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论文: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还有多远.doc_第1页
初中思品论文: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还有多远.doc_第2页
初中思品论文: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还有多远.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还有多远摘要:建设法治社会要求相应的法治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教育更是刻不容缓。现今初中相关教育至多只是停留在法制教育的层面,重具体的法律条款本身,而轻法律条款所蕴涵的法律的原则、精神、价值取向、思维等,离法治教育相去甚远。此种教育不利于学生形成应有的法律意识,没有国民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法治社会真正建成遥遥无期。关键词:法治 法治教育 法律意识1999年春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国家治国方略正式载入宪法。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法治国家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中,这是一项全民族的伟大事业,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但时至今日,笔者的一些所见所闻暴露出中学的普法工作还未完全与“法治”接轨。1近些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其年龄呈下降趋势。据宁波市两级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上半年,共有名至周岁的被告人被判刑,同比上升。以宁波市鄞州法院为例,该院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起、人,占刑事案件总数的,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和。未成年人犯罪中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等严重犯罪出现上升势头,这不仅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障碍,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了极大冲击。其中在校学生犯罪也频频见于报端。在法律教育空前被学校教育重视的今天,这一现象让许多人感到困惑。是那些孩子都不知法?笔者认为说他们不知法,不符合实际情况。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罪犯时候都承认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法律所不容的。初中的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中都有法律的知识,我们的普法教育为什么没有在那些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呢?客观的法律转换为主观的法律,成为制约人们的行为内在的道德命令,是法律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标志,这种转化有赖于法律意识的培养。从法律实施的层面来看,法律意识是与法律本身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因素。存在法律,而没有形成法律意识,心中无法,行为便不会受到法律的约束,法律规则仍然是一种异己的规则,人们或者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或者将其作为一种外部强加的力量,因而总是千方百计的逃避法律的约束,或无视法律的存在而践踏法律,法律便无法实施。2关于校外敲诈勒索一直是困扰学校、家长、社会以及学生本身的一个严重问题。绝大部分学生亲历或见到过校外敲诈的事情。笔者曾在本校随机访问过一些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从理论上来讲大家都知道敲诈勒索是违法的,严重的可以构成犯罪,报警是最好的方法。但问及现实中大家所采取的方法时,答案却是另一番景象。无独有偶广州市公安局曾对10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如果受到勒索,1000名学生中只有21.4%的学生会向家长、校方或警方求助,而大多数学生则选择交钱换平安。其中只有1.1%选择报警。有8.7%的人会找人报复敲诈勒索自己的人。为什么在明知对方是违法犯罪现象的情况下为什么只有1.1%学生会选择报警?其实这反映了学生对于社会权威的选择,权力、暴力、金钱都是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可见法律的权威在现实中还远未成为社会成员公认的最大权威。3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总是有一些相对特殊的学生存在,比如智力上,肢体上有缺陷的。我们的学生中存在着这么一些现象,看不起这部分特殊学生,不愿与他们交往,甚至嘲笑、打骂他们。我们可以说是孩子们的道德品质不好。但更深层的反映了他们的一种价值观念。没有很好形成平等正义的价值观念,没有意识到人生而平等,哪怕是有缺陷的,别人也没有权利去歧视甚至侵害他们的的合法正当权利。讲到价值观念,笔者想起在课堂上听到的一句话“老师说的就是对的”。不知道该为老师的权威感到高兴还是该为学生成旧的观念感到悲哀。我们的学生还习惯于服从权威,忽视自我权利自我价值。这样的个体能真正成为法治社会的主体吗?这些问题足已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普法教育法制教育教给了孩子什么,这样的教育是否符合法治社会的要求?笔者认为以前我们提“法制教育”,现在我们应该提“法治教育”。法制与法治,音同意殊。 “法制”静态意义上指法律和制度,动态意义上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等各个环节构成的一个系统。“法治”强调的是通过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代表理性、效率、文明、民主和秩序,是与“人治”对立的。在英文里,法制是rule by law,意思是用法律来统治,而法治是rule of law,其意是法律的统治。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国民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这种法律意识包括对法律的信仰,心中有法,认同法律是社会最大的权威;追求自由、平等、正义等法的基本价值;遇事具有法律思维,即用法律说理等等。法制教育重在向学生宣传、介绍、灌输着国家的“法制”规定和“法制”体系,偏重于法律的形式。这些内容固然是“法治”(形式意义上的法治)的要素。但这些都还不足以说明“法治”的本质,尤其是过分强调“法制”,而不明确提出“法治”,很容易淡化“法律至上”、“法律统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等这些法律意识。而撇开这些内容,法治无从谈起。真正的“普法”应该突破“法制教育”而主张“法治教育”,着眼于向学生讲授“法治”的理想、理论、原则、理念和做法等,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作为我们“普法”的立足点和教育重心。二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所体现出的理念与指导思想已经大不相同。学校普法教育如何从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呢?1继续完善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及评价体制。目前学校的普法教育无论是从课程标准的修订还是教材的修改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是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翻开现行教材不难发现其中的内容很多都是围绕着“法制”来设计的,甚至可以说几乎通篇都在向学生宣传、介绍、灌输着国家的“法制”规定和“法制”体系。关于法治的本质性的内容鲜有涉及。此外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法律教育、道德教育、行为规范训练与学科知识的教学在学校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在学校所能提供的有限的法律教育时空里,应试化倾向也十分明显,教师往往把法律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学科知识的教学活动。应试化教育的实质是用法律知识的学习遮蔽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养成,这必然会陷入“所学”与“所行”时常脱离的窘境,中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也就渐行渐远了,法治教育的目标也无从真正实现。2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从总体上看,中学法律教师的法律专业知识贫乏、教育手段落后、实践经验缺乏。当前学校的法律教育多由思想政治课老师担任,学校缺少既懂教育又精通与未成年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专职教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无法解决学生有关法律问题的困惑。这就要求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人员输送上进行改革,满足初中法治教育对于教师的需求。3在现有的师资条件下,教师要转变观念,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法律课的实效。法律知识本身较为枯燥,甚至对于中学生来讲晦涩难懂,这就要求法律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地引进案例进行教学,案例要求具有典型性、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性,在教师假定的情景中,让学生接受法律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另外,教学中不应单纯讲解法律知识,更应注意法律意识的培养,如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的内容时,不但讲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益内容,更主要是消费者要有权利意识和维权观念,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法治教育不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之内。由于很多原因,现在的教育仅仅局限在了校园之中和课堂之内。要尽可能创设条件把学生带出去学习,或邀请其他单位参加,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统一,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此外学生的法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家庭、社会的保障。依法治国条件下,法治教育刻不容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