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斜颈和夜啼推拿疗法(典迎彬老师)课件_第1页
小儿斜颈和夜啼推拿疗法(典迎彬老师)课件_第2页
小儿斜颈和夜啼推拿疗法(典迎彬老师)课件_第3页
小儿斜颈和夜啼推拿疗法(典迎彬老师)课件_第4页
小儿斜颈和夜啼推拿疗法(典迎彬老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肌性斜颈的 诊断与治疗 一 、什么是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病,是指以头 向患侧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和颜面部变 形为特点。临床上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 痉挛造成的肌性斜颈。 二、 小儿肌性斜颈的发病原因 本病形成的原因尚未完全确定,除先天性畸形学 说外,有不少学者认为由胸锁乳突肌局部缺血引起 肌纤维化所致。缺血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通常认 为有三种: 1、孕妇的营养不良: 2、怀孕时胎位不正,如胎内头位长期偏向一侧; 3、损伤,如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 挤压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或分娩时胎儿头位 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应,使该组织缺 血性改变而致。 其他原因包括: (1)颈部组织发炎,例如急性淋巴腺发炎,因为肿痛的 关系,也会使头歪到一边去; (2)运动伤害、睡姿不良等也可能引起一侧颈部肌肉痉 挛,使颈部活动不对称; (3)神经方面疾病如脑性麻痹,也可能会使颈部肌肉收 缩异常情形出现。这些原因使颈部活动受限,症状 与斜颈相似。 三 、临床表现 (1)头倾向一侧,下巴朝对侧肩膀。 (2)颈部出现硬块;一般在出生后或出生后2周内可 触及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居多。此肿 块呈梭形,无压痛,一般在12个月后达到最大。 (3)脸部左右大小不对称;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 双侧眼外角至口角的距离不对称,患儿整个面部, 包括鼻、耳等也可出现不对称性改变。 (4)颈部活动受限制。这些症状可能一出生就有,也 可能在后来才慢慢出现,有些症状也可能不经治疗 而自己消失。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先天性骨性斜颈:本症多系先天性枕颈部畸形所 致,包括短颈畸形、颅底凹陷、半椎体畸形、寰枕 融合及齿状突发育畸形。上述疾病一般不会产生胸 锁乳突肌的典型条索状挛缩带及肿块,X线检查可明 确上述诊断。 (2)颈部淋巴腺炎:婴儿期患有颈部淋巴腺炎,可迅 速发生斜颈并可出现颈部肿块,但此肿块往往压痛 明显并不位于胸乳头肌之内。 (3)自发性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此病多有稍微外伤 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主要表现为颈部旋转运动受 限及颈部疼痛症状明显,胸锁乳突肌无紧张条索带 ,X线检查可鉴别。 (4)颈椎结核:颈椎结核可使胸锁乳突肌痉挛而产生 斜颈,但此类患者颈部疼痛明显,颈部活动明显受 限,下颌偏向患侧,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五、中医推拿治疗 过手法治疗能促进患儿胸锁乳突肌部的血肿消 散吸收,使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得以松弛。主要手法 :指揉法,拿法,弹拨法,扳法,擦法。具体操作 如下: (1)令患儿仰卧或家长抱其坐于膝上,医者坐于患 儿侧方,在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处涂少量滑石粉,医 者用三指(拇、中、食指)指腹以拇指为主,在肿 块及周围反复弹、拨,然后再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 提拿肿块数次,最后上下来回捻转数遍,手法由轻 到重,开始治疗时手法宜轻。治疗时注意运用手腕 的力量、动作要柔和,力量要均衡深透。 (2)患儿坐位,令家长双手扶患儿肩部,医 者双手分别托患儿两下颌,使其头向患侧旋 转,旋转时患儿头稍向前倾,然后医者一手 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 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牵拉倾斜,逐渐拉长 患侧胸锁乳突肌,幅度由小渐大,在生理范 围内反复进行34次,以改善恢复颈部活动 功能。注意幅度由小到大,切不可用暴力。 (3)患儿仍坐位,点按、提拿风池,肩井各5 10下,最后,擦患侧胸锁乳突肌及肩背部 ,以透热为度。 (4)患儿俯卧位,按揉、提捏竖脊肌,以促进 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颈部畸形。整个治疗过 程约为 25min。 上述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长短,年龄大小来 决定,年龄越小效果越显著,出生40天6个 月以10天为1个疗程,6个月1岁以20天为1 个疗程,12岁以30天为1个疗程。 小儿肌性斜颈治疗的越早,治愈率越高,因 此要注意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时除重点施 治胸锁乳突肌的病变外,同时也应该顾及面 部、颈肩的变化,及时治疗尽量避免畸形的 发生。本病病程长,治疗不能操之过急,医 者要有耐心,家长要有恒心,配合医生的治 疗。在日常生活中采用与头面畸形相反方向 的动作以矫正,如喂奶、睡眠的枕垫或用玩 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力等。 小儿夜啼的推拿治疗 夜啼是指小儿经常在夜间啼哭的一种病 证。有的阵阵哭啼,哭后仍能入睡。有的通 宵达旦,彻夜不眠,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 。一般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持续时间 数日至数月不定。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一般由于产后护理不当,如饥饿、口渴 、烦热、惊吓等。一些疾病引起的发热腹痛 、佝偻病、消化不良也可引起夜啼。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外感、内伤、惊恐均可引起夜 啼,此寒热惊虚为其主要原因。医宗金鉴 指出“夜啼原因有二,一是心热,二是脾寒” 。 中医认为由于中焦脾寒,寒性收引,气 血凝滞不通; 胎热结于心脾,邪热上乘于心而扰乱心 神; 偶见异物,暴受惊恐,以致心志不宁, 神不守舍; 或食积胃脘,胃不和则卧不安等致使患 儿阴阳失调,不寐而啼。 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安神宁志: 中焦脾寒者温中散寒,健脾安神; 心经积热者清心泻火,通腑安神; 惊骇恐惧者镇惊安神; 乳食积滞者消积导滞,理中安神。 基本操作 一、总体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或仰卧位:按揉百会100次 ,摩囟门一分钟,按揉人中100次;清肝木100次 ,清心火100次,揉小天心100次。 (2)患儿俯卧位:自上而下掌摩脊柱35遍; 捏脊35遍,按揉膈俞、肝俞、心俞、脾俞、胃 俞、肾俞、命门、腰阳关、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 ;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二、辨证施治 (1)中焦脾寒:补脾土300次,推三关50次, 揉外劳宫100次;点中脘100次,顺时针方向摩腹3 分钟,振腹一分钟或以透热为度;捏脊35遍, 按揉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每穴约半分钟; 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2)心经积热:清肝木100次,清小肠经100次 ;分腹阴阳50次;揉小天心100次,揉内劳宫50次 ,揉神门100次;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50次; 推涌泉100次。 (3)惊骇恐惧:按揉百会100次,摩囟门两分 钟;清肝木200次,补肾水300次;掐小天心50次 ;点筋缩2分钟,摩脊柱23遍。 (4)乳食积滞:揉板门100次,补脾土100次, 清胃经100次;清大肠经100次,全运内八卦50次 ;揉中脘100次,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揉脐及天 枢100次;捏脊35遍,揉龟尾100次,推下七节 骨100次。 注意事项 1.啼哭本身是小儿求生的一种本能,它反映了 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