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1页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2页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3页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4页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纲要说明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 第一章第一章 城镇概况城镇概况 第二章第二章 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 SWOT 分析分析 第三章第三章 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第四章第四章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二部分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五章第五章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二、经济发展目标 三、社会发展战略及目标 三、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第六章第六章 镇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镇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镇域总人口预测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七章第七章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一、镇村体系结构和职能 二、镇域空间发展规划 三、镇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四、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第八章第八章 镇域专项规划镇域专项规划 一、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二、镇域交通发展规划 三、镇域电力工程规划 四、镇域通信工程规划 五、镇域防灾减灾防疫系统规划 六、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三部分 镇区总体规划 第九章第九章 城镇性质、职能和规模城镇性质、职能和规模 一、城镇性质 2 二、城镇职能 三、城镇规模 第十章第十章 镇区空间结构发展规划镇区空间结构发展规划 一、镇区发展方向 二、镇区空间结构发展规划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镇区用地现状分析 二、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镇区道路交通规划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一、镇区道路交通现状 二、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镇区环境规划镇区环境规划 一、环境绿化规划 二、景观风貌规划 三、环境保护规划 四、环境卫生规划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镇区基础设施规划镇区基础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二、排水工程规划 三、供电工程规划 四、通信工程规划 五、供热工程规划 六、燃气工程规划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镇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镇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一、镇区防洪工程规划 二、镇区抗震防灾规划 三、镇区消防工程规划 四、镇区人防工程规划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镇区远景发展规划镇区远景发展规划 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规划管理措施与实施建议规划管理措施与实施建议 第十九章第十九章 附则附则 附表附表 用地计算表用地计算表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3 前 言 解放后,围场全县划分为 13 个区,克勒沟区辖东南部 5 个乡镇, 1984 年,撤区改镇,1996 年,撤毛大坝乡并入。近年来,克勒沟镇深 入实施“农业立镇、工业强镇、开放活镇、环境兴镇、民营富镇”五大战 略,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围场乡镇前列,成为经济强镇之一,为围场经 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镇区西部新辟主街,成为公共服务中心,城 镇面貌得以改观,品质得以提升。 克勒沟镇没有编制过总体规划,面对新的国家宏观形势,如何在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在城 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并存的发展趋势下,适时制定 城镇发展战略,合理制定城镇发展目标,勾画新的城镇发展蓝图已经 成为克勒沟镇的当务之急。 2008 年 9 月,我院受克勒沟镇人民政府委托,编制围场满族蒙 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本次规划编制的背景为: 1、科学发展观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 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4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 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正式颁布实施,开始了科学、规 范地引领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新里程。 5、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并于 2008 年 12 月由承德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规划对克勒沟镇的定位是:建 设工贸型城镇,作为县域东南部的中心镇,以工业、仓储、物流、集贸 为主的城镇。 第一部分 概述 第一章 城镇概况 一、区域位置一、区域位置 克勒沟镇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境东部,距县 城 34 公里。东临新地乡,南靠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西与银窝 沟乡毗邻,北与朝阳地镇接壤。京通(辽)铁路过境。 二二、行行政政区区划划 克勒沟镇国土面积 168.34 平方公里,辖石人沟、元宝洼、头 道梁、克勒沟、围字、小苇子沟、高家店、毛大坝、大苇子沟、七座 塔 10 个行政村,114 个村民小组, ,镇政府驻克勒沟村。2008 年,全 镇总人口 17127 人,其中农村人口为 16857 人,非农人口为 270 人。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5 居住着汉、满、蒙古、回 4 个民族。 三、历史沿革三、历史沿革 克勒沟自古以来多未垦辟,辽、金、元、明为荒原,明代清初一 直为蒙古的游牧之地。康熙二十年(1681 年)初设木兰围场成为皇帝 行围狩猎之地。康熙四十五年(1760 年)设置围场总管大臣,以及各级 管围官兵,自此满蒙八旗兵居住围场。光绪六年(1881 年)粮捕厅衙署 由二道沟迁到此地,光绪三十一年改粮捕厅,后称“粮捕府”。民国元 年(1912 年)建县,为县政府驻地,隶属热河督统公署。1930 年 6 月迁 县于锥子山街(今围场县)。日伪时期这里设过警察局、税务分局等, 1945 年属第三区,1946 年属游击区,1947 年 1 月至 11 月曾划属围北 县,1958 年成立火箭人民公社,1961 年属克镇公社,1984 年改乡, 1985 年改克勒沟镇。 四四、自自然然条条件件 (一一)地地形形地地貌貌 克勒沟是蒙语,汉意为平坦之地。这里地处蒙古高原、燕山余脉 和大兴安岭余脉汇接部的坝下山区,海拔 7851706 米。 (二二)气气候候特特征征 克勒沟镇位于东经 1163211814,北纬 41354240,年 平均气温 4.1,极端最高气温 39.8 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29.5 摄氏 度。无霜期为 60128 天,年降水量在 380500mm 之间。 (三)河流水系(三)河流水系 克勒沟境内主要河流为舍利嘎河。 6 五、资源状况五、资源状况 (一)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 克勒沟镇农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持原始状态,森林约占 70%,草原植被约占 25%,山地沟谷灌木草甸约为 5%左右,植被以乔 灌木为主,种类丰富多样,给诸多禽兽繁衍以良好的环境,山肴野蔌 遍地可见。 (二)矿产资源(二)矿产资源 克勒沟镇探明矿产资源十分可观。其中,万寿菊分布在各村、煤 炭分布在大苇子沟村、萤石分布在高家店村、黄金分布在大苇子沟村、 元宝洼村和小苇子沟村、多金属分布在围子村、松脂岩分布在头道梁 子村、膨润土分布在围子村和头道梁子村。 六、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六、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005 年,克勒沟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615 万元,较 2000 年增 长 36%,年均递增 6%;实现税收 43.6 万元,按可比口径比 2000 年增 长 118%,年均增长 16.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952 元,比 2000 年 增长 1007 元,年均增长 201 元。社会事业也取得不断进步,学校布局 日趋合理,办学条件明显改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医疗条件逐步 改善,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以下。 第二章 克勒沟镇经济社会发展 SWOT 分析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7 一、优势(一、优势(StrengthStrength)分析)分析 1 1、地缘优势、地缘优势 克勒沟镇是围场七个建制镇之一,处于围场经济最为发达的东 南部,距离县城和赤峰市较近,能够就近接受两市县辐射。 2 2、交通优势、交通优势 克勒沟各有一条公路和铁路穿越镇境,公路为张石线(隆化县张 三营朝阳地镇石泉河),铁路为京通铁路(北京内蒙古通辽)。 京通铁路是我国华北通往关外东北地区的第三条铁路干线,也是 晋煤北路分流外运的一条通道,而且是目前经过围场的唯一一条 铁路,在围场仅设两站,一站位于四合永镇区,另一站位于克勒沟 镇纪家沟。因此,克勒沟镇具有其他乡镇无法比拟的交通优势。围场 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县域东南部,克勒沟镇还承担着货运集散功能。 3 3、资源优势、资源优势 克勒沟镇煤炭储量丰富,开发潜力较大。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在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与其他能源的比例,已大于七比三,预计 到下世纪中叶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仍将占主要的地位。目前,克 勒沟镇已把煤炭资源开采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据该镇“十 一五”规划显示,预计到 2010 年,原煤产量将达到 20 万吨以上,实现 产值 5000 万元,利税 1500 万元。 4 4、政策优势、政策优势 克勒沟镇提出了“农业立镇、工业强镇、开放活镇、环境兴镇、民 8 营富镇”五大战略,并没有形成形式单一、方向固定的对外经济联系, 而是采取了开放的多元经济发展格局,这将极大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二、劣势二、劣势(Weakness)(Weakness)分析分析 1 1、资金投入不足,来源渠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来源渠道单一。 虽然各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每年均有所增加,但 相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还是不够。而且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耗资巨大,来源单一。近年来,资金筹集主体主要为上级、本 级财政和农民集资,政府承担很大的投资压力,而部分村庄几乎无集 体经济,村民无力承担建设资金。 2 2、镇域格局不均衡。、镇域格局不均衡。 镇域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南北长约 30 公里,东西最宽处约 10 公里,最窄处约 1.2 公里。村庄北部较密集,分布 7 个行政村,南部仅 为 3 个,镇政府驻地位于北部。北部人口密度大,南部低。南部区域出 行距离远,接受镇区辐射能力较弱,且临近外省市(内蒙古自治区喀 喇沁旗),易于边缘化。 3 3、煤炭开采对于城镇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煤炭开采对于城镇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煤炭开采对克勒沟镇环境负面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采空区地 面沉陷、粉尘污染、大气污染和工业废水污染等四个方面。各种环境 污染成为城镇形象提升、阻碍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4 4、村庄建设滞后,任重道远。、村庄建设滞后,任重道远。 农村卫生室、医疗条件比较差,需要进一步改善。文化、娱乐、体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9 育设施建设刚刚起步,严重滞后于城市。住宅建设乱搭乱建现象普遍, 生活垃圾随处倾倒,村庄环境和村民观念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机遇三、机遇(Opportunity)(Opportunity) 1 1、围场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对克勒沟镇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围场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对克勒沟镇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克勒沟镇作为县域东南部的中心镇,承担着辐射周边地区(银窝 沟、新地、朝阳地等乡镇)的重任。作为优先发展的城镇之一,具备县 财政、方针政策、项目落位等优先支持优势,成为克勒沟镇跨越发展 的机遇。 2 2、我国能源工业迅猛发展和煤炭工业技术发展的机遇。、我国能源工业迅猛发展和煤炭工业技术发展的机遇。 我国能源结构性短缺和能源工业的迅猛发展,为克勒沟镇加快发 展提供了机遇。由于我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 在可预见的将来煤炭需求仍将持续大幅度增加。如何适应市场要求, 抓住机会,扩大生产能力,是把握这一机遇的关键。而且经过数十年 的研究开发,我国煤炭工业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煤炭采掘、洗练、 运输和煤炭深加工技术都有了大的突破。如何利用和掌握高新技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克勒沟镇应对快速技术变化的关键。 3 3、市场对绿色天然产品需求空前高涨。、市场对绿色天然产品需求空前高涨。 按照围场产业布局规划,克勒沟镇将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该镇的“十一五”规划也提出,要引进建设薯片、脱水菜、冷干菜、胡萝 卜汁、沙棘果品等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 益提高、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加强,市场对绿色、天然、健康的产品需 求空前高涨,伴随出现的环保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农业等具有 10 广阔发展空间。 4 4、重大项目建设的机遇。、重大项目建设的机遇。 克勒沟镇开展煤炭资源勘探工作,夯实招商引资的基础;香港嘉 宝环球投资有限公司投资 5000 万元的万寿菊加工项目,已成功落户 克勒沟;塑料制品项目完成投资 200 万元,已正式投产;莹石开发、金 矿开发、铜矿勘探等项目,已在运作。这些项目为克勒沟镇的经济发 展带来难得的机遇,能够促进其更好更快地举翼腾飞。 5 5、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的机遇。、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的机遇。 承赤高速公路围场连接线,在县域内将经兰旗卡伦、腰站等至围 场县城。这更加强化了克勒沟镇的交通优势。 四、挑战四、挑战(Threat)(Threat)分析分析 1 1、市场需求更加挑剔、变化迅速。、市场需求更加挑剔、变化迅速。 尽管能源短缺在相当长时期仍将存在,但是总体上中国经济已经 从供给约束进入到了需求约束时代。煤炭市场需求变化莫测,更加挑 剔,要求企业采取更加灵活的经营策略,也要求城镇具有更强的服务 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这对产业和政府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2、发展阴影区的威胁。、发展阴影区的威胁。 一般意义上,先发地区的周边将以区域中心为核心,在其相关产 业辐射范围之内形成这种产业发展的阴影区。从经典的断裂点模型和 引力模型考虑,由于克勒沟镇本身人口规模、产业规模有限,有些产 业处于邻近重点城镇的发展阴影区中,一些高级产业职能发展不起来。 如围场将建设工业园区,四合永、腰站就对克勒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11 阴影威胁,从而使得一些服务业难以发展壮大。 3 3、区域城镇发展的竞争与协作。、区域城镇发展的竞争与协作。 县域东南部区域是围场经济最为发达、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各 乡镇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都很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城镇之间投资环境的竞争与完善、区域流动资本的争夺与吸收将成为 区域城镇关系的主体。如何在相互竞争中促进自身环境的改善,在竞 争中相互合作,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每个城镇都要面临的最大 挑战。 第三章 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依据一、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 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5、 河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 6、 河北省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编制要点及实施细则(试行) 7、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8、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 个五年规划 9、国家和省、市相关的法规、技术规范和重要文件。 12 二、规划期限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082020 年,分为近期、远期和远景。近期 为 20082010 年;远期为 20112020 年;远景为 2020 年以后。 三、规划范围三、规划范围 镇镇域域镇镇村体系村体系规规划范划范围围:克勒沟镇行政区划范围,面积 168.34 平 方公里。 镇镇区区总总体体规规划范划范围围:东和南到京通铁路线、西到近山山脚,北到 小苇子沟村,总面积 8 平方公里。 第四章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一、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统筹观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本次规划的指导 思想。以城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为导向,针对这些问题并站在城镇发 展战略的高度进行充分地分析与研究,以体现规划所具有的战略性意 义。 2、规划着眼于长远和未来,充分挖掘克勒沟镇的综合优势,使克 勒沟镇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体现规划 的前瞻性、综合性,以及社会公平和对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关怀。 3、根据克勒沟镇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实际情况,在充分体现规划 的科学性与原则性的同时,又要考虑和强调规划的务实性与可操作性, 为克勒沟镇做一个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 “量体裁衣”的规划。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13 4、注重规划的公共政策性和作为政府管理与决策技术支撑的特 征,体现新时期城乡规划的要求。 二、规划原则二、规划原则 1 1、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的原则。 。 把握规划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 在充分研究国家、区域、省、市和县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认真 研究克勒沟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其在区域中的地位和应发挥 的作用,合理确定城镇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 2 2、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协调克勒沟镇发展与周边乡镇的关系,协调好矿区建设与小城镇 和村庄发展的关系,协调好产业布局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城 镇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互动,实现共同进步。 3 3、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 贯彻工业返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加快城镇化发展的 同时,统筹规划镇村建设,协调镇村基础设施、商品和要素市场、公共 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农村建设。形成镇村互动、以镇带村、以工促农、 城镇村庄共同进步的发展局面。 4 4、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 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配置各类资源,正确处理城镇 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 理利用,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 14 5 5、坚持节约型社会的原则。、坚持节约型社会的原则。 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特别要贯彻保护耕地的原则,提高土地的 集约利用,合理确定各项用地指标,贯彻节水、节能的原则,合理确定 相关的城镇规划标准。 第二部分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五章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 为动力,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为主题,深入实施“农业立 镇、工业强镇、开放活镇、环境兴镇、民营富镇”五大战略,立足建设 农业化强镇、商贸中心镇、能源大镇和工业重镇四个定位,把握以工 业化为核心、推进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这条主线,培育发展“薯、牛、 菜、花、矿、禽”六大产业,实现克勒沟镇经济的快速提升与社会的全 面进步。 二、经济发展目标二、经济发展目标 2008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 17.3%,到 2010 年达 到 1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900 元;到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 到 2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8000 元。 三、社会发展战略及目标三、社会发展战略及目标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15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克勒沟镇需 要重点处理好煤炭生产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继续发挥煤炭资源、技术人才优势,建设能源科技城镇;凭借山水相 依的自然环境,建设宜居生态城镇;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 养、劳有所得、困有所济、民有所乐、居有所安。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 100%。 2、建立镇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 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 3、文化事业突出繁荣与发展的主题,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开展新民居工程建设,塑造镇村优良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 三、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三、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一)第一产业(一)第一产业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 结构,发展节水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突出发展“薯、牛、菜、花、 矿、禽”六大农业产业,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发展农民专业 合作经济组织。 1、马铃薯产业:分布在各村,在保持 2.5-3 万亩种植规模基础上, 增加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单产和品质。重点建设 2 个千亩示范园区、 2 个万亩种植基地、2 个 1000 吨马铃薯冬贮窖,稳定 6 个销售市场, 即北京、天津、唐山三个城市菜薯销售市场和上海、山东、武汉三个城 市的种薯销售市场。 2、牛产业:以有机肉牛和黄牛育肥为重点,扩大牛产业饲养量。 16 改变过去小规模散养方式,使牛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主要以 七座塔村为重点,其他村庄为辅助。 3、菜产业:着力扩大精细菜等无公害种植,加强产地检测,大力 推广地膜覆盖等保护地栽培措施。以围字村为重点,其他村庄为辅助, 建设克七线 4 村、张石线 5 村两个蔬菜产业带和以围子、头道梁子为 主的食用菌产业片区;建设围子村 100 亩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一处,克 勒沟 1000 平方米保鲜库一座。 4、花产业(万寿菊产业):依托承德嘉宝天然色素有限公司万寿 菊加工企业,扩大种植,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色素万寿菊种植,规模达 到 5 万亩,成为全国色素万寿菊重点种植基地。 5、禽产业:大力推广肉、蛋禽养殖新技术,扩大家禽养殖规模, 蛋鸡饲养量年递增万只以上,发展成为京津及周边城市的供蛋基地, 以头道梁子村为重点,其他村庄为辅助。 (二)第二产业(二)第二产业 坚持举全镇之力发展工业,努力提高工业经济质量效益,着力发 展矿山、农产品加工和建材行业。 1、矿山行业:依托镇内煤、黄金、铜、铁、膨润土、沸石、萤石、松 脂岩、油母页岩等矿产资源,按照“科学规划、市场运作、集约经营、 有序开发”的总体要求,整合资源、整体开发,多渠道筹集和引进资金, 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快项目包装、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油 母页岩、铜、萤石、松脂岩等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 2、农产品加工业:立足市场需求,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农产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17 品开发力度,全力支持承德嘉宝生物天然色素有限公司万寿菊产品加 工企业快速发展,引进建设薯片、脱水菜、冷干菜、胡萝卜汁、沙棘果 品等一批产品,及农用地膜加工等农业生产资料加工工业,延长产业 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建材行业:借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安居工程契机,开发新型 建材,重点搞好页岩陶粒砖生产和新型墙体保温建材生产,建设 2 个 产值达千万,利税上百万元企业。 (三)第三产业(三)第三产业 重点抓好商贸园区和居民生活休闲区建设。分阶段对商业街两 侧进行综合开发,通过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品位,逐步成为围场 东南部的商品物流集散中心,重点抓好大牲畜市场选址重建、薯菜批 发市场扩建、农贸市场新建和围子 100 亩薯菜批发市场新建工程。 第六章 镇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镇域总人口预测一、镇域总人口预测 (一)人口现状分析(一)人口现状分析 1 1、人口现状情况、人口现状情况 镇域近 10 年人口发展情况表 年份人口数(人) 综合增长率(%) 18 199617868 1997180200.85 1998181070.48 1999182180.61 2000183540.74 2001184930.75 2002186270.72 2003187940.89 2004189460.81 2005190780.69 2006192160.72 2007193600.75 镇域近 10 年总人口发展变化图 17600 17800 18000 18200 18400 18600 18800 19000 19200 19400 19600 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 镇域近 10 年人口综合增长率发展变化图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1.00 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19 2 2、人口现状分析、人口现状分析 (1)人口平均综合增长率为 0.73%。 (2)村庄分布北多南稀,人口密度北部较大,南部较低。 (二)镇域总人口预测(二)镇域总人口预测 1 1、综合增长率法、综合增长率法 考虑作为中心镇人口集聚效应,以及产业拉动等因素,确定综合 增长率为 0.8%,根据公式 Pn=P0(1+X)n进行测算。 式中:Pn总人口 P02007 年总人口 X人口综合增长率 n预测年数 测算结果为:近期 2010 年,镇域总人口为 19828 人;远期 2020 年, 镇域总人口为 21473 人。 2 2、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 趋势外推法主要是依据以往人口与时间相关关系,使用数学方 法进行拟合,进行人口增长预测。依据 19962007 年度人口数据,其 预测结果如下图。 镇域总人口预测(线性增长模型) 20 y = 136.6x - 254811 R2 = 0.9972 17500 18000 18500 19000 19500 20000 20500 21000 21500 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2025 图中右上角为模型方程,相关系数 R20.9972,其相关度很高, 根据线性增长方程,预测结果为: 近期 2010 年,镇域总人口为 19750 人; 远期 2020 年,镇域总人口为 21120 人。 3 3、总人口预测结果、总人口预测结果 通过对上述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分析,确定各规划期内镇域总人 口数为: 近期 2010 年,镇域总人口为 19790 人; 远期 2020 年,镇域总人口为 21300 人。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城镇人口规模预测(一)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1 1、城镇人口发展分析、城镇人口发展分析 ( (1) )镇镇区人口区人口发发展状况展状况 近 10 年镇区人口发展状况一览表 年份 镇区总 人口 户籍总 人口 非农人口 (人) 居住半年 以上暂住 人口自然 增长率 人口机械 增长率 人口综合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21 (人)(人)人口(人)()() 增长率 () 199728642829300357.91.19.00 199828782841325374.271.25.47 199929022862361407.3929.39 200029282887409415.2438.24 200129672905431626.2328.23 200230062926478807.23310.23 2003304329425061015.4627.46 2004308629655301217.821.59.32 2005311429795631354.721.56.22 2006312929876901422.6813.68 2007315830076201517.3629.36 人口增长率发展变化图 0 2 4 6 8 10 12 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综合增长率 ( (2) )镇镇区人口区人口现现状分析状分析 人口发展以自然增长为主,机械增长作用不突出。 非农业人口增长较快,平均增长率为 7.25%。 暂住人口逐年增长,而且速度较快,平均增长率为 14.53%。 ( (3) )镇镇区人口区人口发发展分析展分析 今后镇区人口增长将逐渐以机械增长为主,人口来源主要有: 22 随着城镇化推进,各类设施建设加强和城镇品质提升,人们 需求层次提高,村庄人口向镇区转移,吸引村庄人口到城镇落户。 随着重点项目建设,就业岗位增加,能够接纳各类人才、企 业职工和带眷人口。 第三产业规模发展、档次提高,吸纳相应行业务工人员。 2 2、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根据综合分析法预测镇区人口增长,镇区总人口包括自然增长和 机械增长两部分,由于现状镇区人口规模较小,取样偏差较大,人口 自然增长率镇区近 10 年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作为此次人口自然增长 率数据依据,并结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和相关统计结论进行镇 区机械增长人口预测。 ( (1)自然增)自然增长长 镇区近期(20082010 年)、远期(20112020 年)人口年均综合 增长率分别按 7、6预测,至 2010 年镇区户籍人口为 3049 人,至 2020 年镇区户籍人口为 3237 人。 ( (2)全)全镇镇富余富余劳动劳动力向力向镇镇区的区的转转移移 按 2007 年人口统计资料,全镇现状户籍人口 19360 人,按照劳 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 60%(我市小城镇劳动力人口经验数据),劳动 力 11616 人。考虑人口老龄化因素,预测至 2010 年劳动力比例为 55%,2020 年为 50%,以此推算,到 2010 年劳动力将达到 10885 人, 2020 年将达到 10650 人。2007 年全镇拥有耕地 48280 亩,平均每个农 业劳动力负担耕地 4.16 亩。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预计到 2010 年、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23 2020 年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可达到 0.5 公顷(7.5 亩)及 1.0 公顷(15 亩)。在不考虑耕地流失情况下,仍按 48280 亩计算,届时从事农业生 产的劳动力分别为 2010 年的 6437 人、2020 年的 3219 人。所富余的 劳动力分别为 4448 人、7432 人,他们将转而从事工矿业及第三产业 工作。随着城镇区经济的发展和聚集力的增强,必将使部分剩余劳动 力被吸纳、转移到镇区,按照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转移进入乡镇就业 居住地统计数据,结合我国重点发展小城战略和克勒沟镇实际情况 (承担部分城区居住及工业功能),按 2010 年的 5%、2020 年的 17%转 化量计算,则到 2010 年将吸纳剩余劳动力 222 人,2020 年吸纳 1263 人。 ( (3)人口机械增)人口机械增长长 镇区 2007 年非户籍常住人口 620 人,占现状全镇总户籍人口的 3.2%,考虑第三产业发展对教育、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吸纳作用,规 划至 2010 年非户籍常住人口比例为 3.8%,即 752 人;2020 年为 8%, 即 1704 人。 镇区 2007 年流动人口 151 人,占镇域人口的 0.8%,考虑物流、 商贸及城区工业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规划至 2010 年流动人口 比例为 1%,即 198 人;2020 年为 1.5%,即 320 人。将该部分人口计入 城镇人口之内,以供考虑其对公共建筑和公用工程设施的使用频度。 镇区人口规模预测表 规划人口(人) 人口类型现状人口(人) 2010 年2020 年 24 户籍人口 300730493237 劳动力镇区的转移 02221263 非户籍常住人口 6207521704 机械 增长 暂住、通勤与流动人口 151198320 合计 315842216524 综合镇区户籍人口和机械增长,规划至 2010 年镇区总人口为 4220 人,至 2020 年为 6520 人。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到 2010 年,城镇化水平为 21.3%;到 2020 年,城镇化水平为 30.6%。 第七章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一、镇村体系结构和职能一、镇村体系结构和职能 (一)镇村体系结构规划(一)镇村体系结构规划 镇村体系结构确定为“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 1、中心镇:克勒沟镇区。 2、中心村(2 个):大苇子沟、高家店村。 3、基层村(5 个):围字、元宝洼、头道梁、石人沟、毛大坝。 (二)镇村职能结构规划(二)镇村职能结构规划 等等级级名称名称类类型型职职 能能 中心镇克勒沟镇区综合型 围场县域东南部的中心镇,全镇服务中心, 以工业和集贸为主的城镇。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25 大苇子沟工矿型以工矿、物流为主,特色农业为辅。 中心村 高家店村 特色农业和 工矿型 以特色农业为主,工矿为辅。 围字 特色农业和 工矿型 以马铃薯、特色菜为主导,以万寿菊、养殖 业、矿产业为辅助。 元宝洼特色农业型 以马铃薯产业为主导,以万寿菊、养殖业、 林果、时差菜、特色菜为辅助的特色农业。 头道梁特色农业型 以马铃薯、禽产业为主导,以万寿菊、林果、 特色菜为辅助的特色农业。 石人沟特色农业型 以马铃薯为主导,以万寿菊、养殖业、林果、 时差菜、特色菜为辅助的特色农业。 基层村 毛大坝特色农业型 以马铃薯为主导,以万寿菊、养殖业、林果 为辅助的特色农业。 二、镇域空间发展规划二、镇域空间发展规划 镇域空间发展采用“点轴”模式,形成“一核两点两轴”的发展格局。 1 1、一核、一核 即克勒沟镇区。作为辐射点,是镇域一级中心,也是县域东南部 区域中心。 2 2、两点、两点 即两个中心村,作为支撑点,是镇域二级中心。 3 3、两轴、两轴 26 以镇区为核心,在镇域形成十字型发展轴,带动东西和南北区域 均衡发展。 三、镇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三、镇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一)规划原则(一)规划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就近集中、统筹城乡、保护环境的原则。 (二)村庄迁并标准(二)村庄迁并标准 1、人口规模:人口规模过小的村庄。 2、安全隐患:存在自然灾害安全隐患的村庄,包括地处行洪区、 蓄滞洪区、矿产采空区,泥石流、滑坡、塌陷、冲沟易发区等地区的村 庄。 3、环境问题:存在严重环境问题的村庄,包括供水、供电、通讯、 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匮乏且修建困难的村庄;位于水源地、自然生态 保护区、风景名胜核心区等生态敏感区的村庄;地方病高发地区的村 庄。 4、其他方面:重点建设项目占地或压占矿产资源的村庄;位于城 镇内部和近郊逐步与城镇相融合的村庄;地域空间上接近且逐渐融为 一体的村庄等。 (三)村庄迁并规划(三)村庄迁并规划 1 1、保留村庄、保留村庄 保留 6 个行政村,分别为大苇子沟、头道梁子、高家店、围字、元 宝洼和石人沟。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27 2 2、迁并村庄、迁并村庄 人口人口规规模(人)模(人)村庄数量(个)村庄数量(个)迁并前村迁并前村 庄名称庄名称 迁并后村庄名称迁并后村庄名称 迁并前迁并前迁并后迁并后 迁并原因迁并原因 迁并前迁并前迁并后迁并后 毛大坝1902 七座塔 毛大坝 1120 3022 基础设施匮乏 21 小苇子沟远期并、迁入镇区1198压矿村庄较多 3 3、城中村撤改、城中村撤改 克勒沟村是城中村,规划考虑撤消,并改为居委会。 4 4、村庄等级结构规划、村庄等级结构规划 确定村庄等级结构为“中心村基层村”。规划中心村 2 个,分 别为大苇子沟和高家店村;基层村 6 个,分别为围字、元宝洼、头道梁、 石人沟和毛大坝。 5 5、自然村迁并、自然村迁并 规划期内,所有自然村和居民点逐步向镇区、中心村和基层村驻 地迁移,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 四、镇域空间管制规划四、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为了保护好克勒沟镇良好的生态环境、科学利用土地,合理引导 建设,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规划将全镇土地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 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用于指导镇域各项开发建设行为。 (一)禁止建设区(一)禁止建设区 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舍利嘎河及沿岸保护控制地带、水源地保 护区、生态林地等需要进行生态保护的区域等。明确划定的禁建区, 属于强制性管制地区,通常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重点 加强生态环境、自然及人文资源、水环境的管制,严格禁止各类城镇 开发建设活动,防止受到建设性破坏。 28 (二)限制建设区(二)限制建设区 包括一般农田、戈壁石滩地、易受洪水侵害和抗震不利地带等。 限建区属于指导性管制地区,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加强开发建设项目 的选址许可管理,加强区域内的生态、景观等方面的管制力度,科学 合理地控制开发建设行为。 (三)适宜建设区(三)适宜建设区 包括镇区和村庄及周边地质条件良好、尚未开发建设的空地、荒 地等。适宜建设区应采取有序拓展、集约开发的模式,重点加强对区 域内各类建设项目容量、密度、功能、开发时序的管理,避免粗放式的 开发行为。尤其是在镇区内,禁止新建各类污染型项目,以保证宜居 城镇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第八章 镇域专项规划 一、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一、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一)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按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保护好、利用好、 开发好生态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 节约型社会。完善城镇功能定位,彰显建筑特色,以增亮、增绿、增美、 增净为原则,建设适宜人居、适宜创业的魅力城镇。 (二)生态环境保护分区(二)生态环境保护分区 克勒沟镇处于围场三个一级生态功能区浅山农林为主生态功能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29 区内。具体划分为以下生态环境保护分区: 1 1、舍利嘎河水源保护与涵养区、舍利嘎河水源保护与涵养区 加强水污染治理,坚决取缔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和各类采矿 企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源保护区;禁止向河道倾 倒废弃土石、垃圾等废弃物;抓好防沙治沙,林草植被的恢复等工作。 2 2、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对已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 例,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落实保护责任,确保基本农田数量 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有效调控建设用地供求,在保障重点建设项目、 基础设施用地的同时,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确保基本农田占 补平衡;坚持“方田起步、林网上路、水利先行、综合配套”的原则,改 善农田环境,普及推广节水灌溉及旱作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加大中低 产田改造和旱作基本农田建设步伐,提高基本农田的粮食生产能力。 3 3、生态经济发展服务区、生态经济发展服务区 建设养殖小区、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和马铃薯、蔬菜、万寿菊 等基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4 4、矿产资源开发区、矿产资源开发区 深入贯彻矿产资源法并严格管理;加快对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勘查、开采的规划管理,大力调整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积 极推进规模办矿,集约经营;深化矿业体制改革与创新,大力培育、发 展和规范矿业市场;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国内外、县内外投资者勘查、 开发优势资源;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采选技术优化升级,加强 30 矿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在开发的同时加强矿 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创建“绿色矿区”,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灾 害预报和防治系统。 (三)生态体系建设(三)生态体系建设 1、建设以特色农业为主体的生态产业体系。 2、建设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到规划期末,大气质量达到至 级标准;水域质量和饮用水源达到类标准以上;镇区污水处理率 达到 8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3、建设以绿色政府、文明生态村、环保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 校和绿色家庭等工程创建为主体的生态文化体系。 4、建设以健康舒适、高效清洁、和谐优美的生态住区为主体的生 态人居体系。 二、镇域交通发展规划二、镇域交通发展规划 (一)镇域交通现状(一)镇域交通现状 镇域对外交通各有一条公路和铁路,公路为县道张石线,铁路为 京通铁路,并在大苇子沟村纪家沟设客、货两用站。村级公路基本实 现村村通。现状道路情况详见下表。 道路道路 名称名称 起起 讫讫 长长度度 ( (km) ) 宽宽度度 ( (m) ) 道路性道路性质质 张石线 大苇子沟村 至围子村 150986柏油路 克美线 张石线 至七座塔村 15.0984.5 水泥混凝 土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31 克新线 石人沟村至 新地大西沟 7.3743.5 水泥混凝 土 头道梁子至 新地岗字村 5.6143.5 水泥混凝 土 克勒沟村至 三道梁子 2.3973.5 水泥混凝 土 克勒沟村至 甘沟子 53.5砂石 围子村至 中营子 33.5砂石 张石线至 老伙房 5.23.5 水泥混凝 土 张石线至 围子 0.753.5 水泥混凝 土 七座塔村至 小美林 7.8354砂石 (二)规划目标(二)规划目标 服从区域交通,完善镇域交通体系,形成结构合理、畅通便捷、 四通八达、快速高效的公路运输体系,发挥铁路客货运输的优势,为 打造围场东南部物流集散中心提供优良的基础条件。 (三)公路网规划(三)公路网规划 按照县乡公路“四连五横六纵”方案,建设红朝线(红松洼朝 阳地)克勒沟段。县级公路主要路段达到二级标准,乡级公路达到三 级标准。村级公路达到四级标准,实现村村通路(车)。 (四)铁路网规划(四)铁路网规划 利用京通铁路,以提高运输能力与增加对外联系方向为原则,打 32 通四周公路联系,发挥物流集散中心的作用。 三、镇域电力工程规划三、镇域电力工程规划 (一)现状情况(一)现状情况 镇内有 35kv 变电站 1 座,座落在克勒沟镇街西南,用地面积 4800 平方米,装备主变压器 2 台、总容量为 7150KVA。主电源由四克 线(四合永克勒沟线)输入,为单回路电路,10KV 线路出线 8 回, 其中 4 回为主线路出线,2 回备用,2 回为电容器。镇域有 10KV 配电 线路 87.85KM,配电变压器 104 台,总容量为 4525KVA。低压线路总 长 143.62KM,全部采用架空线路配电。其中克镇镇区配电变压器公 用 7 台,520KVA,专用变压器 10 台,745KVA。 (二)用电量预测(二)用电量预测 根据规划人口及现状用电量情况进行用电量预测,采用综合用 电水平法进行预测,规划 2020 年,人均综合用电量为 1800 千瓦时/人, 全镇用电量为 3834 万千瓦时。 (三)电源选择与规划(三)电源选择与规划 木兰 220kV 变电站。 (四)电站规划(四)电站规划 建设 110KV 变电站 1 座。 四、镇域通信工程规划四、镇域通信工程规划 (一)电信设施规划(一)电信设施规划 建成先进的通信系统,在电信系统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 智能化、综合化和个人化。普及电话使用,以镇区为中心发展全镇电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总体规划(2008-2020 年) 33 话网,采用多媒体技术,建设多功能、安全可靠、服务优质的通讯网。 到 2020 年,镇域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 90%以上,用户达到 5500 户; 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 70%,用户达到 14910 人。 (二)邮政设施规划(二)邮政设施规划 形成邮政支局和所的二级邮政系统,镇区建设邮政支局,中心村 建设邮政所。完善邮政服务设施与功能,逐步建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