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偏头痛简化版课件_第1页
电针治疗偏头痛简化版课件_第2页
电针治疗偏头痛简化版课件_第3页
电针治疗偏头痛简化版课件_第4页
电针治疗偏头痛简化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周建伟 *1 偏头痛的针灸治疗现状 *2 偏头痛基础 概念: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 病,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 吐及羞明,经一段间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 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 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Date3 流行病学:本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起于青 春期。据国外资料表明,各国的平均发病率男性成人约 9%,女性成人16%。女性高于男性为4.7:3.51。国内资 料记载,男女之比为是1:3.5,女性发病以2024年龄 段最高(308/10万),男性以2029年龄段最高( 69.5/10万)。10岁以下和70岁以上患病率都很低。 Date4 发病机理:本病发病机理目前不完全清楚,有多种 学说,主要有血管源学说、神经源学说、三叉神经血管 学说。 血管学说 被广泛接受。它认为偏头痛发作的早期先有颅内血管痉 挛收缩,局部血流量改变,并引起相应的神经缺失症状 ,继而颅外动脉反应性扩张,动脉张力低,引起充血高 灌注,产生头痛。 Date5 神经源性学说 皮层传播抑制学说(CSD假说):各种因素刺激大脑皮层 后产生局部皮层电活动的抑制,并由刺激部位向周围组织 波浪式扩展,这种传播性低灌注只限于大脑皮层,而深部 结构正常。 神经递质假说:在偏头痛前或血小板聚集明显增加,释放5 -HT,从而引起血管张力性收缩,脑血流量减少,发生前驱 症状,此后由于血小板聚集力下降,5HT耗竭,导致颅 外动脉扩张,血流量增加,出现剧烈头痛。 Date6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 该学说认为偏头痛为一种不稳定的三叉神经血管反射,诱 发因素如紧张、情绪改变、声、光、噪音或气味等,通过 皮层及下丘脑,使脑干的蓝斑被激活,去甲肾上腺能递质 增加,引起脑皮层血流量减少而出现先兆的神经症状;另 外脑干的5-HT能神经元也被激活,引起脑膜中动脉和脑内 大动脉扩张,作为刺激信号也激活三叉神经,引起血管活 性物质增加,导致血管更加扩张冰肿以及神经源性炎症改 变,从而构成偏头痛的病理基础。 Date7 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 症状:发作性头痛,发作时常以一侧为主,亦可是全头 痛,疼痛呈搏动性,可伴有眩晕、恶心、呕吐、腹泻、 畏光流泪、球结膜和鼻粘膜充血,或意识障碍及局部脑 神经受损的症状,如幻觉、编盲、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 。发作后多数患者有疲倦、思睡。间歇期患者正常。 体征:一般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Date8 临床类型 偏头痛伴有先兆此型 约占全部偏头痛的1518。 最常见的先兆是视觉障碍,如闪光、暗点、黑蒙、偏盲 等,少见有手麻、语言障碍。 先兆往往在头痛出现前一小时内发生,可持续5分钟至 60分钟。先兆消失后随之是剧烈头痛,为跳痛、搏动 性痛,常伴面色青白、恶心、呕吐、畏光、惧声。 头痛全过程472小时。 此型有较多的阳性家族史。 Date9 无先兆偏头痛 约占全部偏头痛的80。 无明显先兆,但在头痛前数日或数小时可出现胃肠不适 或情绪改变等前驱症状。 头痛的性质和部位均与有先兆偏头痛类似。 较少有阳性家族史。 Date10 眼肌瘫痪型偏头痛和偏瘫型偏头痛 患者多为年轻人 常在偏头痛开始减轻时出现同侧眼肌瘫痪,或头痛发作 开始对创出现轻偏瘫,或偏身麻木、失语。很快消失或 持续数日恢复。 阳性家族史较多。 Date11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女孩或年轻少女多见,发作与月经期有关。 为突然发作的短暂视觉障碍、眩晕、步态共济失调、发 直困难、肢体感觉异常和伴有呕吐的枕部搏动性头痛。 有偏头痛家族史。 Date12 视网膜动脉型偏头痛 多见于有典型偏头痛病史的年轻质人 临床特征是以闪光性暗点为前驱的单眼黑蒙,视野缺损 变化大,眼底检查显示视网膜水肿,仍可见樱红色黄斑 。 病因可能是视网膜动脉痉挛。 Date13 儿童偏头痛 多在儿童期发病,头痛轻微而胃肠道症状却比较显著, 当儿童进人青春期后,症状逐渐和成人相同。 腹型偏头痛 是一种少见情况,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上腹部疼痛,伴有 呕吐,但很少或甚至没有头痛,发作持续数小时,可以 伴发自主神经障碍包括寒战、面色苍白与疲乏。可被误 诊为阑尾炎、胰腺炎或胃肠炎。 Date14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主要依据详尽的病史及临床特点作出诊断。 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主,也可呈胀痛,单侧居多。 发作前可有先兆症状,如视觉障碍、闪光、暗点等, 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间歇性反复发作史,发作缓解后如常人,病程长。 Date15 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病,女性居多。 常有阳性家族史。 多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应用麦角胶制剂治疗有效。 Date16 鉴别诊断 主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紧张性头痛 颅内高压头痛 高血压性头痛 头痛性癫痫 神经症头痛 目动脉炎 三叉神经痛 Date17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本病属 “偏头风”范畴。头为清阳之府,髓海所居,五 脏之精血、六腑之阳气皆上奉于头;侧头为少阳所行之 处,故凡风邪外袭,上干于头;或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火;或气血虚弱,络脉失养;或 痰浊瘀血,阻滞经脉,皆可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充 塞脑络而发偏侧头痛 。 Date18 中医辨证 中药新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 肝阳上亢证 主症:头痛而胀,心烦易怒,目赤,口苦。 次症:面红,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痰浊头痛证 主症:头痛如裹,胸院满闷,呕恶痰诞。 次症:日谈,食少,舌胖大,舌答白腻,脉弦滑。 Date19 肾虚头痛证 主症:头痛而空,眩晕,腰酸膝软,五心烦热。 次症:神疲乏力,耳鸣,舌质红,少苦,脉沉细无力。 瘀血头痛证 主症:头痛如刺,经久不愈,固定不移。 次症: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 细涩。 气血亏虚证 主症:头痛隐隐,反复发作,通劳加重。 次症:心悸,食少纳呆,自汗,气短,神疲乏力,面色 苍白,舌质淡,苦薄白,脉细而弱。 Date20 偏疼痛的西医治疗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在偏头痛急性发作时,治疗的目的是镇痛,目前常用的 药物有以下几类: 一般镇痛药与止吐药 常先采用价廉的镇痛药如阿斯匹林、复方阿斯匹林、扑 热息痛(APAP)、酚咖片(加合百服宁)、索米痛( 去痛片)、布洛芬、奈普生钠、酮洛芬、凯扶兰等,并 加用止吐药物如胃复安、吗丁琳作为一线用药。 Date21 麦角胺类 麦角胺咖啡因为传统治疗偏头痛药物,有肯定效果。但 由于它对受体的作用缺乏选择性,因之作用复杂,易产 生许多不良反应,目前有被其它5HT受体激动剂如舒 马曲普坦等取代的趋势,但因其价廉,仍较常用。 Date22 曲普坦类药物 为5HT受体激动剂,能迅速控制头痛及伴随症状,但 副作用较大。 v第一代以舒马曲普坦为代表。 v第二代以佐马曲普坦为代表。 Date23 间歇期的西医治疗 在偏头痛发作间歇时,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发作,西比灵 是常用的药物。 Date24 偏疼痛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本病报道较多。笔者收集近20余年针灸治疗偏 头痛临床研究文献,依据循证医学(EBM)原理,对其 临床研究方法学、干预措施、疗效等进行总结、分析与 评价,以期探寻其内在规律,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Date25 文献概况 经光盘检索,19802003年国内发表针灸治疗偏头痛 的临床研究文献141篇,漏检10篇(无法查找到原文) ,实际检出131篇,检出率91.90%。按EBM分级标准, 未检索到SR文献,RCT文献5篇(占3.82%),CCT文 献16篇(占12.21%),叙述性研究96篇(占73.28%) ,专家意见(个案报道)14篇(占10.69%)。 Date26 系统评价 RCT文献仅5篇,数量太少;资料较分散(涉及单纯针 刺2篇,穴位注射1篇,针灸联合1篇,针刺推拿结合1篇 );文献报道不充分;同质性检验结果P0.05,提示 资料具有异质性,故未进行定量的Meta分析。 Date27 研究对象 在检索到的文献中,均标明以“偏头痛”为防治对象。131 篇文献涉及研究对象的总样本量为6812例(除外14篇专 家意见文献)。按样本大小(n30为小样本;30n 100为次小样本;100n400为适宜样本;n400为 大样本)分类,小样本10篇(占7.64%);次小样本96篇 (73.28%);适宜样本25篇(19.08%);大样本0篇。 Date28 研究方法学 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131篇文献中,描述有诊断标准者59篇(45.04%),均 采用通用标准(采用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标准42篇,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5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 依据治愈好转标准8篇,实用内科学标准2篇,文 献标准2篇);仅1篇RCT文献记述有纳入排除标准。 Date29 随机及方法 5篇RCT研究文献均有“随机分为”、“随机分组”等描述, 但无具体随机方法介绍。其余文献未涉及随机方法。 盲法 在所有文献中,无1篇有采用盲法的记录。 基线分析 5篇RCT文献均有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病 情、病程等)记载,其中1篇进行了组间基线资料的均衡 性检验7,均P0.05。 随访、失访 在所有文献中,无1篇有随访结果分析。 Date30 干预措施 取穴 131篇文献中,太阳穴的运用频率居首(51.91%)。 其次为风池(39.69%)、百会(36.64%)、率谷( 33.59%)、头维(27.48%)、太冲(21.37%)、列缺( 17.56%)、角孙(16.79%)、外关(16.79%)、阳陵 泉(13.74%)、足临泣(11.45%),它如合谷、足三里 、印堂、上星、丰隆、天柱、昆仑 、悬钟、胆俞、太渊 、阿是穴、头穴线、耳穴等也有运用。 Date31 刺激方法 131篇文献中,单用针灸疗法者97篇,合用推拿、中西药 物等方法者34篇。 针灸疗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毫针疗法(52.58%),其 余依次为电针疗法(37.11%)、刺血疗法(28.87%)、耳针 疗法(18.56%)、水针疗法(13.40%)、灸疗法(8.25%)、头 针疗法(7.22%)、敷贴疗法(6.19%)、经穴按压疗法 (3.09%)等。 Date32 临床疗效 131篇文献均显示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肯定疗效。 痊愈显效率55.7%67.1%(62.312.67%) 有效率85.0%97.9%(89.313.37%)。 Date33 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 *34 适应症 有先兆(典型)和无先兆的(普通型)偏头痛 电针治疗偏头痛规范化操作 Date35 禁忌症 本疗法无绝对禁忌症。 其相对禁忌症为: !对针刺过度敏感者。 !饥饿、疲劳、体虚、醉酒者。 !严重心血管、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者。 !孕妇。 Date36 操作规程 针具 选用华佗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 ,直径0.32mm,长40mm;LH202H型韩氏穴位神经刺 激仪(北京华卫产业开发公司生产)。 取穴 太阳穴(双侧)。腧穴定位参照WHO西太区制定经穴 国际标准化方案执行。 Date37 操作步骤 第1步:患者适宜体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 第2步:取毫针在太阳穴直刺进针25mm,行小幅度(上下 幅度57mm)、小角度(前后捻转角度1530)、较快 频率(100150次/分)的提插捻转,使得气。 Date38 第3步: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相关参数和操作:a.电极 :病侧接()极,健侧接()极;b.波形:脉冲疏密 波;c.频率:2/100Hz;d.强度:以能引起明显肌肉收缩 而患者能忍受为度,并在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适当增加刺 激强度,以消除耐受。 第4步:留针30分钟。 第5步:出针时压迫针孔,防止出血。 疗程:每日治疗1次,5日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疗程 间隔2日。 Date39 操作技术关键电针刺激参数 在针刺镇痛的研究中,电针以其刺激持续、操作可控性 强而被广泛采用。电针镇痛的最适宜刺激参数: 刺激强度:一般以能引起明显肌肉收缩而患者无明显不 适(能忍受)的中等强度为宜,由于患者对电刺激可产 生耐受,因此每隔一定时间应适当加大刺激量。 刺激频率:以10-100Hz的刺激的镇痛效果最好,10Hz 以下和20000Hz以上刺激的镇痛效果普遍较差。 Date40 刺激波形:就波形性质而言,脉冲波刺激明显好于正弦 波和方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