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_第1页
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_第2页
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_第3页
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_第4页
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和控制现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和控制现状 糖尿病病例管理流程糖尿病病例管理流程 糖尿病非药物治疗糖尿病非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198520002025 年 发病率 (百万) 30 150 333 /home/ 糖尿病患者 (百万) 020406080100 Egypt Philippines Japan Bangladesh Brazil Pakistan Indonesia USA China India Wild SH et al. Diabetes Care 2004; 27: 256970. 2007-2008,全国20岁以上 糖尿病流调结果: *14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46,380 aged=20岁 *糖尿病 10.7%, IGT 15.2 %, MS 13.7%, *全国糖尿病人口至少7000万 调查时间:调查时间: 20022002年年8-128-12月月 调查范围:调查范围: 31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个省市自治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 调查规模:调查规模: 共共243479243479名居民参加了此次调查名居民参加了此次调查 抽样设计:抽样设计: 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通过样本估计总体通过样本估计总体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综合报告 摘自2006年5月中国慢性病报告 中国不同地区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 患病率 (%) n243479 1 Fong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9S102。2Molitch ME,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4S98. 3 Kannel WB, et al. Am Heart J 1990; 120:672676. 4Gray RP 26 (Suppl. 1):S78S7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成年人致盲 的首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 首要原因2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中 每10人有8人 死于心血管事件4 卒 中 危险性 增加2-4倍3 糖尿病神经病变 导致非创伤性下肢 截肢手术的主要原因5 外周血管病变 导致非创伤性下肢 截肢手术的主要原因5 年成本 (十亿美元) 0 20 40 60 80 100 120 198711992219973 $98 $92 $20 年 20024 $132 140 1Huse DM, et al. JAMA 1989; 262:27082713. 2Javitt JC 601611. 3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1998; 21:296309. 4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03; 26:917932. 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 CODIC研究 中国大城市治疗2型糖尿病 及其并发症的成本研究 (Cost of Treating Type2 Diabetes 11: 23841. Tang L et al. China Diabetic Journal 2003; 11: 23841. 潘长玉 中国区合作调查组.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 2005;25(3):174-8. 不同城市型糖尿病的治疗成本 占人年均收入的比例 型糖尿病并发症的 直接医疗成本占主导地位 0 50 100 18.9% 81.1% 直接医疗成本 有并发症患者的直接医疗成本无并发症患者的直接医疗成本 10 亿元 潘长玉 中国区合作调查组.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 2005;25(3):174-8. 有并发症患者的直接医疗成本 无并发症患者的直接医疗成本 Tang L et al. China Diabetic Journal 2003; 11: 23841. 潘长玉 中国区合作调查组.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 2005;25(3):174-8. 并发症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8倍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 5 45 无 并发症 46.7 人均直接医疗成本的均数 (千元) 伴小血管 并发症 伴大血管 并发症 伴大小血管 并发症 22.3 13.3 17.7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患者 () 直接医疗成本 (RMB) 患者比例 (%) 3.726 11.842 15.373 38.580 2.18* 3.13* 9.35* *与无并发症相比,成本上升的倍数 Tang L et al. China Diabetic Journal 2003; 11: 23841. 2002 年5 月 2003 年1 月期间,对 我国11 个城市的2 型糖尿病及其14 种主要的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年治疗 费用调查分析显示: 结 论 中国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 经济负担。 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成本占总直接医疗支出的81.1% ,比无并发症患者的治疗费用高出2.8倍。 有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直接医疗费用是无并 发症患者的3. 71倍。 若同时伴有大、小血管并发症的2 型糖尿病患者年直 接医疗费用则是无并发症的10.35倍。 并发症是影响2型糖尿病 年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 Tang L et al. China Diabetic Journal 2003; 11: 23841. 潘长玉 中国区合作调查组.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 2005;25(3):174-8. 中国糖尿病的控制现状 1Saydah SH et al. JAMA 2004; 291:335-342 2 Asia-Pacific Type 2 Diabetes Policy GroupType 2 Diabetes Practical Targets and Treatments. 2002 . NHANES 19992000 (US)1 达到 HbA1C 7.5 % HbA1C 控制的 百分比 (%) n=1111 10 20 30 40 50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60 0 陈兴宝等.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4, 12 (3): 205-208 控制一般 7.0 mmol/L 控制佳 4.4 6.1 mmol/L 控制差 7.0 mmol/L 30 10 20 40 50 60 70 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FPG 控制的 百分比 (%) n=1111 陈兴宝等.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4, 12 (3): 205-208 2 2型糖尿病诊断时型糖尿病诊断时: : 50% 50% 的患者已经有并发症的患者已经有并发症 1 1 50% 50% 的的 细胞失去功能细胞失去功能 2 2 现今的治疗现今的治疗: : 2/3 2/3 的患者的患者HbAHbA1C 1C不达标 不达标 3,4 3,4 1UKPDS Group. Diabetologia 1991; 34:877890. 2Holman RR. Diabetes Res Clin Prac 1998; 40 (Suppl.):S21S25. 3Saydah SH, et al. JAMA 2004; 291:335342. 4Liebl A, et al. Diabetologia 2002; 45:S23S28. 5Turner RC, et al. JAMA 1999; 281:20052012. Holman RR.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8; 40 (Suppl): S21S25. 100 80 60 40 p 7.0 10.0 HbA1C(%)7.5 血压(mmHg)130/80 4.0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16.7mmol/L16.7mmol/L怀疑酮症酸中毒,血怀疑酮症酸中毒,血 糖糖16.7mmol/L16.7mmol/L,怀疑酮症酸中毒,血糖,怀疑酮症酸中毒,血糖 7.0 7.0 10.0 10.0 HbAHbA1c 1c(%) (%)7.57.5 血压血压(mmHg)(mmHg)130/80130/80 1.1 4.0 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Educationducation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Dietiet 运动锻炼运动锻炼Exercisexercise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Drugrug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Trailrail 记忆 EDEDT “基因给枪上膛, 是生活方式扣动了扳机” Dr.Elliot JoslinDr.Elliot Joslin 上半个世纪的人们更多担心是忙于生存,而不是今天我们关心的健康,更别提上半个世纪的人们更多担心是忙于生存,而不是今天我们关心的健康,更别提 建立健康的习惯以阻止疾病。建立健康的习惯以阻止疾病。 19901990年,年,Healthy People 2000Healthy People 2000报告告诉了人们报告告诉了人们“身体健康是好的生活方式的身体健康是好的生活方式的 最大受益者。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具体证据显示健康的生活习惯能显著地最大受益者。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具体证据显示健康的生活习惯能显著地 减少患慢性病发生的几率。因此,在我们讨论了的所有的健康的因素中,生减少患慢性病发生的几率。因此,在我们讨论了的所有的健康的因素中,生 活方式是最可被控制并且最有影响力的因素。活方式是最可被控制并且最有影响力的因素。 Dr Diane Wilson,USADr Diane Wilson,USA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 Diet Treatment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 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 糖尿病手段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糖尿病手段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 良的饮食习惯还可导致相关的心血管危良的饮食习惯还可导致相关的心血管危 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的出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的出 现和加重现和加重 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 保证青少年的生长保证青少年的生长 发育发育 单独或配合药物治疗来获得理想的代谢控制单独或配合药物治疗来获得理想的代谢控制 (血糖、血脂、血压(血糖、血脂、血压) ) 饮食治疗应尽可能做到个体化饮食治疗应尽可能做到个体化 热量分配:热量分配:2525 3030脂肪、脂肪、5555 6565碳水化合碳水化合 物、物、16.8mmol/L)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定义:需消耗氧的运动,多为大肌肉群运定义:需消耗氧的运动,多为大肌肉群运 动动 效果:增加葡萄糖利用,动员脂肪,改善效果:增加葡萄糖利用,动员脂肪,改善 心肺功能心肺功能 常见的运动形式有:步行、慢跑、游泳、常见的运动形式有:步行、慢跑、游泳、 爬楼梯、骑自行车、打球、跳舞、打太极爬楼梯、骑自行车、打球、跳舞、打太极 拳等拳等 定义:主要靠肌肉爆发力完成,不消耗氧定义:主要靠肌肉爆发力完成,不消耗氧 或耗氧很少的运动或耗氧很少的运动 效果:增加特定肌肉群的力量和容积,但效果:增加特定肌肉群的力量和容积,但 携携O O 2 2 不足,乳酸生成增加,气促,肌肉酸痛不足,乳酸生成增加,气促,肌肉酸痛 常见的运动类型:举重或一百米赛跑、跳常见的运动类型:举重或一百米赛跑、跳 高、跳远高、跳远 此种运动对糖尿病的代谢异常无明显益处此种运动对糖尿病的代谢异常无明显益处 运运 动动 频频 率率 每次运动每次运动 强度强度 运动时间运动时间 (分钟)(分钟) 运动种类运动种类 每每 周周 五五 次次 以以 上上 极轻度极轻度 60603030 散步、乘交通工具(站立散步、乘交通工具(站立 乘车)、做饭、做家务乘车)、做饭、做家务 (洗衣、扫除)、买东西等(洗衣、扫除)、买东西等 轻度轻度 4040 行走(约行走(约70m/min70m/min)、沐浴)、沐浴 下楼梯、做操、骑车(平路)下楼梯、做操、骑车(平路) 中度中度 2020 慢跑(轻度)、上楼梯、骑车慢跑(轻度)、上楼梯、骑车 (上坡)、滑雪、滑冰、登山(上坡)、滑雪、滑冰、登山 、 排球排球 重度重度 1010 长跑、跳绳、游泳(跬泳)、长跑、跳绳、游泳(跬泳)、 击击 剑、篮球等剑、篮球等 运动量运动量 小小 运动量大运动量大运动量适宜运动量适宜 汗汗 无无淋 漓淋 漓微 汗微 汗 脉搏变脉搏变 化化 无无运动后运动后1515分钟不分钟不 能恢复能恢复 加快运动后加快运动后1515 分钟恢复分钟恢复 自我感自我感 觉觉 无无不适不适( (头晕眼花、头晕眼花、 胸闷气喘、疲劳胸闷气喘、疲劳 倦怠倦怠) ) 轻度疲劳轻度疲劳 次日感次日感 觉觉 疲劳乏力疲劳乏力轻松愉快轻松愉快 运动与血糖变化运动与血糖变化 所有接受胰岛素和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的糖尿所有接受胰岛素和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的糖尿 病患者均应了解运动对血糖的急性影响病患者均应了解运动对血糖的急性影响 中等强度的运动可在运动中和运动后降低血糖中等强度的运动可在运动中和运动后降低血糖 的水平,增加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的水平,增加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 注意根据运动前后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素和促注意根据运动前后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素和促 胰岛素分泌剂的剂量和在运动前和运动中增加胰岛素分泌剂的剂量和在运动前和运动中增加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高强度的运动可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的 一段时间内增高血糖的水平并有能可 造成持续性的高血糖,在1型糖尿病患 者或运动前血糖已明显增高的患者, 高强度的运动还可诱发酮症或酮症酸 中毒 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和注射胰岛素的 患者运动的时间应在餐后一小时开始 运动的安全性 运动与糖尿病的并发症运动与糖尿病的并发症 有冠心病的患者发生心绞痛、心梗或心律失常有冠心病的患者发生心绞痛、心梗或心律失常 的危险性增高的危险性增高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有发生晶状体出血的可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有发生晶状体出血的可 能性增高能性增高 神经病变的患者发生下肢(特别是足部)外伤神经病变的患者发生下肢(特别是足部)外伤 的危险性增高的危险性增高 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 疗的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疗的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 血糖水平的监测可通过检查血和尿来进行,血糖水平的监测可通过检查血和尿来进行, 但血糖的检查是最理想的但血糖的检查是最理想的 监测频率取决于治疗方法、治疗的目标、病监测频率取决于治疗方法、治疗的目标、病 情和个人的经济条件情和个人的经济条件 监测的基本形式是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监测的基本形式是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 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 每日监测血糖每日监测血糖1-41-4次次 1 1型糖尿病患者应每日至少监测血糖型糖尿病患者应每日至少监测血糖3-43-4次次 伴发其他疾病期间或血糖伴发其他疾病期间或血糖16.7mmol/L16.7mmol/L( 300mg/dl300mg/dl)时)时, , 应测定血、尿酮体应测定血、尿酮体 血糖监测时间血糖监测时间 每餐前每餐前 餐后餐后2 2小时小时 睡前睡前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出现低血糖症状时 如有空腹高血糖,应检测夜间的血糖如有空腹高血糖,应检测夜间的血糖 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病人应每周监测一天或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病人应每周监测一天或 两天。具有良好并稳定血糖控制者监测的次数两天。具有良好并稳定血糖控制者监测的次数 可更少可更少 血糖控制差血糖控制差/ /不稳定的病人或患其他急性病者应不稳定的病人或患其他急性病者应 每天监测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每天监测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A1c(HbA1c)是评价血糖控制方是评价血糖控制方 案的金标准案的金标准 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糖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糖 尿病患者应每尿病患者应每3 3个月检查一次个月检查一次HbA1c HbA1c 血糖控制达到目标的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至少血糖控制达到目标的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至少 检查检查2 2次次HbA1cHbA1c 诺和龙(瑞格列奈) (Repaglinide) 磺脲类 胰腺 胰岛素分泌受损 葡萄糖 葡萄糖苷 酶抑制剂 肠道 高血糖 HGP 肝脏 葡萄糖摄取 肌肉 二甲双胍 胰岛素增敏剂 二甲双胍 胰岛素增敏剂 qq用于治疗用于治疗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 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者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者 qq2 2型糖尿病出现以下情况,则应采用胰岛素型糖尿病出现以下情况,则应采用胰岛素 qq治疗:治疗: 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非酮症性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酸中毒 合并感染、创伤或大手术合并感染、创伤或大手术 妊娠妊娠 使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满意者使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满意者 促胰岛素分泌剂促胰岛素分泌剂: :包括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包括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 药物。刺激胰岛药物。刺激胰岛 细胞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 胰岛素的水平胰岛素的水平 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 : 主要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还主要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还 可能有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和增强胰岛素敏感可能有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和增强胰岛素敏感 性的作用性的作用 - -糖苷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 :延缓肠道对淀粉和果糖的吸收延缓肠道对淀粉和果糖的吸收 ,降低餐后血糖,降低餐后血糖 格列酮类药物格列酮类药物: :属胰岛素增敏剂,可通过减少胰属胰岛素增敏剂,可通过减少胰 岛素抵抗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岛素抵抗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肥胖、副作用、过敏反应、年龄及其他的健康肥胖、副作用、过敏反应、年龄及其他的健康 状况如肾病、肝病可影响药物选择状况如肾病、肝病可影响药物选择 联合用药宜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联合用药宜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高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高 血糖,应采用胰岛素与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或单血糖,应采用胰岛素与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或单 独胰岛素治疗独胰岛素治疗 三种降糖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和花费三种降糖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和花费 - -效益比尚有待评估效益比尚有待评估 严重高血糖的患者应首先采用胰岛素降低血糖严重高血糖的患者应首先采用胰岛素降低血糖 ,减少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待血,减少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待血 糖得到控制后,可根据病情重新制定治疗方案糖得到控制后,可根据病情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正常人胰岛素素的生理性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正常人胰岛素素的生理性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 素分泌和餐时胰岛素分泌。素分泌和餐时胰岛素分泌。 基础胰岛素分泌占全部胰岛素分泌的基础胰岛素分泌占全部胰岛素分泌的40-50%40-50%, 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调节肝脏的葡萄糖输出速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调节肝脏的葡萄糖输出速 度与大脑及其他器官对葡萄糖需要间的平衡。度与大脑及其他器官对葡萄糖需要间的平衡。 餐时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为抑制肝脏葡萄糖餐时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为抑制肝脏葡萄糖 的输出和促进进餐时吸收的葡萄糖的利用和储的输出和促进进餐时吸收的葡萄糖的利用和储 存存 10 8 6 0 7 8 9 10 11 12 12 3 4 56 7 8 9 A.M.P.M. 早餐 午餐 晚餐 75 50 25 0 基础胰岛素 基础血糖 胰岛素 (mu/L) 血糖 (mmol/L) 时 间 餐后血 糖 餐时胰岛 素分泌 胰岛素注胰岛素注 射时间射时间 早餐前早餐前午餐前午餐前晚餐前晚餐前睡前(睡前( 10pm)10pm) 方案方案1 1RIRI或或IAIA + + NPHNPH RIRI或或IAIARIRI或或IAIANPHNPH 方案方案2 2RIRI或或IAIA + + NPHNPH RIRI或或IAIA + + NPHNPH 方案方案3 3RIRI或或IAIA + + PZIPZI RIRI或或IAIARIRI或或IAIA 注:RI,普通(常规、短效)胰岛素;NPH,中效胰岛素;PZI,精蛋白锌胰岛素; IA,胰岛素类似物(超短效、速效胰岛素) 胰岛素制剂胰岛素制剂起效时间(起效时间( h h) 高峰时间(高峰时间( h h) 有效作用时有效作用时 间(间(h h) 药效持续时药效持续时 间(间(h h) 超短效胰岛超短效胰岛 素类似物(素类似物( IAIA) 0.25-0.50.25-0.50.5-1.50.5-1.53-43-44-64-6 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 (RIRI) 0.5-10.5-12-32-33-63-66-86-8 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 (NPHNPH) 2-42-46-106-1010-1610-1614-1814-18 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 (PZIPZI) 4-64-610-1610-1618-2018-2020-2420-24 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 70/3070/30,(,( 70%NPH 30%70%NPH 30% 短效)短效) 0.5-10.5-1双峰双峰10-1610-1614-1814-18 50/5050/50,(,( 50%NPH 50%50%NPH 50% 短效)短效) 0.5-10.5-1双峰双峰10-1610-1614-1814-18 胰岛素注胰岛素注 射时间射时间 早餐前早餐前午餐前午餐前晚餐前晚餐前睡前(睡前( 10pm)10pm) 方案方案1 1RIRI或或IAIA + + NPHNPH RIRI或或IAIARIRI或或IAIANPHNPH 方案方案2 2RIRI或或IAIA + + NPHNPH RIRI或或IAIA + + NPHNPH 方案方案3 3RIRI或或IAIA + + PZIPZI RIRI或或IAIARIRI或或IAIA 注:RI,普通(常规、短效)胰岛素;NPH,中效胰岛素;PZI,精蛋白锌胰岛素; IA,胰岛素类似物(超短效、速效胰岛素) 胰岛素制剂胰岛素制剂起效时间(起效时间( h h) 高峰时间(高峰时间( h h) 有效作用时有效作用时 间(间(h h) 药效持续时药效持续时 间(间(h h) 超短效胰岛超短效胰岛 素类似物(素类似物( IAIA) 0.25-0.50.25-0.50.5-1.50.5-1.53-43-44-64-6 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 (RIRI) 0.5-10.5-12-32-33-63-66-86-8 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 (NPHNPH) 2-42-46-106-1010-1610-1614-1814-18 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 (PZIPZI) 4-64-610-1610-1618-2018-2020-2420-24 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 70/3070/30,(,( 70%NPH 30%70%NPH 30% 短效)短效) 0.5-10.5-1双峰双峰10-1610-1614-1814-18 50/5050/50,(,( 50%NPH 50%50%NPH 50% 短效)短效) 0.5-10.5-1双峰双峰10-1610-1614-1814-18 在在2 2型糖尿病病程的早期:当血糖较高时采用型糖尿病病程的早期:当血糖较高时采用 胰岛素治疗可纠正葡萄糖毒性。随后,多数胰岛素治疗可纠正葡萄糖毒性。随后,多数2 2 型糖尿病患者仍可改用饮食控制和口服药物型糖尿病患者仍可改用饮食控制和口服药物 治疗治疗 在在2 2型糖尿病病程的晚期:大多数的型糖尿病病程的晚期:大多数的2 2型糖尿型糖尿 病患者需要补充胰岛素来使血糖得到良好的病患者需要补充胰岛素来使血糖得到良好的 控制。在口服降糖药逐渐失去控制血糖能力控制。在口服降糖药逐渐失去控制血糖能力 的时候,可采用口服降糖药和中效或长效胰的时候,可采用口服降糖药和中效或长效胰 岛素的联合治疗岛素的联合治疗 。当联合治疗效果仍差时,。当联合治疗效果仍差时, 可完全停用口服药,而采用每日多次胰岛素可完全停用口服药,而采用每日多次胰岛素 注射治疗或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胰岛注射治疗或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胰岛 素泵治疗)。此时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同素泵治疗)。此时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同1 1型糖型糖 尿病尿病 适应症: 副作用: (1)过敏; (2)水肿; (3)低血糖; (4)脂肪萎缩; (5)视物模糊; (6)神经痛 注意事项: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饮食控制、运动治疗 超重/肥胖非肥胖 二甲双胍或格列酮类 或-糖苷酶抑制剂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或双 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 以上两种药物之间 的联合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 制剂或双胍类 或磺脲类/格列奈类+格列酮类* 血糖控制不满意 血糖控制不满意血糖控制不满意 非药物治疗 口服单药治疗 口服药间联合治疗 口服药联合治疗 以上两种药物之间 的联合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糖苷酶 抑制剂或双胍类 或磺脲类/格列奈类+格列酮类* 血糖控制不满意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双胍类或格列酮类 或 磺脲类/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制剂 血糖控制不满意 血糖控制不满意 口服药*和胰岛素(中效或长效制剂每日1-2次)间的联合 血糖控制不满意 多次胰岛素* 胰岛素补充治疗 胰岛素替代治疗 注:*有代谢综合征表现者可优先考虑;*肥胖、超重者可优先考虑使用 二甲双胍或格列酮类;*如胰岛素用量较大,可加用非胰岛素促分泌剂 糖尿病病程 7 6 9 8 HbA1 (%) 10 单一口服 降塘药治疗 饮食和 锻炼 口服降糖药 联合治疗 口服降糖药+ 基础胰岛素 单一口服降糖药 治疗剂量递增 口服降糖药+ 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 HbA1 = 6.5% Campbell IW. Br J Cardiol 2000; 7:625631. HbA1 = 7% Diabetologia 2006;49:171121. Diabetes Care 2006; 29(8):1963-1972. 诊断 生活方式改变和二甲双胍 HbA1C 7% 否是a +基础胰岛素(疗效最佳) +磺脲类(比较 经济) +格列酮类(无低血糖) HbA1C7%HbA1C7%HbA1C7%否是a否是a否是a +格列酮 类b 强化胰岛素c +基础胰岛素c +磺脲类b HbA1C7% HbA1C7% 否是a 否是a 胰岛素强化治疗 +二甲双胍 +/ 格列酮类 aA1C达标(7)前应每3个月检测一次A1C水平,以后每6个月检测一次A1C水平。 b尽管3种口服药都能被使用,但基于降糖效应及治疗费用应最好使用胰岛素来启动并强化治疗。 C详见胰岛素治疗的启动及调整法则。 +基础/强化胰岛素c 一级预防的目标一级预防的目标 纠正可控制的糖尿病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纠正可控制的糖尿病危险因素;降低糖尿 病患病率病患病率; 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尽早发现和及时处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尽早发现和及时处 理糖尿病理糖尿病。 一级预防内容一级预防内容: 一般人群一般人群 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 重点人群重点人群 开展糖尿病筛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开展糖尿病筛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适当开展药物预防,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适当开展药物预防,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 糖尿病重点人群:糖尿病重点人群: * * 年龄年龄4545岁;岁;BMI 24BMI 24者;以往有者;以往有IGTIGT 或或IFGIFG者;者; * * 有糖尿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