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致辞]国家自然自然科学基金委某处长关于基金申报演讲稿.ppt_第1页
[演讲致辞]国家自然自然科学基金委某处长关于基金申报演讲稿.ppt_第2页
[演讲致辞]国家自然自然科学基金委某处长关于基金申报演讲稿.ppt_第3页
[演讲致辞]国家自然自然科学基金委某处长关于基金申报演讲稿.ppt_第4页
[演讲致辞]国家自然自然科学基金委某处长关于基金申报演讲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概况 二、科学问题与科学基金申请 三、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 提纲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概况 首先在发达国家成长起来的,以“政府拨款、宏观 引导、自主申请、同行评议、择优支持”为主要内容的 科学基金制,半个多世纪以来,卓有成效地在全世界推 动了基础研究的发展,现在已成为发达国家以及一些重 要的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研究的一种主要运作模式。我 国自己的经验也肯定了这种模式。 “科学基金制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 是科学民主管理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管理上 的成功应用。” -温家宝 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发现和培养科 技人才,发挥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和协调作用,营造有利于 创新的环境,着力推动源头创新,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 、社会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 支持基础研究, 坚持自由探索, 发挥导向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规定的 科学基金资助方针 尊重科学,发扬民主, 提倡竞争,促进合作, 激励创新,引领未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工作宗旨: 真心依靠科学家,密切联系科学家,热情服 务科学家。 科学基金资助体系的基本构架 通过近20年的发展,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不断发展和 完善,已初步形成了以“研究类项目”与“人才类项目”两 大板块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多层次资助体系。 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着力源 头创新,培育科技人才,形成了面向全国支持大学和科研机 构的相对稳定的资助格局。 科学基金人才培养资助体系 基础科学 人才培养 基金 青年 科学 基金 国家杰出 青年 科学基金 创新研究 群体科学 基金 海外(港澳) 青年学者 合作研究 基金 地区 科学 基金 科学基金创新研究资助体系 面上 项目 重大 研究 计划 重点 项目 重大 项目 专项 基金 国际 合作 交流 仪器、科普 、天元、青 少年活动等 国际合作、 出国开会、 留学人员回 国讲学等 国家对自然科学基金财政投入逐年增长 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概况 近强年申请数量增 加势头迅猛,平均 增长18.61%,近两 年达到24%以上。 资助项目数已经远 高于“十五”预期, 增加50%;平均资 助强度低于“十五” 计划额度。 2006年共受理1577个单位各类项目申请 64680余份,比上年增长18.44%。 其中,面上项目申请59079项。 受理申请基本情况 面上项目资助项目情况 共资助面上项目10270项,资助经费总额268575 万元,(不包括联合基金),比去年增加了1280 项,增长幅度为14.24%(去年比前年增长15.2%) 。 其中,1年短期探索项目共649项(2005年为625 项),资助金额5523万元。 青年基金2429项,占面上项目总数的23.65; 地区基金资助413项,占4.02%,比重略增。 2006年各科学部面上项目资助情况 科学部 计计划额额度批准资助 (万元) 项项数资资助金额额资助强度资助率% 数理3030710953030727.6828.85 化学2884811092884826.0121.06 生命9634738639634724.9415.33 地球3513810643515833.0424.31 工材4320715634320727.6416.15 信息2623511022623523.8117.67 管理8473474847317.9211.18 合计 268575 10270 26857526.1517.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十一五”发展规划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战略定位: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 繁荣中国基础研究,提升国家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人才战略源头创新战略 创新环境战略 人才培养资助体系 研究项目资助体系环境建设体系 五 个 统 筹 五 个 统 筹 工作方针 卓越管理战略 保障措施体系 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战略框架图 科学基金“十一五”总体发展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着力营造有利 于源头创新的良好环境,积极促进学科均衡、协调 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杰出科学家和冲击世界科学前沿的创新团队,提升 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力争在若干重要 领域取得突破,为繁荣科学事业、提升自主创新能 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四项战略: 源头创新战略。把握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 ,完善学科布局,推动学科交叉,加强关键科学领 域的前瞻性部署,培育原始创新,促进集成创新, 构筑支撑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知识平台。 科技人才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基础研究 与教育相结合,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凝聚国内 外人才资源,完善科学基金人才培养资助体系,促 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环境战略。增进公众对基础研究的理解与 支持,遵循科学规律,改进科学基金评价体系,营 造有利于自由探索、宽容“失败”、激励创新的文 化氛围,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 门和企业的战略协作,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加强对 自主创新的条件支撑。 卓越管理战略。完善科学基金管理体系和运行 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发挥项目依托单位的作 用,全面提高科学基金管理能力,保障科学基金使 用效益。 支持源头创新的重点任务 1.尊重首创精神,鼓励自由探索 根据我国基础研究队伍发展状况,适度扩大自由申请资助 规模,稳步提高资助强度。2010年项目资助规模控制在10000项 左右,力争项目资助强度比“十五”有明显增加,达到每项50 万元以上。 注重保护非共识项目,支持探索性较强、风险性较大的创 新研究。自由申请项目经费的4左右用于支持创新性较强的非 共识项目研究。 2.发挥导向作用,促进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充分发挥重点、重大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的导向 和带动作用,把握科学发展总体趋势和学科发展态势 ,以关键科学问题带支不同学科领域的实质性交叉, 组织实施跨学科、跨领域协作研究,加强研究队伍、 研究资源、研究成果的集成,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和 重要方向实现突破。 安排重点项目1800项左右,平均资助强度达到200 -300万元。重大项目资助规模控制在30项左右,平均 资助强度达到1500万元左右 。安排实施15个重大研 究计划,每个预算额度为1-2亿元 。 完善学科布局,促进学科协调发展 学科均衡协调发展是实现重点跨越的基础,也是培 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保障。 全面部署,协调发展; 建立灵活柔性的调节机制,因地因时制宜地确定投 入重点。 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脑 科学与认知科学、农业科学、医学、地球科学、海洋科 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能源 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 部署优先领域,提升重点领域整体水平 遴选原则:一是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良好基础和发展 优势或充分体现我国资源与地域等特色,以科学问题 为导向,瞄准科学前沿,鼓励学科交叉,推动我国基 础科学优势研究领域向前发展;二是针对若干制约我 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难题中的关键科学问 题,以及可能成为我国未来技术发展瓶颈的重要基础 科学问题,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对社会和经 济发展产生长远影响,引领科技未来发展。 “十一五”期间,设立综合交叉优先领域13个和按科 学部部署的优先领域99项 一、综合交叉优先发展领域 1.量子调控 2.科学与工程计算 3.生命重要活动的定量与整合研究 4.纳米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 5.认知过程及信息处理 6.新材料物理特性、制备技术与器件基础 7.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 8.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 9. 化学与生物医学界面上的重要科学问题 10.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利用和新能源探索 11.农业生物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组 12.社会系统与重大工程系统的危机/灾害控制 13.现代制造理论与技术基础 二、数理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 1.数学重要分支领域及相互渗透与交叉 2.离散和随机问题的数学理论 3.超常环境和复杂介质的力学行为与多场耦合效应 4.微纳米力学与跨尺度关联 5.重大工程与装备中的关键力学问题 6.宇宙结构的形成与演化 7.恒星的形成、演化与太阳活动 8.量子受限和电子关联效应的研究 9.波的时域、频域、空间域相干控制及其应用基础 10.强子物理和TeV物理 11.极端条件下的核物理和核天体物理 12.核技术及其应用的新原理和新方法 13.新功能材料物理 三、化学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 1.合成化学 2.化学反应动态学 3.分子聚集体化学 4.化学理论 5.分析测试原理和检测新技术、新方法 6.化学生物学 7.绿色化学与环境化学中的基本化学问题 8.材料科学中的基本化学问题 9.能源和资源中的基本化学问题 10.化学工程的发展与化学基础 四、生命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 1.重要组织器官发育的细胞与分子基础 2.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3.表观遗传的细胞与分子机理 4.蛋白质结构功能关系 5.细胞信号转导的网络调节及效应 6.细胞运动的分子机制 7.膜系统及物质跨膜运输 8.干细胞特性与定向分化 9.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10.精神、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11.极端条件下的生命及其适应机制 12.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的生物响应机制 13.系统发育重建与分子进化 14.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15.我国重要资源生物的收集、评价及保护(存)策略 16.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17.农作物、林木生物灾害预防与可持续控制 18.重要动物疫病的病原学及致病机制 19.重要水生生物繁殖生物学及其养殖条件优化 20.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研究 四、生命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 21.重要传染病病原体的病源学及其与宿主相互作用 22.环境化学污染物致机体损伤的机制 23.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机理 24.药物作用的新靶标 25.营养素摄入和代谢与营养相关疾病发病的关系及预 防策略 26.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与转归机理 27.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中医药基础理论 28.分子成像的理论和方法 29.感觉神经信息处理与模拟 30.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 五、地球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 1.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 2.地球环境与生命过程 3.地球深部过程与大陆动力学 4.成矿成藏过程与机理研究 5.陆地表层系统变化与人地相互作用机理 6.水循环与水资源 7.海洋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 8.天气与气侯系统变化机制 9.日地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 10.地球系统模式与模拟 11.地球系统观测与信息处理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 技术 六、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 1.信息功能材料 2.生物医用材料 3.高性能结构材料 4.深部岩体结构的稳定性 5.微系统及微纳米器件 6.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 7.工程中的生物学 8.重大工程减灾防灾 9.智能系统与结构 10.海洋开发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 11.现代制造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七、信息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 1.未来通信理论与系统 2.先进信息处理 3.电磁波产生、传播和应用的新理论与技术 4.高性能、高可信计算系统 5.计算机挑战性应用关键技术 6.智能科学基础与智能机器人 7.系统感知、建模、分析与控制 8.半导体集成化芯片系统(o)基础研究 9.光信息处理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10.先进光子学技术 11.认知科学及智能信息处理 12.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