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课件_第1页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课件_第2页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课件_第3页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课件_第4页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疾病概述 本病是一种普及全世界的营养缺乏性疾病, 而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达30-90,我国属发病率 高的国家之一,其中我国农村发病高于城市,南 方高于北方。7岁以下的小儿均可发病,特别多见 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本症是一种可以预防及 治愈率高的疾病。只要注意小儿的饮食搭配,增 加膳食铁含量即可预防此病,但一旦发病,必须 及时治疗,以免危害儿童的健康。 贫血人群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我国有1亿多人有不同程 度的贫血,其中孕妇占 40%,儿童占50%。因此 ,孕产妇、婴幼儿、儿童 及一些贫血的人,应多吃 些能促进造血功能的食物 ,以防止贫血。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口唇、 口腔粘膜、甲床较为明显。 2消化系统:常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严 重时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 3神经精神改变: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注 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或智力减退。 4免疫功能低下常易合并感染。 5常见体征:口唇、眼结膜、甲床苍白,肝 、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 治疗原则 1查明和去除病因; 2防治感染; 3补充铁剂;阿胶是我国传统的补血配方,乳酸亚铁 是很好的二价补铁制剂,市场上很多补血产品将它们单 独作为配方来用。而铁之缘片是将乳酸亚铁、阿胶和蛋 白锌都作为功效成分,补铁、生血加营养三效合一,能 更好的预防和改善贫血,增强人体免疫力。 4纠正偏食习惯,根据消化能力,增加富于铁质的食 品。 发病机制 缺铁性贫血与轻型低贫的RBC比较 对造血的影响经小肠吸收的食物铁或衰老红细胞破坏 释放的铁经运铁蛋白转运至幼红细胞及储铁组织。幼红 细胞摄取的铁在线粒体内与原卟琳结合,形成血红素。 后者再与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因此,铁是构成血 红蛋白必需的原料,严重铁缺乏必然引起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人体血红蛋白铁约占机体总铁量的70。余下 的30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在肝、脾、骨 髓等组织称储存铁,当铁供应不足时,储存铁可供造血 需要。 所以铁缺乏早期无贫血表现。当铁缺乏进一步加重,储存 铁耗竭时,才有贫血出现。故缺铁性贫血是缺铁的晚期表 现。 酶 对非造血系统的影响体内许多含铁酶和铁依赖酶,如 细胞色素C、过氧化酶、单胺氧化酶、腺苷脱氨酶等。这 些酶控制着体内重要代谢过程。其活性依赖铁的水平。因 此,铁与组织呼吸、氧化磷酸化、胶原合成、卟琳代谢、 淋巴细胞及粒细胞功能、神经介质的合成与分解、躯体及 神经组织的发育都有关系。铁缺乏时因酶活性下降(可开 始出现于缺铁的早期),导致一系列非血液学改变。如上 皮细胞退变、萎缩、小肠粘膜变薄致吸收功能减退;大脑 皮质层、下丘脑5-羟色胺、多巴胺等介质堆积引起神经功 能紊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坏死、T4分泌减低;细胞免 疫功能及中性粒细胞功能下降引起抗感染能力减低。 诊断检查 (1)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 小细胞的表现,红细胞平均血 红蛋白浓度(MCHC)31, 红细胞平均容积(MCV)80f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27pg。 (2)贫血的诊断标准 (以 海平面计) 生后10d内新生儿血红蛋 白145gL;10d3个月因 生理性贫血等因素影响, 贫血 的标准很难确定,建议暂以血 红蛋白100gL为贫血。3个 月不足6岁110gL,6 14岁120g/L。海拔每增高 1000m,血红蛋白升高约4。 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如 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 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血清(浆)铁 10.7mol/L(60gdl)。 总铁结合力62.7 moll(350gdl)。运铁蛋 白饱和度15有参考意义, 10有确切意义。 骨髓细胞外铁消失或基 本消失(0-),铁粒幼细胞 15。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0.89nmolL(500gL) 。血清铁蛋白16gL 。铁剂治疗有效,用铁剂治 疗4周后,血红蛋白上升10gL 以上。 符合第条和条中 至少两条者,可诊断为缺铁性 贫血。 注:影响缺铁指标检测结 果的因素很多,除炎症等病理 因素和技术操作影响外,年龄 、标本采取时间(昼夜、上下午) 等生理因素也有影响,故应对 各项检测结果作综合分析。 治疗方案 1大力宣传和提倡母乳喂养, 及时添加辅食。 2尽力查明和祛除病因: 饮食不当者应合理安排饮食, 控制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和慢性 失血,手术矫治消化道畸形等 。 3开始补铁时间:足月儿 4个月左右,未成熟儿2个月左 右,根据膳食含铁情况持续1 3年。 4以含铁丰富的食品或铁 强化食品补铁,每天总摄入量 以元素铁1mgkg为宜,最多 不超过1518mgd,并注意 食品的合理搭配,以利于铁吸 收。注意补充维生素C丰富的食 物。 5根据缺铁程度用铁剂治 疗,每天口服元素铁26mg kg,口服制剂有枸橼酸铁铵(含 铁20)10溶液1ml(kg.d) ;硫酸亚铁(含铁20)0.3 0.6g;富马酸 铁(含铁30)150600mgd; 服用后反应强烈的小儿可用刺激 性小的葡萄糖酸亚铁(含铁11 12)或琥珀酸亚铁。贫血纠正后 继服24周,以后半量服用23 月,以补足铁的贮存量。注意副 作用,控制剂量与疗程,以免毒 性反应。同时服用维生素C50 100mg,3d,以利铁的吸收。 腹泻、恶心、呕吐或其他原因不 能口服时,可用右旋糖酐铁(含铁 50mgml),深部肌注,每次0.5 2mgkg,总剂量1岁以内4ml ,12岁6ml,2岁以上8ml;亦 可用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含铁 50mgml)肌注,13d一次,2 3周内完毕。含糖氧化铁静脉注 射(含铁20mgml),应谨防静脉 炎。 6重症贫血并发心功能不全 ,或明显感染者,以及血红蛋白 低于60gL时,宜少量多次输新 鲜血,每次510mlkg,或浓 缩红细胞每次23mlkg,缓慢 静滴以防心衰。血红蛋白低于 30gL者,为防猝死,应立即输 新鲜血57mlkg。 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适量活动 本病病程较长,贫血程度一般较轻,患儿对日常活动均可耐受。 但剧烈运动(运动产品,运动资讯)时较同龄正常儿童(少年儿童营养产 品,少年儿童营养资讯)易感疲乏,甚至头昏目眩。因此,应让患儿 生活有规律,做适合个体的运动。勿需卧床。对严重贫血者,应根据 其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 2合理安排饮食 向家长及年长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会导致本病, 帮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指导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让家长了解动物血、黄豆、肉类含 铁(补铁产品,补铁资讯)较丰富,是防治缺铁的理想食品;维生素(维 生素产品,维生素资讯)c、肉类、氨基酸(氨基酸产品,氨基酸资讯) 、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茶、 咖啡、牛奶、蛋类、麦麸、植酸盐等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多的 食品同时进食。 婴儿膳食种类较少,且多为低铁食品,应指导按时添加含铁丰 富的辅食、或补充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牛奶、铁强化食盐。人乳含 铁虽少,但吸收率高达50,一般食物铁的吸收率仅有1%-22, 应提倡人乳喂养婴儿。 指导家长对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及早(约2月龄)给予铁剂(元素铁081 5mg/(kgd)。 食疗饮食营养 鲜牛奶必须加热处理后才能喂养婴儿,以减少因过敏而致的肠道出血 。 3应用铁剂的护理要点 剂量以元素铁计算,口服量为46mg(kgd),分23次口服,疗 程为26个月。长期服用可致铁中毒。 健食品维生素麦 由于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胃肠不适及疼痛、恶心、呕吐、便 秘或腹泻,故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投药。 可与稀盐酸和维生素c,维生素c资讯)同服,以利吸收;忌与抑制铁吸 收的食品同服。 服铁剂后,牙往往黑染,大便呈黑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应向家长说 明其原因。消除顾虑。 观察疗效:铁剂治疗有效者,于投药后34天网织红细胞上升,1周后 可见血红蛋白(蛋白补充产品,蛋白补充资讯)逐渐上升、如服药34周无效 ,应查找原因。 病健康中心保健 注射铁剂应精确计算剂量,分次深部肌内注射,每次应更换注射部位 ,以免引起组织坏死。偶见注射右旋糖酐铁引起过敏性休克,故首次注射应 观察1小时。 4健康教育 贫血纠正后,仍应坚持合理安排小儿膳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这是防 止复发及保证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缺铁贫血而诱发的智商减低,学习成 绩下降者,应加强教育和训练。 饮食原则 1宜食含铁丰富的食物。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的 食物有瘦肉、鱼禽、血、内脏,含血红素铁。在 食用补铁饮食时不要饮茶,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烹调用具宜用铁制的锅。 2宜食高蛋白饮食,促进铁的吸收和合成血 红蛋白。蛋白质的摄入量要高,每日每公斤体重 1.5克,用以合成血红蛋白。 3宜食含维生素C高的食物,使三价铁还原 为易吸收的二价铁。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蔬菜有西 红柿、柿椒、苦瓜、油菜、小白菜等。 4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克服长期偏食素食 等不良习惯。合理安排餐次和内容,食欲差、胃 纳少的患者可少量多餐进食。 【食谱举例】 早餐:红糖小米粥(或牛奶),咸面包、五 香茶蛋、水果1个; 午餐:红烧鱼、香菇炒油菜、鸡血豆腐汤、 米饭、桔子1个; 加餐:红枣银耳羹; 晚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