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提能限时练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一_第1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提能限时练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一_第2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提能限时练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一_第3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提能限时练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一_第4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提能限时练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专题提能限时练(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建议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导学号:76082001】历史名人实在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一个时代需要生于其时之“时代名人”,也同样离不开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历史名人。前者好比文化之快餐,后者却类同于人体不可或缺的素养,这当然需要细细品味、咀嚼并积淀。当时代名人被岁月洗尽浮躁与铅华后,一旦显露出其真正的人文精神之底蕴,他往往会被后代记惦并予以诠释,此可谓时代名人之“再生”,由此,时代名人已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历史名人了。毋庸讳言,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之需要历史名人,在于其文化与精神的倡导者与追随者怎样发掘这些历史名人之底蕴并巧妙地与时代与社会相吻合,一旦历史名人被赋予了这种时代之文化视角,它便往往具有一种烛照与启人心智的魅力,其所释放的文化素养,便能很好地被吸收与借鉴了。历史名人也有世态冷热。有些历史名人是“恒温”性的,如圣人,大抵每一时代都需要,并不热得炽人,却能时时在人们的语言与文字中出现。有些历史名人则有点骤冷骤热,某一时代需要,便可能如日中天,热劲一过,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往往只在其追随者的思想库中有点忿忿而已。这种现象的形成,就历史名人本身来说,与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内质有莫大的关系,在于其文化内质是属于人伦人性等永恒性的还是其他非永恒性的范畴。历史名人圈的形成,也同样折射出太多值得深思的内容。有些名人在当世并无甚影响,到了后世则是炙手可热的人物;有些名人在当世十分风光红火,随着时光一轮转,便被历史所淹没;有些名人则在历史的长河中冷冷热热,历经“世态炎凉”。但无论如何,其属归历史,几千年的演绎,已是后世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以正面或反面或中性等词汇来界定历史名人,必然限制了审视历史名人的思维与视角。但似乎每一时代都在有意无意地用本时代的文化视角去审视与诠释历史名人,喜欢对历史名人重新认识与评价,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就历史名人本身的文化内涵上,还其真实,以客观公正的眼光去评判却是必要的和必须的。由于各时代的对历史名人的解读之差异,对历史名人的扭曲也在所难免,因而对历史名人的误读也是自然而然的了。“千古罪人”至少有其时代选择的理由;“名标青史”者,则反映的是一种历史文化与精神的沿续与倡导。对于历史名人来说,当其生时,创造了一种文化,其使命似乎都已完结了。其千秋功与过,是与非,便可任人评说了。在当代名人风光流转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的时候,对历史名人的幽思,又是否能提供一种别样的思维视角?你觉得呢?(摘自陈家兴历史名人的幽思2016年4月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时代要有“时代名人”,同样也要有历史名人,而历史名人却类似于人体内不可或缺的素养,这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咀嚼并积淀。B任何时代都需要历史名人,关键在于倡导者与追随者去发掘这些历史名人的底蕴,并巧妙地与时代与社会相吻合,因为历史名人有“恒温”性。C某个时代的特殊需要,有些历史名人骤冷骤热,有时如日中天,热劲一过,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往往在其追随者的思想库中还有点愤慨。D每个时代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用本时代的文化视角去审视与诠释历史名人,喜欢对历史名人重新评价,但还其真实,公正评判是必须的。B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第二段“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之需要历史名人,在于其文化与精神的倡导者与追随者怎样发掘这些历史名人之底蕴并巧妙地与时代与社会相吻合”和第三段“历史名人也有世态冷热。有些历史名人是恒温性的”可以看出B项是强加因果,前后两句也没有因果关系。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当时代名人被岁月洗尽浮躁与铅华后,如果显露出其真正的人文精神的底蕴,他往往会被后代记惦。由此,时代名人已转化为历史名人了。B假如历史名人被赋予了时代文化视角,它往往具有一种给人光明与启人心智的魅力,其所释放的文化素养,便能很好地被吸收与借鉴了。C历史名人也有世态冷热,就历史名人本身来说,与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内质有莫大的关系,在于其文化内质是属于人伦人性,还是其他范畴。D有些名人在当世风光红火,随时间轮转,被历史淹没;有些名人则在历史长河中冷冷热热。但无论如何,经时间演绎,已是后世的精神财富。C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历史名人也有世态冷热在于其文化内质是属于人伦人性,还是其他范畴”错误,缩小范围,原文认为“历史名人也有世态冷热,有些历史名人则有点骤冷骤热,在于其文化内质是属于人伦人性等永恒性的还是其他非永恒性的范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千古罪人”有那个时代选择的理由;“名标青史”者,则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精神倡导。历史名人其实就是一种社会文化,其功过是非,任人评说。B在当代名人成为人们关注中心的时候,对于历史名人的幽思,又是一种别样的思维视角。无论是当代名人,还是历史名人都是独特的文化现象。C历史名人圈的形成值得深思。有些名人当世无名后世有名;有些名人当世风光后世无光;有些名人则是时冷时热。但这些名人已是后世的精神财富。D各时代由于对历史名人的解读差异,以或正面或反面等词汇来界定历史名人,表现其世态冷热,限制了审视思维视角,因而造成了独特的名人文化现象。D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造成了独特的名人文化现象”,根据原文信息应该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之需要历史名人”引起的;原因分析不当,原文是“历史名人实在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历史名人也有世态冷热”“以正面或反面或中性等词汇来界定历史名人,必然限制了审视历史名人的思维与视角”“由于各时代的对历史名人的解读之差异,对历史名人的扭曲也在所难免,因而对历史名人的误读也是自然而然的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导学号:76082002】在文化的各种构成中,制约人们精神状态的政法、道德、宗教、哲学等文化,特别是构成文化核心部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文学关系尤为重要和密切。文学既广泛反映文化的内容,同时,作家因自己赞同或反对某种文化,文学作品反过来也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文化的发展。我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巩固统治秩序的四大支柱是“礼乐刑政”。“礼”指的是道德伦理。“乐”指的是文学艺术。“刑”与“政”指的就是政治法制方面的行为与文化。如果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那么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制和伦理道德就是保障统治阶级利益的最有权威性的行为与精神规范。它们与文学虽有区别,却往往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而文学也往往通过自己的传播,宣扬或反对一定的政法文化与道德文化。政法文化和道德伦理自然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渗透于人与人彼此关系的系列行为中。文学要描写人,自然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道德伦理规范和处于一定政法制度、思想中的生存状态。文学艺术的审美判断和审美创造,往往都体现着真、善、美的统一。善,就包含政法与道德判断。文学作品由于通过艺术形象感染和熏陶读者,使读者于审美感受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的教育,包括受到政法和道德伦理的教育。文学艺术的一个伟大的历史作用,就在于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升华,其中也包括使人们获得伦理道德方面的不断进步。历代优秀的杰出的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总在这方面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宗教文化与文学在历史上也早有密切的关系。在古代,人类的宗教想象和文学想象往往混在一起。文学作品不但表现有宗教内容,并且由于自己的艺术性,成为宣传宗教信仰的有力的工具。因此,宗教也很乐于利用文学作为它的工具。在一定条件下,宗教可以有益于社会,成为维系社会稳定的力量;而在另一条件下,宗教则可能有害于社会,成为社会的破坏力量。这在历代都不乏先例。文学与哲学都是人类精神的花朵,又似乎是对立的两极:一个是形象的;一个是抽象的。文学作品很容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而哲学著作则往往只能在社会精英的有限范围内才得到阅读和理解。读文学作品,会得到审美的愉悦;读哲学著作则得到的主要是智慧的启迪。文学通过形象的描绘去表现人自身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哲学通过抽象思考企求回答人与宇宙生存的基本问题的答案。自然,不能要求所有的作家作品都表现政法观念或道德、宗教和哲学的思考。因为人们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于审美愉悦的渴求,而非为了寻求其他。有相当多文学作品即使没有反映政法、道德、宗教、哲学等内容,也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但一部作品如果完全缺乏上述文化的内涵,只停留在对生活现象的琐屑的表面的描绘,那么它的价值就必然要逊色。(选自张炯论文学与文化的生态关系,有删节)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构成文化的核心部分,与文学的关系最为重要和密切,它制约着人们的精神状态。B“刑”与“政”虽是指政治法制方面的行为与文化,但它与文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常常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C政法文化和道德伦理在人与人彼此关系的系列行为中渗透,能够使人们获得伦理道德方面的不断进步。D文学作品既表现有宗教内容,也因自己的艺术性而成为宣传宗教信仰的有力工具,这一点,很受宗教的喜欢。C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能够使人们获得伦理道德方面的不断进步”是张冠李戴,原文说“文学艺术的一个伟大的历史作用,就在于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升华,其中也包括使人们获得伦理道德方面的不断进步。”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文学对文化的影响是双重的,文学一方面广泛反映着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的发展。B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制和伦理道德是保障统治阶级利益的最有权威性的行为与精神规范,必定成为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C由于文学要对人进行描写,就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道德伦理规范和处于一定政法制度、思想中的生存状态。D文学与哲学因有形象和抽象的区别而似乎成了对立的两个极,但文学作品得益于其形象性而更容易被广大读者接受。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必定成为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以偏概全,由原文“它们与文学虽有区别,却往往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可知,这种说法缺少了“往往”的限制。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乐刑政”是我国古代社会巩固统治秩序的四大支柱,其中“刑”与“政”的作用是大于“礼”与“乐”的。B政法文化和道德伦理形成是渐进的,历代许多优秀的作家在丰富和升华读者精神世界方面作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C在一定条件下,宗教是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维系社会稳定的力量,又可以成为有害于社会的破坏力量。D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于审美愉悦的渴求,即使对那些没有文化内涵的作品,也要认真地读一下。D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即使对那些没有文化内涵的作品,也要认真地读一下”是曲解文意,文中是说“但一部作品如果完全缺乏上述文化的内涵,只停留在对生活现象的琐屑的表面的描绘,那么它的价值就必然要逊色”。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四柱成“间”,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基本空间单元。以四柱成“间”为原点,中国木构建筑逐渐发展出各种变化。中国传统建筑规模的扩大并非取决于建筑体量的增加,而是依靠具有模数意义的“间”的单元性叠加。“间”和划分“间”的柱具有刻度功能,建筑群通过“间”的有机聚合,形成整饬而丰富的群体形象。以“间”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各种形态简洁却意涵丰富的中国古典建筑形态,对中国古人的生活模式、心理结构乃至审美习惯皆影响深远。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以“间”及“方正”式网格为鲜明特性的传统建筑空间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古人有“天圆地方”的观念,与其说是人们根据天地之形创造了传统建筑“方正”的基本格局,不如说是先民以自己居住的“方正”的木结构房屋形态为原型,产生了对大地形状的猜想,四角方正的建筑影响了先民对世界的认知。这种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被强化,出现了“四正”方位的崇拜,乃至被赋予了神话色彩,并演绎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守的方位观念。在这一概念下,“间”成为中国古人规划自己生活世界的指导思想。方形的院落是“间”观念延伸的第一步,由院落而组成网格式的建筑群则是“间”观念延伸的第二步,中国古典建筑群平面布局中往往隐藏着规划严整的网格基线。更进一步,中国古典城市的规划往往也呈现出“间”的网格化特征,如唐代的长安与洛阳。甚至“国土”也可以用“间”来划分,典型如周代的“井田制”,以九块方田称一“井”,形似“井”字。土地由“井田”构成的网格划分,体现了中国古人将天下视为屋宇、将大地划分为无数“间”的一种思维模式,是在房屋空间布局与城市规划概念下形成的。“庭院深深深几许”,建筑空间单元的不断重叠,强化了人们视觉上“庭院深深”的效果,而这层层延伸的空间,即是以“间”为序列原点生成的。这种“深深”的意境同样也流行于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层次,追求深远、高远、平远的审美习惯中。“间”引导人们动态而非静态地与建筑达成欣赏的默契,这在园林长廊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无尽深远的一个个“间”引导游园者看到动态变化的景观。这一建筑灵感运用于绘画,便化生为“目换景移”的中国古典长卷,如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画面通过时间与地点的平移,演绎所描绘的对象和内容,颇似后世的连环画。而将画面横向平均分成几部分来安排场景,形成一种平铺式的均分构图,也与“间”的平铺排列暗合。这种构图就来源于建筑中的壁画,墙壁被壁柱自然地分割为若干单元,壁画的表现也就必须划分为若干单元。后来粉墨丹青自墙壁移于纸、绢,建成均分构图的长卷。(摘编自文史知识2016年第3期)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变化多样,但“间”是其基本空间单元,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意涵丰富的中国古典建筑形态。B“间”具有模数意义和刻度功能,以其作为建筑序列原点,建筑空间单元不断重叠,从而生成层层延伸的空间。C中国传统建筑扩大规模,形成整饬丰富的群体形象,是依靠“间”的单元性叠加和有机聚合,而无须体量增加。D四柱成“间”,“间”和“方正”式网格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鲜明特征,“方正”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格局。C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一段第句是说“并非取决于”。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认知观念和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关系密切,这种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不断强化。B中国古典建筑空间形态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人的生活模式,成为他们规划自己生活世界的指导思想。C中国的四方形院落、由院落而组成的网格式建筑群、古典城市规划甚至国土划分,都是“间”的观念的延伸。D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单元的不断重叠,形成了“庭院深深”的意境,这种意境也流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习惯中。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偷换概念,第三段第句“间成为中国古人规划自己生活世界的指导思想”。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正”方位的崇拜以及由其演绎出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守的方位观念,源于先民对世界的认知。B唐代洛阳与长安的城市规划呈现出“间”的网格化特征,在周代的井田制中,国土由“井田”构成的网格划分为“间”。C游园者在园林长廊中能够与建筑达成欣赏的默契,“目换景移”,在一个个“间”的引导下看到动态变化的景观。D中国古典长卷平铺式的均分构图,通过时间与地点的平移,演绎所描绘的对象和内容,这为园林长廊提供了建筑灵感。D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关系颠倒,原文为“这一建筑灵感运用于绘画,便化生为目换景移的中国古典长卷”。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导学号:76082003】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联系空前紧密,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日益频繁。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今天的人类社会无论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文明的进步达到了古代世界完全不可想象的繁荣境地。这些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但是,经济全球化也像其他事物一样,有利也有弊,是利弊共存的对立统一体。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弊端与难题。例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要消除和解决这些弊端与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社会今天创造和发展的各种智慧与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世界各种文明以往所积累和储存的一切智慧与力量。在中国西汉时期,著名儒学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为汉武帝所采纳。实行这一方针的目的和实质,就是要把儒家学说确立为治国理政的主导思想。毫无疑义,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儒学文化,应充分挖掘其蕴含的丰富思想价值,结合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的实际,实现其新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使之为改进全球治理,为消除和解决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中存在的弊端与难题作出更大贡献。儒学文化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关于儒学和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9月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的讲话中作了重要概述,他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的思想,关于和谐相处的思想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同样,世界上其他各种历史文化中蕴含的各具特色的思想价值,也都应结合当今的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弘扬,使之共同为消除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中存在的弊端,为解决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带来的难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各国共同发展,造福于人类的现在与未来服务。儒学文化与世界上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等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儒学文化时,坚持革故鼎新、择善而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能不加分析地照套照用。具体说来,一要采取有鉴别、有扬弃的继承态度;二要把握好继承的目的是古为今用、以古鉴今,而不是厚古薄今、以古非今;三要紧密结合新的社会实践和时代要求,不断总结和吸取实践中的新鲜经验,使儒学文化的思想精华能够因时制宜,实现新的转化、升华和发展。所有从事儒学文化工作的人都应注意贯彻这些原则。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对传统儒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改造,弘扬和发展儒学所蕴含的思想精华,使之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发掘、利用人类已经积累和正在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启示、智慧与经验,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健康地向前发展,才能更好地开创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美好未来。(节选自“光明网”滕文生儒学文化的特性与前途)10下列关于“实现儒学文化新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联系空前紧密,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日益频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B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文明的进步达到了古代世界完全不可想象的繁荣境地。C经济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