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4_9)_第1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4_9)_第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4_9)_第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4_9)_第4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4_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河北省定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4.9)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骠骑(pio)皴裂(cn) 悄无声息(qio) 纨绔子弟(k)B滂沱(png) 沉疴(k) 抛头露面(lu) 同仇敌忾(ki)C偌大(nu) 膻味(shn) 蚍蜉撼树(p) 椎心泣血(zhu)D叶韵(xi) 刍议(ch) 犯而不校(jio) 捕风捉影(b)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不同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B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宋的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乐府”原指一种官署,后指一种新诗体。C左传也称左氏春秋,为“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的“传”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传”都是一种史书体例。D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四史”,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渔鼓 刘绍英芦苇砍倒后,长哥把丝网一条条收进了船舱,又从舱底翻出用布兜衷着的渔鼓,就上了岸。渔鼓自是好材料做成,鼓筒溜溜的光滑,竹纹清晰,看得出来,夏天的时候已经喂过桐油了。上端系了 一块红绸布,好似姑娘辫子上的红绸结。下端绷上了蟒皮,用手拍上几下,那梆梆的声音浑厚經锵,便会直往心里钻去。渔鼓是长哥父亲留下的。每到芦苇欲倒后,父亲就会与长哥背着布兜,抱着渔鼓,沿澧水河挨家挨户地送吉祥。父亲的声音浑然低沉,有了些苍凉,长哥的声音清脆高亢,透着年轻,鼓声打出的节奏则沉闷敦厚,似八月隐雷。这时,农闲下来的乡亲,渔鼓打到哪,他们就 会跟到哪。走过整个村子,送给各家的唱词都各不相同。回来的时候,糯米糍粑、绿豆皮、米 泡芝麻糖之类的,就会装满布兜。更有些小把戏,好奇地偶尔伸出手去摸一把渔鼓,便一路 跟着父子俩,直到父子俩上了船,他们才怏怏地转去。每到这个季节,乡亲们似乎伸长脖子 等着父子来,一年上头,家家图个吉利热闹。父亲死后,长哥就没再一个人上岸打渔鼓。长哥翻过了堤坡,就走进了堤坡下的村子。 村子里很安静。有几只鸡在路边悠闲地抓着草堆。长哥走到第一户人家的门前愣住了,门上了销。长哥记得这家有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姑娘红唇白齿,长得好看。每次父亲与长哥 来,她都会给父子俩泡上一杯茶,茶递到长哥手里,姑娘就会说:“喝茶润嗓哩! ”长哥看她, 她就红了脸,头一低,进到里屋去了。等到长哥渔鼓的声音响起,她又会从房里出来站到旁 边很认真地听。记得那年回到船上,长哥晚上就做了个梦,梦里自己娶了这个姑娘。长哥有些沮丧,拿渔鼓的手很自然地垂了下来。长哥走到第二家去,刚到院门口,一条黑狗冲了出来,对着长哥狂吠,吓得长哥手里的 渔鼓差点掉到地上。“谁来了? ”院里一个气力不足的声音。 “我,打渔鼓的。”长哥忙回答,还是抬起腿进了院门。狗伸着红舌头,望着长哥已不再吠。长哥看见了一个老人衷着床被子躺在藤椅上,在屋檐下晒太阳。太阳正照在老人的脸 上,那脸便有些生动。长哥走到老人的跟前,老人眯着眼,看着长哥的渔鼓咧嘴就笑了 :“哦,打渔鼓的呀。我耳朵背,听不见。儿子到乡政府去了。”长哥点了点头,心里明白,家里没有其他人,老人耳朵又听不见,这渔鼓要打给谁听呢? 长哥还记起,这是村主任家。平常这个日子,村主任家是最热闹的了。长哥向老人告辞,抬头看一眼明晃晃,却有些寒冷的日头,就走出了院门。长哥想:自己还要不要继续往前走呢?这样想着,脚步却没有停止,又走到了第三家。这家很热闹,堂屋里有十来个人在看电视。电视的声音特别响亮。长哥把渔鼓拍了两 下,声音沉闷低回。没有一个人回头。长哥把渔鼓又拍了两下,这次的声音有了些激越。两 声渔鼓响过,长哥自顾自地唱了起来。屋里的人这才齐刷刷地转头。一大嫂从椅子上站了起 来,走到长哥跟前说打渔鼓的,等我们把这集电视剧看完。 ”长哥看见,那些转过来的头,马上又转向了电视机。长哥说:“我到其他人家去了再来吧。”大嫂说你不要去了,村里的人基本上都在这里。”看着长哥满脸的疑问,大嫂继续说:“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老弱病残留着看家。”说着,给长哥拉了把椅子,便不再理长哥,眼睛又盯向了电视。长哥依照大嫂的招呼坐下了。坐下的长哥没有看电视,手摩挲着渔鼓有些粗糙的蟒皮。渔鼓上端的红绸布已经很旧了,那还是爹在的时候,在镇上用两斤鱼换的。坐了一会儿,电视插播广告,那些头扭了过来。有几个半大的孩子起身围住了长哥打 渔鼓的,给我们唱流行歌曲吧。”“唱两只蝴蝶。” “唱老鼠爱大米。”长哥起身。这些前几年还流鼻涕的小把戏,像野地里的蒿草,窜高了。长哥歉意地说:“我不会唱流行歌,我打渔鼓就送吉祥,说水浒,说好汉故事。”说完,长哥就把渔鼓敲了两下,和着节奏,用他逐渐低沉浑然的声音唱了起来:“ 一送恭喜二送财,三送”这时,广告已插播完毕,那些头又都扭向了电视机,不知谁把音量开大了一些,渔鼓的敦厚的梆梆声和长哥逐渐有了些苍凉的声音就一点也听不见了。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作者善于通过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以形写神,如“手摩挲着渔鼓有些粗糙的蟒皮”就写出了长哥当时的紧张、感动。B小说颇葙诗意地写长哥那年做了 一个梦,梦里自己娶了那个长得好看的姑娘,表明 长哥是个有些浪漫、向往美好爱情、爱幻想、有梦想的民间艺人。C“小把戏”喜欢听的是流行歌曲,对渔鼓不感兴趣了。说明渔鼓是一种髙雅艺术,曲高和寡,不是普通人能够欣赏的。D“村子里很安静。有几只鸡在路边悠闲地扒着草堆”的环境描写,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冷清、自在,与下文“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老弱病残留着看家”相呼应。E小说匠心独运,通过对渔鼓听者渐微的伤感的描写,引发了在现代文明进程里传统 文化逐渐被侵蚀甚至遗落的担忧。5小说对村子里的三户人家的描写,分别侧重反映什么样的生活现状?请简要概括。6小说两次写到长哥说唱时的声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7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巽,字令叔,赵郡人。少苦心为学,以明经调补华州参军,拔萃登科,授鄠县尉。周历台省,由左司郎中出为常州刺史。逾年,召为给事中,出为湖南观察使,锐于为理。五年,改江西观察使,加检校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巽持下以法,吏不敢欺,而动必察之。顺宗即位,入为兵部侍郎。司徒杜佑判度支盐铁转运使,以巽干治,奏为副使。佑辞重位,巽遂专领度支盐铁使。榷筦之法,号为难重,唯大历中仆射刘晏雅得其术,赋入丰羡。巽掌使一年,征课所入,类晏之多岁,明年过之,又一年加一百八十万贯。旧制,每岁运江淮米五十万斛抵河阴,久不盈其数,唯巽三年登焉。迁兵部尚书,明年改吏部尚书,使任如故。巽精于吏职,盖性使然也。虽在私家,亦置案牍簿书,勾检如公署焉。人吏有过,丝毫无所贷,虽在千里外,其恐栗如在巽前。初,程异附王叔文贬窜,巽知其吏才明辩,奏而用之,宪宗不违其请。异勾检簿籍,又精于巽,故课最加衍,亦异之助焉。巽为吏部尚书卧疾郎官相率省问巽初不言其病与之考校程课商略功利至其夕而卒。然性强很狡恶,忌刻颇甚,乘德宗之怒,谋杀窦参,物论冤之。初,参为宰相,不悦于巽,自左司郎中出为常州刺史,仍促其行。不数月,参贬郴州司马。久之,巽自给事中为湖南观察使,郴即属郡也。宣武军节度使刘士宁以擅袭父任,物议不可,朝廷不得已而授之。及参之贬,士宁尝以绢数千匹赂参,巽在湖南具奏其事,言参与藩镇交通,德宗怒,遂赐参死,议者冤之。巽廉察江西,徇喜怒之情,而无罪被戮者多矣。元和四年四月卒,时年七十一,赠尚书左仆射。(节选自旧唐书李巽传)【注】榷筦:对盐铁等物实行专管专卖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大历中仆射刘晏雅得其术 雅:很、极B赋入丰羡 羡:羡慕C异勾检簿籍,又精于巽 于:比D徇喜怒之情 徇:顺从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巽为吏部尚书/卧疾/郎官相率/省问巽/初不言其病/与之考校程课/商略功利/至其夕而卒B巽为吏部尚书/卧疾/郎官相率/省问巽/初不言其病/与之考校程课/商略功利至其夕/而卒C巽为吏部尚书/卧疾/郎官相率省问/巽初不言其病/与之考校/程课商略功利至其夕/而卒D巽为吏部尚书/卧疾/郎官相率省问/巽初不言其病/与之考校程课/商略功利/至其夕而卒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巽年少笃学,才能出众,历任要职,精于治理政务。他用法律来管理下属,官员都不敢欺骗他,连众人认为困难重重的盐铁专卖征税,李巽上任第一年就做出了远远超越前人的优秀业绩。B李巽勤于政务,知人善任。李巽在家里也会像在官府一样批阅公文,他慧眼识珠,举荐了被流放的程异,最终程异也成了李巽的得力助手。C李巽个性刻薄善妒,残忍狡诈。窦参任宰相时,与李巽结下不和,后李巽抓住机会在任湖南观察使时上书检举了窦参,德宗生气赐死窦参。D对于李巽来说,可谓是成也性格,败也性格。这篇传记既表现了李巽的政治才干,也通过举了一详一略两件事例来表现他的强横凶狠。11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吏有过,丝毫无所贷,虽在千里外,其恐栗如在巽前。四、默写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故不积跬步, ; ,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2)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李商隐锦瑟)(4)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送春 朱淑真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注:临歧,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1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的上片分析。 1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两句 六、命题作文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一只蚂蚁想往玻璃墙上爬,但一次次都失败掉了下来,但它依然执著地往上爬。一个人看到后,感慨地说:“多伟大的蚂蚁,失败了毫不气馁,继续向目标前进。”另一个人看到后也感叹地说:“多么可怜的蚂蚁,太盲目了,假如它改变一下方式也许很快就到达目的地。”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这样的难题,是执著追求,还是果断放弃?请以“执著追求”或“果断放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立意明确,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不要套作和抄袭。为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扫黑除恶工作中来,束城镇通过由包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书记召开各村群众大会广泛宣传动员、公布全镇扫黑除恶举报电话、邮箱和纪委举报等方式,增强人民群众通黑恶势力做斗争的决心,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全民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A悄无声息(qio);B.抛头露面(l);C.偌大(ru ),椎心泣血(chu)。2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C项中“左传的传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传都是一种史书体例。”表述有误,左传的“传”是史书体例,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传”是一种文体。【答案】【小题1】是就文人经商、养花种草、剪裁时装、研究烹调之类作家写作之外的事情而言的。(1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作家一生做好写作这一件事就不错了,应该对这之外的事情减淡兴趣。(2分)(意思对即可)【小题2】小时侯对花草十分着迷渴望养花种草在公寓如愿后高兴欣赏结果不理想后疑虑、苦恼读了花经后淡然放弃。【小题3】示例:我认为要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来看池莉的观点。当前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普遍浮躁,在这种情况下,强调多才多艺很容易成为不安分本职工作的借口。池莉说“一生只做一件事”强调的是责任意识和精品意识,自有其针对性,和发展多种才艺并不矛盾。【解析】【小题1】事占1分,意思2分。该句的答案在文末即可找到,在文章的末尾,“总之,我是不敢再说文人经商之类的话了,也不敢再狂热地养花种草。就连剪裁时装、研究烹调之类的兴趣也淡了下来,兴之所至,偶尔为之,拿得起,放得下,决不长期牵肠挂肚。”通过对这些加点词语的理解,稍加整理即可答出。【小题2】(4分)每个关键词语(着迷,渴望,高兴,苦恼,淡然)一分,答出4个即可。【小题3】(共5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如果学生从其他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切中题目要求即可得分。4ED5小说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农村的现状:凋零、衰败、冷清。一户人家:“门上了锁”,侧重反映年轻人都离开农村、外出打工的现状。第二户 人家:没有生气,只有一条狗陪伴着孤独的老人。侧重反映村里只有留守老人的现状。第 三户人家:很热闹,聚集了村里无所事事的妇女和小孩看电视。侧重反映村里只剩老弱病残 的现状。6第一次,声音清脆高亢,写出长哥年轻而富有生气,充满生命活力,拥有自然、淳朴 的天籁之音。第二次,声音低沉浑然、苍凉,反映了长哥看到渔鼓被人冷落后的无可奈何, 以及前途茫然无法确定的忧伤、失落。对比。通过前后两次声音的对比,写出了长哥心态 的变化,突出了长哥的失落、伤感和无法预料命运的忧愁。7看法一:担忧渔鼓这种传统的民间曲艺逐渐消失。有人喜欢听长哥打渔鼓,传统民间艺术被冷落;仅有的一些人在看电视,传统民 间艺术被新事物取代;渔鼓人敦厚的梆梆声一点也听不见了,暗示了传统民间艺术已经没 落。看法二:担忧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和命运。哥遭受的悲凉况味,熟悉的乡村变得冷清。没有人再听渔鼓;仅有一些人看电视, 孩子让他唱流行歌曲;长哥“逐渐有了些苍凉的声音就一点也听不见了”,暗示了传统民间 艺人命运堪忧。看法三:两者兼而有之。【解析】试题分析:4A “手 摩挲着渔鼓有些粗糙的蟒皮”是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不是神态描写,且并不能表现其“感 动”。B“爱幻想”不恰当。C渔鼓不是高雅艺术,它本来就是民间艺术。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5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6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这是个探究小说主旨的题目,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首先,应该到题材中去寻找。题材中蕴含着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其次,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如果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它的时代背景缺少了解,那么很难获取小说的真正内涵和主题。第三,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创作个性等,也有助于理解他的小说的主题。第四,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也是理解概括主题的重要方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技巧,准确理解人物形象,就能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2)及参之贬,士宁尝以绢数千匹赂参,巽在湖南具奏其事,言参与藩镇交通,德宗怒,遂赐参死,议者冤之。8B9D10A11(1)百姓官员有犯错的,一点都没有宽恕的,即使在千里之外,他们害怕得发抖就像李巽在他们面前一样。(“人吏” “贷”“虽”“ 恐栗”各1分,句意1分)(2)等到窦参被贬,刘士宁曾经用几千匹绢贿赂过窦参,李巽在湖南详细地上报了这件事,说窦参与藩镇互相勾结,德宗非常生气,于是赐死窦参,议论的人认为窦参是冤枉的。【“ 及”“具”“ 交通” “ 冤”(注意意动用法)各1分,句意1分】【解析】8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B选项的“羡”是“有余、多余”的意思。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9试题分析:做断句题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A项“李巽上任第一年就做出了远远超越前人的优秀业绩”与原文不符。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李巽,字令叔,赵郡人。年少时刻苦钻研学问,以通晓经学调补华州参军,才能出众而考中进士,授予鄠县尉。在中央担任过许多官职,从左司郎出京任常州刺史。过了一年,召回任给事中,又出京任湖南观察使,治理政务精明敏捷。五年,改任江西观察使,兼任检校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 李巽用法律掌管下属,官员都不敢欺骗他,有(不法)行为一定会明察。顺宗即位,入京任兵部侍郎。担任司徒的杜佑兼任度支盐铁使、转运使,因为李巽干练而有治才,上奏举荐李巽为副使。杜佑辞去高位,李巽于是专任度支盐铁使。对盐铁的专卖和征税,向来是难度较大而且很重要的,只有大历年间的仆射刘晏尽得其法,税收丰足有余。李巽担任度支盐铁使一年,征收赋税收入的,相当于刘晏业绩比较多的年份,第二年又超过了这个数目,又过一年增加了一百八十万贯。旧的制度,每年从江淮地区运送五十万斛米到黄河以南,很久不能达到这个数目,只有李巽在任的三年达到了。升任兵部尚书,第二年改任吏部尚书,依旧任以前的官职。李巽在为官任职方面很精通,是性格让他这样的。即使在个人家中,也会放置官府文书簿册,就像在官府一样地考核检查。百姓官员有犯错的,一点都没有宽恕的,即使在千里之外,他们害怕得发抖就像李巽在他们面前一样。当初,程异依附王叔文而被贬谪放逐,李巽知道它有为官的才能,明智善辩,上奏皇上并任用了他,宪宗不违背他的请求。程异考核检查公文、案卷,又比李巽精通,考评总是最优秀,也是程异协助的。李巽任吏部尚书,卧病,官员们相继来探望问候,李巽开始不说自己的病情,跟他们考查研究问题,商讨事务,到晚上才停止。然而李巽个性刚愎自用、奸诈凶恶,十分刻薄善妒,趁着德宗发怒,图谋杀害窦参,众人议论认为冤枉了窦参。以前,窦参任宰相,不喜欢李巽,李巽从左司郎中出京任常州刺史,窦参催促他上路,没过几个月,窦参被贬为郴州司马。过很久后,李巽从给事中调任湖南观察使,郴州就是它附属的郡县。宣武军节度使刘士宁擅自继承了父亲的官职,大家都议论认为不能这样,朝廷不得已而授予了刘士宁官职。等到窦参被贬,刘士宁曾经用几千匹绢贿赂过窦参,李巽在湖南详细地上报了这件事,说窦参与藩镇互相勾结,德宗非常生气,于是赐死窦参,议论的人认为窦参是冤枉的。李巽视察江西,顺从自己的喜怒的心情,杀害了许多无罪之人。元和四年四月去世,当时71岁,追赠尚书左仆射。12(1)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2)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4)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解析】试题分析:第1句要注意“至”字的准确记忆;第3句注意“沧、蓝”两字的字形;第4句注意“幽”字的准确记忆。“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13表达了词人对春的怜惜和留恋之情。“风光”与“紧急”搭配,突出时光之速,三月马上就到三十日,更见已是暮春;“绿野烟愁露泣”运用拟人手法,写绿野上的烟、露因为“拟欲留连计无及”而发愁、哭泣,这其实就是词人在表明自己惜春的心迹。14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前一句中“缱绻”“临岐”“嘱咐”三个词,是把春当做了别离之人,鼓声缱绻的和春告别并“嘱咐”:来年你要早点儿让梅花开放啊!此拟人手法的运用,将对春的留恋具化为对春的叮嘱,可见盼春归之急切,更突出了惜春感情的强烈。【解析】1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在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内容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着注释,抓住上片的关键词句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可抓住“风光”与“紧急”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来分析。【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是古诗词鉴赏题中的首要任务。从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入手、因为描写的内容不同,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也不同;从诗歌表现情感的关键词入手,诗歌中表现情感的关键词主要指能直接传达出作者情感的词语,比如“愁”“悲”“怨”“泪”“喜”等词,鉴赏诗歌情感时若能抓住这些词就能轻松地判断出作者的情感;从诗歌所选取的典型意象以及由此营造的特定意境入手,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就是由意象共同构成的具有特定韵味的诗意空间。本诗题目是“送春”,是送别春天,自然有伤春惜春之感。由“欲留”“嘱咐”等可见作者对春天的留恋。14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两点:一、修辞手法;二、“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艺术表达效果。“缱绻”“临岐”“嘱咐”,通过这些关键词,很容易看出拟人的修辞手法,可结合着拟人的一般性作用,从盼春、惜春的角度答题。【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赏析诗歌的修辞,首先要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格,其次要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格在诗句中是如何运用的,最后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格在表达主旨和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本诗最后两句把春当做了别离之人,鼓声缱绻的和春告别并“嘱咐”,可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再结合诗歌主旨,可知这两句是在突出强烈的惜春之感。 15执着追求和果断放弃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是执着追求还是果断放弃;这一问题无不深深地困扰着我们。然而,唯有当我们在认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