a、b、c、d分类管理,有效激发了烟农争先进位意识;在服务上创新代加工、自助联合烘烤模式,去年在晓关乡猫山村试点进行的“单一代加工”专业化烘烤模式探索,不但降低了烘烤成本,而且提高了烟叶的烘烤质量,深受广大烟农的好评;在队伍建设上晓关烟草站推广“11445”工程,即每名技术员,每年重点培养四名四十岁左右的职业烟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烟农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上,椒元烟草站以“亮身份、践承诺、比奉献、创业绩”为组织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七)从烟队伍素质增强在实施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对烟草部门员工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并兴办了有电脑、投影仪、可容纳250个学员的多媒体远程教育室。对烟农采取以行政村、村民小组、院落为单位办烟农学校的办法,全县共办烟农学校 所,根据生产环节的需要不定期上课培训。三年中,选派参加国家局、省局、市局组织的各种培训人数达800余人次,派出去学习进修50余人,聘进来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技术人员40余人,同时还邀聘了23名国内知名专家当顾问;三年来有5人获得农艺师职称、6人获得初级农艺师职称,162人获得高级技工资格。烟农队伍中有1000余人被聘请担任培植员,还有部分烟农被外地聘请去担任种烟师傅。(八)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环境改善。由于推广稻草覆盖栽培,施用土壤调理剂,平衡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全面使用有机肥和火土灰等技术,植烟土壤结构得到改善,有机质含量增加,肥料利用率提高,减少了水体污染,烟叶农残极低。还在烟区修建了大量的消毒池,实行田间卫生操作,给烟农发放施用农药时用的口罩、手套、草帽、雨鞋、工作服等劳保用品。3.9.2基本烟田稳定。2004年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实施基本烟田规划建设与保护的决定。同时,村组制定相应的村规民约。全县共有2.13万公顷农田纳入基本烟田保护区,相当于目前种烟面积1.6倍。3.9.3烟农队伍稳定。全县80万人口,有32万农村劳力,人力资源丰富。通过多年实践,烟区已形成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烟叶种植逐步向最适宜区域、种烟能手、科技示范户集中,烟农队伍稳定,专业素质提高。3.9.4基础设施逐渐完善。2004年以来,先后投入近2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一是标准化烟叶工作站建设。全县25个基层烟叶工作站早已通过验收,100%为标准化烟草站。近两年又投入5000余万元对8个站进行了高标准改造,其中仁义烟草站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农村科普大楼。同时,在仁义镇梧桐村汪山组建成了一个“烟叶标准化生产推广站”,负责全县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指导。二是标准化烤房建设。三年来投入6000万元用于烤房建设,全县已建成标准化的热风循环机烘烤房32163座,密集型烤房3400余座。三是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三年来投入8531万元用于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先后完成工程项目92个,建成排灌主干渠383.96km,支渠509.5 km,山塘33座,机耕道114.32公里,已有1万公顷烟田实现了旱涝保收。把烟水配套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更增加了烟水配套工程的亮点。在新农村建设中,电网建设、巷道改造、猪牛栏改造、沼气建设、自来水建设、厕所改造、文化设施建设等,由县政府“新村办”组织各相关部门负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烤房群建设、田间消毒池建设等,则由烟草部门承担。四是机械化水平提高。为减轻烟农劳动强度,并利于稻草还田,烟草局前几年购买10台联合收割机无偿赠送给烟农使用。此举起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现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据统计部门统计,目前全县农业机械化生产普及率已达到80%,比2001年提高50个百分点。1. 展现了一流的企业形象1、 示范种植区域化和规模化程度增强坚持“标准为准绳,科技为先导、质量占市场、品牌求效益”的指导思想,以“向最优产区集中,向种烟能手集中”为目标,逐步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标准化前后对比,全县种植烤烟乡镇由32个调整到29个,种烟村由366个调整为308个,种烟农户由58000多户调整为32193户,户均种烟面积由原来的0.2公顷上升到0.33公顷。规模化生产程度提高,全县已有种烟0.67公顷以上的大户3174户,约占种烟总户数的10%,其中最多的一户达92hm2。2. 经济效益和经济地位增强实施标准化生产三年来,烟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实现了“三增”:烟农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达到了立项的预期效果。在县内,清江源”已成为全县农业产业的拳头,农民收入的大头,财政收入的巨头。烟区农民人均总收入中烟草收入所占比重超过50%,主产区超过60%;烟草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湖北,烤烟的面积、产量和收购量均居全省之冠,而且是省内唯一一个产值超过5亿元、税收超过1亿元的单个农业产业。2006年,全县种植烤烟1.33万公顷,收购烟叶2.86万吨,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7.82%和18.82%。项目实施三年来,三年(2004年至2006年)平均烟叶收购均价为13250元/吨,烟叶产值为34905元/公顷,分别比项目实施前三年(2001年至2003年),提高了2150元/吨、7095元/公顷,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9.4%、25.5%。同时,烟叶单产也由2.51吨/公顷提高到2.63吨/公顷,增幅达到4.8%。2004-2006年实现烟税平均为7155万元,比项目实施前三年(2001年至2003年)的3811万元增加了3344万元,增幅达97.8%。3、烟叶质量和安全性增强实行标准化生产以来,以土壤普查结果为依据,以化肥农药及其他烟用物资套餐配供为手段,全面实施平衡施肥及其它先进栽培技术,严格控制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烟叶质量和安全性明显提高。3.4.1化学成分协调。2006年湖北中烟公司化验结果,糖碱比4.312.81,两糖比0.850.91,氮碱比0.811.29,钾氯比6.207.14,这些指标都在卷烟工业企业要求范围之内。实行标准化前,烟叶的烟碱含量最高超过6%,现在稳定控制在1.5%3.5%之间。3.4.2安全性高。通过优化栽培技术,强化卫生生产;建立病虫害联防网络,苗床及大田示范区实行统防统治;加大对农药防治的监测,强调农药防治的科学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或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对环境,烟叶安全性有质的飞跃。2006年湖北中烟公司化验结果,两项主要农药残留量,一个为“0”,另一个极低,很适合烟草工业企业的要求。3.4.3评吸质量好。2005年3月国家烟草专卖局举办的2004年烟叶专家评吸会上,中部烟评吸得分获国内第一名,仅次于津巴布韦,比巴西还高。2005年和2006年的评吸结果,烟叶也都名列全国前茅。3.4.4烟叶等级合格率提高。实行标准化生产后,专门制订了一个分级扎把的标准(q/pvdw 0412007初烤烟分级扎把技术规程),烟农和收购站的复检人员都严格按标准执行,此后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显著提高,每年都在80%以上。4、 烟叶市场竞争能力增强3.8.1生产、收购计划逐渐增加。实施标准化生产以后,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提高,上级对烟草产业更加关注,给分配的烟叶生产面积和收购量不断增加。标准化生产前三年(20002003)种烟面积为3.05万公顷,烟叶收购量4.95万吨,年均1.018万公顷,1.65万吨;标准化生产以来三年(20042006)全县种烟面积为3.05万公顷,烟叶收购量10.2万吨,年均1.27万公顷,2.66万吨,同比前三年,烟叶种植面积和收购量分别增加了25%、61%。3.8.2销售市场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烟叶的销售对象多是中、小型卷烟企业,多达50余家。实施标准化生产以后,我县烟叶主要销往上海、红塔、广东、安徽、河南、玉溪、江苏等10多家家骨干卷烟工业企业。厂办烟叶基地力度加大,2006年以来,基地化生产达100%。3.8.3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近几年来,“清江源” 已形成产销两旺的局面。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各地卷烟工业企业每年对“清江源”的需求量为5.3万吨,而现在的收购量仅有2.5万吨。5、 标准化生产的辐射功能增强烟叶生产标准化对大农业的辐射功能提高。在烟叶生产中推广的地膜覆盖、托盘育苗技术,现已被农民应用于西瓜、蔬菜和晚稻生产。烤烟生产中的平衡施肥、科学使用农药、成熟采收等技术,也已广泛应用于其他农业生产领域。烟草部门的烟水配套工程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2007年全省水利工作现场会在召开。实行标准化生产以来,外县、外市、外省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接待的外地领导或同行都在千人以上,不少成功的经验已被外地引用或推广。“清江源”热风循环机烘烤房已推广应用于郴州全市以及省内其它部分烟区。(二)建成了一流的烟叶基地年以来,烟叶分公司按照“标准支撑、样板示范、连片开发、整县推进、争创一流”和通过实施烟叶标准化生产,支撑“清江源”富硒无害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思路,充分发挥烟叶特色优势,瞄准“全国一流”目标,集中力量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推动烟草产业发展上台阶。年以来,全县累计收购烟叶53.5万多担,2010年达到 16.7万担。成为黄鹤楼卷烟重点品牌烟草的主料配方。被湖北中烟确定为全等级调拨基地县。通过与湖北中烟的真诚合作,基地烟叶生产管理水平及烟叶质量不断提高,由松散的基地提升为紧密型的全等级数量定向调拨基地,并加大了科技创新的合作力度,后备品种筛选、烟用农机具推广、优化灌溉、土壤改良、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等工作将会推动烟叶实现可持续发展,基地建设道路越走越宽广;烟叶产业发展带动全县9个乡镇5249户烟农增收致富,全县烟农种烟收入累计达2.5亿元,去年达到1.1亿元、户均4.79万元。通过近几年的艰苦努力和积极争取,全县烟草行业投入资金近两亿元,建成烟水、烟路、烟草站、烤房、烟机、烟电、等基础设施项目1.2万个,修建农网道路363余公里,有力改善了烟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成为名副其实的烟农增收、国家增税、企业增效的一流特色优质烟叶基地。6、 从烟队伍素质增强在实施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对烟草部门员工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并兴办了有30台电脑、可容纳60个学员的远程教育室。对烟农采取以行政村为单位办烟农学校的办法,全县共办烟农学校308所,根据生产环节的需要不定期上课培训。三年中,选派参加国家局、省局、市局组织的各种培训人数达800余人次,派出去学习进修50余人,聘进来高学历、高职称、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