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皮肤与治未病.白爱萍_第1页
谈皮肤与治未病.白爱萍_第2页
谈皮肤与治未病.白爱萍_第3页
谈皮肤与治未病.白爱萍_第4页
谈皮肤与治未病.白爱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皮肤与“治未病” 铜川市中医医院白爱萍(电编727000邮箱1152733903)(简介:女,1964年3月,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国农工民主党员。政协铜川市十二届十三届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铜川市委会委员,农工铜川中医院支部委员会主委,铜川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陕西中医学会皮肤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铜川市医学会皮肤分会副主任委员)摘要:“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皮也者,所以包涵肌肤,防卫筋骨者也。”皮肤是人体重要的组成,皮肤的营养与功能和机体内的气血脏腑密切相关。皮肤的病理变化往往是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功能失调的体现。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守护、守卫着人体;也是人际交往中体现美、仪表最关注的,皮肤健康在此方面有很重要的地位。而皮肤健康与环境、饮食、情志、护肤以及药品等有直接关系。维护皮肤原生态,保护皮肤屏障不被破坏很重要,皮肤“治未病”有很重要地位,健康的肌肤是我们身体健康卫士。关键词: 治未病 皮肤 屏障 求本“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皮也者,所以包涵肌肤,防卫筋骨者也。”皮肤指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主要承担着保护身体、排汗、感觉冷热和压力的功能。皮肤覆盖全身,它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再爱美、追美是人的天性,人类自从形成生活那天起就开始关注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皮肤健康在此方面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此就几个方面谈一下皮肤与治未病。皮肤是人的忠诚卫士,守护、守卫着人体的边界,但我们往往对心肝肾十分关注,而对皮肤的健康关注不够!病从口入,人人皆知。而边界不守,国将危矣。1、重要意义1.1“治未病”重要意义中医“治未病”是对疾病的主动预防,指出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反映了中医学重在预防的思想。“治未病”是指机体有一定的功能紊乱或失调,但尚未出现疾病的亚健康状态。“未病”的外延很广,它包括健康未病态、前病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和传变未病态4部分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注意“治未病”的重要性。“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口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治未病重在防,防未病与治未病殊词同旨,诗人陈志岁病中窥镜云:“偶对玻璃镜,床头漫想思。颜貌瞒人老,腰肢管自衰。至防防未病,精补补初亏。窃珍宾世体,须竟我为为。”(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治未病”词语见于内经多篇论文,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1.2皮肤治未病重要意义12.1皮肤生理功能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屏障的两个功能,一是防止外界化学物质及微生物入侵;二是防止皮肤深层水分的丢失。皮肤不仅覆盖整个身体,它还有一些生理功能,包括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分泌和排泄、吸收、代谢免疫等功能。中医皮肤包括腠理、玄府、毛发、爪甲。腠理是外邪入侵人体的门户。皮肤是气血运行与机体内部密切联系的重要器官。灵枢。邪客篇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营在脉内为阴,卫在脉外为阳,两者相互作用,营养机体内外,对维持皮肤、肌肉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腠理:即肌肉和皮肤的纹理。古人认为,肌肉和皮肤的间隙相互沟通,共称腠理。腠理是外邪入侵人体的门户。杂病源流犀烛说:“皮也者,所以包涵肌肤,防卫筋骨者也。”可见肤腠的保护功能古人早有认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腠理与三焦相通,主司津液渗泄,三焦中的元气和津液向外流入腠理,濡养肌肤,并且保持体内外的气体交换,人体毫毛和孔窍均属腠理主管,如汗不透则皮死,故病后则皮褪,甚则脱毛,又甚则换爪甲,肉落骨萎,皆是大病所为的缘故。汗孔又名玄府、鬼门等,汗孔开口于皮肤,受腠理及卫气的调控。如腠理紧密则汗孔闭,体表无汗;腠理疏缓则汗孔开,体表多汗。人体通过腠理的疏密而影响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从而调节水液代谢和体温。正如灵枢。本脏篇所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毛发:毛发的生化之源,主要与冲、任两脉有关,诚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说:“冲为血海,任脉为阴脉之海,二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腹里,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列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渗皮肤,生毫毛。然则毛发之生,皆由二脉之盛也,明矣。”毛发生长与脏腑的盛衰、气血津液的充盈相关,如医学入门云“肾华于发,精气上升,则发润而黑”;毛发能反映人体经络气血的多少,正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所说“足阳明之上,气血盛则髯眉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髯无,两吻多画;”。“手阳明之下,血气盛则腋下毛美。”爪甲:手足甲也,古籍谓: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这是因为爪是筋之余,是肝经血气有余的缘故。医学阶梯谓:多食酸,则筋急而爪枯;肝气有余则爪润,肝气涸竭则爪枯。又说:胆应爪,胆厚则爪厚色黄;胆薄则爪薄色红;胆急则爪间色青;胆缓则爪濡色赤;胆直则爪直色白无纹;胆结则爪恶色黑多纹等。1.22皮肤健康具有重要的地位爱美、追美是人的天性,人类自从形成生活那天起就开始关注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皮肤是人际交往中体现美、仪表最关注的,皮肤健康在此方面有很重要的地位。楚辞九章惜往日:“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娶於秦,秦女美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的追求更是越来越高,健康的皮肤,预防皮肤病发生尤为重要。2未病先防“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变化,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人体外表上来,人体外表皮肉、器官的变化亦可反映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而皮肤也是气血运行与机体内部密切联系的重要器官。因此人体外在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美容求本。2.1环境内经整体观念,提出人体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与人体自身的功能密切相关。人和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即“天人相应”的观点。人不仅是“以天地之气生” ,而且还必须应“四时之法成” ,孙思邈充分表明了内经“天人合一”、“内外一体”的整体观念。其次,我们人既要顺应天,也要顺应地,“顺应天时,天人合一”,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然界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而某些损美性疾病的发生通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再保护环境,环境大气污染可造成皮肤屏障的破坏,风、寒、暑、湿、燥、火、毒等易侵。内经的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劳汗当风,寒薄为查,郁乃痤”“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治外之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人体如果想保持健康美,就必须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做到与自然相统一,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与自然协调和谐,以展现健康的和谐美。22 . 饮食孙思邈强调:“安身之本,必资之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为医者,当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滋气血。”食物是安身立命之本,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基础,由于食物营养丰富,又无药物常有的副作用,能有效地补充体内营养,达到调理脏腑机能、增强体质、祛病祛邪的医疗效果;一些富含营养、味道鲜美的食物食用时是一种享受,使人心情愉悦,有利于身心健康。可见饮食及其调摄对人类生存的重要,食治具有药疗难以替代的作用。合理安排饮食,可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从而增强适应自然界变化的能力。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21食宜“养生录中谈到养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内经精气化生的关系,强调“精气”, 对美容保健的重要作用认为“精以食气,气养精以荣色,形以食味, 味养形以生力,” 这些都说明人体是否表现为外在美,它与人体自身脏腑的功能,气血津液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皮肤是人体重要的组成,皮肤的营养与功能和机体内的气血脏腑密切相关。皮肤依靠机体的气血营养维持其形态与功能;同时皮肤通过“卫外”功能直接保护机体内部脏腑功能的顺利运行,使机体内外相应形成一个整体,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影响皮肤的形态与功能;反之,皮肤的功能失调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气血的脏腑功能。皮肤的病理变化往往是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功能失调的体现。研究发现患者的皮肤和患者的气血津液、脏腑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 合理安排饮食,可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从而增强适应自然界变化的能力。气血津液病理变化可以在皮肤上发生很多病证,但是这些病证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错综复杂,常合并或交替出现,如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有时又互为因果关系,如气虚血躁,说明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孙思邈千金方,美容当以调整脏腑功能调和气血的内养为主,在孙思邈千金方中收录了很多偏于内养的美容方剂, 如鹿角丸、桃花丸、治妇人好颜色方等,备急千金要方中“芝麻枣糕丸”通过补肾益脾而乌发肾主黑色,其华在发,益脾有等于益气血,因此通过对脾肾二脏的调补从根本治疗白发。这些都是通过内养气血而令面有光泽,白发更黑,齿落再生的美容功效孙思邈在美容求本方面除了主张内服方药之外,同时提倡在饮食, 起居等方面加以调养, 饮食不调会影响容貌美。在千金方里所记载的美容方剂中,很多都具有令人洁白悦泽,面手清洁,治皮肤皱黑,令面黑变白的美容功效。如“令人洁白悦泽,颜面红润方:采三株桃花,阴干,空心饮服,方寸匕,每日3次。”(要方,卷六下)“治面令人洁白光悦方:桃花二升,桂心、乌喙、甘草各一两,上四味末之,白蜜为丸,服如大豆许,日二。十日易形。一方有白附子、甜瓜子、杏仁各一两七株。”(要方,卷六下)2.22食禁 饮食与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治愈等均有密切关系。祖国医学很早以前就认识到某些食物可能诱发皮肤病,如明代外科正宗中说:“鸡、鹅、羊肉、蚌蛤、河豚、虾、蟹海腥之属,并能动风发痒。”实践证明,皮肤病“忌口”确有预防和治疗价值。孙思邈认为“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篇提出:“食能治病,亦能致病。”因人而异,饮食不调会影响容貌美, 如备急千金要方食治“多食酸则皮槁而毛夭,多食苦则筋急而爪枯,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多食辛则肉胝而唇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因人而异,如柠檬、芹菜、胡萝卜、九层塔、橙类水果等等这些食材含有光敏感的物质,日光敏感的夏日不宜多食。23情志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但鲜为人知的是:皮肤也是一种心理器官。由于在胚胎发育上,皮肤与神经系统“同宗”,所以心理因素可波及皮肤。情志为病, 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五脏精气血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样七情的变化也可以直接影响到内脏的功能。脏腑虚实、寒热的变化均可以反应于皮肤,常是皮肤病发生的原因。2.4.护肤我们都知道环保中“保持原生态”的重要性,维护皮肤原生态,保护皮肤屏障不被破坏很重要。防冻、防风、防晒等等。护肤品的使用应有度、选择得当。过度清洗,洗澡过于频繁而不用润肤剂;洗澡方法不当,搓澡巾的使用;清洁剂选择不当。过度清洁,屏障破坏可引起痒、抓、炎或厚恶性循环。过度遮盖,影响皮肤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 美容市场的混乱与美容化妆品滥用,最近十年来,随着美容业的迅速发展和美容院的激烈竞争,有的美容院为了拉住消费者,将激素掺进嫩肤、美白的化妆品中蒙骗消费者,使不少渴求美容护肤的消费者,在长期应用他们的所谓“特效嫩肤、美白的化妆品”后产生依赖,再有些护肤品激素含量超标长期应用而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有少数人还用这类药品代替护肤霜搽抹面部,长期在正常的面部使用,初用时感觉良好,时间一长便会产生依赖性皮炎。3. 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疾病发生后,必须认识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传变。难经据传是扁鹊所作,其中有“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脏腑虚实、寒热的变化均可以反应于皮肤,常是皮肤病发生的原因。应当指出,脏腑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所以在许多疾病中,即要考虑本脏的生理病理变化,又要注意对其他脏腑的影响。这种变化和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只有全面剖析脏腑的传变规律,才能提高诊疗水平。根据五脏(五行)之间生理、病理相关原理,从整体出发,预测原发脏的病变发展趋势,采取非针对“现脏病”的“隔二、隔三脏”预防性治疗,防止继发脏病的产生,杜绝疾病发展和传变,愈后预防复发。3.1环境、饮食、精神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做到与自然相统一,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针对不同的环节做好个人防护,防冻、防晒、防潮等防“六淫”之邪。饮食与皮肤病的发生、发展、治愈等均有密切关系。孙思邈认为“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他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滋气血。” “ 药食两攻,则病无逃矣”。孙思邈对疾病的治疗应当药食并重,把药疗和食疗结合起来,提倡药食两攻。如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用豆类治疗脚气病、海带治疗甲状腺等。再某些食物可能诱发皮肤病。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篇提出:“食能治病,亦能致病。”“膏粱厚味,足生大丁。”外科正宗中说:“鸡、鹅、羊肉、蚌蛤、河豚、虾、蟹海腥之属,并能动风发痒。”瘙痒性皮肤病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含有光敏感的物质,日光性皮炎的夏日不宜多食。 “精神因素,情绪刺激”可以引起呼吸、循环、消化系统和内分泌腺等一系列变化及代谢改变,以至影响人体健康。紧张、焦虑等情绪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甚至发生内分泌功能失调,促进血管壁或组织细胞释放缓激肽、组胺等介质,后者作用于靶组织引起一系列反 应:如皮肤血管收缩、扩张,汗腺、皮脂腺分泌,立毛肌收缩甚至刺激角质形成和细胞增殖等,诱发或加重原有皮肤病。皮肤“心病还须心药治”,因此,不少皮肤病患者,除了接受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举足轻重。3.2.不同疾病防变、 不同疾病有不同的防变措施不同,也就是说在患病以后,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加重。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治在疾病发作加重之先。感染性皮肤病,如麻风、结核、艾滋病、梅毒、淋病、脓疱疮、疥疮、真菌病等,应格外强调预防为主,控制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职业性皮肤病,调查工作环境中化学物质与发病的关系,找出病原,改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生产流程等,针对不同的环节做好个人防护;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详细询问发病与各种因素的关系,查找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或摄入;对有药物过敏的患者,尽量找出致敏药物,并向患者和家属交代清楚,禁用有关致敏药物,并注意避免使用与致敏药物结构相似的药物;瘙痒性皮肤病的预防,积极寻找并去除病因,避免可能加重的刺激性因素和挠抓、热水烫洗及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注意保湿护理;皮肤肿瘤的预防,避免日光长期、过度暴晒,避免接触化学致癌物质,定期专科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3.3.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外用药使用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外用药使用,选择剂型主要根据皮损的性质而定。 急性炎症性皮损仅有红斑、丘疹、水疱而无糜烂渗出时可选用洗剂或粉剂;如炎症较重,出现糜烂渗出时则用溶液湿敷。亚急性炎症性皮损渗出较少时可用糊膏或油剂;若皮损已干燥脱屑则用乳剂较合适。慢性期炎症性皮损可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乳剂、酊剂。禁止激素滥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因由于长期反复不当的外用激素(皮肤鸦片)引起的皮炎。适应症选择错误,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皮质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