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禽流感防治现状_第1页
人禽流感防治现状_第2页
人禽流感防治现状_第3页
人禽流感防治现状_第4页
人禽流感防治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钟南山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南京市第二医院禽流感救治病房 (2007年12月4日) 隔窗 相望 医务 人员 救治 病人 家庭中可能出现非持续性人传人H5N1病毒感染 Cumulative Number of Confirmed Human Cases of Avian Influenza A/(H5N1) Reported to WHO 19 June 2008 243/385=63.1% printable version 20032007年H5N1报告病例分布图 (WHO西太平洋区办公室) 流感病毒模拟图 神经氨酸酶 (9种亚型) 血凝素 (16种亚型) 病毒RNA M2蛋白 M1蛋白 正粘病毒:有16种血凝素亚型和9种神经氨酸酶亚型 基因宿主 基因混合 H1, H3 H1, H2, H3 H3, H7 市场 H1-12 H14-15 H1-2, 4-7, H9-13, 15- 16 H10 H1, H3, H4, H7,H13 其它水鸟? H5N1 野生水鸟是甲型流感天然宿主 病毒特征 HA亚型数目16 NA亚型数目9 主要的人类亚型H1, H2, H3 禽类亚型H1-H16 高致病性亚型H5、H7 转化为高致病性病毒的方式HA 插入碱性氨基酸 禽类唾液酸-半乳糖连接方式-2,3 连接 人类唾液酸-半乳糖连接方式-2,6 连接 HA:细胞凝集素,NA:神经酰胺酶 甲型流感病毒的特点与致病性 流感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条件 病毒颗粒的H1 人细胞受体 (唾液酸2、6半乳糖 SA2、 6Gal、Glu226Leu) 禽细胞受体 (唾液酸2、3半乳糖、SA2、3Gal) (138A、 190E、 194L、225G、 226Q and 228G) Mutation of receptor-binding haemagglutinin(HA) molecule that will enable avian H5N1 virus to recognize human type receptor. Yamada et al Nature Nov 144 2006 英国英国香港香港香港香港荷兰荷兰加拿大加拿大 全球全球 (东南亚、非(东南亚、非 洲、中东)洲、中东) 19951995年年19971997年年19991999年年20032003年年20042004年年20032003年至今年至今 流感亚型流感亚型H7N7 H7N7H5N1H5N1H9N2H9N2H7N7H7N7N7N3N7N3H5N1H5N1 感染源感染源禽鸟 禽鸟禽鸟、水禽禽鸟、水禽禽鸟禽鸟禽鸟禽鸟禽鸟禽鸟禽鸟、水禽禽鸟、水禽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结膜炎 结膜炎结膜炎、结膜炎、ILIILIILIILI结膜炎、结膜炎、肺炎肺炎、ILIILI结膜炎、结膜炎、ILIILI 结膜炎结膜炎、肺炎、肺炎、 ILIILI、MOFMOF 病例数病例数 1 1 1818 2 2 8989 2 2 256256 死亡人数死亡人数(%)(%)0(0) 0(0)6(33)6(33)0(0)0(0)1(1)1(1)0(0)0(0)151(59)151(59) ILI:流感样症状,MOF:多器官衰竭 人类禽流感的爆发报道 Sandrock and Kelly. Critical Care 2007,11:209(doi:10.1186/cc5675)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pread of H5N1 Avian Influenza in Mainland China. 候鸟迁徙的一般路线 ( Fang L-Q, et al. (2008) PLoS ONE 3(5) 图中颜色梯度随着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风险而递增。2001年1月至2008年3月13日 爆发禽类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的位置也标在其中(中国有8次)。 Fang L-Q, et al. (2008) PLoS ONE 3(5) 禽鸟爆发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风险预测图 H5N1病毒由禽至人的传播途径 1、最明确的途径:处理患病或死亡的家禽、斗鸡、玩死 鸟、屠宰、拔毛、烹饪、进食未熟禽肉等。 2、可能的传播途径:光顾活禽市场、接触病毒污染的脏 物、接触含有家禽(或野鸟)粪便等 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传播途径:与重症患者密切接触、 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和/或其它体液包括粪便、吸入 含病毒的气溶胶等 。 最明确的途径 H5N1病毒由禽至人的传播途径 1、最明确的途径:处理患病或死亡的家禽、斗鸡、玩死 鸟、屠宰、拔毛、烹饪、进食未熟禽肉等。 2、可能的传播途径:光顾活禽市场、接触病毒 污染的脏物、接触含有家禽(或野鸟)粪便等 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传播途径:与重症患者密切接触、 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和/或其它体液包括粪便、吸入 含病毒的气溶胶等 。 XuXu LZ F LZ F AnHuiAnHui 安徽安徽 患者,许丽枝,女性,患者,许丽枝,女性,3535 2005年11月15日 接触含有家禽接触含有家禽( (或野鸟)粪便或野鸟)粪便 2005年11月16日Gao ZC(2006) ZhouYPZhouYP F 41 F 41 SammingSamming FujianFujian Dec7 2005 Dec7 2005 灰椋鸟、灰背椋鸟迁徙示意图灰椋鸟、灰背椋鸟迁徙示意图 梅列区沙溪河岸候梅列区沙溪河岸候 鸟栖息地鸟栖息地 高占成(高占成(20062006) Guangdong Market (Data from CDC GD) H5N1病毒由禽至人的传播途径 1、最明确的途径:处理患病或死亡的家禽、斗鸡、玩死 鸟、屠宰、拔毛、烹饪、进食未熟禽肉等。 2、可能的传播途径:光顾活禽市场、接触病毒污染的脏 物、接触含有家禽(或野鸟)粪便等 3、有待进一步证实的传播途径:与重症患者密切接触、 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和/或其它体液包括粪便、吸入 含病毒的气溶胶等 。 禽流感的人传人情况 香港香港荷兰泰国越南印尼 199719972003200420042006 流感亚型H5N1H5N1H7N7H5N1H5N1H5N1 地点家里医院家里医院医院家里 传播对象家属医务人员家属家属医务人员家属 病例数183207 临床症状抗体阳性抗体阳性 结膜炎、ILI 肺炎,致死无肺炎,致死 Sandrock and Kelly. Critical Care 2007,11:209(doi:10.1186/cc5675) N Engl J Med 2005;352 印度尼西亚2006年5月份禽流感疫情 地点性别/年龄发病(住院)死亡 东雅加达男/12岁7/513/5 东爪哇泗水女/38岁2/5(7/5)12/5 苏门答腊Karo县 Kubu Sembelang村 女/37岁22/5( 2/5)4/5 男/15岁3/55/59/5 女/28岁10/5 男/17岁12/5 女/18个月14/5 男/10岁13/5 男/32岁15/522/5 男/25岁ICU 巴基斯坦Peshawar禽流感家庭聚集 事件(2008年4月3日) 化验结果支持2007年12月对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家庭 成员之间可能发生了局限化的人传人事件。此次暴发并未蔓延至社区 。 几周 每一期可能持续多久? 几十年 几年几个月1-2年 人类流感未发 现新亚型 动物流感对人类 的感染风险较低 人类流感未 发现新亚型 人类流感发 现新亚型 小宗聚集 性人间传播 大宗聚集 性人间传播 动物流感亚型对 人类构成很大危险 人间传播罕见传染区域呈 高度局部化 传染区仍 呈局部化 Phase 1Phase 2 Phase 3Phase 4Phase 5Phase 6 Post- Pandemic Period 传播现象在总 人口大量增加 全球性大 流行的风险 恢复至大流 行间期情况 大流行后期大流行期 大流行警戒期大流行间期 目前我们处于大流行周期的预发阶段 WHO 2005: WHO global influenza preparedness plan: The role of WHO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national measures before and during pandemics. Available at: /entity/csr/resources/publications/influenza/WHO_CDS_CSR_GIP_2005_ 5/en/index.html WHO 2005对禽流感大流行的预测 (从大流行警戒期(第三期)进入全线大流行期可能只需几个月) 导致人类禽流感大流行新病毒产生的原因 Belshe: N Engl J Med, 2005;353(21). 24,.2209-2211 最大可能 性是人流 感病毒和 禽流感病 毒的基因 片段在中 间宿主体 内发生重 排 发病机制 SARSSARS AIAI 肺部病理表现的不均质性 SARS、禽流感 vs 肺炎 弥漫性肺泡损伤 (DAD) 急性进行性间质纤维化 VS 急性肺炎性浸润(中性细胞、淋巴细胞) 冠状病毒 Phase I:病毒复制病毒复制 Phase II:免疫偏移免疫偏移 Phase III:免疫缺陷免疫缺陷 继发感染继发感染 Characterization of Cytokine/Chemokine Profile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23 例 SARS患者 用树脂型多功能检测系统(Bead based multiassay system)检测血液中动态变化 RANT15IL 121Mp 1 IL 2IL 6Gu CSF TNF IL 8IL 10 IL 1IL 10 IFN MCP 1 用RT-PCR扩增mRNA SARS患者中细胞因子/化学因子的变化特征 Jiang Y, Xu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171:850 SARS患者血液IP-10、淋巴、LDH动态变化 NEPC IP-10 (pg/ml) 2000 6000 8000 12000 10000 4000 0 NEPC LDH (U/L) 0 400 800 1000 1200 1400 NEPC Lymphocytes (109/L) 3.5 3.0 1.0 2.5 2.0 1.5 0.5 0 N EPC Dynamic AB DC 评 论 感染早期的细胞因子活性升高(特别是 IP10)可能是启动SARS感染期间免疫介导 性肺损伤的关键事件。免疫抑制疗法可能有 助于缓解细胞因子的级联释放反应。 发病机制 S蛋白 细胞因子/化学因子 连锁反应 免疫性炎症 禽流感禽流感 突变 (受体结合NA) 识别人类受体 细胞因子/化学因子 连锁反应 免疫性反应 ACE受体 SARSSARS 全身脏器均可以检测到病毒 肠 肺肾 肝 胰 脾脑 胎儿 人类甲型流感(H5N1)的致命性转归与 高病毒负荷、高细胞因子血症相关性 人类甲型流感(H5N1)的致命性转归 与高病毒负荷、高细胞因子血症相关性 人类甲型流感(H5N1)的致命性转归 与高病毒负荷、高细胞因子血症相关性 MCP-1IL-8 lymphocyteCD3 IP-10 IL-6 IL-10 评 论 高病毒复制,及由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人 禽流感发病学的核心。临床上应集中于早期 诊断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以预防此种强烈 的细胞因子反应。 发病机制 S蛋白 细胞因子/化学因子 连锁反应 免疫性炎症 禽流感禽流感 突变 (受体结合NA) 识别人类受体 细胞因子/化学因子 连锁反应 免疫性反应 ACE受体 SARSSARS 中国人禽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 (26例高致病性H5N1临床报告) 表表1 1 中国中国2626例例H5N1H5N1患者发病和入院时的症状和体征患者发病和入院时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发病时发病时 No.(%) No.(%) 入院时入院时 No.(%) No.(%) 发热发热24 (92)24 (92)18 (69)18 (69) 畏寒畏寒12 (46)12 (46)12 (46)12 (46) 全身不适全身不适10 (39)10 (39)12 (46)12 (46) 肌肉痛肌肉痛11 (42)11 (42)8 (31)8 (31) 头痛头痛4 (15)4 (15)4 (15)4 (15) 咽喉痛咽喉痛2 (8)2 (8)4 (15)4 (15) 流涕流涕3 (12)3 (12)1 (4)1 (4) 咳嗽咳嗽15 (58)15 (58)20 (77)20 (77) 咳痰咳痰9 (35)9 (35)15 (58)15 (58) 呼吸急促呼吸急促* *2 (8)2 (8)18 (69)18 (69)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 0 0 6 (23)6 (23) 呕吐呕吐2 (8)2 (8)3 (12)3 (12) 腹痛腹痛1 (4)1 (4)1 (4)1 (4) 腹泻腹泻1 (4)1 (4)2 (8)2 (8) * 呼吸频率24/min 项目死亡病例(n17) 存活病例(n9)P值 人口特征 男性,人数(%)7 (41)4 (44)1 年龄,29.0 (20.538.0)26.0 (8.534.0)0.403 年代 2005年10月-2006年 9月,人数(%)13 (76)7 (78)0.315 2006年10月-2007年 9月,人数(%)1 (6)2 (22) 2007年10月-2008年 4月,人数(%)3 (18)0 (0) H5N1 病毒分支 2.2分支,例数(%)1 (6)1 (11)1 2.3.4分支,例数(%)16 (94)8 (89) 有基础疾病,例数(%)2 (12)2 (22)0.591 发病至住院之间的中位时间,天(IQR)6.0 (4.57.5)8.0 (7.09.0)0.053 医院级别,例数(%) 县级7 (41)1 (11)0.276 市级6 (35)6 (67) 省级4 (24)2 (22) 比较中国H5N1禽流感病例人口特征和临床特征 (死亡17例、存活9例) 项目死亡病例(n17)存活病例(n9)P值 入院时的血液指标 WBC (6109/L)(IQR) 3.8 (2.75.0)3.3 (1.73.8)0.196 Lym (6109/L)(IQR) 0.5 (0.41.1)0.7 (0.41.1)0.571 PLT (6109/L)(IQR) 78 (62.0121.5)99.0 (74.5123.0)0.332 住院期间血液指标最低值 WBC (6109/L)(IQR)2.0 (1.32.9)2.6 (1.72.8)0.522 Lym (6109/L)(IQR)0.4 (0.30.5)0.3 (0.30.5)0.922 PLT (610PLT (610 9 9 /L)(IQR) /L)(IQR) 64.5 (34.575.0)64.5 (34.575.0)93.0 (56.099.0)93.0 (56.099.0)0.020.02 比较中国H5N1禽流感病例人口特征和临床特征 (死亡17例、存活9例) 项目死亡病例(n17)存活病例(n9)P值 入院时的生化指标 ALT (U/L)(IQR)103.0 (24.0182.0) 1531.0 (18.050.5)0.079 AST (U/L)(IQR)168.0 (72.0513.0) 1594.0 (52.5276.5)0.245 白蛋白 (g/L)(IQR)29.2 (27.134.3) 1430.7 (28.738.6) 80.339 CK (U/L)(IQR)1167.5 (191.51420.2) 12597.5 (292.53932.8) 80.792 CK-MB (U/L)(IQR)66.5 (23.0127.1) 1027.0 (5.042.0) 70.161 LDH (U/L)(IQR)1860.0 (796.02272.0) 111230.0 (551.51549.5)0.23 住院期间生化指标最高值 ALT (U/L)(IQR)183.0 (103.0224.0) 13178.0 (78.3458.0) 61 AST (U/L)(IQR)427.0 (165.0734.0) 15159.0 (102.0276.5)0.084 白蛋白 (g/L)(IQR)27.1 (24.129.8) 1330.0 (26.330.6) 70.393 CK (U/L)(IQR)1914.5 (846.89358.3) 12676.0 (537.04880.0) 70.142 CK-MB (U/L)(IQR)83.0 (72.0282.1) 974.0 (42.53455.0) 50.606 LDH (U/L)(IQR)LDH (U/L)(IQR)1982.5 (1764.82978.3) 12 1982.5 (1764.82978.3) 121230.0 (1104.51702.0)1230.0 (1104.51702.0)0.0010.001 比较中国H5N1禽流感病例人口特征和临床特征 (死亡17例、存活9例) 项目项目 死亡病例(死亡病例(n n1717 ) 存活病例(存活病例(n n 9 9) P P值值 并发症并发症 ARDSARDS16 (94) 16 (94)5 (56)5 (56)0.0340.034 从发病至从发病至ARDSARDS的中的中 位时间,天位时间,天(IQR)(IQR) 7.0 (7.08.8) 167.0 (7.08.8) 168.0 (8.012.0) 58.0 (8.012.0) 50.0750.075 呼吸衰竭呼吸衰竭16 (94)16 (94)7 (78)7 (78)0.2680.268 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6/14 (43)6/14 (43)3/7 (43)3/7 (43) 1 1 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4/15 (27)4/15 (27)0/9 (0)0/9 (0)0.2590.259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12 (71) 12 (71)1 (11)1 (11)0.0110.011 DICDIC4 (24)4 (24)1 (11)1 (11)0.6280.628 比较中国H5N1禽流感病例人口特征和临床特征 (死亡17例、存活9例) 项目 死亡病例(n17 ) 存活病例(n9)P值 治疗 无抗病毒治疗13 (76)1 (11) P=0.003 呈正相关 抗病毒治疗药物4 (24)8 (89)0.268 仅用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0 (0)3 (33)1 仅用奥司他韦3 (18)5 (56)0.259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1 (6)0 (0)0.011 从发病至抗病毒治疗的中位 时间,天(IQR) 12.0 (8.511.8) 48.0 (8.09.8) 80.109 高剂量皮质激素使用例数14/15 (93)7 (78)0.533 从发病至应用皮质激素的中 位时间,天(IQR) 7.0 (6.010.0) 158.0 (7.510.0)0.174 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中位时间, 天(IQR) 4.0 (2.09.0) 1512.0 (6.016.5)0.025 血浆治疗0 (0)2 (22)0.111 中国H5N1禽流感病例人口特征和临床特征分析 (死亡17例、存活9例) 结论与意义 中国 H5N1 病例的临床特点为: 发热咳嗽起病,快速发展为下呼吸道病变 致死的可能原因: 血小板计数下降、LDH升高、ARDS、心衰等 意见和建议: 中国 H5N1 病例的临床管理应该规范化,其中包 括疑似 H5N1 病例的早期抗病毒治疗。 应对流感大流行的三个基础 1、早期诊断:人类、动物的密切监测, 做到 “及早预警,快速反应” 2、抗病毒药物(防治流感) 3、疫苗接种 大流行前接种(疫苗生产于大流行发生之前) 大流行期间接种(根据大流行毒株生产疫苗) Ghendon Y Eur J Epi, 1994; 10:451-453 WHO 2005: WHO global influenza preparedness plan: The role of WHO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national measures before and during pandemics. Available at: /entity/csr/resources/publications/influenza/WHO_CDS_CSR_GIP_2005_ 5/en/index.html H5N1病毒RT-PCR (常规或实时) 阳性 P2实验室环境下(4-6h) 检测甲型流感的保守基因(基质或核蛋白片 段,以减少假阴性) 禽流感(H5N1)早期诊断 H5N1病毒RT-PCR (常规或实时) 阳性 采用咽拭子标本可提高诊断率 常规配备,用于流感抗原快速检测,但临床 灵敏度低 抗 H5抗体出现于感染后23周 禽流感(H5N1)早期诊断 禽流感死亡病例三例报告 1、广州劳某,男,32岁。2006年2月21日发热,24日确诊肺炎 ,拒绝住院。28日呼吸困难,次日入院,经抢救无效于3月2日 死亡。 2、上海李某,女,29岁。3月13日发病,临床有发热、肺炎表现 ,拒绝住院,4天后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于3月21日死亡。 3、武汉赖某,男,21岁。4月1日发病,临床有发热、肺炎表现 。4月7日病情加重入院,4月12日转ICU,经抢救无效,于4月 19日死亡 。 早发现早治疗一般流程 l 与禽接触史(死禽、野禽、家禽市场、宰杀) l 在禽流感疫(地)区 l 一周内到过疫点 l 实验室从事有关禽流感病毒研究 排除或确诊排除或确诊 (+) 继续治疗 (-) 继续治疗 隔离观察 48 hr 呼吸道分泌物(鼻、咽喉) 送检(禽流感病毒亚型特 异抗原、核酸) (-)(+) 抗生素经验治疗 抗生素经验治疗 奥司他韦(75mg qid) 流行病学接触史 发烧(流感样 症状)肺炎 早期干预 如果分离到一种新的病毒亚型,确认该 病毒可有效地人传人,导致小型病例聚集或 较大的病例聚集(第45期),根据2005年 中国H5N1禽流感病毒流行的教训,爆发中 心周围的隔离区必须实行检疫。 30 km 缓冲区 检疫区 爆发中心 2005年以来中国控制禽流感流行的教训 50 km 对隔离区实行检疫 (YU KZ 2005) 在隔离区内,如果 分离到的病毒亚型 明确具有人传人的 能力,也应该实行 检疫。 在4-5期时 应对流感大流行的三个基础 1、早期诊断:人类、动物的密切监测, 做到 “及早预警,快速反应” 2、抗病毒药物(防治流感) 3、疫苗接种 大流行前接种(疫苗生产于大流行发生之前) 大流行期间接种(根据大流行毒株生产疫苗) Ghendon Y Eur J Epi, 1994; 10:451-453 WHO 2005: WHO global influenza preparedness plan: The role of WHO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national measures before and during pandemics. Available at: /entity/csr/resources/publications/influenza/WHO_CDS_CSR_GIP_2005_ 5/en/index.html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及其它抗流 感病毒化学物质的作用机理 疫苗M2 抑制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核苷类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抗病毒抗病毒 奥司他韦(奥司他韦(OseltamivirOseltamivir) 75mg Bid x 575mg Bid x 5天天 (临床危重患者(临床危重患者 150mg Bid x 10150mg Bid x 10天)天)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100mg Bid x 5100mg Bid x 5天天 (多数地区如柬埔寨、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分(多数地区如柬埔寨、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分 离的离的H5N1H5N1病毒耐药)病毒耐药) 不建议联合用药(除非疫区报告对金刚烷胺敏感)不建议联合用药(除非疫区报告对金刚烷胺敏感) 禽流感 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 ) 抗病毒药 呼吸支持 康复血清 药物治疗 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原则 不作为常规起始治疗 不使用大剂量(2mg/kg/d 甲基强的松龙 ) 病情迅速恶化,(OI300并迅速下降,脓 毒血症) 0.5-1mg/kg/d 甲强龙 200mg/d 氢化可的松 氧疗及呼吸支持 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无创通气 适应症:(吸氧流量5 l/min SpO293% 呼吸频率30次/min) 隔离病房(通风良好) 2hr无明显效果,及时改为有创通气 无创人工通气的工作安排 医护人员:熟练、有经验 呼出气连接过滤器或引到消毒排放口 严格的环境改善和个人保护 全密封状态下辅助气管插管 免疫治疗(被动) 禽流感康复患者血清 (200ml v q3d) 经禽流感疫苗注射后血清(具一定的 中和抗体? ) 江XX,男,31岁,货车司机 6月3日 起发热、咳嗽和气促 6月9日 因病情加重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诊断:肺炎 6月10日20:30 因呼吸衰竭加重转RICU,无创通气治疗 6月11日18:00 予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 6月12日凌晨2:30 经会诊疑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转入深圳市东 湖医院隔离病房 6月13日确定为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疑似病例 6月15日确诊(卫生部) 6月16日12:00 气管切开 周伯平等(2006) 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例报告 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例报告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例报告 最后诊断: 1. 重症病毒性肺炎并ARDS 2. 中毒性心肌炎,急性左心衰 3. 慢性DIC 4. 肝功能损害 5. 肾损害(尿常规有红细胞、蛋白及管型) 6. 免疫系统损害(CD4+5个/ul) 7. 上消化道出血 8. 药物热与药物性皮疹。痰培养先后发现多重耐药的铜 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 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例报告 6 6月月9 9日日 6 6月月1111日日 6 6月月1212日日6 6月月1616日日6 6月月2727日日 (6月)(7月) (6月) (7月) 6 6月月2323日日 康复患者血浆 200ml (14、15日) 1616日气管切开日气管切开 1111日插管日插管 5日脱机 6日拔管 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例报告 + + + + (6月)(7月) (6月)(7月) (6月)(7月) CK (U/L)LDH (U/L) AST (U/L) 日 日 日 1616日气管切开日气管切开 1111日插管日插管 5日脱机 6日拔管 康复患者血浆 200ml(14.15日) 奇迹康复 应对流感大流行的三个基础 1、早期诊断:人类、动物的密切监测, 做到 “及早预警,快速反应” 2、抗病毒药物(防治流感) 3、疫苗接种 大流行前接种(疫苗生产于大流行发生之前) 大流行期间接种(根据大流行毒株生产疫苗) Ghendon Y Eur J Epi, 1994; 10:451-453 WHO 2005: WHO global influenza preparedness plan: The role of WHO and re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