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十年高考题(带详细解析)_第1页
复数十年高考题(带详细解析)_第2页
复数十年高考题(带详细解析)_第3页
复数十年高考题(带详细解析)_第4页
复数十年高考题(带详细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复 数数 试题类编 1.设复数 z1=1+i,z2= 2 3 2 1 i,则 arg 2 1 z z 等于( ) A. 12 5 B. 12 5 C. 12 7 D. 12 13 2.复数 z= i im 21 2 (mR,i 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不可能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如果( 2 ,) ,那么复数(1i) (cosisin)的辐角的主值是( ) A. 4 9 B. 4 C. 4 D. 4 7 4复数( 2 3 2 1 i)3的值是( ) A. iB.iC.1D.1 5.如图 121,与复平面中的阴影部分(含边界)对应的复数集合是( ) 6.已知复数 i 62 ,则 arg z 1 是( ) A. 6 B. 6 11 C. 3 D. 3 5 图 121 7.设复数 z11i 在复平面上对应向量 1 OZ,将 1 OZ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6 5 后 得到向量 2 OZ,令 2 OZ对应的复数 z2的辐角主值为,则 tan等于( ) A.23 B.23 C.23D.23 8.在复平面内,把复数 3 3i 对应的向量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3 ,所得向量对应的 复数是( ) A.23 B.23i C.33i D.3+3i 9.复数 z ) 5 sin 5 (cos3 i(i 是虚数单位)的三角形式是( ) A.3cos( 5 )isin( 5 ) B.3(cos 5 isin 5 ) C.3(cos 5 4 isin 5 4 )D.3(cos 5 6 isin 5 6 ) 10.复数 z13i,z21i,则 zz1z2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1.设复数 z12sinicos( 4 2 )在复平面上对应向量 1 OZ,将 1 OZ按 顺时针方向旋转 4 3 后得到向量 2 OZ, 2 OZ对应的复数为 z2 r(cosisin) ,则 tan等于( ) A. 1tan2 tan2 B. 1tan2 1tan2 C. 1tan2 1 D. 1tan2 1 12.复数i 的一个立方根是 i,它的另外两个立方根是( ) A.i 2 1 2 3 B.i 2 1 2 3 C.i 2 1 2 3 D.i 2 1 2 3 13.复数 5 4 )31 ( )22( i i 等于( ) A.1+3i B.1+3i C.13i D.13i 14.设复数 z= 2 3 2 1 i(i 为虚数单位) ,则满足等式 zn=z 且大于 1 的正整数 n 中最 小的是( ) A.3 B.4 C.6 D.7 15.如果复数 z 满足|z+i|+|zi|=2,那么|z+i+1|的最小值是( ) A.1 B.2 C.2 D.5 二、填空题 16.已知 z 为复数,则 z+z2 的一个充要条件是 z 满足 . 17.对于任意两个复数 z1x1y1i,z2x2y2i(x1、y1、x2、y2为实数) ,定义运算 “”为:z1z2x1x2y1y2设非零复数 w1、w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分别为 P1、P2,点 O 为坐标原点如果 w1w20,那么在P1OP2中,P1OP2的大小为 18.若 zC,且(3z)i1(i 为虚数单位) ,则 z 19.若复数 z 满足方程zi=i1(i 是虚数单位) ,则 z=_. 20.已知 a= i i 21 3 (i 是虚数单位) ,那么 a4=_. 21.复数 z 满足(1+2i)z=4+3i,那么 z=_. 三、解答题 22.已知 z、w 为复数, (13i)z 为纯虚数,w i z 2 ,且|w|52,求 w 23.已知复数 z1i,求实数 a,b 使 az2bz(a2z)2 24.已知 z71(zC 且 z1). ()证明 1zz2z3z4z5z60; ()设 z 的辐角为,求 coscos2cos4的值. 25.已知复数 z1i(1i)3. ()求 argz1及|z1|; ()当复数 z 满足|z|1,求|zz1|的最大值. 26.对任意一个非零复数 z,定义集合 Mzw|wz2n1,nN ()设是方程 x2 1 x 的一个根,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M; ()设复数Mz,求证:MMz 27.对任意一个非零复数 z,定义集合 Mzw|wzn,nN ()设 z 是方程 x+ x 1 =0 的一个根,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Mz若在 Mz中任取两个数, 求其和为零的概率 P; ()若集合 Mz中只有 3 个元素,试写出满足条件的一个 z 值,并说明理由 28.设复数 z 满足|z|5,且(34i)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 上,|2zm|52(mR) ,求 z 和 m 的值. 29.已知复数 z01mi(M0) ,zxyi 和xyi,其中 x,y,x,y均 为实数,i 为虚数单位,且对于任意复数 z,有 0 zz,|2|z| ()试求 m 的值,并分别写出 x和 y用 x、y 表示的关系式; ()将(x,y)作为点 P 的坐标, (x,y)作为点 Q 的坐标,上述关系式可以 看作是坐标平面上点的一个变换:它将平面上的点 P 变到这一平面上的点 Q. 当点 P 在直线 y=x+1 上移动时,试求点 P 经该变换后得到的点 Q 的轨迹方程; ()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它上面的任一点经上述变换后得到的点仍在该直线上?若 存在,试求出所有这些直线;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 30.设复数 z3cosi2sin.求函数 yargz(0 2 )的最大值以及对 应的值. 31.已知方程 x2(4i)x4ai0(aR)有实数根 b,且 z=a+bi,求复数 z(1ci) (c0)的辐角主值的取值范围. 32.设复数 z 满足 4z+2z=3 3+i,=sinicos(R).求 z 的值和|z|的 取值范围. 33.已知复数 z1满足(z12)i=1+i,复数 z2的虚部为 2,且 z1z2是实数,求复数 z2 的模. 34.已知向量OZ 所表示的复数 z 满足(z2)i=1+i,将OZ绕原点 O 按顺时针方向 旋转 4 得 1 OZ,设 1 OZ所表示的复数为 z,求复数 z+2i 的辐角主值. 35.已知复数 z= 2 3 2 1 i,w= 2 2 2 2 i,求复数 zw+zw3的模及辐角主值. 36.已知复数 z= 2 3 2 1 i,= 2 2 2 2 i.复数 z,z23在复数平面上所对应的点 分别是 P、Q.证明:OP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 O 为原点). 37.设虚数 z1,z2满足 z12=z2. (1)若 z1、z2是一个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求 z1、z2; (2)若 z1=1+mi(m0,i 为虚数单位) ,=z22,的辐角主值为,求的 取值范围. 38.设 z 是虚数,w=z+ z 1 是实数,且12. ()求|z|的值及 z 的实部的取值范围; ()设 u= z z 1 1 ,求证:u 为纯虚数; ()求 wu2的最小值. 39.已知复数 z1、z2满足|z1|=|z2|1,且 z1+z2= 2 3 2 1 i.求 z1、z2的值. 40.设复数 z=cos+isin,(,2).求复数 z2+z 的模和辐角. 41.在复平面上,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为 Z1,Z2,Z3,O(其 中 O 是原点) ,已知 Z2对应复数 z2=1+3i,求 Z1和 Z3对应的复数. 42.已知 z=1+i, ()设 w=z2+3z4,求 w 的三角形式. ()如果 1 2 2 zz baxz =1i,求实数 a,b 的值. 43.设 w 为复数,它的辐角主值为 4 3 ,且 4)( 2 为实数,求复数 w.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一:通过复数与复平面上对应点的关系,分别求出 z1、z2的辐角主值. argz1= 4 3 ,argz2= 3 . 所以 arg 12 5 34 3 2 1 z z 0,2) , arg 12 5 2 1 z z . 解析二:因为iii i i z z ) 2 1 2 3 () 2 1 2 3 () 2 3 2 1 )(1( 2 3 2 1 1 2 1 . 在复平面的对应点在第一象限.故选 B 评述: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法则及几何意义、辐角主值等概念,同时考查了灵活 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答案:A 解析:由已知 z= 5 1 )21)(21 ( )21)(2( 21 2 ii iim i im (m4)2(m+1)i在复平面 对应点如果在第一象限,则 01 04 m m 而此不等式组无解.即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不可能 位于第一象限. 3.答案:B 解析:(1i) (cosisin)2(cos 4 isin 4 ) (cosisin) 2cos( 4 )isin( 4 ) ( 2 ,) 4 ( 4 3 , 4 5 ) 该复数的辐角主值是 4 4.答案:C 解法一:( 2 3 2 1 i)3(cos60isin60)3cos180isin1801 解法二:ii 2 3 2 1 , 2 3 2 1 , 1)()() 2 3 2 1 ( 333 i 5.答案:D 6.答案:D 解法一: 3 5 arg2 1 arg), 3 sin 3 (cos22) 2 3 2 1 (22 z z iiz 解法二:)31 (2iz 22 311i z z 1 , 0 22 3 , 0 22 1 应在第四象限,tan3,arg z 1 arg z 1 是 3 5 7.答案:C 解析:argz1 4 5 ,argz2 12 5 tantan 12 5 tan75tan(4530)32 33 33 8.答案:B 解析:根据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所求复数是 iiiii32) 2 3 2 1 )(33() 3 sin() 3 )cos(33( 9.答案:C 解法一:采用观察排除法.复数) 5 sin 5 (cos3 iz对应点在第二象限,而选项 A、B 中复数对应点在第一象限,所以可排除.而选项 D 不是复数的三角形式,也可排除, 所以选 C. 解法二:把复数) 5 sin 5 (cos3 iz直接化为复数的三角形式,即 ). 5 4 sin 5 4 (cos3 ) 5 sin() 5 cos(3) 5 sin 5 cos(3 i iiz 10.答案:D 解析: 12 23 arg 4 7 , 4 7 arg, 6 arg0 2121 zzzz 11.答案:A 解析:设 z12sinicos|z1|(cosisin) , 其中|z1| | sin2 cos,cossin4 1 22 z , sin | cos 1 z ( 24 ) z2|z1|cos( 4 3 )isin( 4 3 ) r(cosisin) tan 1tan2 1tan2 cossin2 cossin2 sincos sincos ) 4 3 cos( ) 4 3 sin( cos sin 12.答案:D 解法一:i=cos 2 3 +isin 2 3 i 的三个立方根是 cos 3 2 2 3 sin 3 2 2 3 k i k (k=0,1,2) 当 k=0 时,iii 2 sin 2 cos 3 2 3 sin 3 2 3 cos ; 当 k=1 时,iii 2 1 2 3 6 7 sin 6 7 cos 3 2 2 3 sin 3 2 2 3 cos ; 当 k=2 时,iii 2 1 2 3 6 11 sin 6 11 cos 3 4 2 3 sin 3 4 2 3 cos . 故选 D. 解法二:由复数开方的几何意义,i 与i 的另外两个立方根表示的点均匀地分布在以 原点为圆心,1 为半径的圆上,于是另外两个立方根的虚部必为 2 1 ,排除 A、B、C,选 D. 评述: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数开方的运算,既可用代数方法求解,也可用几何方法求解, 但由题干中的提示,几何法解题较简捷. 13.答案:B 解法一:) 4 sin 4 (cos2222 ii, 故(2+2i)4=26(cos+isin)=26,1) 3 sin 3 (cos23 ii, 故 3 5 sin 3 5 cos 2 )31 ( 5 5 i i . 于是ii i i i 31) 2 3 2 1 (2 2 ) 3 5 sin 3 5 (cos2 )31 ( )22( 5 6 5 4 , 所以选 B. 解法二:原式=ii i i i 2 3 2 1 2 ) 2 3 2 1 ( )2( 2 1 ) 2 3 2 1 (2 )1 (16 2 2 55 4 i i i 31 4 )31 (4 31 4 应选 B 解法三:2+2i 的辐角主值是 45,则(2+2i)4的辐角是 180;13i 的一个辐角 是60,则(13i)5的辐角是300,所以 5 4 )31 ( )22( i i 的一个辐角是 480,它在 第二象限,从而排除 A、C、D,选 B. 评述: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数的基本运算,有一定的深刻性,尤其是选择项的设计,隐 藏着有益的提示作用,考查了考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14.答案:B 解析:z= 2 3 2 1 i 是 z3=1 的一个根,记 z=,4=,故选 B. 15.答案:A 解析:设复数 z 在复平面的对应点为 z,因为|z+i|+|zi|=2,所以点 Z 的集合是 y 轴上 以 Z1(0,1) 、Z2(0,1)为端点的线段. |z+1+|表示线段 Z1Z2上的点到点(1,1)的距离.此距离的最小值为点 Z1(0,1)到点(1,1)的距离,其距离为 1. 评述:本题主要考查两复数之差的模的几何意义,即复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16.答案:Rez1 解析:设 z=a+bi,如果 z+z2,即 2a2 a1 反之,如果 a1,则 z+z=2a2,故 z+z2 的一个充要条件为 Rez1. 评述: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及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7.答案: 2 解析:设iyxziyxz OPOP 2211 21 , w1w20 由定义 x1x2y1y20 OP1OP2 P1OP2 2 18.答案:z3i 解析:(3z)i1 3zi z3i 19.答案:1i 解析:zi=i1, i i z 1 =(i1) (i)=1+i z=1i. 20.答案:4 解析:a4=( i i 21 3 )22= 5 )21)(3(ii 4=( 5 55i )4 =(1+i)4=(2i)2=4 21.答案:2+i 解析:由已知i iii i i z 2 5 )83(64 41 )21)(34( 21 34 , 故 z=2+i. 22.解法一:设 zabi(a,bR) ,则(13i)za3b(3ab)i 由题意,得 a3b0 |25| 2 | i z , |z|105 22 ba 将 a3b 代入,解得 a15,b15 故 i i 2 515 (7i) 解法二:由题意,设(13i)zki,k0 且 kR, 则 )31)(iik ki |52,k50 故(7i) 23.解:z1i, az2bz(a2b)(a2b)i, (a2z)2(a2)244(a2)i(a24a)4(a2)i, 因为 a,b 都是实数,所以由 az2bz(a2z)2得 ).2(42 ,42 2 aba aaba 两式相加,整理得 a26a80, 解得 a12,a24, 对应得 b11,b22 所以,所求实数为 a2,b1 或 a4,b2 24.()解法一:z,z2,z3,z7是一个等比数列.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得:0 111 7 1 z zz z zzz a qaa S n n 1zz2z3z60 解法二:S1zz2z6 zSzz2z3+z6z7 得(1z)S1z70 S z1 0 0 ()z71,zcosisin z7cos7isin71,72k zz2z41z3z5z6 1cos(2k4)isin(2k4)cos(2k2)isin(2k 2)cos(2k)isin(2k) 1(cos4isin4cos2isin2cosisin) 2(coscos2cos4)1, coscos2cos4 2 1 解法二:z2z51,z2 5 5 1 z z 同理 z3 4 z,z 6 z zz2z41 4 z 2 zz zz 2 zz 4 zz1 cos2coscos4 2 1 25.()解:z1i(1i)3i(2i) (1i)2(1i) |z1|2222 22 ,argz122(cos 4 7 isin 4 7 ) argz1 4 7 ()解法一:|z|1,设 zcosisin |zz1|cosisin22i| ) 4 sin(249)2(sin)2(cos 22 当 sin( 4 )1 时|zz1|2取得最大值 942 从而得到|zz1|的最大值 221 解法二:|z|1 可看成 z 为半径为 1,圆心为(0,0)的圆. 而 z1可看成在坐标系中的点(2,2) |zz1|的最大值可以看成点(2,2)到圆上的点距离最大.由图 122 可知: |zz1|max221 26.()解:是方程 x22x10 的根 1 2 2 (1i)或2 2 2 (1i) 图 122 当1 2 2 (1i)时,12i,12n1 11 2 1 )( nn i )1 ( 2 2 ),1 ( 2 2 ),1 ( 2 2 ),1 ( 2 2 1 , 1 , 1111 1 iiii ii M 当2 2 2 (1i)时,22i 12 1 , 1 , 2222 M ii M M)1 ( 2 2 ),1 ( 2 2 ),1 ( 2 2 ),1 ( 2 2 iiii ()证明:Mz,存在 MN,使得z2m1 于是对任意 nN,2n1z(2m1)(2n1) 由于(2m1) (2n1)是正奇数,2n1Mz,MMz 27.解:()z 是方程 x210 的根, z1i 或 z2i,不论 z1i 或 z2i, Mzi,i2,i3,i4i,1,i,1 于是 P 3 1 C 2 2 4 ()取 zi 2 3 2 1 , 则 z2 2 3 2 1 i 及 z31 于是 Mzz,z2,z3或取 z 2 3 2 1 i (说明:只需写出一个正确答案) 28.解:设 zxyi(x、yR) , |z|5,x2y225, 而(34i)z(34i) (xyi)(3x4y)(4x3y)i, 又(34i)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3x4y4x3y0,得 y7x x 2 2 ,y 2 27 即 z( 2 2 2 27 i) ;2z(17i) 当2z17i 时,有|17im|52, 即(1m)27250, 得 m=0,m=2. 当2z(17i)时,同理可得 m0,m2 29.解:()由题设,| 0 zz|z0|z|2|z|, |z0|2, 于是由 1m24,且 m0,得 m3, 因此由 xyi)31 (iiyxyxyix)3(3)(, 得关系式 yxy yxx 3 3 ()设点 P(x,y)在直线 y=x+1 上,则其经变换后的点 Q(x,y)满足 1) 13( 3)31 ( xy xx 消去 x,得 y(23)x232, 故点 Q 的轨迹方程为 y(23)x232 ()假设存在这样的直线, 平行坐标轴的直线显然不满足条件, 所求直线可设为 y=kx+b(k0). 解:该直线上的任一点 P(x,y) ,其经变换后得到的点 Q(x3y,3xy) 仍在该直线上, 3xyk(x3y)b, 即(3k1)y(k3)xb, 当 b0 时,方程组 kk k 3 1) 13( 无解, 故这样的直线不存在. 当 b0,由 k kk3 1 ) 13( , 得3k22k30, 解得 k 3 3 或 k3, 故这样的直线存在,其方程为 y 3 3 x 或 y3x. 评述:本题考查了复数的有关概念,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变换与化归的思想 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及待定系数法等. 30.解:由 0 2 得 tan0 由 z3cosi2sin,得 0argz 2 及 tan(argz) 3 2 cos3 sin2 tan 故 tanytan(argz) tan2 tan 3 1 tan 3 2 1 tan 3 2 tan 2 tan 3 2tan26 tan2 tan 3 1 12 6 当且仅当 tan 3 2tan(0 2 )时, 即 tan 2 6 时,上式取等号. 所以当arctan 2 6 时,函数 tany 取最大值 12 6 由 yargz 得 y( 2 , 2 ) 由于在( 2 , 2 )内正切函数是递增函数,函数 y 也取最大值 arctan 12 6 评述: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三角公式和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 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考复数实为三角.语言简练、情景新颖,对提高考生的数学 素质要求是今后的命题方向. 31.解:方程 x2(4i)x4ai0(aR)有实根 b, b2(4i)b4ai0, 得 b24b4(ba)i0, 即有 0 044 2 ab bb , 2 2 b a 得 z=a+bi=22i, iccciiciz)22(22)1)(22()1 ( 当 0c1 时,复数z(1ci)的实部大于 0,虚部不小于 0, 复数z(1ci)的辐角主值在0, 2 ) 范围内,有 argz(1ci) arctan c c 22 22 arctan( c1 2 1) , 0c1,0 c1 2 11, 有 0arctan( c1 2 1) 4 , 0argz(1ci) 4 当 c1 时,复数z(1ci)的实部大于 0,虚部小于 0, 复数z(1ci)的辐角主值在( 2 3 ,2) 范围内,有 argz(1ci) 2arctan c c 22 22 2arctan( c1 2 1) c1,1 c1 2 10, 有 4 arctan( c1 2 1)0, 4 7 argz(1ci) 2 综上所得复数z(1ci) (c0)的辐角主值的取值范围为 0, 4 )( 4 7 ,2) 评述: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和考生的运算能力,强调了考生思维的严谨性. 32.解:设 z=a+bi(a,bR) ,则z=abi,代入 4z+2z=33+i 得 4(a+bi)+2(abi)=33+i. 2 1 2 3 b a .z= 2 1 2 3 i. |z|=| 2 1 2 3 i(sinicos)| =) 6 sin(22cossin32)cos 2 1 ()sin 2 3 ( 2 1sin( 6 )1,022sin( 6 )4. 0|z|2. 评述:本题考查了复数、共轭复数的概念,两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复数的模、复数 模的取值范围等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3.解:由(z12)i=1+i 得 z1= i i1 +2=(1+i) (i)+2=3i z2的虚部为 2. 可设 z2=a+2i(aR) z1z2=(3i) (a+2i)=(3a+2)+(6a)i 为实数. 6a=0,即 a=6 因此 z2=6+2i,|z2|=10226 22 . 34.解:由(z2)i=1+i 得 z= i i1 +2=3i z=zcos( 4 )+isin( 4 ) =(3i) ( 2 2 2 2 i)=222i z+2i=22i=2( 2 2 2 2 i)=2(cos 4 7 +isin 4 7 ) arg(z1+2i)= 4 7 评述:本题考查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和复数辐角主值的概念. 35.解法一:zw+zw3=zw(1+w2)=( 2 3 2 1 i) ( 2 2 2 2 i) (1+i) = 2 2 (1+i)2( 2 3 2 1 i)=) 2 1 2 3 (2) 2 3 2 1 (2 2 2 iii ) 6 5 sin 6 5 (cos2 i 故复数 zw+zw3的模为2,辐角主值为 6 5 . 解法二:w= 2 2 2 2 i=cos 4 +isin 4 zw+zw3=z(w+w3)=z(cos 4 +isin 4 )+(cos 4 +isin 4 )3 =z(cos 4 +isin 4 )+(cos 4 3 +isin 4 3 ) =z(ii 2 2 2 2 2 2 2 2 ) =) 2 1 2 3 (22) 2 3 2 1 (iii) 6 5 sin 6 5 (cos2 i 故复数 zw+zw3的模为2,辐角主值为 6 5 . 评述: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有关概念及复数的基本运算能力. 36.证法一:) 6 sin() 6 cos( 2 1 2 3 iiz = 4 sin 4 cos 2 2 2 2 ii 于是 z=cos 12 +isin 12 ,z =cos( 12 )+isin( 12 ). z23=cos( 3 )+isin( 3 ) (cos 4 3 +isin 4 3 )=cos 12 5 +isin 12 5 因为 OP 与 OQ 的夹角为 12 5 ( 12 )= 2 . 所以 OPOQ 又因为|OP|=|z|=1,|OQ|=|z23|=|z|2|3=1 |OP|=|OQ|. 由此知OP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法二:z=cos( 6 )+isin( 6 ). z3=i 又= 4 sin 4 cos 2 2 2 2 ii. 4=1 于是i z z zz zz z z 2 433232 | 由此得 OPOQ,|OP|=|OQ| 故OP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7.解:(1)因为 z1、z2是一个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所以 z1、z2是共轭复数. 设 z1=a+bi(a,bR 且 b0) ,则 z2=abi 于是(a+bi)2=(abi) ,于是 bab aba 2 22 解得 2 3 2 1 b a 或 2 3 2 1 b a iziziziz 2 3 2 1 , 2 3 2 1 2 3 2 1 , 2 3 2 1 2121 或 (2)由 z1=1+mi(m0) ,z12=z2得 z2=(1m2)+2mi =(1+m2)+2mi tan= m m m m 1 2 1 2 2 由 m0,知 m+ m 1 2,于是1tan0 又 (m2+1)0,2m0,得 4 3 因此所求的取值范围为 4 3 ,). 38.解:()设 z=a+bi,a、bR,b0 则 w=a+bi+i ba b b ba a a bia )()( 1 2222 因为 w 是实数,b0,所以 a2b2=1, 即|z|=1. 于是 w=2a,1w=2a2, 2 1 a1, 所以 z 的实部的取值范围是( 2 1 ,1). ()i a b ba biba bia bia z z u 1)1 ( 21 1 1 1 1 22 22 . 因为 a( 2 1 ,1) ,b0,所以 u 为纯虚数. () 1 2 12 1 1 2 ) 1( 1 2 ) 1( 2 2 2 2 2 2 a a a a a a a a a b auw . 3 1 1 ) 1(2 a a. 因为 a( 2 1 ,1) ,所以 a+10, 故 wu222 1 1 ) 1( a a3=43=1. 当 a+1= 1 1 a ,即 a=0 时,wu2取得最小值 1. 39.解:由|z1z2|=1,得(z1+z2) ( 21 zz )=1,又|z1|=|z2|=1,故可得 z1 2 z+ 1 zz2=1,所以 z1 2 z的实部= 1 zz2的实部= 2 1 .又| 1 zz2|=1,故 1 zz2的虚部为 2 3 , 1 zz2= 2 1 2 3 i,z2=z1 ) 2 3 2 1 (i . 于是 z1+z1 ii 2 3 2 1 ) 2 3 2 1 ( , 所以 z1=1,z2= i 2 3 2 1 或 z1= i 2 3 2 1 ,z2=1. 所以 iz z 2 3 2 1 1 2 1 ,或 1 2 3 2 1 2 1 z iz 40.解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