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寒与副伤寒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科 陈 嵩 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杆菌 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单核一巨噬细 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尤以肠道淋 巴组织增生坏死为显著 典型的病例以持续发热、全身中毒 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 和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与 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病 原 学 伤寒杆菌系沙门菌属中的D群 革兰染色阴性,长2-3m,宽 0.5-0.8m 有鞭毛,活动性强,无荚膜, 不产生芽胞; 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 有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沙门菌电镜图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生活能力较强, 在水中可存活2-3 周。 伤寒杆菌菌体裂解时可以释放出强烈 的内毒素,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伤寒杆菌有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 (H)和表面抗原(Vi),在机体内测定 及“H”抗体有辅助临床诊断的意义, Vi抗体的检出则用来发现伤寒慢性带 菌者。 发病机理 胃酸胃酸 肠粘膜肠粘膜 伤寒伤寒 小肠小肠 肠道淋巴组织上肠道淋巴组织上 胸导管胸导管 肝肝 血流血流 脾脾 血流(原发性菌血症期血流(原发性菌血症期) ) 全身器官气全身器官气 胆囊胆囊 大量繁殖大量繁殖 骨髓骨髓 释放释放 2-3 2-3周周 血流(第二次菌血症)血流(第二次菌血症) 内毒素内毒素 产生临床症状产生临床症状 肠出血肠出血 在肠壁局部产生炎性的反应在肠壁局部产生炎性的反应 坏死、脱落、溃疡坏死、脱落、溃疡 肠穿孔肠穿孔 3 3周周 恢复四周(抗体免疫力增强)恢复四周(抗体免疫力增强) 慢性慢性 流行病学 为伤寒患者和带菌者 伤寒患者从潜伏期示即可排菌,在病 程2-4周内传染性最强,恢复期或恢复 期后排菌逐渐减少 排菌时间在三个月以内的称暂时带菌 者 三个月以上的称为慢性带菌者 伤寒患者中有3%可变成慢性带菌者, 可长期终生带菌。 传染源 传播途径 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 触及苍蝇和蟑螂等经消化道传播 。 易感人群 人对伤寒普遍易感 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 再次得病者少见 预防接种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全身单核-巨噬系 统增生性反应,其中以回肠末端 的淋巴组织病变为最显著,其病 理上分为增生、坏死、溃疡形成 与溃疡愈合四期,每期一周左右 。 第一周,淋巴组织高度肿胀、隆起, 镜下可见淋巴组织内有大量巨噬细胞 增生; 第二周,肿大的淋巴结或滤泡发生坏 死; 第三周,坏死的组织脱落,形成溃疡 ; 第四周后溃疡逐渐愈合,不留瘢痕。 发生溃疡集合 淋巴结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大约为10-14日 伤寒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下述四期 初期 相当于病后第一周。起病多 较缓慢,发热,常伴全身不适 、食欲减退、咳嗽等,病情逐 渐加重。 极期 相当于发病后第2-3周,常有 伤寒的典型型表现 高热多呈稽留热型,少数呈弛张 热或不规则热,持续10-14天 消化系统症状 相对缓脉 神经系统症状 玫瑰疹在病程第6-12日,皮肤出 现淡红色小斑丘疹 肝脾肿大 病程第3-4周,人体对伤 寒杆菌低抗力逐渐增强,病 情开始好转,体温逐渐下降 。病人身体消瘦衰弱,在此 期仍可出现各种并发症。 缓解期 恢复期 分 型 (一) 轻型 近年来多见,全身毒血症症状轻, 体温在38左右,病程短,13周可恢 复,儿童多见。发病早期应用抗生素 治疗或曾预防接种者多属此型。 (二) 普通型 具有上述典型经过者。近年来由于 抗生素的应用已少见。 (三) 迁延型 起病同普通型,由于人体免疫 功能低下,发热持续不退,病程迁 延达五周以上,伴有慢性血吸虫病 患者可达数月。 (四) 消遥型 毒血症症状较轻,病人常不自知 ,甚至能继续工作,部分患者可因肠 出租因或肠穿孔而就医。 (五) 暴发型 起病急,毒血症严重,有畏寒、 高热、脉细速、血压下降、循环衰 竭谵妄、错迷、中毒性心肌炎、出 血现象等如及早诊断并积极抢救, 仍可治愈。 复发与再燃 部分患者进入恢复期前,体温尚未 降至正常时又重新上升,称为再燃。 可能与菌血症未被完全控制有关,再 燃时症状加重,有些病人在退热1-3周 后症状再次出现称为“复发”,复发 者病情较初发时轻,多见氯霉素疗程 过短的患者。 并 发 症 肠出血 肠穿孔 中毒性心肌炎 中毒性肝炎 其它 实验室检查 (一) 血象 白细胞数减少,在35109/L ,分类中性粒细胞减少。 (二) 细菌培养 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血培养 :第一周阳性率最高,可达 80%以上。第三周约有50%的阳性率 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为高,可达 90%,出现早且持久 粪便培养:早期阳性率低,第34周 阳 性率高,可达80%。 (三) 伤寒血清凝集试验 又称Widal反应(肥达反应),对本病 有辅助诊断意义,抗体于7-10天出现, 第二周以后阳性率增高,至第四周可达 90%,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 。 诊 断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治 疗 (一) 一般治疗与对症处理 隔离 护理和和饮食 对症处理 (二) 病原治疗 氯霉素 对氯霉素敏感的病例可首选 复方碘胺甲基异恶唑 氨苄青霉素及头孢二代、三代抗菌素 预 防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疟 疾 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染源为患者/带虫者,由蚊传播 临床表现间歇发作的寒战、高热、盛 汗及贫血和脾大 氯喹加伯喹治疗有效 疟疾:概述 疟疾:病原学 间日疟原虫(P. vivax) 卵形疟原虫(P. ovale) 三日疟原虫(P. malariae) 恶性疟原虫(P. falciparium) 疟疾: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虫者 自然媒介传播为按蚊 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可获一定免疫力,但维持时 间不长,可重复感染 我国疟区为黄淮江汉平原、云南、 广东及福建 夏秋季发病较多 疟疾:发病机制 在肝细胞内与红细胞内增殖时不引起症状 红细胞被裂殖子胀破后释放大量裂殖子、 疟色素和代谢产物,引起发作 部分裂殖子侵入其它红细胞,又进行裂殖 而引起间歇性疟疾发作 反复发作或重复感染获得一定免疫力: 带虫者 强烈的吞噬反应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脾肝肿大 恶性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增殖在内 脏微血管内进行内脏损害 疟疾:临床表现 间日疟短潜伏期者13 15日,长潜伏期者 6个月 寒战期:突起畏寒、 寒战(10min-2h) 高热期:寒战后,体 温迅速上升, 40(26h) 大汗期:大汗后体温 骤降,但仍感疲乏(1 2h) 间歇期:在两次典型 发作之间有缓解间歇 期 三日疟为三日发作一 次 卵形疟与间日疟相似 ,多较轻 恶性疟热型多不规则 ,常见弛张热或稽留 热,重者可致脑型疟 疾 疟疾的其他症状与体 征有脾肝肿大及贫血 间日疟与卵形疟有复 发三日疟与恶性疟无 复发(为什么?) 疟疾:诊断 流行地区、流行季节、旅游史、疟疾发 作史或近期输血史 典型间歇性定时寒战、高热和大汗,伴 脾肿大与贫血 脑型疟疾有急起高热、寒战,昏迷与抽 搐症状 血常规示贫血,血及骨髓涂片找到疟原 虫 脑型疟疾血涂片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航线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溪县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处理与再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药剂学实验仿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生物技术制药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2024-2025学年高考全真模拟考卷物理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巴中学市恩阳区实验中学2025届初三第二次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九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暑假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长春工业大学《放射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工贸行业隐患排查指导手册
- 形势与政策(贵州财经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GB/T 36187-2024冷冻鱼糜
- 2023年江苏省五年制专转本英语统考真题(试卷+答案)
- 20S805-1 雨水调蓄设施-钢筋混凝土雨水调蓄池
- 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训
- 3号钢筋加工场桁吊安装方案
-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共4页)
- 世界500强企业企业文化(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集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