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通路声屏障试桩方案.doc_第1页
铁路通路声屏障试桩方案.doc_第2页
铁路通路声屏障试桩方案.doc_第3页
铁路通路声屏障试桩方案.doc_第4页
铁路通路声屏障试桩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4标二分部 声屏障桩基试桩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试桩地点1三、试桩方案1工程简介1试桩方法及检测1人员、机具组织2试桩工艺2四、桩基检测方案3检测项目3检测评定标准3检测保证措施3检测技术方案4检测设备、人员安排10五、质量保证措施11六、应急预案12七、营业线施工安全措施1314中铁七局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4标二分部声屏障桩基试桩方案一、编制依据1、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tb10303-20092、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下册)tb10401.1-2-20033、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噪声治理工程设计图。4、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 1021820085、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2003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二、试桩地点结合我分部现场实际施工状况,试桩地点选择在k65+230k65+300段。三、试桩方案工程简介根据“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噪声治理工程设计图”,k65+230k65+300段声屏障桩基为c30钢筋混凝土桩,桩长5m,桩径850mm,距线路中心距离4.2m,沿线路方向每4m设置一根。本段选取2根桩作为试桩。试桩方法及检测采用人工洛阳铲成孔,浇筑完成后,达到设计强度后,做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200kn,水平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50kn。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施工如地质情况与设计提供的不符,及时与设计院沟通联系,确定后再进行施工。人员、机具组织1、人员组织序号姓 名性别职 务职称1郭继明男经 理工程师2任 维男总 工助理工程师3马 波男架子队长助理工程师4吴 平男架子队技术负责人助理工程师5杨 博男试验负责人技术员6王希营男安全负责人安全员7丁 恺男测量负责人技术员8覃友军男现场技术员技术员9李吉芳女物资部长助理经济师10高俊峰男驻站联络员线路工2.检测仪器见检测方案试桩工艺1.测量定位测量人员放出桩位,现场复核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挖孔根据技术人员放出的桩位,人工洛阳铲成孔。成孔后,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混凝土浇筑下放钢筋笼前,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下放钢筋笼,进行混凝土浇筑。4、安全防护,在桩基内侧边缘与线路之间设置高1.5m,顺线路长8m的防护栅栏。5、防止塌孔措施:挖孔出来的弃土,堆放于孔口1.5m之外;施工中,技术和施工人员时刻关注成孔状况,如有塌孔现象,及时停止施工,报应急小组,处理后方可进行下部施工。四、桩基检测方案检测项目本工程检测内容包含: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试桩)、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试桩)和后期工程桩的单桩竖向及水平静载荷承载力检测。具体检测情况如下:工程桩检测项目及数量表 表1序号桩 型试 验 项 目单位数量备注1混凝土灌注桩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根3试桩2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根3试桩3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根50工程桩,数量为暂定数量4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根50工程桩,数量为暂定数量检测评定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 (tb 10218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200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检测保证措施 坚持以“科学公正,诚信至上”作为检测工作的方针,确保检测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保证委托方的权利,为委托方提供准确和科学的数据。1.质量保证措施根据国家及铁道部颁布的相关规范、规程、评定标准进行检测。用于检测的所有仪器、设备均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在计量认证中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验和检验的规定”之要求检定、校验合格,并能溯源到国家基准。检测工作均由经考核合格并持有检测人员上岗证的人员承担,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工作。对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质量的各种因素,均制订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法,以确保检测质量。检测技术方案1.混凝土桩检测时间桩基竖向和水平承载力检测前,受检桩混凝土龄期应达到28d,或预留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同时桩基的休止时间应满足下列要求:砂土7d;粉土10d;黏性土:非饱和15d;饱和25d;对于泥浆护壁灌注桩,宜适当延长休止期。2.检测方法2.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1)试验试验目的和方法通过反力装置提供反力,采用千斤顶竖向加载,确定桩的竖向承载力,反力装置采用压重平台。对于试桩检测时,加载量不小于预估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2)试验准备工作桩顶部宜高出试坑底面,试坑底面宜与桩承台底标高一致。混凝土桩应先凿掉桩顶部的破碎层和软弱混凝土,桩头顶面应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上部的中轴线应重合。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厚度为35m的钢板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桩顶应设置钢筋网片23层,间距60100mm。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得低于c30。(3)试验设备布置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图4.2.1 单桩竖向承载力载荷试验示意图固定和支撑位移计(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试桩、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 试桩、压重平合支墩边和墓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 距离 反力装置 试桩中心与锚桩中心 (或压重平台支墩边) 试桩中心与 基准桩中心 基准桩中心与锚桩中心 (或亚种平台支墩边) 锚桩横梁 4(3)d且2.0m 4(3)d且2.0m 4(3)d且2.0m 压重平台 4d且2.0m 4(3)d且2.0m 4d且2.0m 地锚装置 4d且2.0m 4(3)d且2.0m 4d且2.0m 注:1、d为试桩、锚桩或地锚的设计直径或边宽、取其较大者。2、如试桩或帽状位扩滴状或多支盘装饰,试桩与锚桩的中心距上不应小于2倍扩大端直径。3、括号内数值可用于工程桩验收检测时多排桩设计桩中心距离小于4d的情况。4、软土场地堆在重量加大时,宜增加支墩边与基准桩中心和试桩中心之间的距离,并在实验过程中观测基准桩的竖向位移。(4)试验加载方法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 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 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5)检测数据的整理检测数据的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应绘制竖向荷载-沉降(qs)、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需要时也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曲线s-lgt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出现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情况时,取前一级荷载值。、对于缓变型q-s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s40mm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量;对直径大于或等于8mmm的桩,可取s=0.05d(d为桩端直径)对应的荷载值。注:当按上述四款判定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未达到极限时,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试验荷载值。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必要时可增加试桩数量。、对桩数为3根或3根以下的柱下承台,或工程桩抽检数量少于3根时,应取低值。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2.2单桩水平静载试验(1)试验试验目的和方法通过单桩水平荷载试验掌握试桩的水平承载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和工程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桩基进行水平静荷载试验,采用单向多循环水平维持荷载法。等量分级加载,每级加载为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10。(2)试验程序试验工作由试验前的准备工作、水平静载试验和分析整理试验成果三部分组成。(3)试验设备布置荷载及反力系统:桩的水平荷载试验的加载方式如下图4.2.2-1所示,主要设备由垫板、导木、滚轴(圆钢)和卧式液压千斤顶等组成,采用千斤顶逐级施加荷载。反力的方向垂直于铁路线路中心,直接传递给安设好反力板的反力坑洞壁。反力板的大小为500*500mm,厚度20mm的钢板。反力板与工程试桩净距离为1.0m,用油压表或力传感器量测荷载的大小,用百分表或位移计量测试桩的水平位移。在水平载荷试验前开挖的反力坑洞及反力板见图4.2.2-2。图4.2.2-1 单桩水平荷载试验装置1-百分表;2-桩;3-千斤顶;4-导木;5-钢管;6-垫层;7-反力板6006001000500500试验桩试验基坑反力板图4.2.2-2 试桩基坑及反力挡板示意图(4)试验加载方法单项多循环加载法试验加的分级荷载取设计水平极载力的1/10-1/15作为每级荷载的加载增量。根据桩径大小并适当考虑土层软硬,对于直径300-1000mm的桩,每级荷载增量可取2.5-20kn;每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min测读水平位移,然后卸载至零,停测2min读残余水平位移,至此完成一个加卸载循环,如此循环5次便完成一级荷载的试验观测。加载时间应尽量缩短,测量位移的间隔时间应严格准确,试验不得中途停歇;(1)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桩身折断;水平位移超过30-40mm(软土取40mm);水平位移达到设计要求的水平位移允许值。(5)检测数据的整理(1)单桩水平临界荷载(桩身受拉区混凝土明显退出工作前的最大荷载)按下列方法综合确定:取h-t-y0曲线出现拐点的前一级水平荷载值;取h-y0/h曲线第一拐点所对应的水平荷载值;取h-s第一拐点对应的水平荷载值。(3)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根据下列方法综合确定: 取h-t-y0曲线明显陡降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 取h-y0/h曲线第二拐点对应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取桩身折断或受拉钢筋屈服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 (2)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当水平承载力按桩身强度控制时,取水平临界荷载统计值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当桩受长期水平荷载作用且桩不允许开裂时,取水平临界荷载统计值的0.8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当水平承载力按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控制时,可取设计要求的水平允许位移对应的水平荷载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检测设备、人员安排 1.人员安排根据检测工作要求,初步安排检测人员4名,内业整理人员1名。2. 仪器设备仪 器 设 备 名 称型号单位数量用途千斤顶量程01000kn台1单桩竖向、水平静载荷试验千斤顶量程0500kn台1百分表量程050mm块2压力表量程060mpa块2手动油泵台2载荷试验设备承压板、传力柱等根据检测工作要求,初步安排如下仪器设备:主要检测设备表 正式检测工作开始后,根据实际工作进度及数量可对检测人员及职责、仪器设备进行适度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五、质量保证措施1、质量过程控制项目分部成立质量检测小组:组长:任维(分部总工程师)副组长:马波(架子队队长)组员:吴平(架子队技术负责人)、杨博(试验分室主管)、覃友军(架子队技术员)质量检测小组对试验段全程监控,做好各项检测记录,并配合现场监理做好抽检、见证等工作。2、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报检程序,做到前道工序未经检测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质量检测小组,切实做好过程控制,挖孔深度及桩径为重点盯控项目。现场做好混凝土坍落度。六、应急预案1、应急组织针对人工洛阳铲成孔存在塌孔危机既有路基稳定的情况,项目分部成立应急小组。组长: 郭继明 项目经理组长:周恒太 项目安全副经理马 波 第三架子队长员:柴书杰(综合部长)、朱瑞涛(工程部长)、吴平(第三架子队技术负责人)、王希营(现场防护员)、吴富华(线路工)、杨东明(安质部长)、李吉芳(物资部长)、高俊峰(驻站联络员)。2、应急措施当出现塌孔时,第一时间做回填处理,并及时上报应急小组组长郭继明。3、责任分工郭继明:负责指挥,首先掌握塌孔发生地点、时间和程度,有利于指挥部署抢救方案。朱瑞涛:负责在抢险中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全力配合组长展开抢险工作。周恒太:负责抢险所需的机具设备、抢险经费的安排,必须提供能正常运转的机械设备,保证机具在抗洪救灾中能立马到位,发挥实际作用。马 波:负责事故发生时,处理善后安抚工作,如有受灾人员,即刻与当地医疗中心联系,保证受灾人员的生命安全。王希营、吴富华:负责调度工作,首先把灾情的发生地点和时间在第一时间传达给组长,积极配合所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