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5_第1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5_第2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5_第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5_第4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5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广西南宁市宾阳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2、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以上材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 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D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3、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这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A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B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的觉醒C使欧洲现存的社会制度遭到怀疑与否定D造成的巨大伤亡与破坏给人们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4、“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社会各个阶层的对立一时间被忘却所有的市民相互合作,这些事情都被美化了。”作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自由民主理想的扩张C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 D狭隘民族主义的泛滥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缺乏原材料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A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B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C科学技术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证D发展化学工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6、1938年希特勒曾说:“三年前我们曾派小股部队进军莱茵兰,那是我事事都要冒险的时候。那时如果法国出来阻止我们,我们只有撤退”。德军进人“莱茵兰”,法国可以阻止的依据是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海军条约 D九国公约7、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段材料说明:英国反对缔结处置德国的和约英国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不公正的劳合乔治预感到德国复仇主义者的威胁 凡尔赛和约将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激化 A BCD8、巴黎和会上,英国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图谋,又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要求,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A.维护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以使三国共同主宰世界B.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并主宰欧洲C.充分利用法美的矛盾,为自己谋取利益D.维护欧洲安全既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也反对美国介入欧洲9、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D“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10、国联盟约规定:“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为实现这一神圣任务,国联认为最合适的途径是A民族自决 B集体安全 C维护和平 D委任统治11、2013年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谈到二战后东京审判时说:“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应该说是联合国一方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战时日本领导人“是根据联合国一方战胜国判断被定罪”。这一说法A深刻反思东京审判以换取国际社会对钓鱼岛问题的同情B质疑东京审判的公正,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C表明日本欲按自己的意图对二战作出总结 D是在美国授意下否认侵略的一贯行为 12、右图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左边床上的人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 右边床上依次是: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下列各项是对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此图反映的时间可能在二战前夕或二战初期B左边床上的人说的话反映了美国当时的心态C此图揭示了美国对当时形势发展的正确判断D此图反映了当时欧洲危机重重13、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决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思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两则观点都 A反对脱离经济背景讨论政治 B认为经济危机催生独裁政治 C认可社会环境影响历史人物 D认同历史人物影响历史进程14、二战前,希特勒有意散布苏联国防部副部长的叛变谣言,苏联以300万卢布买下了这份情报,只用几十分钟“审判”就宣布副部长死刑,12小时内八名苏军高级将领被处决,希特勒兵不血刃,达到以谣言杀人的目的。希特勒这一谋略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是A“不战而屈人之兵” B“知彼知已,百战不殆”C“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D“兵贵神速以制敌”15、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A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16、某位英国首相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某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说此话的是 A托尼布莱尔 B温斯顿丘吉尔C尼维尔张伯伦 D劳合乔治17、1962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苏军实施了代号为“阿纳德尔”的行动计划。对于这一计划的认识,正确的是 A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 B苏联取得了与美国同样的地位 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 D表明双方争夺的重点发生了变化。18、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围墙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德修筑柏林墙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 B东德修柏林墙是防止民众逃往西德 C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 D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19、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说:“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结合史实,分析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世界经济安全与世界和平B帮助西欧恢复和发展经济C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遏制苏联D为了消除饥饿、贫穷,保障人民生活20、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A B C 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第21题16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21、(16分)阅读下列有关“一战”的史料:材料一 两年半以来,盟军(指德、奥、保、土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不可摧毁的力量。他们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证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竟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材料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希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他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请回答:(1)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4分)(2)材料一、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面的观点较符合实际?(6分)(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评价的?(6分)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在是否参加国际联盟的问题上,美国各界看法不一。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国联成员国有尊重并保护其他所有成员国领土完整及独立、防御外来侵犯的义务。围绕这一条款,美国总统威尔逊和一些参议员之间争论激烈。参议员们认为,如果美国参加国联后,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美国将面临法律上的义务。这最终将使美国陷入与欧洲事务相关的义务与环境之中。因此他们反对参加国联。威尔逊总统认为,这个义务是道义上的,不是法律上的,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而且(美国国会)有绝对自由,对要求采取行动的所有情况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他也承认,如果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毫无疑问,美国将履行盟约中的自动惩罚的法律义务。请回答:(1)概括指出在美国是否参加国联的问题上,威尔逊和参议员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2)概括争论双方的基本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争论的最后结果。(6分)(3)参议员们在美欧关系上的基本主张是什么?说明这种主张影响下的美国外交政策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中的表现及作用。(6分)23、(14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0年6月,日本当局叫嚷“不要误了末班车”。7月26日,日本内阁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规定日本的基本国策是:“建立以皇国为中心,以日、满、华为基干的大东亚新秩序。”“皇国目前的外交是以建设大东亚新秩序为根本,首先将重点置于结束中国事变方面。”材料二 1940年秋季,日军参谋长杉山元认为:“从窘境看,想孤立的解决中国事变几乎没有希望了,中国事变的解决,只有作为综合欧亚国际大变化的一环,才有解决的希望。”“近卫也好,松冈也好(二人为日本当时的首相和外相),对中国事变都灰心了他们说,解决中国事变的道路,应该把面向中国的力量转移到南方。”材料三 1941年7月2日,日本内阁决定“不管世界形势如何演变,帝国均将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方针。”“依然向处理中国事变的目标前进,同时,为确定自存自卫的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并声称“不辞对英美一战。” 上述材料均引自张继平、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日本当局为什么叫嚷“不要误了末班车”?为此而确立的基本方针和重点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促成日本决心向英美开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24、(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材料二 有一幅漫画,图中的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扳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材料三 尼克松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请回答:(1)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变化”又指什么? (6分)(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起劲地扳手腕,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反映了什么? (4分)(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6分)2017年春学期3月月考参考答案高二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BDBADB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CAABCACD二、材料题(21题16分;22题14分;23题14分;24题16分,共60分)21.(1)“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保证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 (4分)(2)不同:德国认为同盟国已赢得了许多胜利,显示了不可摧毁的力量;协约国认为同盟国方面经济困难,即将“分崩离析”。后者的观点较符合实际。(6分)(3)德国认为同盟国“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不负任何责任”。协约国认为应由同盟国负战争责任。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双方都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都是非正义的。(6分)22.(1)美国会不会承担法律上的义务。(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