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 北师大 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 北师大 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 北师大 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 北师大 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明清帝国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等基本史实。 2.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认识专制统治加强、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是封建制度没落的表现。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和文字狱有关的资料,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明清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据老师所知,有很多同学平时都喜欢读诗歌,那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看几句古诗:(教师在大屏幕打出诗句):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可是,就是这几句诗却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头。当时,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徐骏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说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则是暗指清统治者没有文化。为此,按“大不敬”“斩立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刚才讲时老师发现许多同学面露疑惑:怎么可能呢?不就是几句诗吗?怎么能如此牵强附会地和国家朝廷连起来?可这正是历史的真实,是清朝加强思想专制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二、学习新课:明清是中华帝国的晚期,那时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为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统治者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皇权,使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发展到了颠峰,那么,明清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皇权呢?(一)君主独裁请同学阅读“君主独裁”一目,整理一下明清君主独裁的表现。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是要点的地方画出来。教师请两名同学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总结一下明清君主独裁的表现。师生归纳:1明朝加强君权统治的措施:(1)废除宰相制度;(2)设立厂卫制度;(3)设立廷杖制度。2清朝设立军机处具体了解这些措施。1.(1)废除宰相制度教师:元朝曾经是高度集权,又极为专制的王朝,但到了末年,朝政废弛,内部倾轧,已无法继续它的统治。朱元璋吸取元朝贵族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对功臣严加防范,不久就大开杀戒,把与他一起起兵反元的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清除,其中波及面最广的是“胡蓝之狱”。同学们看大屏幕。胡惟庸案是为了解决传统的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强化皇权所采取的暴力行动。最终废除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把丞相的权力分归六部,而六部又由皇帝负责,这样一来丞相的权力分散了,皇帝的权力加强了。1.(2)设立厂卫制度一天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先是一惊。只见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解释道:因有下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这才放心。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活动:(议论并回答。)因为朱元璋设了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的言行。教师补充:明朝就是通过锦衣卫,东厂等这样的特务机构来监视百官、百姓,使他们臣服,这些特务机构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1.(3)设立廷杖制度为了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朱元璋还设立了廷杖制度,任意杖责不合已意的大臣,这体现了君臣之间的主仆关系。那么清朝又是怎样加强皇权的呢?2清朝设立军机处教师:和申就是军机大臣,和申每天寅时要先去军机处,然后再入宫商议军国大事,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地方各部门执行。提问: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的权力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军机处是清代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过渡:以上我们探讨的是明清两朝在政治上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事实上,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还表现在思想文化上。 (二)八股取士说到思想文化上的专制,老师不禁想起了秦始皇时期那起令读书人胆战心惊的事件。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回答:焚书坑儒 教师:焚书坑儒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典型的思想文化专制事件。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却说过这样的话:引导学生齐读111页材料。是啊,提起焚书坑儒至今我们还能透过千年的历史感受到那份沉重。那么,比焚书坑儒还厉害的八股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118页“八股取士”一目,注意了解一下什么是八股文?师: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发展到明清两朝的一种形式。说起科举制,同学们能想起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朝代的科举制度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唐朝承袭了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并不断完善,以后历代王朝也根据需要对科举制度的要求进行了不同的调整,到了明清则演变成了八股取士。那么,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最突出体现就是八股取士。思考: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四书、五经)具体内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考试题型?(八股文-破题 、承题、起讲 、入手、起股 、中股、后股、束股)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在明清时的演变,由于明清八股取士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学生根本没有实际能力,有些人为考中状元,埋头苦读经书,根本没有实际能力。八股取士选拔人才没有自己的思想,变成了皇帝的忠实奴仆。教师补充:清代统治者通过八股取试选取的人才成了他们的奴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专制皇权。(三) 厉行文字狱学生看课本119页“厉行文字狱”一目,了解什么是文字狱?文字狱:我们把这种因为文字而引发的案件叫做文字狱。故事:据说有个文人给朱元璋写篇贺表,恭维他“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他看了大怒,说“生”与“僧”同音,“光”是没有头发,这是骂我做过和尚;“则”与“贼”同音,这是骂我做过造成反的贼。于是下令把这个文人给杀了。这就是文字狱。这种文字狱到了清朝则发展到了极限:乾隆时,湖南学政胡中藻在坚磨生诗中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亲自批驳说:“一把心肠论清”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下旨处死了胡中藻。乾隆自称“古稀老人”,退休的大理寺卿尹嘉铨有一次自称“古稀老人”即被绞死。教师指出:事实上,明清两代因为一两句诗或一两个字而弄得抄家、杀头、灭族的事屡见不鲜。教师:文字狱从明朝开始,清朝大兴。尤其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为甚思考:为什么文字狱在清朝最为严重?学生交流并回答: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满族贵族为了统治众多的汉族人民,以文字狱作为他们强化专制统治的一种方式。小组讨论:文字狱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讨论回答:这种政策会使社会很恐怖,知识分子不敢多说话,不敢有自己的见解,更不用说对政治事件的参与;对统治者而言,尽管在思想上控制了人民,但长期以来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使国家走向衰败。教师肯定并完善学生的回答:文字狱使读书人牺牲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批判性思考,使社会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这也正是中华帝国的最后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小组讨论:明清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1.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利于对全国的控制,利于国家统一。2.起到巩固明清专制统治的作用。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4.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三、课堂小结:明清帝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为挽救行将就木的旧制度,统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