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联考试题_第1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联考试题_第2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联考试题_第3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联考试题_第4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联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铁岭市20162017学年度协作体第四次联考试题高三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各题必须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作答部分视为无效4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本试卷共11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周代主要靠宗法式贵族政治来维系。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士人与贵族争权的局面。后经秦并六国及楚汉争雄两大战事,没落贵族已难幸存。汉武帝正式确立察举之法策试以尽其才,天下士人受此鼓舞而竞相趋骛。由此可见,察举制 A.开创了士人政治的新局面 B.消除了门阀世族的根基 C.是士人入朝为官的唯一途径D.赋予中正官极大的权力2、 据记载,汉代鲁人“身(男)善织履,妻善织缟”,“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材料反映出汉代 A.丝织业融入了百姓的生活 B.出现男耕女织耕作方式 C.民间丝织业市场逐渐扩大 D.手工业受到政府的重视3佛教传人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 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 B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 C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 D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4大清律例规定:“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占在家使唤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一规定可以印证当时() A对行政人员有严格的人身控制B政府着力规范官吏正当行使权力 C以严刑酷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官营成为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5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佣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 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6.明末清初,在景德镇常驻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瓷器的商人,他们按籍贯、按销地划分共有八帮。其中以宁、绍、关、广四帮势力最大,其他如行商、水客和小商、小版来去频梦,无数可计。材料现象说明 A.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 B.商帮出现于明初期 C.明代制瓷业利润非常高 D.景德镇制瓷业发达7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的“现代化”内涵是 A从贵族政治到平民政治 B从君主专制到君民共主 C国家管理制度化有序化 D从礼仪规范到中央集权9近代中国道路通行规则是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借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通行时必须靠路左。1945年左右,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城市交通规则。这在本质上说明近代中国 A.被动学习西方文明 B.交通的发展带有殖民主义色彩 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D.交通工具发生根本变化10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普通民众根本没有人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11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周恩来说此话的主要目的是( ) A强调保持政治力量联合的重要性 B肯定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的作用 C主张尽早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要求蒋介石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2下表是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13、1895年,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表示,目前充满活力的国家将逐渐侵入中国,我们不能容忍英国在这个世界地域关系重新组合中处于不利地位,对此可推断 A.日本成为侵华主体 B. 列强争相瓜分中国 C. 英国遭到其他列强排挤 D.英国在殖民侵略中没落14、 下面是19291933年中国国民消费需求抽样调査表(单位:元)。该表反映出当时年份食品衣服房子燃料灯火杂项总额1929144.214.319.412.647.6238.51930127.115.220.315.240.3218.11931169.222.113.521.239.9265.91932176.821.013.621.441.0273.91933175.221.713.721.641.0273.2 A. 中国经济受到经济危机影响 B. 国民开支主要用于生存消费 C.国民生活结构有了重大变化 D.民族工业集中在轻工业领域15据统计,1949年至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五倍多。这一现象() A. 反映了土改进程的曲折性 B促使中共加快农业合作化 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说明农村城镇化效果显著16、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功后,“包”字进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纷纷搞起承包,人们相信“一包就灵”。这反映了 A.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 B.农村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城市经济 C.“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对外开放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17.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被称为公民法() A B C D18彼特拉克广泛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并且敢于突破中世纪的神学观念,用新时代的眼 光,把人和现实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诠释古典著作。这说明他 A.肯定了人的理性思维 B.有意恢复被束缚的人性 C.彻底否定了神的存在 D.崇尚古代希腊罗马制度19、在法国1881年大选中,共和派取得彻底胜利,1884年,共和派对宪法进行了修改:今后在修改宪法时,不许触动共和政体;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各王朝家族的成员,不得被选为共和国总统。这表明法国 A. 总统组阁权被进一步限制 B.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C.行政权与立法权实现制衡 D. 共和制在实践中得到巩固20、1856年,英国发明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首次解决了大规模生产液态钢的问题,随后的十几年中,英国钢产量占世界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上述状况说明 A.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B. 科技是生产推动力 C. 科技进步催生垄断组织D.英国传统工业世界领先21、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到来,欧美国家在亚非拉国家建立商站、租借地、移民区、殖民地,通过控制和掠夺他们的资源,构成了新兴工业世界全球经济体的中心区。材料反映出垄断资本主义 A.不能推动农业文明地区的近代化 B. 改变了世界经济近代化的方向 C.阻碍了工农业文明地区的交流 D.助推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22. 美国制宪过程中,北方认为奴隶乃是财产而不是有人格的人,南方则认为奴隶人数应被列入各州人口总数。此争论反映了南北方矛盾焦点集中于 A. 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B. 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 C. 国会席位的分配问题 D. 联邦权力与州权划分23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 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A.自身实力的削弱B.冷战对抗的需要 C.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24、根据下图,可以得出经济全球化 A.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B. 使国家间利益关系更紧密 C.对发展中国家伤害更大D. 是发达国家对全球的掠夺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25题18分,第26题22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在英国资产阶級革命的复辟时期,当时针对王位继承问题在议会内部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传统的两派,这就是后来的辉格党和托利党。此时的两大党“没有政党的组织和纲领,其内部也极不统一,只不过在某些方面达成一定共识”。光荣革命之后,议会的地位逐渐上升,两大党已露出现代政党的许多特征。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两党为扩大在选民中的影响,最终突破了议会内部这个狭小的领域,成为深入社会的政治组织。两党为了拉拢选民实行更加贴近选民意愿的主张,两党阶级基础发生变化,成为现代政党。_摘编自张赫代议制的英国模式论析材料二:美国自南北战争结束至1932年,共和党占据绝对优势,成为“老大党”。从1932年到1968年,多为民主党执政。70年代以后,两大政党势均力敌,执政时间相差不大。美国历史 上也出现过不少的第三党,他们多次向两党制发起挑战均未成功。美国政党在组织形态上无“形”可塑。但“实际上,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们不仅操纵着选举,从中挑选自己的政治代言人,而且通过两大政党之间相互制衡维护着政治稳定”。当外患大于内忧之时,两党在国内外政策中基本保持一致与合作。_摘编自禄德安试析美国政党政治的特点及其对美国外交的作用与影响(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政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政党政治的特征。(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对政治生活的影响。(4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材料一 1685年,康熙皇帝宣布取消海禁,实行“开海贸易”,并设立粵、闽、浙、江四大海关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此后,来华从事贸易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但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成型的外贸体制,无力接待外来商船。于是,粤海关官府招募了十三家较有实力的商行,代理海外贸易业务,并代官府管理外商和执行外事任务,俗称“十三行”。专设经理广州外贸税饷事务的洋行制度,乃是清廷实施严格管理外贸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杜民夷之争论,立中外之大防”。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广州十三行成为清帝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全部聚集于此18世纪8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英国对华贸易垄断权后,十三行的贸易对象主要是英国。1842年“十三行”在战火中走向消亡。材料二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商人在1600年12月31日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特许状只会在公司连续三年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才会被取消。1670年,查理二世发布了五条法律,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挥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力。东印度公司的敌人包括商业竞争者、敌对国家和国内的敌对势力,因此它需要更多的保护权利。1680年,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1858年,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的广州十三行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对中英两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6分)(3)东印度公司和广州十三行这两个外贸公司都在19世纪中期消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有何不同?(4分)27.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比较古代汉语与近代汉语外来词,提取一项有关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铁岭市20162017学年度协作体第四次联考试题高三历史试卷答案1-5 AADBD 6-10 DACBD 11-15 ACBBB 16-20 ABBDB 21-24 DCBB 25、(1)趋势:由传统政治派别向现代政党转变;政党组织形式不断扩展完善;政党的影响日益深入社会。(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推动;为扩大在选民中的影响,争取议会多数席位的需要;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民主启蒙思想传播。(6分)(2)特征:两党交替执政,第三党成为配角;尽管形式松散,但在政治生活中不可替代;党派利益服从国家利益。(4分,答出两点即可)(3)影响:政党竞争采取和平方式,使国家政治生活避免了剧烈动荡;政党之间通过获取选民支持实现执政,这有效推动了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进程;稳定了社会秩序。(4分,答出两点即可)26【答案】(1)特点:广州十三行是清代官设的对外贸易特许商行;职能是向海关承担代缴进出口洋船各项税饷,并代官府管理外商和执行外事任务;目的是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确保税收,维护封建统治;实质上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6分)东印度公司是国家授权具有贸易垄断权的股份制公司;兼有经济、政治、军事功能,能够组建舰队、发行货币、签订条约等;目的是进行垄断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实质是英国对外殖民扩张和扩大贸易的产物。(6分)(2)十三行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东印度公司加紧了英国对外的殖民政府和掠夺,加速了英国原始资本积累,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3)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和逐步完成,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在国内开展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东印度公司已不适应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必须取消。(2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被迫改变闭关锁国政策,开放五口通商,取消十三行贸易特权。(2分)27. 41示例一:信息:外来语引入地区的变化。(2分) 说明:古代主要来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国周边国家。(2分)秦朝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