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初中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态度与行为的对比分析.doc_第1页
体育论文:初中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态度与行为的对比分析.doc_第2页
体育论文:初中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态度与行为的对比分析.doc_第3页
体育论文:初中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态度与行为的对比分析.doc_第4页
体育论文:初中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态度与行为的对比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态度与行为的对比分析初中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态度与行为的对比分析摘要:该文以稠州中学教育集团丹溪校区300名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和不同性别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该校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研究的结论和建议,为进一步改进和执行中考加试体育提供参考。得出如下结论:1.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意义相对较了解,且外界压力比一般人大。比如班主任会特别鼓励监督。2.初二、初三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大多数是升学,对中考的重视程度远大过于初一。3.女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稍不及男生。总的来说,学生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还是有密切关系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关键词:初中生;中考加试体育;态度;行为前言体育中考,又称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属于中考的一部分,是升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考试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施行。体育中考旨在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是评判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体育中考的实施,最主要是针对体育工作得不到重视,学生体质下降而采取的措施。体育中考自上世纪80年代诞生至今,中共中央特别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支持体育中考的实行。包括: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转发当前中小学体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意见的通知、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等5。1979年4月,上海市崇明中学首先试行中考加试体育。1990年国务院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其中第九条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1992年,原国家教委体卫司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确定京、津、辽、苏、鲁、浙、湘、粤、陕等九个省、市为试点单位,同时允许其他省市可根据情况确定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1997年11月,原国家教委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凡已试行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两年以上的地区,从1998年开始,全面实施体育考试,凡至今尚未试行的地区,从1998年开始,进行为期两年的试行,从2000年开始全面实施体育考试。1999年,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确定,辽宁省营口市、浙江省嘉兴市为试点单位,于当年新学期开始进行体育中考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实验。2001年3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全国体育考试工作会议,正式确定北京、辽宁、浙江、河南等12个省市对体育中考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至此,一场体育中考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到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在实施体育中考制度。根据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要求,全国将全面实施体育中考制度,为落实文件精神,在考试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的基础上,2007年9月教育部把唐山市、锦州市、常州市等8个城市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8。在这个升学竞争激烈的社会,许多学生往往只看到文化课的重要性,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体育锻炼的缺失,国民身体素质、体能等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率也呈上升趋势,而一个国家的发展,国民身体健康应该排第一位。因此,从学生角度研究中考加试体育,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稠州中学丹溪校区现有40个班级,1600余名学生,本文通过对稠州中学丹溪校区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态度与行为,为中考体育加试在义乌市的实施可以提供参考意见。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稠州中学丹溪校区中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需要,到网上进行文献检索。通过报刊、书籍、各种报告总结,搜集有关中考体育加试的相关文献,为确定研究思路和内容提供依据。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针对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表。随机抽取300名稠州中学丹溪校区的不同年段、不同文化学习成绩学生和不同性别学生进行调查。实际回收289份,回收率96%,有效率为100%。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及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常规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计算相应的百分率;不同类学生比较分析,采用统计学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本率之间差异性检验,其中p0.01*差异非常显著,p0.05*差异显著,p0.05*差异不显著。4访谈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随机访问30名学生,了解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态度,听取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看法。访问该校其中9名体育老师对课程中学生表现出的情意态度的看法。5观察法利用学生上课时间,现场观察他们的行为并记录学生上课的情况。二、研究结果与分析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认知对态度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态度一旦形成也会对认知产生反作用。认知影响态度,态度与行为又有着极大的相关性,一般情况下,态度决定行为,行为是态度的外部表现,但是态度和行为在特殊的个体和环境下也会相互冲突。然而个体的行为一旦形成也会对态度产生反作用。总之,认知、态度和行为三者在个体和组织中紧密联系,彼此影响。(一)不同类型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态度由于不同文化学习成绩的学生、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认知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不同认知的影响下,不同文化学习成绩的学生、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态度也是不同的。本文的态度主要是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自中考加试体育在浙江省实施以来,不同的人对中考加试体育的认识是不同的,甚至有些地方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走个形式,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中考加试体育的重要性。有人说健康就好,没必要拿分数卡着;但也有人说增加体育分数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增强体育锻炼,对人的一生非常有益。义乌市的中考形式采取40分制,初二、初三各考一次,每次20分,时间在4月下旬或5月中上旬。项目分必考类和选考类。必考类为800米(女)1000米(男),选考类分三大项:分别为跳类(跳绳、三级蛙跳、立定跳)、球类(排球正面双手自垫球、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足球颠球)、柔韧力量类(坐位体前屈、实心球、引体向上(男)或仰卧起坐(女)。每一个选项两年只能考一次。以下是本文所调查的研究结果。1不同文化学习成绩的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态度由于文化学习成绩的不同,对体育分数的需要程度不同,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存在着不同的认知,因此文本对文化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意义的认识进行了调查。将调查的学生分为三类学生:第类学生为成绩较好的,能考上重高的;第类学生为成绩一般的,能考上普高的;第类学生为成绩较差的,只能考上职高的。文化学习成绩不同造成了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意义的了解不同,当然会影响到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必要性的态度。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图3。图1 不同文化学习成绩的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必要性的态度通过使用统计学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本率之间差异性检验,=22.13,p=0.0490.05,在统计学的意义上,不同文化学习成绩的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必要性的态度差异显著。以上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文化学习成绩的学生在“非常有必要”这个档次,三类学生基本相同,在“有必要”这个档次,学习成绩好的和学习成绩中等的明显高出学习成绩差的。但让我们吃惊的是在“完全没必要”这个档次,占的比例最大的竟然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这和不同文化学习成绩的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意义的认识是有密切关系的,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一点不了解中考加试体育意义中,认为自己能考上重高的学生在一点不了解中考加试体育意义的比例也是的,仅次与职高。在上图中我们看到认为中考加试体育完全没有必要的选项中,占比例多的也是第类和第类学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意义不了解,没有从认识上去重视体育锻炼,因此造成了对中考加试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不高。分析原因,我认为现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要求都是比较高,希望尽量达到完美,所以在体育方面也比较积极。但个人体能有差异,越是在意成绩,而体能不够好的同学就会对体育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2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态度初中阶段正值人的一生中的快速增长的发育时期,即青春发育期,由于心理、生理上发生的变化,不但形成了不同性别学生体质的差异,而且也影响着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态度。那么不同性别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态度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差异,本文选取了是否喜欢中考加试体育这个问题来了解一下不同性别的学生的态度。调查结果见表1。表1 不同性别学生是否喜欢“中考加试体育”构成比(%)性别非常喜欢喜欢一般不太喜欢一点不喜欢p男(n=147)女(n=142)23.16.329.925.437.447.24.18.45.512.733.37*0.000注:p0.01*差异非常显著,p0.05*差异显著,p0.05差异不显著通过使用统计学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本率之间差异性检验,=33.37,p=0.0000.05,在统计学的意义上,不同年级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文化课的学习成绩担心程度差异并不显著。从图3,我们可以看到还是有很多学生不是在初一和初二的时候就开始练习中考加试体育的项目。在第类学生中,有48.3%的学生是从初一和初二就开始练习中考加试体育的项目,第类和第类学生分别是36.0%和40.9%,都比第类学生低,说明第类学生相对重视中考加试体育。这是由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认知和态度决定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第一种是不重视中考加试体育,只会在考试之前练习;第二种是本身素质比较好,平时参加体育锻炼,但不练习考试项目。2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行为不同的认知和态度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在以上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不同认知和态度影响下,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行为又是怎样的?调查结果见图5。图4 对以后继续考体育的行为反映通过使用统计学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本率之间差异性检验,=25.45,p=0.04每周)偶尔(7小时每周3小时)不怎么参加(每周0.05,在统计学上意义上,不同年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差异不显著。本文的锻炼时间是指除上课时间外的其它锻炼时间,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初二和初三的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大大少于初一学生,因为初二初三的学生已经在体育课上加很多体育锻炼,课后的时间更愿意用来学习或者休息。利用发放问卷的时候,访问了几个调查对象,有很多初三的学生都表示不想浪费时间去运动,想花多点时间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因此,造成了随着年级的升高,锻炼时间变得越来越少的现象。而初一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中考的压力,体育课也开设正常,便更愿意在课外的时间尝试更多类的体育锻炼。三、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不同文化学习成绩,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对中考加试体育的认知不同,因此,在不同认知的影响下,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态度和行为都是不同的。1.不同文化学习成绩的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认知、态度与行为。总的来说,三种类型之间的认知差异显著,在成绩好的学生里面,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在这样的认知影响下,在态度和行为上,总体来说学习成绩好的与中等的比学习成绩差的积极。2.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认知、态度与行为。不同性别学生的认知、态度与行为都是有差异的。在认知上,女生对中考加试体育对升学的影响的认识比男生的深,态度上,女生明显没有男生喜欢中考加试体育,男女生在行为上,也是由男女生的认知和态度决定的,不同性别之间行为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3.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认知、态度与行为。年级不同,面临的事物也不同,因此,造成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不同。初三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大多数是升学,态度上,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降低的趋势;在对中考加试体育的行为上,虽然三个年级差异不显著,但是初三年级是锻炼时间最少的年级。总的来说,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还是有密切关系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二)建议1学校因加大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中考加试体育的意义。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力度宣传,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并不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有时候甚至可以促进文化课的学习。让更多的人了解体育加试的意义,切实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从根本上认识中考加试体育的真正意义。2.学校应采用各种有效的办法,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特别是女生。有时候如果方法应用的不当,体育锻炼会变得枯燥乏味,不但不会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感。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女生,她们由于各种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很多时候是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有许多女生都不愿在高中和大学参加体育考试,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工作者采用有效的办法减少不愿参加体育运动的人,使学生爱上体育运动。3.学校要合理有效的安排体育锻炼时间,并将每学期的体育课成绩计入最后中考加试体育的总成绩。至今,已有许多省市将学生平时的体育成绩计入最后总分,这一点在我市还没有实行。这个政策从客观上促进了学生们锻炼的积极性。我们从上文可以看到,随着年级的升高,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这就要求我们要循序渐进的,持之以恒的进行体育锻炼,养成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参考文献1党炳康.中招体育考试的效益及改革方向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6(2):67-682丁伟明.直面体育中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6,(6):4 3张隆裕.对初申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效益的探j.体育教学,2000,(2):16-174史东林,李玉庆.谈升学加试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14(2):107-1085李元.新课程改革下福建省体育中考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6沈建敏.浅析浙江省初三学生对中考体育的认识及对策j.台州学院学报,2006,28(3):92-937林莉.对中考加试体育几个问题的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0,(2):98-998朱建红.常州市体育中考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9冯耀.呼和浩特市区中考体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10李雪梅.对现行中考体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21):224 11杨晓兰,张敏.浅议中考体育中的应试问题j.科学大众,2009,(5):3912喻坚,刘林箭,钮新荣.中考体育加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9(2):313王震宇.新课改下体育中考的弊端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3):16314姜全.中考体育对学生家长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内江科技,2007,(10):8115赵东辉.沈阳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08,(31):19-2016毛振明.影响升学考试体育政策实施因素的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1996,(5):57-5817刘英杰,毛振明,卢青.关于相关人群对“中考体育”的认识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10(11):9-16附件:关于初中生对中考加试体育的态度与行为的调查问卷同学你好: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初中毕业体育考试情况,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现向你了解一下有关中考加试体育的问题,希望能得到你的配合并如实填写。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我将坚持保密原则,只统计调查结果,不以任何形式扩散问卷中的信息。请在每题的序号前写上你的答案,谢谢! 稠州中学丹溪校区 张琪性别: 男 女 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如果发挥正常,你会考上: 重高 普高 职高 1你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什么。a. 升学 b. 锻炼身体 c. 兴趣爱好 d.其他2中考加试体育后你是否继续锻炼。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