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中央财政现代农业(茶叶)项目自评报告_第1页
石阡县中央财政现代农业(茶叶)项目自评报告_第2页
石阡县中央财政现代农业(茶叶)项目自评报告_第3页
石阡县中央财政现代农业(茶叶)项目自评报告_第4页
石阡县中央财政现代农业(茶叶)项目自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 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 产发展资金(茶产业)项目 贵州省石阡县 2009 年茶产业项目 实施方案 石阡县财政局 二 O0 九年四月十五日 39 一、石阡一、石阡县县茶茶产业现产业现状与形状与形势势: : 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 向湘西丘陵过渡大斜坡地带的梵净山西南面。东临岑巩、江口县、 南接镇远、施秉县,西连余庆、风冈县,北靠印江、思南县。全县 国土面积 2173 平方公里,辖 7 镇 11 乡 87 个行政村 5 个社区, 39.57 万人。其中侗、仡佬、苗、羌、土家等 12 个少数民族,占全 县总人口的 62。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欠开发县。08 年全县生 产总值 152734 万元,财政总收入 8708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452 元,比上年增加 408 元。 石阡茶叶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各族人民繁衍生息,代代相 传,创造了丰硕的茶文化,奠定了茶叶生产的良好基础。改革开 放后,通过实施科技兴茶战略,与中国农科院开展合作,开发了 一批名、特、优、新精品茶,2003 年以来,县委、政府更加重视茶 产业的建设,在省内率先将国家退耕还林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 结合起来,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财政 部和省、地各级各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县茶产业更呈现出良 好的发展态势。目前茶园总面积 15.93 万亩,茶树品种布局 30 余 个,年加工能力 4000 吨,产业累计投资达 3.2 亿人民币。产业规模 及投资排列全铜仁地区第一,全省第三。 1、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基地面基地面积积不断不断扩扩大大,品种布局不断品种布局不断优优化。化。截至 2008 年底, 全县茶园面积已达 15.93 万亩。其中上世纪 90 年代前的老茶园 40 1.25 万亩,2003 年以来新建的良种无性系茶园 14.73 亩;良种化 率为 92.47%。按投产类型分类,目前正常投产茶园 3 万亩,低产 茶园 0.4 万亩,初产茶园 4.1 万亩,抚育期幼龄茶园 8.43 万亩。 县内 18 个乡镇均有茶园分布,其中,聚凤乡、龙塘镇、五德镇茶 园分布分别达 1 万亩以上。全县种茶农户 3.78 万户,占农村家 庭总户数的 30%左右。按茶树品种分类,石阡苔茶面积 2.83 万 亩,占茶园总面积的 17.79%,福鼎大白茶面积 9.7 万亩,占总面 积的 61%,福鼎大毫、平阳特早、乌牛早、早白尖、名山 131、金 萱、龙井 43 号、龙井长叶、安吉白茶、铁观音、黄观音茶园面积 共计 2.77 万亩,占县内茶园总面积的 17.39%。 茶茶树树良种繁育技良种繁育技术术不断成熟不断成熟,规规模逐年壮大。模逐年壮大。为了实现我 县建园用苗 100%本地化的目的。在“政府扶持,技术包干,订单 收购和市场化运作”的政策引导下,我们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 提高出苗质量,保证育苗成效,吸引更多企业和农户参加良种繁 育,几年来苗圃建设规摸实现了逐年增长 。2007 年建苗圃 410 亩,2008 年达到 937.5 亩,净增长 50%,比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 产发展资金(茶产业)项目规划的 874 亩超 63.5 亩。 加工能力逐年增加工能力逐年增强强, ,设设施建施建设设逐步完善。逐步完善。截止 2008 年, 全县拥有茶叶初、精加工企业 13 户,个体加工业 22 户,在建招 商引资加工企业 2 户,有生产加工等设施用房 18000 余平方米, 茶厂动力设备、制茶机械 300 余台(套),加工业累计资产总额 2144 余万元,年茶叶加工能力达 4000 吨。其中,招商引入的贵 41 州昌裕农业有限公司投资 500 万元建成的初、精加工厂即将竣 工,将把我县绿茶再加工能力增加到 3000 吨。新引资成立的蓝 天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投产的名优茶加工厂年生产能 力达 200 吨,采用的清洁化流水线制茶设备居全省领先水平。 2008 年全县茶叶产量 1147 吨,其中名优茶 91 吨,实现生产总 值 8359 万元。 产业产业策划包装与品牌打造成效策划包装与品牌打造成效显显著。著。2008 年, 我县在巩 固原有品牌建设系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和推介茶产业、 茶资源、茶产品,提升品牌效应。一是出资 220 万元委托了中国 深圳研成公司,对我县茶产业进行包装策划,着力打造“有品牌 的市场、有市场的品牌”。二是积极参加各类茶文化活动,成效显 著。2008 年 3 月,夷州贡茶有限公司生产的“夷州翠茶”获“全国 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称号。2008 年 4 月,参加 2008 中国(北京) 国际茶业博览会名优茶评比和 5 月参加的中国上海第十五届国 际茶业博览会名优茶评比均获金奖。茗茶科技公司、夷州贡茶有 限责任公司通过了 QS 认证。10 月,贵州昌裕公司、蓝天公司、 夷州贡茶有限责任公司都积极参加了第二届“秀甲天下,万人品 茶”活动。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贵州日报、铜仁日报、 今日石阡”等刊物和其他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茶产业,并通过自办 “茶讯”、合办“茶周刊”,进一步拓宽了我县茶产业在省内外的影 响力。 大力加大力加强强人才人才队队伍建伍建设设,突出人才,突出人才兴兴茶茶战战略。略。近年来,为 42 满足茶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县充分用好、用活现有的 人力资源,全面整合农业局、农办、扶贫办、乡企局的劳动技能 培训项目,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再就业培训项目,集中打造 茶叶生产技能培训。2008 年全县共培训季节性生产技工 2000 多 人,依托农广校、县职业中学开设茶叶中专班 6 个,招录学员 300 余人,同时选派 30 多名优秀青年到省内外大专院校茶业专 业系统学习。 农农民茶叶民茶叶专业专业合作社建合作社建设迈设迈出步伐。出步伐。石阡县委、县政府 为了尽快将茶叶发展的政府行为转化为生产经营者“自我服务、 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信息互用”的自发行为。采取措施大力发展 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县从事茶叶茶青贩运销售的经纪人 已达到 150 人,酝酿组建茶叶农民合作社 17 户,已注册石阡县 大沙坝乡茶叶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 1 户,花桥镇茶叶生产农民 专业合作社 1 户。两社入社社员涉及 6 个村,14 个村民小组,覆 盖了两乡镇茶农的 42。 2、 、发发展展优势优势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一是云雾多,昼夜温差大,鲜叶持嫩 性好,有利于名优茶的生产。我县光能资源处于全国的低值区, 年均日照时数为 1233.2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28%,在春秋季节 多云或阴天日数多,有利于茶树氨基酸、咖啡碱等有效成份的合 成与积累,有利茶叶的滋味和香气特征形成。二是热量足。县内 平均气温 1416.8,年活动积温 51105694。年无霜期 43 272303 天,雪凝高温等自然灾害的频率较小。三是雨量充沛, 全县各地平均降雨量都在 1100mm 以上,56 月降雨量都大于 100mm 以上,能满足茶树水份的接收。四是适宜茶树生长的土 壤条件好。表现为土层厚,酸性土壤分布广。经贵州省理化测试 中心对石阡茶区土壤抽样检测,全县宜茶酸性土壤面积 66 万亩, 茶叶产业开发潜力大,且土壤中锌、硒等有益元素含量丰富,有 益于锌.硒茶的开发。五是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条 件好。 六是我县工业不发达,茶区无“三废”污染。 茶文化底茶文化底蕴蕴丰厚。丰厚。石阡是贵州古老的茶区之一,唐建中 元年陆羽著茶经中就有“(茶)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 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的描述。经当代茶圣吴觉农考证, “夷州”即今贵州石阡一带。宋代,石阡的茶开始进贡。北宋乐史 撰太平寰宇记江南道载有“夷州、播州、思州以茶上贡”民国八 年(1919 年)县知事周国华创修石阡县志载:“城南三十里之包 溪,大地方一带、产茶最富、岁约十余万斤,东贩湖南长沙、北贩 四川西阳,近有到贵阳出售者”。 民国前中央农业研究所实验场 于民国三十一年调查,贵州省当年产茶 11511 担,其中石阡产 茶 1000 担,产量仅次于安顺、湄潭之后,位居全省第三。 石阡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孕育了一大批有关茶的文化,茶 诗、茶歌、茶舞、茶灯、茶习俗,茶礼仪,构成了县内丰富的茶俗 文化,为茶叶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茶茶产业发产业发展基展基础础好。好。一是基地规模大,产业发展的势头 44 好。当前全县茶园面积达 15.93 万亩,其中幼龄茶园达到 8 万多 亩,占茶园总面积的 50%。发展后劲足,成长性好。二是加工基 础好,新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潜力大。目前全县已有 400 人的加 工队伍,其中高级工以上加工能手 30 余人,掌握了多种绿茶的 加工工艺,结累了茶叶加工丰富的经验,为新产品开发和常规产 品的质量提升作了技术保证。三是品牌整合和打造取得了较好 成效。石阡苔茶省级地方标准已通过标准委员会发布,申报的石 阡苔茶地理标志产品在 2008 后进入公示阶段。县内泉都云雾茶、 碧龙茶等几只品牌通过有偿使用统一管理,已完成整合,效应正 在发挥,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要进一步通过产业包装、强化宣 传、广泛参会参展和评奖,提升知名度和引响力,要做到合理利 用与保护并举,爱惜已有的品牌建设成果。四是群众基础好,利 于组织引导。当地群众有世世代代从事茶叶生产的习惯,近几年 来大部伤茶农获得种茶的实惠,因此我县群众对发展茶叶生产 的愿望十分强烈。 政策机遇好。政策机遇好。按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石阡茶叶建设较早 地结合了国家东茶西移的产业布局,充分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 土地整治、石漠化治理等一批项目的实施对接起来,实现了经济、 生态、社会协调发展。同时近两年在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 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 号)、 中共铜 仁地委、铜仁地区行署关于加快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铜党 发200717 号)文件的指导下,坚持“政策推动,部门带动,项目 45 牵动,大户促动,基本户联动”的发展方式,积极整合了一批涉农 项目资金,争取了一批部省级财政农业项目的支持,为产业的发 展注入了新活力。 3、主要、主要问题问题 茶园投茶园投产产周期周期长长,落,落实实幼幼龄龄茶园茶园抚抚育育难难度度较较大。大。目前全 县幼龄茶园存量达 8.43 万亩左右,占茶园总面积的 53%左右。 由于投产周期长,抚育投入大,农户可投入资金少,一些茶农容 易失去耐心、信心。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引导,加大培训,合理施 管,达到建一块,成功一块;另一方面要采取管园补贴扶持政策, 激发茶农管园热情,全面防范和消除幼年或成年期茶树茶园的 衰退低产势头。 标标准化程度不高,推准化程度不高,推进进速度速度较为迟缓较为迟缓。 。 目前县内经申请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茶园基地 1.6 万亩,大部 分企业产品还未通过无公害认证和食品卫生安全的 QS 认证,绿 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申报工作还未起步,县级生产标准化技术方 案还在酝酿阶段。 投投资资不足,不足,产业产业效益未能充分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发挥。 。茶产业建设是一项 系统工程。需投资环节多、耗费投资大,很多配套设施建设还需 完善。如茶叶深加工(茶籽、茶多酚)标准化建设,茶艺、茶道、茶 休闲、茶旅游等。 4、茶、茶产业规产业规划目划目标标和政策措施和政策措施 “十一五十一五”末茶末茶产业产业建建设设目目标标。 。按照地委、行署的总体要 46 求及石阡县生态茶产业发展规划,到“十一五”期末,全县茶园 建设将达到 30 万亩,年均建园 5 万亩;茶叶总产量将达到 3000 吨,茶叶产值达到 9000 万元。到 2011 年,茶叶总产值达 2.4 亿 元。 茶茶产业发产业发展的市展的市场场定位。定位。通过大力发展无公害茶、绿色 食品茶和有机茶叶的生产,努力推动品牌战略的实施,力争到 2020 年,把我县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名优绿茶生产基地县。 实现名优绿茶占总产量的 15%以上,名优茶产值达到总产的 70%以 上;基本建成以国内绿茶销售区大中城市为重点,逐步覆盖全国 的营销网络体系,使石阡茶产品在省级以上城市的市场占有率 逐步提高,同时积极开发国外市场,发展出口业务。 茶茶产业发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展政策措施。县委、政府每年都按照规则制定 了年度茶叶生产发展方案。2008 年,石阡县人民政府颁发了关 于 2008 年生态茶产业建设的安排意见(石府发200845 号)文 件,进一步增强了产业发展扶持力度。 在措施方面: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二是推行茶产 业建设工作常年抓、工作常态化。三是精心组织、搞好发动;四 是部门帮扶、县乡联动;五是坚持标准、狠抓质量。六是整合资 金,增加投入;七是培育龙头企业,增加产业带动;八是强化社会 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在沿用历次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又补充了直接扶持。一是利 用荒山(草坡),弃耕地,残、次林地建设茶园,且茶园单元面积 47 达 30 亩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每亩补助垦复费 450 元。二是 利用坡榜田、坡耕地和已经验收的土地占补平衡垦复地建设茶 园的,每亩补助整地费 200 元。三是本年度新植茶园定植沟达到 开挖标准的,经县茶办现场认定后,每亩补助底肥款 100 元;对 2007 年冬至 2008 年春定植的幼龄茶园,单元面积在 30 亩以上, 在 2009 年检查验收时,茶苗存活率达 90%以上,且茶园内无杂 草、及时追肥、培土上厢、套种合理的,每亩补助幼龄茶园管护 费 100 元;2006 年以前建设单元面积在 30 亩以上的残、次茶园, 按新建茶园质量标准进行补植改造的,每亩补助补植改造费 200 元,底肥款 100 元。四是对种茶 50 亩以上大户,其购置新垦茶 园的农机具已纳入国家、省级购机补贴的,地区增加 10%的购机 补助,没有纳入国家、省级购机补贴的,地区给予 30%的茶产业 专用购机补助,由县农机服务中心负责办理。五是凡农户新建茶 园 5 亩以上的予以贷款贴息,时间为 3 年;机关干部职工带头新 建茶园 100 亩以上的,同样享受贷款贴息政策。 二、二、2008 年年实实施中央施中央财财政政现现代代农业农业生生产发产发展展资资金(茶金(茶产业产业) )项项目目 建建设设情况情况 2008 年,石阡县茶产业建设得到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 展资金的支持,极大地鼓舞了全县人民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激 发了干部群众建设茶产业的热情,坚定了全县上下发展茶产业 的信心,凝聚了广大茶农和产业建设人才的智慧,引导和集中了 全县财力、物力和人力大力投入,推动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48 1、 、产业产业建建设设内容及内容及资资金投入情况金投入情况 高高标标准无性系茶园建准无性系茶园建设设。 。按项目建设要求,在统一规划、 严格报批、分户实施的原则下,全县围绕“四带八片”产业布局和 省道、县、乡、村道沿线,新建茶园 57810 亩,占地区下达任务 4 万亩的 144%,超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茶产业)项目 规划面积 41850 亩的 38.1%。其中建设用苗 21848.5 万株,提供 建园用商品有机肥 4418.8 吨,利用荒山、草坡、弃耕地种茶 53950 亩,占新建茶园用地的 93%,利用土地占补平衡复垦项目 整地面积 3860 亩种茶,占新建茶园面积的 7%。 良种茶苗繁育建良种茶苗繁育建设设及投入情况。及投入情况。按区域布局,全县在秋 冬季节建设苗圃 937.5 亩,超项目规划 874 亩的 7%,项目区涉 及七个乡(镇),累计投入资金近 1000 万元。 低低产产茶园改造及投茶园改造及投资资情况。情况。从 2008 年 8 月至 10 月,在 本县的 4 个乡(镇)7 个村落实低产茶园综合改造措施 5000 亩, 占设计目标的 100%,其中采取深耕、重施肥、改土面积 5000 亩, 落实台刈、重修剪等树体改造 3000 亩,补植加密改造 5000 亩, 用苗 500 万株,投入资金 354 万元。 配套基配套基础设础设施建施建设设。 。通过资金整合,建成茶区公路 380.5 公里,新建茶区小水池 25610 立方米,铺设茶区供水管道 47.35 公里,改扩建茶区引水渠 32.69km,完成茶区灌溉山塘整治 27000 立方米,新建茶区沼气池 22448 立方米,支持茶园建设耕 作机具采购 89 台(套)。 49 2 茶茶产业产业建建设设的主要做法和体会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领导领导重重视视、部、部门门配合,上下配合,上下联动联动,是做好,是做好产业产业建建设设的关的关键键。 。 2008 年,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成立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领导 小组下设支农资金整合办公室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县委书记任 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财政、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 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从而形成书记挂帅、县长主抓,县直 部门负责人和茶区乡镇主要领导配合抓,科学的组织体系统一 了全县上下的认识,确保政令畅通,部门协调,提高了工作效益, 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整合整合资资金,集中金,集中财财力是做大茶力是做大茶产业产业的物的物质质基基础础。 。2008 年, 我县抓住实施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茶产业)项目县 和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的大好机遇,大力促进资金整合。努力解 决支农资金投资分散、规模小、效益低的普遍问题,与此同时, 集中财力办大事,突出整合支农资金的集聚效应。全年按照“科 学规划、突出重点、盘活存量、整合增量、规范运作”的基本要求 和投资主体不变、项目性质不变、管理要求不变、验收标准不变 (四不变)原则,共整合资金 12586 万元,其中:整合部门资金 6045 万元,县财政预算安排 400 万元,引导金融贷款 215 万元, 企业投入 1229 万元,茶农投入(含投劳折资)4284 万元。整合资 金的到位,为项目建设如期完成提供了物质保障。 农农民土地流民土地流转转,适度集中是,适度集中是实现实现茶园基地茶园基地规规模化、区域模化、区域 化的重要保化的重要保证证。 。由于经济实力、劳动能力和认知差异,导致同一 50 规划区农户种茶水平不一致,规模小、分布零散,质量参差不齐、 效益不高等系列问题。2008 年,我县采取措施,推进土地流转, 适度将土地向能人手中转移,向茶产业化发展集中,全县共促成 土地流转 12300 户,集中土地 48300 亩,保证了 30 亩以上集中 连片种茶,实现了基地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目标。 完善制度、完善制度、创创新机制、新机制、规规范运作是范运作是实现项实现项目良性运目良性运转转的的 保保证证。 。在项目建设中,我县制定和执行了项目申报制度、建立健 全资金管理制度、绩效考评制度、检查验收制度,加强项目管理, 强调项目的检查、监督、评估和审计、落实了项目法人制、合同 制、招投标制和监理制,推行项目资金备案制度、项目公示、公 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了产业良 性运转。 3、 、2009 年茶年茶产业产业建建设设和和项项目目实实施打算施打算 2009 年,我县将进一步珍惜实施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 展资金(茶产业)项目和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的机遇,更加积极 动员全县投入到茶产业建设热潮中来,全面落实“以产业化发展 的方式建设生态,以生态发展模式建设产业”的科学发展观,立 足县情,做好以下工作。 新建茶园 5 万亩,其中项目建园 4.12 万亩; 建良种繁育苗圃 1200 亩(祥见表 5);在汤山的高楼、万安、 白塔共建设苗圃 800 亩,在中坝河东、河西建设苗圃 300 亩,大 沙坝乡 100 亩。充分利用龙川河沿岸水热丰富的资源优势。 51 幼龄茶园管护 5 万亩; 开展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一是在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 管理办公室内设石阡县茶叶标准化工作小组,由县质量技术监 督局局长任小组长,从县农业局、县生态茶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抽专人办公,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二是编制完善产业标准化方案 及生产技术规程;三是开展标准化建设人才培训 400 人;四是建 立 3000 亩标准化示范基地(祥见表 3);五是推广标准化技术规 程。 完善茶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三、三、项项目建目建设设内容内容 1、 、项项目名称目名称:石阡县 2009 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 金茶叶产业项目 2、 、实实施主体:施主体:石阡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 新茶园建设、苗圃建设由生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林业局(接续产业项目)、发改局(石漠化治理项目)、国土局(土 地开发、复垦项目)负责建设实施;茶区通乡、通村、通茶园基地 等公路网建设由交通局、扶贫办、民宗局组织实施;茶区水池、 水窖、排灌渠,由农办、水利局组织实施;茶产业人才培训由农 业局、人事劳动局、茶叶生产办公室共同实施,标准化建设和品 牌打造由县质监局和县生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 3、建、建设设内容及内容及实实施地点施地点 新建 4.12 万亩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项目分布在全县 52 11 乡(镇)47 个村 121 个组(祥见表 3)。 项目区为中低山地貌,植被较好,无工业和生产生活污染 源,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等土壤分布广,PH 值分布于 4.5_6 之 间,海拔集中在 5001000 米左右,经多项检测其土壤适合于无 公害茶园建设的选址条件。 茶园建设用苗,来源于县内 2008 年苗圃中,预计福鼎大白 茶苗 3988.25 万株(10750 亩茶园用苗),石阡苔茶 9516.15 万株 (25650 亩茶园用苗),名山 131 茶苗 1595.3 万株(4300 亩茶园用 苗),龙井 43 号茶苗 185.58 万株。 完善茶区配套设施建设。努力达到园区排灌设施水利化, 道路建设网络化,环境卫生洁净化,园区生态园林化的目标。 4、主要技、主要技术术措施与要点措施与要点 ( (1) )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建设技术要点 经济技术指标:a、苗木规格为中小叶种国家二级标准。 b、亩基本苗量 3670 株,c、规格布局:双行单株移栽,规格密度 为(1.4m+0.3m)0.22m;d、种植沟规格:沟深 40cm沟宽 40cm。 技术流程: A、作好地面物的清理,挖推填坑,拆除石块树蔸(非耕地种 茶)。 B、园区规划设计:a.进行茶园的区、片、块层次划分;b.作好 主道、支道、步道设置规划,c.作好园区沟渠、窖、池等水利排灌 设施的规划和建设。d.作好防护林带,园区遮阴树的培育。 53 C、茶园深耕整土:分初垦、复耕两次,初耕深度 50cm 以上, 复耕深度 30cm 左右,整细耙平土坯土团熟化土壤。 D、茶行布置,采取等高线布行,大行距 170cm,小行距 30cm E、开挖定植沟和施底肥:定植沟深 30-40cm,宽度 30cm,等 高线自上坡向下坡施工,沟间距以茶园操作行距为准一般保持 1.4m。施底肥。每亩以腐熟厩肥 30 担或亩以 150kg 油枯拌混 100kg 钙美磷肥腐熟后顺着定植沟施下,然后覆土至稍有垄状。 F、苗木移栽 a、理定植沟,在条行垄状面的两侧平行开理两 条定植沟,沟深 1015cm,沟间距 40cm。b、苗木移栽,按丛距 40cm 顺行放苗,然后用一手提直,一手以松软泥土压根,再覆 土至前口处,每丛并浇水 35 斤。c、打顶修剪,对茶树长势达 到 20 cm 高度的,在留木庄高度 15 cm 处修剪主枝,即进行第一 次定型修剪。苗势较弱,达不到修剪条件的要及时摘除苗木顶芽, 减少水分散失。 (2)茶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建设沼气池 2574 口,培训茶农 1550 人次,茶区绿化造林 38100 亩,整治茶区山塘 4 座,建水池 13750 立方米,新建水窖 320 口,新建茶区公路 216.6 公里,铺设茶区输水管道 31.24km。 5、 、项项目目计计划划总总体目体目标标: : 无性系良种新植茶园建设总体目标: 该项目建设内容规模为 41200 亩,若以户建园 3 亩,将吸收 54 和带动 13730 户农户到茶叶产业建设中来,通过三年抚育,以亩 均茶青销售收入达到 2000 元计算,每户茶农将获得茶叶收益 6000 元,项目区茶青累计销售收入将到达 8248 万元。 (2)茶区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使茶园道路建设网络化、排灌实现水利化,茶区环境实现园 林化目标 6、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期限、期限、实实施步施步骤骤及及时间进时间进度。度。 根据我县 2009 年茶产业建设方案和项目实施要求,拟建项 目内容建设期均为一年,具体各项内容的实施进度与步骤如后: 高标准良种无性系茶园建设步骤及时间进度。 89 月上旬完善制度,分解指标,落实规划。采购设备, 开展培训。 911 月,全面开展茶园开垦工作,生产肥料、种苗等 物资采购工作。 1112 月,进行种苗调运,移栽,并完成定植计划的 80%。 (2)配套设施建设。 5-8 月初步选址;9-12 月施工建设;2010 年 1-2 月竣 工验收。 四、四、资资金投入概算金投入概算 1、投、投资资概算:概算: 根据项目规划和开支预算,石阡县 2009 年第一批中央财政 55 生产发展资金(茶产业)项目总投资为 13,728 万元,其中新建高 标准良种无性系茶园 4.12 万亩,计划投资 7,469 万元,建 1200 亩无性系茶苗繁育总投资 1,200 万元,实施幼龄茶园管护 5 万亩, 投入资金 1,500 万元,标准化工作、培训及品牌打造,投入资金 336 万元,茶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 3,223 万元。 (祥见 表 1) 2、 、资资金筹措:金筹措: 石阡茶产业项目建设,拟按以下计划筹措资金(见表 1)。一 是争取 2009 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 1,649 万元; 二是县财政预算安排资金 300 万元;三是整合部门资金 4,960 万 元(见表 2);四是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 6,819 万元。 3、申、申请请中央中央财财政支持金政支持金额额及其明及其明细细使用使用 石阡茶产业项目将重点把中央财政支持资金放在“新建高标 准无性系良种茶园”内容上,全部用于支持新建茶园的苗木采购, 并采取为以物投放方式,概算为 41200 亩3672 株0.109 元/株 =1649 万元。 五、五、资资金整合方案金整合方案 我县根据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按照“整合资金、集中连片 和规模开发”,以扶持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为 重点。严格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盘活存量、整合增量”的 基本要求,整合项目、整合资源、整合力量、整合资金,支农资金 按“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 56 则,把投资主体不变、项目性质不变、管理要求不变、验收标准 不变(四不变)作为部门间的粘合剂,让各部门在推进支农资金 整合工作中“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各司其责,各尽其能, 充分发挥整合资金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在坚持项目法人制、 工程招投标制、工程决算审计制等基础上,建立健全项目申报审 核评定制、项目公示制、项目实施跟踪监督、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机制、整合支农资金县级报账制、群众发展激励机制等 6 项制度。 逐步建立科学、公平、透明的支农资金整合机制,进一步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建立“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的 协调机制,整合多渠道支农资金,逐步形成投向科学、结构合理、 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 2009 年,申请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茶产业)项目资 金 1,649 万元,计划整合各类资金 12,079 万元,其中:本级财政 安排 300 万元(标准化建设);整合部门资金 4,960 万元详见 2009 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茶产业)项目整合涉 农部门资金表(表 2),其中:县农业局整合资金 401 万元(茶园 建设肥料投入 5 万元;建茶区配套沼气池 2574 口,投入资金 386 万元;阳光工程培训茶农 400 人次,投入资金 10 万元)、林业局 整合资金 800 万元(茶园建设投入资金 360 万元;茶区绿化 38100 亩,投入资金 440 万元)、水利局 446 万元(新修茶区防渗 渠 12.42km,投入资金 185 万元;整治项目区山塘 4 座,投入资 金 40 万元;新建项目区水池 13750 立方米/42 口,投入资金 133 57 万元;铺设输水管道及配套设施,投入资金 88 万元)、县农办 113 万元(新建小水池 265 口,投入资金 43 万元、新农村建设道路硬 化,投入资金 20 万元,茶园建设,投入资金 50 万元)、县扶贫办 310 万元(茶园建设肥料投入 70 万元,新修茶区公路 75 公里, 投资 224 万元、雨露计划项目培训茶农 800 人次,投入资金 16 万元)、农机中心 118 万元(补贴茶农购机具补贴)、交通局 1200 万元(在 8 个项目乡(镇)10 个项目村新建茶区公路 120 公里,投 入资金 1200 万元)、县发改局 357 万元(新建茶区公路 19.6 公里, 投入资金 250 万元;维修茶区灌溉渠 6.2km,投入资 62 万元;新 建项目区防洪 50 米,投入资金 10 万元;解决项目区人畜饮水建 蓄水池 280 立方米,铺设供水管道 4590 米,投入资金 15 万元; 新建水窖 20 口,投入资金 4 万元;新建茶园肥料投入 16 万元)、 民宗局 5 万元(新修茶区公路 2 公里,投入资金 5 万元)、人事劳 动和社会保障局 10 万元(培训茶农 350 人次)、国土资源局 1200 万元(利用土地开发项目收入投入 3.1 万亩新植茶园用地开垦支 出),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 6,819 万元(新建茶园 4.12 万 亩,投入 4119 万元;建苗圃 1200 亩,投入 1200 万元,实施幼龄茶 园管护 5 万亩,投入 1500 万元)。 六、六、组织组织保保证证措施措施 1、建立健全、建立健全组织组织机构机构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茶产业项目实施步伐, 确保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 58 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财政、农业的副县长 任副组长、县财政局、农办、农业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发改局、 审计局、监察局、林业局、水利局、扶贫办、国土资源局、畜牧局、 交通局、乡企局、农机服务中心、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族 宗教事务局、县信用联社、农行、供电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 员的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财政支农资金整合 试点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整合部门项目申报审批,领导小组 下设支农资金整合管理办公室和项目管理办公室。支农资金整 合管理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具体负责资金整合、资金管理和资 金使用跟踪监督检查,县财政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项目管理办 公室设在县农办,具体负责项目规划、项目审查、项目监督、项 目调度、项目考评、资料收集、信息反馈,协调、督促整合部门组 织项目实施,由农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 位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产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围绕产业申 报项目,涉农部门申报项目必须送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 组召开联席会议审定同意,方可上报。项目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 领导小组,实行层层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层层签 订责任状,将建设目标和任务纳入年终综合考核各级各部门的 重要内容,加强对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把茶产业发展 作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计划安排、组 织协调资金管理、项目建设等各个环节,确保责任到位、目标任 59 务到位、管理措施到位,在全县范围形成“书记重视、县长主抓、 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 2、 、项项目和目和资资金管制度金管制度 项项目管理制度目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管理。完善项目前期准备、 实施过程、竣工验收的相关制度,加强项目监督、检查、评估、验 收等工作,提高工程质量。土建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制、合同 制、招投标制、监理制。苗木、肥料等物化投入项目实行政府采 购。 一是根据茶叶产业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年度计划,围绕完成 年度计划做好各子项目的建设实施,加强茶叶产业发展项目库 建设,按照相关程序报批、建设、管理好项目。 二是项目主管部门申报审批项目时要严格把关,认真执行 “三同时”把关制度,做到科学评价、严格把关。严格执行国家基 本建设程序,按规划立项,按项目开展动态管理,按设计组织施 工,按工程进度安排建设资金,按效益考核。严格执行国家有关 建设项目管理的规定,坚决把好立项、审批和竣工验收关。对跨 年度实施的项目,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各部门、各单位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和建设地点, 如确需调整,要报上一级部门批准。 三是要加强对项目建设进度、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 四是搞好项目监督,项目监督工作是做好石阡县茶叶产业 60 发展工作及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 茶叶产业发展工作及整合工作监督体系,随时掌握茶叶产业发 展的运作执行情况,实行动态监督。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切实做 好自查、互查和联合检查工作,将计划执行、资金使用、工程建 设、财务管理等各环节纳入经常监督检查范畴。 资资金管理制度金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确保支农资金规范、安 全和有效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会计法、 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黔 财农2005280 号)、 贵州省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 用管理暂行办法(黔财农2008237 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 石阡县财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石财 农200634 号)、 石阡县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管理实施 细则(石府办发2008219 号),各项目资金严格按照相关规定 操作程序执行,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项目资金到位后 15 日内,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备案,实行项目资金备案制度, 随时接受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建立建立绩绩效考效考评评制度制度 为进一步推进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 整合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 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考评 试行办法(财农20094 号)、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县级支 61 农资金整合工作考评暂行办法(黔财农2008281 号)相关规定, 结合实际,制定了石阡县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 考评实施细则、 石阡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考评(试行)办法,细 化量化考核指标,按照客观、公正、规范的原则,开展绩效考评 工作。 3、其他保障措施、其他保障措施 法律保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中华 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中华人民共 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实加强执法监督 力度,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建 立项目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对项目建设工作进行法律监督。 科技保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