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监利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重症医学科 马国华 生命之痛 荆报独家:今天早上6时许, 监利县分盐镇沙河村村委会副 主任朱同宝,在驾船运送沙袋 的过程中掉入中心河中,后经 村民救起并送往医院,仍因抢 救无效不幸牺牲。朱同宝是分 盐镇沙河村人,1972年出生。 自6月30日以来,一直奋战在 该村防汛抗灾第一线。6月28 日,朱同宝刚刚批准为中共预 备党员。荆州日报传媒集团荆 州新闻客户端记者正在现场进 行深入采访,将在第一时间带 来详细报道。2016年7月7日 回顾病史: 发现溺水时间,不详 村医救治 卫生院救护车到现场救治 持续复苏转送人民医院 请问,此病人的抢救流程应该是? 生与死,只是一线间 原因:急病,创伤, 中毒,溺水,触电 最常见的原因:心脏 急症猝死 呼吸心跳骤停 在生死诀择前,医生、医院应该做什么? 心肺复苏是防止插队的重要手段,也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 保障 医学院老师如此定义医生的作用:“我们所有人的归宿都是火葬场, 全在排队,医生的作用就是防止有人插队” 时间就是生命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心跳骤停:黑朦,意识障碍,突然倒地 15 秒: 抽搐 30 秒: 呼吸停止 12分钟 : 瞳孔固定 4分钟 : 糖无氧代谢停止 5分钟 : 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6分钟 : 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 心肺复苏黄金5分钟 复苏的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 时间就是生命 心肺复苏黄金5分钟 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分秒计算 : 3-5秒. 黑蒙 5-10秒.昏厥、意识丧失 15秒. 出现阿斯综合症 30秒60秒 瞳孔散大 4分钟. 开始出现脑死亡 6分钟. 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10分钟. 脑死亡,植物状态 195019601966 封闭式胸部 心脏按压与 人工呼吸相 结合,心肺 复苏术诞生 ZOLL提出 电击除颤, 和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构 成了现代心 肺复苏术 强调了心肺 复苏术中脑 和神经系统 功能的恢复 ,诞生了心 肺脑复苏的 新标准 2000 2005 2010 美国的Peter Safar和 James Elam 医生开始采 用人工呼吸 来复苏病人 1985 发展为心肺 复苏学,每 隔5年更新 心肺复苏指 南 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 * 生存链一分为二 AHA 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一链为院 内急救体系,另一链为院外急救体系。 20152015版生命链版生命链 * 院外急救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 ,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 中发挥重要作用 * 院内急救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 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 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 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终点的判断 欲救人,先自保 判断环境安全 判断病人状况 险境 暴力倾向 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为 1、判断患者有无 意识 2015版要求 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 ,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呼 救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 ,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 系统或请求支援。及早 启动EMS 2、判断有无脉 搏 3 、呼救: 启动急救系统 C-胸外心脏按压(2015年版指 南要求事项) 按压平面: 仰卧位 硬质平面或地面 按压部位: 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 按压手法: 掌根着力,双手紧扣 重叠上翘。 按压姿势 双臂伸直 垂直向下 以髋关节位支点 * 3、按压深度变更 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 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 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 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 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 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 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 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 4、按压的频率 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 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 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 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 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 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 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 * 别再使劲按了!费劲!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 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 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 ,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 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 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 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 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 少。 * 5、离开胸壁 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 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 胸壁。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 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 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 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 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A-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 托颌法 A-清除口 腔异物 B-口对口人工呼吸 吹气口型: 全口相对,完全吻合密闭。 吹气压力: 防止漏气、捏闭鼻孔(一捏一 松)。 吹气力度: 自然吸气,避免吸气过深。 吹气力量: 适力吹入,避免过度通气 。 吹气时间: 持续一秒。 吹气有效: 胸廓起伏。 吹气频率: 每6-8秒进行1次呼吸。 口对鼻呼吸: 当不能进行口对口呼吸时,应给予口对鼻 呼吸,如溺水、口腔外伤。 口对面罩呼吸: 2015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版心肺复苏指南 D-defibrillation(除颤) 还是先除颤? 10版指南中,在 AED 就绪时,应先进行 1.5 - 3 分 钟的 CPR, 然后再除颤。15版指南则提出:当施 救者可以立即取得 AED 时,对于成人心脏骤停 患者,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不能立刻取得 AED ,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转变 AED 的时候开 始心肺复苏,在设备提供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在医院和其他机构使用现场的 AED 或除颤 器治疗心脏骤停的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心 肺复苏,并且应在可取得的情况下立即使 用准备好的 AED/除颤器。 以上建议旨在支持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早 期除颤,特别是在发生心脏骤停时现场有 AED 或除颤器的情况下。 除颤波形和能量级别 双相波:首次能量150-200J(未确定首次 最佳能量) 单相波:首次能量360J 后续电击能量未确定,至少不低于首次能 量 儿童(1-8岁)使用剂量: 对于儿童患者,尚不确定最佳除颤剂量。 可以使用 2 至 4 J/kg 的剂量作为初始除颤 能量,对于后续电击,能量级别应至少为 4 J/kg 并可以考虑使用更高能量级别,但不 超过 10 J/kg 或成人最大剂量 1、体位:患者平卧于病 床上或地下,将胸前衣 物解开并移走其他异物 ,特别是金属类的物品 ,如项链、纽扣等。 2、电极板的准备:电极 板上均匀涂上导电糊, 或包裹45层纱布后在 盐水中浸湿。 3)电极板的位置:一个 电极板置于右锁骨内侧 正下方,另一电极板放 在左乳头的左下方,两 个电极的距离至少在 10cm以上。 心前区捶击 前胸锤击不应用于非目击院外 心脏骤停 前胸锤击可以考虑用于在没有 除颤仪的情况下,不稳定的室 速病人中。但也不能延误 CPR和电击。 方法:手握空心拳,以鱼际面 从20厘米的高度,快速垂直 落下,击打胸骨下端1-2次, 每次1-2秒。力量中等(能量 约等于10-30j)观察心电图的 变化,若无效,则改行胸外心 脏按压,不能耽误时间。 基础生命支持 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高品质的胸外按压 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 人工呼吸方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 球囊面罩呼吸 气管插管 基础生命支持 人工呼吸(医务人员应为所有受救者给予人工呼吸与按 压) 1. 每次人工呼吸的时间要1s以上(吹气) 2. 给予足够的潮气量使胸廓抬起 3. 采用按压:通气比为30:2 4. 如果建立了高级气道(气管插管),每6s进行一次通 气(10次/分钟),通气时不中断胸外按压 5. 避免过度通气,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潮气量6-7ml/kg 6. 球囊面罩通气时,潮气量稍偏大,约600ml 基础生命支持 出现室颤的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与电除颤时间的关系 除颤时间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电除颤 放置心尖部 放置胸骨右缘 第二肋间 只按下1个充电 同时按下2个放电 2能量选择 同步按钮 充电提示 充电完成 1电源开关 3按下其中一个 充电 4放置电极,同 时按下放电 基础生命支持流程 2015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版心肺复苏指南 复苏成功的有效指标复苏成功的有效指标 大动脉可扪及波动 收缩压8kPa(60mmHg) 皮肤、粘膜色泽转为红润 瞳孔由大变小 出现自主呼吸或呻吟 记者发“赞扬协和护士地铁救人新闻”,反遭一众医生吐槽 2016-07-10 陈博士团队 健康来也来源: 综合医护之家、 急诊夜鹰 7月7日北京晚报记者发布一篇新闻男子北 京地铁里昏倒遇到一群好心人 5号线上演爱的接力,说 的是6日傍晚6时许,地铁5号线上一名年轻男乘客突然发 病,摔倒在车厢里。幸运的是,在两名热心女乘客的及时 救助下,十几分钟后男子苏醒过来。 报道称,昨天( 7月6日)6时许,5号线东单站内挤满了人。这时,一趟列 车进站,车上一名年轻男子突然发病摔倒,牙关紧闭,全 身抽搐,场面非常吓人。“大家主动闪出一条过道,并向 其他车厢大声传话有没有医生。”目击者蒋女士说,大家 就这样依次传话,大约过了两分钟,赶过来两位女乘客, 相互配合着,一人掐人中,一人把脉。 新闻发出后, 获得了社会群众的一致赞扬,这样的好人好事是很值得宣 传的。并且有新消息传来,根据瞭望记者核实,照片中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医务人员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1. 建立高级气道,气管插管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图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1.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 CPR期间最常用的心血管活性药物 显著升高中心动脉压,增加冠状动脉和脑灌注压 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是禁忌或有害的 建议成人每3-5分钟应用肾上腺素1mg 儿童剂量:0.1mg/kg 静脉给药骨内给药气管内给药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血管加压素 不推荐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阿托品 消除迷走神经作用的药物,对于心搏停止患者无已知 的不良作用,可用于治疗严重心动过缓和心搏停止 但无动物和人类的随机研究支持该药可改善预后 静脉给药剂量为每分钟1mg,总剂量为3mg 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心搏停止时常规性使 用阿托品 抗心律失常药 首选胺碘酮,序贯应用CPR电击CPR血管收缩药 治疗却无法取得疗效的室颤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可静脉注射150300mg胺碘酮 儿童剂量:5mg/kg 虽然缺乏明确数据,但心脏骤停患者也可静脉应用利多 卡因(初始剂量为11.5mg/kg,每隔5-10min减半重 复,最大剂量3mg/kg) 血管加压素已经弃用!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给药途径: 1. 外周静脉给药:推药后再推20ml液体利于药物进入循环 2. 骨内给药:药物剂量与静脉给药相同,但国内难以实现 3. 中心静脉给药:熟练操作的急救人员实施 4. 气管导管内给药:如果不能建立以上通道可气管内给药 ,通常气管内给药剂量是静脉剂量的2-2.5倍,之前用注 射用水稀释(5-10ml) 复苏后综合管理复苏后综合管理 心脏停止后监护心脏停止后监护 AA DD BB C C E E 预防及治疗 MODS,避免 过度通气与氧 过剩 移送至ICU加强监护 维持心肺功能 及重要器官血 流灌注 控制体温以达 到最理想的神 经系统复原 对ACS及其它 可逆因素的辨 识与治疗 心肺复苏终点的问题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确定病人已死亡。 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 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 缩。 68 针对针对“ “慢性死亡慢性死亡” ” 慢性死亡(Chronic Death),指各种慢性 病(包括恶性肿瘤、艾滋病等)发展到终末 期的死亡 因全身各脏器都完全衰竭,死亡不可逆转, CPR不可能成功(No CPR) 但为了避免“不作为”的指责,即使慢性死 亡也必须进行CPR;当然只不过是“尽尽职 责、走走过场” 69 针对针对“ “猝死猝死” ” 猝死(Sudden Death),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吉林白山市教育系统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广西北部湾大学招聘笔试真题
- 产教融合推动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策略与路径探索
- 花艺师考试中常见的设计误区试题及答案
- 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钢琴考级五级试题及答案
- 迎战2025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 知识产权的刑事保护法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西医临床考试的重要能力要求分析试题及答案
- 药剂流程的标准化与质量控制考点试题及答案
- 数字化技术在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中应用的研究报告 2024
- 人民医院手术室装修及安装方案
- 《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课内外古诗词对比阅读
- 企业创业孵化与创新基地管理制度
- 通 用泛亚在线测评题
- 2025届高考物理讲座课件:《对标三新寻求突破》
- 静脉输液技术课件
- 临榆炸鸡腿加盟合同范本
- 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操作规程和基本管理制度
- DBJ15 31-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