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解说词的写作_第1页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_第2页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_第3页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_第4页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 电视解说词谁都会写,但真正写得好,写得符合电视的特点 和规律,并不那么容易。许多文章写得好的人,不了解电视制作 的特殊要求和特殊规律,一般写文章的方法来写解说词,结果因 和电视的其他表现方法配合不起来。 如何处理好画面语言同解说词的相互关系,处理好各表现手 段、构成因素之间有机配合的问题。这种配合关系的处理,是合 理运用电视语言,正确处理、安排解说词使用的关键,也是我们 要讲的重点。 第一个问题:电视解说词的结构特点 准确地说,电视解说词写作并不是一种写作,而应当是一种 处理和安排。 为什么说是一种安排,它和电视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是有关 系的。 电视语言就是利用光电或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以声音影 像形式,作用于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多层次多因素的艺术信息。 所谓多因素,是指电视语言是由多种艺术因素和多种技术表 现手段共同构成的复杂结构。 电视语言的构成因素很多,它包括画面、美术、音乐、解说、 字幕、同期声,以及及各种特技、录音等技术手段构成。而这些手 段往往是在电视节目中共时态的发挥作用。这些不同的手段分别 承担着不同的表述任务,共同构成电视语言的表述系统。所以说, 我们在使用电视解说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电视语言的立体结 构这样一个特点,考虑到它和其他电视手段的配合关系和协调关 系。所以说电视语言的立体结构决定了解说词写作只能是一种处 理和安排。 第二个问题: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 电视解说的非独立性主要是指: 电视解说不去独立地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也不去独立地 塑造电视艺术形象,它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尤其是画面)一道 配合起来,才能最终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对人物形象的整体 塑造。在一般情况下,解说词不能脱离画面单独存在,也不能独 立成章。 电视解说词的接收对象不是读者,也不是听众,而是观众。 观众的视觉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画面上,所以解说词写作一定要 围绕画面进行。必须为“看”而写。 体现电视解说为“看”而写的特点,在文字处理上起码包涵这 样两层意思: 第一、 电视解说的文字中应该包含有一定量的潜台词,即没有 直接说出,但可以感觉到这样的意思,随时把观众的注意力向画 面上引导。这样的潜台词就是“请看画面”。 第二、 电视解说词应来自画面,从画面中寻找一个切入点,然 后展开解说,又回到画面中去。它必须在画面中找到一个细节, 找到一个信息点展开解说。 第三、 在电视解说词的表述过程中应该有大量的、足够的指代 性语言。如“这个,那个;这些,那些;这里,那里;如此,这般;以 及“他、他们”之类的指示代词特别多。 由于电视解说在电视作品中的地位,决定了它自身形态的不 完整性和非独立性。打一个形象的比喻,解说从手法上说,只是 一种“镶嵌”的艺术,而不是自我堆砌;它不承担所有“画龙”的任 务,只承担其中“点睛”的任务。 往那里镶嵌,向何处点睛,是否镶嵌得天衣无缝,能否点睛 在关键之处。需要认真设计和安排。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处妙 笔,则点石成金。 由于电视解说非独立性的特点,创作时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 题: (1)尽量用画面叙事,用画面讲故事。 对于电视节目需要表现的内容信息,能够用画面表现的,尽 量用画面表现。要善于使用画面讲故事,提高画面自身的叙事能 力。电视画面本身有极强的表现力,也有很出色的叙事能力。电 视语言有很多优势,但也有一些局限。 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的不少编导,不善于用画面表述,而 习惯于用解说。遇到需要传达的内容信息,需要讲述的故事情节, 首先想到的是传统的文字叙事。实在不行,就大量地使用人物采 访进行叙述。而不会用画面讲故事,不擅长使用画面的叙事。 什么时候需要用解说呢?只有在电视画面表现不了的或表 现不好的时候,再考虑使用解说。 一是对那些曾经出现和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未能及时拍摄 到或保留下来相关图像,试图用画面再现过去,再现历史,电视 画面无能为力。 二是对画面形象无法必须的尚未发生的事情;或对将来可能 出现的事物进行预测和展望。 三是画面难以直接揭示、剖析的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四是画面难以表达那些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 五是画面无法全部回答新闻记录的基本要素。 (2)电视解说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和解释。千万注意,不要见山 说山,见水说水,只是“看图说话”式地撰写解说,简单重复说明 画面已经充分交代,观众一目了然的画面形象。没必要作重复的 解释和说明。 解说应当向观众介绍画面之外更多的信息,尤其是那些无形 的信息,和画面有一定联系,但观众直接看不出来的信息。电视 解说不去简单解释说明画面,更侧重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 (3)在一般情况下,解说的最后完成,应当在画面编成之后。 就是说,从操作的程序上,应当先编好画面,然后根据画面完成 的具体情况,再考虑解说词的处理和安排。这里我们讲的是一般 情况,特殊类型个别情况将在另章讨论。 解说是“镶嵌”,是“点睛”,没有画面,往那里镶嵌?没有龙 体,向何处点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少人在制作节目的程序上,习惯于事先写好解说词,然后根据 解说词文字稿的内容再来编画面。有些人干脆把磁带录好彩条铺 好黑场,把解说词录在磁带上,然后根据解说词插入相关的画面 镜头。这种作法比较简单,解说和画面的位置也容易对齐,目前 采用这种先解说、后画面的作法,为数还不少。 但是这种作法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声画两张皮”。解说 事先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表述系统,然后配上相关的画面图解 文字,解说与画面各行其是,都缺少针对性,失去了电视传播的 优势和特点。 有人提出,事先没有解说词的基础,我们根据什么去编辑画 面呢?可以不可以有一个文字脚本或策划方案呢?可以。 但这个文字脚本或策划方案,仅仅是一个最初的设计和勾勒的雏 形,它为我们的拍摄、采访、编辑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和逻辑思路, 但不能作为最后的解说词使用。 因为文字脚本或策划方案,面临着一个电视化的过程。 在这个电视化的过程中,文字脚本的许多内容要被转化为电 视的各种表现手段,要被不同的电视手段分化,瓦解。就是说要 被“五马分尸”。它的主要内容应该转化为画面表现,还有一部分 内容分别被转化为音乐、字幕、同期声采访等手段,只有一部分 内容被改造为解说词。文字稿的电视化过程,就是一个被支解和 取代的过程,所以文字脚本是不能直接作为解说词使用的。 电视节目文字脚本的写作,也和一般的文学创作不同。它必 须符合电视的特点和规律,起码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注意前期拍摄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充分考虑它的可操作 性。 文字脚本必须适合操作,能够操作。甚至连时间周期,路线 场点,经费人力,技术设备,难易程度,这些条件都要考虑周全。 无法操作的文字,是没有用的。 第二、要注意画面表现的形象性与可视性。 文字脚本的写作要充分考虑电视形象化传播的特点,并不是现实 生活中的全部内容都适合电视表现的。文字脚本在选择材料的时 候,要侧重那些具有可视性、画面感的材料。 第三、在文字脚本阶段,最好确定下将来节目的叙事角度和叙述 人称。 因为叙事角度和叙述人称的事先确定,对前期的采访拍摄都 有先在的规定性,直接影响拍摄方式和拍摄风格,影响采访记者 的提问和介入方式。但文字脚本无论写得如何精彩,它也不能作 为最后的解说词直接使用。解说词一定要根据编成的画面去合理 安排布局,它来自画面,又引导画面。 (4)电视解说词不要求文字形式的完整。 一般文章的作者,尽量追求文字形式的完美。但解说词不作 这样的要求,因为它既不需要,也没有必要追求文字上的完美无 缺。 我们把解说词从电视节目中分离出来以后,单独去看,就可以发 现,它在文字形式上有许多缺陷和不足。它的文字结构是不严谨 的;某些语言是不连贯的;思维是跳跃的;因果关系是残缺的;指 代关系是不清楚的;比例是不匀称的给人东拉一句,西扯一 句;突如其来,忽然又去的感觉。刚说到历史,又转到当代;才提 到海外,又扯回中国;不是有因无果,就是有果无因。其因其果到 那里去了?可能在画面,可能在采访同期声,也可能在字幕。总 之,并不一定体现在解说词中。如果用文学写作的标准去衡量它, 会轻而易举地指出许许多多文字上的缺陷,甚至给人前言不搭后 语,没头没脑,支离破碎的感觉。但是,这些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正是电视解说在文字形式上的特点。 解说词是一种“镶嵌”,要求配合。所谓“镶嵌”,就要有隐有 显,有藏有露,有突出有回避。这样才能“嵌入”画面。如果一味追 求完整,文字上水泼不进,针插不进,其结果只能是“硬贴”成两 张皮。 解说词的缺陷和不足,正是留给其他电视语言发挥的地方。 表面上只言片语的解说,一旦进入电视语言的总体系统,就 充分显示了其独特的作用和魅力。因此,电视解说无需考虑自身 文字的完美,不能自说自话。解说过于追求表面文字形式的完美, 反而是愈益反损,失去了电视多种手段表现的综合优势。 (5)解说不要描绘自然景色、描写人物形象。 因为解说语言对形象的描述再准确、再生动、再传神,也远 远不及画面一个镜头那样,能形神兼备、纤毫毕现。在表现事物 的外在形态方面,画面语言有其天然的优势,完全用不着解说词 去搜索枯肠,用抽象语言做隔靴搔痒式的苍白描写。 语言描绘形象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准确”。尽管语言 在传达其他信息方面极其准确,画面极其不准确,唯有在描绘形 象上,二者正好相反,画面描绘非常准确,语言描绘非常不准确。 因为文字语言描绘形象,只能用模糊语言,而不能用精确语言。 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可以唤起读者无穷的遐想神思,勾画自己心 目中的形象。电视传播则不然,它不必去唤起观众的形象感,尽 量避免对画面形象的直接描写,尽可能少用描述性语言和过多的 形容词汇。 至于花红草绿的景色,热闹壮观的场面,对电视画面来说, 是小菜一碟;对电视解说来说,是废话一堆。所以,写解说,一定 牢牢记住三个字“少描写”! 一般情况下应当先编好画面,然后根据画面的情况安排解说。 但根据电视节目的不同类型,不同题材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安排。 如政论片、文献性纪录片等。 政论片和文献性纪录片的情况比较特殊,可以事先写好一套 相对完整的解说词文稿,然后根据解说词的叙述结构、意义表达, 去拍摄、寻找相关的画面作形象的说明。解说作为基本的表述手 段,电视的其他表现手段围绕解说进行安排。所以,这类节目定 位特点是“解说为主,解说先行”。 那么,政论片和文献性纪录片对解说有那些特殊的要求呢? (1)解说的语言有独家资料,独家观点。比较完整的表述形式。 (2)以具体的细节,具体的故事情节代替政论。 (3)论述带着信息进行。 其次是电视新闻可以先写好新闻稿 为什么电视新闻消息的制作可以先写好新闻稿,然后再根据 新闻稿来编辑画面呢?这样不会造成“声画两张皮”的问题吗? 电视新闻可以事先写好新闻的文字稿,然后根据文字稿再来编辑 画面。 其一,因为电视新闻消息一般报道的内容比较单一,没有复 杂的旁枝末节,而且新闻消息报道的时间比较短,平常一条消息 也就是几十秒钟,或一、两分钟而已。记者一般都是自采、自写、 自编,记者在写搞件的时候,对将要编辑的画面可以做到心中有 数,对有限的一些镜头和顺序基本上是“成竹在胸”。特别对记者 比较熟悉的常规报道,画面镜头的基本框架路子早已是轻车熟路。 所以,在撰写新闻稿的时候,脑海中已经对未来的画面有了形象 的储存。可以根据脑海中的画面处理和安排新闻稿的文字。 其次,我们国家有些消息的报道要求必须使用“新华社统搞” 无论报纸、广播、电视,所有的传播媒介必须使用统一的稿件,统 一的文字向外发布消息,不容许进行任何改动或增删,也不需要 考虑不同媒介的传播特性。所以,各种媒介吃“大锅饭”的情况, 就只能根据事先确定的统一的文字稿再来编辑画面,用相关的画 面对文字稿进行辅助的图解。除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