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266 页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课题 1 空气空气(第(第 1 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教学模式】 实验观察法,解惑法。 【教学准备】 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 【教材分析】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 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 “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本课题有三部分内容,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 “保护空气” 。教材首先讲述了拉瓦锡发现了空气成分的故事,然后采取活动与探究的 方式来研究空气的成分。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放在对现象的分析上,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第二部分,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来介绍几种气体的用途。 第三部分则提供了颇有趣味性的漫画来介绍大气污染,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 性。 【教学策略分析】 1、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 生活经验。为此,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或以讲故 事的形式引出主题,或以小实验引入等等; 第 2 页 共 266 页 2、对第二部分,可以事先让学生收集资料或图片(有条件的可以上网查找资料), 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对第三部分,可结合调查与研究,事先完成以下几件事:(1)调查在你身边发生 过的或正在发生的污染空气的现象,并完成调查报告;(2)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 漫画、短文等;(3)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近阶段的本地空气质量日报,然后在课 堂上分组交流、讨论。 【学生分析】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 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 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处理教材 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设计说明】 1在课堂上,首先通过联想、观看视频、实验,初步了解空气的组成。 2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设置相应的问题组让学生思考讨论。 3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 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引言:请同学们猜谜语唐代诗人李峤有一首绝句: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诗中揭示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具体说风是什么?今 天的研究课题便是我们吸入的气体空气 【板书】课题课题 1 空气空气 出示一个空瓶子 1设问空瓶中有物质吗?里面装有什么? 2.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 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的确实存在吗? 取出盛水的水槽,请一学生出来操作(把一个空的 集气瓶放人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 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 思考、讨论 回答:风-流动的空 气 回答 1:有,空气。 学生出来操作证明 空气的存在。 回答 2:把一个压扁 的塑料袋抖开,再 将袋口系住,用双 手挤压塑料袋,感 觉到有压力,是因 为塑料袋内充满了 空气。 通过师生 对话,营 造平等、 和谐、民 主的课堂 氛围 第 3 页 共 266 页 (望了一眼窗外) 你们看,树叶在动, 那是因为空气在流 动,也是风。 用打气筒给车胎打 气,就是将空气压 人车胎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设疑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实存在,你了解空气 吗?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讲解 空气:1.重要的廉价自然资源。2.调节气候。 3.人类与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 【多媒体】观看(空气的成份视频)讲解拉瓦锡的 实验原理 3演示实验 2-1 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描述实验 现象。完成实验 2-127 的填表 设置问题 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 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 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板书】磷磷+氧气氧气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 点燃 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集气瓶内原来装入的水有什么作用? 若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本实验还能体现出氮气 的什么性质?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以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吗? 今天做的这个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是受 谁的启发而做的呢? 【板书】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观察、思考、分析、 讨论、回答 空气 发出黄光,冒出 大量白烟。红磷燃 烧,氧气支持燃烧。 倒吸进集气瓶约 1/5 生成的五氧化二 磷溶于水,形成负 压 体现出氮气难溶 于水,化学性质不 活泼,不易与其他 物质反应 可以知道空气的 讨论归纳 以情促 景,以景 促情 第 4 页 共 266 页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4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 【课件板书】 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按体积计算) 氮气(氮气(n2)78 氧气(氧气(o2)21 稀有气体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 主要成分有氧气和 氮气 受拉瓦锡启发 完成实验 2-127 的填表 讲述空气是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氧气是一 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不能用具体的 化学符号表示)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可以用具体的化 学符号表示。如:氧气 o2、氮气 n2、氦气 he、磷 p、五氧化二磷 p2o5等。) 设疑你知道日常生活中,身边有哪些纯净物?哪些 混合物?矿泉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积极思考、讨论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 是混合物。 回答:矿泉水是是 混合物 联系生活 【板书】2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与混合物 混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积极思考、讨论 理解 学案“课后作业”完成作业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课题课题 1 空气空气 (第(第 1 课时)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的主要 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 气瓶中,并上升至约 15 的地方。 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点燃 第 5 页 共 266 页 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按体积计算) 氮气(氮气(n2)78 氧气(氧气(o2)21 稀有气体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 2纯净物与混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练习题】 1.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 a. b. c. d. 2.下列对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1/5,氮气约占 4/5 b.除了氮气和氧气外,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空气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为 0.03%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干净的果汁 c冰水混合物 d 矿泉水 4.下列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蔗糖 c.加碘盐 d.食醋 5.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食醋 d.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6.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致是 占 21%、 占 78%、 0.94%, 占 0.03%以及 占 0.03%。空气的成分以 和 为主, 其中 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约占空气体积的 4/5。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 净化后的空气、洁净的食盐水、自来水、可乐、紫黑色的高锰酸钾、铜 片 生锈的铁钉、液态氧、干冰、稀有气体 第 6 页 共 266 页 【5 分钟检测】 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应用实验证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普利斯特里和舍勒 b道尔顿 c拉瓦锡 d汤姆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 21%,氮气占 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3. 1774 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金属燃烧后余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和呼吸, 这些剩余的空气实际上主要是(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氦气 4.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 a.细铁丝 b.蜡烛 c.红磷 d.木炭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干净的果汁 c.冰水混合物 d.矿泉水 6.下列几种物质中,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a.井水 b.潺潺的溪水 c.闪亮的水银 d.乌黑的煤炭 7.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蔗糖 c.牙膏 d.不锈钢 8.生活中经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a.调味用的食醋 b.餐饮用的饮料 c.医院用的碘酒 d.降温用的冰水混合物 9.下列对空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氧气为 21%,含氮 78% b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c空气的万分是比较固定的 d空气中各万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 10.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 (a)78% (b)21% (c)0.94% (d)0.03% (1)二氧化碳 (2)氧气 (3)氮气 (4)稀有气体 。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海水、矿泉水、洁净的空气、五氧化二磷、啤酒、液态氧、红磷、 加碘食盐、可乐饮料、牛奶。 第 7 页 共 266 页 课题 1 空气(第 2 课时) 主备人:涂少军(吉隆实验学校) 修改人:涂少军 审核人:刘玉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进一步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纯净物和混合物。 (3)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 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熟练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模式】 实验导学、组织讨论、指导阅读 【教材分析】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 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 “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本课题有三部分内容,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 “保护空气” 。教材首先讲述了拉瓦锡发现了空气成分的故事,然后采取活动与探究的 方式来研究空气的成分。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放在对现象的分析上,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第二部分,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来介绍几种气体的用途。 第三部分则提供了颇有趣味性的漫画来介绍大气污染,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 性。 第 8 页 共 266 页 【教学策略分析】 1、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 生活经验。为此,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或以讲故 事的形式引出主题,或以小实验引入等等; 2、对第二部分,可以事先让学生收集资料或图片(有条件的可以上网查找资料), 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对第三部分,可结合调查与研究,事先完成以下几件事:(1)调查在你身边发生 过的或正在发生的污染空气的现象,并完成调查报告;(2)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 漫画、短文等;(3)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近阶段的本地空气质量日报,然后在课 堂上分组交流、讨论。 【学生分析】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 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 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处理教材 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设计说明】 1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 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 2指导学生阅读图画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并使 学生知道污染指数与分级标准的关系。 3组织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发 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 验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优化课堂教学效 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引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知识 1设问 空气是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它 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设问还记得上节的混合物与纯净物吗? 请完成练 回顾、思考、讨 论、回答 纯净物有:氧气、 通过师生 对话,营 造平等、 和谐、民 主的课堂 第 9 页 共 266 页 习。 【课件展示】分一分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空气、氧气、水蒸气、水泥、二氧化碳、自来水、 铁粉、氮气、海水。 水蒸气、二氧 化碳、铁粉、氮 气; 混合物有:空气、 水泥、自来水、 海水。 氛围 【课件展示】空气质量有关图片 讲解空气无时不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对于我们 来说是很重要的。 【板书】二二、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所包含的氧气,氮气和稀有 气体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很大的作用,能不能想出日 常的例子? 【多媒体】观看(氧气用途视频) 【板书】1、氧气用途、氧气用途:潜水、医疗 ;炼钢、气焊; 化工生产 ; 宇宙航行 p28 【板书】2、氮气、氮气 用途与性质用途与性质:化工原料(硝酸、 化肥);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入灯泡、食品防腐) ; 医疗、麻醉; 超导材料 性质 无色、无味、性 质不活泼 课件引导进入课本 p29 的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说明氮气能否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 这种现象能否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设疑你能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吗? 小结:1、 颜 色 状 态 气 味 密度熔 点 沸 点 溶解 性 氮 气 1.251-209-195 看图思考, 观察、思考、分 析、讨论、回答 例:医疗 记笔记 跟随教师总结, 认真笔记,划书、 记忆 1、回答:不能 2、回答:不能; 能 填表 认真笔记,认识 氮气 回答:氧气 给学生一 片天地, 让他们有 自己的空 间 通过生动 的图片讲 解,有利 于引起学 生的无意 注意 第 10 页 共 266 页 设疑氮气的性质与氧气比较哪个活泼? (1) 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氮气约为 45。能够得到该结论主要是运 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请写出其中的两点: 【板书】3、稀有气体用途、稀有气体用途: 【多媒体】(介绍稀有气体) 【板书】保护气(焊接金属、充灯泡);各种用 途的电光源;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氦); 医疗麻醉(氙) 讲解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和其它物质发生 化学化学反应,曾叫它们“惰性气体”,但科技的发展, 例这种“惰性”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有些 稀有气体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化学变化。联系它的 化学化学不活动性,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 思考、回答 1氮气不溶于 水 2氮气不易与 其他物质反应 (化学性质较稳 定) 认真笔记 认识稀有气体 知识 迁移 【板书】三、保护空气三、保护空气: 介绍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整个 大气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 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多媒体】(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 【板书】1.空气污染的原因;空气污染的原因;2.空气被污染的危害空气被污染的危害 (三大环境问题)(三大环境问题) ;3.空气污染的防治。空气污染的防治。 引导学生分析“大气污染的漫画。简介大气的自净 作用及污染指数与分级标准的关系,强调保护空气、 防止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分组讨论讨论:环境的变化,例如谈谈郊区的空 气与市区空气的不同。 积极思考、讨论、 笔记 通过片段,懂得 如果环境遭到破 坏,受害的始终 是我们人类。 思考、讨论 增强环保 意识 讨论、理解理顺思维 学案“课后作业” 完成作业 知识拓展 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课题课题 1 空气(第空气(第 2 课时)课时)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第 11 页 共 266 页 1氧气(用途) 2氮气(用途及物理性质) 3稀有气体(用途) 三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的原因 2.空气被污染的危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 3.空气污染的防治 【练习题】 1.关于氧气的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植物呼吸 b.医疗急救 c.金属切割 d.发射火箭的燃料 2.关于稀有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曾被称作“惰性气体” 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d.在生产中没有任何用途 3.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焚烧落叶 b.增加绿地面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 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4.下列环境问题与空气污染没有关系的是( ) a.酸雨 b.臭氧层空洞 c.白色污染 d.温室效应 5.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标准不会产生影响 的是( ) 项目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描述 总悬浮颗粒物52 二氧化硫7 二氧化氮24 a.焚烧垃圾 b.使用含磷洗衣粉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用煤和石油作燃料 6.“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是扬州的旅游宣传语,清澈的瘦西湖水属于(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7.目前,我国按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不包括( ) a.二氧化硫(so2) b.二氧化碳(co2) c.二氧化氮(no2) d.总悬浮颗粒物(tsp) 8.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下列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 第 12 页 共 266 页 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和塑料制品垃圾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防止酸雨的形成 a. b. c. d. 9.空气的成分是: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杂质。按体积分 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10.有五种物质,其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植物光 合作用放出的气体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a. b. c. d. 1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矿泉水 c.铁水 d.澄清的石灰水 12.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洗衣粉 b.蒸馏水 c.酸奶 d.精制碘盐 【5 分钟检测】 1.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2.食品包装袋中常充入的气体是( ) a.氧气 b. 氮气 c.二氧化碳 d.氢气 3.焊接金属时,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气体是( ) a 氢气、氮气 b.氮气、氧气 c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d. 氮气、氩气 4.北京奥运会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 ) a.氢气 b.氧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5.下列哪种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还有很多物质,其中只有氧气是有用的,其他是有害的 b.空气中只有氧气能提供呼吸,氮气不能供给呼吸,但对人体有害 c.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去,只留下氧气,更对人类有利 d.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维持生命的支柱,防止空气污染是极其重要的 第 13 页 共 266 页 7.小明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 a.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二氧化碳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霓虹灯中的填充气体 8.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可吸入颗粒物 d.臭氧 9.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汽车排放的尾气 b.焚烧垃圾产生的气体 c.化工厂排放的烟尘 d.动植物呼吸排出的气体 10.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河水 b蒸馏水 c硬水 d自来水 1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食盐水 b.清新的空气 c.冰水混合物 d.水泥砂浆 12.下列熟悉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汽水 b.酒精 c.食醋 d.碘酒 13.温室效应是因为人类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臭氧 d.一氧化碳 课题课题 2 氧气(第氧气(第 1 课时)课时) 主备人:涂少军(吉隆实验学校) 修改人:涂少军 审核人:刘玉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来验证氧气的性质,并对实验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 14 页 共 266 页 (2)通过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 度。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 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 手,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 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 元认知规律。但值得注意的是,像本节课中要介绍的氧气这种物质,学生虽然在小学 自然课中已经认识它,但了解并不全面,不会从化学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更不会用探 究的方法去学习。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学习情景,精心设计学生的探究 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 的一般方法。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 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 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 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 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 用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 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 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 确性。 2.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模式】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法 第 15 页 共 266 页 【教学设计思路】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 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 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 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达到记忆并掌握的目的。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 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 关键。 对概念的讲解要结合实验现象,从分析实验现象的变化中总结化合反应与氧化反 应的概念,并剖析概念的实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 (1)它是一种气体,我们每天都接 触,它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稳 定,可以用做保护气,它约占空气 体积的 78。(2)它也是一种气 体,我们看不见、抓不着、闻不到, 但是谁也离不开它,它约占空气体 积的 21。 叙述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氧气的 性质。认识物质通常是由表及里, 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 质的化学性质。 回答问题 氮气 氧气 通过师生 对话,营 造平等、 和谐、民 主的课堂 氛围 【板书】氧气的性质氧气的性质 1出示一瓶氧气,提问: (1)请大家观察一下这瓶氧气有没有 颜色? 有没有固定的形态 (2)想一想它有没有气味?为什么? (3)氧气能溶于水吗?鱼儿的生命活 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得出: (1)氧气没有颜色,也没有固定 的形态。 (2)氧气没有气味,因为在空气 中含有氧气,而我们每天呼吸 的空气是无味的。讨论归纳 第 16 页 共 266 页 动需要氧气吗?如果需要,鱼儿所需 的氧又来自于哪里呢? 【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 讲述:这些都是不经过化学变化而 表现出来的性质。现在你们一起先 来描述氧气的色、态、味。 【多媒体】展示氧气的三态图及氧 气瓶,放映一段有关氧气的视频短 片,让学生观看视频中的现象。 【电子板书】 一、物理性质一、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通常状态下) (1)无色、无味的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密度 比空气大(比空气大(3)不易溶于水,液态和)不易溶于水,液态和 固态时变为淡蓝色固态时变为淡蓝色 (3)鱼儿需要氧气,这些氧气应 该来自水中,说明氧气能够溶 于水中,但不能溶得太多。 积极思考、讨论交流 回忆并回答:色、态、味、密 度、熔、沸点和溶水性。 描述:无色、无味的气体。 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 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 水;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 以情促景, 以景促情 学生被激 起探究欲 望。 使学生熟 悉探究程 序,养成 从实验到 分析再到 结论的习 惯。 讲述:前面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 接着就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电子板书】二、化学性质二、化学性质 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1实验 2-2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 中复燃 (1) 请描述带火星的木条在进入氧 气瓶之前和之后的现象。 (2) 木条的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电子板书】1带火星的木条在氧带火星的木条在氧 气中复燃(气中复燃(检验氧气) 【课件】观察实验的方法:反应物 质的色、态、味,反应条件和操作, 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色、态、味及伴 随出现的现象,特殊生成物质的检 验。 2.实验 2-3硫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 烧 思考、讨论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 配合做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后,描述实验现 象。 (1)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无 法燃烧起来,仅有残留的火星。 将木条放入氧气瓶中后木条又 重新燃烧起来了。 (2)说明了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这一实验可以用来检验检验氧气的 存在: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 集气瓶内,如木条复燃,则证 明瓶内装的是氧气 2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 (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 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刺 突出了实 验,学生 第 17 页 共 266 页 (1)请描述硫分别在空气与氧气中燃 烧的现象。 设问: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 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请思考: 为什么我国有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 爆竹? 介绍:硫与氧气发生反应时生成 了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 (so2)气体。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 严重污染。烟花爆竹燃烧生成二氧 化硫会污染环境,同时引发火灾, 带来噪声污染等危害。所以,应树 立环保意识。 (2)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课件板书】2硫在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硫+氧气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硫 点燃 3.结合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提问: (1)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哪 个剧烈? (2)p34讨论 【讲解】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 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 烈。 它说明: 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物质 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 比;也说明了氮气不支持燃烧。 4.让学生观察思考第三个演示实验。 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硫在氧 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 的火焰,放出热量,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产生。 (2)硫+氧气二氧化硫 点燃 3.讨论回答: (1)在氧气中燃烧剧烈。 (2)说明了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回忆、思考 (1) 不燃烧,不发光,也不放热 量。 (2)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缓慢,发 红红,放热。 有了感性 认识 渐而从感 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 思考 培养学生 对实验的 观察和描 述,做到 系统、全 面和深入。 第 18 页 共 266 页 演示实验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 烧,请描述现象 (1)将未点燃的木炭深入氧气中有什 么现象? (2)将木炭放在燃烧匙中点燃,观察 其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3)将点燃的木炭深入氧气中,观察 木炭燃烧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电子板书】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热发出白光,放热 碳+氧气二氧化碳 点燃 5.实验 2-4展示铁丝并设问:你见 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铁丝在氧 气中能燃烧吗? (1)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2)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 细沙? (3)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表达式。 【电子板书电子板书】4铁丝在氧气中剧烈铁丝在氧气中剧烈 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黑色固体。生成黑色固体。 (3) 点燃的木炭深入氧气中会剧 烈燃烧,发白白光、放热;未点 燃的木炭在氧气中没有任何反 应,说明了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需要一定的条件,即点燃。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做 对比演示实验。 (1)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 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 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 固体。 (2)为防止剧烈燃烧时火星散落 到瓶底,使瓶底炸裂。 (3) 铁+氧气四氧化三 点燃 铁 回顾:【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总 结上述实验:从实验中,我们可以 总结出氧气的哪些化学性质? 【电子板书电子板书】小结:小结:氧气是一种氧气是一种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 化性,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化性,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 物质发生反应。物质发生反应。氧气越多,燃烧氧气越多,燃烧 越剧烈。越剧烈。 回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化 学性质比较活泼。 跟随教师总结,巩固所学、理 解体会。 启发和引 导学生通 过对实验 信息的分 析进行有 机的总结 学案“课后作业” 思考回答 完成作业 学以致用 巩固提高 第 19 页 共 266 页 【板书设计】 课题课题 2 氧气的性质(第氧气的性质(第 1 课时)课时) 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1)无色、无味的气体 (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 (2)密度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 (4)三态的变化:氧气 液氧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雪花状)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可检验氧气) (2)硫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氧气二氧化硫 点燃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碳+氧气二氧化碳 点燃 (4)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点燃 3、小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 物质发生反应。 (2)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练习题】 1.硫、碳、蜡烛燃烧中的共同现象是( ) a.都只有气体生成 b.都有淡蓝色火焰 c.都发光放热 d.都有水珠生成 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b.带火星的术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d.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可以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第 20 页 共 266 页 c.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4.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气味 b.密度比空气略大 c.不易溶于水 d.能助燃,供给呼吸 5.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a.空气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6.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 ) a.木炭 b.红磷 c.石蜡 d.硫 7.下列有关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的性质的是( ) 气焊、动植物呼吸、医疗、潜水、宇航 a b c d 8.有三个集气瓶,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欲鉴别它们,较好的方法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c向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用燃着的镁带伸入各瓶 9.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10.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b.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c.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d.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得更旺,产生蓝紫色火焰 e.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烟雾 11.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c.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作燃料切割金属等 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5 分钟检测】 1.下列不属于硫燃烧时所产生的现象是( ) a.产生大量白烟 b.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蓝色火焰 d.生成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第 21 页 共 266 页 2.用来判断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火星四射 b.放出大量热 c.耀眼的白光 d.有黑色固体生成 3.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a.集气瓶 b.药匙 c.燃烧匙 d.量筒 4.下列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c.红磷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d.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出大量的热 d.硫粉逐渐减少 7.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来炼钢 b.氧气可用来灭火 c.氧气可用于登山或飞行 d.氧气可提供动植物呼吸 8.下列可以说明自然界水中含有氧气的是( ) a.河水清澈 b.黄河水浑浊 c.有鱼虾 d.河边空气好 9.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a.空气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10.下列现象或变化与氧气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夏季食物腐败 b.春季潮湿环境中金属锈蚀 c.冬季河水结冰 d.秋季山林着火 11.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不易溶于水 b.能用于动植物的呼吸 c.具有可燃性 d.具有氧化性 12.证明集气瓶里盛的是氧气,其最简便的方法是( ) a.能使蜡烛燃烧的是氧气 b.测定密度,若密度大于空气的是氧气 c.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d.放入发红的木炭后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一瓶一定是氧气 第 22 页 共 266 页 14.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植物呼吸 b.食物腐烂 c.铁生锈 d.硫燃烧 15.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6.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 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 17.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c.氧气在低温高压时变为液体或固体 d.氧气极易溶于水 课题课题 2 氧气(第氧气(第 2 课时)课时) 主备人:涂少军(吉隆实验学校) 修改人:涂少军 审核人:刘玉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合反应,认识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 (2)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3、情感与价值观: 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 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 手,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 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 元认知规律。但值得注意的是,像本节课中要介绍的氧气这种物质,学生虽然在小学 自然课中已经认识它,但了解并不全面,不会从化学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更不会用探 第 23 页 共 266 页 究的方法去学习。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学习情景,精心设计学生的探究 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 的一般方法。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 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 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 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 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 用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 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 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重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氧化反应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三上半学期化学知识总结
- 塔里木大学《医学检验仪器与临床实验室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建筑专用型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内置号角喇叭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商场租赁合同
- 济宁铁路隔音屏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进水三通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薄荷素油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祛黑嫩白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液态感光丝网抗蚀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急性胰腺炎护理业务学习课件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导论》完整版课件(全)
- 《枪炮、病菌与钢铁》-基于地理视角的历史解释(沐风学堂)
- 压电陶瓷精品课件
- 教学课件·植物组织培养
- 纸包装生产企业设备管理课件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市级优质课课件
- 基于仿真的轴承动力学分析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二级下Eek,Spider 教学设计
- (高清正版)JJF 1908-2021 双金属温度计校准规范
- 测量成果验收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