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GB_T17451_1998中有关向视图与后视图的修订建议.docx_第1页
关于GB_T17451_1998中有关向视图与后视图的修订建议.docx_第2页
关于GB_T17451_1998中有关向视图与后视图的修订建议.docx_第3页
关于GB_T17451_1998中有关向视图与后视图的修订建议.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 程 图 学 学 报journal of engineering graphics2002 年第 1 期2002no.1关于gb/t17451-1998 中有关向视图与后视图的修订建议周万民于敏之(燕山大学,秦皇岛 066024)摘要:从教学和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提出了当箭头在俯视图后方指出时,后视图和向视图的画法问题。gb/t17451-1998 对基本视图和向视图已做了新的修订,但由于理解的不同及国标有关部分规定不详尽,上述问题 仍然未能解决。为此笔者提出对向视图和后视图的理解,并提出了对 gb/t17451 的进一步修订建议。关键词:后视图;国家标准;修订中图分类号:th 126文献标识码:a文 章 编 号:1003-0158(2002)01-0120-05当箭头在俯视图后方指出,后视图或向视图如何画?就此问题请教过十所院校同仁,并参阅了大量著作,问题仍未解决,究其原因可能是国标的有关规定不详尽,特就此问题与同 仁商榷。图例1请看图 1,这是制图教学中学生拆画零件图作业的简化图。视图中,除需主、俯视图及a-a 剖视图外,还需要 k 视图以表达 r 凹槽的形状(本应只画出表达 r 凹槽的局部视图,但 为讨论问题方便,图中画出了整个视图),所以 k 箭头只能标注在俯视图的后方。请问“k”向视图应画成图 1(a)还是图 1(b)?学生的作业有两种,本教研室教师们的意见也不一致。就此问题笔者请教了 10 所院校的 制图教研室的老师,结果也不一致。在生产实践中,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图 2 是某厂制造的液压系统中的集成块的简化图。设计者按图 1(b)画的“k”向视图(后视图),以表达后面的两个盲孔 c 与上面的两个盲孔 b 相通。但加工者却按图 1(a)方向理解看图加工。结果后面的两个盲孔 c 没有与上面的两 个盲孔 b 相通,相反与前面的两个盲孔 a 相通,造成了一批零件报废,损失一万多元。事后收稿日期:2001-08-03作者简介:周万民(1942-),男,哈尔滨人,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图学。第 1 期周万民等:关于 gb/t17451-1998 中有关向视图与后视图的修订建议121该厂在追究责任时找到笔者,但笔者也不能给予肯定的答复。a-aakrkakbr(a)图 1 教学中所见图样(b)图 2 某厂生产中的图样如果该厂出现的问题是“微分”的话,那么全国“积分”起来的损失就非常可观了。笔者作为从事图学教育的教师不能解决教学问题,不能为生产服务,心急如焚,为此, 笔者研究了有关 gb 规定和著作,但 gb 却没有类似情况的有关规定或图例,而相关著作中却 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画法。图 3 见文献1中 217 页。图 4、图 5 选自参考文献2中第 14 页。其说明文字为“当其它视图与主视图之间不按投 影关系配置时,表示其投影方向的箭头宜在主视图附近指出,表示后视图的投影方向的箭头宜在左视图(或右视图)附近指出(图 2-2)注:指本文图 4,若将表示后视图的投影方向的箭头在俯视图附近指出,所得的视图将产生倒置的情况,不利于看图,如图 2-3 中 c 向注: 指本文图 5所示。”图 3 文献1中图样aa 向aa 向正确a 向实际上是后视图投影方向,则必须按后视图 画法配置在图样适当位置上,视图上方标注“a 向”,俯 视图上用箭头及“a”表示,但不能按直接投影翻下来画出(如右图) 错误bcc122工 程 图 学 学 报2002 年两文献中都讨论了箭头从俯视图后方指出的问题,对它都很重视,且都对 gb 中没有详尽的地方作了解释,但结论却是相反的。文献1中肯定了图 1 中的(b),而文献 2 中肯定了图 1中的(a),其判断依据是“所得的图形将产生倒置的情况”从而“不利于看图”才判为“误”。 然而,像图 1 及图 2 的情况在工程实际中是客观存在和不可避免的。主视图主视图a 向a 向caacbbb 向b 向c 向c 向图 4 文献2中 2-2 图图 5 文献2中 2-3 图2对向视图的理解gb/t 174511998“技术图样 图样画法视图”中增加了“向视图”。“为了解决第 1角画法和第 3 角画法在技术交流中的问题,iso/dis1197-1 在标准中只推荐向视图配置法一种形式,而将第 1 角画法和第 3 角画法均列入附录,仅作为理解旧图样提供信息使用。根 据我国的实际需求,将第 1 角画法和向视图配置法都列入本标准正文中”3。可见制订和实施“向视图”,“可使技术图样用视图表示法与国际上一致,以适应国际贸易、技术和经济交流的需要”3,确有必要。 “向视图”是“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3中的一种。它不再是基本视图,其定义很清楚:“向视图是可自由配置的视图”,而不是定义为“向视图是可自由配置 的基本视图”。国标图例 2 中的“b”向视图不再是俯视图了,虽然它与俯视图形式一样,但这里它是向视图 b,同理 c,d,e,f 都应称为向视图“ ”。他们根据具体情况自由配置在 不同位置。根据专业的需要,只允许从以下两种表达方式中选择一种:“(a)向视图的上方 标注 ( 为大写拉丁字母),在相应视图的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标注相同的字母;(b)在视图的下方(或上方)标注图名。标注图名的各视图的位置,应根据需要和 可能,按相应规则布置”。“iso/dis 1197-1 规定视图的名称标注在视图的下方,本标准仍维 持我国机械、电气等工程图样标注在视图上方和建筑、土木工程图样标注在视图的下方的习惯。”3可见国标图例 2 中的标注方法适用于机械、电气等工程图样的标注。可以看到“在相 应视图的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标注相同的字母。”与相应的“ ”向视图保持着投影 关系,但位置可自由配置。符合本标准的基本要求:“4.技术图样应采用正投影法绘制,并优先采用第一角画法”3。第 1 期周万民等:关于 gb/t17451-1998 中有关向视图与后视图的修订建议123请看图 6(a),是国标图例的变位,由图中的 a 斜视图可见物体的右后方有两个小孔。如果画 b 向视图,应画成 6(b)、还是画成 6(c)(相当于后视图)?b 箭头显然是从物体的后方指出,显然应画成 6(b),它与 a 斜视图相吻合,即按正投影法,第 1 角画法,a 箭头所指视图与 a 向视图保持了直接的投影 关系。国标的指导思想应是一致的,向视图 和局部视图、斜视图、剖视图画法的指导思 想应一致。如果将 b 向视图画成图 6(c), 那么就只因为 a,b 箭头的方向稍有不同, 而投影差之千里。根据向视图的定义及上面的引述,图 1 中 k 向视图应画成图 1(a),它并不是后视 图,而是向视图。aba(a)bb(b)图 6(c)国标图例的变位向视图的修订建议3要解决上面的问题,以利于教学和生产实践,关键是把国标中向视图重新修订。方法有两种供参考。其一:只要将向视图中的图例增加一个与图 1 中“k”向视图类似的例子即可。如将国标 中的图例 2 改画成图 7,这样,向视图就完全与基本视图分开,而与后面的局部视图、斜视图 及剖视图相吻合。其二:在 gb/t174511998 6.1 基本视图中的条文:“基本视图是物体向基本投影面投 射所得的视图。6 个基本视图(见 gb/t 14692)的配置关系见图 1。在同一张图纸内按图 1 配 置视图时,可不标注视图的名称。”后边加上一句话:“如不能按图 1 配置时,请按向视图处 理。”接着定义向视图:“向视图是把物体整体或部分向相应的投影面进行投射所得到的视 图。”并加说明:“画向视图时,必须在视图上方标出视图名称“ ”,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 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注上同样字母,向视图尽量画在箭头所指方向上,与箭头所指视图保持 直接投影关系,向视图也可自由配置在其他位置,在不引起误解时也可将向视图旋转配置等。”在图例中应加上图 7 的例子,并且加上一些 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图例,这样就把局部视图和 斜视图全部并入向视图中了,这也更进一步靠近 iso 标准。因为,向基本投影面和斜投影面投射 以及局部和整体都没有本质的区别。这样,把基本视图和向视图彻底分开,所以 图 1 中的“k”向应画成图 1(a),它不是后视图而 是向视图了。bkbedcecfkdf图 7 修订图样的建议 a)124工 程 图 学 学 报2002 年结 束 语制图国标是关于图样画法的法规文件,是绘图和读图的依据,所以它必须是思想统一、 完整、准确、清晰的。定义及其规定也必须是唯一确定,不能有不同解释的可能性,因此, 关于这方面的不足及缺陷应及时得到反馈并加以修订,以防止在教学、生产上可以避免的混 乱与损失。4参 考 文 献1 江 恺, 蒋寿伟. 现代机械设备设计手册一卷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2 吴永键. 机械图正误分析手册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9.3 国家标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械制图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84.the amending opinions about back view and direction view ingb/t17451-1998zhou wan-minyu min-zhi(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24, china)abstract: from the teaching and productive practice, this paper emphatically bring forwardthe problem of drawing method of back view and direction view when arrowhead is point out from the backside of top view. in the files of gb/t17451-1998, there are new emendations on basic view and direction view. but, because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and not in detail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