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训练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训练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训练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训练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训练选题细目表考查知识点基础中档稍难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2、5、413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6、7、98大众传媒的变迁111012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017益阳调研)“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材料主要反映了()A着西装已成为普遍现象B刻意保存传统文化精华C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D着装盲目崇尚西洋风尚解析: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题干反映的是物质生活的变迁,并非保存传统文化精华,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可知传统服饰有强大的生命力,故C项正确;材料中传统服饰占主流,所以盲目崇洋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C2(2016淮南二模)中国社会传统的习俗是女子婚前梳辫,婚后梳髻。清末民初广东顺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的风俗,这些女子称为自梳女。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风俗逐渐近代化B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削弱C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D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末民初广东部分地区女子改变“婚前梳辫”的传统习俗,A项是现象,B项是传统习俗的思想基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是从经济角度分析社会习俗变化,是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故D项错误。答案:C3(2016长沙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传播洋教,民间随之出现了大量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当时上海等城市所流传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远远多于乡村社会,但是乡村社会的教案却远远多于上海等城市。乡村社会教案更加频繁是因为()A乡村社会出现洋教与传教士B当时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C城市的洋教传教士比较集中D城市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慢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乡村社会的教案却多于上海城市,说明乡村社会对洋教与传教士反抗更激烈,思想更保守,与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相符,故B项正确。答案:B4(2017山西五校联考)民国时期,山东地区部分县志记载:更有中人窭姓,平时醵钱(凑钱、集资)为会,有丧之家轮流分用。白衣素冠,持幡前导,号曰“丧社”。出丧择送钱治具,送丧则白衣素冠。知客邀坐别室,设茶馔,亦有里党、戚族代备。这反映了当时山东()A移风易俗的改革走在时代的前列B民间有互助办丧事的风俗C社会转型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强D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解析:移风易俗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成立“丧社”,“平时醵钱(凑钱、集资)为会,有丧之家轮流分用”等内容体现了民间有互助办丧事的传统,故B项正确;单从风俗来看,无法体现出社会转型的深度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与“事死如事生”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5(2016广安二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年为144.6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表明()A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C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解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城市居民膳食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样化转变,故C项正确。答案:C6(2016海口模拟)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C近代中国交通呈半殖民地色彩D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解析:材料信息“黄包车仍然是人力车”从侧面反映出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故A项正确;人力车黄包车大量存在,不利于中国交通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主权问题,与半殖民地色彩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黄包车对市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A7(2016韶关二模)表中史实反映出()技术门类西方发明时间上海出现时间成都出现时间铁路1825年1876年1932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1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4年A.中国对西方发明接受进程缓慢B相关发明仅在上海成都使用C中国吸收西方发明的重要成果D内地大量采用西方发明成果解析:根据材料提及的西方发明时间与传入上海的时间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可知中国对西方发明接受进程逐渐加快,故A项错误;材料只以上海和成都为案例,但是不仅仅局限于上海、成都,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东西部都有西方发明的传入与吸收,故C项正确;材料中上海属东部沿海城市,故D项错误。答案:C8(2016宁夏模拟)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解析:根据“上海洋场竹枝词”这一信息可知,材料只涉及上海,故A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到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题干信息“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说明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半殖民地色彩,故D项错误。答案:C9(2016泉州模拟) 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国文教科书的插图,据此判断()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使用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图中人物是中华民国政府官员D新式通讯工具在中国广泛使用解析:材料中反映了中国人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电话,说明近代中国出现当时先进的科技成果,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反映图中人物的身份,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个案不能说明当时电话等新式通讯工具在中国是否得以广泛使用,故D项错误。答案:A10(2016蚌埠二模)从1874年至1877年,申报连续刊载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进展的相关消息,这是中国新闻史上力度最大、时间最长的冤案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促成了该案的平反。这反映了()A大众传媒开始关注民众生活B申报的主要功能是时政评论C大众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D申报促进晚清司法制度改革解析:大众传媒关注民众生活何时开始没有明确标志,故A项错误;“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不属于时政事件,故B项错误;申报连续刊载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促成了该案的平反,说明大众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司法制度改革,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6马鞍山二模)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参政而出现过女子国民军、女子尚武会、女子参政同盟会、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等团体。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报刊业的发展B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C封建正统思想的动摇D妇女群体关注革命形势解析:辛亥革命时期和民国成立后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西方启蒙思想,鼓吹民主、自由、平等,推动了中国女性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故B项正确。答案:B12(2016长沙模拟)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各种新报刊纷纷应时而出,其中有晨报国民公报新生活觉悟新社会等,形成报刊业繁荣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A鸦片战争后士大夫开眼看世界的愿望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五四时期追求真理和个性解放的潮流D“九一八”事变后救亡运动的空前高涨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报刊类型中有新生活可判断,近代中国的某一时期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鸦片战争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故B项错误;五四时期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之内,故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016滨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会典材料二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明后期小说醒世恒言材料三梁启超曰:居今日之中国,而与人言妇学,闻者必曰:天下之事,其更急于是者,不知凡几?百举未兴,而汲汲论此,非知本之言也。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材料四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也因此成为近代妇女解放的代言人。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婚恋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反映婚恋观的成因。(8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妇女教育观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10分)(3)材料四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二分别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明朝后期政治、经济、思想状况进行分析,可得出明朝中后期婚恋观的成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治、思想、教育的角度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信息“历史地看”可得出材料的评价方法是历史的评价,由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来评价可知是辩证的评价;第二小问,结合影响可得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答案:(1)婚恋观:材料一遵守礼制(三从四德),坚守妇道;材料二追求个性、婚恋自由。成因: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2)特点:把妇女受教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或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影响:解放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妇女救亡图存的使命感。(3)方法:历史的评价(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辩证的评价。关系:妇女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妇女观念的解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14(2016唐山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1830年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也造就了铁路和轮船;而后者因为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进程。英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开办年国别公司船只吨位1875中国招商局4艘5 860吨1887英国太古、怡和7艘13 922吨1898日本大阪4艘6 581吨1899德国瑞记、美最时5艘5 743吨材料三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 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地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 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 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美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8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工业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等方面分析揭示英美近代运输业的经济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表中“船只”“吨位”情况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分析19世纪末长江航运业特点的成因。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 670吨”可得出远洋航运有所发展,根据材料“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地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可得出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交通近代化、工业化、社会转型等角度揭示材料三反映的信息。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促进;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