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专家手册.doc_第1页
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专家手册.doc_第2页
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专家手册.doc_第3页
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专家手册.doc_第4页
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专家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专家手册目录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专家组工作职责和要求评审专家组组成及任务分工评审专家组预备会评审工作预备会评审专家组工作会评审工作反馈会评审工作日程安排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工作报告提纲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分数汇总表(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分数汇总表(综合服务能力)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分数汇总合计表(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分数汇总合计表(综合服务功能)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核心指标检查记录表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检查记录表第一部分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650分)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检查记录表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350分)临床类别医师考核试题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专家组工作职责和要求一、评审专家组组长职责(一)负责培训本评审组的成员。(二)负责撰写评审报告或指定专家组成员撰写,并按时提交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建或指定的评审组织。(三)向评审组织反馈评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评审专家组成员职责(一)服从组长的分工和工作安排,完成组长分配的任务。(二)按照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及专家手册要求,认真开展评审。(三)按照评审日程,按时报到和撤离,中途不得离开评审现场。三、评审专家组要求(一)熟悉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工作手册及相关文件;了解评审工作内容和意义;掌握基本方法和工作流程。(二)应在评审工作开始前1天到达被评审医院所在地。(三)召开预备会议,落实评审各项工作和材料准备。(四)遵守评审纪律,做到实事求是,不走过场,不乱表态。(五)着正装,佩带相应证件,准备手提电脑。(六)不接受超标准食宿安排,工作期间不饮酒,不得接受礼金、礼品,不得参与公款支付的游览、娱乐活动。(七)未经允许,不得向外界泄露评审情况。(八)使用统一格式和内容的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工作手册。评审专家组组成及任务分工专家来源专业组人数任务分工外省管理2“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的第一章、第二章、第七章和第八章临床科室组2“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的第三章重点专科组2“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的第四章药事组2“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的第五章和“综合服务功能”部分的第四章护理组2“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的第六章和“综合服务功能”部分的第五章本省管理组2“综合服务功能”部分的第一章、第二章、第六章医疗组2“综合服务功能”部分的第三章的“一、二”和“四(一)、(二)、(三)”,以及第三章的“五”其他专业组检验输血1“综合服务功能”部分的第三章的“三(一)”和“四(五)”病理1“综合服务功能”部分的第三章的“三(二)”影像1“综合服务功能”部分的第三章的“三(三)”医院感染1“综合服务功能”部分的第三章的“四(四)、(六)”合计18评审专家组预备会一、目的评审专家组培训、分组、分工,互相熟悉,学习评审标准。二、场所医院协助安排合适的地方。三、医院方面参与者无。四、评审组方面评审组全体成员。五、时间各评审专家组成员报到后。六、内容(一)由评审专家组组长对评审专家组成员进行培训,学习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工作手册,熟悉评审指标和评审方法。(二)进行评审工作的任务分解,根据承担的任务分发评审的相关记录表。(三)评审专家组成员明确各自的任务,熟悉承担任务的指标和检查方法,了解相关记录表填写的要求。评审工作预备会一、目的介绍评审组成员和医院领导人,并对评审方式、方法和主要内容作阐述。二、场所医院自行安排院内合适的地方。三、医院方面参与者(一)医院领导。(二)负责协调检查日程的医院工作人员。(三)医院指派的其他人员。四、评审组方面评审组全体成员。五、内容(一)介绍评审组全体成员。(二)介绍医院领导组成员。(三)评审人员介绍评审日程安排方面的问题和主要活动。(四)说明评审的标准及相关问题,介绍评审方式、方法,需要院方提供的文件、资料。(五)确定评审日程。了解被评审医院的准备情况,评审需要查阅的文件、资料是否准备好。(六)确定食宿、乘车等有关安排,在保证评审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尽量节省时间、开支。(七)确定离开当地的时间。六、相关的准备(一)准备会议室。(二)通知医院接待人员,使评审组成员直达会议室。(三)与会人员人手一份评审日程安排。(四)确定陪同的领导和相关人员。(五)安排用餐。(六)将评审日程安排通知相关人员。(七)评审组成员佩戴身份牌。评审专家组工作会一、目的评审专家沟通、汇总评审工作情况。二、场所医院协助安排合适的地方。三、参加人员评审组全体成员。四、时间通常安排在检查结束后。五、内容(一)各小组根据评审标准及细则,填写完善检查记录表及打分汇总表等。(二)汇总评审情况,归纳发现的亮点与问题。(三)讨论评审报告框架和主要内容。评审工作反馈会一、目的由评审专家组按照专家分组向医院反馈评审工作总体情况,提出持续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二、场所医院自行安排院内合适的地方。三、医院方面参与者医院院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科主任或全院职工。四、评审组方面评审组全体成员。五、会议内容(一)专家组反馈医院评审的总体情况,包括亮点与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及建议。(二)医院院长发表意见。评审工作日程安排第一天一、上午(在会议室召开汇报会)(准备好记录本,由组长指定一名评审专家组成员负责记录)(一)8:30分评审汇报会准时开始。(二)由评审专家组组长宣布:xx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工作开始,介绍参加这次评审专家组成员。(三)由评审组专家组组长介绍此次评审专家组工作基本要求。宣布评审工作纪律:基本要求:为了保证评审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公平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医院要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将通报批评。工作纪律:由于时间短,人员少,工作量大,因此不要安排与检查评估无关的活动,以保证有足够的评审时间。每家医院评审时间为2天,不得提前结束评审。中午尽量安排自助餐或工作餐,不安排桌餐。(四)由被评审医院领导介绍评审情况报告(15分钟)。(五)8:45-12:00实地评审开始,评审专家组分组进行实地评审。二、下午(六)13:30-18:00评审专家组分组继续进行实地评审。第二天一、上午8:30-12:00评审专家组分组继续进行实地评审。二、下午(一)13:30-16:00评审专家组分组继续进行实地评审。(二)16:00-17:30召开评审专家组会议,汇总分析实地评审情况。(三)17:30-18:30召开评审工作反馈会议。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工作报告提纲一、评审工作基本情况包括评审时间、被评审医院名称、评审专家组组成等。二、工作成效主要是在评审中发现的典型和亮点。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针对评审标准在评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四、意见和建议五、其他评审建议结论、评审分数、报告撰写时间、评审专家组组长和成员签字。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分数汇总表(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指标名称指标编号分值实际得分指标编号分值实际得分一、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的措施(30分)1.131.3.121.2.121.3.261.2.231.3.321.2.331.4.131.2.431.4.23小计二、队伍建设(95分)2.1.1102.2.252.1.262.2.332.1.352.2.442.1.472.3.162.1.532.3.242.1.662.3.352.1.742.3.442.1.852.3.562.1.942.3.652.2.13小计三、临床科室建设(165分)3.1.1103.5.143.1.273.5.243.1.333.5.353.2.153.5.433.2.233.5.533.2.343.5.643.2.453.6.143.2.553.6.243.2.633.6.323.3.143.793.3.243.883.3.343.9.1103.3.443.9.243.3.543.9.343.4.133.9.423.4.273.10.153.4.333.10.273.4.423.10.33小计四、重点专科建设(105分)4.1.144.3.554.1.234.4.124.1.334.4.254.1.444.4.334.1.554.4.424.1.624.5.124.1.724.5.234.1.824.5.334.2.124.5.424.2.224.5.514.2.334.6.134.2.434.6.244.2.534.6.334.3.164.6.414.3.264.7.124.3.364.7.224.3.454.7.31小计五、中药药事管理(80分)5.125.475.2.135.5.145.2.225.5.225.2.355.5.335.2.425.5.415.2.515.5.535.2.625.5.625.2.755.635.2.825.7.125.3.135.7.215.3.235.8.125.3.335.8.235.3.425.8.335.3.555.8.425.3.62小计六、中医护理(60分)6.1.126.1.826.1.226.2.166.1.346.2.286.1.436.2.366.1.536.3.156.1.626.3.2106.1.726.3.35小计七、文化建设(60分)7.1.137.3.257.1.237.3.347.2.137.3.457.2.237.3.547.2.337.4.157.2.437.4.2107.3.19小计八、“治未病”服务(55分)8.1.128.3.248.1.238.3.338.2.158.3.438.2.268.3.558.2.368.4.168.2.448.4.258.3.13小计总计650分实际得分组长签字:组员签字:检查时间:年月日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分数汇总表(综合服务能力)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分数汇总表(40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指标名称指标编号分值实际得分指标编号分值实际得分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5分)1.1.1.111.1.1.311.1.1.211.1.22小计二、医院服务(15分)1.2.1.121.2.2.311.2.1.231.2.3.10.51.2.1.321.2.3.20.51.2.1.411.2.3.311.2.2.111.2.41.51.2.2.211.2.50.5小计三、应急管理(8分)1.3.111.3.3.311.3.2.111.3.411.3.2.211.3.5.11.51.3.3.10.51.3.5.20.51.3.3.20.5小计四、临床医学教育(6分)1.4.121.4.311.4.221.4.41小计五、科研及其成果推广(6分)1.5.121.5.311.5.2.11.51.5.40.51.5.2.20.51.5.50.5小计第一章应得分40分实际得分组长签字:组员签字:检查时间:年月日第二章患者安全分数汇总表(30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指标编号分值实际得分指标编号分值实际得分2.1.132.3.132.1.232.3.232.1.332.3.322.1.422.4.132.2.132.4.222.2.23第二章应得分30分实际得分组长签字:组员签字:检查时间:年月日第三章医疗质量分数汇总表(190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指标名称指标编号分值实际得分指标编号分值实际得分一、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与制度(10分)3.1.123.1.343.1.223.1.42小计二、医疗技术管理(15分)3.2.1.123.2.3.223.2.1.223.2.4.133.2.223.2.4.233.2.3.11小计三、医技科室质量管理(55分)3.3.1.1.113.3.2.323.3.1.1.213.3.2.4.113.3.1.1.313.3.2.4.213.3.1.1.413.3.2.4.313.3.1.2.113.3.2.523.3.1.2.223.3.2.623.3.1.2.313.3.3.1.133.3.1.2.413.3.3.1.223.3.1.2.513.3.3.1.313.3.1.2.613.3.3.2.123.3.1.313.3.3.2.213.3.1.453.3.3.2.313.3.1.513.3.3.2.423.3.1.623.3.3.3.133.3.2.1.113.3.3.3.213.3.2.1.223.3.3.4.113.3.2.2.123.3.3.4.213.3.2.2.213.3.3.4.32小计四、其他科室质量管理(95分)四、其他科室质量管理(95分)3.4.1.1.113.4.4.113.4.1.1.213.4.4.2.113.4.1.2.113.4.4.2.21.53.4.1.2.213.4.4.2.30.53.4.1.3.113.4.4.3.113.4.1.3.213.4.4.3.223.4.1.3.313.4.4.423.4.1.4.113.4.4.5.10.53.4.1.4.213.4.4.5.20.53.4.1.513.4.5.1.10.53.4.1.6.113.4.5.1.20.53.4.1.6.213.4.5.2.113.4.1.7.113.4.5.2.20.53.4.1.7.223.4.5.2.30.53.4.2.1.113.4.5.3.113.4.2.1.213.4.5.3.213.4.2.2.113.4.5.3.313.4.2.2.213.4.5.3.413.4.2.313.4.5.4.113.4.2.4.10.53.4.5.4.213.4.2.4.213.4.5.4.313.4.2.4.313.4.5.4.413.4.2.5.123.4.5.5.10.53.4.2.5.22.53.4.5.5.213.4.2.613.4.5.5.30.53.4.2.713.4.5.6.113.4.2.813.4.5.6.213.4.3.1.10.53.4.6.1.113.4.3.1.213.4.6.1.223.4.3.1.30.53.4.6.20.53.4.3.1.413.4.6.3.123.4.3.1.513.4.6.3.21.53.4.3.1.633.4.6.3.313.4.3.2.113.4.6.423.4.3.2.223.4.6.5.113.4.3.2.323.4.6.5.213.4.3.3.113.4.6.5.313.4.3.3.213.4.6.6.113.4.3.3.313.4.6.6.213.4.3.4.113.4.6.7.113.4.3.4.213.4.6.7.213.4.3.4.313.4.6.7.313.4.3.5.113.4.6.8.113.4.3.5.213.4.6.8.21小计五、病历(案)质量管理(15)分3.5.123.5.3.313.5.2.113.5.3.423.5.2.223.5.4.10.53.5.2.313.5.4.21.53.5.3.123.5.4.313.5.3.21小计第三章应得分190分实际得分组长签字:组员签字:检查时间:年月日第四章药事管理分数汇总表(30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指标编号分值实际得分指标编号分值实际得分4.1.114.2.324.1.224.3.134.1.324.3.214.1.424.3.314.1.514.3.434.1.614.3.524.2.114.4.134.2.244.4.21第四章应得分30分实际得分组长签字:组员签字:检查时间:年月日第五章护理质量管理分数汇总表(30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指标编号分值实际得分指标编号分值实际得分5.1.125.4.125.1.215.4.215.1.325.4.335.2.125.4.415.2.215.4.525.2.325.5.115.3.145.5.215.3.225.5.315.3.315.5.41第五章应得分30分实际得分组长签字:组员签字:检查时间:年月日第六章医院管理分数汇总表(30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指标编号分值实际得分指标编号分值实际得分6.1.116.3.60.56.1.226.4.126.1.326.4.216.2.116.4.316.2.216.4.426.2.326.4.516.2.416.5.126.3.126.5.216.3.216.5.316.3.31.56.5.416.3.416.5.516.3.51第六章应得分30分实际得分组长签字:组员签字:检查时间:年月日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分数汇总合计表(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章数内容应得分实得分第一章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的措施30分第二章队伍建设95分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65分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105分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80分第六章中医护理60分第七章文化建设60分第八章“治未病”服务55分合计650分组长签字:组员签字:检查时间:年月日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分数汇总合计表(综合服务功能)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章数内容应得分实得分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40分第二章患者安全30分第三章医疗质量190分第四章药事管理30分第五章护理质量管理30分第六章医院管理30分合计350分组长签字:组员签字:检查时间:年月日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核心指标检查记录表省(区、市)医院评审得分:分说明:关于核心指标的判定核心指标的评分按照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评分细则”的要求进行打分,而核心指标符合要求与否的判定按照评审核心指标的要求进行判定。举例说明如下: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2.1.1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占执业医师比例60%,按照评分细则进行打分时按照要求“每低于标准(60%)1个百分点,扣1分。”分值为10分,扣完为止。但判定是否通过时,则按照核心指标判定的要求“中医类别中医及民族医专业医师资格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或中医类别中医及民族医专业医师资格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未达到6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个百分点。”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判定:只有当出现评分细则中不得分的情况时才认为不符合要求,而不是得分为0就判定为不符合。举例说明如下:如指标2.2.1“建立手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只有是“未制定手术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或未执行手术安全核查,不得分”的情况下,才判定为该项指标不合格,而如果是记录不完整,扣掉了3分,该项得分为0分,则不能判定为不合格。第一部分“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核心指标检查情况记录表指标编号检查记录一、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的措施1.3.2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相关指标:1有2无二、队伍建设2.1.12012年度情况:执业医师数(含执业助理医师)人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人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占执业医师比例%2011年度情况:执业医师数(含执业助理医师)人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人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占执业医师比例%2012年度比2011年度增长百分点:个三、临床科室建设3.3.1每科制定至少3个以上常见病及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和特色,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所抽查的2个临床科室的6个病种中,符合要求的、完善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数量个。3.9.22011年门诊总人次人2011年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人2011年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门诊总人次%3.10.22011年度情况门诊处方总数张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数张中药饮片处方数张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数/门诊处方总数%中药饮片处方数/门诊处方总数%2010年度情况门诊处方总数张中药饮片处方数张中药饮片处方数/门诊处方总数%2011年度比2010年度中药饮片处方数/门诊处方总数增长百分点个四、重点专科建设4.3.1制定至少3个以上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突出中医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所抽查的2个重点专科6个病种中,符合要求的、完善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数量个。4.3.3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所抽查的2个重点专科的6份运行病历中,执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病历份。五、中药药事管理5.3.1建立中药饮片采购制度,采购程序符合相关规定,供应商资质齐全并对其定期评估。1是2否六、中医护理6.1.5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不少于2项。抽查的3个临床科室,每个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不少于2项。1是2否七、中医药文化建设7.4.2门诊走廊、候诊区、住院部走廊宣传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知识,并与所在科室的中西医结合特色相结合。中药候药区宣传中医药相关知识。1、门诊走廊1是2否2、候诊区1是2否3、住院部走廊1是2否4、中药候药区1是2否评审该项指标得分:分八、“治未病”服务8.2.1具有提供“治未病”服务的平台,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辅助区域等区域定位明确。1是2否填报要求:1.本表内容应与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检查记录表内容一致。2.评审专家组对本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第一部分符合要求的核心指标数量:个检查组长(签名):组员签名:第二部分“综合服务能力”核心指标检查情况记录表指标编号检查记录一、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1.1.2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医院编制及实有床位数均400张,科室设置、每床建筑面积、人员配备和设备、设施符合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基本标准。1是2否1.2.2.1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1是2否二、患者安全2.1.2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1是2否2.2.1建立手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1是2否三、医疗质量3.4.6.5.1制定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1是2否四、药事管理4.3.1药事管理组织下设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人员结构合理、职责明确。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及考核。1是2否五、护理质量管理5.4.1医院有优质护理服务规划、目标及实施方案,有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及考评激励机制。1是2否六、医院管理6.1.2在国家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的框架内开展诊疗活动。1是2否六、医院管理6.1.3由具备资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不超范围执业。1是2否6.4.4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设备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1是2否填报要求:1.本表内容应与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检查记录表内容一致。2.评审专家组对本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第二部分符合要求的核心指标数量:个检查组长(签名):组员签名:135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检查记录表第一部分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650分)第一章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的措施(30分)说明:检查时限问题,如2012年进行评审,评审前三年指2009、2010、2011三年;本年度指2012年;近一年指从检查日开始往前倒推的一年。(下同)1.11.2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检查记录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指标检查记录扣分方法分值实得分扣分原因1.1医院确定发展战略情况确定()未确定()医院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情况制定()未制定()发展规划体现以中西医结合为主方向体现()未体现()能提供原始资料()不能提供原始资料()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措施落实情况(抽查2项)措施1落实()部分落实()未落实()措施2落实()部分落实()未落实()医院未确定发展战略或未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或发展规划未体现以中西医结合为主方向,不得分;不能提供原始资料,扣1.5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的措施未落实,每项扣1.5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最少每项扣0.5分)。31.2.1医院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情况制定()未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中有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有()项共()条无()提供原始资料能()不能()医院未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或工作计划中无具体措施,不得分;不能提供原始资料,扣1分。21.2.2工作计划中有发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学科和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和明确的资金投入措施1落实()部分落实()未落实()措施2落实()部分落实()未落实()资金投入:有()金额()无()无具体措施,每项扣1分;无资金投入,每项扣1分,措施未落实,每项扣1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最少每项扣0.3分)。31.2.3医院对影响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有系统的调研分析(至少每年一次),并制订针对性措施。系统的调研分析2009年有()无()2010年有()无()2011年有()无()针对性措施制订()未制订()措施1落实()部分落实()未落实()措施2落实()部分落实()未落实()未定期开展调研分析或无针对性措施,不得分;措施未落实,每项扣1.5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最少每项扣0.5分)。31.2.4医院对中医药特色指标(包括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人员占医师总数比例、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中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考核、分析。定期进行考核分析2009年有()不具体()无()2010年有()不具体()无()2011年有()不具体()无()未定期进行考核、分析,不得分;分析不具体,扣1.5分。3注: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制定情况评估应查阅原始发文等原始资料。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1.3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检查记录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指标检查记录扣分方法分值实得分扣分原因1.3.1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制定()不完善()未制定()实施()未实施()未制定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不得分;制度不完善(如制度不系统,分散在各种相关制度中),扣1分;已制定,未实施,扣1分。21.3.2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指标有()无()实施()未实施()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无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指标,不得分;已建立,未实施,扣3分。61.3.3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实行()未实行()考核结果体现在科室分配方案中体现()未体现()未实行绩效考核管理,或考核结果未体现在科室分配方案中,不得分。2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1.4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检查记录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指标检查记录扣分方法分值实得分扣分原因1.4.1将对口支援下一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并有相关鼓励措施。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纳入()未纳入()纳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纳入()未纳入()确定对口支援单位已确定()未确定()有相关鼓励措施有()无()未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扣1分;未纳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扣1分;无确定的对口支援单位,扣1分;无鼓励措施,扣1分。31.4.2开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对口支援工作开展()工作不到位()未开展()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开展()工作不到位()未开展()开展人员交流工作开展()工作不到位()未开展()未开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对口支援工作,不得分;未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扣1.5分;未开展人员交流工作,扣1.5分,工作不到位,酌情扣分(最少每项扣0.5分)。3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第二章队伍建设(95分)2.1队伍建设检查记录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指标检查记录扣分方法分值实得分扣分原因2.1.1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人中西医结合人员数()人执业医师总数()人(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数+中西医结合人员数)/执业医师总数()%每低于标准(60%)1个百分点,扣1分。102.1.2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数()人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数()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数/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数()%每低于标准(40%)1个百分点,扣1分。62.1.3护理人员总数()人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100学时)人数()人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100学时)人数/护理人员总数()%每低于标准(70%)1个百分点,扣1分。52.1.4临床科室总数(口腔科、麻醉科、产科、心外科、神经外科除外)()个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医师资格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占执业医师总人数比例60%符合要求的临床科室()个不符合要求的临床科室()个每个临床科室不符合要求,扣1分。72.1.5医院院级领导总人数()人,其中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总数()人,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占医院领导总人数比例为()%每低于标准(60%)10个百分点,扣1分。32.1.6院长是否经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是()否()医院院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教学、科研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共()人经过省级以上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人未经过省级以上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人科主任共()人经过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人未经过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人院长未经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扣2分。其他每人不符合要求,扣1分,部分符合,酌情扣分(每人最少扣0.5分)。62.1.7部门名称正、副职负责人总人数其中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数管理人员中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比例()每低于标准(60%)5个百分点,扣1分。4医务护理科研教学合计2.1.8临床科室负责人总数()人临床科室负责人具有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数()人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具有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数/临床科室负责人总数()%每低于标准(60%)1个百分点,扣1分。52.1.9临床科室负责人(口腔科、麻醉科、产科、心外科、神经外科除外)中应有具备高级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10年以上的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执业医师或中西医结合人员。临床科室(口腔科、麻醉科、产科、心外科、神经外科除外)共()个,科室负责人符合要求的科室()个不符合要求()个科主任符合要求的科室()个不符合要求()个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应有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10年以上的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执业医师或中西医结合人员,不符合要求,每个科室扣1分;科主任不符合要求,每个科室扣1分。4注:1.对该部分进行检查时,除查看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外,还应现场抽查部分值班人员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以验证其材料的真实性。2.低于标准*个百分点,扣*分,举例说明如下:如中医类别中医或民族医专业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数+中西医结合人员数/执业医师总数比例要求60%,评分细则为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某医院实际检查结果为58.4%,低于标准(60%)1.6个百分点,则扣2分。(下同)3.指标2.1.2中药人员也包括毕业于中药专业,但职称为西药的人员。4.指标2.1.3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是指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或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计算方法为:分子为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的人数+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的人数,分母为护理人员总数。5.指标2.1.5医院领导是指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党政领导。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经过学习培训取得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学历或学位的人员。6.指标2.1.6检查时,不再进行访谈,查阅相关证明材料即可,对于科主任的中医药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院内组织的培训也可。7中西医结合人员是指: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执业资格;(2)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临床类别医师,同时具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历或学位;或系统学习中医(西学中班)一年以上并取得结业证书;或入选地市级以上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项目并结业;(4)中医类别医师,同时具有中西医结合专业或临床专业的学历或学位。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2.2队伍建设检查记录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指标检查记录扣分方法分值实得分扣分原因2.2.1制定中医药人员、中西医结合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制定()未制定()医院中长期规划中有相关内容有()无()措施落实()部分落实()未落实()无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或医院中长期规划中无相关内容,不得分;措施未落实,扣2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最少每项扣1分)。32.2.2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