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影像诊断ppt课件_第1页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影像诊断ppt课件_第2页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影像诊断ppt课件_第3页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影像诊断ppt课件_第4页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影像诊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影像诊断 1 中枢神经系统 2 总论和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 CT MRI 3 XX射线的发现射线的发现 1893年德国物理学家 伦琴发现了X射线。 伦琴利用伦琴利用X X线为其夫人线为其夫人 拍摄了一张手照片,是拍摄了一张手照片,是 世界上第一张世界上第一张X X线照片线照片 。 19011901年伦琴获得第一个年伦琴获得第一个 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世人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X 线命名为伦琴射线。 4 最早的X光设备主要用于商业和娱乐目的 。欧美成立了 众多X光照相馆 1956年选美大赛 获胜选手同时展 示X光照片 5 6 英国工程师亨斯菲尔德 (G.N.Hounsfield)研制的第一台 CT机。 7 西门子单层螺旋CT欢悦 8 西门子128层螺旋CT 9 磁共振进展磁共振进展 磁共振现像磁共振现像(Magnetic resonanc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aging)是是19461946年,由斯坦福大学年,由斯坦福大学 BlochBloch和哈佛大学和哈佛大学PurcellPurcell同时发现同时发现 19521952年两人因此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年两人因此同获诺贝尔物理学 奖奖 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年代,MRIMRI技术才与医学技术才与医学 联系起来联系起来 19781978年第一幅人体年第一幅人体MRIMRI图像问世,图像问世, 8080年代初用于临床,并得到了迅猛年代初用于临床,并得到了迅猛 发展。发展。 Lauterbur MR成像奠基人 (1929-2007) 10 西门子1.5T 核磁共振 11 常用检查方法: 一 、X线平片 头颅正侧位像:观察颅骨骨折、颅缝分离、头 颅畸形、颅骨疾病、蝶鞍情况、钙斑等 颅底像:颅底特别是中颅窝骨结构有否破坏 切线像:颅骨凹陷性骨折、病灶与骨板的关系 12 13 二、脑血管造影 适应证: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血管闭塞 、了解肿瘤的供血情况 禁忌证:严重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心肾 功能不良、造影剂过敏 方法:股动脉导管法 全脑血管造影、颈内外动脉选择性造影、椎动 脉造影 动脉期、静脉期、静脉窦期摄片 常用检查方法: 14 15 三、 CT检查 平扫CT:脑血管病、脑外伤、脑积水、 脑萎缩、脑先天畸形 增强CT:提高病变组织同邻近组织的密 度差 三维CT:颅骨3DCT 血管3DCT(3D-CTA) 肿瘤3DCT 常用检查方法: 16 17 18 19 20 四 、MR检查 扫描方式:轴、矢、冠状位 扫描序列:T1WI、T2WI、PDWI 平扫 增强 MRA MRV DWI、FLAIR、PWI、SWI、MRS等 常用检查方法: 21 22 23 24 正常影像学表现 25 一、头颅平片 方法简单、经济、无痛苦,是基本检查方 法。 一般用后前位及侧位。 头颅平片有几种诊断的可能: A、明确病变的位置; B 、提示病变存在,但不能确诊; C 、临床表现明显但无异常发现,这是平 片限度。 正常X线表现: 26 二、脑血管造影 将有机碘对比剂引入脑血管内以显示脑血 管; 颈动脉造影可显示大脑的大部分血管; 主要用于诊断: A、脑动脉瘤 B、血管发育异常 C、血管闭塞 正常X线表现: 27 正常CT表现: 1、颅骨及含气空腔: 用骨窗观察,不同层面可观察到不同的 结构。 28 29 2、脑实质(脑窗观察): 皮质CT值3240Hu, 髓质CT值2832Hu。 30 31 3、含脑脊液的间隙: 枕大池、桥池、桥小脑角池、鞍上池、环 池、侧裂池、终板池、四叠体池、大脑大静 脉池、三脑室、四脑室、侧脑室、大脑纵裂 。 CT值0-20Hu。 32 4、颅脑增强: 脑实质:正常脑实质轻度强化。 血管:脑内血管明显强化。 颅内其它结构:硬脑膜明显强化,蛛网膜正常 不强化,侧脑室脉络丛强化后呈带状致密影 ,松果体、垂体明显强化。 33 34 35 36 37 38 5、非病理性钙化: 松果体与缰连合钙化、侧脑室脉络丛钙化 、大脑镰钙化、基底核钙化、齿状核钙化。 39 40 颅脑各部位MR信号 正常MR表现: 脑脑脑脑白白 质质质质 脑脑脑脑灰灰 质质质质 脑脑脑脑脊液脊液 脂肪脂肪 骨皮骨皮 质质质质 骨髓骨髓质质质质脑脑脑脑膜膜 T1WIT1WI白白灰灰黑黑白白黑黑白白黑黑 T2WIT2WI灰灰灰白灰白白白白灰白灰黑黑灰灰黑黑 41 黑-低信号 长T1短T2 白-高信号 短T1长T2 1、脑实质:T1WI脑髓质信号高于脑皮质, T2WI则低于脑皮质。 42 2、脑室、脑池、脑沟: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3、颅神经:T1WI显示为佳,呈等信号。 4、脑血管:动脉血流速度快,造成流空效应, 呈无信号区,静脉血流速度慢,呈高信号。 5、颅骨与软组织。 43 异常影像学表现 44 异常X线表现 一、头颅平片 1、头颅大小与形状的变化 A、头颅增大 B、头颅变小 C、头颅变形 45 2、颅骨骨质结构的变化 A、颅骨缺损 B、颅骨增生 C、颅骨连续性中断 3、颅内压增高 A、颅缝增宽 B、脑回压迹增多 C、蝶鞍改变 46 4、蝶鞍的变化 A、蝶鞍增大与吸收 B、蝶鞍变形 5、病理性钙化 A、肿瘤性钙化 B、炎性钙化 C、寄生虫钙化 D、脑血管疾病钙化 47 二、脑血管造影 1.脑血管移位 2.脑血管形态改变 3.脑血循环改变. 4.肿瘤血管的形态与分布 异常X线表现 48 一、头颅 、平扫密度改变: A、高密度灶,如钙化、血肿、肿瘤 B、等密度灶,如亚急性出血,肿瘤、梗死 C、低密度灶,如脑肿瘤、囊肿、梗死、陈 旧出血,脑水肿,脑脓肿 D、混杂密度灶,如颅咽管瘤,恶性胶质瘤 和畸胎瘤 异常CT表现 49 50 、结构形态改变 病灶的大小、部位、边缘、数目及病灶周围情况 。 、对比增强改变 强化机理: A、异常增生的病理性血管 B、血脑屏障破坏 强化表现:密度增高 强化方式: A、明显、中度、轻度、无强化 B、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 增强意义:发现病灶,明确病变性质 51 、平扫信号异常: ()长长: WI低信号,高信号, 主要见于绝大多数脑内肿瘤,炎症,梗死灶, 脱髓鞘病变。 异常MRI表现 52 53 54 (2)长T1短T2: 在T1WI、T2WI均呈低信号。主要见于 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肿瘤内血管、钙 化、骨化、纤维组织增生。 55 56 (3)短T1 长T2: 在T1WI、T2WI均呈高信号。主要见于脑 出血的亚急性期、肿瘤内出血以及脂肪类肿 瘤。 57 (4)短T1短T2 : 在T1WI呈高信号,T2WI低信号。见于 急性出血,黑色素瘤少数垂体瘤以及肿瘤 卒中。 58 (5)混杂信号: 主要见于动脉瘤出现湍流现象、动静脉 畸形伴有血栓形成、肿瘤合并出血、坏死、 囊变、钙化和肿瘤血管等。 2、形态结构异常: 病灶的大小、部位、边缘、数目及病灶 周围情况。MRI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 多参数成像优势。 59 3、脑血管改变 (1)显示病灶本身及其周围脑组织情况。 (2)利用MRI流空效应显示正常血管及脑血管 畸形中异常血管,巨大动脉瘤内的湍流现象以及脑 肿瘤的供血和异常的新生肿瘤血管分布。 60 4、对比增强改变 顺磁性对比剂:Gd-DTPA 。 增强MRI表现:T1WI扫描。 T1WI出现高信号。 强化方式: 明显、轻度、无强化 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 61 成像技术的优选 一、颅脑外伤:首选CT,其次MRI。 二、肿瘤:CT、MRI,肿瘤位于大脑表面、颅底 或颅后窝时,首选MRI。 三、炎症和脱髓鞘疾病:CT、MRI,首选MRI。 62 常见疾病诊断 63 一、脑肿瘤 64 星形细胞瘤 分为四级。 I、II级为分化好,相对恶性度低,与邻近脑组 织分界较清楚,肿瘤血管较成熟; III、IV级为分化不良型,恶性程度高,呈浸润 性生长,与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易发生坏死 、 囊变,肿瘤血管丰富且血管形成不良。 65 CT表现: 1、 部位: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成人多见于 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和脑干。 2、平扫: A、I 、II级表现为脑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 灶,境界清楚,占位效应不明显; B、III、IV级表现为略高或混杂密度或囊性肿 块,境界不清,灶内可见坏死、出血,灶周水 肿及占位效应显著。 66 3、增强扫描: A、I级星形细胞瘤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B、II、III级多为环形强化,环壁上有时 见强化的瘤结节; C、IV级多不规则明强化。 CT表现: 67 1. I 、II级表现为T1WI 略低信号,T2WI 高信号,瘤周水肿轻微。 2. III、IV级表现为T1WI低信号为主的混 杂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肿瘤的信 号常不均匀,与其坏死、出血、囊变、 钙化和肿瘤血管有关。出血在 T1WI、 T2WI 像上均为高信号;钙化在 T1WI、 T2WI 像上均为低信号。 MR表现: 68 3、Gd-DTPA 增强扫描: 偏良性的肿瘤多 无增强; 偏恶性的肿瘤多有增强,表现 多种多样,可呈均匀一致性增强,亦可 呈不均匀或花环状增强。 肿瘤四周水肿 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 强扫描因肿瘤强化明显,可区别水肿与 肿瘤。 MR表现: 69 左侧颞叶I -II级星形细胞瘤 70 *71 左侧顶叶III-IV级星形细胞瘤 71 右侧颞叶III-IV级星形细胞瘤 72 左侧小脑半球III级星形细胞瘤 73 影像学诊断价值比较: CT、MRI对星形细胞瘤定性诊断准确性 85.8%。显示幕下肿瘤,MRI优于CT。 74 脑膜瘤 脑膜瘤为实质性脑外肿瘤,多良性, 好发于成人,以女性居多。多起源于蛛 网膜粒,有完整包膜,血运丰富,个别 有囊变、出血、钙化。肿瘤可刺激或侵 犯邻近骨质,引起骨质增生和破坏。 75 1、宽基底靠近颅骨或硬脑膜。 2、颅骨增厚、破坏或变薄。 3、平扫大多数为略高密度,其内密度均匀 。 4、可有瘤周水肿。 5、增强扫描明显均一强化。 CT表现: 76 1、T1WI:等信号,少数为稍低信号;T2WI: 高信号、等信号或低信号。 2、周围可有水肿,呈长T1长T2信号。 3、肿瘤包膜T1WI低信号,T2WI低或高信号。 4、增强扫描立即明显均一增强,其中60%肿瘤 邻近脑膜发生鼠尾状强化,称为脑膜尾征。 5、颅骨改变。 MR表现: 77 78 前颅底脑膜瘤 T1WI等信号 T2WI等信号 均匀明显强化 脑脊液环绕 78 79 右侧蝶骨嵴 脑膜瘤 +C 79 80 左侧顶部 脑膜瘤 +C 脑膜尾征 80 *81 T1WI T2WI +C Tra +C Cor 左侧大脑镰旁脑膜瘤 81 *82 T1WI T2WI +C Tra +C Sag 左侧额部脑膜瘤 82 83 大脑镰旁 脑膜瘤 颅骨侵犯 83 影像学诊断价值比较: CT、MRI对脑膜瘤显示效果都非常好。对 于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和大血管的关系,MRI 优于CT。 84 垂体瘤是鞍区最常见肿瘤,大多数为腺瘤。 根据肿瘤是否分泌激素,分为无分泌功能腺 瘤和有分泌功能腺瘤; 根据肿瘤的大小 , 分成大腺瘤和微腺瘤, 直径小于1cm的称为垂体微腺瘤。无分泌功能腺 瘤常为大腺瘤,有分泌功能腺瘤常为微腺瘤。垂 体癌少见。垂体瘤属良性脑外肿瘤,生长在鞍内, 有完整包膜,界限清楚,常呈圆形、卵圆形, 大腺瘤易出血和囊变。 垂体瘤 85 1、垂体微腺瘤:冠状位薄层增强扫描。 A.垂体高度异常(正常垂体高度男 7mm,女 9mm ) B.垂体内密度改变 C.垂体上缘膨隆 D.垂体柄偏移 E.鞍底骨质改变 CT表现: 86 2.垂体大腺瘤 A.肿瘤呈圆形、分叶状,哑铃状。 B.平扫等密度、略高密度、低密度。 C.垂体卒中:垂体出血和梗死。 D.周围结构变化。 E.增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CT表现: 87 1、垂体微腺瘤:冠状面、矢状面T1WI、T2WI 薄层检查。 A.T1WI低信号,伴出血时为高信号,T2WI高信号或 等信号。 B.垂体高度增加,垂体柄偏斜。 C.增强:先低后高。 MR表现: 88 2、垂体大腺瘤 A.鞍内并突向鞍上异常信号,因生长受鞍隔束缚于冠 状面呈葫芦形-束腰征。 B.T1WI、T2WI与脑灰质信号相似。出血、囊变时信号 不均匀。 MR表现: 89 垂体微腺瘤 90 91 液-液平面 垂体腺瘤伴囊变 91 92 垂体瘤 92 93 垂体腺瘤 两侧海绵窦侵犯 颈内动脉包绕 +C 93 影像学诊断价值比较: CT、MRI对垂体腺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价 值均较高。显示肿瘤与大血管和相邻结构的 关系MRI优于CT。对微腺瘤的显示MRI优于CT 。 94 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是成人常见的后颅窝肿瘤, 肿瘤起源于神经鞘膜。早期位于内耳道 内,以后长入桥小脑角池。包膜完整, 可出血、坏死、囊变。 95 *96 不同形态的CPA 听神经瘤 96 影像学诊断价值比较: 对听神经瘤的定性诊断,MRI优于CT。尤其 是对直径小于1cm的局限在内耳道内的听神经 瘤的显示MRI优于CT。 97 二、急性脑血管疾病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其中脑出血和脑 梗死, CT诊断价值大,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则 需配合DSA、CTA或MRA诊断。 98 脑出血 1.自发性脑内出血多继发于高血压、动脉瘤、 血管畸形、血液病或脑肿瘤等,多发于中老 年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 2.好发于基底节、丘脑、桥脑和小脑且易破入 脑室。 3.血肿及伴发的脑水肿引起脑组织受压、软化 和坏死。 4.血肿的演变分为急性期、吸收期和囊变期, 各期时间长短与血肿大小和年龄有关。 99 1、急性期(包括超急性期):脑内圆形、 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灶,灶周水肿 ,血肿较大者可有占位效应。 2、亚急性期:血肿密度逐渐降低,血肿周 边吸收,中央仍呈高密度,呈融冰征。 3、慢性期:病灶呈圆形、类圆形或裂隙状 低密度影,病灶大者呈囊状低密度区。 CT表现: 100 101 1.超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 信号。 2.急性期: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 T2WI 呈低信号。 3.亚急性期:T1WI呈高信号,T2WI信号 由低到高。 4.慢性期,含铁血黄素,血肿周边出现低 信号环。 MR表现: 102 左侧偏麻1周 亚急性早期 103 亚急性晚期 104 脑梗死 1.脑血管闭塞所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2.梗死原因有: A、脑血栓形成(继发于脑动脉硬化、动脉瘤、 血管畸形、炎性或非炎性脉管炎等); B、脑栓塞(血栓、空气、脂肪栓塞),低血压 和凝血状态。 3.病理上分缺血性、出血性和腔隙性脑梗塞 。 105 1、缺血性脑梗塞:表现为低密度灶,其 部位和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 呈 扇形,基底贴近颅骨内板。增强扫描可 见脑回状强化,12月后形成低密度囊腔 。 CT表现: 106 2、出血性脑梗塞:常发生在缺血性梗塞之 后3天1周,上为在片状低密度梗塞 灶内见到不规则斑点、片状高密度出血 灶占位效应很明显。 3、腔隙性脑梗塞:系深部髓质小血管闭塞 所致。低密度缺血灶1015mm大小,好 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中老 年人常见。 CT表现: 107 左额顶叶梗塞 108 脑回状强化 109 腔隙性脑梗塞 110 超急性期,DWI上呈高信号,MRA可见 血管狭窄或闭塞。 急性期,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DWI上仍为高信号。 亚急性期,与急性期相似,但DWI上呈 等信号,增强后呈脑回样强化。 慢性期,脑脊液样信号,周围胶质增生 。 MR表现: 111 112 113 114 三、颅脑外伤 115 脑挫裂伤 1、脑挫伤:外伤引起的皮质和深层的散发小出 血、脑水肿和脑肿胀。 2、脑挫裂伤:脑挫伤加上脑、软脑膜血管的 断裂。 3、常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116 1、损伤区局部低密度改变。 2、散在的点片状出血。 3、蛛网膜下腔出血。 4、占位及萎缩效应。 5、合并脑内血肿、脑外血肿、颅骨骨折、 颅内积气。 CT表现: 117 118 1、病灶信号强度随脑水肿、出血和脑挫裂 伤的程度而异。 2、脑水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MR表现: 119 左侧颞叶脑挫伤 120 121 脑内血肿 颅脑损伤后引起颅内继发性出血,血 液积聚在脑内达到一定体积,形成局限 性占位病变,产生脑受压和颅压增高症 状。 122 1、脑内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区。 2、密度一般较均匀。 3、有占位效应。 4、周围脑组织水肿。 CT表现: MR表现:同脑挫裂伤 123 124 硬膜外血肿 外伤后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发生出血 。绝大多数为脑膜中动脉破裂所致,少 数为侧窦与矢状窦破裂所致。 125 1、颅骨内板下方梭形高密度区。 2、血肿一般不过颅缝。 3、有占位效应。 4、常合并颅骨骨折。 CT表现: 126 *127 硬膜外血肿 梭形高密度 颅骨骨折 127 128 梭形高密度 硬膜外血肿 128 1、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血肿内缘可见低 信号的硬膜,T2WI呈低信号。 2、亚急性期和慢性期T1WI呈高信号,T2WI 呈高信号。 MR表现: 129 硬膜外血肿 130 硬膜下血肿 血肿位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血液来 自大脑皮质静脉向上矢状窦回流的节段 ,脑底静脉或脑皮质表面动脉或静脉的 破裂 131 1、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颅板下方新月形 高密度影。 2、亚急性或慢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高、等 、低或混杂密度。 3、占位征象显著。 4、血肿范围广泛,不受颅缝限制。 5、增强扫描仅用于对亚急性或慢性硬膜下 血肿的诊断。 CT表现: 132 *133 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 脑灰质受压内移 中线右偏 硬膜下血肿 133 *134 颅板下弧形高密度 脑灰质受压内移 中线右偏 硬膜下血肿 134 *135 右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 135 1、急性期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 2、亚急性期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 。 3、慢性期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MR表现: 136 *137 T1WI弧形高信号 T2WI弧形高信号 硬膜下血肿MRI表现 137 硬膜下血肿 138 硬膜下血肿 139 140 头颈部 141 概述 头颈部包括:眼、耳、口、鼻、咽 喉及颈部 头颈部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 CT MRI 142 眼及眼眶 眼和眼眶正常X线表现 眼眶正位 眼眶侧位 143 144 眼和眼眶正常CT表现 眼环:眼球壁呈均匀浓密的环形 影 晶状体:梭形,浓白 玻璃体 眼外肌 145 146 147 眼与眼眶正常MRI表现 眶骨 晶状体、玻璃体 眼球壁 球后视神经 148 149 150 眼和眼眶视网膜母细胞瘤 临床与病理 胚胎性恶性肿瘤,儿童眼球内最 常见的恶性肿瘤, 3岁以下 白瞳症,眼球突出,视力减退 钙化率8090,是诊断的重要 依据之一 151 眼和眼眶视网膜母细胞瘤 X线 眶窝密度增高 可见沙粒样钙化 视神经孔扩大肿瘤沿视神经发 展 眶壁骨质破坏 152 眼和眼眶视网膜母细胞瘤 CT 眼球内实质性肿块,好发于后半部 特征表现伴有斑块状或斑点状钙化 增强有强化 肿瘤较大眼球增大,眼球突出 视神经增粗肿瘤沿视神经向颅内蔓 延 153 眼和眼眶视网膜母细胞瘤 MRI T1WI,T2WI为等信号 钙化表现为低信号 增强有明显强化 可显示视网膜下积液或积血 154 155 视网膜母细胞瘤 156 视网膜母细胞瘤 157 158 眼和眼眶眼部异物 临床与病理 是眼外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损 伤 眼部疼痛,不能睁眼 异物的分类 不透光异物 半透光异物 159 眼和眼眶眼部异物 X线 常规摄正侧位 异物表现为高密度影 CT 方便,密度分辨力高 清晰显示眶内异物位置,数量, 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160 161 162 鼻和副鼻窦 鼻与鼻窦正常X线表现 鼻骨 鼻窦华氏位 鼻窦卡氏位 163 164 华氏位卡氏位 165 鼻和鼻窦正常CT表现 额窦 筛窦 上颌窦 蝶窦 鼻甲、鼻腔、鼻道 166 167 鼻和鼻窦正常MR表现 骨质和窦腔 粘膜 肌束、筋膜 168 169 170 171 鼻和鼻窦化脓性鼻窦炎 临床与病理 继发于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上颌窦发病率最高,筛窦其次 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172 鼻和鼻窦化脓性鼻窦炎 X线 急性期鼻窦密度均匀增高 慢性期粘膜肥厚 CT 急性期窦内分泌物潴留,可见气液平 慢性期粘膜增厚,骨质硬化 173 鼻和鼻窦化脓性鼻窦炎 MRI 窦腔内渗出液成分不同,信号不同 蛋白少,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蛋白多,T1WI,T2WI均可为高信号 增厚的粘膜: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 174 175 176 177 178 鼻和鼻窦鼻及鼻窦息肉 临床与病理 与变态反应或慢性炎症有关 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听力障碍 鼻镜检查为荔枝样半透明肿物 179 鼻和鼻窦鼻及鼻窦息肉 X线 鼻腔内软组织充塞 CT 鼻腔或鼻窦内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 有时可见同侧鼻腔及上颌窦软组织肿块相连 充满鼻腔时,窦腔呈膨胀性改变 180 181 鼻和鼻窦鼻窦恶性肿瘤 临床与病理 上颌窦恶性肿瘤最常见 症状与肿瘤发生部位有关 进行性鼻塞,脓血涕等 疼痛,面颊麻木 面颊部、鼻部畸形 鳞癌多见 182 鼻和鼻窦鼻窦恶性肿瘤 X线 骨壁破坏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CT 窦腔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 ,边缘模糊 不同程度骨质破坏 向周围浸润 183 184 185 186 耳部 正常X线表现 乳突分为气化型,板障型,硬化 型 伦氏位:颞骨的侧斜位 Stenvers位:岩锥长轴全部展开 187 正常CT表现 耳部横断面 咽鼓管层面 鼓岬层面(中鼓室内侧面) 卵圆窗层面 锤砧关节层面 水平半规管层面 上半规管层面 188 咽鼓管层面鼓岬层面 189 卵圆窗层面锤砧层面 190 水平半规管层面上半规管层面 191 耳部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临床和病理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迁延所致 与慢性乳突炎并存 分为单纯型、肉芽肿型、胆脂瘤型 192 耳部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X线 单纯型:乳突气房透光度减低, 结构模糊,骨质增生 肉芽肿型:骨质破坏,局限于上 鼓室、乳突窦入口和乳突窦区 193 耳部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CT 单纯型:鼓室粘膜增厚,可出现液平 肉芽肿型:上鼓室、乳突窦入口和乳突 窦可见骨壁破坏,模糊,肉芽组织显示 为高密度软组织影 194 中耳炎 195 双侧乳突炎 196 中耳炎 脑脓肿 197 耳部中耳乳突胆脂瘤 临床与病理 中耳乳突腔内的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团块 ,属慢性中耳炎 上鼓室是最常见发病部位 长期持续性流脓 198 耳部中耳乳突胆脂瘤 X线 上鼓室,乳突窦入口,乳突窦扩大,乳突部出现 骨质破坏区,边缘锐利、完整,有硬化边 CT 软组织肿块影 骨质破坏,边缘光滑并有骨质增生硬化 无强化 199 200 胆脂瘤 201 中耳炎合并胆脂瘤 202 203 口腔颌面部 正常X线表现 下颌骨侧位片:下颌骨呈马蹄形 颞颌关节的侧斜位:双侧开闭口 位 204 205 口腔颌面部正常CT表现 上颌骨,下颌骨 腮腺 颞颌关节 206 207 208 口腔颌面部牙源性囊肿 临床与病理 含牙囊肿多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