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实习复习背诵_第1页
神经内科实习复习背诵_第2页
神经内科实习复习背诵_第3页
神经内科实习复习背诵_第4页
神经内科实习复习背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内科实习复习背诵 一、 癫痫 1、 癫痫: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综合征,临床表现具有 发作性、 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特点。 2、 痫性发作:临床上每次发作或每种发作的过程。一个患者可有一种或数种形式的 痫性发 作。 3、 Jackson 发作:癫痫部分发作时,异常运动从局部开始,沿大脑皮质运动区移动, 临床 表现抽搐自手指-腕部-前臂-肘-肩-口角-面部逐渐发展。 4、 Todd 麻痹:严重部分运动性发作患者发作后可留下短暂性(半小时至 36 小时内 消除) 肢体瘫痪。 5、 癫痫持续状态(SE):或称癫痫状态,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 频繁再 发,或癫痫发作持续 30 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癫痫状态是内科常见急症,若不及时治 疗可因高热、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或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导致永久性脑损害,致残 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从速控制发作是治疗的关键。 6、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指持续的癫痫发作对初期的一线药物地西泮、氯硝西泮、 苯巴比 妥、苯妥英钠等无效,连续发作 1 小时以上者。其治疗的首要任务是要迅速终止发作。 1、 复杂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2、 失神发作的治疗首选药 物丙戊酸钠、乙琥胺 3、 婴儿痉挛症可选用药物ACTH、强的松、丙戊酸、氯硝西泮 4、 癫痫发作的分 类(国际抗癫痫联盟 1981): 1) 部分性发作,包括单纯性部分性发作、复杂性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 发 作。 2) 全面性发作,包括失神发作、强直性发作、阵挛性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肌阵 挛 发作、失张力发作 3) 不能分类的发作。 5、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的临床表现: 意识丧失、双侧强直后出现阵挛是此型发作的主要临床特征。早期出现意识丧失、跌 倒,随后的发作分为三期: 1) 强直期: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收缩。眼肌收缩出 现眼睑上牵、眼球上翻或凝视; 咀嚼肌收缩出现张口,随后猛烈闭合,可咬伤舌尖;喉肌和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致患者 尖叫一声,呼吸停止;颈部和躯干肌肉的强直性收缩致颈和躯干先屈曲,后反张;上 肢由上举后旋转为内收旋前,下肢先屈曲后猛烈伸直,持续 10-20 秒钟后进入阵挛期。 2) 阵挛期:肌肉交替性收缩与松弛,阵挛频率由快变慢,松弛时间逐渐延长,持续 30-60 秒或更长。在一次剧烈阵挛后,发作停止,进入发作后期,这两期可伴明显的自主神 经功能紊乱,Babinski 征为阳性。 大学生暑期实习报告&调查报告专题 实习证明 金融专业 法律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 机电专业 3) 发作后期:本期全身肌肉松弛,可发生尿失禁。呼吸首先恢复,随后瞳孔、血压、 心率渐至正常,肌张力松弛,意识逐渐恢复。醒后常出现头痛,周身酸痛和疲乏,对 发作全无记忆。 4) GTCS 典型 EEG 为:强直期开始逐渐增强的 10Hz 棘波样节律, 然后频率不断降低, 波幅不断增高,阵挛期弥漫性慢波伴间歇性棘波,痉挛后期呈明显脑电抑制,发作时 间愈长,抑制愈明显。 6、 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 1) 保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和进行心肺功能支持 2) 终止呈持续状态的癫痫发作,减少癫痫发作对脑部神经元的损害 3) 寻找并尽可 能根除病因及诱因 4) 处理并发症 7、 癫痫持续状态的处理: 1) 一般措施 (1) 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监护、检查、牙套 (2) 建立静脉通道 (3) 积极防止并发症:脑水肿20%甘露醇 125-250ml 快速静滴 防控感染抗生素 高热物理降温 纠正代谢紊乱 纠正酸中毒 营养支持 2) 迅速控制抽搐是治疗的关键,可使用下列药物: (1) 地西泮静注:是控制成人或儿童各型癫痫状态的首选药。 (2) 地西泮加苯妥英钠:地西泮静注取得疗效后,再加用苯妥英钠静滴。 (3) 苯 妥英钠 (4) 10%水水合氯醛:加等量植物油保留灌肠。 (5) 副醛:植物油稀释后保留灌 肠。 3) 发作控制后应考虑使用苯巴比妥 0.1-0.2g 肌注,每日 2 次,巩固和维持疗效。同 时 鼻饲抗癫痫药,达稳态浓度后逐渐停用苯巴比妥。 4) 上述方法均无效者,需按难治 性癫痫持续状态处理。 5) 发作停止后,需积极寻找癫痫状态的原因予以处理。 二、 帕金森氏病 1、 帕金森氏病:PD,或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 巴胺能 神经元变形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 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 2、 帕金森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1) 多在 60 岁以后发病,起病隐匿,缓慢进展,逐渐加重。 2) 静止性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多始及一侧上肢远端,逐渐扩展至同侧下肢及对侧 肢 体,下颌、口唇、舌及头部通畅最后受累,静止位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 停止,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典型表现是“搓丸样”动作。 3) 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早期表现为手指精细运动障碍明显, 晚期各种动作均迟缓,“面具脸”,语音低沉单调,“写字过小征” 4) 肌强直: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加。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 5) 姿势步态异常:平衡功能减退,姿势反射消失引起的姿势步态不稳、易跌跤。屈 曲 体姿、小步态、上肢摆动减少、慌张步态、冻结现象。 6) 其他:可有精神症状、失眠、智能减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3、 帕金森氏病 的药物治疗: 1) 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以较小剂量达到较满意的疗效,采取个体 化 方案。 2) 药物治疗目标:延缓疾病进展、控制症状、并尽可能延长症状控制的年限,同时 尽 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3) 治疗药物: (1) 抗胆碱能药:主要有苯海索,主要适用于震颤明显且年轻患者,老年患者 慎用,闭角型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主要不良反应有口干、视物模糊、便秘 和排尿困难等。 (2) 金刚烷胺:对少动、强直、震颤均有改善作用,对异动症有一定治疗作用。 (3) 复方左旋多巴:治疗本病最基本、最有效的药物,对震颤、强直、运动迟 缓等均有较好疗效。 (4) DA 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通常与美多巴合用,年轻患者可单用。 (5) 单胺氧化酶 B 抑制剂:阻止 DA 降解,延缓“开关”现象,减少左旋多巴 用量。 (6)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抑制左旋多巴外周代谢,增加其进脑量, 可增强其疗效,单用无效。 三、 脑血管疾病 1、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 视网 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 10-20 分钟,多在 1 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 24 小时, 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性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2、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是局部脑组 织发生 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根据其发病 机制和临床表现,通常将其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是脑底部或脑表面的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 液直 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4、 缺血半暗带:由于存在侧支循环,尚有大量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迅 速恢复 血流,该区脑组织损伤是可逆的,神经细胞可存活并恢复功能。缺血半暗带脑细胞损 伤的可逆性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溶栓的病理学基础。 5、 再灌注损伤:通过引起自由基过度产生及“瀑布式”连锁反应、神经细胞内钙超 载及兴 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等一系列变化,导致神经细胞损伤。 6、 SAH 的治疗措施: 1) 一般及对症治疗 2) 脱水降颅压 3) 抗纤维蛋白溶解剂防止再出血 4) 防治迟发型血管痉挛 5) 放脑脊液疗法 6) 病 因治疗 7、 SAH 常见并发症:再出血、脑血管痉挛、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低钠血症 8、 基底节出血的临床表现: 1) 壳核和丘脑是两个最常见的部位 2) 典型者可出现三偏的体征,及病灶对侧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3) 大量出 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出现脑膜刺激征 4) 根据出血部位不 同,可有不同表现。 四、 重症肌无力 1、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 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 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呈波动性,晨轻暮重,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 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 2、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要点: 5) 主要表现为病变主要侵犯骨骼肌、症状的波动性、晨轻暮重的现象 6) 疲劳试验 显示受累肌重复运动时,肌无力明显加重。 7) 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改善,通常可确 诊。 新斯的明:肌注 20 分钟后改善,用于四肢肌的评估 腾喜龙试验:肌注后 30 秒内改善,持续数分钟,用于眼肌和头部肌的评估 8) AchR- Ab 增高,但其正常时不能排除诊断 9) 电生理检查,低频重复电刺激相应两波幅衰减在 15%以上。 3、 重症肌无力危象 的分类: 1) 肌无力危象:为最常见的危象,疾病本身发展所致,多由于抗胆碱酯酶药量不足。 如注射依酚氯胺或新斯的明后症状减轻则可诊断。 2) 胆碱能危象:少见,由于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引起,静脉注射依酚氯胺 2mg,如 症 状加重则应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待药物排除后可重新调整剂量。 3) 反拗危象:由于对抗胆碱酯酶药物不敏感而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腾喜龙试验无 反 应,此时应停止抗胆碱酯酶药,对作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可采用大剂量类固醇激素 治疗,待运动终板功能恢复后再重新调整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 4、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处理: 1) 不论何种危象,均应注意确保呼吸道通畅,当经早期处理病情无好转时,应立即 进 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呼吸器辅助呼吸。 2) 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以减少气管 内的分泌物 3) 选用有效、足量和对神经-肌肉接头无阻滞作用的抗生素积极控制肺部感染 4) 给 予静脉药物治疗,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5) 必要时采用血浆置换。 1、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