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辽宁科技学院实 习 报 告姓 名: 学 号: 系 部: 电信学院 专 业: 通信工程 班 级: 通BG081 指导教师: 实习名称:移动系统综合实习 实习时间: 2011.12.52011.12.23 实习单位: 网络通信实验室GSM室 辽 宁 科 技 学 院 教 务 处 制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 年 月 日20一、实习目的移动系统综合实习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参加与本专业知识相关的生产实践活动,通过本次实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了解,掌握华为GSM移动通信系统中各功能实体的工作原理,掌握相应设备的日常操作与维护。通过移动系统综合实习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具有一定的移动通信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同时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增强学生进入社会的信心以及参与竞争的能力。二、实习内容 1、实习时间:2011.12.05-2011.12.23 2、实习地点:网络通信实验室GSM室 3、实习内容 (1)防静电讲座:进行操作前应戴上防护套;了解GSM系统基本设备操作要求。(2)移动通信系统概述:GSM的系统结构:GSM的基本组成:GSM系统由一系列功能单元组成,可以归纳为四个子系统:移动台(MS)、网络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操作维护子系统(OSS)。移动台是公用GSM移动通信网中用户使用的设备,是整个GSM系统中用户能够直接接触的唯一设备。移动台的类型有车载台,便携台和手持台。移动台能通过无线方式按人通信网络,为主叫和被叫提供通信完成各种控制和处理,MS还具备与使用者之间的接口,如完成通话呼叫所需要的话简、扬声器,显示屏和按或键,或者提供与其他一些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如与个人计算机或传真机之间的接口、或同时提供这两种接口。NSS具有系统交换功能和数据库功能,数据库中存有用户数据及移动性、安全牲管理所需的数据,在系统中起着管理作用。NSS内各功能实体之间和NSS与BSS之间通过No.7信令协议和GSM的7号信令网络互相通信。NSS由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设备识别寄存器(EIR)和操作维护中心(OMC)构成。 基站子系统BSS包含了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通信部分的所有基础设施,BSS是由一个BSC与一个或多个BTS组成的,BTS负责无线传输、BSC负责控制与管理。OSS是建立在pSOS操作系统上,利用pSOS锁提供的功能来实现对上层业务、数据库、操作维护进程(PROCESS)的时间调度,完成定时器、内存、文件管理以及异常处理等运行支撑功能。OSS将其它软件子系统与实际的硬件环境隔离开来,提供一个支撑它们运行的虚拟机环境。GSM相关标准:Um接口:在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中,MS通过无线信道与网络的固定部分相连使移动用户可接入网内得到通信服务。为实现MS和BTS的互联,对无线信道上信号的传输必须作出一系列的规定,建立一套国际标准。这套关于无线信道信号传输的规范就是无线接口标准,又称Um接口。Um接口是GSM系统的诸多接口中最重要的一个。首先,统一规范的无线接口建立了不同厂家的MS与不同网络之间的完全兼容,这是GSM实现全球漫游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其次,无线接口决定了GSM蜂窝系统的频谱利用率,这是衡量一个无线系统的主要经济依据,关系到运营商的切身利益。A-bis接口:A-bis接口定义为基站子系统的两个功能实体-基站控制器与基站收发信台之间的接口,是为远端BTS通过地面电路接入BSC而定义的BSS内部接口。它是GSM系统中最重要的接口之一,A-bis接口是由不同的厂家自己定义的。 (3)NSS子系统部分:MSC的硬件结构:MSC包含机框:CPM中央处理框包括二次电源板GPWS、告警处理板GALM、主处理板GAMP、中心数据库板GCDP、总线控制板GBCP;CNET机框中央交换网是1个具有128K输入时隙、128K输出时隙的交换网,为三级结构,CNET框占2个机框,合用一块母板;MSC的数据配置:时钟框ADD CLKFAM: PN=0, ROW=0, COL=1, SM=S8K0, SC=L3, SCL=PDH, SCT=AUTO;/增加时钟框/RMV BRD: MN=0, F=0, S=16;/删除时钟框16,17,22,23号/RMV BRD: MN=0, F=0, S=17;RMV BRD: MN=0, F=0, S=22;RMV BRD: MN=0, F=0, S=23;主控框ADD CFAM: PN=0, ROW=0, COL=1;/增加主控框/ADD NETFAM: PN=0, ROW=0, COL=1;/增加中央交换网框/RMV BRD: MN=0, F=2, S=3;/删除中央交换网框3,7-20,23号/RMV BRD: MN=0, F=2, S=7;RMV BRD: MN=0, F=2, S=8;RMV BRD: MN=0, F=2, S=9;RMV BRD: MN=0, F=2, S=10;RMV BRD: MN=0, F=2, S=11;RMV BRD: MN=0, F=2, S=12;RMV BRD: MN=0, F=2, S=13;RMV BRD: MN=0, F=2, S=14;RMV BRD: MN=0, F=2, S=15;RMV BRD: MN=0, F=2, S=16;RMV BRD: MN=0, F=2, S=17;RMV BRD: MN=0, F=2, S=18;RMV BRD: MN=0, F=2, S=19;RMV BRD: MN=0, F=2, S=20;RMV BRD: MN=0, F=2, S=23;外接口框ADD IFAM: F=4, ON1=2, ON2=3, PN=0, ROW=0, COL=0, CFG=GE16;/增加外接口框/RMV BRD: MN=0, F=4, S=3;/删除外接口框3-9,14-21号/RMV BRD: MN=0, F=4, S=4;RMV BRD: MN=0, F=4, S=5;RMV BRD: MN=0, F=4, S=6;RMV BRD: MN=0, F=4, S=7;RMV BRD: MN=0, F=4, S=8;RMV BRD: MN=0, F=4, S=9;RMV BRD: MN=0, F=4, S=14;RMV BRD: MN=0, F=4, S=15;RMV BRD: MN=0, F=4, S=16;RMV BRD: MN=0, F=4, S=17;RMV BRD: MN=0, F=4, S=18;RMV BRD: MN=0, F=4, S=19;RMV BRD: MN=0, F=4, S=20;RMV BRD: MN=0, F=4, S=21;内接口框ADD IFAM: F=16, ON1=2, ON2=3, PN=0, ROW=0, COL=0, CFG=GMHI;/增加内接口框/RMV BRD: MN=0, F=16, S=3;/删除内接口框3-9,4-21号/RMV BRD: MN=0, F=16, S=4;RMV BRD: MN=0, F=16, S=5;RMV BRD: MN=0, F=16, S=6;RMV BRD: MN=0, F=16, S=7;RMV BRD: MN=0, F=16, S=8;RMV BRD: MN=0, F=16, S=9;RMV BRD: MN=0, F=16, S=4;RMV BRD: MN=0, F=16, S=5;RMV BRD: MN=0, F=16, S=6;RMV BRD: MN=0, F=16, S=7;RMV BRD: MN=0, F=16, S=8;RMV BRD: MN=0, F=16, S=9;RMV BRD: MN=0, F=16, S=10;RMV BRD: MN=0, F=16, S=11;RMV BRD: MN=0, F=16, S=12;RMV BRD: MN=0, F=16, S=13;RMV BRD: MN=0, F=16, S=14;RMV BRD: MN=0, F=16, S=15;RMV BRD: MN=0, F=16, S=16;RMV BRD: MN=0, F=16, S=17;RMV BRD: MN=0, F=16, S=18;RMV BRD: MN=0, F=16, S=19;RMV BRD: MN=0, F=16, S=20;RMV BRD: MN=0, F=16, S=21;ADD BRD: MN=0, F=16, S=20, BT=GCDI;/在内接口框20号板加CDI板/SRM框ADD SRMFRM: FN=18, PN=0, ROW=0, COL=0;/增加共享资源框/RMV BRD: MN=0, F=18, S=5;/删除共享资源框 5-24号/RMV BRD: MN=0, F=18, S=6;RMV BRD: MN=0, F=18, S=7;RMV BRD: MN=0, F=18, S=8;RMV BRD: MN=0, F=18, S=9;RMV BRD: MN=0, F=18, S=10;RMV BRD: MN=0, F=18, S=11;RMV BRD: MN=0, F=18, S=12;RMV BRD: MN=0, F=18, S=13;RMV BRD: MN=0, F=18, S=14;RMV BRD: MN=0, F=18, S=15;RMV BRD: MN=0, F=18, S=16;RMV BRD: MN=0, F=18, S=17;RMV BRD: MN=0, F=18, S=18;RMV BRD: MN=0, F=18, S=19;RMV BRD: MN=0, F=18, S=20;RMV BRD: MN=0, F=18, S=21;RMV BRD: MN=0, F=18, S=22;RMV BRD: MN=0, F=18, S=23;RMV BRD: MN=0, F=18, S=24;ADD BRD: MN=0, F=18, S=5, BT=GSRC;/在共享资源框5号板加SRC板/SPM框ADD SPMFRM: FN=20, PN=0, ROW=0, COL=2;/增加业务处理框/RMV BRD: MN=0, F=20, S=7;/删除业务处理框7,9,13-23号/RMV BRD: MN=0, F=20, S=9;RMV BRD: MN=0, F=20, S=13;RMV BRD: MN=0, F=20, S=14;RMV BRD: MN=0, F=20, S=15;RMV BRD: MN=0, F=20, S=16;RMV BRD: MN=0, F=20, S=17;RMV BRD: MN=0, F=20, S=18;RMV BRD: MN=0, F=20, S=19;RMV BRD: MN=0, F=20, S=20;RMV BRD: MN=0, F=20, S=21;RMV BRD: MN=0, F=20, S=22;RMV BRD: MN=0, F=20, S=23;ADD BRD: MN=0, F=20, S=7, BT=GVDP;/在共享资源框7,9号板加VDP板/ADD BRD: MN=0, F=20, S=9, BT=GVDP;IWF框ADD IWFFRM: PN=0, ROW=0, COL=0;/增加IWF框/RMV BRD: MN=0, F=62, S=2;/删除IWF框2,4,5,7-23号/RMV BRD: MN=0, F=62, S=4;RMV BRD: MN=0, F=62, S=5;RMV BRD: MN=0, F=62, S=7;RMV BRD: MN=0, F=62, S=8;RMV BRD: MN=0, F=62, S=9;RMV BRD: MN=0, F=62, S=10;RMV BRD: MN=0, F=62, S=11;RMV BRD: MN=0, F=62, S=12;RMV BRD: MN=0, F=62, S=13;RMV BRD: MN=0, F=62, S=14;RMV BRD: MN=0, F=62, S=15;RMV BRD: MN=0, F=62, S=16;RMV BRD: MN=0, F=62, S=17;RMV BRD: MN=0, F=62, S=18;RMV BRD: MN=0, F=62, S=19;RMV BRD: MN=0, F=62, S=20;RMV BRD: MN=0, F=62, S=21;RMV BRD: MN=0, F=62, S=22;RMV BRD: MN=0, F=62, S=23;增加CDB功能ADD CDBFUNC: FCF=TK, BG=0;/增加CDB功能配置/ADD CDBFUNC: FCF=DTR, BG=1;ADD CDBFUNC: FCF=MFC, BG=1;ADD CDBFUNC: FCF=FSK, BG=1;ADD CDBFUNC: FCF=SPD, BG=1;ADD CDBFUNC: FCF=ECP, BG=1;ADD CDBFUNC: FCF=IWF, BG=1;ADD CDBFUNC: FCF=VDP, BG=1;ADD CDBFUNC: FCF=DTMFS, BG=1;MHI/CDI HW及COM配置ADD SPDCFG: FN=18, BN=4, SAS=TRUE, LIMFN=16, MHIBN=2, SHW=0;/配置GSPD/ADD SRCCFG: FN=18, BN=6, DSP1=DTR, DSP2=DTR, DSP3=FSK, DSP4=DTMF_S, LIMFN=16, MHIBN=2, SHW=8;/配置GSRC/IWF HW资源ADD IWFCFG: FN=62, BN=S6, LIMFN=16, MHIBN=20, SHW=S16;/配置IWF/ADD CDIPORT: CFRM=16, CSLOT=20, PORT=0, IWCFRM=62, IWCSLOT=SIX;/增加CDI通信端/AMD资源ADD AMDCFG: BN=0, PN=0, ROW=0, COL=1, TYPE=AM;/AMD资源-主控框/ADD AMDCFG: BN=3, PN=0, ROW=0, COL=0, TYPE=AM;/AMD资源-外接口框/ADD AMDCFG: BN=16, PN=0, ROW=0, COL=2, TYPE=AM;/AMD资源-共享资源框/ADD AMDCFG: BN=1, PN=0, ROW=1, COL=0, TYPE=AM;/AMD资源-BAM框/ADD SPM: MN=1, FN=20, BN=3, BAM=FALSE, WR=FALSE, NO7=TRUE, SHR=TRUE, MST=NRM, BST=ACT;/业务处理模块设置/CCM中HW配置RMV CCMHW: CCM=6;/删除CCM中HW6-55号/RMV CCMHW: CCM=7;RMV CCMHW: CCM=8;RMV CCMHW: CCM=9;RMV CCMHW: CCM=10;RMV CCMHW: CCM=11;RMV CCMHW: CCM=12;RMV CCMHW: CCM=13;RMV CCMHW: CCM=14;RMV CCMHW: CCM=15;RMV CCMHW: CCM=16;RMV CCMHW: CCM=17;RMV CCMHW: CCM=18;RMV CCMHW: CCM=19;RMV CCMHW: CCM=20;RMV CCMHW: CCM=21;RMV CCMHW: CCM=22;RMV CCMHW: CCM=23;RMV CCMHW: CCM=24;RMV CCMHW: CCM=25;RMV CCMHW: CCM=26;RMV CCMHW: CCM=27;RMV CCMHW: CCM=28;RMV CCMHW: CCM=29;RMV CCMHW: CCM=30;RMV CCMHW: CCM=31;RMV CCMHW: CCM=32;RMV CCMHW: CCM=33;RMV CCMHW: CCM=34;RMV CCMHW: CCM=35;RMV CCMHW: CCM=36;RMV CCMHW: CCM=37;RMV CCMHW: CCM=38;RMV CCMHW: CCM=39;RMV CCMHW: CCM=40;RMV CCMHW: CCM=41;RMV CCMHW: CCM=42;RMV CCMHW: CCM=43;RMV CCMHW: CCM=44;RMV CCMHW: CCM=45;RMV CCMHW: CCM=46;RMV CCMHW: CCM=47;RMV CCMHW: CCM=48;RMV CCMHW: CCM=49;RMV CCMHW: CCM=50;RMV CCMHW: CCM=51;RMV CCMHW: CCM=52;RMV CCMHW: CCM=53;RMV CCMHW: CCM=54;RMV CCMHW: CCM=55;ADD CCMHW: CCM=6, BT=CDP, BN=0, HW=0;/添加CCM中HW6-15号/ADD CCMHW: CCM=7, BT=CDP, BN=1, HW=0;ADD CCMHW: CCM=8, BT=GQSI, BN=12, HW=0;ADD CCMHW: CCM=9, BT=GQSI, BN=12, HW=1;ADD CCMHW: CCM=10, BT=GQSI, BN=12, HW=2;ADD CCMHW: CCM=11, BT=GQSI, BN=12, HW=3;ADD CCMHW: CCM=12, BT=GQSI, BN=0, HW=0;ADD CCMHW: CCM=13, BT=BCC, BN=0, HW=0;ADD CCMHW: CCM=14, BT=GSPC, BN=0, HW=0;ADD CCMHW: CCM=15, BT=GVDP, BN=1, HW=0;增加SPM E1ADD SPME1: FN=4, BN=2, SN=0, MN=1, DID=TUP, MOD=CCS, E1DESC=to bsc;/增加SPM E1/ADD SPME1: FN=4, BN=2, SN=1, MN=1, DID=TUP, MOD=CCS, E1DESC=to hlr;HLR即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是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中的一个基本的功能单元,用于存储移动用户的数据,包括移动用户的业务特征、位置信息和活动状态,并对移动用户进行管理。HLR的硬件结构:HLR的硬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信令处理单元、HLR数据库和用户管理单元。HLR的数据配置:1 增加AM/CM模块;2 配置AM/CM单板主备组;3 配置相邻模块光路;4 配置AM/CM信令链路;5 配置AM/CM GCKS时钟;6 配置AM/CM告警环境变量。日常操作与维护:HLR的维护系统就是HLR的容灾备份系统,该系统能在以下各种可能情况发生时,比如设备故障、人为因素及其他不可抗拒的灾难和意外(火灾、水灾、地震、战争、人为破坏),网络的异地HLR容灾中心能够及时接管灾难发生地移动业务,确保整个GSM系统正常运行,更确切地说,就是当HLR冗余备份设备都遭受毁坏或失效时,还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4)BSS子系统部分:BTS的硬件结构:M900/M1800 BTS3.0可分为公共单元、载频单元和天馈单元三部分。M900/M1800 BTS主要由定时传输管理单元(TMU)、收发信机单元(TRX)、合分路单元(CDU)、传输扩展单元(TEU)、供电单元(PSU)、电源监控单元(PMU)等组成。M900/M1800 BTS3.0采用模块化结构,即处理一个载频的所有电路(包括基带处理、RF部分、功放和电源等)集成在一个插入式模块TRX内,从而简化了系统配置,便于安装和扩容,也便于引入新的硬件技术。BTS日常操作与维护:包括站点远端维护、站点本地维护及例行维护。其中站点远端维护包括:基站维护、查询单板运行软件版本、单板维护、查询基站运行状态、监控信道状态等。站点本地维护包括:本地维护终端、站点测试、管理小区、查看信道状态、单板管理、端口属性查询等。例行维护包括:机房环境维护(环境警告、温度、湿度、照明、空调、灾害防护、清洁机房检查)、电源和接地系统维护(电源线、电压、保护地线、地阻、蓄电池)、机柜维护(检查风扇、检查单板指示灯、检查机柜防尘网、检查机柜外表、检查机柜锁和门、检查机柜清洁度、检查防静电腕带、检查风扇盒)等。BTS简单故障分析:BTS不同类型的故障有不同的定位方法。BTS常见故障定位方法包括:告警分析、用户跟踪、借口跟踪、话务统计、业务测试辅助分析、仪器/仪表辅助分析、性能测量辅助分析、对比/互换/主备倒换。BSC的硬件组成:M900/M1800 基站控制器的硬件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的结构,最底层为各种电路板,由若干电路板组成完成特定功能的机框单元,不同功能的机框单元组合在一起构成模块,各个模块可独立的实现特定的功能,最后,最后的模块组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基站控制器。模块化的设计使得基站控制器的安装、扩容或增加新设备变得方便灵活,并有利于今后通过增、减功能框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应用领域。BSC自动数据配置:自动数据配置可分为:初始数据配置功能,动态数据配置功能,数据浏览功能。初始数据配置过程:(1)置显示格式(2)用户登陆设:在OMC Local ws方式下,系统将提醒用户是否从本地取数据,此时用户务必保证本地数据的正确性。(3)配置BSC数据:a.配置本局数据(除信令点编码外,其余各项可按照缺省配置),配置本局高级属性,设置设备属性。b.配置AM/CM数据:一般情况下,使用缺省数据即可,不需要做其他修改。c.配置BM数据。d.配置机框:单板号为偶数的E3M对应BM中逻辑号为0的TCSM单元机框,单板号为奇数的E3M对应BM中逻辑号为1的TCSM单元机框。e.配置单板:对多余的BIE、GLAP、TCSM板,不要删除,设成不可见。f.配置A接口中继数据。g.配置No.7信令数据。(4) 配置BTS数据:a. 配置组网数据,BM硬件面板上选择一块BIE(必须是作为主用的BIE,且不是用于No.7信令透传的BIE),用鼠标双击该BIE 。b.配置组网数据,从中继模式下拉列表框可选择相应的中继组网模式。c. 配置站点连接 站点星型连接,站点链型连接,站点树型连接,站点多链连接。d.增删TRX。(5) 配置站点数据:a.增加基站,站点缺省在0端口取同步信号,并建立OML b.增删基站单板。c.配置基站属性,配置站点描述数据和环境告警数据。d.配置站点内部级联关系,若站点配置的TRX过多,则必须配置站点内部级联关系。(6) 配置小区数据:a. 增加小区。b.小区属性配置,配置小区特性数据包括小区系统类型、CGI、基站色码和网络色码以及小区安装状态等数据的配置。c. 配置小区载频d.配置载频属性。e.配置小区网优数据f.配置小区相邻关系。g.批改小区网优数据,同时修改多个小区的网优参数,保持各小区其它网优参数不变。动态设定:(1) 增加一个基站:a.选取菜单动态设定站点/增加一个基站。b.选择基站所在模块和所在BIE后,单击。c.选择基站连接的BIE端口或上级站点,单击,在此界面单击。d.为基站增加TRX后,单击单击单击单击按钮。e.配置完基站数据和小区数据后,在图中单击按钮,出现界面后单击单击。f.单击按钮,“启动在线设定主机”进行增加新基站的GMPU数据设定。(2) 增加TRX:a. 选取菜单动态设定站点/增加TRX,出现界面选择需要增加TRX的基站,单击。b.单击按钮,出现界面单击,对基站的设备属性进行修改。 然后选择小区列表中的小区,单击按钮,出现界面,分配好载频后,单击按钮对各载频进行属性配置。c.单击按钮,“启动在线设定主机”进行增加载频的GMPU数据设定。(3) 删除载频: a. 选取菜单动态设定站点/删除载频,出现界面。b. 选择需要删除载频的小区,单击按钮。c.选择要删除的载频,单击按钮。d.单击按钮,“启动在线设定主机”进行删除载频的GMPU数据设定。(4) 修改小区跳频属性:a. 选取菜单动态设定小区/修改小区跳频属性。b.选择需要修改的小区,单击按钮,出现界面。c.分别选中各个小区,单击按钮,出现界面。d.修改完成后,单击按钮,“启动在线设定主机”进行修改小区跳频属性的GMPU数据设定。(5) 修改小区分配表:a. 选取菜单动态设定小区/修改小区分配表,出现界面。b.选择需要修改的小区,单击按钮,出现界面。c.分别选中各个小区,单击。d.修改完成后,单击按钮,“启动在线设定主机”进行修改小区有效频点的GMPU数据设定。(6)修改小区切换数据:该操作配置BSC下某小区的小区切换参数,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首先选取菜单【动态设定小区】/【修改小区切换参数】;步骤2:选择需要修改的小区,“下一步”继续;步骤3:选中各个小区,分别进行“修改小区切换参数”和“修改小区相邻关系”,修改完成后,“下一步”继续;步骤4:“启动在线设定主机”进行修改小区切换的主机数据设定。(7)修改小区CGI:本功能可以动态修改小区的CGI参数,其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首先选取菜单【动态设定小区】/【修改小区CGI】;步骤2:选择需要修改的小区,“下一步”继续;步骤3:选中各个小区,分别进行CGI的修改,修改完成后,“下一步”继续;步骤4:“启动在线设定主机”进行修改小区CGI的主机数据设定。 (8)修改载频频点: 本功能动态修改载频的频点,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首先选取菜单【动态设定小区】/【修改载频频点】;步骤2:选择需要修改载频所在的小区,“下一步”继续;步骤3:选中各个小区,将需要修改载频信道类型的载频加入到“需修改的载频”列表,分别对载频进行“增加小区有效频点”和“修改载频频点”修改完成后,“下一步”继续;步骤4:“启动在线设定主机”进行修改载频频点的主机数据设定。(9)批改网优数据:如果网优参数需要批量修改,可执行批改网优数据:步骤1:首先选取菜单【动态设定小区】/【批改网优数据】;步骤2: 选择需要修改的小区,“下一步”继续;步骤3:选择需要修改的网优参数,选择“下一步”继续;步骤4:修改网优参数值;步骤5:“启动在线设定主机”进行动态批改网优参数操作。(10) 操作汇总:a. 配置BSC数据。b.配置BTS数据。c.配置小区数据。BSC数据配置相关软件:OMC Shell OMC Server OMC Local Ws BAM DBFBSC日常的操作与维护:BSC的操作维护即本地维护终端。BSC6800本地维护终端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后管理模块(BAM,Back Administration Module)作为服务端,本地维护终端(LMT,Local Maintenance terminal)作为客户端。其中,操作维护系统:采用图形终端,完成权限管理、设备维护、消息跟踪、实时状态监控等功能;测试管理系统:用于完成系统的功能特性测试等操作;跟踪回顾工具:用于完成离线状态下对所跟踪消息的回顾;告警管理系统:用于完成告警的查看和处理;性能管理系统:用于完成性能测量任务管理和性能测量结果查看。BSC简单故障分析BSC常见故障分析包括OMC类故障分析、链路类故障分析、接入类故障分析、语言类故障分析。典型故障有WS与OMC Server通信中断、BAM与OMC Server通信中断、BAM与BSC主机中断通信。常见的接入类故障有移动台找不到网络、移动台无法上网、移动台频繁掉网、移动台能够上网,但打不通电话或呼叫困难等。常见的语音故障有话音不正常(单通、双不通、串话),语音质量差(语音断续、杂音)及回声问题。三、实习结果BTS的数据配置(5个载频)选择机柜的类型为BTS312,数量为一个,由于是7个载频,而一个CDU带2个载频,一个SCU带4个载频,但SCU只能发射无法接受,所以为了使控制功率最小,选择2个SCU和2个CDU,7个载频所以用7个TRX(每个TRX都有一个发射两个接受)。TX SCU1 合路器 BSC硬件实例:一个AM/CM下连接3个BM模块,每个BM模块带64个TRX,每个BM模块TRX分配如下:12TRX的BTS有四个,链(星)型组网;2TRX的BTS有4个,星型组网;4TRX的BTS有2个,链型组网。AM/CM结构如下图所示BMBMBMTCSM单元E3MAM/CM模块由上图知,因AM/CM带三个BM模块,GFBI采用负荷分担方式,需GFBI板4块。每一BM模块需E3M板2快,共需6块E3M板。下图是每一个BM模块的组网图,其余2个BM模块与其相同:TCSME3M2TRXX2TRX2TRX2TRX12TRX12TRXAM/CM12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管理师考试综合复习资料及答案
- 广东工业大学网络机房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项目公开招标文件
- 行政管理师考试与职场发展的关系分析及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中的效率提升策略试题及答案
- 广电5G BOSS系统营业受理操作手册
- 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全景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病原体识别技术试题及答案
- 理解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的价值取向试题及答案
- 病原体分离培养问题试题及答案
- 注册会计师考试要掌握技能试题及答案
- 医院耗材SPD解决方案(技术方案)
- 岗位调动确认书
- 光伏电站事故处理规程
- 《职场解压与情绪》课件
- 宠物共同抚养协议书范本
- 《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解读
- 中外设计史复习题
- 水源井工程施工方案
- (完整版)电路基础选择题100题
- 作文纸(网格600字A4)
- 民族学考试试题和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