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选择题1. 在下列四本著作中,你在哪本书中不能看到有关唐太宗的事迹A. B. C. D. 【答案】C【解析】题干考查的是唐太宗时期的文学成就.C项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没有唐朝的历史记载。所以答案选择C2.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康乾盛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由题干中的关键词:唐玄宗,可以判断盛世局面可能是开元之治或者开元盛世。结合教材可知,文景之治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康乾盛世是清朝康熙到乾隆时期的盛世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仓库充实,人口显著增加,史称“开元盛世”。因此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 东汉B. 三国C. 隋朝D. 唐朝【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众筒兜水”的关键词可知是筒车。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农民创作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故选D4. 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建立的是A. 隋朝B. 唐朝C. 北宋D. 明朝【答案】A【解析】图片中处58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 如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步辇图(局部)此图背后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B. 鉴真法师东渡日本C. 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D. 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答案】C【解析】唐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取材于唐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因而步辇图背后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ABD和步辇图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6. 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A. 隋炀帝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唐玄宗【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可知,这位皇帝是唐太宗。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7. 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无字碑”,传说是武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以下对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奖励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发展B. 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C. 她的统治没有使社会有任何变化和进步D. 重用人才,提拔任用了许多有才干的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女帝武则天的内容,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所以C说法是不正确的。8. 根据“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可以揭示唐朝盛世的由来经历太宗、武后、玄宗诸朝唐朝基本国策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国内安定、未曾有政局动荡科举制发挥积极作用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的知识,武则天的统治,郭沫若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我们可以判断出所述均是正确的,所述太绝对,故答案选C。9. 古代有一位商人,他经常把货物经过大运河从杭州运到北京去。请你仔细想想,这位商人最早应该是生活在下列哪个朝代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隋朝【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的关键词是“经过大运河从杭州运到北京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隋炀帝开辟京杭大运河,使我国南北方经济交流进一步加强,所以答案选D10. 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A. 永济渠B. 江南河C. 通济渠D. 邗沟【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图片可知,这是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到余杭,以洛阳为中心,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永济渠。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11. 以下是秦代和唐朝的政府机构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突出的反映了A. 唐朝皇帝不如秦朝皇帝权力尊崇B. 秦朝实行集权而唐朝实行分权C. 中央集权制度在进一步得到完善D. 唐朝的三省实质就是秦朝的三公【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首创“三省六部制”, 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制衡,并没有使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秦代和唐朝的政府机构演变趋势突出的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在进一步得到完善。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2. “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适合A. 回纥B. 南诏C. 靺鞨D. 吐蕃【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赞普是吐蕃王号,赞普是吐蕃的最高统治者。所以答案选择D13.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在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汉朝【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被视为中国历来诗歌水平的最高时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所以答案选择A14. 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经常被历史学家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黄金时代。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盛唐气象的形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是A. 专制与跋扈B. 颓废与反抗C. 开明与开放D. 任性与狂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盛唐气象形成的根基。盛唐气象能够形成,主要得益于统治者开明的内政和开放的对外政策。所以答案选C15. 清代诗人赵翼评李白诗说:“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段材料是说李白的诗具有A. 浪漫主义精神B. 现实主义精神C. 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D. 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答案】A【解析】题文材料大意是:李白诗句的不可超越的地方,在于他的思想超乎神仙,潇洒自如而来,灵峰一转而去,不屑于字句的雕琢,也不费神费力的去让人铭心刻骨,全然有一种天马行空,自由洒脱不受拘束的气概。由此可见,这段材料与李白的诗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相一致。BCD三项与题文材料中不符,故选A。16. 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A. 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B. 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C. 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D. 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17.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段文字出自日本书纪一书。为了实现文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 派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地区B. 派商人与唐朝通商C. 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D. 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倭寇骚扰我国沿海地区开始于元末明初,B项派商人与唐朝通商是经济方面的往来,题干材料是政治方面;C项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是宗教方面,也不符合题干内容,所以答案选择D18. 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A.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B. 唐代的对外交往C. 明朝的建筑成就D. 清朝的经济繁荣【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空海纪念碑和唐招提寺都反映了唐代时期与外过的友好交往,所以答案选择B 19. 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A. 藩镇割据局面形成B. 唐玄宗天宝年间任用奸臣C. 唐末农民战争爆发D. 安史之乱【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所以答案选择D20. 强大的唐朝灭亡后,出现了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几个朝代统治,历史上合称为A. 十国B. 三国C. 七国D. 五代【答案】D二、非选择题21. 观察下列电视剧的海报,回答问题。(1)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哪位皇帝纵横跌宕的一生?请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说说他在位期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2)结合图二,请你说说武则天对唐朝起了什么作用。(3)结合图三说说唐明皇是谁,他统治的前期被后人赞誉为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以上三位皇帝统治期间出现国家兴盛局面的共同原因有哪些。【答案】(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政治上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统治;经济上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改善民族关系。(2)承前启后,使社会经济得以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3)唐玄宗。“开元盛世”。(4)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统治者励精图治,勤勉治国。【解析】(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唐太宗纵横跌宕的一生;他在位期间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的原因是他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政治上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统治;经济上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改善民族关系。 (2) 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对唐朝起的作用是:承前启后,使社会经济得以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3) 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明皇是唐玄宗,他统治的前期被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上三位皇帝统治期间出现国家兴盛局面的共同原因有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统治者励精图治,勤勉治国。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诗人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有一次,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意为掌握之中)矣。”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我们所知道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五权宪法民权初步中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1)材料一中的“太宗”是指谁?“长策”指的是什么?(2)“太宗”实施“长策”出于什么目的?(3)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的“考试制度”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答案】(1)唐太宗。科举制度。(2)笼络人才,维护封建统治。(3)都认为考试制度起源于中国。(4)加大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24. 隋唐是经历了长期分裂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隋朝、唐朝分别于哪一年建立?隋朝统一中国的标志是什么?(2)隋朝在谁的治理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唐朝先后形成哪两个治世局面?分别出现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3)上述繁荣局面形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动产权证书办理协议
- 海外二手车采购协议
- 合同终止的法律协商
- 怎样制作炫酷的创新创业项目
- 怎样预防春季疾病
- 辛集中学高二历史限时训练PDF版含答案
-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铁路运输服务礼仪》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文本分析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学概论(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有机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临床医师定期考核必考复习题库及答案(900题)
- 茶叶产业园项目计划书(参考模板)
- 入伍简历当兵简历.doc
- 国家旅游局新版团队出境旅游合同模板
- 装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excel模板
- 一元立木材积表
- 4S店三表一卡标准模板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课件
-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 新人教版 素材
- 高中生物竞赛 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课件
-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