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调查工作方案_第1页
湿地调查工作方案_第2页
湿地调查工作方案_第3页
湿地调查工作方案_第4页
湿地调查工作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湿地调查 正大华日软件有限公司正大华日软件有限公司 二二一一年五月一一年五月 为实现全市房地产交易权属和档案数据的集中、信息 系统的统一,建立准确、可靠、完整的地房籍数据库,实 现“地房关联、房屋落地、地房合一” ,达到“以图管地、 以图管房”的目的。武隆县房管所将对所有房地产权属档 案进行电子扫描数字化。同时,为了查清我县房屋产权现 状和动态变化情况,为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和履行湿地公 约服务,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国家林业局决定开展第二 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以下简称“湿地调查” ) ,对全国 (港、澳、台除外)面积大于 8 公顷(含 8 公顷)以上的 近海和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 度 10 米以上,长度 5 公里以上河流湿地进行全面调查。为 确保湿地调查工作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一、工工作作方方法法与与流流程程 本次调查以省(区、市) (以下统称“省” )为总体, 每年完成部分省的调查任务。湿地调查工作分为一般调查 和重点调查两种方式进行。 一般调查:遥感数据处理、判读、信息提取、汇总、 成图等任务主要由国家层面组织的技术支撑单位进行,省 调查队伍协助技术支撑单位进行遥感现地判读和验证。一 般调查中的其他任务由省调查队伍承担。 重点调查:重点调查主要由省调查队伍承担,技术支 撑单位提供统一区划的图面资料以及湿地分布和面积等数 据,供省调查队伍使用,并进行技术指导。 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的数据统一由各省进行汇总,同 时,技术支撑单位为各省数据汇总、报告编写提供培训和 技术指导,审核各省调查成果。技术支撑单位在对各省调 查成果进行审核后,上报国家林业局湿地资源监测中心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进行汇总,全国湿地调查 成果由全国湿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鉴定和发布。调查 工作流程见附图 1。 二二、工工作作组组织织及及职职责责 在国家层面成立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 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建 专家技术委员会,明确技术支撑单位。 (一一)领领导导小小组组 由国家林业局主管领导,局湿地办、资源司、保护 司、科技司、规划院、中南院等单位领导共同组成。 组 长:印 红 副组长:马广仁、李忠平、周光辉 成 员:王祝雄、刘永范、胡章翠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 研究决定湿地调查有关重大问题; 落实湿地调查资金; 审定和发布湿地调查成果。 (二二)领领导导小小组组办办公公室室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 主 任:马广仁 副主任:刘国强、熊智平、马洪兵 成 员:鲍达明、王福田、刘 平、雷 霆、陈雪 峰、武立磊、杨锋伟、唐小平、张明祥、黄桂林、但新 球、刘晓农、吴南飞、孙卫东、黄大明、唐莉华 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包括: 管理和协调湿地调查的日常事务; 研究提出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向领导小组报告; 负责定期召开湿地调查省际联系会议; 组织全国湿地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工作; 组织全国性成果审定会; 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三)专专家家技技术术委委员员会会 本次湿地调查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部分调查项目采 用的技术方法具有创新性,需要成立国家层面专家技术委 员会。 专家技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 审定调查技术规程及有关技术文件; 对调查中技术问题进行咨询; 参与国家和省湿地调查有关培训和检查验收; 负责全国调查成果的评审; 承办领导小组办公室提议需由技术委员会研究的其 他事项。 (四四)技技术术支支撑撑单单位位 2009 年,技术支撑单位包括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 院、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 3S 中 心。主要职责是: 承担指定省一般调查中的遥感资料处理、区划、判 读、面积数据汇总,为各省调查提供湿地基础图等 任务; 指导制订省级调查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审查省级 调查实施细则,上报国家林业局湿地资源监测中心 最后审查; 指导省级调查成果汇总、调查报告编写以及成果审 核; 指导省内的培训工作; 反馈调查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并协助修改完善有 关技术规定和标准; 承办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国家林业局湿地资源监测中心负责技术支撑单位组 织、协调和成果统计汇总工作,并承担专家技术委员会的 日常工作。具体职责是: 制订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及有关技术标准; 审查各省实施细则; 负责全国有关调查方法、成果统计汇总等技术指导 和省级林业骨干的培训; 构建与维护全国湿地调查数据库,汇总全国调查成 果,编写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承办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五)省省级级调调查查机机构构 各省应当根据国家工作组织安排,成立湿地调查组织 机构、技术咨询机构和调查队伍,承担相应的组织管理职 责和技术任务。主要职责包括: 组织编制并上报湿地调查省级实施细则、工作方 案; 组建并培训湿地调查队伍; 协助一般调查中的遥感判读外业工作并完成其他调 查任务; 完成重点调查任务; 汇总和提交湿地调查成果; 及时上报调查中的有关问题; 筹措配套资金; 其他事项。 三三、工工作作计计划划及及任任务务安安排排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从 2008 年开始,计划 2012 年结束,分为准备、实施和成果汇总三个阶段。 (一一)准准备备阶阶段段 2009 年实施调查的 6 个省准备工作到 2009 年 3 月结 束,其他省准备工作到 2009 年 10 月结束。主要包括: 1、技术准备 2008 年 12 月底之前,完成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 术规程及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组织技术培训; 2009 年 2 月底之前,2009 年实施调查的 6 个省完成 调查实施细则及工作方案的制订;3 月底之前,技 术支撑单位完成 6 省实施细则的审查,以及遥感、 地形图等资料购买和数据处理等; 其他省的实施细则、工作方案、培训等准备工作在 2009 年 10 月之前结束。 2、组织准备 国家和省分别组建调查领导、日常管理、技术支 撑、技术咨询机构,组建调查队伍; 制订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 第二 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成果检查验收规定 。 3、其他准备 技术支撑单位购买和分发遥感资料、地形图等; 各省准备调查所需的设施设备等。 (二二)实实施施阶阶段段 实施阶段从 2009 年 3 月到 2012 年 12 月结束,分年度 安排部分省进行湿地调查和统计汇总,各年度调查任务见 表 1。 表 1 各省湿地调查年度安排表 年度调查省份 2009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江苏、广东 6 省 20109 个省,具体名单待定 20119 个省,具体名单待定 20127 个省,具体名单待定 全国湿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指定一个技术支撑单 位与省调查队伍共同完成调查任务。技术支撑单位的具体 分工见表 2。 表 2 技术支撑单位任务分工表 单位名称2009201020112012 国家林业局调 查规划设计院 吉林、黑龙江、龙 江森工、大兴安岭 森工 国家林业局中 南林业调查规 划设计院 江苏、广东 清华 3S 中心北京、天津 待定 (三三)成成果果汇汇总总阶阶段段 2012 年为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成果汇总阶段。上半年主 要对已完成调查任务的省份进行汇总,下半年对新完成调 查任务的省份进行汇总,形成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成果。 四四、质质量量管管理理 为了确保调查成果准确可靠,各省应严格按照全国 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相关标准以及各省实施细则执 行,调查各环节要严把质量关。 全国湿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制订调查成果的 检查验收办法,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成立由管理人员、技 术人员、专家参与的检查验收队伍,进行质量检查和成果 验收。 国家层面的遥感判读,可以邀请专家在技术支撑单位 之间交叉进行验收,各省调查人员应配合进行遥感现地验 证。各省调查成果在各省调查管理部门组织自查后,由技 术支撑单位对成果进行统一验收。 省区湿地资源调查 一般调查 (技术支撑单位为主 实施) 重点调查 (各省为主组织实施) 湿地区划 遥感判读和验证 (技术支撑单位) 按遥感技术流程按规程制 定实施细则 地面调查的实施 (省区调查队伍) 类型、分布和面积数 据库和图形库 (技术支撑单位) 遥感判读和验证 地面调查数据 汇总和相应图件 省调查成果汇总 (各省完成、技术支撑单位负 责培训、指导和质量把关) 全国湿地调查的成果汇总 (国家林业局湿地监测中心) 全国湿地调查信息管理系统(GIS 平台) (国家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