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汶水河漂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宁陕县汶水河漂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宁陕县汶水河漂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宁陕县汶水河漂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宁陕县汶水河漂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宁陕县汶水河漂流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宁陕县筒车湾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联 系 人通讯地址宁陕县筒车湾镇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711606建设地点宁陕县筒车湾镇汶水河流域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旅游业k8000占地面积(m2)53288.5绿化面积(m2)21791总投资(万元)8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4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5.0%预期投运时间2007年10月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建设内容及规模宁陕县汶水河漂流建设项目位于宁陕县筒车湾镇汶水河流域的中游,处于筒车湾镇许家城村长坪组与油坊坪村陈家湾组之间,利用汶水河总长度7.0km,漂流区利用河道总面积0.42km2,项目建设占地面积53288.5m2,建设内容主要有上码头、中码头和下码头。三个码头建设平面示意图见附件。上码头:位于筒车湾许家城村长坪组,总占地面积49354.5m2(主要是河滩地和西汉高速路废弃弃渣场),主要功能建筑:1、下水码头30 m2。2、橡皮艇摆放场250 m2。3、核心服务区占地面积49074.5 m2,主要功能及建设内容有中心接待区1923.3 m2、房屋基底323.3 m2(接待大厅、洗浴、更衣、厕所、库房、管理办公室、职工宿舍)、购物街600 m2、沙滩娱乐区46228 m2(包括亭歇建筑、阳光沙滩、垂钓、广场及道路等,其中绿化用地19327 m2)。中码头:位于筒车湾镇朱家沟村麻阳坝组,总占地面积1667m2(主要为河滩地),主要功能建筑房屋90 m2(洗浴、更衣、厕所、库房、小卖部)、上岸码头30 m2、停车场600 m2、绿化及道路947 m2。下码头:位于筒车湾镇油坊坪村陈家湾组,总占地面积2267m2(主要是河滩地和西汉高速路废弃弃渣场),主要功能建筑房屋120 m2(洗浴、更衣、厕所、库房、小卖部)、上岸码头30 m2、停车场600 m2、绿化及道路1517 m2。上码头至中码头漂流长度3.5km,中码头至下码头漂流长度3.5km,总长度7.0km,年工作天数设计150天,计划年接待游客800010000人次,该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公司管理人员定员30人,用水来源于筒车湾镇自来水,水源地位于汶水河一级支流的安沟和廖家沟,处于汶水河上游。工作人员厨房燃烧方式为用电,不用煤和锅炉。主要设备:1、橡皮筏100只;2、气泵3台;3、自用车辆5辆。其中中巴车2辆、小客货2辆、办公用车1辆。二、汶水河观光河段资源简介汶水河地处秦岭南麓腹地,为汉江主要支流,是宁陕县第一大河流。漂流河段在景区内全程7km,河面平均宽60m,平均水深1.5m,落差250m,地势北高南低,河滩宽阔平坦,河卵石铺地,河流清流跌宕,清澈透明,曲回波折,反复穿梭于西汉高速公路高架桥下,特别是筒车湾镇至龙王潭村段,沿河两岸滴翠秀美,绿茵浓郁,深谷绝壁,四周群山叠嶂,两岸高山流水,奇山异石,气候宜人,让人感觉如在画中游。据专家评价:此段河湾多水急,落差大,浪高滩险,礁石林立,即惊险又刺激,适合开发水上漂流项目。另外,汶水河在筒车湾镇附近有近百亩沙滩,场地宽阔,沙质细软,坡缓浪平,此处景好、沙好、水好、气候好,适合开发阳光沙滩、冲浪淋浴、垂钓等水上活动,也可在此举办沙雕等儿童参与性活动。 三、汶水河水面环境容量水面旅游容量按所拥有的橡皮筏或竹筏等计算,取两只橡皮筏之间的活动安全距离为200m来计算船只数,上码头距漂流终点7km河段可容纳船只数为35只,每只橡皮筏按4名游客计算,同一时间内漂流河段的容量为140人。全天开放时间为8小时(h),每筏漂流时间为2.5小时,则水面环境容量:448人/d。四、漂流项目开发条件汶水河筒车湾段,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景区内激流飞瀑,跌宕生姿,九曲十八湾,共有清潭无数,较著名的有九个潭;汶水河流量季节变化小,从上码头到下码头河长约7km,落差达250m,其适宜的气候和河道长度、落差等均具有漂流所具有的河床窄、落差大、水流快、滩多潭深的特点,且其两岸的自然景点也别具一格,它集雄、奇、险、秀于一体,峰回路转,步步是景,两岸天然石瀑与流水瀑布交相辉映,良好的自然条件再加上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汶水河筒车湾段具有开展漂流生态旅游的“先天”优势。五、筒车湾漂流的特色漂流特色在于使旅游者获得一种回归自然、反璞归真的旅游体验,而筒车湾漂流特色在于能使旅游者体验这种原始性、真实性和刺激性。1、自然山水的原真性筒车湾漂流景区是丘陵和山地相结合的国内罕见的多功能的风景区,境内幽深的谷壑、蜿蜒的溪涧、奇异的岩石、缠绵的云雾、腾泻的瀑布、构成了筒车湾漂流景区“雄、险、奇、幽”的自然特色。2、游客行为的主体性“自由自在,享受旅游”是游客行为的主体性的本质特征,“自由自在”指景区给予游客的一种尊重的、主动性的身心愉悦、完全放松的旅游活动环境,“享受旅游”指景区给予游客的体贴入微、完全符合甚至超越游客要求的一种完美服务。3、活动项目的适应性活动项目适应性是筒车湾漂流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活动项目应能被游客迅速地适应。主体消费地年龄、爱好、审美、生活习惯都是确定活动项目的重要部分。4、绿色营销的包容性景区采取以保护环境和回归自然为主要特征的绿色营销活动,提倡绿色消费意识、实行绿色促销策略、采用绿色标志。培育绿色文化,重视资源回收利用和产品的环境性能,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5、文明服务的无限性采取文明的、良好的服务是景区追求利益持续化的基础。在旅游服务活动中要给游客提供持续的优质服务,倡导文明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强化文化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6、功能定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汶水河水面及周围景观为依托,开展漂流等水上娱乐活动,形成生态休闲娱乐康体=综合性漂流旅游区。六、评价目的通过对本项目所在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现状调查,摸清区域自然和生态环境状况;掌握该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和自然、社会经济概况;通过项目分析,结合当地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分析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使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符合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从环境的角度,提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结论,为有关部门决策及项目运营中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七、环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7、国务院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1993);9、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0、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登记审批表;11、环评委托书;12、宁陕县筒车湾汶水河景区旅游规划;13、宁陕县国土资源局,宁国土资字200749号“关于筒车湾旅游景区综合建设项目建设用地预审意见”。14、宁陕县林业局,宁林函(2007)07号“关于开发筒车湾汶水河旅游景区的函”。15、宁陕县水利局,宁水字(2007)32号“关于汶水河漂流旅游开发项目审查意见的函”。16、宁陕县旅游工作委员会,宁旅委字20071号“关于汶水河漂流项目开发的批复”。17、宁陕县城乡建设局,宁建字200740号“关于筒车湾汶水河景区旅游规划的批复”。18、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管理办法。20、陕西省秦岭保护条例。21、陕西省秦岭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2007年5月22日安康市环境影响评价所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编制工作。本站接受委托后,及时派出工程技术人员踏勘现场,了解周边环境状况,搜集有关资料,以问卷调查形式对项目所在地公众意见进行了征询,对环境现状进行了噪声、大气、水质监测工作,依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出该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表,为环境管理部门与建设单位加强该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该项目区内为汶水河沙滩地,河流两岸主要为天然林地和人工林地,无工矿企业,环境本底质量良好,项目区内无搬迁户。目前周边主要是西汉高速公路建设末期,存在的有施工弃渣污染河道。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流域概况宁陕县汶水河漂流建设项目位于宁陕县筒车湾镇汶水河流域中段,距宁陕县城19km,项目地理位置东经1081012108143,北纬3321133256之间。汶水河属汉江北岸一级支流,由金鸡河和西河汇集而成。境内汶水河流域面积1110.3km2,河道总长度101.36km,河道平均比降10.6,是宁陕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宁陕县秦岭中段东梁南麓蔡子坪、木耳扒一带,流经宁陕县五龙、筒车湾、油坊坳、梅子四个乡镇,在西湾与蒲河汇合后流入石泉境内,流经洋县、西乡县,在西乡县子午镇汇入汉江。流域内水系发育良好且分布对称,地势北高南低,流域内群山叠嶂、河溪纵横曲折,河谷深切曲流,山势陡峻,河床多处深山峡谷,流域北至秦岭山脊,最高海拔为2897m。汶水河流域有四个乡镇,人口较为稀少,约为12000余人。流域内植被良好。二、地质地貌旅游景区气候属陕南秦岭高山中山地貌,地质构造复杂,海拔在530-800m之间。整个景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山岭纵横,河谷深切,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三、水文汶水河流域径流主要来自降水,洪水由暴雨形成,以两河口水文站实测资料为依据,根据洪水分布规律,全年划分为12月1日2月28日为枯水期、3月1日6月10日为付汛期、6月11日10月15日为主汛期、10月16日11月30日为汛后过渡期。据两河口水文站多年资料统计,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6270m3/s(2002年7月21日),平均流量1.52 m3/s。漂流河段50年一遇、10年一遇洪峰流量分别为2363m3/s和1448m3/s。、3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2407m3/s。枯水期12月次年2月,5年一遇洪峰流量为5.01m3/s。汶水河流域泥沙年侵蚀模数为100200t/km2,为安康市最小区域之一,两河口实测最大年侵蚀模数为270t/km2。流域平均年输沙量为16.4万t。景区水资源丰富,并具有河、溪、瀑、泉、潭等多种水体景观。四、气象汶水河流域属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山地气候,其特点四季分明,春季升温迅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50900mm,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雨时空分布不均,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5%,实测年最大降水量为1134mm(1967年),实测年最小降水量为596.3mm(1979年)。流域内多年平均气温(以宁陕县气象站为代表)为12.3,最高气温36.2(1976.7.31),最低气温-13.1(1975.12.15);年均日照时数1349h;无霜期平均为217d;初霜期于10月底前后,终霜期于3月底前。五、土壤植被土壤分布受地形、成土母质、气候、植被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旅游景区有4个土类、10个亚类、22个土属、65个土种,以黄棕壤、棕壤为主。河流两侧的河谷滩地主要分布的淤土、潮土、森林地带为棕壤和暗棕壤。由于本区位于北亚热带边缘,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气候特点,南北植物兼而有之,是多种植物交汇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而繁多,生长繁茂,流域内植被以阔叶、针叶林为主,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90%。六、生物多样性1、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汶水河流域鱼类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广,种类多。湿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会直接反应到湿地生态系统中,湿地栖息地质量、生物多样性、水生植物等生态指标具有评价水资源生态功能的作用。2、浮游植物调查根据陕西省动物研究所1999年在此流域河段调查共计发现藻类21种属,其中硅藻最多,有11种属,占52.38%;绿藻5种属,占23.81%;蓝藻4种属,占19.05%;裸藻1种属,占4.76%。汶水河流域多为泥沙基底,水流速较缓,人为干扰较小,水体理化性质较为稳定,形成了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和分布的场所,主要以竹叶眼子菜、狐尾藻、篱齿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为主。在浅水区有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形成多种群落类型。该河段生物多样性较高、物种分布比较均匀,群落生物量较大。3、浮游动物调查浮游动物共17种属原生动物5种;水生昆虫主要有羽摇蚊幼虫和灯蛾等9种。4、水生动物汶水河流域内有大鲵和白鹭,主要分布于汶水河流域上游,大鲵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两栖动物,白鹭是省级保护动物。据调查,该漂流河段未发现大鲵和白鹭。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社会环境简况筒车湾镇位于宁陕县西南部,距县城18.5km,东接皇冠乡、汤坪镇,西与佛坪县陈家坝、石墩河毗连,南连梅子乡,北邻四亩地镇。筒车湾镇因古色古香的筒车而得名,该镇于1996年由原五龙乡、筒车湾乡、油房坳乡合并而成。全镇总面积185km2,辖8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1295户4829人。筒车湾镇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700余米,是粮食和多种经济发展区域。粮食主产稻谷、玉米、洋芋、红薯、大麦、大豆。林特资源丰富,全镇有林地22万亩,森林覆盖率90%。境内产板栗、核桃、木耳、香菇等土特产品。发源于秦岭山脉的汶水河贯穿全镇,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有羚羊、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药材以天麻、猪苓、杜仲、枣皮为主。该镇交通四通八达,汤筒公路、筒油公路连接本镇与周围乡镇。近年来,筒车湾镇抢抓西汉高速公路建设的机遇,按照“拉大集镇骨架,建设商贸村镇,发展六大产业,建设经济强镇”的思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建设步伐。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033万元,粮食总产量2876吨,人均纯收入924元。全镇拥有3所完全小学和3个教学点,学生入学率高。其中筒车湾中心小学位于上码头280m处,全校现有师生210人。该项目建设符合宁陕县汶水河流域旅游总体规划,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符合安康市委市政府实施“药、水、游”发展战略要求。二、该项目建设对宁陕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1、宁陕自然保护区简况宁陕县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珍惜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属省级保护区。保护区地点处在秦岭山脉中段南坡的宁陕县皇冠镇,位于汉江支流汶水河的源头。地理位置:东经1081610824,北纬32023313之间,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8802200m之间。保护区外围与省宁西林业局、宁东林业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火地塘教学实验林场国有林区接壤。保护区总面积15882公顷。保护区内部功能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大功能区。核心区2962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17.0%;缓冲区184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11.6%;实验区1134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71.4%。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豹、黑熊、锦鸡、大鲵等。2、该项目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宁陕县汶水河漂流建设项目位于汶水河流域中段,地理位置:东经1081012108143,北纬3321133256之间。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530800m之间,低于宁陕县自然保护区最低海拔,处于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边缘地带下游22km之外,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对宁陕县自然保护区无影响。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学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监测概况监测点位布设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在宁陕县汶水河漂流建设项目的上码头和下码头分别布设监测点位1个,其中1#点位在上码头上游50m处,2#点位布在下码头上游50m处。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本次环境空气监测项目有so2、no2和tsp三项。各项目分析方法均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规定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进行。监测频率及数据情况市监测站于2007年6月7日6月8日对所布设的2个监测点位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现状采样监测,其中so2、no2每天18小时采样时间,每小时采样45分钟;tsp每天采样12小时。本次监测共获原始数据40个,其中so216个,no216个,tsp8个以及有关气温、气压等气象数据资料。评价标准及方法本次评价采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日平均和1小时平均标准。 评价方法采用对比法,即将所监测项目的实测浓度值与评价标准对比,大于该项目标准值时,按超标计。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评价表1表3是so2、no2和tsp三项污染物监测结果统计表。二氧化硫:由表1 so2监测结果统计得知:评价区(指建设项目所在地,下同)so2样品总数为16个,检出率为68.8%,一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000.081毫克/立方米。日均浓度范围为0.0190.041毫克/立方米,评价区so2日均值为0.030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日均值二级标准(0.15毫克/立方米)规定要求,污染程度轻。二氧化氮:评价区no2样品总数为16个,检出率为100.0%,一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060.025毫克/立方米,日均浓度范围为0.0090.019毫克/立方米,评价区no2日均值为0.014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日均值二级标准(0.12毫克/立方米)规定要求,污染程度也很轻,详见表2。总悬浮颗粒物:评价区tsp样品总数为8个,检出率为100.0%。日均浓度范围为0.1480.256毫克/立方米。整个评价区tsp日均值为0.197毫克/立方米,低于国家日均值二级标准(0.300毫克/立方米)要求,污染程度较轻,详见表3。总体来看,建设项目所在地so2、no2和tsp三项目监测结果均较低,说明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由以上结果可知西-汉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周边环境空气虽然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so2监测结果统计表表1 单位:mg/m3编号监测点位样品数(个)检出率(%)一小时平均浓度日均浓度浓度范围超标率(%)pmax浓度范围超标率(%)日均值1#上码头上游50m处875.0 0.0000.0810.00.081 0.0280.0410.00.0342#下码头上游50m处862.50.0000.0700.00.070 0.0190.0320.00.026评价区1668.80.0000.0810.00.0810.0190.0410.00.030no2监测结果统计表表2 单位:mg/m3编号监测点位样品数(个)检出率(%)一小时平均浓度日均浓度浓度范围超标率(%)pmax浓度范围超标率(%)日均值1#上码头上游50m处8100.00.0090.0250.00.0250.0110.0190.00.0152#下码头上游50m处8100.00.0060.0220.00.0220.0090.0160.00.012评价区16100.00.0060.0250.00.0250.0090.0190.00.014tsp监测结果统计表表3 单位:mg/m3编号监测点位样品数(个)检出率(%)一小时平均浓度日均浓度浓度范围超标率(%)pmax浓度范围超标率(%)日均值1#上码头上游50m处4100.00.1800.2560.00.2182#下码头上游50m处4100.00.1480.2030.00.176评价区8100.00.1480.2560.00.197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1、地表水监测概况 监测断面布设由于该项目是利用汶水河地表水进行漂流建设,因此本次地表水监测沿汶水河水流方向从上到下布设两个监测断面,其中#断面设在上码头上游、#断面设在下码头下游。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本次地表水监测项目为常规监测项目的17项,它们分别是:ph、电导率、do、codmn、bod5、no-2-n、no-3-n、nh3-n、f-、cn-、as、cr6+、ar-oh、pb、cd、hg和石油类。各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均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规定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及本站质量管理手册第三版进行。监测频率及数据情况市监测站于6月8日按照监测规范要求在所布设的两个监测断面分别采集混合样1份,进行17个项目的一次性监测分析,共获得原始数据34个。采样的同时现场测定气温、气压及水温等有关气象数据。 评价标准及方法评价标准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进行水质类别评价。其方法为比照法。2、地表水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由表4可知:评价区地表水质平均值:ph7.64、电导率281.5s/cm、do 7.0mg/l、codmn 2.0mg/l、bod5 1.8mg/l、no-3-n 0.92mg/l、nh3-n 0.42mg/l、f-0.10mg/l、其余no-2-n、cn-、as、cr6+、ar-oh、pb、cd、hg和石油类9个项目均为未检出。两个断面17个项目除电导率无标准、nh3-n和do水质类别为类外,其余14个项目水质类别均为类,由此得出两个断面水质状况均为优级,且综合类别均为类。三、声学环境现状 1、噪声监测概况市监测站于2007年6月8日对该项目上码头和下码头四周分别进行了昼间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其主要噪声源为流水声、西-汉高速公路施工机械噪声等。通过监测共获得噪声等效声级值8个,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昼间60db(a)进行评价,大于60db(a)按超标计。 2、声学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表5和表6是坝址和厂址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由表5可知:上码头周围昼间噪声等效声级,1#点位68.8 db(a)、2#点位66.2db(a)、3#点位64.5db(a)、4#点位67.8db(a)。上码头的东、南、西、北方噪声等效声级值均不同程度地超过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要求,因此上码头的声学环境质量现状较差。造成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上码头下游100m处的西-汉高速公路桥,当时正在修建中,交通及各种施工机械噪声较大所致。由表6可知:下码头周围昼间噪声等效声级,1#点位54.9db(a)、2#点位54.0db(a)、3#点位53.0db(a)、4#点位53.7db(a),下码头的东、南、西、北方噪声等效声级值均符合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要求,因此下码头的声学环境质量现状较好。四、结论宁陕县汶水河漂流建设项目建设区环境质量现状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2、 地表水水质状况达到类水质。3、 声学环境质量现状是:上码头较差,下码头较好。表5 上码头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 测点编号测量点位测量时间噪声源等效声级测量值国家标准超标情况1#上码头以东11:30流水声、施工、机械68.8db(a)60 db(a)超8.8db(a)2#上码头以南11:40流水声、施工、机械66.2db(a)60 db(a)超6.2db(a)3#上码头以西11:50流水声、施工、机械64.5db(a)60 db(a)超4.5db(a)4#上码头以北12:00流水声、施工、机械67.8db(a)60 db(a)超7.8db(a)表6 下码头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 测点编号测量点位测量时间噪声源等效声级测量值国家标准超标情况1#下码头以东10:05流水声54.9db(a)60 db(a)2#下码头以南10:15流水声54.0db(a)60 db(a)3#下码头以西10:40流水声53.0db(a)60 db(a)4#下码头以北10:50流水声53.7db(a)60 db(a)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水环境 为了减少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对汶水河环境质量的影响,施工期对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营运期生活污水同时进行处理,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排放标准要求,提高废水重复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使开发河段水质施工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要求;营运期执行类水质标准。 2、大气环境 合理安排施工、运输时间,选用先进施工手段,使施工期扬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建)无组织排放标准要求,降低施工场区扬尘;减少施工粉尘和交通扬尘对施工区周边、沿线村民及施工人员的影响,保护区域(主要是施工场界外)大气环境质量使其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 3、声学环境 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将施工区噪声控制在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允许值以下,科学布设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运输时间,避免交通噪声扰民和保障施工噪声不对附近学校和村民生活造成影响;营运期厂界噪声控制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类标准以内。 4、固体废弃物 施工中产生的废渣、弃土应尽量做到回填利用,不能回填的应尽量运到固定堆渣场处理;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采用卫生填埋等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 5、生态环境 对施工中所破坏的周边生态环境应采取边施工、边恢复措施,使生态环境破坏程度降至最低。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2、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3、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4、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表1标准。5、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排放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2、废气排放执行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制;3、国家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类标准;3、建筑施工噪声执行国家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4、固体废物排放执行国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的有关规定。总量控制指标1、 依据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控制废水中codcr100mg/l,排放量6.05t/a;ss70mg/l,排放量4.24t/a;动植物油10mg/l,排放量0.61t/a,nh3-n15mg/l,排放量0.91t/a。 2、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图: 规划设计建设上、中、下码头建设辅助设施疏通河道漂流运营。主要污染工序:1、生活污水:旅游服务设施排放生活废水。2、生活垃圾:游客抛弃果皮、纸盒、酒瓶、塑料袋等固体废弃物及旅游服务设施排放的生活垃圾。3、噪声: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产生噪声。4、大气污染:建设过程中产生颗粒物污染和运营过程中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5、建筑垃圾: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垃圾。6、河道疏通过程,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处理后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颗粒物(tsp)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mg/m3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mg/m3水污染物营运期生活污水nh3-n sscodcr动植物油40mg/l、2.42t/a100mg/l、6.05t/a250mg/l、15.14t/a8.0mg/l、0.48t/a12mg/l、0.73t/a60mg/l、3.63 t/a70mg/l、4.24t/a5.0mg/l、0.30t/a固体废物施工期营运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520t年产生量905.4t回填利用卫生填埋噪声施工期噪声值高达78-100db(a),超过国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社会生活噪声昼间达49.0db(a),夜间为38.0db(a),按照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要求,昼夜均未超标。其他1、运输车辆进入景区排放的尾气中产生一定量的碳氢化合物,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应控制运输车辆活动范围。2、加强火源管理,严防森林火险发生。主要生态影响1、该项目建设占用地10000m2,改变了其地理条件和自然地貌。2、在建设期进行开挖时,临时性堆放的弃土弃渣受暴雨冲刷,发生一定的水土流失现象,增加汶水河泥沙量。3、人造景观的建设,对自然景观协调性和完整性产生一定影响。4、在营运期,随着人流涌入,可能产生扰动周围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生物种群分布空间及动态性。5、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如塑料袋、纸张等白色垃圾,随风飞扬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 施工期大气污染影响的主要因子是颗粒物(tsp)污染,主要来源是土石方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建筑材料水泥、石灰、沙石装卸、堆放及混凝土搅拌,施工场地路面硬化,车辆运输等。通过类比分析,当风速为2.4m/s时,工地内的tsp最大落地浓度为上风向的1.5-2.3倍,影响范围在下风向150m之内,被影响地区tsp浓度平均值为0.49mg/m3,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0.63倍。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封闭防护围栏,必要时进行洒水及清扫,以减轻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固体废物的管理和利用 工程建设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物为建筑垃圾。通过物料衡算,工程排放建筑垃圾为每m2为0.9t,其排放量为520t。由于土建开挖量为600m3,回填量为1200m3,说明建筑垃圾可完全用于回填。在建设末期产生的少量建筑垃圾,可用于码头路基整修。 三、声环境的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施工噪声的噪声源有施工机器、运输机器、开挖和加工机器,这些噪声源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施工人员、附近村民和中心学校有一定影响。为预测施工期噪声的影响,收集了码头建设工程施工机具的噪声源功率级和一定距离的监测声级资料进行类比,主要设备施工时产生的噪声值见下表。并采用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公式计算不同范围内的噪声强度,预测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点的影响。码头建设施工机具噪声值表序 号设备名称噪声级(db)影响区域1打桩机98施工区2推土机94施工区3挖掘机96施工区4铲土机96施工区5装载机85施工区6载重机82施工区7混凝土搅拌机78施工区8破碎砂石料100料场9切割机98施工区 施工区点噪声源扩散衰减采用半球扩散模型计算,见下式:lp=lo-20lg(r/ro) 式中:lp距声源r处的声压级(db); lo距声源ro处的声压级(db)。按照表中噪声源最大噪声级100db,计算出不同距离下噪声衰减结果见下表。距离(m)噪声源51020501002005008001000声压级(db)100868074666055464240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要求,本项目施工噪声影响距离为昼间100m以内(60db),夜间316m范围内(50db)。根据调查,上码头周围280m以外有村民居住和学校。中码头和下码头周围无村民住户,因此上码头施工噪声夜间对周围人群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规定,噪声最高限值为85db,机械噪声除载重机和混凝土搅拌机外全部超过标准,对工作在90db以上噪声环境中的施工人员以及生活在其附近的人群来说,其听力和人体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噪声防护措施机械噪声、土石方开挖噪声、交通噪声是本工程施工期间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减缓施工噪声对施工人员以及生活在附近人群的影响特制定以下措施:1、尽可能引进低噪声设备,对现有设备加强维修保养;2、场地四周,必须采取隔音措施,如反射板、防护拦板等防护措施,控制噪声不超标。3、对在高噪声区工作的施工人员作好劳动保护;4、施工过程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可使噪声降低30分贝左右;5、对难以避免的交通噪声,可采用限速、合理安排运行时间和线路等办法将噪声危害降至最低。6、禁止夜间实施高噪声作业。上码头严禁夜间和中午午休时间进行施工,且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四、施工废水1施工期生产废水排放量及污染特性三个码头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砂石料冲洗、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灌浆、车辆冲洗等生产工序。参考同类规模码头说明该码头施工期平均用水量100m3/d,废水排放量按80%计算,生产废水排放量80m3/d,年产生废水12000t(按150天计)。生产废水中污染物主要以悬浮物(ss)为主,据国内多座码头施工期生产废水的监测结果,工程施工废水中砂石料冲洗废水悬浮物浓度严重超标,一般可达2000040000mg/l,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285570倍,混凝土拌和系统的废水不但悬浮物浓度超标,而且水质偏碱性,ph值可高达11,维修系统和对车辆的冲洗过程会产生含油废水,为间歇式排放,尽管产生含油废水量很小,浓度很低不会超标,若含油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汶水河,使地表水体表面形成局部油膜,影响河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值,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所以对生产废水必须采取处理措施。2生产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对砂石料生产废水应修两个沉淀池,保持每个沉淀池中的废水有3小时的沉淀时间,澄清后的废水可以再作为砂石料的冲洗用水继续使用,实行废水零排放。 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处理方案采用经沉淀后对废水统一进行收集,在沉淀池内可适当加絮凝剂,既加快沉淀速度,也可中和ph值,经沉淀处理后的废水再进入混凝土拌和。 对工程施工中的各类运输装卸车辆和其它辅助设施(机械维修)应进行集中清洗,废水实行统一收集,对产生的废油应汇入废油收集池,集中回收处理。五、河道疏通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漂流河段从上码头到下码头,河段总长7km,施工期对河道的障碍石和危石进行清理疏通过程中,对河道原有河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破坏。建设单位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环境影响程度。首先,应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有计划的疏通,禁止乱开滥挖。其次,将清理的障碍物和危石堆放于河道两侧,不能影响河道行洪。第三,缩短施工周期,减轻河道影响负荷。六、水土流失预防减缓措施 由于施工期进行基础开挖产生临时性弃土弃渣,如果堆放位置不当,当受暴雨冲刷,发生一定水土流失现象,会增加汶水河的泥沙量或冲入汶水河形成河道堵塞,影响行洪。对这些问题应高度重视,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适宜的堆放场地。严禁向河道倾倒或堆放在临近河道旁。 对临时堆渣场地,应修护坎。并在堆渣场旁修挖临时导流渠以利雨水排放。 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暴雨冲刷。 当建筑活动结束后,对裸露场地应及时覆土,种草种树进行绿化。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一、生活污水排放分析及处理措施该建设项目工作人员30人,生活用水人均150l/d,则年总用水量约675 m3,排污量540 m3(按0.8计);年接待游客人数高峰期达10000人次,生活用水人均50l/d,则年总用水量约7.5万 m3,排污量6.0万 m3(按0.8计);年废水总排放量为6.054万m3(150天计)。生活污水中其主要污染物为ss、codcr、nh3-n、动植物油,经类比分析预测,未处理前排放浓度:ss 100mg/l、codcr 250mg/l、 nh3-n40mg/l、动植物油类8.0 mg/l。其年排放量ss为 6.05t/a、动植物油为 0.48t/a、codcr为 15.14t/a、nh3-n0为2.42t/a。按照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除动植物油未超标外,其它项目均超标,且以有机型污染物为主,必须采取如下环保措施。由于该建设项目的生活性污水最终进入地表水域,按照国家规定要求,进入地表类以上水域的污水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三个码头产生的生活污水,可采用小型的地埋式二级生化处理,该技术比较成熟,费用低,效果好,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基本可满足排放要求,并用于项目区绿地灌溉或除尘洒水,实行污水零排放。这样不仅可以保护水源,还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筒车湾镇污水处理场建成投入运行后,可将生活污水送入该镇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置。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生活污水格栅初沉淀一级接触氧化达标后回用消毒池二级接触氧化二沉淀 污泥排放 污泥采取卫生填埋处理。 二、生活垃圾排放分析及处理措施 1、生活垃圾主要排放源为该公司工作人员和接待的旅游人员。工作人数按30人计,人均日产生生活垃圾1.2kg/人天计,年产生垃圾量5.4t;旅游人员高峰期达10000人次,人均日产生生活垃圾0.6kg/人天计,年产生垃圾总量为900t(150天计)。全年总计产生生活垃圾905.4t。 2、近年来由旅游食品的包装物形成的垃圾或称“白色污染”是各旅游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在加强环保教育和卫生管理制度宣传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合理设置服务网点,禁止游人向汶水河抛弃废塑料袋和废纸等,做到定点投放垃圾,定点收集、集中处理。在游人相对集中的三个码头分别设置垃圾箱,漂流河段的步行道,间隔100m处设置12个垃圾投放箱,垃圾箱设置必须美观,并与环境景观相协调。景区应组织或设专人清理垃圾,分类收集,对于服务区设施集中排放的垃圾,可进行分类袋装收集。所有收集的垃圾,应按照环保要求,分拣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的垃圾应及时清运到筒车湾镇垃圾填埋场处置。严禁倾倒在河流或景区内。不得随意在景区内挖坑掩埋或堆放,必须按照环保局及有关部门指定地点清倒和处理。景区应尽快建立卫生管理范围责任制,制定景区卫生管理制度及处罚办法。 三、噪声污染分析与控制 在营运期除生活噪声未超标外,不得忽视车辆行驶源产生的噪声及气泵产生的瞬间较高值噪声。应采取限制鸣笛和控制车辆运行范围,安装消声器和符合规定喇叭,以保持景区的宁静。 四、进行清洁生产、预防大气污染 为达到清洁生产要求,确保景区空气环境不受污染,应使用清洁能源,如使用电能、沼气,以供取暖或做燃料。也可以采用清洁的液化气做为燃料。严禁砍伐林木或使用原煤做燃料。在景区内不得使用燃煤或燃油锅炉等影响景区环境空气质量和景观质量的能源和设施。辅助设施建筑物设计建设必须美观大方,与大环境相协调,使景区环境感到舒适,景观协调。 五、旅游人员调控能力分析建议1、汶水河水面环境容量水面旅游容量按所拥有的橡皮筏或竹筏等计算,取两只橡皮筏之间的活动安全距离为200m来计算船只数,上码头距漂流终点7km河段可容纳船只数为35只,每只橡皮筏按4名游客计算,同一时间内漂流河段的容量为140人。全天开放时间为8小时(h),每筏漂流时间为2.5小时,则水面环境容量:448人/d,年水面环境容量67200人次,该项目旅游人数远低于规划容量。2、依据宁陕县筒车湾汶水河景区旅游规划可知,筒车湾旅游景区总容量为968人/d,年合理容量是17.4万人次。3、安全控制(1)宏观调控:宏观方面的调整依赖于宁陕县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