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观巴黎油画记》课件_(共55张ppt)_第1页
20162017学年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观巴黎油画记》课件_(共55张ppt)_第2页
20162017学年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观巴黎油画记》课件_(共55张ppt)_第3页
20162017学年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观巴黎油画记》课件_(共55张ppt)_第4页
20162017学年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观巴黎油画记》课件_(共55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巴黎油画记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要文言词语。 2疏通文义。 3把握主旨。 4了解铺垫、衬托、以假为真等表现方 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读、讨论,教师纠正引导疏通 文义。 2师生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爱国意识。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 庵。江苏无锡人。清末外交官、政论 家。初人曾国藩幕府,后随李鸿章办 外交。光绪五年(1879年)作筹洋 刍议,主张革新政治,振兴工商业 。1884年任浙江宁绍台道。1888年 任湖南按察使,次年出使英、法、比 、意四国大臣。 作者简介 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以工商立国”,“工实居商之 先”;又认为西人恃商为命脉,商“握四民之 纲”。主张用机器“殖财养民”,强调“工商之 业不振,则中国不可以富,不可以强”。并认 为“西方立国之规模,以议院为最良”,主张 实行君主立宪。1894年卸任回国,病故于上 海出使行台。有庸庵全集,今有薛福 成选集。 油画 蜡人艺术 【作品总说】 观巴黎油画记是清人薛福成出使西欧,参观 巴黎油画院,观看法国名画普法交战图的 有感之作。 全文形象地描绘了巴黎蜡人馆和巴 黎油画院这两座风格各异的艺术宝库,介绍了 名画普法交战图的生动画境、高明画技、 艺术魅力、深刻寓意和感人的力量,赞颂了“好 胜”的法国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的精神,以寄 寓作者的政治见解:谴责当时腐败的“大清帝国 ”屡战屡败、屈服于列强的软弱无能,暗示国人 也迫切需要有这种自我反省、发愤图强的精神 ,启示同胞们应从深重的国难中吸取教训,痛 定思痛,图报负,雪国耻。 【文体解读】 本文是一篇域外游记,又可以说是一篇状物散 文,本文巧用衬托手法,由介绍蜡像馆的奇 妙技艺自然引出表现西方特点的油画,并通 过描绘油画的内容,赞扬法国人“自绘败状” 以激励国民的爱国精神。层次清楚,笔法巧 妙,刻画逼真,含义隽永。 【背景介绍】 作者在文章开始时特意标出的参观时间,是“光绪十六 年春闰二月”,即公元1890年阴历的后二月,上距 鸦片战争已过去了五十个年头。在这五十年中,帝 国主义对中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而腐朽无能的清 王朝每次都以割地求和而告终。普法战争中,法国 吃了败仗,能“自绘败状”用以激励国人不忘国耻, 求得报仇雪耻;而清王朝却在惨败面前,不思振作 ,苟安度日。面对这种形势,作者观赏油画普法 交战图,怎能不喟然兴叹,表示自己的愤懑和不 平!作者在此赞扬了法国人力图报仇雪恨的积极进取 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清政府屡次向帝国主 义屈辱求和的不满 普法战争:普法战争是普鲁士和法国为争夺欧 洲霸权在1870至1871年所进行的一场规模巨 大,影响深远的战争。这场战争直接导致法 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巴黎公社无产阶级革 命的爆发,促使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统一, 建立了德意志帝国。这场战争在德法之间撒 下了仇恨的种子,是法国屈辱的象征。 普法交战图:巴黎油画院著名作品。 普法战争指1870年发生的普鲁士和法国的战 争。这次战争法国大败,法帝拿破仑三世被 俘。次年,法临时政府投降,割地赔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帝国主义曾对中国多 次发动侵略战争,而腐朽无能的清王朝 每次都以割地求和而告终。而普法战争 中,法国吃了败仗,他们又将如何面对 失败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观巴黎油画 记去看一看究竟吧。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 脉络。 观巴黎油画记记述了作者1890年在巴黎油画院观 看油画普法交战图时的情况,说明法国人是如 何利用艺术作品来激励国人、纪念国耻的,赞扬了 法国人力图报仇雪恨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 露出作者对清政府屡次向帝国主义屈辱求和的不满 。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记述作者参观蜡人馆,并由此引起参观油画 院的兴趣。 第二段,描写参观油画普法交战图的情况,这是 本文的主体,记叙上比蜡人馆细致得多。 第三段,点明画意文旨。 2课文主要是写油画,可是先用了不少的篇幅 写蜡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投影显 示) (设题意图:让学生理解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体会衬托手法的表达作用。) 明确:文章开头先写观看蜡人馆,不惜笔墨写 蜡人制作技术的奇妙,其用意是为下文写油 画制作技艺的高超做渲染衬托。 3第1自然段介绍了哪些具体内容? 本文的第1段既然是全文的陪衬和过渡,因此记 叙比较简略。一是写蜡人外形:“悉仿生人, 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二是写蜡人姿态:“或立或卧,或坐或俯 ,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 生人者。”“无不毕肖”和“无不惊为生人”二句 ,是用同样句式对本层文意进行小结,并显 示结构的完整;“余亟叹其技之奇妙”,是对 上述两层意思的概括,同时又引出译者的谈 话。 (1)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 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 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 往留像于馆。 xio j 读第一段辨字音 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 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余亟叹其技之奇妙。译者称西人绝技 ,尤莫逾油画,盍驰往油画院,一观 普法交战图乎? zhu q h y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一段写 了哪些内容? 作者参观巴黎蜡人馆的 情况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 游巴黎蜡人馆”十几个字写了哪 些内容? 点明了参观的时间、地点、交代 了人物活动的内容 “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 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这 些句子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蜡人的外形和丰貌; 作用:表现了制作技艺的高超。 解释下列词语: 态度: 丰瘠: 毕肖: 亟: 骤: 神情,神态 胖瘦 完全相像 突然,猛然 屡次,多次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 (2)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 ,或饮或博 看到所制造的蜡人都是仿照活人 有的站着,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 的低头,有的笑着,有的哭着,有的 喝酒,有的赌博。 第一段译文 v光绪十六年春阴历闰二月二十四日,我参观了巴黎 的蜡人馆。看所制作的蜡人,完全模仿活人,形体 、举止、神情、毛发、肌肤、颜色,高矮胖瘦,没 有(和活人)不完全相像的。从爵位很高的大官到 工艺家们,凡是有名望的人,往往在馆里留下蜡像 。有的站立,有的躺卧;有的含笑,有的哭泣;有 的喝酒,有的赌钱,骤然看见那些蜡人,没有(一 个参观的人)不惊奇地认为那是活人的。我对它的 塑造技艺不绝地赞叹。翻译说西方人的高明无比的 技巧没有超过油画的了,为什么不到油画院去,观 赏一下普法交战图呢? (2)其法为一大圜室,以巨幅悬之四壁 ,由屋顶放光明入室。人在室中,极 目四望,则见城堡,冈峦,溪涧,树 林,森然布列,两军人马杂遝, 读第二段辨字音 hun jin t (2)驰者,伏者,奔者,追者,开枪者, 燃炮者,搴大旗者,挽炮车者,络绎相属 。每一巨弹堕地,则火光进裂,烟焰迷漫 ;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 或赭其垣;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 ,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qin yn zhyun qin (2)仰视天,则明月斜挂,云霞掩映;俯 视地,则绿草如茵,川原无际。几自疑 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中者。 结合图片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开头第一句依次写了什么,有 什么作用? 主要描述的是普法战争交战图 。 依次写了战争的环境、形势、 渲染了两军对垒时的紧张战斗 气氛。 句意理解: (1)“其法为一大圜室,以巨幅悬之四 壁,由屋顶放光明入室”一句写出了 什么? 简要介绍了展览厅的构造和 环境 (2)“极目四望”,“森然布列”如何理解? 既显示画 面的立体 感,纵深 感,又表 现出战场 的广阔。 (3)八个“者”字结构的运用有什 么好处? 描述了八种动作,照应了上文“ 人马杂遝”四个字;表现了激烈 的拼杀气氛和战争场面,给读 者一种繁杂纷乱的感受。 (4)第二段结尾写景排比句“仰视天,则 明月斜挂,云霞掩映;俯视地,则绿 草如茵,川原无际。”有何作用? 以壮美、宁静的山河原野与上文 的断壁危楼、黔庐赭垣相照应, 启示读者从中领悟到普法战争的 残酷,并舒缓读者的紧张心情。 (5)“几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 一室之中者”一句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 ,展现了蜡像技艺的精湛。 基础炼金:解释下列词语 森然: 黔: 赭: 殷: 偃: 密集的样子 黑色,这里是使变黑的意思 密集的样子 暗红色 仰卧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驰者,伏者,奔者,追者,开枪者 ,燃炮者,搴大旗者,挽炮车者,络 绎相属。 快跑的,伏倒的,逃窜的,追赶的 ,开枪的,放炮的,拔起大旗的, 拉炮车的,连续不断。 (2)几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 之中。 几乎怀疑自己置身在战场上,忘 记那是在一间房子里。 第二段译文 v巴黎油画院布置方法,是(在)一间大的圆形展室(里), 把巨大的画幅悬挂(在)四周的墙壁上,从屋顶把光线放进 来。参观的人在展室里,用眼睛尽量向四面望,就看见城堡 、冈峦、溪涧、树林,都密密地分布排列着;(普法)两军 人马纷乱拥挤;有驱马奔驰的,有卧倒在地的,有徒步逃跑 的,有在后追赶的,有开枪的,有放炮的,有拔取大旗的, 有拉着炮车的,连续不断。每一颗炮弹落地,就看见火光迸 发,硝烟弥漫;那些被击中的建筑物,墙壁坍塌,楼房毁坏 ,有烧黑了的房屋,有映红了的墙壁;士兵有的折了胳臂断 了脚,流血把地面染成乌红,有的仰面倒下,僵死在地,使 人目不忍睹。昂首望天,就见一轮明月斜挂(空中),云霞 或明或暗,低头看地,就见绿草如褥,平原无边。这时,几 乎自己怀疑身外就是战场,却忘了自己是在一间画室里的人 。等到用手摸它,才明白那是墙壁,是油画,都不是真实的 。 (3)余闻法人好胜,何以自绘败状,令 人丧气若此?译者曰:“所以昭炯戒, 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意深长矣。 读第三段,读准字音: jing 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本段写了普法交战图的画意 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解释下列词语 昭: 炯戒: 图: 提出 明白的警示 图谋 第三段译文 我听说法国人好胜,为什么自己 画自己的战败的惨状,使人如此 丧气?翻译说,(这)是用来昭 示明显的警戒,激发法国人的义 愤,图谋报复啊,(这样),那 么它的含义就(很)深长了。 文章主旨 赞扬了法国人力图报仇雪恨的积 极进取的精神。 对清政府屡次向帝国主义屈辱求 和的不满。 写作手法 (1)铺垫、衬托 薛福成的观巴黎油画记则别出心裁,不是 直接写到油画院观油画,而是从参观蜡人馆 落笔。“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 蜡人馆。”这是一种铺垫、陪衬的写法。蜡人 馆的艺术水平,尚且使人“叹其技之奇妙”, 那么号称“西人绝技”的油画,其艺术水平之 高就可想而知了。这样可引起读者阅读下文 的兴趣。并且这样写也符合作者身在国外, 别人陪同游览的情况。 (2)以假为真的表现方法 上文,作者“极目四望”,把读者带人了战火纷 飞的战场;此处以“目不忍睹”为转折,又把 读者引进了“明月斜挂”、“绿草如茵”的夜景 。这是以假为真的表现方法。油画技术水平 之高妙,就在于它把作者和读者一起带入画 境,“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之中” 。 小结 本文记述了作者1890年在巴黎油 画院观看油画普法交战图时的情 况,说明法国人是如何利用艺术作品 来激励国人、纪念国耻的,赞扬了法 国人力图报仇雪恨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清政府屡次向 帝国主义屈辱求和的不满。 课堂练习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丰瘠( ) 毕肖( ) 络绎相属( ) 人马 杂遝( ) 搴大旗( ) 迸裂( ) 或赭( )其垣( ) 绿草如 茵( ) 偃仰僵仆( ) 昭炯戒( ) 堕地( ) 血流殷地( ) j xio zh t qin bng yun yn yn jing du yn 2、解释下列黑体字词。 无不毕肖_ 骤视之_ 或黔其庐_余亟叹其技之奇妙_ 搴大旗者 _ 极目四望 _ 西人绝技,尤莫逾油画_ 血流殷地 _ 盍驰往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乎? _森然布列_ 其法为一大圜室_ 两军人马杂 遝 _ 络绎相属_ 或黔其庐, 或赭其垣_ 几自疑身外即战场_ 所以昭炯戒 _ 答案: 肖,相似,像。/骤,突然,猛然。/庐,简陋的 房屋,这里泛指一切房屋。/亟,屡次,多次 。/搴,拔。/目,目力,眼光。/逾,超过。/ 殷,暗红色。这里作动词用,意为“染红”。/ 盍,何不。/森然,密集的样子。/圜,通“圆” 。/杂遝,杂乱。/络绎相属:连续不断。/黔 ,黑色,这里使变黑的意思。/几,几乎。/炯 戒,明白的警示。 3、辨析下列句中黑体字的含义。 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古义 ;今义 ) 形体态度(古义 ;今义 ) 长短丰瘠(古义 ;今义 ) 偃仰僵仆者(古义_;今义 _) 或立或卧(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