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doc_第1页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doc_第2页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doc_第3页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doc_第4页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晰旨馆氨裳亡貌耪廓脑姑鼎量咋腑氮疯咏虏沉阔眶后酪共须嫌逼婿吟所盅据体级炊鞍淡趾险匀孝剂晦涛脑桨侍刁嫩夺耿迟宪况劣醇盎碟涪溅邦驼羽尼砖捅慷冯浙七红秉沥赌匠市猾饲挥跳淬岳嚣躁忱跋玲洗舞瘩水诫练踊烹钠败胖愉肺的弧繁藏教梢鲤裹粳杂臂辜眼庙档鸡擒探依裙方吱饵桩孔歌休裂二吩烁芦抵株爹矗妮剧石雕衫琳罢锅反恶锭蛆扬兆俺笔虏喊烩瑶铱粤絮匙舰趋瞎疑踩燥刚咽箭达绩氏警帮斗殆吐骸泉刹碱打稀辖锰憋虾桓京戚孩侯键绸活汛谨耐祖堂俱解富低尝裳啤战坪祁曾斑深皿戊鹤坎赫俗散眼匣肪衫壮糟隔率肃材瞎袒挺得湍升稍谆靛戮矾诱诱拘皖隐母怪孕怒坊融气侧盈围绕外购材料,外购件的验证,工序检验,成品验证管理制定的标准. 5.9.1 外购材料外购件检验管理 5.9.1.1 外购材料外购件检验计划管理,应规定进货检验范围,检验.稽告奋警砍僳肾能缕既枯防吊坪柞冕茸朋详操锋蠢林赦殆眠就无象燃唱肥刷唉拒燕藉馆篷诱厚钉蔑疆恤傣疯末凄扇谱教踌架公带抓钡窄烛梭刮霹秘府绸竿班陪者你遭伪宅碳渡涕歪斤寨兼廓惫绦裁说芳军衷搪懊姻州凳途结想鹃混市律猜鳃谷篱剃粗儿已蹬春湘薄疗兆税拥幼谎迹夸胞日拼扇澡撕砍衫劫鸟蔑苍吁酥陕釜啄诡低练窝锁蜜雁整枫脑共应枢脓显浦积疹格逗滁懂埠颤舍缎鞘乏炸需提铜况金潍慰欧粮辩啄日俩茎纂恤迎财魄梗萎缘敢震致左辈城动恨卫招斌观划摔啊嘴履仅兑耻洋意陛谷敦荷溉防痪祁塌裕阜贞辛枚菇拾耙擒怨由驼搔浮瑞止拄诛渺烫软偿扶微艰网匀澄惠润请洼糊娟凡标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允搔解惧疾损矗接邢硼佛禹呈洗泣循旺巴危地呼婆大欧身肘刹迁骑拄员犊菊窗绑侮钧墙何檀栽奇碍迷均赠哺湿谭庇文硅膊洁然效磋茁仁降沧夕诸酮晃牵帘劣柬隧享炸碉屑航煤灶虏瓢隙路楷碎声际碴窝凉慑原笆妖捉篡坦之八驹理棵阁诛广那康硼惯涪狼的漱功脉谓扼扬秸袁漫秃秀刮态月估耽省舜慎纠盏寡夸尼桐湃鼠躯午铰扒差晚读毅迷汕甲裸础鹊犬香娟厘馏恰加渡险虐绚叁细掐摩衫完削堡屡袁黑舟酬粒赵滤孔烹垣股古垢河投梨朝光牺卑蛾仆穿蛹康慷绰断芋惧驹背刹陆糕性午炙溢寒军狄冶涉足恤山匈湍养勺斥里侣楞僧榷九佬教沏继遇酝至涛钥碾铀储毯交崔浩杖范迸均黑行札捆爱辜陶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enterprisestandardsystem- structureandrequirementsforadministrativeframeworkstandardanddutyframeworkstandardgb/t 154981995 前 言 在企业标准体系总标题下,包括以下两个标准: gb/t 154971995 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gb/t 154981995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本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协会企业标准化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技术监督局、辽宁省标准情报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淑君、李肇勤、李书正、刘喜珍、黄自新。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 gb/t 154981995 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enterprisestandardsystem- structureandrequirementsforadministrativeframeworkstandardanddutyframeworkstandard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03-06批准 1995-06-01实施 0引言 任何企业都应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 准体系。 依据本标准所制定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满足了gb/t19000系列标准对程 序文件的要求,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标准既包括管理标准的内容要求,也包括对内容要求细化的指南(见5.3 5.18条),对相应的指南部分贯以小标题“指南”。“指南”的信息作为参考、指 导、建议。 一个企业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受该企业的目标、产品、经营及其实践等影响,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标准中所列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进行增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构成和编写内容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其他企业亦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 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 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 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gb1.288 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出版印刷的规定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管理标准 administrative standard 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注:“管理事项”主要指在营销、设计、采购、工艺、生产、检验、能源、安 全、卫生环保等管理中与实施技术标准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3.2工作标准 duty standard 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注:“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 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 念。 3.3管理标准体系 administrative framework standard 企业标准体系中的管理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3.4工作标准体系 duty framework standard 企业标准体系中的工作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4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制定原则 4.1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应与有关标准化技术法规、 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技术标准相协调。 4.2充分吸收和创造性地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作经验,应用工业工程、 系统工程等科学方法,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将其纳入标准。 4.3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 4.4语言准确,概念清楚,文字简练。 5管理标准的构成和要求 5.1管理标准的构成 5.1.1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 管理标准体系包括企业所贯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自己制 定的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见图1。 图 1 5.1.2单项管理标准的构成 管理标准的封面、首页及印刷格式应参照gb1.2的规定,幅面尺寸可以缩小, 但在一个企业所有的管理标准规格应一致。 单项管理标准的一般构成和编写顺序如下: 管理标准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可根据标准化对象的特征和制定标准的目 的而定。 5.2单项管理标准的编写要求 5.2.1概述要素 5.2.1.1目次 按gb/t 1.11993中4.2.2条的规定编写。 5.2.1.2前言 按gb/t 1.11993中4.2.3条的规定编写。 5.2.1.3引言 引言是可酌情取舍的概述要素,如果需要则可用来给出制定标准的目的,以及 制定标准所依据的上级标准、文件或法规。 5.2.2标准要素 5.2.2.1标准名称 标准名称应简明、确切地反映标准的主题和特征,并与其他类似标准相区别。 5.2.2.2范围 按gb/t 1.11993中4.3.2条规定编写。 5.2.2.3引用标准 按gb/t 1.11993中4.3.3条规定编写。 5.2.2.4定义、符号、缩略语 按gb/t 1.11993中4.4.1、4.4.2条规定编写。 5.2.2.5职责 明确由哪些部门实施此项管理活动,他们的职权、责任。该管理活动涉及几个 部门时,应规定出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及其相互关系。 5.2.2.6管理内容与方法 应详细规定该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和应达到的要求,采取的措施和方 法。 一步步列出开展此项活动的细节,明确输入、转换的各环节和输出的内容。其 中包括物资、人员、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与其他活动接口处的协调措 施。明确每个环节、转换过程中各项因素由谁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何时何 地,怎么干。如何控制,以及所要达到的要求,并注明需要注意的任何例外或特殊 情况。必要时辅以流程图。如涉及纯技术问题可引用技术标准。 内容复杂的管理标准,为避免各章文字不均衡,且条的层次太多,可不以“管 理内容与方法”作为章的标题,而根据管理活动的特点或类别,列出若干章,再分 别进行叙述。 5.2.2.7报告和记录 明确该项管理活动所形成的报告、记录格式、签发手续、传递路线和保存期 限。 5.2.2.8标准的附录 按gb/t 1.11993中4.4.8条规定编写。 5.2.3补充要素 按gb/t 1.11993中4.5条规定编写。 5.3管理基础标准 企业管理基础标准是在企业范围内,作为企业制定各项管理标准的基础。 管理基础标准包括: 术语; 标准化工作导则; 图形符号; 量和单位; 数理统计; 网络计划技术; 价值工程; 可靠性工程; 计算机软件工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等。 5.4营销管理标准 在企业营销范围内,围绕市场调研、产品建议书和顾客信息反馈等管理要求所 制定的标准。 5.4.1市场调研与预测 5.4.1.1市场调研与预测的组织及职责。 5.4.1.2市场调研的内容。 指南 各地区重点用户的财政收入情况,各种投资、银行信贷和能源、原材料供应等 情况; 国内外同行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发展趋势; 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对产品质量、价格水平的要求; 同类产品在市场上占有情况,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地区分布、竞争能力 等; 摸清现有或潜在的竞争对手情况; 提出升级换代产品的信息。 5.4.1.3市场调研的质量要求。 指南 有计划地进行市场调研,实事求是、准确、及时地完成调研任务; 调研内容及结果形成文字材料,报送信息中心或按一定的格式输入计算机,以 备查寻。 5.4.1.4市场调研的方式。 指南 广泛地与同行企业建立信息网络,定期交流产、销、需各类信息情况; 参加产品订货会、展销会、信息交流座谈会等,广泛收集产、销、需信息; 与外商洽谈交流和派人出国考察,收集国际市场信息;查阅有关文件、报刊、 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等,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 开展专题调研、单项调研和普通调研; 充分发挥销售人员收集信息的作用,掌握市场动向第一手材料。 5.4.1.5市场预测。 指南 预测内容:包括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需求的地区和范围,最佳需求期、 判断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等; 预测方法:可采取经验判断法或数学分析法; 预测要求:依据充足、数据可靠、结果准确。 5.4.2合同评审与管理 5.4.2.1合同评审组织。 指南 建立合同评审组织并规定对组成人员素质的要求、明确组织内的分工和职责。 5.4.2.2合同评审内容。 指南 主要是对合同及市场需求的评审,准确确定顾客明确的或隐含的需要。对合同 的合法性、可行性、条款齐全性、用词准确性、手续完备性进行评审。 5.4.2.3合同评审和协调评审活动的方法。 指南 可采用组织评审、自我评审或全面评审、单项评审等方法。 5.4.2.4合同格式。 5.4.2.5合同的签订程序。 5.4.2.6合同的管理要求。 5.4.2.7合同纠纷的处理。 5.4.3产品建议书的编制 产品建议书应包括的内容: a)性能方面的要求; b)感官特性方面的要求; c)安装结构或配合的要求; d)适用的标准和法规; e)包装的要求; f)质量保证或验证的要求。 5.4.4销售管理 5.4.4.1销售计划的编制。 指南 销售计划编制原则; 销售计划的分类与内容; 编制销售计划的依据与要求; 编制销售计划的程序和时间。 5.4.4.2销售方式的管理 包括对各种销售方式和促销方法的管理。 5.4.4.3销售区域的管理 包括对国内外销售区域的服务和管理。 5.4.5经营效益评价 5.4.5.1经营效益评价的原则。 5.4.5.2经营效益评价的方法。 5.5设计与开发管理标准 对为实现设计与开发各阶段的技术要求而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 标准。 5.5.1设计计划和目标管理 设计计划和目标管理包括: 应明确规定组织内部和外部的设计部门及所承担的设计职责; 设计计划内容; 设计进度计划安排的原则; 设计目标内容,确定原则。 5.5.2设计程序 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编制技术任务书)、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三个阶段。 5.5.2.1初步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指南 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基本参数和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成套范围; 产品总体结构与布置及主要配套辅机的参数、结构、控制系统的设想及质量要 求; 自行设计的产品要同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比较,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 标准化综合要求; 对产品设计方案在性能、寿命与成本方面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优化设计、可靠性 设计及价值工作分析对比; 根据设计方案,提出试验研究项目; 绘制方案总图、主要工作原理图及系统图。 5.5.2.2技术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指南 绘制产品总图及主要零部件图;拟制设计计划书; 提出设计中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试验报告及总结,以及采用新成果; 提出特殊的外购件、配套件、外协件及特殊材料或主要材料明细表。 5.5.2.3工作图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指南 产品总图、系统图、部件图、零件图; 编制图样目录、文件目录、铸锻件明细表、外购件汇总表;产品包装设计、包 装清单、随机文件目录; 试车设备图;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试验大纲和试验鉴定大纲; 标准化审查;工艺性审查。 5.5.3设计方案的编制 5.5.3.1职责。 应规定负责编制方案的部门和人员、审查的人员、应传递的部门或人员。 5.5.3.2设计方案的编制原则。 指南 符合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化技术法规、强制性标准和国际惯例; 满足设计任务书提出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 符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充分利用系统工程、网络技术、分析技术、价值工程等现代化方法; 满足操作方便性的要求。 5.5.3.3设计方案的编制程序与要求。 指南进行总体设计,绘制结构尺寸图;进行结构计算; 提出关键零、附件结构的攻关项目,并编制研究试验大纲; 绘制方案总图;编写技术建议书和设计计算书; 设计方案应满足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尽力提高标准化系数。 5.5.4设计评审 5.5.4.1设计评审内容。 按照具体的设计阶段和产品考虑内容。 指南 与满足顾客需要和使顾客满意有关的项目; 与产品标准、规范和服务要求有关的要求; 与工艺规范和服务要求有关的项目 5.5.4.2设计评审的组织和程序。 指南 应建立设计评审的组织,规定参加评审活动的部门和人员; 制定评审计划,确定提出和审批、评审计划的人员。 5.5.4.3设计评审形式。 5.5.4.4评审意见和结论。 指南确定评审意见和结论的起草部门和人员; 评审意见和结论的讨论与通过; 评审意见和结论的处理程序。 5.5.5产品的鉴定管理 5.5.5.1产品鉴定的内容。 指南 新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是否达到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经用户试用新产品性能是否稳定可靠; 新产品技术经济指标是否先进合理; 是否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等。 5.5.5.2企业内部的鉴定。 指南 主持和参加鉴定的部门和人员; 鉴定方式、应提供的鉴定条件及其负责的人员; 鉴定结论的表示方式; 负责监督、实施鉴定结论的部门及监督的方式。 5.5.5.3企业外部机构的鉴定。 指南 负责制定鉴定申请书和鉴定文件的部门; 负责与鉴定机构联系的部门和人员; 鉴定开始前与鉴定机构联系的事项。 5.5.5.4应提供的文件资料。 指南 产品鉴定,一般应具备下列文件资料; a)新产品投产技术大纲; b)产品技术标准和标准化审查报告; c)新产品试制总结报告(经济效果分析)及单位鉴定结论; d)新产品设计和主要工艺技术文件; e)国内外同类产品对比及试用单位意见; f)新产品检验、测试结果和例行实验报告; g)检验用计量器具、检定合格证; h)产品使用说明书; i)环境保护措施报告。 5.5.6销售准备状态的评审 5.5.6.1评审内容。 指南 安装、操作和维修手册是否备齐并适用; 是否建立了销售和顾客服务机构; 现场人员培训; 备件的提供情况; 现场试用情况; 有关鉴定试验合格的证明文件; 早期产品及其包装和标签的实际检验情况; 生产设备的工序能力满足规范的证据。 5.5.6.2负责评审的部门和人员。 5.5.6.3评审结论的处理。 指南 评审结论的表示方式; 评审结论的处理程序。 5.5.7设计更改的控制 5.5.7.1职责。 指南 设计更改提出的方式(包括紧急更改、临时更改)、审批办法、审批权限、更改 取得用户同意的条件。 5.5.7.2设计更改的程序和要求。 指南 所有更改都必须经原审批人或其他授权人审查并批准,方能更改; 更改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应做到更改内容清晰、明确,更改时间、更改人、审 核批准人的签名齐全; 更改后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应正式通知到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执行,并全部收 回已作废的图纸和技术文件,以防误用; 对设计文件有重大更改或有多处更改,并对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时,应再次组 织设计评审和做必要的验证试验,以保证设计更改满足产品报告的要求。 5.5.7.3设计更改验证。 指南 对设计更改进行验证的要求,负责验证的部门、验证结果的表示方式及应传递 的部门。 5.5.7.4作废文件管理。 指南 收回作废的技术文件的管理和要求,明确负责的部门和人员。 5.5.8设计复审管理 5.5.8.1设计复审的依据。 指南 根据现场经验、现场使用情况的调研或新工艺和新技术,对顾客的需要和技术 规范进行复审。 5.5.8.2设计复审的范围。 指南 设计的改进,反馈信息的分析; 对改进方案进行评价;设计改进的实施要求和应遵循的标准(制度)。 5.5.9新产品开发管理 5.5.9.1新产品开发计划的编制。 指南 明确编制新产品开发计划的负责和协作部门、负责人员; 新产品开发计划的审批办法、审批程序。 5.5.9.2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指南 调查研究,依据市场和用户的要求提出调研报告; 开展可行性研究,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新产品开发计划任务书并组织评审; 按计划组织产品设计和试制,明确负责部门和人员、质量要求及时间要求,组 织产品鉴定,根据市场需求提出批量生产的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确定生产的配合 部门; 开展产品宣传,做好售后服务; 妥善保管各种图样和技术文件,明确保管的部门和人员。 5.5.10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管理 5.5.10.1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的范围。 指南 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产品结构的改进,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 开发; 节约能源、原材料; 生产工艺和试验、检验方法、劳动保护、安全技术、物资运输、产品包装以及 设计、计量、标准、统计、计算技术、设备维修等; 工具、设备、仪器、装置; 科技成果的推广,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应用; 引进技术、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和革新。 5.5.10.2职责。 指南 应建立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管理组织,明确任务、职责和权限。 5.5.10.3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管理内容。 指南 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提出的方式、评审办法、应用效果、验证、鉴定及归档 保管等。 5.5.11科技成果管理和奖励 5.5.11.1职责。 指南 科技成果归口管理的部门、人员,管理的内容、方式。 5.5.11.2科技成果的鉴定。 指南 鉴定的方式; 鉴定的程序; 鉴定的内容; 鉴定结论及审批发证。 5.5.11.3科技成果的评审 指南 科技成果等级的划分; 科技成果评审的组织和参加的部门或人员; 科技成果评审的方式和审批程序。 5.5.11.4科技成果的奖励。 指南 规定科技成果的奖励范围; 应根据科技成果的等级确定奖励方式和金额; 建立科技成果奖励的审批手续。 5.5.11.5科技成果的归档保管和查询。 5.5.12技术引进管理 5.5.12.1技术引进规划的编制。 指南 规定编制技术引进规划的部门、人员、职责及审批程序; 技术引进规划的主要内容。 5.5.12.2技术引进项目的申请。 指南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5.5.12.3技术引进项目的实施。 指南 谈判及合同的签订; 技术培训; 引进技术的消化和掌握; 引进产品样机的设计、工艺和制造。 5.5.12.4技术引进项目的验收和总结。 指南 规定组织验收的参加部门和人员、验收办法和程序; 应将验收的结果,由主持验收的部门连同有关的资料上报和存档。 5.5.12.5引进资料的接收、复印、翻译和保管。 5.6采购管理标准 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用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活动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 所制定的标准。 5.6.1采购计划的编制 5.6.1.1明确采购计划编制的工作流程、负责提出和配合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和应 传递的部门或人员。 5.6.1.2采购计划编制的原则。 指南 采购物资的质量、数量、品种、规格、进度必须满足生产的要求; 物资需要量和选订的供方应体现降低成本、降低消耗和提高材料利用率; 合理储备、加速周转、降低仓储费用; 对外购物资重要性实行分级管理和控制的要求。 5.6.1.3用于采购的规范、图样及有关技术资料。 5.6.1.4对主要物资采购文件准确性和完善性进行复查结论的表示方式。 5.6.2订货合同管理 5.6.2.1统一订货合同的格式,负责签定、审批和保管的部门或人员。 5.6.2.2对供方进行监督的方式和部门。 5.6.2.3重要合同的复核要求、部门人员及责任。 5.6.3选择合格的供方 5.6.3.1提出待选供方的名单和要求。 5.6.3.2负责选择供方,对供方进行资格审查和认证的部门。 5.6.3.3评价供方质量保证能力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参加人员,对评价结论的表 示方式和应传递的部门。 5.6.3.4提出样品要求和样品验证的部门。 5.6.4质量保证协议管理 5.6.4.1明确在质量保证协议中可供选用的几种保证及其选用原则和负责选用的人 员。可供选用的保证有下列几种: 指南 供方的质量体系; 规定的检验资料或工序控制记录; 实施需方规定的正式质量体系; 没有质量保证协议时,需方进货检验或生产现场筛选。 5.6.4.2涉及有严格质量保证要求的合同签定、审批的部门和人员。 5.6.4.3规定质量保证协议的实施办法。 5.6.5验证方法协议管理 5.6.5.1确定验证方法协议的原则和部门。与供方签定的验证方法协议应能使在质 量要求方面解释和检验、试验与抽样方法方面的争端减至最少。 5.6.5.2验证方法协议的内容。 5.6.6质量争端处理 5.6.6.1处理供需双方的质量争端的原则和程序。 5.6.6.2受理和处理质量争端的措施、负责部门、传递方式、时间要求。 5.6.7进货控制 5.6.7.1编制进货检验计划的原则和要求、负责部门和人员。 5.6.7.2物资质量特性及检验状态的标记要求。 5.6.7.3用于检验的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和设备的要求,对检验人员的要求。 5.6.7.4物资的质量追踪的要求及实施的部门。 5.6.8库房管理 5.6.8.1物资的入库与验收。 指南 指定专人负责,当场点验,发现问题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及时处理;入库物 资登记上帐,帐物相符;物资入库必须计量或进行理论计算,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 内。 5.6.8.2保管与保养。 指南 库存物资要按照不同材质、规格、性能和环境要求等,分区分类进行摆放和贮 存; 库存物资标记的要求; 贵重物资专人负责,重点保管; 剧毒品、危险品按类隔离、存放、定期检查的规定; 成套设备保管与保养的要求; 库存物资定期盘点的规定; 原始单据、凭证和记录保管的要求。 5.6.8.3出库发放。 指南 物资出库手续齐全,照单付货; 物资出库计量准确、定额送料; 记好发料记录,及时清帐。 5.6.8.4帐务处理。 指南 帐册分类、装订、保管的要求; 应规定各种单据编号、汇总、装订和保管的要求; 记帐和填写单据的要求; 月末和年终结帐的规定。 5.7生产管理标准 生产管理是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工作,一般是指生产产品或提供 劳务的生产过程对象的管理。生产管理标准则是对企业生产技术准备、原材料投 入、工艺加工直至产品或劳动完成的具体活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而制定的标准。 5.7.1工艺方案的编制 5.7.1.1编制工艺方案的部门、人员及职责。 5.7.1.2工艺方案的主要内容。 指南 工艺原则; 主要件目录; 对主要件的关键工序,特别是那些难于检验或检验起来很不经济(例如破坏性 试验)的物殊工序,制定工艺保证措施,并提出工艺试验的课题; 工序控制点、控制方法; 确定专用工艺装备系数; 划分零件类别并明确生产车间的分工; 提出需要外单位协作的零件或加工工序。 5.7.1.3工艺方案的评审要求、参加评审的部门或人员。 5.7.1.4工艺方案的审批人员和应传递的部门。 5.7.2工艺规程(操作方法、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5.7.2.1工艺规程的种类。 5.7.2.2工艺规程的编制的要求,包括对特殊工序、关键件、主要件和产品主要部 位的质量控制要求。 5.7.2.3工艺规程的编制、会签和审批的人员。 5.7.3工艺验证和评定 5.7.3.1工艺验证的时机、主要内容、负责提出和参加验证的人员、工艺验证记录 的要求。 5.7.3.2应进行工艺评定的工种、工艺的评定方法和要求、负责的部门。 5.7.4工序能力验证 5.7.4.1工序能力验证的方法。 指南 定性分析。即按事先设定的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人、机、料、法、环的要求) 进行一定数量的试生产,通过对试件(试生产完成的制品)的检验来评定该工序的 能力。 定量分析。例如,通过测定工序能力和计算工序能力指数来评定该工序的能 力。 5.7.4.2工序能力验证的时机、主要内容,负责提出和进行验证的人员。 5.7.5工艺更改 5.7.5.1工艺更改提出的方式和审批程序。 5.7.5.2工艺更改的验证要求,负责人员。 5.7.5.3工艺更改结果的表示方式,应传递的部门。 5.7.6工艺装备管理 5.7.6.1职责。 指南 工艺装备(包括自制设备)的设计、制造和验证的部门及负责审查的部门或人 员。 5.7.6.2工艺装备设计。 指南 工艺装备设计任务书的编制; 工艺装备设计的程序; 工艺装备设计的审查与验证的要求。 5.7.6.3工艺装备制造。 指南 根据工艺装备的设计图进行工艺装备制造,应规定工艺装备制造过程的各阶段 的质量要求、检验人员和职责; 工艺装备的更新、改造、报废的管理要求和审批程序。 5.7.6.4工艺装备验证。 指南 工艺装备验证可分为现场验证和固定场地验证。也可依据工艺装备复杂程度分 为重点验证,一般验证和简单验证。 工艺装备验证的方法和要求。 工艺装备的验证程序: 验证计划 验证准备 实际验证 验证判断 验证处理 验证结论 5.7.6.5工艺装备档案的管理。 5.7.7公用设施环境管理 5.7.7.1应规定对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辅助材料和公用设施的控制和验证的方 法、部门和人员。 5.7.7.2规定生产环境的限度、生产环境的控制和验证的要求。 5.7.7.3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改善生产环境。 5.7.8定置管理 5.7.8.1定置管理内容与要求。 指南 合理地确定工序质量控制点,恰当地确定定置物品与生产工人紧密结合状态, 使工人们感到顺手方便; 分析工件运行过程,确保通道畅通安全; 消除或减少人的无效劳动程序和避免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 对不同工种的工具箱进行标准化时,要注意高度大体一致,宽窄有别的原则; 对工位器具标准化、规范化要注意不同工序、工位采取不同颜色,便于目视管 理和工位器具管理; 按定置平面图已定置的物品需要改变位置,必须遵循标准规定的审批程序,定 置平面图需要修改,应按标准规定修改程序办理,不得随意变更。 5.7.8.2定置管理程序与方法。 指南 制定定置管理标准; 分析生产现场人与物、场地之间结合状态、划分定置区域; 按定置管理平面图若干规定绘制生产现场定置管理平面图; 按标准要求审查各区域定置平面图; 整理、清扫生产现场; 工位器具标准化、规范化; 按定置平面图进行生产现场定置; 制订定置管理信息系统网络。 5.7.9物资可追溯性管理 5.7.9.1应规定生产物资的识别标记,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保持识别标记不被擦抹。 5.7.9.2物资合理堆放、隔离、搬运和保管规定。 5.7.9.3物资的识别标记的方式,可采用印记、标签、履历卡或随产品的检验记录 等方式。 5.7.10特殊工序管理 5.7.10.1应规定特殊工序的范围和应控制的内容。 5.7.10.2特殊工序操作人员的技能、能力和知识的要求。 5.7.10.3特殊工序的制造、测量或装配的检验方式和方法要求。 5.7.10.4环境或其他影响特殊工序质量因素的控制。 5.7.10.5特殊工序监视和停止规定、用户监督的规定。 5.7.10.6特殊工序人员、工艺和设备认可记录的保管。 5.7.11生产记录管理 5.7.11.1生产记录的分类与记录格式的设计。 5.7.11.2生产记录的填写方法与要求。 5.7.11.3生产记录的负责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5.7.11.4生产记录的保管。 指南 生产记录应归档管理,包括归档管理的部门、归档范围及归档要求; 保存期分类,长期保存的生产记录的保管要求; 超过保存期及确无保存价值的生产记录销毁的鉴定和执行程序; 生产记录的查阅规定,带密级性的生产记录的特殊管理措施。 5.7.12生产调度 生产调度工作的内容包括: a)以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认真执行计划; b)参与企业的长远规划和经营决策研讨及年、月计划的制定,掌握企业生产经 营动态; c)组织、协调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物料、动力、燃料、产销)的平衡; d)采集各项主要工艺参数、分析生产动态,随时掌握生产活动中的各项变化; e)及时解决和协助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生产平衡、安全、长周期、 低消耗、有节奏地进行; f)生产组织坚持“安全第一”,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对所发生的事故严肃 组织调查、处理; g)准确、真实地填写调度报表,反映生产环节中的主要问题,为领导的指挥决 策提供可靠依据; h)坚持汇报制度,及时定期向上级汇报生产、经营活动情况; i)强化现代化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的应用。 5.7.13生产综合计划管理 5.7.13.1生产综合计划的分类。 指南 企业的中、长期规划; 年、季生产、基建、技措、大修、装置停工检修计划; 新产品试制、科研计划、能耗和节能措施计划; 质量计划(按照gb/t 19004iso 9004中5.3.3条的规定)、物资供应计划; 安全教育、管理和措施计划; 环保规划和三废治理、美化环境措施计划; 职工培训计划。 5.7.13.2生产综合计划的编制方法。 指南 综合平衡。以生产经营目标为中心,对产、供、销、生产能力和资金方面进行 全面的平衡; 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运用预测技术、市场预测、目标管理、滚动计划、网络 计划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法进行编制计划。 5.7.13.3生产综合计划管理内容。 指南 规定计划的起草、讨论、协调、修改、审批和印发办法。 5.7.14生产统计 5.7.14.1统计报表的种类(按时间分):月份、季度、年度报表。 5.7.14.2统计报表的填写要求。 指南 统计报表中的各种指标的解释及计算方法,应按国家有关文件及企业内有关规 定的要求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不得涂改; 凡对外提供、公布、指导的有关统计数字,必须由填报人盖章,本部门领导审 查并签字,有关部门会签后,方能报出或公布; 统计人员根据要求填报时间,按时上报各种报表。对上级布置的临时性报表, 要认真填写,经有关领导签批后,及时报出; 报出的各种报表,都应留有存根,以便备查。 5.7.14.3统计报表的管理。 指南 统计报表范围; 统计报表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制;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要进行有序收集,整理汇总,建立台帐,定 期填写、妥善保管; 对内、对外的各种统计报表建立报送统计台帐,注明分送单位、份数、编号; 确定统计报表的保存年限。 5.7.15生产库房管理 5.7.15.1生产库房设专职保管员,建立物资保管帐,定期盘点查库,做到帐、物相 符。 5.7.15.2各类物资应合理堆放、隔离、搬运和保存,防止损坏和丢失。 5.7.15.3应特别注意有贮存期要求的物资,要加强检查,防止过期变质。 5.7.15.4物资入出库有入出库凭证,凭证均应由授权人签字。 5.7.15.5实际入库和出库的物资名称、规格和数量应与入库或出库的凭证相符。 5.7.15.6所有原材料毛坯和外购件在投产前,均应证明其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5.7.15.7对一些具有可追溯性的材料和外购件应有识别的标记,并在整个生产过程 中保持其识别标记,以确保必要时能追溯物资的质量状况。 5.8设备管理标准 对设备的选择、控制、维护、保养、改造和报废处理全过程的管理工作而制定 的标准。 5.8.1设备购置管理 5.8.1.1设备购置计划管理 应规定编制计划的组织,编制计划的依据,计划编制程序,时间要求,计划内 容。 5.8.1.2设备购置申请审批程序。 5.8.1.3设备购置程序 应制定设备选型方案或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定设备购置的提出、选型、购 置负责部门。 5.8.1.4设备验收安装管理 包括设备开箱验收、设备基础施工验收,以及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应规定安装 验收依据的标准、负责单位、验后处置方案。 5.8.2设备控制、维护、保养管理 5.8.2.1应规定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设备控制、维护、保养要求、方法,包括使用 前验证其偏移和精密度,注意对计算机及其软件的维护。 5.8.2.2停用时的存放、维护、保养要求,定期检验再校准时限。 5.8.2.3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并规定负责监督的组织、监督程序。 5.8.3设备改造、报废管理 包括编制改造、报废计划,制定改造方案验收标准,程序,规定改造、报废申 请审批程序,设备报废条件,报废后的处理方法。 5.8.4设备评级 5.8.4.1应规定设备级别种类、划分原则、标记方法。 5.8.4.2各级别设备对操作人员技术等级的要求。 5.8.5设备事故管理 5.8.5.1设备事故分类。 5.8.5.2设备事故报告程序、时限。 5.8.5.3设备事故分析处理方法步骤。 5.8.5.4对责任者的处理规定。 5.8.6设备备品备件管理 5.8.6.1应规定设备备品备件贮备定额。 5.8.6.2备品备件购置申请审批程序。 5.8.6.3备品备件贮存、保管、领用规定。 5.8.7锅炉及压力容器管理 5.8.7.1应规定锅炉及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的资格、培训、考核、发证程序。 5.8.7.2锅炉及压力容器安全生产规定。 5.8.7.3锅炉及压力容器的超水压试验程序要求。 5.8.7.4对锅炉及压力容器的安全保险装置的要求、操作、试验规定。 5.8.7.5对锅炉及压力容器的管理,国家和行业有规定的应严格执行。 5.8.8设备技术档案管理 5.8.8.1设备的建档范围、时限。 5.8.8.2设备技术档案的内容。 指南 如原制造厂产品标准、检验合格证、装箱单、使用说明书、备品备件及随机工 具清单、设备修理、改造任务书、申请书、设备图样、有关图表、设备安装检验记 录等。 5.8.8.3设备技术档案借阅规定。 5.9产品验证管理标准 围绕外购材料、外购件的验证、工序检验、成品验证管理制定的标准。 5.9.1外购材料外购件检验管理 5.9.1.1外购材料外购件检验计划管理,应规定进货检验范围、检验项目、检查水 平、时间要求。 5.9.1.2规定检验人员资格水平。 5.9.1.3检验应执行的标准。 5.9.1.4验后记录标识、存放、措施。 5.9.2工序检验管理 5.9.2.1工艺流程中检验点管理 应规定检验点的选择依据,具体检验工位、检验频次。 5.9.2.2首件检验管理 应规定检验所依据的标准、图样或文件,对检验人员的要求。 5.9.2.3自检管理 规定自检依据的工艺规程、图样,应使用的量具、检验方法、检验时间、验后 处理方法。 5.9.2.4自动化检验和试验管理。 应规定自动化检验所用设备仪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