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_第1页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_第2页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_第3页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_第4页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产技术站 赵晶晶 Tel:Email: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 丰南区农牧局丰南区农牧局 水产服务中心水产服务中心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 l l 我区南美白对虾生产概况我区南美白对虾生产概况 l l 南美白对虾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南美白对虾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l l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技术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技术 我区南美白对虾生产概况我区南美白对虾生产概况 l l 对虾是我区水产养殖主要品种之一,以对虾是我区水产养殖主要品种之一,以 南美白对虾为主,采取南美白对虾为主,采取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模式。模式。 l l 5 5月上旬月上旬开始放苗,每亩开始放苗,每亩1-41-4万尾,亩产万尾,亩产 100100300300公斤。公斤。 l l 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发展较快。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发展较快。 南美白对虾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南美白对虾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对虾对虾“红体红体”病病 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白斑综合症病毒病( WSSVWSSV)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传染性皮下及造血 组织坏死症病毒病组织坏死症病毒病 (IHHNV)(IHHNV) 固着类纤毛虫病固着类纤毛虫病 l l 虾体变红的基础是虾体内的虾体变红的基础是虾体内的色素细胞色素细胞,在正常情,在正常情 况下,况下,红色元素红色元素存在于色素细胞内,是以一种色存在于色素细胞内,是以一种色 素前体的形式存在素前体的形式存在 l l 在在遇到刺激遇到刺激( (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水质恶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水质恶 化、亚硝酸盐中毒、硫化氢中毒、氨氮中毒、缺化、亚硝酸盐中毒、硫化氢中毒、氨氮中毒、缺 氧、高温、暴雨等氧、高温、暴雨等) )时,色素细胞内发生一系列时,色素细胞内发生一系列 反应,色素前体转变成色素,并因色素扩大而使反应,色素前体转变成色素,并因色素扩大而使 整个色素细胞变化。整个色素细胞变化。 l l 当刺激因素持续而强烈时,整个当刺激因素持续而强烈时,整个色素细胞发生崩色素细胞发生崩 解解,大量红色素释放,大量红色素释放,使整个组织变红使整个组织变红,从而出,从而出 现红体症状。现红体症状。 对虾对虾“红体红体”病病- - 对环境不适或疾病对环境不适或疾病 产生的一种显著生理现象产生的一种显著生理现象 目前认为表现为红体症状有4种现象,特归纳如 下,为广大养殖业者控制虾病提供参考。 l l 一一桃拉病桃拉病的红体现象的红体现象 l l 二二细菌性细菌性的红体现象的红体现象 l l 三三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的红体现象的红体现象 l l 四四应激性应激性红体现象红体现象 对虾对虾“红体红体”病病- - 对环境不适或疾病对环境不适或疾病 产生的一种显著生理现象产生的一种显著生理现象 流行情况及发病规律 - 该病为南美白对虾特有的病毒性疾病,病虾规格 以6-9cm居多; - 发病时间一般在养殖后的30-60天; - 发病虾池底质老化,氨氮及亚硝酸氮过高,透明 度在30cm以下; - 一般气温剧变后的12天内,尤其是水温升至 28后,易发此病。 一一. .桃拉病毒病(桃拉病毒病(TSVTSV)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 l绝大部分病虾红须、红尾,体色变成茶红色,俗称 “小铁虾”; l病虾不摄食或少摄食,在水面缓慢游动,捞离水后 即死亡;部分病虾甲壳与肌肉易分离;久病不愈的 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 一一. .桃拉病毒病(桃拉病毒病(TSVTSV)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 l对虾发病后病程极短,从发现病虾到病虾拒食仅 仅5-7天,而后转入大量死亡,通常在10天左右, 尔后症状有所减缓转入慢性死亡阶段,时有死虾 发现; l一般幼虾易发生急性染,死亡率较高,而成虾则 易发生慢性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 一一. .桃拉病毒病(桃拉病毒病(TSVTSV) 主要控制措施 l需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l预防:放养前采用综合清塘法彻底清塘,在整个 养殖阶段,尤其在白虾养殖的1个月后,应经常采 用光合细菌2-5ppm或“清水素”(枯草杆菌 )0.25ppm全池泼洒,以改良虾池水环境,同时每 15天投喂2至4餐含有抗病毒药物的饲料,通常每 千克饲料内添加免疫多糖2g、“生物酶活性添加 剂”1g及“白虾红体消”(植物抗病毒蛋白)5g。 一一. .桃拉病毒病(桃拉病毒病(TSVTSV) 主要控制措施 l外用药物:首先全池泼洒“强克101”(超碘季胺盐 ) 0.2ppm,连续泼洒2天,第三天再次泼洒“二溴 海因复合消毒剂”0.2ppm一次,间隔2天后,全池 泼洒“清水素”(枯草杆菌)0.3ppm及活性炭、过氧 化钙及平炉渣合剂(比例为10:20:70)5ppm; l内服药饵:每千克饲料内添加“白虾红体消”(植 物抗病毒蛋白)15-20g、“生物酶活性添加剂”1- 2g、稳定型Ve (含量33)2-3g及鱼油l0-20g,每 天投喂2餐,连续投喂3-5天。 一一. .桃拉病毒病(桃拉病毒病(TSVTSV)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 l l 细菌性的红体病原是由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和细菌性的红体病原是由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和 溶藻弧菌引起的,称为溶藻弧菌引起的,称为红腿病红腿病。 l l 病虾附肢变红,游泳足特别明显,步足、尾扇病虾附肢变红,游泳足特别明显,步足、尾扇 也呈红色,头胸甲的鳃区呈淡黄色,严重时全也呈红色,头胸甲的鳃区呈淡黄色,严重时全 身呈淡红色。病虾一般在池边缓慢游动,有的身呈淡红色。病虾一般在池边缓慢游动,有的 在水中旋转或上下垂直游动,反应迟钝,不摄在水中旋转或上下垂直游动,反应迟钝,不摄 食,不久后死亡。食,不久后死亡。 二二. .细菌性的红体现象细菌性的红体现象 l l 红腿病在我国沿海各养虾地区都有流行,红腿病在我国沿海各养虾地区都有流行,发病发病 率和死亡率可达率和死亡率可达9090以上以上,是对虾养成期除桃,是对虾养成期除桃 拉病和白斑病外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拉病和白斑病外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 l l 此病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尤其在常年养殖此病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尤其在常年养殖 的池塘,清淤、消毒不彻底、池水交换不良的的池塘,清淤、消毒不彻底、池水交换不良的 情况下极易发生。有的养殖者为了单方面强调情况下极易发生。有的养殖者为了单方面强调 亩产量,放养密度过大,也使这一疾病的发生亩产量,放养密度过大,也使这一疾病的发生 几率增大。几率增大。 二二. .细菌性的红体现象细菌性的红体现象 l l 据调查发现,当前南美白对虾的红体现象据调查发现,当前南美白对虾的红体现象有有6060 以上是副溶血弧菌性红体病以上是副溶血弧菌性红体病。 l l 副溶血弧菌性红体的发生也会副溶血弧菌性红体的发生也会受到水中各种理受到水中各种理 化因子变化的影响化因子变化的影响,在气温比较高且变化无常,在气温比较高且变化无常 ,降雨量较多雨季,水中各种理化因子,降雨量较多雨季,水中各种理化因子( (水温水温 、盐度、盐度、pHpH值等值等) )变化较频繁时,此病发生几变化较频繁时,此病发生几 率较高。率较高。 二二. .细菌性的红体现象细菌性的红体现象 l l 预防:预防:方法参照桃拉病的预防方法。 l l 治疗:治疗: (1)第一天,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0.4克米3 和20克米3沸石粉。 (2)投喂药饵,每千克饲料添加含量10的氟苯 尼考0.5克、高稳Vc2克、免疫多糖2克、生物酶 1.5克,每天早晚两次投喂,连服5天。 (3)第二天全池泼洒0.2克米3强克l01(超碘季胺 盐),泼洒后开动增氧机。 (4)第六天全池泼洒0.3克米3枯草芽孢杆菌和20 克米3沸石粉,净化水质。 二二. .细菌性的红体现象细菌性的红体现象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 l l 养殖池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中毒的虾不摄养殖池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中毒的虾不摄 食、游动缓慢、弹跳无力,触须、尾扇、游食、游动缓慢、弹跳无力,触须、尾扇、游 泳足发红,虾体微红。泳足发红,虾体微红。 l l 多数虾先在池塘表面缓慢游动,继而转入中多数虾先在池塘表面缓慢游动,继而转入中 下层水体,最后静伏池底而死临死时体色逐下层水体,最后静伏池底而死临死时体色逐 渐变成青紫色,继而呈灰白色;而中毒不深渐变成青紫色,继而呈灰白色;而中毒不深 的虾捞起后放入干净水中并充气增氧,病症的虾捞起后放入干净水中并充气增氧,病症 会慢慢好转。会慢慢好转。 三三. .亚硝酸盐中毒的红体现象亚硝酸盐中毒的红体现象 流行情况及发病规律 l l 一般刚蜕壳的软壳虾较易中毒,蜕壳高峰期常出一般刚蜕壳的软壳虾较易中毒,蜕壳高峰期常出 现急性死亡现象。现急性死亡现象。 l l 主要发生在水质浑浊、透明度小、池底污染严重主要发生在水质浑浊、透明度小、池底污染严重 的池塘,特别是高密度养殖的高位池及精养池。的池塘,特别是高密度养殖的高位池及精养池。 由于放养密度高,虾的排泄物、残饵量增加,常由于放养密度高,虾的排泄物、残饵量增加,常 造成池水水质指标严重超标。造成池水水质指标严重超标。 l l 一般亚硝酸氮超过一般亚硝酸氮超过0.60.6毫克升时出现慢性中毒,毫克升时出现慢性中毒, 超过超过1.51.5毫克升时出现急性中毒。毫克升时出现急性中毒。同时氨氮含量同时氨氮含量 过高会抑制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使亚过高会抑制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使亚 硝酸盐积累并加重其毒性。硝酸盐积累并加重其毒性。 三三. .亚硝酸盐中毒的红体现象亚硝酸盐中毒的红体现象 预防:预防: l(1)彻底清除池底淤泥,每亩用150200千克的 生石灰均匀泼于池底,然后干塘曝晒15天,达到 改良底质的目的。 l(2)合理放苗密度。普通池塘1.5万3万尾亩 ,有增氧机的池塘4万7万尾亩,高位池8万 12万尾亩。根据自身养殖条件和技术程度作出 合理放苗量。 l(3)选用优质饲料,科学投料,避免饲料过剩污 染池底。 三三. .亚硝酸盐中毒的红体现象亚硝酸盐中毒的红体现象 预防:预防: l(4)每隔10天泼洒5克/米3光合细菌或0.25克/米3 芽孢杆菌和20克/米3沸石粉。 l(5)加强增氧措施,保证任何时候溶氧都在5毫 克/升以上,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减 少有害物质。 l(6)避免使用碱性药物消毒,因为碱性促使铵离 子向氨分子转化,从而抑制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 转化。 三三. .亚硝酸盐中毒的红体现象亚硝酸盐中毒的红体现象 治疗治疗: : l(1)全池泼洒25克/米3沸石粉和12克/米3增 氧剂。 l(2)全池泼洒0.3克/米3芽孢杆菌和5克/米3光 合细菌。 l(3)投喂药饵,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每千 克饲料添加高稳Vc2克、免疫多糖3克、鱼油10 克。每天早晚两次投喂,连服57天。 三三. .亚硝酸盐中毒的红体现象亚硝酸盐中毒的红体现象 治疗治疗: : l(4)合理密度,若太密可捕捉一部分上市或转移 到别的空塘养殖。 l(5)开动增氧机或投放增氧剂,确保溶氧在5毫 克升以上,保持水体任何时候都有足够氧气。 l(6)控制投料量,适当减料减餐。 三三. .亚硝酸盐中毒的红体现象亚硝酸盐中毒的红体现象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 l l 当水环境中各种理化因子突变当水环境中各种理化因子突变( (尤其是水温、盐度、尤其是水温、盐度、 pHpH值、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等值、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等) )时,白对虾表现时,白对虾表现 为触须变红、尾扇的尖部变红,有时人为捕捞、施为触须变红、尾扇的尖部变红,有时人为捕捞、施 药等工作也会使其触须及尾扇甚至附肢变红。这是药等工作也会使其触须及尾扇甚至附肢变红。这是 白对虾为适应其变化而表现出的普遍现象研究者白对虾为适应其变化而表现出的普遍现象研究者 称之为称之为“应激性红体现象应激性红体现象”,这一现象将在短时间,这一现象将在短时间 内随着水温、盐度等因子的稳定而消失。内随着水温、盐度等因子的稳定而消失。 l l 但在应激期间,白对虾的抗病能力急剧下降,此时但在应激期间,白对虾的抗病能力急剧下降,此时 很容易被细菌、病毒等敌寄生物侵袭,使其继发成很容易被细菌、病毒等敌寄生物侵袭,使其继发成 细菌性、病毒性等疾病。细菌性、病毒性等疾病。 四四. .应激性红体现象应激性红体现象 流行情况及发病规律 l l 应激性红体在整个养殖期间都可发生。应激性红体在整个养殖期间都可发生。 l l 常发生在气温突变、暴雨之后,或施药之后及大常发生在气温突变、暴雨之后,或施药之后及大 量排换水之后等,量排换水之后等, l l 一般常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夏季和台风暴雨时候。一般常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夏季和台风暴雨时候。 四四. .应激性红体现象应激性红体现象 预防:预防:方法参照亚硝酸盐中毒预防方法。 治疗:治疗: l(1)在高温多雨的夏季和台风暴雨时期要保持水体 的相对稳定性,雨前加深水位。下雨排掉表层淡水, 开动增氧机搅拌分层水和向水体增氧。可经常泼洒 0.3克/米3枯草芽孢杆菌和5克/米3光合细菌。保持水 体有一定透明度(3040厘米)及良好水质条件。确保 天气突变、暴雨之后水质稳定,变化不大。 l(2)暴雨之后要用l015克/米3生石灰调节水质。 四四. .应激性红体现象应激性红体现象 治疗:治疗: l(3)排换水量不能太大,每次排水最不超过总 最的10为佳,排换水时要注意水温、盐度、pH 值等不要变化过大。 l(4)向池塘投放2035克/米3沸石粉吸附底质硫 化氢等有害物质,净化水质,减少应激现象。 l(5)投喂药饵,在饲料中添加2生物酶、2 免疫多糖、2高稳Vc,每天早晚两次投喂,连 服57天,提高对虾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其对环 境的适应能力。不要用消毒剂,否则会加速对虾 死亡。 四四. .应激性红体现象应激性红体现象 流行情况及发病规律 天气闷热,连续阴天,暴雨,虾池中浮游植物天气闷热,连续阴天,暴雨,虾池中浮游植物 大量死亡,池水变清及底质恶化均易发生此病大量死亡,池水变清及底质恶化均易发生此病 ,发病适宜温度为,发病适宜温度为24-2824-28。 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SSVWSSV)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 l l 病虾反应迟钝,不摄食,空胃;病虾甲壳上有白病虾反应迟钝,不摄食,空胃;病虾甲壳上有白 色的圆点,以头胸甲处最为显著,严重者白点连色的圆点,以头胸甲处最为显著,严重者白点连 成白斑;病虾鳃丝发黄,肝胰腺肿大,糜烂,体成白斑;病虾鳃丝发黄,肝胰腺肿大,糜烂,体 色变红,通常在几天内便可发生大量死亡;色变红,通常在几天内便可发生大量死亡; l l 若水质稳定营养全面,则可维持若水质稳定营养全面,则可维持1 1个月左右,死个月左右,死 亡进程随着体长的增加而缩短,即大虾死亡速度亡进程随着体长的增加而缩短,即大虾死亡速度 高于小虾。高于小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SSVWSSV) 主要控制措施 l l 对白斑综合症病毒病对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根本措施,根本措施 是强化饲养管理。是强化饲养管理。 l l 投池前一定彻底清池消毒除害;投池前一定彻底清池消毒除害; l l 严格对虾苗进行检测,杜绝病原从苗种带入;严格对虾苗进行检测,杜绝病原从苗种带入; l l 严格控制放养密度;严格控制放养密度; l l 使用无污染和无病毒源的水源。使用无污染和无病毒源的水源。 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SSVWSSV) 主要控制措施 l l 日常养殖主要是通过调节水质和增加虾体免疫抵抗日常养殖主要是通过调节水质和增加虾体免疫抵抗 能力,用益生素、绿水之源活菌改善水质,辅以内能力,用益生素、绿水之源活菌改善水质,辅以内 服对虾病毒净、免疫多糖、服对虾病毒净、免疫多糖、VCVC等。切勿使用刺激性等。切勿使用刺激性 强的化学消毒剂,否则会加速南美白对虾死亡。强的化学消毒剂,否则会加速南美白对虾死亡。 l l 对虾与鱼类(河豚、虾虎鱼、鲈鱼等)、贝类等混对虾与鱼类(河豚、虾虎鱼、鲈鱼等)、贝类等混 养可使虾病明显降低。养可使虾病明显降低。 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SSVWSSV) 主要控制措施 l预防:每10天左右采用“清水素”(枯草杆菌) 0.25ppm及过氧化酰胺0.5ppm全池泼洒,彻底改 良水质及底质环境,同时每10天投喂含有中草药 及抗菌药的饵料12餐,在每千克饲料内添加穿 心莲、辣蓼、大青叶、葫芦茶(等份比例)共10- 15g及氟苯尼考(10)0.5g。 l治疗:全池连续二天泼洒“二溴海因复合消毒剂 ”0.2ppm,同时喂服中草药复合制剂“对虾病毒 净”,每千克饲料内添加该药10g,连续投喂5-7 天,每天2餐。 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SSVWSSV) - - 病原属细小病毒科,病毒粒子直径病原属细小病毒科,病毒粒子直径20nm20nm,单链,单链 RNARNA,在宿主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在宿主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 - - 感染虾外皮层组织,如鳃、表皮、前后肠上皮细感染虾外皮层组织,如鳃、表皮、前后肠上皮细 胞、神经索和神经节,以及中皮层器官,如造血胞、神经索和神经节,以及中皮层器官,如造血 组织、触角腺、性腺、淋巴器官、结缔组织和横组织、触角腺、性腺、淋巴器官、结缔组织和横 纹肌等。纹肌等。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病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病 毒病毒病(IHHNV)(IHHNV) l【症状】此病是南美白对虾常见的一种慢性病 ,病虾身体畸形,成虾的大小参差不齐,产生 许多小个体虾,死亡率不高,但养不大,经济 损失大。 l目前,我省暂无报告病例。 l【防治方法】同白斑综合症。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病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病 毒病毒病(IHHNV)(IHHNV) 【病原】 为固着类纤毛虫,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 、累枝虫、钟虫和鞘居虫等。 【症状】 鳃区黑色,附肢、眼及体表全身各处呈灰黑色 的绒毛状,鳃丝及体表附着物镜检后常见有纤毛虫 附着。 病虾浮游于水面,立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 不振,不能蜕皮,常因缺氧、呼吸困难而死亡。 固着类纤毛虫病固着类纤毛虫病 【流行情况】 在对虾养殖中、后期,由于虾池底层含有大 量有机碎屑、腐殖质,或因换水困难,或虾体感 染细菌、病毒等原发病病原生物,而使纤毛虫病 原体大量繁殖并附着于虾体上。 在78月有纤毛虫病报告,发病率3%左右, 死亡率10%左右。 固着类纤毛虫病固着类纤毛虫病 【防治方法】 保持底质清洁。 每月每亩用2050公斤浮石粉泼洒全池。或10 15毫升/升的茶粕全池泼洒。或23毫升/升高 锰酸钾全池泼洒,4小时后泼洒福尔马林,每立 方米水体25毫升。 固着类纤毛虫病固着类纤毛虫病 l l 对虾病害防治综合措施对虾病害防治综合措施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1、做好虾池清池消毒除害 对虾出池后,应放净池水,冬季暴晒,春季翻耕,放 苗前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此项工作可预防细菌、 寄生虫、水质性虾病。 2、购买优质虾苗 3、因地制宜、合理放苗 根据池塘条件(水源、面积、水深、池底、饲料、管 理水平、历史产量、周边情况等),制定产量计划,确 定放苗密度。 l l 对虾病害防治综合措施对虾病害防治综合措施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4、保持水质清新 可采用及时添换水,泼洒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等措施 。经常对水质监测(溶解氧、盐度、pH值、氨氮、藻相 等),及时调控水质,高密度养虾池应安装增氧机,保 持各项水质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5、投喂高效优质饵料 既可满足对虾生长需要,又能提高对虾抗病能力。在 饲料中适量加入粘多糖或稳定性VC等物质,可提高对虾 免疫力。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l l 对虾病害防治综合措施对虾病害防治综合措施 6、发现对虾患病,应认真查找原因 最好请技术人员帮忙诊断,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不应 该在不明原因情况下滥用药物。 7、采取生态养殖模式 在放苗前适量移植饵料生物,养殖前期对虾食物充足 ,增强抗病能力;利用混养种类如鱼类吃掉病死对虾,减 少病害传播途径,同时增加养殖经济效益。混养的贝类摄 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l l 对虾病害防治综合措施对虾病害防治综合措施 8、规范使用渔药 为保障食品安全与渔民利益,国家相继出台了 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农业部公告第193号 食品 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公 告第560号 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NY5070- 2002 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药物残留限量、 NY5071-2002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等, 对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于渔药使用作出了严格的规 定。虾病得到确诊,一定要规范使用药物,避免因 违规用药而受到损失。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l1.如何从外观上判断优质对虾苗种? 答:用肉眼观察体形肥壮,附肢完整不发红,身体没有 白点,不畸形,肌肉饱满透明,胃肠充满食物,动作活 泼,游泳时身体平直,逆水游泳能力强,前方的两条长 须时常并在一起,群体大小整齐,这些都是好苗。 南美白对虾优质虾苗应具有以下特点: 活力:虾苗个体大小均匀,体色透明,火力强。健康 苗对外界刺激敏感,敲击容器时,会迅速跳开,无沉底 现象,离水后有较强的弹跳力,放养后集群明显。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l1.如何从外观上判断优质对虾苗种? 规格适中:虾苗体长0.81.2厘米。虾苗的触须要并在一 起尖挺向前,尾扇要完全打开,腹节要较长。 体表:干净无损伤,头胸甲无白斑,鳃部不发黑。肌肉 透明,可清楚看到肝胰脏呈深褐色,肠道清晰,无断须 、红尾和红体现象。 摄食量正常:虾苗食欲旺盛,抢食现象明显,投喂饵料 几分钟后即可见到食物团。肠胃饱满,胃呈橙红色,腹 节肌肉宽度与肠道宽度之比应大于4:1。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l1.如何从外观上判断优质对虾苗种? 游泳:静止时大部分虾苗呈伏底状态,受到水流刺激后 有顶水现象。直身游动,速度快,有明显的方向性,不 转圈游动,搅动水时应逆水游动,水静止时靠边附壁, 而不是停在容器中央。 抗离水试验:从苗池内随意取出数尾虾苗,用拧干的湿 毛巾包埋,10分钟后放到盛有原池水的容器内,应全部 存活。 试水:虾苗放养前2天要进行试水,观察虾苗成活情况, 若2天后成活率在90%以上,说明池水合适,可以放苗, 否则待查明原因试水正常后才可放苗。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l2.哪些天气状况不适合放苗? 答:放苗时要选择合适的天气,一般寒流袭击 、闷热、气压低、高温的中午前后均不适合放 苗。而在阴雨天气,只要不会感到闷热、水温 在20以上,仍可放苗。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l3.虾苗放入池塘后出现在水面浮游或大量死亡的 原因有哪些?有何对策? 答:可能有如下原因:(1)池塘水体与培苗水体的 温度、盐度、pH等因子差异大,虾苗产生应激反 应;(2)池塘水体中农药、残留消毒剂、重金 属离子等有毒物质超标;(3)高温、低压天气 导致池塘水体溶解氧含量过低。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l3.虾苗放入池塘后出现在水面浮游或大量死亡 的原因有哪些?有何对策? 答:对策有(1)放苗前使池塘水体与育苗水体在盐度 和温度上尽量保持一致,并检测水体常规理化因 子,确定pH、氨氮、亚硝酸盐处于合理范围;(2) 放苗前,处理好池塘水体;(3)选择合理天气放 苗;(4)放苗后泼洒含有Vc、Ve、微量元素和抗 应激物的“健虾宝”增强虾苗的抵抗力。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l4.虾苗长不大重新放苗。 答:南美白对虾虾苗长不大的原因有4种:种虾近亲 繁殖,引起虾苗严重退化。育苗过程大量使用抗 生素,或高温育苗(超过35)。感染细小病毒 ,即患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对虾饲料 缺乏营养或配方不合理。 解决方案:对前3种情况,应及时处理,重新放苗。对 第四种情况应更换饲料,适当投喂鲜活饲料,并在 饲料中添加利胃宝、免疫多糖,强化营养,同时加 强换水,促进南美白对虾脱壳。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l5.如何有效预防病毒病? 答:1.养殖开始之前,彻底清淤消毒,培好水,营造 良好的水环境。 2.尽量选购优质、健壮、不携带特定病毒的苗种 。 3.养殖时间的合理设置。避免在温差过大、雨水 过多等不利养殖的季节放苗。 4.保持水质稳定。避免水质突然变肥避免发 生“倒藻” 保持底质清洁 5.提高对虾抗病力,内服免疫增强剂。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l6. 软壳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答:南美白对虾软壳病的症状为甲壳薄而软,壳与肉接 近分离,有时壳下有积水,甲壳粗糙,病虾瘦弱,活 力差。软壳病虾不耐运输,商品价值低。 发病原因有:投喂的饲料营养不全面,钙、磷比例不 平衡,或者饲料投喂量长期不足,这是南美白对虾发 生软壳病的主要原因。使用某些杀虫剂不当,直接 导致产生软壳病。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中 后期水质恶化。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l6. 软壳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解决方案:严把饲料质量关,选择营养全面的优质饲 料,切勿投喂霉变过期饲料。 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和VC,适当投喂新鲜饲料。视 对虾吃料具体情况,增加投喂数量。 加强排换水,定期施用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物活菌 制剂,并经常使用活性黑土改善水质和底质,维持水 体生态系统平衡。 适当控制虾苗放养密度。养殖后期注意保养池底,防 止虾池底质恶化。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l7.脱壳不遂症防治方法。 答:原因主要有以下3种: 对虾感染慢性疾病,进食减少,体质衰弱,脱壳时体 力衰竭,导致死亡。解决方案:在饲料中添加脱壳素 、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 水质不良,底质恶化,池水长期处于低溶氧状况下, 或夜间溶解氧偏低,水底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对虾处 于高度应激状态,无力脱壳。解决方案:加强换水, 换水后用超级底净、活性黑土处理水质和底质,2天后 施用益水宝或绿水利生素,维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 饲料缺钙或虾体钙代谢出现障碍,造成脱壳困难。解 决方案:在饲料中添加利胃宝,适当投喂鲜活饲料, 同时加强换水,增强南美白对虾对钙磷的吸收能力。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l8.非生物性鳃丝黑变(俗称黑鳃病)防治方法 。 答:原因有以下4种: 中毒性黑变。养殖水体受到化学物质的污染,特别 是重金属离子,如铜、镉、汞、锰等,氨氮、亚硝 酸盐浓度过高,pH值偏低,产生慢性中毒等引起黑 变。解决方案:经常检测水质,使用清洁水源,定 期施用沸石粉、活性黑土、超级底净、EDTA钠盐, 以吸附和络合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药物性黑变。由于使用药物不当造成,如高锰酸钾 、硫酸铜用量过大,药物粘附于南美白对虾鳃丝表 面,损伤鳃丝,引起黑变。解决方案:避免使用此 类药物,或使用后加强换水,切勿超量使用。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l8.非生物性鳃丝黑变(俗称黑鳃病)防治方法 。 营养性黑变。饲料中缺乏维生素C或维生素C含量不 足,引起鳃丝黑变。这种情况比较常见。解决方案 :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 环境性黑变。养殖水体淤泥、有机碎屑、残留饲料 、粪便等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粘附于对虾鳃丝, 常伴有固着类纤毛虫,引起黑变。解决方案:强化 换水,加强营养,开启增氧机增氧。定期施用绿水 利生素等微生物制剂,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l9、放苗后池水为什么变清?怎么预防?变清以后怎 么处理? 答:有些池塘在放苗后,池水会很快变清,原因一般有: (1)池塘里的浮游藻类有一定生长期。从峰期至衰败期, 肉眼可观察到水色有一个变化过程,俗称“转水,倒水 ”,出现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处理。 处理方法:第一次施肥后,一般可在3天内培起水色,培 起水色后应及时补肥,以补充浮游藻类所需的养分,通 过定期补肥,水色自然会稳定。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l9、放苗后池水为什么变清?怎么预防?变清以 后怎么处理? (2)除上述原因外,主要是由于池中的浮游动物繁殖 过度,将浮游单细胞藻类吃完。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施用有益活活性微生物和水质 、底质改良剂以调节水质,然后引进5%10%的新水 以补充藻种,再施放“单细胞藻类生长素”重新肥水 。采取这种措施还可避免亚硝酸盐升高的现象。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l10. 南美白对虾养殖用水的pH值调节? 答:南美白对虾养殖适宜的池水pH值范围是7.9-8.5,整 个养殖过程都要求池水pH值保持稳定,pH值过高或过低 均会影响虾的生长。 解决方案:池水pH值过高,可施用降碱菌(醋酸菌及乳酸 菌制剂)或工业醋酸调节;pH值过低,可施用熟石灰调 节;若pH值不稳定,上午和下午变化差值太大,可施用 大理石粉、白云石粉(碳酸钙)和小苏打,以提高水体 的缓冲能力(即增加水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 病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技术-“ “以以防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防治结合 ” ” l11.养殖水体浑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